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2)

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2)

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2)
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2)

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2)

[教学设计]

本节课要紧讲授的是有关于人眼看不见的光,其内容抽象,在明白得方面难度较大,找准切入点是关键。本课采纳先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探究其特点和缘故,进而再回到生活中查找实际应用。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到光学的具大魅力,感悟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培养他们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的判定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以及关于看不见的事物采纳侧面效应来观看的思维。

三、情感目标: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和自然环境及其人类生活的重大阻碍力。

2.初步建立可连续进展意识以及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查找和特点。

[教学用具]

分组实验;温度计每两人一支、电视遥控器〔每人一只〕

展现用品:各种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验钞机,面额为50元的真假钞票币各一张

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望远镜、红外摄像仪

防紫外线用品〔伞、墨镜、霜、帽子、披肩〕

有关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图片、资料及影片片断

人手一份的相关资料〔每个小组的内容不同〕

[课前研究咨询题]

全班分成5个小组分不进行研究〔能够上网查找资料,翻阅图书或自带相关仪器〕并将本班探究的一系列过程记录拍照下来,以便进行课堂交流。

第一小组:探究红外线的特点

第二小组:探究红外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小组:探究紫外线的特点

第四小组:探究紫外线对人类有利的相关资料

第五小组:探究紫外线对人类不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时期与时刻分配

一、

引入课题

人眼看不见的光〔3'〕

二、红外线的特点〔10'〕

三、实验:你感受过红外线的热效应吗?〔5'〕教师引导

复习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由此引出咨询题:人眼是

否也有看不见的光呢?

由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类

比,引出人眼看不见的

光。

请第一小组的同学代表

上来给大伙儿展现

在学生讲解的过

程中,教师紧密关注学生

的发言,做好电脑与展台

之间切换工作,来配合学

生。

教师将实验的条件和要

求讲解清晰,以及重点强

调实验过程中的本卷须

知。

由实验结果强调红外线

学生活动

学生依照平常的见闻谈看法,回答以

下咨询题〔答案可能有红外线、紫外

线、X射线、γ射线、微波等等〕

第一小组的同学代表上来,讲述他们

探究红外线的存在及特点的过程。

小组代表依照拍照的过程进行讲解:

小组在研究白光色散的时候,将色散

以后七色光投在一块大的冰块上,一

段时刻之后,发觉冰块熔化的快慢不

一致,看起来红光外侧的一小块区域

的冰块熔化的略快一些。是否此区域

有另一种光存在?为了进一步论证,

他们对红光外侧那个区域和可见光区

域的温度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

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通过大量

的资料证明,这确实是红外线。

实验操作: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实验前先记录下

温度计的初始温度t1,然后将手中的

遥控器对准温度计的玻璃泡进行照

耀,通过一段时刻,待温度计示数稳

固以后,读出示数t2,比较t1与t2

的关系,并请同学汇报实验数据,得

出结论。

附加讲明

教师确信学生答案

的同时点出今天讨

论的重点:红外线

和紫外线。

由于实验条件的专

门性,课堂上无法

将本实验完整地演

示下来,因此,学

生在课前将整个实

验的通过〔包括发

觉-质疑-猜想-

设计实验-实验操

作-得出结论-资

料论证-交流汇

报〕用数码相机拍

照下来。

由于电视遥控器是

利用红外线工作

的,因此红外线的

热效应能够使温度

计的温度上升1~

2℃

注:遥控器内的电

池必须换成全新

的,否那么成效不

明显。

四、红外线的实际应用〔8'〕具有热效应这一特点。

设疑:红外线在实际生活

中有哪些应用呢?

教师要不时地进行引导

和对学生的工作表示确

信。

第二小组的同学代表上台进行汇报:

1、红外测温仪

2、红外夜视仪

3、红外遥感

4、红外摄像仪

5、红外望远镜

本小组的其他成员能够上台来展现资

料,进行补充。

两人相互配合,一

人演示,一人讲解。

同学用掌声给予鼓

五、紫外线的特点〔5'〕

六、紫外线的应用及危害〔8'〕

七、辩论小结〔2'〕

八、布置作业〔1'〕

九、课堂小结〔3'〕将红外线与紫外线进行

类比,引导学生进行摸

索,紫外线在哪儿?如何

查找?

由特点引出应用,设咨

询:紫外线对人类有何意

义?

当辩论进行得热火朝天

的时候,教师操纵局面,

请学生进行总结,发表看

法,由此引出主题——辩

证唯物主义地看待咨询

题。

由紫外线对人类有一定

的损害作用引出今天课

后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

总结以及拓展性的议论

第三小组的同学代表发表自己的看

法:由验钞机引发摸索——紫外线具

有荧光效应——紫光外侧是否存在紫

外线?——在紫光外侧区域移动纸

币,看是否有反应——实验证实了猜

想——紫外线的一大特点:具有荧光

效应。

〔紫外线还具有另一特点:杀菌、消

毒的作用〕

第四小组与第五小组的同学在这一咨

询题上显现了分歧:一方认为紫外线

对人类是有利的〔正方〕,另一方认为

紫外线对人类是有害的〔反方〕,由此

展开了一番辩论。

学生观众站起来发表看法:事物都存

在两面性,我们往往不要太关注事物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研究的过程可能

更为重要。

天气预报中显现的〝紫外线系数〞和

化妆品中所提到的〝防晒系数〞各指

什么?它们对人类有何意义?

学生课后进行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

告。

学生纷纷发表议论,各抒己见。

课前必须做好预

备,课上展现研究

过程。

实验成效明显性取

决于实验环境和实

验条件的不断改

善。

双方都列举了许多

事例,展现了丰富

的资料、图片作为

论据,场面极为烈

火。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

的生活态度和理智

辩证的价值观。

此次作业可打分,

作为一次平常测验

的成绩。

教师适当地给予鼓

舞。

本节课在融洽和谐

的气氛中终止。

[教学评判]

本节课信息量大,教学模式新颖,教学手段多样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表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宗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将本来专门抽象的概念讲得十分生动,十分清晰。课前充分的预备工作锤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他们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特点,以及多元化和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课堂活动组织有序,充分表达了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整节课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全新的教学理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完整版)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完整版)八年级英语上复习教案

八年级英语上复习教案(1-3单元) 通案 驿马初中初三备课组备课标与教材 知识点(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根据课标要求需要掌握以下句型 1.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2.--How often does he watch TV? --He watches TV twice a month. 3. 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4. --What’s the matter (with…) ? / What’s wrong (with…)? / What’s the trouble (with…)? --I have a headache/sore throat/fever/toothache/stomachache.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5.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What’s he/she doing for vacation? 词汇: Once or twice a week, two or three times a week, as for, be good/bad for, come home from school/work, get good grades, look after , keep in good health, hot tea with honey, keep/stay healthy. stressed out, go camping, send sb sth ,=send sth to sb, show sb sht=show sth to sb, take a long vacation, think about doing, leave for 重点、难点(知识、技能两个方面) 重点: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es he watch TV? --He watches TV twice a month. 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What’s the matter (with…) ?/What’s wrong (with…)?/What’s the trouble (with…)? --I have a headache/sore throat/fever/toothache/stomachache.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He shouldn’t eat anything.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What’s he/she doing for vacation? Once or twice a week, two or three times a week, as for, be good/bad for, come home from school/work, get good grades, look after , keep in good health, hot tea with honey, keep/stay healthy. stressed out, go camping, send sb sth ,=send sth to sb, show sb sht=show sth to sb, take a long vacation, think about doing, leave for.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计划进度安排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为适应本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物理教学工作有续进行,现对本学期工作安排如下: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尤其在初三物理复习中注意精讲精练,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做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教学中不段学习、总结,最大努力的提高自己教学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案(全册)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New York City; Central Park,exam,were,rainy,delicious,expensive,inexpensive.crowded.flew,kite,later,felt,little, corner, discuss,etc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Did she go to Central Park?Yes,she did.No, she didn’t 语法:一般过去时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否定回答。 根据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和本科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Master the vocabulary 2.Master the key patterns: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 Did she go to Central Park?Yes,she did.No, she didn’t 单元教学重难点 1.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2. Grammar Focus: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I went to the mountains. Did she go on Central Park?Yes, she did. No, she didn’ t Use the past tense to talk about activities t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in E nglish with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go to…?Yes. …/No,… Such as; go abroad, go hiking, go climbing, summer camps, and so on接近学生的 生活,They are all interested in talking about it. Section A中1a. 1b. 1c. 2a. 2b. 2c. Grammar focus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Match the vocabulary:New York City,Central Park,exam. 2. Master and use:Where did you/ they /he / she go, vacation? I / They /He /She went to the mountains\New York City\beach\ summer camp. Did you go to the beach?Yes,I did.No, I didn’t. 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子Who went to the movies last Saturday?引出动词go的过去式went,从而引出一般过 去时态。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 l. The vocabulary:New York City, Central Pads,exam. 2. Language: Where did you/they/he/she go on vacation? I/They/He/She went to the mountains/ N ew York City/ beach /summer camp Did you go to the beach? Yes,I did. No, I didn’t. 难点 Use the language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Language: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及答语的学习

初二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 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0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 和等于180的基础上,进 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 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 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 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0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 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 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 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 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 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 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1-5的练习 教学设计

认识1-5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 使学生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 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爱学习的教育,初步养成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 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 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 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 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3. 完成第5题。 ①出示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 ②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③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交流,说出有几棵树、几只苹果、几只小兔、几种小猴、几

只小鸟。 ④在书上填写相关的数字。 ⑤反馈。 通过复习旧知,一方面带领学生回顾写数、认数的要领,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数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明白数学不止是学习数数。 4. 完成第6题。 ①教师读明题意。 ②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的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 5. 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三、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知识梳理 1.质量: ⑴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转换关系: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6t 一只鸡约2kg 一个鸡蛋约50g ⑶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地理位置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 一种属性。 ⑷测量: 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 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 平衡。具体如下: 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例1 一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为20kg,把这个物体搬到月球上,那它的质量为() A.大于20kg B.小于20kg C.等于20kg D.无法确定 例2 在调节托盘天平时,游码置于零刻度线处,指针仍右偏,此时应将天平右端的螺母向边调。例3 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张邮票的质量的正确做法是() A.把一张邮票直接放在天平上,移动游码来测量 B.先测100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得一张邮票得质量。 C.将一张邮票与一物块一起称,再减去物块得质量 D.只能使用精确度更高得天平来测量 2.密度: ⑴定义:某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公式: m v ρ= m v ρ =m v ρ =g ⑶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 系:1g/cm3=103kg/m31kg/m3=10-3g/cm3。纯水的密度为×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纯水的质量为×103kg。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平面内点的坐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横轴和纵轴等,会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让学生体会到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2.经历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点写出坐标和由坐标描点的过程,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会准确地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 【教学难点】 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各坐标轴上点坐标的特点,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 (一)回顾一下数轴的概念,及实数与数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二)情境:(多媒体显示) 如图所示请指出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直线表示一条笔直公路,向东为正方向,原点为学校位置,A、B是位于公路旁两学生家的位置,你能说出它们的位置吗?这说明了什么?

引申:确定一个点在直线上的位置,只需要一个数据,这个实数可称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怎样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呢? 二、观察交流,构建新知。 观察、交流、思考: (1)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什么条件? (2)既然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那么能否用两条数轴建立模型来表示平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边操作边讲出:为了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我们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有了坐标平面,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引导观察:如图中点P可以这样表示:由P向x轴作垂线,垂足M在x 轴上的坐标是-2,点P向y轴作垂线,垂足N在y轴的坐标是3,于是就说点P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3,把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记作(-2,3),即P点坐标(-2,3)。 引导练习:写出点A、B、C的坐标。 学生相互交流,得出正确答案。 (强调点的坐标的有序性和正确规范书写) 教师提问:已知平面内任意一点,可以写出它的坐标;反之,给出一点的坐标,你能在上图中描出吗? 试一试:D(1,3)E(-3,2)F(-4,-1)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苏教版三上数学教案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 电 子 备 课 车青青 甘亭星海学校 2016.9

目录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 第一节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3) 第三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8) 第四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9) 第五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11) 第六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14) 第七节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6) 第八节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8)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20) 第一节千克的认识 (20) 第二节克的认识 (22)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24) 第一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4) 第二节认识周长 (26) 第三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28) 第四节周长是多少 (29)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31) 第一节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1) 第二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33) 第四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38) 第五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40) 第六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42) 第七节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44) 第八节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 (46)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48)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48)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50) 第三节间隔排列 (52)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53) 第一节认识平移、旋转 (53) 第二节轴对称图形 (55)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57) 第一节认识几分之一 (57) 第二节认识几分之几 (58) 第三节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0)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答案)

南岗区2007—2008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测试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372.5c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中学生步行时一步的间距( ) 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 2.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4mg的物体可能是( ) A.你的电脑B.你的课桌C.你的钢笔 D.你的质量 3.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你认为下列哪组物体是相对静止的( ) A.受油机和大地B.大地和加油机里的飞行员 C.加油机里的飞行员和受油机里的飞行员D.受油机里的飞行员和大地上树木4.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 像正确的是A.a B.b C.c D.d ( ) 5.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面甲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 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 应配戴的眼镜是下面乙图中的( ) 6.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落在宇航员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 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3m B.4m C.5m D.6m ( ) 8.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 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 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 A.第一次省时间B.第二次省时间 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D.第一次省燃料 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总第1课时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A 1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anyone, anywhere, wonderful, quite a few, most, something, nothing, everyone, of course, myself, yourself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②—Where did Tina to on vacation? —She went to the beach. ③—Did you go with anyone? —Yes, I did./No, I didn’t. 2) 能了解以下语法: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 —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3)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用所学的功能语言交流假期去了什么旅行。 2) 掌握本课时出现的新词汇。 2. 教学难点: 1)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 2) 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in 1. 看动画片来进入本课时的主题谈论上周末做了些什么事情,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Ⅱ. Presentation 1.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big screen. Let Ss read the expressions. 2. Focus attention on the picture. Ask: What can you see? Say: Each picture shows something a person did in the past. Name each activity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 Stayed at home, Went to mountains, went to New York City 6. Went to the beach, visited my uncle, visited museums, went to summer camp 3. Now, please match each phrase with one of the pictures next to the name of the activity,point to the sample answer. 4. Check the answers. Answers: 1. f 2. b 3. g 4. e 5. c 6. a 7. d III. Listening 1. Point to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初二上的数学教案

初二上的数学教案 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一起看看初二上的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初二上的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2、能利用其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的运用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授: I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B点)为B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抽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 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II引入新课 1.由性质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变化,引出研究的内容——在△ABC中,苦∠B=∠C,则AB= AC吗? 作一个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观察两等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2、小结,通过论证,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板书定理名称). 强调此定理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把角的相等关系转化成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类似于性质定理可简称“等角对等边”. 4.引导学生说出引例中地质专家的测量方法的根据. III例题与练习

1.如图2 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2.①如图3,已知△ABC中,AB=AC.∠A=36°,则∠C______(根据什么?). ②如图4,已知△ABC中,∠A=36°,∠C=72°,△ABC是______三角形(根据什么?). ③若已知∠A=36°,∠C=72°,BD平分∠ABC交AC于D,判断图5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 ④若已知AD=4cm,则BC______cm. 3.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l______. 4.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2______. 例: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分析证明. 练习:5.(l)如图6,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E.问图中哪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求未知加数 2 教学设计

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未知加数的含义,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思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求未知加数的含义,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思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学具盒、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出示教具:一个空盒,请同学们看一看其中有多少个空格?然后放入8个苹果。 2. 问:这个盒子里再放几个苹果就能放满?怎样把这个问题列成数学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8+()=10 告诉学生:这个式子读作:“8加几等于10”。 二、自主探索,领悟道理 1. 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8加几等于10”里的“几”?也就是求出8+()=10里括号中的数?请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研究。 2. 议一议,说一说 小组汇报,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并小结:你们回答都很好,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这里有几种想法,你喜欢哪一种就采用哪一种: (1)因为8与2合成10,所以8+( 2 )=10; (2)因为把盒子装满就是10个,要装满盒子,再放2个就行了,即8+( 2 )=10;(3)盒子里空格可以用减法10-8=2算出; ……

三、运用巩固 1. 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求出信箱上的数,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 第2题。 出示情境图“拔萝卜”,教师话外音:拔萝卜,拔萝卜,菜地种了很多的萝卜,小白兔又提着篮子来拔萝卜了,小白兔今天要拔10个萝卜,它有许多问题等着小朋友回答呢。出示题目: 它拔了1个萝卜,还要拔几个呢?它拔了3个萝卜,还要拔几个呢? 依次类推,各小组讨论,共同填表。 3. 第3题。 先让学生复习大于号、小于号,让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然后问学生:现在要你比较4+5与7的大小,你怎么思考呢?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很认真,各个小组拿了好多小红旗,教师说过10个小红旗就可以换得一张学习优秀小组的奖状,看看,哪个小组可以换得奖状?你们小组有几面小红旗,还差几面?请各个小组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套教案Unit_1-12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套教案UNIT1-UNIT12 教案正文随堂记录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Teaching goals: 1.Words &phrases: how often , hardly , twice , once , difference , look after , although ,etc . 2.Learn to talk about how often do you do things . 3.一些表示频率的副词: always , usually , often , never , hardly ever , sometimes . 4.句子结构: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How often ··· ?及回答.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 What does she /he do on weekends ? She often goes to the movies . How often do you shop ? Once a week / Twice a week ··· . Teaching aids : cards , pictures and a tape recorder . Period 1 Teaching procedures : Step 1 Leading-in 1.Greetings:Talk about something the students did on

summer vacation . Step 2 Pre-task SB Page 1 , 1a . 1.Look at the picture (学生识图). https://www.doczj.com/doc/8c538317.html, each activity . T: What are they doing ? They are shopping /reading /exercising /watching TV /skateboarding .(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 ) 3.Write the activities on the line . 4.Check the answers on the Bb .Correct their own activities . 5.Practise reading . SB Page 1 , 1c . 1.Focus on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 . 2.Practise reading . 3.Pairwork : What do you do on weedends ? I ··· . 4.Groupwork :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 of four or five .Make conversations .First S1 to S2: S1: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