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面变化问题1—冰块熔化类

液面变化问题1—冰块熔化类

液面变化问题1—冰块熔化类
液面变化问题1—冰块熔化类

冰块熔化专题

一、冰块融化问题: 例1:一块冰浮于水面,如图.那么当冰熔化前后,其水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 冰熔化前:由于漂浮,F浮=G物.则V排=m冰g/ρ水g=m冰/ρ水. 冰熔化后:由于m水=m冰,由ρ=m/V得V化水=m水/ρ水=m冰/ρ水 因V排水=V化水,即冰熔化成水后,刚好填满原来被冰排开的水的体积,因此,水面保持不变. 例2:将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后,杯中液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ρ浓盐水=1.1X103kg/m3) 例3:有一块冰漂浮在一杯酒精(或煤油等)中,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结论】: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冰熔化后液面上升;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例4:一块冰漂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冰块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空气、氢气、二氧化碳),当冰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如何变化? △变化:若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中有一气泡,当冰块融化后水面将怎么变化?冰块里的气泡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冰熔化后水面保持不变. 例5:在盛水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冰,冰中夹着一小木块,当冰完全熔化为水时,水面将如何变化? △推论:当冰块中含有密度比水小的固体(如小蜡块)或将密度比水小的固体放在冰块上浮于容器内水面上,则冰熔化后,仿照上述方法推算可知,水面将保持不变。 例6.:有一块冰中含有小石块,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怎样变化?

△推论:当冰块中含有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如小铁块、盐水等)或将密度比水大的物体放在冰块上浮于容器内水面上,则冰熔化后,物体沉入水底,水面将下降。 例7:有一块冰中含有液态的煤油,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二、其他液面升降问题 例8:盆内水面上有一塑料碗,碗内有木块,若将木块投入水中,盆内水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例9:盆内水面上有一塑料碗,碗内是实心铁块,将铁块投入水中,盆内水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 同步练习题:? (1)将一个小湖中的小船上的石块投入水中,湖中的水面的升降情况是。?(2)将浮于水桶中水面上的碗沉入水中时,桶中的水面将。 (3)环卫工人用铁爪将小湖中碎石?(或淤泥),捞到小船上,则湖中水面将。(此题中的的液面的变化方向与将小船上的石块投入水中时,液面的变化方向相反)?? (4)将沉在水桶底的碗轻轻捞起来让它浮在水面上.则桶中的水面将。

冰块熔化专题

冰块熔化专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冰块融化问题: 例1:一块冰浮于水面,如图.那么当冰熔化前后,其水面将 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 冰熔化前:由于漂浮,F浮=G物.则V排=m冰g/ρ水g=m冰/ρ水. 冰熔化后:由于m 水=m冰,由ρ=m/V得 V化水=m水/ρ水=m冰/ρ水 因 V排水=V化水,即冰熔化成水后,刚好填满原来被冰排开的水的体积,因此,水面保持不变. 例2:将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 后,杯中液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ρ浓盐 3) 水=m 例3:有一块冰漂浮在一杯酒精(或煤油等)中,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结论】: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冰熔化后液面上升;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例4:一块冰漂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冰块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空气、氢气、二氧化碳),当冰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如何变化 △变化:若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中有一气泡,当冰块融化后水面将怎么变化冰块里的气泡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冰熔化后水面保持不变. 例5:在盛水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冰,冰中夹着一小木块,当冰完全熔化为水时,水面将如何变化

△推论:当冰块中含有密度比水小的固体(如小蜡块)或将密度比水小的固体放在冰块上浮于容器内水面上,则冰熔化后,仿照上述方法推算可知,水面将保持不变。 例6.:有一块冰中含有小石块,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怎样变化 △推论:当冰块中含有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如小铁块、盐水等)或将密度比水大的物体放在冰块上浮于容器内水面上,则冰熔化后,物体沉入水底,水面将下降。 例7:有一块冰中含有液态的煤油,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二、其他液面升降问题 例8:盆内水面上有一塑料碗,碗内有木块,若将木块投入水中,盆内水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例9:盆内水面上有一塑料碗,碗内是实心铁块,将铁块投入水中,盆内水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同步练习题: (1)将一个小湖中的小船上的石块投入水中,湖中的水面的升降情况 是。 (2)将浮于水桶中水面上的碗沉入水中时,桶中的水面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冰融化了》课堂检测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冰融化了》课堂检测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直至完全化成水。 2. 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热量。 3.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变化。 二、判断题。 1. 冰在融化过程中,周围空气没有明显变化。() 2.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温度一定都是0℃。() 3. 冰在教室里放置一段时间,仍然会保持原来的状态。() 4.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比原来大了。() 三、选择题。 1. 夏天把冰块放在阳光下晒,会出现的现象是()。 A.冰块会立刻融化成水 B.冰块会慢慢融化成水 C.冰块不会融化成水 2. 关于水的三种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液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雪是固态的水 C.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1 / 5

3. 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是()。 A.室内的温度高 B.冰块比较小 C.桌子产生热量 4. 把冰块周围的温度升高,()。 A.冰块融化的速度变慢 B.冰块融化的速度变快 C.冰块融化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四、简答题。 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填图题。 把“受冷”或“受热”分别填在合适的()里。 六、实验探究。 下面是某小组探究冰块在什么条件下能融化成水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冰块在什么条件下能融化成水的实验记录 2 / 5

1.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中,紧靠烧杯外壁空气的温度逐渐,直至冰块完全融化。 2.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中,盛冰块的烧杯中空气的温度逐渐,直至冰块完全融化。 3. 当冰块融化变成冰水混合物时,温度。 4.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中,远离盛冰块烧杯处空气的温度。 5.冰块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吸收热量。 6.由此可知,要使冰块融化得快,我们可以把冰块放在温度的地方;要使冰块融化得慢,我们可以把冰块放在温度的地方。[填“较高”或“较低”] 七、综合分析。 结合对联,回答问题。 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1.对联中出现的是和的混合物。 2.反映的规律是。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答案:0℃ 2. 答案:吸收 3. 答案:温度 3 / 5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案

4、冰融化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 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冰的融化 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 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 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 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 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师: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6、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冰-水融化过程中量化关系转换

冰-水融化过程中的量化关系的描述 已知某质量为m ,体积为V ,表面积为S 的冰(形状可以是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温度T 越高融化越快;表面积越大融化越快;这是定性分析的道理,如果定量分析,能否给出质量m, 体积V ,表面积S ,温度T 与吸收热量Q 、时间t 和冰融化速率v 的量化关系? 可设质量m 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冰块,冰-水融化所需要的热量Q 是相同的。 可假设最简单的形式,温度T 是常数,过程无热量损失。 一、冰球 假设冰为球型,r 为球体在某一瞬时的半径,则在此瞬时球体的表面积为:24r S π=,设球体在τd 秒内融化厚度为dr ,则τd 秒内的融化质量为:ρπdr r dm 24=,单位为(千克,kg)。可以得到融化dr 厚度冰所需的融化热量为:ρβπdr r dQ 24=,其中β为融化热,表征单位质量在熔点0℃时,从固态变成液态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焦耳/千克,J/kg )。冰的融化吸热率为吸热量与时间的比值,即: τ d dQ Q =? (1) 单位时间内球外表面与环境之间的对流换热量为: t hS Q d ?= (2) 其中,h 为冰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单位为(W/m 2﹒K ,瓦/平方米﹒开尔文),它与流体流动起因、有无相变、流动状态、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以及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t ?为换热面上环境温度与固体表面的平均温差,单位为(K,开尔文)。此处由于冰的熔化温度为0℃,因此,

15.273-=?t t ,t 为环境温度,单位为(K,开尔文)。假设冰表面对流换热量全部被冰吸收后融化,无热量损失,则由能量守恒可得: d Q d dQ =τ (3) 将所有等式带入并整理,则有 )15.273(4422-=t r h d dr r πτ ρβπ (4) 最终得到: ρβ τ)15.273(-=t h d dr (5) 通过积分可得: )15.273(-= t h r ρβτ (6) 二、圆柱冰 冰柱吸热面为三个,上下表面及外表面,上下表面面积均为221r S S π==,外表面面积为rH S π23=,其中,r 为圆柱体山下表面半径,H 为圆柱体高度。这里为了便于计算,假设圆柱体的长径比很大,即r H ??,则有123S S S +??,因此圆柱冰上下表面吸热量可忽略不计,则可将问题简化为热量均匀由沿径向导入问题。 假设r 为圆柱体冰在某一瞬时的半径,则在此瞬时圆柱体冰换热表面积为:rH S π2=,设圆柱体在τd 秒内融化厚度为dr ,则τd 秒内的圆柱体融化质量为:ρπrHdr dm 2=,单位为(千克,kg)。可以得到融化dr 厚度冰所需的融化热量为:ρβπrHdr dQ 2=,其中β为融化热,表征单位质量在熔点0℃时,从固态变成液态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焦耳/千克,J/kg )。冰的融化吸热率为吸热量与时间的比值,即: τ d dQ Q =? (1) 单位时间内球外表面与环境之间的对流换热量为: t hS Q d ?= (2)

冰融化了教案(三年级科学下册)

课题:4、冰融化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习方法】辩论法,谈话法,实验法,暗示法,列表法。 【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冰的融化 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 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

冰块融化模型

课程报告 题目:冰块融化模型 组长:李桂林 201412010110 组员:刘文亭201412010115 刘姣姣 201412010113 王佳佳 201412010215院(系):文理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岳宗敏 2016年5月16日

冰块融化模型 摘要 据资料显示: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是淡水资源,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众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之一。而在一些淡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地方,各种产水方式应运而生,就比如建议之一是把冰山从极地水域拖到南加州的近水岸水域,以期用融化的冰块来提供淡水。而融化过程中,冰块融化的体积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而冰块融化中这种改变又会受到哪几种因素的制约呢?抛开几种复杂因素,例如人为因素,温度和湿度等,本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水资源短缺以期用融化的冰块来提供淡水的问题。 问题提出: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存在较严重的干旱问题,因此总在寻找着新的水资源。建议之一是把冰山从极地水域拖到南加州的近水岸水域,以期用融化的冰块来提供淡水。我们把冰块设想成巨大的立方体(或长方体、棱锥体、等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并且假定在融化过程中冰块保持为立方体不变,现在的问题是,融化这样的冰块需要多长时间? 模型假设: 我们把冰块设想成巨大的立方体(或长方体、棱锥体、等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 假定在融化过程中冰块保持为立方体不变。 符号说明: 立方体的边长为:s 体积V:V=s^3 表面积S :S=6s^2 k: 为常数,由很多因素决定,诸如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是否有阳光等等。 符号注释:这里V 和S 、s 均为t 的可微函数,此外,我们假设冰块体积的衰减率和冰块表面积成正比(注:由于融化现象发生在冰块的表面,故改变表面积的大小叶能改变冰的融化速度)。 至此我们得到 26,0dV k s k dt =-> 根据上述假设,比例因子k 是常数,负号表示体积不断缩小,它依赖于很多因素,诸如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是否有阳光等等。 建立模型 在这个问题里面,我们更想知道的是:要融化特定百分比的冰块,需要多少时间?为此,我们在此再提出一组假设条件。设在最前面的一个小时里冰块被融化的掉1/4的体积(我们也可以用字母n%来代替特定值,例如r 小时融化掉n%体积的冰等),从而的得到如下数学问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34冰融化了∣教科版

第三单元4.冰融化了 1 ?填空题。 (1) 当环境温度高于0C,冰的温度升至 ____________ 时开始融化。 (2) 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_________ ,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3) 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_________ 热量。 (4) ______ 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2 ?判断题。 (1) 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一定都是0C。() (2) 冰在教室里放置一段时间,仍然会保持原来的状态。() (3) 冰在融化时,它周围的空气的温度不会发生变化。() (4) 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它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5) 冰完全融化成水时,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保持不变。() (6) 冰融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增大了。() ⑺取相同大小的两块冰,分别放人自来水和冰水混合物中,自来水中的冰先融化。 (8)把一小块正在融化的冰放人一大杯0°C的水中,水会结冰。() 3 ?连线题。 请根据图片内容选择合适的温度,并用线连在一起。 13 C 0 C -7 C 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冰水混合物冰完全融化后放置一段时间 4. 选择题。 (1) 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是()。 A .室内的温度高 B .冰块比较小 C .桌子产生热 (2) 把冰块周围的温度升高,会使()。 A .冰块融化的速度变慢 B .冰块融化的速度变快 C .冰块融化的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3) 夏天把冰块放在阳光下晒,会出现的现象是()。 A .冰块会立刻融化成水 B ?冰块会慢慢融化成水

C ?冰块不会融化成水 (4) 下面能加快冰块融化速度的方法是()。 A .把冰块放入冷冻室内 B .把冰块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C .用嘴向冰块哈热气 (5) 塑料袋内的冰块在融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 .塑料袋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B .塑料袋外壁的温度会升高 C .塑料袋内会立刻产生气泡 (6) 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块融化速度的方法是()。 A .把冰块敲碎 B .用被子裹住冰块 C .给冰块加热 5. 简答题。 (1) 请写出可以加快冰块融化速度的方法。(写出4种方法即可) (2) 如果用质量相等的0°C的冰和0°C的水来冷藏食物,你认为选哪一个效果更 好?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6. 【实验题?分析】下面是某小组探究冰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的实验记录,请根 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浮力----冰块融化液面升降问题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科学学生 姓名 年级 任课 老师 金老师 授课 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浮力专题------冰块融化、液面升降问题考点: 能力: 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 建议: 过程 一.课前交流,了解学生上次课的复习情况 二.知识梳理 一、冰块融化问题: 例1:一块冰浮于水面,如图.那么当冰熔化前后,其水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 冰熔化前:由于漂浮,F浮=G物.则V排=m冰g/ρ水g=m冰/ρ水. 冰熔化后:由于m水=m冰,由ρ=m/V得 V化水=m水/ρ水=m冰/ρ水 因 V排水=V化水,即冰熔化成水后,刚好填满原来被冰排开的水的体积,因此,水面保持不变. 例2:将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后,杯中液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ρ浓盐水=1.1X103kg/m3) 例3:有一块冰漂浮在一杯酒精(或煤油等)中,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结论】: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冰熔化后液面上升;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例4:一块冰漂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冰块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空气、氢气、二氧化碳),当冰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如何变化? △变化:若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中有一气泡,当冰块融化后水面将怎么变化?冰块里的气泡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冰熔化后水面保持不变. 例5:在盛水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冰,冰中夹着一小木块,当冰完全熔化为水时,水面将如何变化? △推论:当冰块中含有密度比水小的固体(如小蜡块)或将密度比水小的固体放在冰块上浮于容器内水面上,则冰熔化后,仿照上述方法推算可知,水面将保持不变。 例6.:有一块冰中含有小石块,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怎样变化? △推论:当冰块中含有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如小铁块、盐水等)或将密度比水大的物体放在冰块上浮于容器内水面上,则冰熔化后,物体沉入水底,水面将下降。 例7:有一块冰中含有液态的煤油,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冰块熔化后液面变化情况

冰块熔化后液面变化的几种类型 1.冰块漂浮在水液面上,冰熔化以后液面是升高,还是降低?请加以论证. 解:∵冰漂浮于水面上,∴F浮=ρ水gV排=G冰,----------------------① 又∵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重力不变,∴G水=ρ水gV水=G冰,------------------------②由①②可得:ρ水gV排=ρ水gV水,∴V排=V水, 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等于冰排开水的体积. ∴冰化水后水位不变. 2.冰块漂浮在盐水液面上,冰熔化以后液面是升高,还是降低?请加以论证. 解:设:冰块的质量为m冰;盐水的密度ρ盐水 ∵冰块漂浮在盐水中,∴F浮=G冰=m冰g F浮=ρ盐水gV排 ∴ρ盐水gV排=m冰g,V排=m冰ρ盐水, 又∵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即:m化水=m冰, ∴冰化成水的体积为:V化水=m化水ρ水=m冰ρ水, ∵ρ水<ρ盐水 ∴m冰ρ水>m冰ρ盐水, ∴V化水>V排,即杯中液面上升. 3.冰里有一块小石块,冰漂在水面上,冰熔化后水面怎样变化? 解:冰块内有小石块,∵冰浮在水面上,则F浮=G冰+G石, 即ρ水gV排=ρ冰gV冰+ρ石gV石,则V排=(ρ冰V冰)/ρ水+(ρ石V石)/ρ水; 当冰融化后,水的体积为V水=(ρ冰V冰)/ρ水, ∵ρ水<ρ石,小石块会下沉,则V水+V石排=(ρ冰V冰)/ρ水+V石, ∵ρ水<ρ石, ∴V水+V石排<V排; 即融化的水的体积和小石块排开的水的体积之和小于原来冰块和小石块共同排开的水体积, ∴水面高度下降; 4.冰里有一个气泡,冰漂在水面上,冰熔化后水面怎样变化? 解:冰块中有气泡(气泡重力不计); ∵冰漂浮于水面上,∴F浮=ρ水gV排=G冰;----------① 又∵冰熔化成水后,气泡消失,水的质量不变, ∴G冰=G水=ρ水gV水,----------②; 联立①②可得: ρ水gV排=ρ水gV水, ∴V排=V水,即:冰块排开水的体积跟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相等, ∴水面高度不变; 5.冰里有一块小木块,冰漂在水面上,冰熔化后水面怎样变化? 解:冰块内有小木块,∵冰和木块漂浮于水面上,则F浮=G冰+G木, 即ρ水gV排=ρ冰gV冰+ρ木gV木,则V排=(ρ冰V冰)/ρ水+(ρ木V木)/ρ水; 当冰融化后,水的体积为V水=(ρ冰V冰)/ρ水, ∵ρ水>ρ木,小木块仍漂浮,F浮木=G木,即ρ水gV木排=ρ木gV木, ∴V木排=(ρ木V木)/ρ水,∴V水+V木排=V排; 即融化的水的体积和小木块排开的水的体积之和与原来冰块和小木块共同排开的水体积相同, ∴水面高度不变.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案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 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冰的融化 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 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拓展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熔化 板书:冰(固态)水(液态) 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冰块熔化专题资料

冰块熔化专题

一、冰块融化问题: 例1:一块冰浮于水面,如图.那么当冰熔化前后,其水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 冰熔化前:由于漂浮,F 浮=G 物 .则V 排 =m 冰 g/ρ 水 g=m 冰 /ρ 水 . 冰熔化后:由于m 水=m 冰 ,由ρ=m/V得 V 化水 =m 水 /ρ 水 =m 冰 /ρ 水 因 V 排水=V 化水 ,即冰熔化成水后,刚好填满原来被冰排开的水的体积,因此,水 面保持不变. 例2:将冰块放在浓盐水中,液面如图所示,若冰完全熔化后,杯中液面将 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ρ 浓盐水 =1.1X103kg/m3) 例3:有一块冰漂浮在一杯酒精(或煤油等)中,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结论】: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中,冰熔化后液面上升;密度比水小的液体中,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例4:一块冰漂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冰块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空气、氢气、二氧化碳),当冰完全熔化后,容器中的水面如何变化? △变化:若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中有一气泡,当冰块融化后水面将怎么变化?冰块里的气泡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冰熔化后水面保持不变. 例5:在盛水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冰,冰中夹着一小木块,当冰完全熔化为水时,水面将如何变化?

△推论:当冰块中含有密度比水小的固体(如小蜡块)或将密度比水小的固体放在冰块上浮于容器内水面上,则冰熔化后,仿照上述方法推算可知,水面将保持不变。 例6.:有一块冰中含有小石块,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高度怎样变化? △推论:当冰块中含有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如小铁块、盐水等)或将密度比水大的物体放在冰块上浮于容器内水面上,则冰熔化后,物体沉入水底,水面将下降。 例7:有一块冰中含有液态的煤油,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液面高度将怎样变化? 二、其他液面升降问题 例8:盆内水面上有一塑料碗,碗内有木块,若将木块投入水中,盆内水面 将(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例9:盆内水面上有一塑料碗,碗内是实心铁块,将铁块投入水中,盆内水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保持不变”)。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3-4《冰融化了》参考教案

冰融化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 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 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冰的融化 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 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 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 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 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 温度 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 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 盛放烧杯内 空气温度 紧靠烧杯外 壁空气温度 远离冰块处 空气温度 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 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 (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冰块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冰块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漂浮在液面上的冰块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此类题因其条件的多变,而派生出多题一问的变化。对于这类问题如果我们抓住冰块熔化前后V排的变化,就可以实现以不变应万变。 例1.漂浮在液面的上冰块(不含杂质)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题析: 冰块漂浮时: V排=F浮/ρ液g=G冰/ρ液g (1) 冰块熔化后: V排’ =V熔水=G熔水/ρ水g=G冰/ρ水g (2)由(1)(2)可知: ①当ρ液=ρ水时: V排=V排’故液面不变; ②当ρ液>ρ水时V排〈V排’液面升高 ③当ρ冰<ρ液〈ρ水时V排〉V排’液面降低 例2.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其中含有固体杂质,当冰块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 题析:冰块熔化前:V排=F浮/ρ水g=G冰/ρ水g+G物/ρ水g (3)冰块熔化后:㈠ρ物>ρ水则固体沉底V排’=V熔水+V物=G冰/ρ水 g+G物/ρ物g(4) 由(3)、(4)式可知 V排 >V排’故水面下降 ㈡ρ物≤ρ水则固体漂浮或悬浮V排’=V熔水+V物排=G冰/ρ水g+G物/ρ水g (5) 由(3)(5)式可知 V排=V排’故水面不变 小结:(1)具备了冰块漂浮水面的条件,则冰块熔化后水面变化情况是 ①冰块中不含杂质,冰块熔化后水面不变

②冰块中含杂质: (a)ρ物>ρ水水面下降(b)ρ物≤ρ水水面 不变 (2)冰块漂浮在其它液面上,冰块熔化后液面的变化情况是 ①冰块中不含杂质::(a) ρ液 >ρ水则冰块熔化后液面升高(b) ρ冰<ρ液<ρ水则冰块熔化后液面降低 ②冰块中含有杂质,同学们不妨自己讨论。 例3.漂浮在液面上的冰块,若冰块中含有气泡,(气泡质量忽略不计)则冰块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题析:因气泡质量忽略不计,故。 熔化前:V排=F浮/ρ液g=(G冰+G气)/ρ液g=G冰/ρ液g 熔化后:V排=V熔水=G冰/ρ水g 讨论同例1 例4.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若冰块中含有液体则冰块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题析:冰块熔化前:V排=F浮/ρ水g=G冰/ρ水g+G液/ρ水g (6)冰块熔化后:V排’=V熔水+V液=G冰/ρ水g+G液/ρ液g (7) 由(6)(7)式可知:①当ρ液<ρ水 V排ρ水 V排>V排’液面下降 思考:若含有液体的冰块漂浮在其它液面上,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呢?

《冰融化了》优秀公开课教案

《冰融化了》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冰的融化 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 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 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 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 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 (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