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01-1013—2000)等相关政策规定、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可行性研究应从项目的基础条件、技术、资金、效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地研究与论证。

第三条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按照以下程序编制:

(一)签订委托协议。项目申报单位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协议。协议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项目名称、范围、内容、完成时间、劳务费用、质量及成果提交要求。

(二)组建工作小组。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成员应包括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熟悉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业工程建设情况。

(三)制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实地踏勘。有关人员根据可行性报告编制的需要进行实地踏勘,收集项目有关资料。

(五)分析研究。在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对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分析,设计出可供选择的不同规划方案,对各种规划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后得出推选方案,并形成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六)项目效益分析。对推选方案进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社会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七)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可行性研究初步成果完成后,要提交委托单位交换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可行性研究成果。

第四条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一)总论

总论应包括项目背景与项目概要两部分。

1.项目背景,应对项目名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

项目预期目标、项目建设基本条件做出说明。

2.项目概要,应对项目所在县(市、区)、项目类型、项目性质、项目位置和范围、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项目建设工期、项目总投资和亩均投资做出说明。

(二)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概况,应对项目区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与农业生产状况进行分析。

1.自然条件,主要分析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2.资源条件,主要分析农业气候资源(如光照、温度、降水)、水资源、生物资源。

3.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情况、科技发展水平。

4.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5.基础设施条件,主要对交通条件、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电力设施状况等进行分析。

(三)项目分析

1.项目合法性与合规性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

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应对新增耕地的数量及来源进

行说明;

3.水资源平衡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灌溉水源的分析、需水量预测、可供水量预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应说明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

5.土地适应性评价。应说明目前的土地用途是否应该调整,调整后的土地用途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应如何进行调整等。

6.公众参与分析。应将公众参与的意见形成有效书面文件,纳入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具体应包括公众对项目区选址、权属调整、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和工程技术方案等方面的意见。

(四)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1.规划依据;

2.规划方案比选;

3.推荐方案总体布局说明。主要对土地利用布局、农田水利工程布局、田间道路工程布局及其他工程布局进行说明;

4.建设内容和标准。主要指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及工程量估算。

(五)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在对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权属调整的范围,提出权属调整的方法与程序。

(六)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明确项目法人,提出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对组织机构适应性进行分析,明确人力资源配置。

2.项目实施进度。说明建设工期,并做出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措施。主要是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投资三个方面提出控制措施。

4.项目建设后运行管护初步方案。明确管护责任主体,提出管护措施,并说明经费筹措办法。

(七)投资估算

主要说明投资估算依据、投资估算编制说明、投资估算费用构成和投资进度计划。

(八)效益评价

对项目竣工后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九)风险分析

说明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并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措施。

(十)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十一)附图、附表、附件

第五条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件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图件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一)对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的基本要求

1.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应符合一般的制图要求,有图例、制图单位和制图日期等要素,图例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GB/T5791-1993)。

2.现状图应统一采用西安1980大地坐标系,不得使用自由坐标系。

3.以实测地形图为底图绘制,能够清晰表达项目区地形变化情况。

4.现状图上应标注以下内容:

项目区边界、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地类界及符号、土地权属界限、项目涉及乡镇和村庄的名称;

项目区边界上的主要控制点应有明确的大地坐标;

项目区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表,面积统计应按新的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到二级地类,统计数据应做到文、图、表相符;

土地利用变更日期;

项目区水源、主干道路、主干排灌沟渠、堤坝、电力等基础设施及其他主要地物;

项目区内外的相对关系,如项目区内的排灌沟渠、道路等与外界的联系等。

(二)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的基本要求

1.规划图应以现状图为底图进行编制,因此项目区边界必须完全一致;

2.等高线、高程点等现状地物应做淡化处理;

3.各项工程总体布局要明确,单项工程要有编号,工程内容要文、图相符;

4.规划田块大小、方向的布置要结合项目区地形条件,符合土地利用要求,并清晰标注田块设计高程;

5.项目区外附近的主要道路、沟渠、排水承泄区应在图上明确显示,并与区内道路、沟渠相衔接;

6.田间道、生产路布局应合理,不同级别道路之间应能合理连通;

7.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应合理,不同级别沟渠之间应能合理连接,所有沟渠都要标注水流方向;

8.各级沟渠和道路的相互关系与配置要合理;

9.防护林的布局要合理,应考虑与主害风方向的关系;

10.应附规划前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11.图例应符合有关规范。

第六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进行充分论证。论证完成后,组织立项申报资料报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查评审。

第七条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 理办法

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她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治过程中因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她项权利的调整。 第四条权属调整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权属现状调查; (二)土地权属现状调整意愿调查;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四)地籍测量; (五)土地质量评价; (六)权属调整方案编制; (七)方案公告和异议处理; (八)分配土地; (九)地籍档案整理。 第五条权属调整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 (二)参与土地整治各方原有位置基本不变的原则; (三)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原则。 第六条权属调整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土地权属现状确认应该与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整治土地面积、地

类、地力等级、耕作状况、耕地质量及整治潜力等相结合; (二)土地权属调整应该注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的管理,确保权属调整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三)土地权属调整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告、检查和指导到位,确保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土地权属调整方式 第七条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土地所有权调整方式 (一)为使整治后的田块连片规则,应在原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边界不规则处,按等量或等价、并使调整范围尽可能小的原则,经双方协商后进行土地所有权调整。 (二)土地整治过程中,新建主干道路、主干沟渠建设用地应经过土地征收的方式将集体土地调整为国有土地。 第八条集体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土地所有权调整方式 (一)村界两侧,可按等量或等价原则进行调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

附件9. 湖北省土地整治 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招投标活动,保证项目建设工程的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施工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9〕6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8〕62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湖北省辖区内从事的土地整治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施工招投标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项目施工招投标范围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其他工程等。可以组织项目区农民群众完成的简单、零星工程不在招投标范围之列。 招标人不得将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 招标。 第四条项目施工招投标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平等的条件下,各投标人之间就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合理造价和企业信誉等开展竞争。

第五条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 项目招投标活动进行指导、协调和行业监管,对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活动进行监督执法。 第六条项目施工招投标按分级管理原则进入各级综 合招投标中心操作。预算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原则上要进入湖北省综合招投标中心开标和评标。 第七条招标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项目施工招投标活动。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或提出与招标项目实际要求不符的过高的资 质等级要求及其他要求。 第二章招标 第八条项目施工招投标工作由项目承担单位(或委托法人)组织(以下简称“招标人”)。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后,招标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招投标方案,并报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批。项目预算批复下达后,招标人应在市(州)国土资源局的监督指导下,按照批准的招投标方案组织项目招投标,并将招投标结果报省国土整治局备案。 招投标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工期、投资规模、建设规模、招标方式、公告日期、划分标段的方式和数量、标段金额、开标日期、组织形式、计划开

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

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创新土地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逐步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新格局。 二、工作原则 1、保护优先,严守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数量红线,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规划引领,集约利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多规衔接要求,立足现有土地资源,综合运用“农田提升、低效盘活、社区集聚、下山脱贫、村庄整治、生态修复”六大政策工具,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用活流量”和项目资金平衡的要求,科学合理重构用地布局,稳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积极探索符合各村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整治模式。根据区位结构、自然条件、

区域性发展方向、后续土地利用诉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分区域、分类型有序推进,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 4、政府主导,尊重民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全面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且有增加,实现成果多方共享、多方共赢。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特色,

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与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她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省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国土资发〔2000〕316号)和《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意见》(鄂发〔2011〕7号)、《湖北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辖区内的土地整治项目。 第三条项目选址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湖北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有 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四条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要求,并与 项目所在地的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项目应避免选择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和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第六条所选择的项目没有土地权属争议。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不得纳入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 第七条所选择的项目不得与已立项或竣工验收的土地整治项目及其它涉农项目重叠。 第八条项目选址的原则 (一)按流域治理的原则。项目选址应尊重自然规律,以流域和水系为基础,按灌区进行治 理。在一个流域或水系中,项目选址原则上应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进行。 (二)集中连片的原则。项目选址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推进,做到建成一片、收益一片、发展一片。 (三)维护权益的原则。尊重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保持项目区土地权属的完整性,做好土地权属调整工作。 (四)比例控制耕地保护的原则。项目选址应突出土地整治保护耕地的功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控制项目区耕地比例,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建设规模的80%。 (四五)综合效益原则。项目选址应充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力争使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六) 遵循民意,以人为本的原则。项目区选址要充分符合当地群众意愿。 (六七)公正与公开原则。项目选址应公开透明,保障人民群众和土地权利人的知情权,项目选址情况应及时进行公示。 第九条项目选址的基本条件 (一)自然条件。主要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土壤、气候等因素。项目区应 满足:坡度在25度以下,地质条件稳定,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收集资料清单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收集资料清单 国土局: 1.2009年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电子版, ,包括excel分村面积统计表) 2.上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 3.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文本、说明、表格、图件。(电子稿)土地整治项目成果上报的时候需要打印好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 ①《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②《XX镇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 ③《XX镇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 ④《XX镇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图(2006~2020年)》。 4.标准农田上图入库成果(电子版,包括excel面积统计表) 5.建新区勘测定界成果(附土地分类面积表) (西安80坐标系,1:500,电子 版) 6.拆旧区范围线(西安80坐标系,电子版)及地形图 7.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户搬迁确认表(如果国土局已具备就提供,统计 数据就可以) 8.建新区块内部原有村庄等涉及的户数、人数、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 安置情况等资料 9.项目区内新的土地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的范围红线及地形图(如果有 就提供) 10.是否涉及土地征收。如果有,需要提供征地范围红线、面积。涉及的户数、 人数、安置状况。 11.涉及到的村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至少1:2000,电子版,如果拆旧区等没有 实测请提供) 12.拆迁补偿标准、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等投入成本、价格等信息 13.有关政策,实施保障措施 注:测量成果质量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测量要求》文档 乡镇或村: 14.涉及到项目所在村的城乡建设规划、村庄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规划、 交通水利规划等规划资料 15.建新区建设规划成果(村庄规划等) 16.乡镇分村的生产年报 17.乡镇最新统计年鉴(2009年) 18.村庄概况:自然生态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料、如地区GDP、第三产业 发展状况、人均收入、经济来源等。基础设施配套现状:如环卫设施、文化站、幼儿园、小学、村委办、垃圾处理、公厕、电力、通讯、农贸市场等幢数、面积等 19.是否涉及土地征收。如果有,需要提供征地范围、面积。涉及的户数、人 数、安置状况 20.村内土地权属、流转现状材料 21.基本信息表格: (提供电子版表格和村委盖章后的纸质表格,电子档空表由我们提供)

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图设计要求

附4 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图设计要求(一)一般要求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施工图设计是进行项目具体施工的重要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 1对已批准的初步规划设计中规划图上规划的工程项目按施工要求逐项落实到每个工程项目。 2施工图设计必须坚持在规划项目不减少、施工质量不降低、预算投资不突破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图设计。 3对涉及到结构安全的建筑物,在对建筑物地基承载力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进行各类建筑物结构设计(机耕桥、人行桥、泵站、水闸、堤坝、渡槽、倒虹吸、跌水等),核实原初步设计是否达到安全、稳定和使用要求。 4完善单体图设计,绘制各类建筑物施工图,施工图包括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安装施工图,各类施工图应编制目录、序

号,首页应有总说明,对各类建筑物提出施工要点、工艺要求、施工工序、主要材料和做法,并提出施工质量要求。 5核实工程量,确保工程量真实、准确。 6提交施工设计说明书及完整的施工设计图纸,包括:建筑施工 图、结构施工图、安装施工图(含设备安装、水施和电施)。(二)土地平整工程 1根据规划图上标明所需平整的田块,核实每个田块的平整(推土)工程量,需要调配土方的应绘制土方调配图。 2核实每个废坑塘和每条废沟渠填埋土方工程量,碾压工程量,并绘制土方调配图(分清就近推土还是挖运土)。 3核实拆迁村庄平整工程量,并核定清障(砍树、移树)工程量。(三)农田水利工程 1水源工程:拦水坝、小型水库、蓄水池、抽水机站等施工图设 计技术标准。 2在测量图纸满足施工要求(不满足施工要求的图纸应补测)前 提下,对灌溉渠道、排水沟进行施工图设计,尽可能对每条灌 排渠道(支斗渠、支斗沟、田间灌排农沟、农渠)绘制纵断面

浙江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基本要求和做法

浙江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基本要求和做法 2010-08-06 119

(三)加快村镇改造建设。以中心村(镇)为重点,通过对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建成“规划科学、村容整洁、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农村新社区。 (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 (五)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通过优化村庄布局、节约集约用地,合理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保障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拓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筹措途径。 三、要求和原则 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加快发展村域经济,促进农村和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统筹,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规范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市场,鼓励企业、个人等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用地规模和布局,整体推进村镇改造、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农田水利、生态保护等建设。 (三)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村为主体开展,要在坚决守住耕地总量和基本农田红线、努力增加耕地的前提下,使农民群众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四)土地节约,人口集聚。实行开发与整理联动、复垦与盘活并重、增量与减量挂钩,统一规划、整体开发、配套建设,促进人口向居住点集中、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更新时间:2011-04-12 10:42:32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整治项目 (以下简称“项目”)
的实施管理,规范项目规划设计变更与预算调整(以 下简称“变更”)行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 根据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 土资发〔2000〕316 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122 号)、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 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和省级投资的土地整 治项目,包括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 地开垦费和其他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的土地整治项目。 第三条 项目规划设计一经批准, 必须严格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变更。在项目实施过程 中,有下列情况发生的,可以提出变更。 (一)项目规划设计确实不符合项目区实际,无 法施工的。 (二)项目规划设计不能满足项目实际要求,需 对项目规划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的。 (三)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文物保护或生

态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等要求,需要对规划 设计进行调整的。 (四)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不可预见 因素的影响,需要对规划设计进行调整的。 (五)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项目区进行了部分 工程建设,为避免重复建设的。 第四条 更后报批。 (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三)优化、完善原规划设计,节约工程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符合规划设计规程、不得降低工程建设标 准。 (五)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 第五条 变更按下列标准分为一般变更、较大变 更和重大变更三种类型。 (一)一般变更 1. 项目区部分地块建设位置进行调整, 调整地块 面积不超过 13.33 公顷(200 亩)。 2. 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减少不超过原规划设计新增 耕地面积的 5%。 3.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 变更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严格控制变更,严格变更审批,严禁先变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

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施工设计

目录第一章整体方案评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综述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1.3编制内容 1.4项目成果目标 第二章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2.2施工内容及技术要求 2.3交通情况及技术特点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3.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 3.2加强项目部人力资源配备 3.3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3.4保证主要施工设备投入 3.5制定施工组织计划 3.6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3.7加强档案管理 3.8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3.9主要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 3.10施工总平面布置

3.11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第四章质量目标、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措施 4.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4.2质量管理体系 4.3质量管理措施 第五章安全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5.1安全生产管理 5.2施工安全防护 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6.1 组织与制度建设 6.2保证措施 第七章工期保证措施与施工网络计划图 7.1编制依据 7.2编制原则 7.3施工进度计划 7.4进度保证措施 第八章资源配置计划 8.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8.2劳动力配置 第九章季节施工措施

9.1冬季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9.2雨季施工 9.3节假日及农忙季节 第十章成品保护措施 10.1成品保护重要性 10.2成品保护方法 10.3成品保护职责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整体方案评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综述 1.1 编制依据 1.1.1现行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规范和标准: 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3.《热轧钢筋》 4.《砼质量控制标准》 5.《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预制砼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7.《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8.《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9.《普通混凝土用砂量标准及检验收方法》 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 11.《砼拌和用水标准》 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令 14.其它有关国家、部(省)颁标准、规范、规程 1.1.2(1)、“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用地整治工程施工”工程图纸; (2)、“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农用地整治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1.1.3我单位现有技术力量、队伍素质、机械装备、财务实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及多年来在类似工程施工中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1.2 编制原则 1.2.1 安全第一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确定施工方案。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技术方案可靠,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1.2.2 优质高效的原则

省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规范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依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21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316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放土地整治项目三项审批权有关事项的通知》(鄂土资发〔2014〕15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14〕2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省级投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项目,以及由省厅验收的地方耕地开垦费项目。 第三条项目竣工验收依据经批准的立项文件、规划设计及预算、设计变更文件、工程中间验收成果,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等。竣工验收技术标准参照《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等有关标准及规范执行。 第四条项目竣工验收按照审批权限,实行分级负责。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国家投资土地整治项目以及竣工验收审批权限未下放市(州)的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协助做好竣工验收工作。竣工验收审批权限下放的市(州),负责本辖区内的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协 1 / 15

助做好竣工验收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对验收项目进行监督和抽查。 第五条竣工验收管理程序及权限 国家投资及竣工验收审批权限未下放市(州)的项目竣工后,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根据项目施工单位提出的竣工验收申请组织自验,自验合格项目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向市(州)国土资源局提出工程复核申请。市(州)国土资源局选择工程复核单位对项目进行工程复核后,组织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初验。初验合格项目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财政决算评审和竣工验收申请。省国土资源厅商请省财政厅对项目进行财政决算评审,项目财政决算评审后5个工作日内,省国土资源厅从省土地整治竣工验收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验收组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竣工验收审批权限下放市(州)的项目竣工后,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根据项目施工单位提出的竣工验收申请组织自验,自验合格项目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向市(州)国土资源局提出工程复核及竣工验收申请。市(州)国土资源局选择工程复核单位对项目进行工程复核后,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财政决算评审申请。省国土资源厅商请省财政厅对项目进行财政决算评审后,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项目验收。市(州)验收批复在5个工作日内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省国土资源厅适时对市(州)验收项 2 / 15

土地整治项目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3实施方案 任务概述 编制的目的和依据 编制的目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划定的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湖北省农垦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测绘工作,是为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本次测量采用最先进的测绘方法(野外全解析,内业机助制图)即数字化成图。为保证这项工作的质量,统一技术标准,特编制本《技术实施工作方案》,在测绘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及《技术实施工作方案》要求进行作业。

编制依据 1、《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4、《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7、《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8、《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9、《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1、《湖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 12、《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2006-2020年)》。 13、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14、本项目技术方案。 已有资料的收集 1、本测区已有的首级控制网成果,包括首级控制网起算点及其它等级控制点成果和点之记。 2、最新的地籍图电子成果、图件。 3、本测区高清晰分辨率的影像图。 4、最新的地形图电子成果、图件。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讨论稿)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3.5.5农村居民点建设状况 说明待整理农村居民点的人口规模、户数、用地面积和建筑质量;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委托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委托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委托代建制管理 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项目实施管理的新办法,充分发挥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的积极性,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规范我省土地整治项目委托代建制的行为和程序,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所有的土地整治项目。本办法所指土地整治项目,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部分等安排的各类土地整治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委托代建制,是指项目的承担单位县(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下简称“项目承担单位”)通过协商,把委托代建项目的招投标、施工管理、中间验收和竣工自验等工作委托项目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委托代建单位”)组织实施的活动。 第四条采用项目委托代建制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以下简称“委托代建项目”),必须遵循依法、规范、高效、廉洁的原则,坚持责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五条委托代建项目应实行项目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等管理制度。 第六条委托代建项目实行合同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委托代建单位应签订项目委托代建合同。委托代建合同应载明委托代建的工作内容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委托代建合同应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以下简称“省厅”)审定后备案。 第七条县(市)级国土资源部门为土地整治项目的承担单位,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对投资方负责;乡(镇)人民政府为委托项目实施单位,履行项目法人委托的职责,对项目承担单位负责。 第八条委托代建期间,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对委托代建单位的履行委托代建工作内容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审核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九条省厅对委托代建项目立项申报、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审批和管理的程序不变。 二、立项申报与规划设计 第十条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县(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和《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选址暂行办法》等规定。 第十一条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本行政辖区的土地开发整理年度计划,拟定申报土地整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01-1013—2000)等相关政策规定、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可行性研究应从项目的基础条件、技术、资金、效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地研究与论证。 第三条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按照以下程序编制: (一)签订委托协议。项目申报单位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协议。协议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项目名称、范围、内容、完成时间、劳务费用、质量及成果提交要求。 (二)组建工作小组。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编制小组成员应包括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熟悉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业工程建设情况。 (三)制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实地踏勘。有关人员根据可行性报告编制的需要进行实地踏勘,收集项目有关资料。 (五)分析研究。在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对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的分析,设计出可供选择的不同规划方案,对各种规划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后得出推选方案,并形成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六)项目效益分析。对推选方案进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评价及风险分析,以判别项目的社会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抗风险能力。当有关评价指标结论不足以支持项目方案成立时,应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 (七)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可行性研究初步成果完成后,要提交委托单位交换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可行性研究成果。 第四条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一)总论 总论应包括项目背景与项目概要两部分。 1.项目背景,应对项目名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程序与方法 1项目方案的编制程序组织与技术准备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县级主要领导为挂帅的县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下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政策和确定工作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方案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查方案并上报审批。 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具体编制工作。各有关部门和涉及村要指定联络员,负责向办公室提供有关资料,反映用地需求和村民意愿或意见,参与方案的研究与协调。 制定工作计划。包括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工作步骤与方法、工作人员组成与分工、工作经费筹措等。 制定技术方案。包括规划设计依据与目的、方案编制和工作步骤与方法、技术路线,方案成果与要求等。 宣传发动,村民参与 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项目区内的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乡级以上政府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认真宣传浙委办[2010]1 号、浙土资发[2010]14 号的文件精神。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重点宣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精神的贯彻与解读,使村民了解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在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 部门协作,共同编制 方案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编制,其内容丰富、涉及部门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县级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涉及行业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符合浙土资发[2010]14 号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承担编制方案的单位应认真吸收各部门的方案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方案的编制成果之中,完善方案编制的成果。 收集资料 基础资料。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资源状况。包括乡镇、村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人口资源。包括乡镇、村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 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乡镇、村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集镇、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 乡镇、村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农业普查资料; 乡镇、村域生态环境状况;乡镇、村庄历史资料。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 历年土地统计资料; 历次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

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目标规划 四、施工预备工作 五、项目治理部情况 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要紧施工方法 1、施工程序及施工大纲 2、施工测量放线 3、土方平坦工程 4、田间道路 5、排水农沟 6、水窖施工 7、涵洞施工 七、工程投入的要紧施工机械 八、劳动力安排打算 九、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

十、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十一、施工总平面布置 十二、打算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十三、冬、雨季施工措施 十四、降低成本措施 十五、成品、半成品爱护措施 十六、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 十七、有必要讲明的其他内容 十八、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十九、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二十、劳动组织治理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林州市茶店镇茶店村等十六个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I期)旧村复垦子项目 2、建设地点: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镇 3、建筑规模:13.69公顷 4、质量标准:合格 5、工程内容: 土地平坦、新修砼道路路面、泥结碎石路面、素土夯实路面 二、编制依据

1、《河南省土地整理项目一标段施工公开招标文件》; 2、《河南省土地整理项目招标答疑》; 3、河南宏田土地整治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项目设计图册; 4、我公司对现场的实地勘察; 5、现行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规程: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2)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治理暂行方法; (3)河南省土地整理项目治理暂行方法; (4)河南土地整理项目治理实施细则; 三、目标规划 1、质量目标:合格 2、工期目标:180天 本工程打算于2015年5开工,2015年11月完工。 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合格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办法

附件12.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办 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规范土地权属调整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操作手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辖区内土地整治项目的土地权属调整管理工作。 第三条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权属调整管理(以下简称“权属调整管理”),是指土地整治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调整以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的调整、确认以及变更登记的行为。 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集体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的所有权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土地整治

后新增耕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治过程中因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第四条权属调整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权属现状调查; (二)土地权属现状调整意愿调查;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四)地籍测量; (五)土地质量评价; (六)权属调整方案编制; (七)方案公告和异议处理; (八)分配土地; (九)地籍档案整理。 第五条权属调整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 (二)参与土地整治各方原有位置基本不变的原则; (三)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原则。 第六条权属调整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土地权属现状确认应该与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整治土地面积、地类、地力等级、耕作状况、耕地质量及整治潜力等相结合; (二)土地权属调整应该注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的管理,确保权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大纲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讨论稿)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