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拟试卷12

模拟试卷12

模拟试卷12
模拟试卷12

武汉工业学院 2007–2008 学年第 1 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B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注:1、考生必须在<武汉工业学院学生考试用纸>上答题,答题时需注明大、小题号

2、答题纸共 2 页

-------------------------------------------------------------------------------------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2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22、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是()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23、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2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2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6、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27、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

些人是偶然的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29.商品是:(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30.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31.价值的本质是( )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32.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3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34.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D.生产过多超过劳动节人民需要的矛盾

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37.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

A.提高了劳动者的实际工资;

B.表明资产阶级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C.减轻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D.没有减轻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38.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A. 生产、贸易、金融、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B.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全球化

C. 跨国公司全球化

D.互联网全球化

3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0.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二.判断(共10分,每题1分)

1、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2、鬼神观念也有其人世间的原形。

3、同一就是无差别。

4、辨证的否定是扬弃。

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6、历史的发展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历史规律是可以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

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

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10、“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的论述

三、简答题(共24分,每题6分)

1、简要说明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哲学意义。

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四、论述题(共12分)

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五、材料分析题(共14分)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请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结合材料,对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分析。

武汉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1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40分)

1—5 CDCAC 6—10 ABCDC 11—15 ADDDA 16—20 CDCCD

21—25 CACBC 26—30 BCABC31—35 ADDCC 36—40 ADAAC

二、判断题(10分)

1—5 ×√×√× 6—10××√××

三、简答题(24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分)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分) (意义答三条原则和三条界线也得分) 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一致、不平衡、社会意识内部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具有历

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答对5点得6分)

3、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另外,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特征:解放和发展生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在马克思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论述题(12分)

答题要点变化的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4分)所以,虽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那种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样,那种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4分)

五、材料分析题(14分)

答题要点:

可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原理来说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我们要全面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的两个方面,能够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

也可答:由于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十分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要根据我国自然资源和人口的实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法与观念上实现变革,倡导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8分)

结合实际展开论述(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