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散控制系统系统受电调试方案

分散控制系统系统受电调试方案

分散控制系统系统受电调试方案
分散控制系统系统受电调试方案

目录1.编写目的

2.DCS上电恢复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3.DCS软件恢复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4.计算机系统的上电、试运与投运

5.仪器设备

6.注意事项

1编写目的

印尼苏拉威西2X50MW燃煤电厂工程采用的分散集中控制系统(DCS是由南京科远公司提供的NT6000控制系统。其功能涵盖了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顺序控制系统(SCS)等各项控制功能。此外还包括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及有关外设。DCS通过高性能的工业控制网络及分

散处理单元、过程I/O、人机接口和过程控制软件等完成锅炉、汽轮机及其辅助热力生产过程、发电机-变压器组及厂用电源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编写本方案的目的是规范DCS系统授电及软件恢复的调试行为,确保设备、人身不受伤害。保证系统调试保质、保量、有序进行。本方案适合于印尼苏拉威西2X50MW 燃煤电厂工程的调试。

DCS系统授电,由DCS现场服务工程师执行,调试方现场配合协助。

2 DCS上电恢复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一般性质量要求

电子间照明、通风、消防符合要求;

集控室内光线充足,具备操作人员操作监视的条件;

电子设备室、工程师室内和控制室的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应符合有关规程

或生产厂的规定;

电子间的相关制度健全,安全、保卫工作到位;

机柜已就位,柜体周围不存在安装杂物,控制室干净卫生;

电源接线完成。电气专业设备授电完毕,且已将电源送至DC电源柜的

上端口,电源等级、质量符合要求;

DC设备接地接线完毕、接地电阻、接地方式符合DC供应方要求;有电源回路

的电源熔丝和模件的通道熔丝应符合使用设备的要求,如有损坏应作好记录;

计算机设备的外观应完好,无缺件、锈蚀、变形和明显的损伤;检查各计算机设

备应摆放整齐,各种标识应齐全、清晰、明确;对于有防静电要求的设备,检修

时必须作好防静电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带好防静电接地腕带,并尽可能不触及电

路部分;设备应放在防静电板上,吹扫用设备应接地;

清洁用吸尘器必须有足够大的功率,以便及时吸走扬起的灰尘,设备清洗必须使

用专用清洁剂;

各设备内外的各部件应安装牢固无松动,安装螺钉齐全;检查电缆敷设捆扎整齐

美观,设备的各种标志应齐全清晰。

上电前检查:

上电前,必须检查整套系统的接地、电源线和各种连线是否接好,绝缘是否合格,

是否符合厂家设备上电运行条件,确保正确无误。

DPU柜

DPU巨内的各档电源接线必须正确连接。

DPU占的数据通讯线,DP与I/O站的通讯线连接正确。

I/O站内各I/O卡件与端子柜内对应的端子板的连接电缆正确。

I/O站内各I/O卡与总线的插接位置正确。

(或历史数据站)

工程师站

工程师站工业PC机、CRT打印机的电源接线应正确。

工程师站与DPU操作员站的冗余数据通讯线连接正确。

工程师站与操作员站的通讯线连接正确。

工程师站工业PC机与CRT打印机、鼠标、标准键盘的连线正确。

操作员站

操作员站工业PC机、CRT打印机电源连线连接正确。操作员站与OPI的冗余数

据通讯线连接正确。

操作员站与工程师站的通讯线连接正确。

操作员站与CRT打印机、鼠标、操作键盘的连线正确。

端子柜

端子柜内的电源接线、接地线符合厂家设计要求。

由现场进入端子的各类信号线、信号屏蔽接地线正确接入。

端子柜各端子板与DPU巨内对应的的I/O卡件的连接电缆正确连接。

电源柜的检查

仔细检查电源柜内接线是否与厂家设计一致。

检查电源线接头是否有虚接、漏接等现象,并用万用表、通灯等工具检查。

启动电源系统,工作应正常无故障报警,电源指示灯应指示正常。

对每对冗余的电源,关掉其中一路,检查相应的电压或电流输出,若有异常进行

处理或更换相应电源。

3 DCS软件恢复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软件检查操作系统检查各计算机通电启动,检查机器应无异常和异声;

通常操作系统上电自启,整个启动过程应无异常,无出错信息提示;

检查并校正系统日期和时间。

检查各用户权限、口令等设置应正确,符合系统要求。检查各设备和文件、文件

夹的共享或存取权限设置应正确,符合系统要求。

检查硬盘剩余空间大小,应留有一定的空余容量。

应用软件及其完整性检查

在DC系统逻辑修改等工作完成后,再次进行软件备份。

启动计算机系统自身监控、查错、自诊断软件,检查其功能,应符合厂家要求。

检查存储设备应有一定的容量储备。

启动应用系统软件,应无异常,无出错信息提示;对于上电自启的系统, 此过程

在操作系统启动后自动进行。

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列表,检查核对应用软件应完整。

根据系统启动情况检查,确认软件系统的完整性。

分别启动各工作站的其他应用软件,应无出错报警。使用提供的实用程序工具,

扫描并检查软件系统的完整性。

权限设置检查

检查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其他功能站的用户权限设置,应符合管理和安全要

求。

检查各网络接口站或网关的用户权限设置,应符合管理和安全要求。检查各网络

接口站或网关的端口服务设置,关闭不使用的端口服务。

数据库检查

检查数据库访问权限设置应正确,应符合管理和数据安全要求。

对数据库进行探寻,检查各数据库的有关信息应正确,各数据库或表的空间使用

状况,应保留不小于25%的空余空间,磁盘的可用空间应不小于50%。

检查数据库日志记录,若已满,则应进行清除或立即备份数据库。

试验项目与技术要求

系统冗余性能试验

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数据站和现场控制站的冗余切换试验

人为退出现场控制站中正在运行的主控制器,这时备用的主控制器应自动投入工

作。在主控制器的切换过程中,系统不得出错或出现死机情况。对于并行冗余的

设备,如操作员站等,停用其中一个或一部分设备,应不影响整个DCS系统的

正常运行;试验时可通过停电或停运应用软件等手段进行,然后检查系统运行情

况,除了与该设备故障相关的报警外,应无其他任何异常现象发生;同样进行反

向试验,系统状况应相同。对于冗余切换的设备,当通过停电或停运应用软件等

手段使主运行设备停运后从运行设备应立即自启或立即切换至主运行状态;然后

检查系统运行情况,除了与该设备故障相关的报警外,无其他任何异常现象;同

样进行反向切换试验,系统状况应相同。

功能模件冗余切换试验:

模件通电前,检查模件熔丝应齐全、容量正确。

模件通电后,检查各指示灯应符合正常的实际状况指示。

冗余模件应能相互切换,取出主运行模件的熔丝或复位主运行模件或将主运行模

件拔出(模件可带电插拔),系统应能正常无扰动的切换到从模件运行或从模件

改为主运行模件,系统除模件故障和冗余失去等相关报警外,应无其他异常报警

发生;同样进行一次反向切换,系统状况应相同。

通信网络冗余切换试验:

在任意节点上人为切断每条通信总线,系统不得出错或出现死机情况。切、投通

信总线上的任意节点,或模拟其故障,总线通信应正常工作。总线及总线冗余检

查,总线电缆无破损、断线,端子接线正确,牢固无松动,接插件接插牢固、接

触良好;检查总线终端电阻值正常,接线牢固;交换机、总线模件通电后指示灯

正常。

通过诊断系统或总线模件工作指示灯检查总线系统工作正常,无异常报警;检查

冗余总线处于冗余工作状态。

切断主运行总线模件的电源或拔出主运行总线的插头及模拟其他条件试验二条冗

余总线的切换,总线应自动切换至另一条运行,且指示灯指示正常;检查系统数

据不得丢失、通信不得中断、系统工作应正常;同样进行一次反向切换试验,系

统状况应相同。

系统(或机柜)供电冗余切换试验:

对于系统或机柜自投供电或N+1冗余供电,应进行供电切换试验。在电源切换

过程中,控制系统应正常工作,中间数据及累计数据不得丢失。切断工作电源回

路,检查备用供电自动投入,系统工作正常,无出错报警,数据不得丢失;同样

进行一次反向切换试验,系统状况应相同。

对于1+1冗余供电系统,切断任一路供电系统应工作正常,无出错报警,数据

不得丢失。

控制回路冗余切换试验:

计算机控制系统投运,与控制回路相关的主控制器和模件投运正常。

禾用手操器等设备使控制回路输出一个固定的值或状态,将相关的在运行状态的

主控制器或输出模件复位和断电,观察控制回路输出应无变化和扰动;检查备用

主控制器或输出模件的运行状态应正确;反向再做一次控制回路试验,结果正

确。

系统容错性能试验

在操作员站的键盘上操作任何未经定义的键,或在操作员站上非法输入一系列命令,检查操作员站和系统的反应,应不出错或出现死机情况。

切除并恢复系统的外围设备,这时控制系统应不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任意拔出一块I/0卡件,屏幕应显示该卡件的异常状态,控制系统应自动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切到手动工况、执行器保位等)。

在拔出和恢复模件(模件允许带电插拔)的过程中,控制系统的其他功能应不受任何影响。计算机控制系统通电启动后,关闭CRT和打印机电源(正在打印时和未打印时应分别进行),然后再打开电源,检查操作员站屏幕和系统应无异常反应。

系统性能参数测试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测试下列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参数,并做好记录存档。

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每个现场控制站的内存和历史数据存贮站的外存容量及使用量。内存余量应大于总内存容量的40%,外存余量应大于总

存贮器容量的60%。

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所有现场控制站的中央处理单元的负荷率应不超过40%;计算站、数据管理站等的中央处理单元的负荷率应不超过40%。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检查数据通信总线的负荷率应不超过30%,对于以太网则应不超过20%。

通过连续切换操作员站CRT画面10次,用秒表测量每幅画面完全显示的时间,计算其平均值,检查操作员站画面实时性反应时间应不大于2s或不低于厂家的出厂标

准。

通过组态并打印计算机控制系统测点清册,检查I /0点的投入率及完好率,投入率

应不小于%,完好率应不小于%;查明并记录不可用测点的原因。

抗干扰能力应进行试验的项目

抗射频干扰能力的测试:用频率为400—500MHz功率5W的步话机作干扰源,在DPU 机柜、通讯/信号电缆、操作员站等设备旁(1.5m左右)进行通讯,观察设备表现有无异

常,计算机系统应正常工作,测量信号示值应基本无变化。

用手机作干扰源发出信号,逐渐接近敞开柜门的机柜进行试验,记录计算机系统出现异常或测量信号示值有明显变化时的距离。

测量模件处理精度测试

模拟量输人信号精度测试:

每块模件上选取一个通道,用相应的标准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以

正、反向输入量程的0%、25%、50%、75%、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

(手操器)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同模件其余通道仅输入测量量程的50%信号进

行检验。

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下表1 —1的精度要求。

表1 —1 输入模件通道精度标准

脉冲量输入(PI)信号精度测试:

每块模件上选取一个通道,用标准频率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以正、

反向输入量程的10%、25%、50%、75%、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

操器)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同模件其余通道仅输入测量量程的50%信号进行检

验。

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检查触发电平,均应满足生产厂出厂的

精度要求。

模拟量输出(AO)信号精度测试

每块模件上选取一个通道,通过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或手操器),分别按量程

的0 %、25%、50%、75%、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在I /O 站对应模件输出端子

用标准测试仪测量,并读取输出信号示值。同模件

其余通道仅输入测量量程的50%信号进行检验。

检查操作打印记录,应与实际操作相符。

记录各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表1-2的精度要求。表1—2 输出模件通道精度标准

脉冲量输出(PO)信号精度测试:

每块模件上选取一个通道,通过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或手操器)分别按量程的

10 %、25%、50%、75%、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分别在各输出端子上用标准频率

计测量并读取示值。同模件其余通道输入测量量程的50%信号进行检验。

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生产厂出厂精度或表1-2 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