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科学五上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上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上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上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五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测量呼吸和心跳》

二、目标预设:

(一)过程与方法: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科学知识:

3、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4、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1分钟呼吸、心跳的次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1分钟呼吸、心跳的次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说一说你平时经常做哪些体育运动。那么我们运动后和运动前相比,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当学生提到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的时候,追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吗?

2、看来人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运动前后的变化是最明显的。那你有没有亲自测量过你在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测量我们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找出它们和运动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测量三种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

1、交流谈话:既然说到测量,那么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才能准确的测量出我们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3

分钟的时间一起来研究研究。(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2、有结果了吗?每组先选一点最想告诉大家的来汇报,其他组听有没有不同意见。(学生汇报,要求边讲解、边示范。强调:一呼一吸是一次呼吸——最后统一测量心跳的方法:用手摸心跳或脉搏)

3、有了测量的方法和标准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实际测量了。首先我们来测心跳,你们可以采用你们感觉最清楚的那种方法。你先估计一下我们一分钟的心跳会是多少下?(随机问一下即可)这样,为了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我来计时,你自己数心跳的次数,听到停后,将你的心跳次数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1分钟实测)

4、用同样的方法测呼吸。(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刻意改变呼吸的频率)

5、交流谈话:记录好了吗?和你开始预测的心跳、呼吸次数的数据一样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测量的心跳、呼吸的次数与别人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每个人的呼吸、心跳次数都不一样,但一般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

6、刚才我们测量的是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那么在参加运动后,我们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样,让我们先来做做运动,然后再实际测量一下吧,要求:运动之后先测量心跳的次数。(做1分钟运动,记录心跳的次数)

7、刚才大家在做运动的时候都很卖力气,测量时也很认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优美的录像休息一下吧,不过可是有条件的:在看完录像之后,我们还要继续测量一次心跳的次数。(学生看录像——继续测量心跳的次数,并记录)

8、刚才我们测量了运动后及休息一会后每分钟的心跳的次数,那么我们的呼吸的次数在运动后及休息一会后会有变化吗?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再来测量测量吧!(与1、2的方法相同,测量并记录)

三、整理、分析数据,形成解释

1、刚才我们通过测量收集到了“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和“休息一会儿后”的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的数据。对于科学家来说,仅仅观察统计表中收集数据是不够的,更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这就需要借助我们数学课上学过的更加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帮助了(出示统计图,初步讲一下统计图的构成),你能像科学家们那样选择用其中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李研本课的教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谈自己运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关注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了解学生对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的原始认识。 第二,组织学生搜集三种状态(静止、运动后、休息3分钟后)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测量前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指导玩吗在测量数据的时候,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在测量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使我们测量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更准确?”对测量的方法和测量时的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讨论。第三,组织学生对搜集的三组数据利用统计图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呼吸和心跳的规律,以及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 总之,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对呼吸和心跳问题的关注、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到最后对数据进行解释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自己在正常情况下和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2、认识到运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 科学探究: 1、能正确测量自己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2、能运用学习过的数学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3、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 1、交流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说一说你平时经常做哪些体育运动。那么我们运动后和运动前相比,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当学生提到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的时候,追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吗? 2、看来人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运动前后的变化是最明显的。那你有没有亲自测量过你在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测量我们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找出它们和运动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测量三种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 1、交流谈话:既然说到测量,那么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才能准确的测量出我们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3分钟的时间一起来研究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2、有结果了吗?每组先选一点最想告诉大家的来汇报,其他组听有没有不同意见。(学生汇报,要求边讲解、边示范。强调:一呼一吸是一次呼吸——最后统一测量心跳的方法:用手摸心跳或脉搏) 3、有了测量的方法和标准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实际测量了。首先我们来测心跳,你们可以采用你们感觉最清楚的那种方法。你先估计一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小学 科学《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说课试讲)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测量呼吸和心跳》 二、目标预设: 过程与方法: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1 分钟呼吸、心跳的次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1 分钟呼吸、心跳的次数。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与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上什么课? 生:科学课。 师:看老师这身穿着像上什么课? 生:体育。 师: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上完体育课后您有什么感觉? 生:…… 师:相对于体育课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 2、师:运动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变化,这节课我们就从呼吸和心跳这两方面来研究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板书:呼吸和心跳) 3、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与运动前相比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你能预测一下吗? 4、这些只是我们的假设,它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才能知道? (板书:测量) 二、搜集数据,验证假设。

(一)测量安静状态下1 分钟内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1、测呼吸。 (1)我们先来测量在安静状态下(贴板书),谁知道怎样计算呼吸的次数? 测量呼吸时要注意,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示范)。我们可以将手放到上腹部,觉得自己的肚子一起一伏,这是一次呼吸,也可以将手放到鼻子下面,、手感觉到一冷一热,这是一次呼吸。试测10 秒钟,报数。(3-5 下为准) 那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的呼吸每分钟会是多少呢?请大家把自己的估计数填在实验 记录单上。 (2)同学们会测量了吗?准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计时开始(播放课件—1 分钟定时器),学生测量。 (3)你的呼吸是多少次?请将你测量的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上。并与估计的对比。 2、测心跳。 (1)先感受心脏的位置。了解什么才是一次心跳?(请学生描述一下,然后播放课件—心脏跳动) (2)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心跳? 摸脉搏,摸颈动脉,摸心跳(每说一种方法,就让学生感受) (3)请同学们试测心跳10 秒钟。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测量呼吸和心跳苏教版

测量呼吸和心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1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难点: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教学准备:手表、记录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兴奋、紧张…… 师:你的这种心情从身体状况的哪方面表现出来的? 生:心跳加快,脸红…… 师:相对于体育课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 生:安静状态。 2、师: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他们现在都处于安静状态下,如果让他们运动起来,你猜测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粗…… 3、师:你们体育课上做过原地高抬腿运动吗?怎么做的? 生:大腿和身体呈90°夹角。 师示范动作。

4、师:请男生准备好,随着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动作要做标准了,女生站立不动。(计时1分钟)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他们的表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男生脸上有汗、脸变红了、气喘粗了…… 师: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问男生) 生:心跳快、呼吸喘…… 师:你有这样的感觉吗?(问女生) 生:没有。 5、师:为什么他们的感觉会不同?(请他们下去) 生:男生做了高抬腿运动,而女生没有做运动。 6、师: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就会变粗呢? 生: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同时使呼吸加速。 7、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快多少呢?怎样知道呢? 生:进行测量。 8、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测量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师:要想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谁知道怎样计算呼吸的次数? 生:讨论并汇报。 师:测量呼吸时要注意,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示范)。这儿老师是用夸张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测量的时候就是按照平常的呼吸情况进行。每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做。心跳的次数可以怎样测量的呢? 生:用手摸、听、测脉搏…… (2)师:我们今天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次数。用我们的右手搭在左手手腕的内侧偏上的地方,找到脉搏(示范),每个人试试,要准确地找到你的脉搏。

最新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4.1《测量呼吸和心跳》苏教版(含解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4.1《测量呼吸和心跳》 一、填空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跳、呼吸的快慢和有关。 2.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吸一呼算一次。 3. ______ 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到一次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运动时,身体上的变化会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加快,还会出汗。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要比安静状态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判断 6. 心跳越快身体越健康。() 7. 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比心跳的次数多。() 8. 每个人的心跳和呼吸次数都不相同,是略有差异的。() 9. 为了身体健康,人要经常锻炼身体。 () 10. 人在睡眠时心脏要比在跑步时跳动的慢。() 三、选择 11. 下面哪种情况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最快()。 A. 安静状态下 B. 运动刚结束时 C. 运动休息3 分钟后 12. 下面哪种情况下脉搏的次数是最慢(

)。 A. 安静状态下 B. 运动刚结束时 C. 运动休息3 分钟后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正常呼吸次数是每分钟(),人的正常脉搏跳动的次数是每分钟 (________ )。 A、20次左右 B、80 次左右 C、140次左右 14. 跑或跳时人呼吸的次数比休息时()。

第四单元第1课《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测量呼吸和心跳》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身体的变化,运动后的感受;第二、组织学生收集三种状态下心跳和呼吸的数据;三、组织学生对收集三种状态下心跳和呼吸的数据进行分析。 学习目标: 1、我会测量呼吸和心跳; 2、我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我会分析3种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数量,发现规律。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 会恢复正常。 学习难点:掌握正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听诊器、肺活量测试器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概述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测量呼吸和心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我会测量呼吸和心跳; 2、我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我会分析3种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数量,发现规律。 学习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 会恢复正常。

学习难点:掌握正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方法。 三、三自主学习 1、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2、怎样才算呼吸一次?(一呼一吸才算呼吸一次) 四、合作探究 1、测量自己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测量自己在运动结束时1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 3、测量自己在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4、分析比较自己在上面3种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五、汇报交流 1、填写数据收集表后,汇报交流。 2、小组间交流。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 (一)我会填: 1、一呼一吸算一次___。 2、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就会发生一次___。 3、正常呼吸和心跳次数是在___状态下测量的结果。 4、运动会使__和__迅速加快,__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 5、___和心脏的节奏是一致的。 (二)我是小判官。 1、正常人的心跳一般为60~80次/分,少年儿童为80~90次/分。 2、同一个人脉搏要快一些,心跳要慢一些。() 3、人的呼吸和心跳是一致的。() 4、心率就是指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5、肺活量越大证明健康状况越好。() 七、回顾目标,总结学习收获。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和移动。 *能够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建立太阳的运动模式。 *能够用仪器观察记录太阳的高度和当时的气温。 *会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能够模拟月相变化。 *能够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记月相日记。 *能够观察一天中月亮的移动,建立月亮的运动模式。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 *知道太阳一天当中的运动模式。 *能够发现太阳高度和当时气温之间的关系。 *知道太阳的影子能够表示时间,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认识日晷等古代的计时工具,了解其他的古代计时工具。 *认识月相变化,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知道月亮一天的运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持久(为期一天的太阳观察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地进行观察。 *体会到长期收集的数据的价值,因为数据中会隐藏着一定的规律。 *体会到看似平常的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和变化中包含着大自然神奇的规律与联系。 *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的内容: 1、太阳和影子 2、太阳钟 3、昼夜交替 4、看月亮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单元教学概念图

本单元试验 前概念调查问卷

第一单元单元调查 班级姓名日期 1、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 2、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 3、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4、是什么引起了昼夜交替? 5、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 6、昼夜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请说两点。 前概念调查统计 1、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 所有学生都知道太阳和影子是有关系的,但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到太阳和影子方向之间的关系,对于长短的关系能够意识到的只有少数同学。 2、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 有的同学知道用日晷,大部分学生也知道根据太阳方向判断大概的时间,但不知道怎么样推算精确的时间。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教案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 3 分钟后1 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知识与 技能 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学生准备:手 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 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 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 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 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苏格拉底说:“教育

测量呼吸和心跳

测量呼吸和心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1 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难点: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教学准备:手表、记录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师:每当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兴奋、紧张…… 师:你的这种心情从身体状况的哪方面表现出来的? 生:心跳加快,脸红…… 师:相对于体育课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 生:安静状态。 2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他们现在都处于安静状态下,如果让他们运动起来,你猜测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粗…… 3 、师:你们体育课上做过原地高抬腿运动吗?怎么做的? 生:大腿和身体呈90 °夹角。 师示范动作。 4 、师:请男生准备好,随着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动作要做标准了,女生站立不动。(计时1 分钟)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他们的表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生:男生脸上有汗、脸变红了、气喘粗了…… 师: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问男生) 师:你有这样的感觉吗?(问女生) 5 、师:为什么他们的感觉会不同?(请他们下去) 生:男生做了高抬腿运动,而女生没有做运动。 6 、师: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就会变粗呢? 生: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同时使呼吸加速。 7 、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快多少呢?怎样知道呢?生:进行测量。 8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 1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 )师:要想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谁知道怎样计

(完整版)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何青青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于第一单元中种子发芽的几个对比实验;蚯蚓生活环境的两个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生物与环境 复习难点:生物与环境 三、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即将结束,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踏上“小科学家之旅”吗?(出示地图)看,这就是我们即将进行的科学之旅。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科考路线,自愿组成科考小组,然后到老师这里取卡片,参考卡片上交待的任务进行考察。别忘了20分钟后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考察成果。 (二)展开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三)归纳总结 1.各组汇报考察结果。(回答略) 2.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师:我们今天的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仔细想一想,它们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略)对,这就是我们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1.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

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 4.调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接近平静时的次数了?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呼吸频率 年龄每分钟呼吸次数 新生儿40—50次 5岁儿童20—30次 10岁少年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20次以下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1、制作宇宙模型课型:时间:教学目标: 1.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 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难点: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宇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法、学法: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参观、学习并质疑。 学具:橡皮泥、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细铁丝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收集资料。2.导入:同学们:宇宙奥妙无穷,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组交流。 二、课堂活动: (一)、设计模型根据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设计出小组的宇宙模型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 年月日小组 一、模型名称: 二、所需材料: 三、根据自己的设计小组分工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一、制作模型讲解: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 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二、修正模型 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三、参观交流模型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到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 的建议。 四、质疑设计问题银行存折,如:“宇宙有多大?” 出示表格: 序号存入时间问题提取时间 1 9月3日宇宙有多大? 2 9月3日天空有多少个星座? 五、总结: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 六、实践调查:查阅有关宇宙的更多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丰富自己的 知识。 2 修改模型课后反思:本课的主题是修改上一课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宇宙模型,这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而编排的,利用他们对大自然的万物充满了好奇,并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因此,本节课的主旨是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去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围绕问题进行再观察再思考,并实验,去寻找各种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呼吸和心跳》教案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点 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恢复到正常状态。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 1 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 教学难点 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课堂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 手表、记录表多媒体设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每当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兴奋、紧张…… 师:你的这种心情从身体状况的哪方面表现出来的? 生:心跳加快,脸红…… 师:相对于体育课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 生:安静状态。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他们现在都处于安静状态下,如果让他们运动起来,你猜测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粗…… 师:你们体育课上做过原地高抬腿运动吗?怎么做的? 生:大腿和身体呈 90 °夹角。 师示范动作

师:请男生准备好,随着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动作要做标准了,女生站立不动。(计时 1 分钟)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他们的表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男生脸上有汗、脸变红了、气喘粗了…… 师: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问男生) 师:你有这样的感觉吗?(问女生) 师:为什么他们的感觉会不同?(请他们下去) 生:男生做了高抬腿运动,而女生没有做运动。 师: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就会变粗呢? 生: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同时使呼吸加速。 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快多少呢?怎样知道呢? 生:进行测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出示课题。 二、新授 (一)测量在安静状态下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师:要想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谁知道怎样计算呼吸的次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测量呼吸时要注意,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示范)。这儿老师是用夸张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测量的时候就是按照平常的呼吸情况进行。每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做。心跳的次数可以怎样测量的呢? 生:用手摸、听、测脉搏…… 师:我们今天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次数。用我们的右手搭在左手手腕的内侧偏上的地方,找到脉搏(示范),每个人试试,要准确地找到你的脉搏。 师: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为了能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要把测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里面。(出示表格)这张表格你们知道怎么记录吗? 生:讲述表格的看法、写法。(师适时补充) 师:现在我们要开始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先测量哪种状态下的?生:安静状态下的。 生:安静状态下的。 师:表格里面要求我们填写同一时间内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第 1 次先测量 1 分钟呼

五年级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案全册 课题: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实验(一)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1、完成学习与评价中的练习题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二)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前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中的练习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1 测量呼吸和心跳》 苏教版

探究科学活动中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五上)测量呼吸和心跳 [教材分析] 1.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围绕定量观察、统计分析来展开,以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活动为主线来组织、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变化。 2.在学生活动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准确地测量,以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与分析能力。 3. 课中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继续研究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这种生理现象没有关注太多,对一个人一分钟内呼吸多少次、人的心跳速度是怎样的、呼吸和心跳有什么规律、它们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等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而这些,又恰恰是学生们希望和需要了解的。这一课的内容就是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后身体的变化、谈论自己运动后的感受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测量,从而发现:运动后呼吸和血液循环会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会增加,休息后又可以使心跳和呼吸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最后得出呼吸和心跳的快慢是与运动紧密联系的。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强度有关。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忆自己运动后身体的变化、感受来引入本课。 (2)收集三种状态下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数据。 (3)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呼吸和心跳在运动前后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视学生的独特感觉和真实体会。 (2)在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重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教学准备] 1.听诊器(两人一组)、活动记录(每人一份)、PPT课件 2.课前带学生到操场上跑两圈(如学生上一节是体育课也可)。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测量呼吸和心跳》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预计5分钟) 1.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播放一个视频(PPT播放学生在操场上跑操视频) 师:他们正在干什么?(跑操) 师:你们这样运动过没有?(经常) 师:你们知道人在运动之后身体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吗?(热、流汗、呼吸心跳加速、脸色变红、疲倦……) 2.师:请同学仔细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PPT播放平静时呼吸和心跳的音频)(呼吸和心跳) 师:这些声音呢?(PPT播放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音频)(也是呼吸和心跳声,只不过是运动之后的) 师:这两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下面一组频率变快了)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运动过后,呼吸和心跳的频率会变快,是这样吗?(是的)师: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吗?(生可能回答一些经验或猜测) 3.师:我们学习科学可不能只靠经验与猜测,我们该怎么证明呢?(亲自试一试)师:好,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亲自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板书:测量呼吸和心跳)二.测量安静状态下的呼吸和心跳(预计15分钟) 师:对于呼吸,是同学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但怎样才能算一次呼吸呢?(一呼一吸) 师:你能示范一下吗?(生示范,有可能是做深呼吸,则问:数这样的呼吸能得出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