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胡小兰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着被除数或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活动一:认识商的变化规律

(1)学生口算,把算式分类,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师:同学们,前一单元咱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今天咱们一起来研究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叶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计算学的很棒,老师也带来了几道口算试题,咱们一起来算一算,好吗?请在老师喊开始后,想出得数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在座位上回答。

出示口算卡片 200÷2= 200÷20= 200÷40= 16÷8 = 160÷8= 320÷8 =

生:快速抢答后把这六道算式进行分类。(指名板演师帮忙调整)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设计意图:通过算式分类,使学生便于观察比较,从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一组中的三道算式,它们的除数不变(标上“不变”),那被除数和商怎么变的,有什么规律吗?和同桌说一说。

生:反馈。(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并用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能把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到的规律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师:你真聪明,那么在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几是怎样的数?

生:相同的数。

师: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边说边出示)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一个数,商也乘一个相同的数。全班一起把这个规律说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观察这三道算式,如果从下往上观察呢?

生:反馈。(师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也能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小结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被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师:你们真了不起,懂得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发现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再来观察这一组,被除不变(标上“不变”),除数和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同桌说一说。【学情预设:通过前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可能会出现直接说出规律和继续说算式间的变化过程再总结规律两种情况。】

A:如果学生直接说出规律,请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是怎么发现的吗?(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B:如果学生说的是算式间的变化过程,请学生像刚才那样也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4)每个学生各写一组除法算式(2-3道),验证这两个商的变化规律的普遍性。【设计意图:让学生验证规律是为了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2、活动二:认识商不变规律

(1)学生口答出表格中的商,然后观察表格,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并提出问题。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在4人小组内合作探究。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又研究了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一组除法算式。请同学们口答出商是多少。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商不变。

师: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反馈。(师出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

师:老师请1、2两组的同学从左往右观察,请3、4两组的同学从右往左观察,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商不变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

(3)应用商不变规律填一填:24÷8=3 (24○□)÷(8○□)=3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商不变规律填空,加强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并从中发现0除外,从而把商不变规律补充完整。】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发现的这个规律,想一想要使商不变,这里的○和□应该怎样填?【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在填写过程中会出现乘0或除以0,教师借机教学0除外。】师:很好,可见这句话不完整,那应该怎样补充?(生说0除外,师再补充0除外)然后介绍这个规律叫“商不变规律”,全班齐读,再找关键词。

二、巩固练习

1、听故事,说理由。

【设计意图:在故事情境中巩固对商不变规律的认识,并调动学习积极性。】

2、独立完成课本94页练习十七第4题。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算式的计算,认识商不变规律在计算中的运用。】

3、判断改错: 120÷40=(120×4)÷(40×2)

180÷6=(180÷3)÷6

125÷5=(125-5)÷(25-5)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对错题进行辨析,从而巩固并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不断丰富发展中的认知结构。】

4、举例说说其它两条商的变化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78页1 2 3 4题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例9、例10及相关内容。 目标确立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2、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中会用商的变化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给学生渗透过算法的简便算法,所以对于今天的学习,学生不会太陌生。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评价 引导学生练习,做一做。 学习过程: (1)780÷30,可以怎样解答? 预设: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的。 师:有同学是这样做的。 出示: 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反馈 预设:可以,因为利用了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这样做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2)120÷15

师:这道题我们可以怎样解决? 预设: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的。 师:利用今天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能不能解决这道题? 出示: 120÷15 =(120 × 4)÷(15 × 4) =480÷60 =8 师:被除数和除数为什么都乘4? 生: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以及商不变的规律,可以直接口算解决。 5.讨论余数 840÷50 师: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我们可以列这样的竖式。 出示 师:有的同学认为余数是4,有的同学认为余数是40,到底是多少?为什么? 生:是40,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这道题转化为84个十除以5个十,所以余下的是几个十。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使学生切实了解到计算过程既有一般方法,又有灵活处理之处,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理解 1.口算应用,加深理解 下面的题你会算吗?怎么算的? 120÷30= 6300÷700=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了吗?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口算中已经用过,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继续应用。 第32课时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商的变化规律精品优秀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第9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故事导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2=4 16÷4=4 32÷8=4 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 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书P87“做一做” 五、总结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六、2.笔算除法第9课时 用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 练习十七

第9课时用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练习十七 教科书第8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习题。 1.巩固商变化的规律。 2.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3.带领学生体会简算的优势。 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口算。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计算更简便。 一、自主预习 1.请你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2.说说下面各组题的商是否相同。为什么? (1)49÷7(2)104÷8 490÷70 1040÷80 4900÷700 10400÷800 3.应用商的变化规律不仅可以使口算简便,还可以使笔算简便,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商不变的规律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9(1):780÷30= 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你能独立完成这一题的解答吗? 比较这两种竖式,计算得都对吗?哪个更简便? 被除数、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应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笔算简便。 2.教学例9(2):120÷15= (1)课件显示:120÷15 =(120×4)÷(15×4) =480÷60 =8 (2)这样做,对吗?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变化?应用了什么规律? (3)练习:第88页“做一做”第2题。 3.教学例10:840÷50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把两种不同的计算结果显示出来。 (2)这两种结果,哪一种是对的? 小结: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会更简便。除数和被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但余数发生变化,去掉几个0,余数就要加上几个0。 三、引领提升 1.教科书第88页“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七第1、2、3、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变式练习 选择题。 (1)2100÷70,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10,那么商应当()。 A.不变B.乘10 C.除以10 (2)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5,商应当()。 A.不变 B.乘5 C.除以15 (3)两个数的商是4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20,商是()。 A.80 B.20 C.40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通用8篇)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商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结合实际改变教材内容顺序,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教材内容是先是商变化规律,然后才是商不变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商变化规律是难点,学生不容易发现与表述,相对来说,商不变规律更容易探究,也更容易表述。所以在设计时我把两个部分颠倒过来讲,先讲商不变规律,只有先使学生理解、掌握商不变规律,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商变化规律。 2、以游戏形式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商不变规律,一开始我就给学生讲了“猴子分桃”的故事。 3、结合生活中实例,探究商不变规律。 为了探究商不变规律,我通过“猴子分桃”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桃子个数乘几,猴子只数也乘几(0除外),每只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个数不变”。学生自然结合除法算式,得出结论:被除数乘几。除数也乘几(0除外),商不变。接着,我让学生反过来看,即桃子个数除以几,猴子只数也除以几(0除外),每只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个数

不变。于是,另外类似的一个结论“被除数除以几。除数也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学生也得出来了。 4、以教师位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活力课堂”。 我采取书上的例题中的除法算式,探究、揭示商变化规律。抓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么变的”这一主干线,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迁移前面(商不变规律)方法主动去观察,并口述规律,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时间安排的不太科学。 商不变规律是重点,也是难点,只花不到半节课的时间让全班学生弄懂是不现实的,在学生对商不变规律还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让学生探究商变化规律太过勉强,学生自然而然“囫囵吞枣”,无法当堂消化。如果分两节课教学,第一节探究商不变规律,第二节课探究上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 2、没有完全放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尽管只有少数学生进行探究发现汇报,但还是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只要稍微点拨,真得大胆放开手脚,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畅游。“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在教学中,教师教的应该主要是学习方法。 总之,一节课下来,留给我很多值得继续保持的方面,也留给我一些要注意改进的地方。扬长避短,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以真正提高。

四年级上册数学商的变化规律

跨界大课堂数学登山型创感学道 班级:40 组名:姓名:编号:0508 日期:11月15日课题:商的变化规律四年级·数学组·制 【自研课】(时段:晚自习时间:后15分钟) 旧知链接预习指导 填写下表:【自研课本93页例5内容】 1、自主观察例题,了解题意。 2、运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填写例题的3个表格。 【展示课】(时段:上午正课时间:60分钟) 一、学习主题:我能通过计算、填表、观察、比较等活动探究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导学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环节 质疑评价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学法·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学法·时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商的变化规律40分钟 例题 导析 【自我探究】 1、先自主完成93页例5中的三个表 格,再从如下角度思考: (1)表格一:被除数有没有变化?除 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发生了什么变 化? (2)表格二:除数有没有变化?被除 数与商是怎么变化的? (3)表格三:比较表格中的每一栏, 思考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2、通过以上学习,你能把自己的发现 写在随堂笔记处吗? 规律 应用 【自我提升】 应用你在例5中的发现,根据2400÷ 80=3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4800÷160= 800÷80= 2400÷40= 1200÷80= 1200÷40= 400÷80= (10分钟) 1、小对子: 针对自研成果进行交 流并给与等级评定。 重点:发现1~发现 3。 2、共同体: 互动一段: 学科小组长负责。 挑战根据发现1~发 现3,说说规律应用中 各题商的由来。 冲刺你能自编一组算 式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吗? 互动二段: 科研大组长负责。 板书组结合展示方案, 规划版面。 预展组针对规划的板 书内容做好组内小展 示。 过关组发现1~发现 3,规律应用。(10分钟) 主题型展示 方案一: 探究小专家(一) 板书例5的红色表 格,分别按从上到下 和从下到上两种顺 序带领大家观察、比 较,探究商随除数或 被除数变化的规律。 拓展:举例验证你的 发现。 方案二: 探究小专家(二) 结合例5的蓝色表 格,分别按从左到右 和从右到左两种顺 序带领大家观察、比 较,探究商不变的规 律。 拓展:自我提升内 容,在计算中体验规 律的价值。 (20分钟) 【我的发现】: 发现1: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 ()几倍,除数缩小几倍,商 就()几倍。 发现2: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 倍,商也就()。 发现3: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 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 ()。 评定等级: 自我体验: 说说下面各组题的商是否相同?为 什么? (1)49÷7= 490÷70= 原数扩大5倍扩大10倍缩小到它的缩小到它的 6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备课教案

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的研究过程,归纳概括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知识网络 1.创设数学情境,复习旧知 师:做个小游戏,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6×2= 6×20= 6×200= 6×2000= 师:你们算得可真快,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师:咱们还学过什么相关的知识? (积不变的规律) 师:怎样可以保证积不变呢?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零除外)积不变。) 师:大家还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学习除法时,我们又发现了商变化的规律,这种情况下,商是怎样变化的呢?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依托知识网络,激发联想 师:这是我们已经掌握的积变化的规律、积不变的规律、商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商也可以不变) 师:怎么会想到商有不变的规律呢? (积有不变的规律,商就应该有不变的规律。) 师:还可以怎样想? 师:看来我们的猜想需要一定的依据,到底怎样使商不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二)积累经验,掌握研究方法 1.依据联系,提出猜想 (1)遇到新问题或不会的,我们怎么办呀?——想会的。 咱们一起再来看看已经掌握的这些知识。 (2)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三个量两个量变,一个量不变) 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不变,那两个量呢?板书:被除数?除数?商不变 师:被除数和除数是随便变吗? (要有规律的变) (3)师:根据你前面学习的经验,具体地说说被除数、除数怎样有规律的变化,才能保证商不变? 板书: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除以一个数,除数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被除数除以一个数,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2.自主探究,举例验证 (1)举例方法指导 师:这么多种猜想,到底哪种猜想成立呢?有点儿难,怎么办呢?

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东莞市长安镇厦岗小学曾汝妹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2、巩固除法计算的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3、在教学过程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全面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以及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每组一份自学提纲; 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创设了“通过闯关进入除法王国的城堡”童话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力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笔算的简便法。在教学设计本节课时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给学生提供研究成果的机会,体验成功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趣,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想介绍三位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你看—(播放课件:第一幅,动画出现三只小动物并分别自我介绍(被除数、除数、商);

第二幅,出示除法王国的城堡,商说:“这就是我们的城堡,你们想进去吗?” (想)接着说:但必须要过三关才能进入我们的城堡,你们有信心通过吗?)(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1、课件出示进入第一关的情境;(出示题目) 2 () 200 ÷ 20 = () 40 () (1)师:你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说出答案吗? 学生说出答案后,师适时板书; 2 (100) 200 ÷ 20 = (10 ) 40 ( 5 ) (2)这一组题中,什么数发生了变化,什么数没有发生变化?从上往下看,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3)小结并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反而缩小几倍; (4)如果从下往上看,这组题目又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后师适时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了几倍,商反而扩大了几倍。(5)全班同学齐读规律: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了几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了几倍。 2、刚才大家所读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的变化规律的内容。(板书:商的变 化规律) 3、练习:(课件出示)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2倍,商有什么变化? (2)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4倍,商起了什么变化? (3)你能举出一些相类似的例子吗? 4、进入第二关: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闯过第一关,有勇气进入第二关吗?(有) (1)同位互相学习(出示题目): 16 () 160÷ 8 =() 320 () A:算一算:让学生口算上面各题;师适时板书。 16 (2 ) 160÷ 8 =( 20 ) 320 (40 ) B:说一说:这题中,什么数发生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位交流) C、学生汇报及小结: 这题中,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的扩大而扩大,缩小而缩小。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板书) D:读一读:全班齐读这条规律; 5、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上册商的变化规律应用教案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教材第88页例9、例10) 【课程标准描述】 探索并了解运算定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目标】 1.灵活运用商的变化的规律。 2.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体验到运算更加简便。 3.理解简便运算中的余数的含义。 【学习重点】 巩固商变化的规律。 【学习难点】 1.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2.理解简便运算中的余数的含义。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知识运用环节,学生能灵活运用规律正确计算评价目标1。 2.通过例9(1)两种不同方的比较评价目标2。 3.通过例10的验算对比过程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商的变化规律,首先来检验一下同学的学习情况。 (1)( )不变,被除数乘几,商();被除数除以几(0除外)商。 (2)()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 (3)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 师:学习了知识,我们还要学会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88页例9(1)。(评价目标2) 780÷30 (一生板演) 问:还可以怎样算? 生独立思考并尝试 提问: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都得出了一样的结果,哪个更简单?同学们会选择哪种计算方法? 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1)从上面两个竖式中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再它们的末尾画去同样多的0再除,商不变。 2.出示例9(2)。

(1)运用商不变规律独立思考并完成。 (2)说说这样做的方法及理由,师生点评交流。 (3)归纳小结:我们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简便,这要求我们细致观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复习(学生口答) 5÷2=( )…( ) 8÷3=( )…( ) 50÷20=( )…( ) 80÷30=( )…( ) 4.出示例10。 (评价目标3) (1)学生利用商不变规律进行简算,汇报计算结果 预设:余数是4或者余数是40 (2)学生验证(两名学生板演) (3)师生交流小结:如果有余数,在横式中写余数时,再添上与被除数画去同样多的0. 5.小结: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在它们的末尾画去同样多的0再除,商不变。如果有余数,在横式中写余数时,再添上与被除数画去同样多的0. 三、巩固练习 1.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评价目标1) 600÷40= 540÷20= 670÷30= 980÷50=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评价目标1) —— —— —— —— —— 四、课后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运用这个规律时我们要注意哪些? 【学习目标检测】 ÷ 90 180 ÷ 45 = ×2 ×( ) 450 ÷ 18 = ÷9 ÷( ) ÷ 2 450 ÷ 18 = ÷9 ÷( ) ÷ 2 ÷2

商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商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例1: 口算下面各题。 1600-400= 3200 - 800= 5400 ③ 1700-500=3…… (2,20,200) 练习2:选择正确的余数填在 □里。 ① 2500-800=3…… (1,100) ② 540- 70=7…… (5,50) ③ 3400- 500=6…… (4,40,400) 例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00 - 25 1200 - 48 练习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000- 125 800 - 50 例5:四位数除以两位数。 9600-600= 8000 -2000= 3600 例2:选择正确的余数填在 □里。 ① 810-40=20.. .... (1,10) ② 840- 90=9.... ..H (3,30) 练习1: 口算下面各题。 -600= -600=

8417-23= 5894 练习5:列竖式计算。 6909十 95= 2080 例6:下表是同一种饮料的价钱。周末家庭聚会时需要买 42瓶这种饮料,怎样 买最省钱?买43瓶又该怎样买? 提高训练一一归一问题 在解答时需要先算出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 再根据题目中其他条件算出最后结 果,这种解题思路解答的问题,通常称为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总数量十份数 =单一量 单一量X 份数=总数量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 例1:为了支援青海玉树灾区,实验小学四年级 6个班,在两次捐款活动中共捐 出8100元人民币,平均每班每次捐款多少元? 思路导航:8100元是6个班两次捐款的总数,我们可以先求出 6个班平均每次 的捐款数,再求出平均每班每次的捐款数。-16= 1508 2524

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拓展知识点与同步训练第二章商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一.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的变化正好相反,即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几; 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相同,即商随被除数的扩大(或缩小)而扩大(或缩小),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几. 二.商不变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三.根据商不变规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中,有, 但要特别注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会发生与被除数、除数相同的变化.四.根据商不变规律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会更简便.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但余数发生了变化,去掉几个0,余数的末尾就要加上几个0. 典型例题(1)计算下面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 (2)计算并观察下面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__________. 名师学堂(1)计算出结果后,进行比较. 正确解答, (2)计算出结果后,将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进行比较. 举例验证. 正确解答, , , ,.从上往下观察: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从下往上观察: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3)计算:. 方法一:直接用竖式计算. 商的变化规律

方法二:利用商不变规律简便计算.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即同时除以10,商不变. 计算.观察算式,利用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都乘4,把算式转化成 除数是整十数的算式,使计算简便. 正确解答,. (4)利用商不变规律简便计算.可以利用商不变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即同时除以10,商不变.但是此题有余数,余下的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所以本题的余数应是40. 正确解答,. 重点:通过计算、填表、观察、比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难点: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口算. 易错点:根据商不变规律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易出错. 题模一:商随除数(或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例2.1.1 根据240÷80=3填空。(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1)(240○□)÷80=6 (2)240÷(80○□)=6 (3)(240÷4)÷(80○□)=3 (4)(240×2)÷(80÷3)=□ 【答案】(1)×,2(2)÷,2(3)÷,4(4)18 【解析】(1)×,2(2)÷,2(3)÷,4(4)18 例2.1.2 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乘3,除数除以3,商就乘9。() 【答案】√ 【解析】√ 例2.1.3 不计算,直接写出每组下面两题的商或积. 64÷8=8 65×6=390 128÷16=650×60= 64÷4=65×3= 【答案】 8 16;39000 195 【解析】 8 16;39000 195 例2.1.4 两个数相除,如果被除数乘10,除数除以10,商怎样变化? 【答案】商乘100 谜底:苏步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四年级 积和商的变化规律

第1讲计算与规律 1. 掌握乘法中积的位数快速确定方法和积的变化规律; 2. 掌握除法中商的位数快速确定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 一. 积的变化规律 1. 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 积不变的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 判断对错 两个因数(均不为0)相乘,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不变。() 1.如果让“48052 ?”的第一因数除以5,第二个因数不变,则积() A.不变B.乘以5 C.除以5 2.两个数相乘(非零数),把这两个数同时扩大到它们原来的10倍,积() A.不变B.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C.不确定D.扩大到原来的10倍 3.在一个乘法算式中,要使积不变,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 A.扩大10倍B.缩小10倍C.扩大100倍D.不变 4.在1508012000 ?=中,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不变。(判断对错)

5.几个数相乘,改变它们原来的运算顺序,它们的积不变。(判断对错) 6. 两个数相乘(非零数),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5倍,积() 7. 两个数相乘(非零数),一个乘数扩大3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2倍,积() 二.商的变化规律 1. 没有余数 (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要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 (2)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简便记法:商与除数的变化方向相反,商与被除数的变化相同。 2. 有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或都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也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已知30 ÷=,如果A除以6,B不变,则商是;如果A不变,B乘6,则 A B 商是。 1. 32040 ÷的结果与算式()的结果相等。 A.(3205)(402) ?÷?B.(32010)(4040) ÷÷÷ C.(3208)(408) ?÷? ÷÷?D.(32020)(4020) 2.a÷b=8······5,如果a和b都乘100那么商是,余数是。 A.8 B. 800 C. 5 D. 500

第8课时 用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

第8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计算 教科书第8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习题。 1.巩固商变化的规律。 2.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3.带领学生体会简算的优势。 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口算。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计算更简便。 一、自主预习 1.请你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2.说说下面各组题的商是否相同。为什么? (1)49÷7(2)104÷8 490÷70 1040÷80 4900÷700 10400÷800 3.应用商的变化规律不仅可以使口算简便,还可以使笔算简便,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商不变的规律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9(1):780÷30= 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你能独立完成这一题的解答吗? 比较这两种竖式,计算得都对吗?哪个更简便? 被除数、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应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笔算简便。 2.教学例9(2):120÷15= (1)课件显示:120÷15 =(120×4)÷(15×4) =480÷60 =8 (2)这样做,对吗?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变化?应用了什么规律? (3)练习:第88页“做一做”第2题。 3.教学例10:840÷50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把两种不同的计算结果显示出来。 (2)这两种结果,哪一种是对的? 小结: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会更简便。除数和被除数的末尾都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但余数发生变化,去掉几个0,余数就要加上几个0。 三、引领提升 1.教科书第88页“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七第1、2、3、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变式练习 选择题。 (1)2100÷70,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10,那么商应当()。 A.不变B.乘10 C.除以10 (2)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5,商应当()。 A.不变 B.乘5 C.除以15 (3)两个数的商是4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20,商是()。 A.80 B.20 C.40

5、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一)

数学教案

春到四月,如火如荼,若诗似画,美到了极致,美到了令人心醉。“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喜欢才女林徽因歌颂四月之美的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将四月的万种风情描摹得淋漓尽致,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四月之美,美在清明。时光刚刚跨入四月的门槛,清明就如期而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一场活着的人祭奠逝去的祖先的亲情style。“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每到清明,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堂的祖先,都会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即便远离故土,也会怀揣湿漉漉的心事回到乡下,挑拣一个最宜祭祀的日子,赶往祖先墓地,虔诚地献上一捧鲜花,点上几支香火,烧上一些纸钱,将祖先的坟墓装扮一新,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清明时节,最容易勾起与已逝亲人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岁月的回忆,让人深刻体悟到亲情的可贵。于是,亲情跨越了时空,泪水模

糊了双眼。在莹莹泪光中,就让活着的人好好活着,让已经逝去的人在天堂感到欣慰。四月之美,美在祭祖的哀思,美在人间传递着的温情。 四月之美,美在谷雨。“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因此,谷雨是春播春种的关键时期。在乡间,一到谷雨时节,村民们便忙了起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处处嘹亮起劳动的号角,处处律动着劳作的喜悦。他们将生活的希望播撒,将幸福的种子栽种,早出晚归,乐而不疲,笑容满面。他们洒下的是一粒粒咸涩的汗水,成就的将是整个秋天旷野上丰硕的果实。累了,他们举头仰望绽开在湛蓝天空上多情的太阳;倦了,他们想一想等待在前方的耀眼金秋。春风,贴着他们的身影吹过,将灼热的期盼和梦想带向遥远、遥远……他们劳动的姿势,仿佛在大地上书写一首生活的真爱长歌;他们奔忙的步伐,舞动出四月美妙和谐的韵律;他们洋溢在嘴角的笑意,仿佛闪烁在阳光下的一朵朵桃花。四月之美,美在他们的不辍劳作,美在他们孜孜不倦地创造甜蜜生活的那颗淳朴心灵。 四月之美,美在花繁草盛。“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四月,千芳竞放,姹紫嫣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相斗妍,好不热闹。桃花,在多情春风的表白下双颊绯红,欲语还羞;梨花,一束束一簇簇,洋洋洒洒,热烈、雪白而纯情;樱花,怀揣粉红的梦想,轻轻摇落一地的深情。地上的小草也不敢示弱,纷纷抬起挂着剔透露珠的绿色脑袋,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四月的小草,已不再是初春时那样遥看近却无了,山坡、谷底、河畔、溪边,到处一派翠绿,尽情释放着勃勃的生机,大地好像悄悄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四月,无论伫立在哪个位置,抬眼,花枝摇曳春风中,群芳嫣然若笑脸;闭眼,馥郁的芳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直钻心底;低头,满目尽是绿色小草在招摇。四月之美,美在百花盛开,美在绿草如茵。

四(上)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预习: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

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足。 9、改写和省略 (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450000=45万 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如:200000000=2亿 (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如:54340≈5万 56070≈6万 720023000≈7亿 459800000≈5亿 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 = 连接如:450000=45万 200000000=2亿 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 720023000≈7亿

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商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白土小学朱朝华(2014.12.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的研究过程,归纳概括商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知识网络 1.创设数学情境,复习旧知 师:做个小游戏,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6×2= 6×20= 6×200= 6×2000= 师:你们算得可真快,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师:咱们还学过什么相关的知识? (积不变的规律) 师:怎样可以保证积不变呢? (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零除外)积不变。) 师:大家还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学习除法时,我们又发现了商变化的规律,这种情况下,商是怎样变化的呢? (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设计意图】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为载体,创设数学情境。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建立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联想,学生初步感悟了“变化中的不变”“不变中的变化”的函数思想。2.依托知识网络,激发联想 师:这是我们已经掌握的积变化的规律、积不变的规律、商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些你想了什么? (商也可以不变) 师:怎么会想到商有不变的规律呢? (积有不变的规律,商就应该有不变的规律。) 师:还可以怎样想? 师:看来我们的猜想需要一定的依据,到底怎样使商不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设计意图】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托,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二)积累经验,掌握研究方法 1.依据联系,提出猜想 (1)遇到新问题或不会的,我们怎么办呀?——想会的。 咱们一起再来看看已经掌握的这些知识。 (2)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三个量两个量变,一个量不变) 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不变,那两个量呢?

精品文档 (24)《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实录(图)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实录(图)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93页~P9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中①被除数不变除数逐渐扩大商逐渐缩小;除数不变被除数逐渐扩大商也逐渐扩大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除法的简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零的简便计算,明晰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教师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再次见面,你们高兴吗? 1、师:同学们,自从咱们上一年级开始小精灵一直伴随着我们一起学习数学,今天他又高兴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几道题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好!请大家注意看屏幕。 课件出示口算指名学生口答,个别集体回答。 师:同学们你们算得又对又快,教师提几个问题和大家研究一下。注意观察这些算式,哪些算式的被除数相同,哪些算式除数相同? 下面我们就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课件演示分类)

师:我们先来观察第一组算式,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 再仔细观察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 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被除数不变,除数逐渐扩大商逐渐缩小。 师:第二组和第一组比较,这一组算式又是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呢? 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这组算式的除数不变,被除数、商是怎样变化的吗? 教师总结。(看来,除数不变,被除数逐渐扩大商也逐渐扩大)。 师:通过对刚才这两组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出什么结论? 师:看来商的变化和被除数、除数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商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2、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 二、创设情境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题做得也很快。现在听一个小故事,然后我们继续学习。(课件显示)

四年级商的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算”→“找”→“说”→“用”四个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手、动眼、动嘴、动脑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最终以实际运用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结合幻灯片图片讲述故事:这幅图片讲述的是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取经途中,食物的获得是比较艰难的,所以,孙悟空两天才给猪八戒20块饼,由于猪八戒食量很大,他感觉太少了,很不高兴。后来,孙悟空改成20天给他200块饼。猪八戒非常高兴,他觉得这回可以多吃些了!就这样,聪明的孙悟空把贪吃的猪八戒给糊弄过去了。 孙悟空到底掌握了什么规律?他是如何把猪八戒糊弄过去的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商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商随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要发现商的变化规律,我们当然要从除法算式中来寻找,所以,先请同学们计算几道除法题(幻灯片出示题目,学生口算)。 被除数除数商 200 ÷ 2 = 200 ÷ 20 = 200 ÷ 40 = 教师:一起来告诉老师,你计算的结果。 学生:商分别是100、10、5。 教师:好,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道题,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观察学生反应) 教师:在这一组题中,什么数没有发生变化?什么数发生了变化? 学生:被除数没有发生变化,除数和商发生了变化。 教师:从上往下看,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除数是逐渐增大的,商是逐渐减小的。 教师:从上往下逐个...来看,商的变化与除数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对应关系? 学生:除数乘以几,商反而除以几。 教师:乘以了一个数也就是这个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