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习题

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习题

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习题
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习题

填空题

1. 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而细胞内的运输主要是通过()和()。

2. 植物胞间运输包括()、(),器官间的长距离运输通过()。

3. 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的形式运输,此外还有()糖、()糖和()糖等。

4. 筛管汁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含量最多的无机离子是()。

5. 用()法和()法可以证明,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筛管。

6.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有()和()两种。

7. ()在()年提出了关于韧皮部运输机理的压力流动学说。

8. 有机物总的分配方向是由()到()。

9. 植物体内同化物分配的特点是()、()、()、()()。

10. 载体参与和调节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过程,其依据是();();()。

11. 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库大于源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

12. 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有()、()、()和()。

13. 无机磷含量对同化物的运转有调节作用,当无机磷含量较高时,P i 与叶绿体内的()进行交换有利于光合产物从()运转到(),促进细胞内()的合成。

14.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氮肥施用过多,体内()含量增多,()含量减少,不利于同化物在茎秆中积累。

15. 近年来发现,细胞内 K + /Na + 比调节淀粉 / 蔗糖的比值, K + /Na + 比高时,有利于()的积累, K + /Na + 比低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的转化。

16. 伴细胞与筛管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管细胞(),(),()和()。

17. 有机物质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从()→()→()(韧皮部筛管)。

18. 研究表明()、()和() 3 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19. 叶内蔗糖可分为()和()两种状态。

20. 近年研究发现,山梨醇是()植物有机物质运输的一种形式。

选择题

1. 在筛管内被运输的有机物质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 1 )葡萄糖( 2 )蔗糖( 3 )苹果酸( 4 )磷酸丙糖

2. P - 蛋白存在于()

( 1 )导管( 2 )管胞( 3 )筛管( 4 )伴胞

3. 哪种细胞主要分布在导管和筛管的两端,它们的功能是将溶质输出或输入导管与筛管。其突出的特点是质膜内陷或折叠以增加其表面积。()

( 1 )通道细胞( 2 )转运细胞( 3 )保卫细胞( 4 )靶细胞

4. 哪种实验表明,韧皮部筛管具有正压力,这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 1 )环割( 2 )蚜虫吻针( 3 )伤流( 4 )蒸腾

5. 水稻叶片叶绿体中输出的糖类主要是:()

( 1 )蔗糖( 2 )葡萄糖和果糖( 3 )磷酸丙糖( 4 )麦芽糖

6. 筛管细胞内外的 H + 浓度是:()

( 1 )筛管内高于筛管外( 2 )筛管内低于筛管外

( 3 )筛管内与筛管外相等( 4 )不确定

7. 筛管细胞内 K + 含量与筛管细胞外 K + 含量相比是()

( 1 )筛管内比筛管外高

( 2 )筛管内比筛管外低

( 3 )筛管内与筛管外相等

( 4 )有时筛管内高,有时筛管外高

8. 属于代谢源的器官是()

( 1 )根( 2 )果实( 3 )幼嫩的叶片( 4 )长成的叶片

9. 属于代谢库的器官是()

( 1 )衰老的叶片( 2 )刚萌动的种子

( 3 )果实( 4 )成长的叶片

10. 大豆幼叶叶面积小于全叶的 30% 之前时()

( 1 )只有同化物的输入( 2 )同化物既有输入又有输出

( 3 )同化物只有输出( 4 )同化物既不输入也不输出

11. 春天树木发芽时,叶片展开之前,茎杆内糖分运输的方向是()

( 1 )从形态学上端运向下端( 2 )从形态学下端运向上端

( 3 )既不上运也不下运( 4 )既上运也下运

12. 植物体内有机物转移与运输的方向是()

( 1 )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移动,而不能相反

( 2 )既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移动,也能相反

( 3 )长距离运输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移,短距离运输也可逆浓度方向进行

( 4 )只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移动,而不能相反

是非题

1. 单位时间内被运输溶质的总重量称为溶质运输速度。()

2. 植物体内有机物长距离运输时,一般是有机物质从高浓度区域转移到低浓度区域。()

3. 叶片中的同化物质所以能向筛管中转移,是因为叶细胞中蔗糖的浓度比筛管内高。()

4. 早春叶片未展开之前,多年生植物的根部是有机物输出的源。()

5. 昼夜温差大,可减少有机物质的呼吸消耗,促进同化物质向果实中运输,因而使瓜果含糖量和禾谷类种子的千粒重增加。()

6. 当水稻去穗后,发现叶片光合速率明显提高。()

7. 玉米接近成熟时,如将其连秆带穗收割后堆放,则茎秆中的有机物质仍可继续向籽粒中输送,对籽粒增重作出贡献。()

8. 筛管细胞内 pH 值比筛管外的 pH 值低。()

9. 硼能促进蔗糖的合成,提高可运态蔗糖所占比例。()

10. 当土温高于气温时,光合产物向根部运输的比例增大。()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 第一课时 【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我们来介绍茎的结构。 一、茎的结构 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 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让学生举例各种茎的常见植物。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变态茎有: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鳞茎—洋葱肉质茎—仙人掌 虽然茎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茎的结构: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A、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木质部一般由导管、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不少木质部是良好的木材来源。

导管一般是死细胞构成的,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自下而上输导水分、无机盐的功能。木纤维的细胞壁比较厚,属于机械组织,对茎的直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多年生木质茎中,木质部常常构成茎的主要部分。 B、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具有形成层。所以茎能加粗。 C、韧皮部:筛管:输导有机物。 韧皮部是维管植物体内具有输导功能的一种复合组织。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其中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它们来完成。 D、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E、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思考】1、如果铁丝缠绕小树,阻碍了植物体中茎的有机物的运输,所以铁丝下面部分的茎和根得不到有机物或得到很少,最后会导致死亡或发育不良,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学生实验】观察木质部的结构 【读图】年轮 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 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例1]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 )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有无髓 [例2]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l7年 B.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 C.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 D.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l7年 [例3]如图所示的爬山虎的茎能产生不定根,能在竖直的墙壁上生长,你认为按生长方式分析。爬山虎的茎属于 ( ) A.攀缘茎 B.缠绕茎 C.直立茎 D.匍匐茎 [例4]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用来晾衣服。日子久了结果发现小树形成节瘤。这是由于破坏了 ( ) A.韧皮都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木纤维 [例5] 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图,分析图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结构: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其中C_______中有_________ ,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A_________中有 _______ ,可以输送有机物。 (3)图示的茎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逐年增加,是因为A________和 C________之间有_________,能__________。 考点应试必备 1.如图所示,表示缠绕茎的是 ( ) A B C D 2.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加粗是由于这些植物具有 ( ) A.形成层 B.生长区 C.韧皮部 D.木质部 3.下列哪一个过程符合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 ) A.叶根茎 B.根叶茎 C.叶茎根 D.根茎叶4.植物的年轮存在于植物体茎的哪个结构中 ( ) A.外树皮 B.髓 C.形成层 D.木质部 5.收集橡胶胶乳时往往要割橡胶树,为使胶乳顺利流出。正确的割胶方式是应该割到橡胶树的哪个部位 ( ) A.木质部 B.内树皮的韧皮部 C.形成层 D.外树皮的韧皮部 6.在树干近地面处环割树皮一圈,环割处就会长出树瘤,树会逐渐死亡,这是由于( )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一、练习题目 (一)填空 1.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短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_____ 、_______。 2.植物体内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______。 3.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最好形式是______。此外,蔷薇科果树的运输物质还有_______。 4.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质是______,含量最高的无机离子是______。 5.证明有机物质长距离运输途径是韧皮部筛管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__。 6.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方向有______ 、______、______。 7.有机物质总的分配方向是______ 。 8.有机物质被动运输的学说是_____,提出者是______。 9.H.Devries认为,有机物质运输的动力可能是______。 10.载体参与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的过程,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 11.说明有机物质主动运输的学说有______ 、______ 、______ 。 12.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 ;当库大于源时,产量提高受制于______ ;增源增库均能增产的类型是______。 13.植物体内物质的分配是按______进行的。 14.水稻、小麦抽穗后,剪去部分叶片,穗部增重______;剪去穗后,叶片光合产物输出______,光合速率明显______。 15.源叶内无机磷含量高时,促进光合初产物从____到_____ 的输出,促进细胞内______的合成。 16.同化物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韧皮部筛管。 17.在甜菜块根中,K+/Na+比例调节淀粉与蔗糖的变化。当比值高时,有利于_______的积累;当比值低时,有利于_____的增加。 18.营养生长期,供N过多时,植物体内______增多,而_________减少,因而容易引起植株徒长。 19.叶片内的蔗糖分为两种状态:______、______。 20.刺激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1.伴细胞与筛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连,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细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昼夜温差对同化物分配产生明显影响,凡是______,同化物向籽粒分配明显降低。 24.蔗糖在源端装载靠载体完成,有两种模型是:______、______。 25.源一库单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6.C/N比值高时为______代谢,C/N比值低时为______代谢。 27.除蔗糖外,还可作为有机物质运输的糖类尚有______、______ 、______。 28.____细胞的发现,支持了M?nch的压力流动学说。 29.在筛管汁液中存在的内源激素是______。

(完整版)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六章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及信号的传导 (一)名词解释 源(source) 即代谢源,是产生或提供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功能叶、萌发种子的子叶或胚乳。 库(sink) 即代谢库,是指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根、茎、果实、种子等。 共质体运输(symplastic transport) 物质在共质体中的运输称为共质体运输。 质外体运输(apoplastic transport) 物质在质外体中的运输称为质外体运输。 P蛋白(P-protein)即韧皮蛋白,位于筛管的内壁,当韧皮部组织受到损伤时,P-蛋白在筛孔周围累积并形成凝胶,堵塞筛孔以维持其他部位筛管的正压力,同时减少韧皮部内运输的同化物的外流。 转移细胞(transfer cells)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过程中起转运过渡作用的特化细胞。它的细胞壁及质膜内突生长,形成许多折叠片层,扩大了质膜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溶质内外转运的面积,能有效地促进囊泡的吞并,加速物质的分泌或吸收。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SMTR) 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数量。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胞间运输,进入筛管的过程。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 同化物从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空种皮技术(empty seed coat technique,empty-ovule technique) 切除部分豆荚壳和远种脐端的半粒种子,并去除另半粒种子的胚性组织,制成空种皮杯。短时间内,空种皮杯内韧皮部汁液的收集量与种子实际生长量相仿,此法适用于研究豆科植物的同化物运输。 源库单位(source-sink unit) 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合称为源-库单位。 源强和库强源强(source strength)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库强 (sink strength) 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过细胞的转导系统转换,引起细胞生理反应的过程。 化学信号 (chemical signals) 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到作用部位引起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 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 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信息作用的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等物理性因子。 G蛋白(G protein) 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以及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在受体接受胞间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往往要进行信号转换,通常认为是通过G蛋白偶联起来,故G蛋白又称为偶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能被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第二信使亦称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次级信号。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述其主要功能或作用 SE-CC 筛管分子-伴胞(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 复合体,筛管通常与伴胞配对,组成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源库端的SE-CC是同化物装载和卸出的埸所,茎和叶柄等处中的筛管是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通道。 SMTR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量。用其来衡量同化物运输快慢与数量。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一. 名词解释 P-蛋白(P-protein):亦称韧皮蛋白(phloem-protein),是在细胞质中存在的构成微管结构的蛋白质,可以利用ATP的能量,推动微管的收缩,从而推动物质的长距离运输。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连接两个相邻细胞的胞质通道,行使水分、营养物质、小的信号分子,以及大分子的胞质运输能力。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指光合产物从韧皮部周围的叶肉细胞装到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韧皮部卸出(phloem unloading):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 输出(export):糖分和其他溶质从源运走的过程。 运输速率(velocity):单位时间内物质运输的距离,用m/h或m/s表示。 集流运输速率(mass transfer rate):单位截面积筛分子在单位时间内运输物质的量,常用g/(m2?h)或g/(mm2?s)表示。 有机物质装载(organic matter loading):指同化物从筛管周围的叶肉细胞装载到筛管中的过程。 有机物质卸出(organic matter unloading):指同化物从筛管卸出到库细胞的过程。 共质体(symplast):无数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连成一体,构成共质体。 质外体(apoplast):质体是一个连续的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糖从某些点进入质外体到达韧皮部的过程。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糖从共质体经胞间连丝到达韧皮部的过程。 运输糖(translocated sugar):由光合作用形成的磷酸丙糖进一步形成的糖,如蔗糖和水苏糖。 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代谢库(metabolic sink):指贮藏与消耗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配置(allocation):指源叶中新形成同化物转化为贮藏利用和运输用。 分配(partitioning):是指形成的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 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指生长旺盛、代谢强的部位,如茎生长点。

5.1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试题答案版

1、如图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______,它的内侧部分是______,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______. (2)②叫做______,它能够使水本植物的茎逐年______. (3)图中③的名称是______.其中分布着有输导功能的______. (4)④的名称是______,具有______的功能. (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2)②叫做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从而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加粗. (3)图中③的名称是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4)④的名称是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贮藏营养的作用. 故答案为:(1)树皮;韧皮部;筛管; (2)形成层;加粗; (3)木质部;导管; (4)髓;贮藏营养.

2、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______.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______.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______.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______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______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______向上运输的. 由题干“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与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时为加快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使现象更明显,常采取促进枝条的蒸腾作用的措施,如,保留枝叶、采取光照等.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但同时都保留了木质部,导管依旧存在,所以可以看到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故答案为:(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水分的运输(3)木质部(4)导管(5)相同(6)木质部;导管;木质部的导管自下.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Transportation and partition of organic compound in plant 有机物运输对植物来说,正如血液循环对动物那样重要。有机物运输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的一个重人因素。从较高的生物产量变成较高的经济产量,其中就存在一个有机物运输问题,即同化产物的分配问题。 第一节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种类 Section 1 Transportation of assimilate in plant 一、运输途径pathway of transportion 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 长距离运输是发生于器官间的运输,其距离从几厘米到几百厘米不等,主要是由韧皮部phloem担任的。 短距离运输中的胞间运输物质与长距离运输途中被运输的物质可能要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 1、短距离运输Transport systems in short distance. (1)细胞内运输:扩算,原生质环流,Pi-转运器 (2)胞间运输:apoplast and symplast (Apoplast指除原生质体以外如由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导管)组成一体的体系;Symplast指由胞间连丝及原生质膜本身把植物各细胞原生质连成一体的体系)。 正常态的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有固定的结构(图)。胞间连丝的被膜是质膜,因此,胞间连丝在相邻细胞间架起了胞浆和内质网的联系。在质膜的内层和压紧内质网膜的外层埋有直径约为3nm的球形蛋白,两者之间又由另一种丝状蛋白相联系,这样胞间连丝中的胞质环道就被分隔成8-11个微通道,微通道的直径约为2~3nm,可以通行800D-1000D的小分子物质,也就是说胞间连丝的典型排阻限为800D-1000Da。(病毒的直径为1000D) 许多植物病毒侵入叶片细胞后,可诱发胞间连丝进入开放状态,胞间连丝的排阻限增大道10KD以上,这是由于病毒的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结合所引起的。有时胞间连丝由于内部结构解体也可扩大成为开放状态,容许细胞核跨壁现象(“核穿壁”)现象发生。此外,胞间连丝在适当时期还可进入封闭状态,被粘液等临时封闭或永久堵塞。看来,胞间连丝的正常、开放和关闭三种状态可能调控着植物体内物质转移和信息传递,并由此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胞间连丝功能:传递物质、信息等。 在相邻细胞之间运输速率,共质体>质外体。因为它不需要跨双层膜运输。阻力减少,如质膜电阻0.31Ω/m2,液胞膜0.1Ω/m2。而胞间连上仅0.05/Ωm2,比原生质膜少60倍。(3)Alternate transport between apoplast and symplast共质体和质外体的交替运输Transfer cell(转运细胞/传递细胞)分布在输导组织未端及花果器官等同化物装入或卸出部位的一些特化细胞。特点是胞壁和质膜内凹,使表面积增大。此外胞质浓厚,细胞器发达,代谢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1.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要经过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下列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下图及日常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甲装置经过一昼夜的暗处理后,进行2—3小时光照,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液面下降,同时 (2)乙装置的广口瓶中是新鲜的金鱼藻,放在光下,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

(3)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新鲜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过一段时间打开阀门后会发现试管中 试题分析:运输路线: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导管,除茎外,根和叶内也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就是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水中溶解的无机盐也就“搭着便车”运输了。运输路线:水和无机盐→根毛细胞→根毛表皮以内各层细胞→根内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植物体各处 2.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A.根冠B.成熟区 C.分生区D.伸长区 试题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 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3、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4、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所以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伸长区。 3.你见过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情形吗,这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试回答下面问题: (1)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哪些物质?能起到什么作用?______ (2)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一类组织?______.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六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Ⅱ 习题 一、名词解释 转运细胞代谢库同化物的装卸出胞现象 P- 蛋白源 - 库单位运输速度 代谢源压力流动学说比集运量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SE-CC SMT SMTR 三、填空题 1. 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而细胞内的运输主要是通过()和()。 2. 植物胞间运输包括()、(),器官间的长距离运输通过()。 3. 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的形式运输,此外还有()糖、()糖和()糖等。 4. 筛管汁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含量最多的无机离子是()。 5. 用()法和()法可以证明,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筛管。 6.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有()和()两种。 7. ()在()年提出了关于韧皮部运输机理的压力流动学说。 8. 有机物总的分配方向是由()到()。 9. 植物体内同化物分配的特点是()、()、()、()()。 10. 载体参与和调节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过程,其依据是();();()。 11. 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库大于源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

12. 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有()、()、()和()。 13. 无机磷含量对同化物的运转有调节作用,当无机磷含量较高时,P i 与叶绿体内的()进行交换有利于光合产物从()运转到(),促进细胞内()的合成。 14.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氮肥施用过多,体内()含量增多,()含量减少,不利于同化物在茎秆中积累。 15. 近年来发现,细胞内 K + /Na + 比调节淀粉 / 蔗糖的比值, K + /Na + 比高时,有利于()的积累, K + /Na + 比低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的转化。 16. 伴细胞与筛管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管细胞(),(),()和()。 17. 有机物质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从()→()→()(韧皮部筛管)。 18. 研究表明()、()和() 3 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19. 叶内蔗糖可分为()和()两种状态。 20. 近年研究发现,山梨醇是()植物有机物质运输的一种形式。 四、选择题 1. 在筛管内被运输的有机物质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 1 )葡萄糖( 2 )蔗糖( 3 )苹果酸( 4 )磷酸丙糖 2. P - 蛋白存在于() ( 1 )导管( 2 )管胞( 3 )筛管( 4 )伴胞 3. 哪种细胞主要分布在导管和筛管的两端,它们的功能是将溶质输出或输入导管与筛管。其突出的特点是质膜内陷或折叠以增加其表面积。() ( 1 )通道细胞( 2 )转运细胞( 3 )保卫细胞( 4 )靶细胞 4. 哪种实验表明,韧皮部筛管具有正压力,这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 1 )环割( 2 )蚜虫吻针( 3 )伤流( 4 )蒸腾 5. 水稻叶片叶绿体中输出的糖类主要是:()

高中生物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竞赛教案

一、教学时数 计划教学时数 4 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1. 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两种运输系统,即短距离运输系统和长距离运输系统; 了解韧皮部运输的机理、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方式、运输的物质种类、运输的方向和速度; 2. 了解韧皮部装载和卸出途径; 3. 了解光合细胞和库细胞中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4. 了解植物体内代谢源和代谢库之间的关系; 5. 了解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一 ) 重点 1 .源和库、 P 蛋白、胼胝质、转移细胞、比集转运速率、韧皮部装载和卸出、压力流学说、源库单位、源强、库强等概念。 2 .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3 .光合细胞中蔗糖的合成,库细胞中淀粉的合成。 4 .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特点。 5 .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 ( 二 ) 难点 1 .韧皮部的装载和卸出。 2 .光合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和调节。 本章主要内容: 1. 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高等植物器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协作,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光合产物的主要器官。光合产物(photosynthetic yield)是最主要的同化物(assimilate)。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过程,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作物的经济产量不仅取决于同化物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同化物向经济器官运输与分配的量。 1.1 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1.1.1 短距离运输 胞间运输有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及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的交替运输。 (1)共质体运输 主要通过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物质与信息的通道。 无机离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内源激素、核酸等均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转移。 (2)质外体运输 质外体是一个连续的自由空间,它是一个开放系统。 自由扩散的被动过程,速度很快。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一、英译中(Translate) 1. plasmodesma 2.co-transport 3. pressure flow theory 4. cytoplasmic pumping theory 5. microfibril 6. receiver cell 7. phloem unloading 8. girdling 9.desmotubule 10. contractile protein theory 11. metabolic source 12. metabolic sink 二、中译英(Translate) 1、胞间连丝 2、连丝微管 3、共转运 4、共质体运输 5、质外体运输 6、压力流动学说 7、胞质泵动学说 8、收缩蛋白学说 9、环割 10、代谢库 11、代谢源 12、韧皮部 三、名词解释(Explain the glossary) 1、共质体 2、质外体 3、胞间连丝 4、压力流动学说 5、韧皮部装载 6、韧皮部卸出 7、代谢源 8、代谢库9. apoplast 10. microtubule 11. pressure-flow model12. sink13. symplast

四、是非题(True or false) ()1、韧皮部装载有2条途径,即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2、韧皮部中的物质可以双向运输。 ()3、解释筛管中运输同化产物的机理的学说有3种,其中压力流动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建 立起来的压力势梯度来推动的。 ()4、同化产物经过维管系统从源到库的运输称为短距离运输。 ()5、源叶中的光合产物装载入韧皮部的细胞途径可能是“共质体→质外体→共质体→韧皮部筛管分子”。 ()6、有机物在机体内的分配只由供应能力和运输能力二个因素决 定。 ()7、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源与库的地位始终保持不变。()8、许多实验证明,有机物的运输途径主要是由本质部担任的。 ()9、玉米接近成熟时,将其连杆带穗收割后堆放,则穗中有机物向秸杆倒流,不利于有机物在穗中积累,反而 减产。 ()10、昼夜温差大,可减少有机物的呼吸消耗,促进同化物向果实运输,因而使瓜果的含糖量和谷类种子的干 粒重增加。 五、选择题(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question) 1、在植物有机体中,有机物的运输主要靠哪个部位来承担? () A、韧皮部 B、本质部 C、微管 2、在植物体中,细胞间有机物的运输主要靠哪种运输途径? () A、共质体运输 B、质外体运输 C、简单扩散 3、韧皮部装载时的特点是()。 A.逆浓度梯度;需能;具选择性 B.顺浓度梯度;不需能;具选 择性 C.逆浓度梯度;需能;不具选择性 4、在筛管运输机理的几种学说当中,主张筛管液是靠源端和库端的 压力势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是哪一种?()

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习题

填空题 1. 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而细胞内的运输主要是通过()和()。 2. 植物胞间运输包括()、(),器官间的长距离运输通过()。 3. 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的形式运输,此外还有()糖、()糖和()糖等。 4. 筛管汁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含量最多的无机离子是()。 5. 用()法和()法可以证明,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韧皮部筛管。 6.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有()和()两种。 7. ()在()年提出了关于韧皮部运输机理的压力流动学说。 8. 有机物总的分配方向是由()到()。 9. 植物体内同化物分配的特点是()、()、()、()()。 10. 载体参与和调节有机物质向韧皮部装载过程,其依据是();();()。 11. 根据源库关系,当源大于库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库大于源时,籽粒增重受()的限制。 12. 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外界条件有()、()、()和()。 13. 无机磷含量对同化物的运转有调节作用,当无机磷含量较高时,P i 与叶绿体内的()进行交换有利于光合产物从()运转到(),促进细胞内()的合成。 14.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氮肥施用过多,体内()含量增多,()含量减少,不利于同化物在茎秆中积累。 15. 近年来发现,细胞内 K + /Na + 比调节淀粉 / 蔗糖的比值, K + /Na + 比高时,有利于()的积累, K + /Na + 比低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的转化。 16. 伴细胞与筛管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伴细胞的作用是为筛管细胞(),(),()和()。 17. 有机物质从绿色细胞向韧皮部装载的途径,可能是从()→()→()(韧皮部筛管)。 18. 研究表明()、()和() 3 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19. 叶内蔗糖可分为()和()两种状态。

北京课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案

《第一节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部位 2、识别导管和筛管在茎内的分布,区分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 3、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说明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途径和动力。 4、通过观察环剥枝条形成树瘤的现象,说明有机物的来源。运输方向及途径。 5、理解植物体内的水由叶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茎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其结构特点,有机物的运输及其结构特点 难点: 1、观察茎对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过程 导入: 植物叶制造的有机物,根吸收的无机盐和水要送到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器官,靠什么呢?靠茎。植物的茎不仅连接了根、叶、花、果实等器官,又能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运输 把带叶片的植物枝条插入红墨水中,待红墨水上升到茎中后,请学生把剪取的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再用放大镜观察(或直接用投影仪)。请学生回答被染红的是茎的哪一部分?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被染红的是茎的木质部,由此说明了茎的木质部能运输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他能不断的把水和无机盐由根输送到叶、花、果实等器官。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运输 出示树枝上的节瘤挂图。提出以下的问题: ⑴为什么环割上方出现瘤状物,而下方没有? ⑵去掉的树皮内有什么结构? ⑶出现瘤状物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后,教师帮助分析:去掉的树皮内有筛管上下连通。节瘤在环割上方形成,说明叶子合成的有机物,往下运输受阻,积聚在伤口处,促进伤口上方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使此处膨胀,形成节瘤。此实验说明:筛管的作用是把有机物由上往下运输。若把树皮环割一圈,则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影响根的生理活动直至使植物死亡,所以我们平时要保护树木,保护树皮不受损伤。植物体内的水主要由叶片散失到大气中 植物内各个器官之间的导管是相通的,使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能从根部运输到茎、叶、花等各个器官。 学习活动:观察植物体内水的散失现象 阅读课本6-7页完成下列讨论: 为什么要在水面滴加植物油? 描述A、B两个实验装置内发生的变化。 推测装置内水“移动”的路径及原因。 两个装置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完成的? 学生回答:植物体内的水可以不断地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个过程称为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完成的。 水循环:地球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通过降雨积累到地球表面的土壤或水域,同时土壤或水域的水经过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等方式再次进入大气层,这样的过程就是地球的水循环。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在地球的水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一、英译中(Translate) 1. plasmodesma 2.co-transport 3. pressure flow theory 4. cytoplasmic pumping theory 5. microfibril 6. receiver cell 7. phloem unloading 8. girdling 9.desmotubule 10. contractile protein theory 11. metabolic source 12. metabolic sink 二、中译英(Translate) 1、胞间连丝 2、连丝微管 3、共转运 4、共质体运输 5、质外体运输 6、压力流动学说 7、胞质泵动学说 8、收缩蛋白学说 9、环割 10、代谢库 11、代谢源 12、韧皮部 三、名词解释(Explain the glossary) 1、共质体 2、质外体 3、胞间连丝 4、压力流动学说 5、韧皮部装载 6、韧皮部卸出 7、代谢源 8、代谢库9. apoplast 10. microtubule 11. pressure-flow model 12. sink 13. symplast 四、是非题(True or false) ()1、韧皮部装载有2条途径,即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2、韧皮部中的物质可以双向运输。 ()3、解释筛管中运输同化产物的机理的学说有3种,其中压力流动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建立起来的压 力势梯度来推动的。 ()4、同化产物经过维管系统从源到库的运输称为短距离运输。()5、源叶中的光合产物装载入韧皮部的细胞途径可能是“共质体→质外体→共质体→韧皮部筛管分子”。

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摘要:植物体从环境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水分和无机养料须输送到需要的部位才能被利用。本文讨论了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问题。 关键词: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 植物体从环境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水分和无机养料须输送到需要的部位才能被利用。陆生植物的地下部和地上部在营养吸收上有明显的分工;根系从土壤溶液中取得水分和无机养料,其中大部分输送到地上部供茎、叶、花、果实的需要。高大的树木中输送距离可达百米。根、茎、花、果实等非光合器官,都要从光合器官(主要是叶片)取得有机物。此外,植物体各器官间还通过激素的传递而相互影响。本文讨论了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问题。 1.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1.1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高等植物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主要基地,植物各器官各组织所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是由叶片供应的。显然,从叶片到各器官、各组织之间必然有一个运输过程。许多实验证明,有机物的运输途径是由韧皮部担任的。为了证明这一点,一般可用环割的方法来进行试验。在木本植物的枝条或树干上,环割一圈,深度以刊形成层为止,剥去圈内的树皮,经过一定的时候,环割上部枝丫照常生长,因为根系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沿植株导管正常向上输送,可是有机物向下运输由于要经过韧皮部,环割后有机物运输受阻,所以环割的上端切口处聚集许多有机物,引起树皮组织生长加强而形成粗大的愈伤组织,有时成为瘤状物。如果环割不宽,过一些时候,这种愈伤组织可以使上下树皮再连接起来,恢复有机物向下运输,如果环割得很宽,上下树皮就不能连接,环割口的下端又长不出枝条,时间久一些,根系原来贮存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根部就会饿死。“树怕剥皮”就是这个道理。果树生产上常利用环割原理作为一个栽培措施。 1.2 有机物运输的方向 从叶子运出的有机物,其运输的方向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是向下运输,故称下行叶流。但也可以沿着韧皮部向上运输到正在生长的茎枝顶端、嫩叶或正在成熟的果实中去。另外,有机物也可横向运输,但正常状态下其量甚微,只有当纵向运输受阻时,横向运输才加强。 在一年不同时间内,物质运输的方向和数量并不一样,春季树木早先积贮的物质往往先运到顶端的生长点,这时物质经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输导组织细胞向上运输。以后,随着叶子的展开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有机物质便由韧皮部向下运输。整个夏季,叶子所制造的有机物是向下运输的,运至树干和根的形成层,以后又由韧皮部的筛管运往贮藏组织。这样看来,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朝着不同的方向运输,春季主要向上,夏季则向下。 1.3 运输的速度和形式 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速度随植物的种类、植物生育期不同和运输物质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速度为50~l00cm/h。 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其他糖如果糖、葡萄糖也可运输。在含氮化合物中,则以氨基酸、酰胺的形式运输为主。 2.外界条件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所以它不仅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1 温度 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0~30℃之间。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大大减低运输速度。温度降低,呼吸作用相应减弱,导致运输变慢;温度太高,呼吸增强,也会消耗一定量的有机物质,还会破坏原生质的结构,使酶钝化,所以运输速度也降低。温度除影响运输速度外,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转化和运输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转化和运输 一 填空题 1 植物体内有机物上距离运输的部位是________,运输方向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运输形式。 2 乙酰 CoA是合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主要原料。 3 木质素是________化合物,花青素是________化合物。 4 植物体内有机物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证明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可采用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研究有机物运输形式最巧妙的方 法是________。 6 酚类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胡萝卜素食维生素________的主要来源。 8 烟草中的主要生物碱叫________。 9 温度影响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方向。当土温大于气温时,有利于光合产物向________运输。 10 生物碱是一类________化合物,它是由植物体内________代谢终产物________衍生出来 的,因此施用________可增加其含量。 二 是非题 1The sugar transported in the phloem sieve elements is mainly glucose. ( ) 2 早春多年生植物的根部是有机物的运输的源。 ( ) 3 C/N 比大有利于植物提早开花结果。 ( ) 4 叶片中含量最高的单糖是磷酸丙糖,它是 CO2 固定和还原后的产物。 ( ) 5 大豆在黑暗中萌发时,体内酰胺含量减少。 ( ) 6 当种子发芽时,纤维素酶降解种皮的半纤维素,有利于幼苗生长。 ( ) 7 蔬菜在冬天变甜,是因为在低温下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为单糖。 ( ) 8 植物体内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有亚麻酸和亚油酸等。 ( ) 9 橡胶是多萜类高分呢子化合物,它是橡胶树皮乳汁中的主要成分。 ( ) 10 韧皮部中的物质不能同时向相反方向运输。 ( ) 11 随着作物生育时期的不同,源与库的地位也将因时而异。 ( ) 三 选择题 1 How are sugars transported throughout the plant in the conducting cells of the phloem? A. mass flow B. active transport C. diffusion D. facilitated diffusion 2 In vascular plants, transport of sugar solutions is through tubes constructed of cells called: A. Vessel elements B. Companion cells C. Tracheids D. Sieve-tube elements 3 All the following are true of companion cells except: A. Companion cells fuse together to form the sieve plates of sieve-tube elements. B. Companion cells provide direct nourishment for sieve-tube element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