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幻电影与美术中的未来空间观

科幻电影与美术中的未来空间观

科幻电影与美术中的未来空间观
科幻电影与美术中的未来空间观

科幻电影与美术中的未来空间观

任军

【摘要】文章从当今“读图时代”和“媒介时代”的特点出发,探讨了科幻电影与美术中未来空间的特点,从城市核心、技术乌托邦、生物造型、宇宙视野、末世废墟、历史意境、网络空间七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归纳,并对艺术中未来空间观与当代建筑趋势的异同进行考察,提出艺术与建筑中未来空间观的产生根源。

【关键词】科幻,未来空间,巨型城市,技术乌托邦,仿生,废墟,网络空间

Abstract: In the "Picture Time"and "Medium Time"of our days, article discuss the concept of future architectural space in fiction movie and fine arts. The concept is analyzed by means of seven aspects which are the city, the utopia of technology, Bionics, universe view, relic, artistic conception of history and cyberspace. Compare with the trend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the root of the concept of future architectural space is brought up.

Key Words: Science fiction, future space, huge city, Utopia of technology, Bionics, Relic. cyberspace

一、建筑师一直在探讨未来建筑空间的类型与可能。

未来的建筑与空间一直是现代建筑师研究的课题,自从1909年意大利的一些前卫艺术家建筑师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以后,在现代主义的建筑革命中,就不断提出对未来建筑的设想(图1)。无论是俄罗斯的构成主义,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赖特的一英里塔,彼德·库克的插入城市,罗恩·赫伦的步行城市,还是丹下健三的东京规划,矶崎新的空中城市等等都是这类设想的代表(图2)。

二、当今的时代特征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对未来的想像,不论是基于对明天的期待还是对现实的恐惧,不同时代的人们总会以其当代的思考基准绘制各自的未来蓝图。因此对未来建筑的探讨恰恰表达了当代的思想方式与特征。

当今随着大众文化和信息传播的高度发展,为了满足影像时代人们在视觉上的需求,“读图时代”和“媒介时代”到来了。读图感受直接,还带有视觉上的审美愉悦,体现了大众文化的需要。而平面和网络媒体更把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带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其影响力无可匹敌。“在一个后现代媒介和消费的社会中,视觉艺术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影像是产生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社会思潮的急速力量。”[1] 在“读图时代”和“媒介时代”,视觉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一种主流形态,图像信息成为消费品,图像与传媒借助媒介资本的力量,深度地影响和改变着受众的观念,包括艺术观和审美观。

如今各个学科从现代工业文明的明确分工逐渐走向各专业的融合,每个学科都在吸取其他领域的知识与想法,跨学科的交流成为后工业文明的潮流。因此当代的未来建筑形象不仅仅由建筑师提出,更多的是通过图像经由传媒而广为传播:一是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二是科幻绘画。

三、科幻电影和绘画中的未来建筑与空间

画家与导演描绘的未来建筑,是艺术家而非建筑师的心中理想,一方面体现了非专业人士的想像,一方面通过媒体的传播引导大众对于未来的期望。电影与绘画中的未来建筑,不停地冲击人类想像和视觉的极限,充满了艺术家天马行空的理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科幻电影和绘画中的未来建筑特点:

1.城市核心

城市成为未来人类聚居的中心,成为最具活力和包容性的空间。

●超尺度的巨型城市:

艺术家在电影与绘画中描绘的未来城市常常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巨型结构,“整个系统的形象是一种高密度,致密编织的城市形态,形成一种连续的容纳万物的结构。”[2] 整个城市遍布高密度,巨型尺度的摩天楼,绵延无穷,形成了超尺度的巨型城市。这是许多科幻电影最常见的未来场景。如早期科幻片《大都会》,以及经典的《星球大战》系列等。这些充满摩天大楼的城市景观是资本时代的英雄主义神庙和科技资本主义的圣殿(图3、图4)。

●均质化的城市空间:

全球化在城市中表现出均质化的倾向。城市空间以一种相似的范式进行复制,形成一种放之四海的理性空间:一种迎合了未来全球消费文化的建筑奇观(图5)。

●城市交通方式的改变:

艺术中城市交通方式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城市面貌。就像汽车的出现对当代城市的影响一样,新的交通工具完全重组了城市空间的层次。遍布城市的空中飞行器使超高摩天楼的建造理由更加充分,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街道空间景象(图6)。如《第五元素》中的空中出租车穿梭于高耸入云的摩天楼之间;《星球大战》中的个人飞行器和遍布建筑的飞行器起降平台;城际间的高速轨道传输系统,这一切使城市空间充满了活力与动感(图7、图8)。

交通工具在建筑上的垂直传输系统和摩天楼在各个高度上的联系使

整个城市形成了三维立体交叉的交通网络,城市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图9、图10)。

2.造型-技术乌托邦

电影与绘画的未来建筑崇尚技术至上主义,追求技术的极限与可能性的边界。

●巨构:

未来建筑表现出惊人的巨大体量,一是尺度,二是高度,追求宏大的气势,表达了人类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对科技发展的乐观理想(图11、图12)。

巨大的建筑创造了一个完全人工的世界,在巨大的人造物面前,完全排除了自然界的影子,建筑与都市成为人类永久的栖息地(图13)。

电影中的未来建筑均由计算机生成,凭借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建筑空间常常阵列布局,表现出分形同构的体量和漫无边界的气势(图14)。

企业帝国的垄断资本也常常由巨大的建筑加以体现。在一些电影中,垄断企业成为城市的主宰,如《银翼杀手》、《我,机器人》、《蝙蝠侠》中高耸的巨型建筑是企业的圣殿,是垄断资本控制城市空间的象征(图15)。

●机械主义:

艺术家从依附与机器统治的工业文明和依附于计算机统治的后工业文明中提取出了机械美学作为未来建筑的美学标准。一方面建筑如同一架巨型机械,以机械的齿轮零件组成建筑。另一方面是在机械美学指导下的建筑空间有如下特点:冷峻、金属质感、追求速度感、采用装配式的方法建造,如《黑客帝国》、《终结者》系列中的未来建筑(图16~图18)。

工业革命初期和科幻电影初期的经典未来派电影《大都会》,将工业革命、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对科学、机械的崇拜加以检视与批判。影片中一幢幢巨大、冰冷的机械式建筑,以具象的场景设计与空间建构创造出机械化未来世界的虚拟时空,引领观众走入导演佛列兹朗的未来观(图19)。

●反重力的技术炫耀:

对技术的高度自信与推崇使人们对未来建筑挑战地心引力充满信心。无论是在高度上还是在跨度上,未来建筑都极尽夸张,超乎想像(图20)。

●曲线与漂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消费社会对新奇事物的追求,艺术家钟爱的曲线形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未来建筑的影像中。用圆、弧线、抛物线等数学曲线作为造型的基础元素,同时注入机械美学的审美观和巨构的尺度规模,达到标新立异的造型效果(图21)。而在过度消费的未来城市如“AI人工智能”中的胭脂城则呈现出光怪陆离的颓废感曲线造型(图22)。

3.生物形态与仿生造型

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激发了艺术家对生命形态的浪漫主义的

想像,一些未来的房屋充满了自然主义的意味,用生物形态和仿生造型的面貌出现,尤其是在远离城市的自然环境中,建筑蕴涵着生命的曲线,仿佛从大地中生长出来,散发着未来田园的气息,寄托了对理想乌托邦的梦想(图23、图24)。

4.宇宙视野

未来人类建筑的足迹将不仅仅局限在地球的城市与乡村,不断开拓疆域的渴望与不懈努力,使建筑和城市逐渐拓展疆土。科幻电影与绘画中为我们描绘出跨越星际的超级帝国形象。从未知的地下到广阔的陆地山脉到广袤的海洋再到无垠的太空,出现了地下城市《黑客帝国》,地理尺度的宏大城市,海底城市《深渊》《星战前传》和太空城市《星球大战,2001太空漫游》。同时出现的新兴空间则是连接这些遥远地理距离的大型交通工具(图25~28)。

5.末世废墟

●废墟:

人类对未来的看法并非完全是乐观主义的,一种对科学与人类世界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哲学思潮也在影响着艺术对未来的看法。未来悲观主义从技术无限发展对人类的威胁出发,产生出未来世界的幻灭感。崩溃、破裂、未知的不确定性影响着艺术特征,建筑审美观的突出特点就是“废墟”的概念,许多电影对未来城市的描绘是“末世废墟”。如《全面回忆》《黑客帝国》等等(图29、图30)。

●真实与虚幻

科幻电影《黑客帝国》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对于未来和现在处境的全部想像。在影片中的那个现实与虚拟、物质和信息纵横交错的空间里,似乎埋藏着人类不可更改的命运。影片深受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的影响,在鲍德里亚未来悲观主义哲学中,真实与虚幻的界线正在消失,“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形态消失的新的社会,这里只有符号、影像和代码。”[3] 这正是电影“黑客帝国”中虚拟空间和电子空间的哲学源头。正像电影中莫菲斯对尼奥所说:“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鲍德里亚建构出一个控制论的,以消费、媒体、信息和高科技为基础的社会,一个发生在符号、信息层次上的社会。真实、幻象、存在、虚无相互交织,人类陷入了不可知论。

6.历史意境

未来建筑的另一个趋势则转向了怀旧的历史情怀。在历史建筑风格中挖掘丰富的象征、寓言和造型,从哥特到拜占庭到古典主义,都成了未来建筑风格的多种选择。像《星球大战》这种涵盖不同星球的电影作品,各个星球的建筑空间风格也包含了未来建筑的多种趋势,其中就有不同的历史风格(图31)。

另外魔幻主义的意境融合了历史与未来,将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另一道未来的建筑风景。这在魔幻主义的科幻电影如《魔戒》和《哈里波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魔戒》中的白城在电影中重现了传说中的巴比伦塔,神圣而雄伟,宏大的虚幻帝国呼之欲出(图32);白衣人萨茹曼的高塔是自然主义与哥特风格的融合(图33)。而《哈里波特》中的霍格沃兹城堡则是带有梦幻色彩的中世纪城堡。

7.室内空间与网络空间

●未来主义色彩:未来室内空间与建筑空间一脉相承,有以下特点:

简约。常常运用连续的白色界面生成简洁的室内空间。

透明。玻璃的晶莹剔透效果在室内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跨。大跨度的室内空间形成一个室内的城市(图34)。

曲线。曲线的运用加强了室内的动感(图35)。

●网络空间cyberspace:

1984年科幻作家吉布森在小说《神经漫游者》中首先提出网络空间的概念:赛伯空间(Cyberspace)。电子化的虚拟空间在电影《黑客帝国》中称为MATRIX,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送,人可以在真实与虚拟中往返穿梭。就像影片中MATRIX的走廊,每一个房间门的后面都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打开一扇门就仿佛接通了一个链接,多维空间在虚拟世界并存(图36)。新的时空概念使人类终于能重构一个新世界。“一方面人类仍然在对外部世界进行无止境的探索;同时,可能又会开始不断尝试这个人为的、重构的虚拟世界内部的无限可能性。”[4]

四、艺术中的未来空间与当代建筑趋势的共振

科幻电影与绘画中的未来空间传达出信息时代艺术领域和传播媒体对明日建筑的预测,其中蕴涵着当今特定时代的思考。因此艺术中的未来空间与当代建筑趋势有着一些联系。

1.相同趋势:

●巨型城市:不仅艺术家在科幻里钟情宏大的城市,建筑师也一直

在探讨巨型城市的可行性。最新的方案如俄罗斯建筑师设计了一个名为“虚拟仿生塔城

”(Virtual Bionic Tower City)的城市开发计划(图37)。

●快速交通:设想中的太空基地已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建筑师已经设计构思了太空电梯用以传送材料和人员(图38)。

●技术炫耀:当代建筑的高技派也不断地挑战建筑的极限,建筑的高度、跨度、悬挑的新记录不断地被刷新。矶崎新2001年设计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延续了自己20世纪60年代空中城市的构想,将其变为了现实,巨大的悬挑追求技术的极限(图39)。莱姆·库哈斯更宣称:“谁说重力是不可战胜的?”

●透明:当代建筑中玻璃代表了空间的开放和材质的晶莹,建筑师对透明玻璃的偏爱与许多科幻电影的场景如出一辙(图40)。

●曲线与运动:当代建筑中也出现了曲线与运动的趋势,如佛山体育馆方案(图41)。

●生态:生态建筑被建筑界公认是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杨经文的生物气候摩天楼。另外仿生建筑也被建筑师所研究(图42)。

2.不同趋势:

●科学引入空间:当代建筑的一个趋势是将当代科学理论中的空间概念引入建筑,形成了新的空间形式,如北京天文馆根据相对论的弯曲空间形成入口大厅,澳大利亚博物馆根据分形几何学生成建筑造型。而在科幻艺术中则很少出现这种空间(图43、图44)。

●解构主义建筑:公认的解构主义建筑类型没有出现在科幻电影和绘画中,这不禁令人感到疑惑:解构主义建筑似乎最具有未来建筑的风格,为

什么没有进入艺术家的视线?也许是担心观众的接受程度,或是艺术家对计算机支持的非理性形式比较陌生(图45)。

●自由曲面:当代建筑中在非理性的美学观的影响下,自由曲线的运用越来越常见,如盖里的建筑作品。而科幻艺术作品中的曲线则更多为理性的数学函数曲线(图46)。

●计算机生成空间:当代建筑师探讨以计算机作为一种设计工具,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自发地演化生成建筑空间,这种空间完全根据软件给定的初始条件产生,完全不同于人类主观的构思,计算机主导设计过程。如卡尔·朱利用运算法则“强调对源空间进行虚拟界定并掌握源空间的算法。”[5] 科幻艺术对未来建筑中计算机的应用仅仅用于是创造纷繁复杂的建筑造型,并没有深入到空间生成的层次(图47)。

五、未来建筑空间趋势的根源

未来建筑空间无论在艺术家还是在建筑师头脑中的蓝图都有其产生

的时代根源,当代对未来建筑空间的探索传达了人类的以下思想:

1. 人类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建筑乌托邦的梦想

2. 人类对极限的追求和对技术极致的发挥

3. 人类渴望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4. 人类对生态环境及未来的担忧与悲观

5. 人类对生命形态和仿生建筑的关注

6. 人类对地理、宇宙空间的全面开拓

未来的建筑空间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艺术和科学的预测展望究竟有多少会成为未来的现实,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也有很多人认为未来是不可知的。但就像北京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一样,我们探讨未来建筑是因为未来始于足下,希望未来的建筑空间能够营建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注释:

[1] (美)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著,陈刚等译,后现代转向,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2002,P245

[2] (美)克里斯·亚伯著,张磊司玲侯正华陈辉译,城市的混沌或自组织,建筑与个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P23

[3] 同注1

[4] 金二编,接入“黑客帝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3,P121

[5] (英)詹姆斯·斯蒂尔编著,徐怡涛唐春燕译,当代建筑与计算机-数字设计革命中的互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2004,P141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建筑学的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

[2] 华典艺术编辑室编著,世界科幻电影,九州出版社,2003

[3] 林挺陈珠珠著,极点科幻,东方出版社,北京,2003

[4] 张东林编著,世界科幻电影经典,中国电影出版社,北京,1998

[5] (韩)郑载承著,陈利刚王超译,与物理学家一起看电影,海南出版社,海口,2003

[6] 金二编,接入“黑客帝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03

[7] 牛牛鱼,电影/建筑美学,图像建筑2005第一辑,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

[8] 何晓佑编著,未来风格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1

[9] (美)詹姆斯·特拉菲尔著,赖慈芸译,未来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 (意)毛里齐奥·维塔编著,莫斌译,21世纪的12个预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11] (美)查尔斯·詹克斯卡尔·克罗普夫编著,周玉鹏雄一张鹏译,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

[12] (俄)格·波·波利索夫斯著,陈汉译,未来的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79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