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巩固练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默而识.之()罔.()殆.()诲女.知之乎()不舍.昼夜()二、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____ 家学派创始人。

三、《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 ,与《_____ 》、《_____ 》、_____ 合称“四书”.

四、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______ ?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 ___ ?

2、温故而知新,。

3、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 ,_________ 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 。

7、子在川上,曰:“,。”

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五、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

3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 _ ,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 _。

六、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

时习不亦说.乎不愠.温故不耻.下问

罔殆诲女是知好

是以学而不厌.默而识.之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尝川上

2、译句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品德修养______________4 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一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

二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

三 1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理解填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 三人行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 1 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每天反省

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旧的知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通“汝”你通“智”聪明刚毅

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择善而从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5 略(任选一则,谈出体会则可。)

第二单元论语十则练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 《论语》十则 一、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正:正确。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了解,知道。 C.愿无伐善,无施.劳施:表白。 D.知者动.,仁者静动:活动。 项,修正;B项,同“智”,聪明、明智;D项,活跃。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可谓好学也已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饭疏食、饮水 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项,“已”通“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就有道 ..矣 ..而正焉 B.乐亦在其中 C.敝之而无憾 ..克己复礼 .. D.一日 项,古义:有道德的人。今义:有办法。C项,古义:不觉得可惜。今义:没有遗憾。D项,古义:一旦,表示假设。今义:一天。 4.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4)及其壮也,,。 敏于事而慎于言(2)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3)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二、阅读能力培养 (一)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第5~8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愿:愿意。

B.敝.之而无憾敝:破,坏。 C.愿无伐.善伐:夸耀、炫耀。 D.颜渊、季路侍.侍:侍奉。 项,侍:站在身边侍奉。 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少者怀之 B.愿闻子之志 C.敝之而无憾 D.择其善者而从之 、C、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B项中“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盍各言尔志?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 (2)(我的志向是)老人使他安于我的奉养,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使他怀念我。 8.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志向?(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大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9~10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9.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贡属于。 指长于应对辞令、办理外交。“政事”指管理国家,从事政务。“文学”指博学文章。第一段文字中的“回”即第二段文字中的“颜渊”,从他在孔子和子贡心目中的地位可以看出,颜渊德行高。从第一段文字看,子贡善辞令,善知人,应属“言语”一类。 言语 10.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特别注意第一段文字中“吾与女”和第二段文字中的“我与尔”,作为老师,孔子把自己和弟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承认自己的不足,用以教化弟子;说弟子和自己修养一样高,用以勉励弟子。 ,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②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谁更强些?”子贡回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 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能知道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啊!” 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我就将此道推行于世,没人用我的,我就将此道藏在自己身上,恐怕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 三、表达能力提升

《论语十则》复习题

《论语》十则 1.填空:(19分)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五经”指、、、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⑷《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 句, ⑸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⑹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⑺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⑻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⑼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⑽《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 ⑾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 ⑿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 ⒀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 ⒁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⒂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 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不愠.()三省.()罔.()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出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诲女知之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一填空: 1、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 ____ 家,是 ___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 录的一部书。 二、实词解释 1.子: 2.说: 3.愠: 4.君子 5.吾: 6.日: 7.三省: 8.信: 9.传: 10.罔: 11.殆: 12.女: 13.齐: 14.弘毅: 15.已: 16.凋: 17.其: 18.恕: 三、通假字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9、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 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 子,。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 话,,。 5.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 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 句子 ? ? ? 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 , _。 9.论述取长短处的句子是,。 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 是。 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 为:,。

人教版选修《论语十则》word练习题

论语十则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____篇,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字______,春秋末期_____国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___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热情的上海大学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来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而奥巴马也引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论语》经典名言来概述中美外交关系的继往和开来。 5.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诠释这份情怀。 6.《〈论语〉十则》中认为要虚心请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习,贵在脚踏实地,实事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不可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甚至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8.《〈论语〉十则》中孔子告诫自贡及后人待人接物和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9.《〈论语〉十则》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的另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在《〈论语〉十则》中谆谆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只有虚心广泛地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11.孔子认为人是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学而. 时习之 .善者而从之 而恕乎 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时习之. 之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_______”,可译为“__________”) 2.诲女知之乎(“女”通“______”,可译为“___________”) 3.是知也(“知”通“_______”,可译为“__________”) 五、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 人不知而不愠.愠: 2.吾日三省.吾身省: 3.学而不思则罔.罔: 4.思而不学则殆.殆: 5.见贤思齐.焉齐 6.士不可以不弘.毅弘: 7.死而后已.已: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 9.其恕.乎恕:10.温故而知.新故:11.诲.女知之乎诲:12.交而不信.乎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课文感知: 论语》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深蕴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在阅读中,要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十则试题答案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 1.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字,时期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4)《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6)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8)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9)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10)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11)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3.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写出《论语十则》中属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 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7、解释词语: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yuè)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 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这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刚强,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完整word版)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论语十则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1、孔子,名,字,时期伟大的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 2、解释加粗的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勿施于人 3、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看待“学”与“习”的? 4、为什么说“人不知而不愠”的人就可以称其为“君子”? 5、“温故而知新”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6、你是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结合你日常的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7、下面两则内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什么? 9、第十则强调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0、孔子认为“士”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11、结合你对《论语》十则内容的理解,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12、按原文默写。 (1)孔子论述个人修养的句子:,。 (2)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孔子认为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 (4)孔子所提倡的儒家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 (5)孔子论述新旧知识联系的句子是:。 (6)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7)曾子认为“士”应当具有的品质和责任是:,。 13、出自第六则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常用义是什么?

《论语十则》测试题doc

《论语》十则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逝.者如斯夫()(6)诲.人不倦()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朋.自远方来——朋.友 解说:两个“朋”字意思不同,“有朋自远方来”的“朋”是志同道合的人,“朋友”的的“朋”是关系亲密的人。 B. 默而识.之——识.字“ 解说:两个“识”字意思不同,默而识之”的“识”是记住,这里是理解,领会的意思; “识字”的“识”是“认识”的意思。 C. 学而不厌.——厌.倦 解说:两个“厌”字意思相同,都是“厌倦”的意思。 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 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从前的,旧的”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原因”的意思。 3.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家,是______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续仿写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1)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列对联 不耻下问利修身,。 二、感知与品味 5.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 一 填空: 1、 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 的一部书。 二、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 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 话, , 5.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 ”,并阐述 为: , 。 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 。 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 , 。 四、解释加点的词: 时.习 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 三省. 吾身 不信. 传.不习 温故. 罔.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五、翻译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3 第2课时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3 第2课时教案新课标人教版教学内容 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论语十则试题

《论语》十则过关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1.填空:(43分)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名,字,时期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五经”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4)《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 是:,;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 是:,。 (6)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8)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话:,。 (9)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10)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11)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 说:,。 (12)《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 是:,,。 (1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一句话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于:)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2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请写出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三省(音xǐng):多次反省。三:泛指多次。 (3)忠:忠诚,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迷惑 殆: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人称代词 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思:希望,想着。 齐:相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初中语文人教版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人教版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鵱),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A(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论语》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 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 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 会, 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 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孔子说:“仲由,教给 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 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三个人 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 ‘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 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 到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一填空: 1、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 二、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 为:,。 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 四、解释加点的词: 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传不习温故罔

五、翻译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4 从本文找出八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9、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10、“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11、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12、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论语十则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6、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 《论语》十则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忠:诚心诚意。习:温习。处:据有,取。所恶:厌恶,讨厌。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 德行一致。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孔子(前551~ 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 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 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 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一种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 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 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 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