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本土化下的跨文化交际_试述全球本土化下对本族文化的重视_钟真

全球本土化下的跨文化交际_试述全球本土化下对本族文化的重视_钟真

188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 NO.01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学 术 论 坛
20 世纪90 年代,随着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的日益提高,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
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而经济的背后是文化,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世界文化的融
合和冲撞,文化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
结果。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经济全球化是与
文化上的多样性并存的。随着全球生产力共
同的高度发展和人类思想文化的极大提高,
全球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有可能
在本质上趋同,但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则会是
永久的多元。”①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
文化上独特的“Glocalization”。
1 全球本土化:跨文化交际面临的新局势
“Glocalization”(全球本土化)是全球化
(globalization)和本土化(1ocalization)的结合,
意在强调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在
“Glocalization”(全球本土化)的框架下,全球
化和本土化之间相互渗透,力图达到在融合
世界文化的同时,抵御文化冲击,保持自身文
化特性。杜维明先生就曾经提出:“这一种复
杂的互动的现象,就是global和local之间的
关系,英文世界里用一个特别的名词来形容
它,叫做glocal,就是说既是global(全球的),
又是local(地方的),因此同时是全球的又是地
方的现象。”

1.1 全球本土化下对本族文化的重视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Glocalization为跨
文化交际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
面临着西方文化在强大的经济优势后盾的支
持下对东方文明产生了巨大冲击,甚至形成
优势力量或称宰制力,也就是霸权。因此我
们在注重对普遍价值的张扬,肯定全球的普
遍价值的同时,也要突出本民族的文化底蕴
和价值取向。
1.2 在吸收西方文化同时,保持自身的精神
价值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交流中,抓住文
化全球化这一契机,既吸纳多元文化中对民
族本土文化有用的精华,又强化民族本土文
化的精神价值,使民族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
化的交流融合中获得发展机遇,增强民族本
土文化向外辐射的能力和抵御外来不良文化
的能力”。

1.3 吸收外来词同时保持本族语的纯洁性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不乏外来词,对外
来词,甚至是外语表达方式的借用,是一种
语言保持活力、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这也是各民族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
然结果,但是时至今日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
和互联网的普及,在中文中夹杂使用外文词
汇原形或缩略形式现象在大众传媒、出版物
中越来越多,混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问
题。在新闻界、商界,

乃至文化界和政界
都有了触目惊心的表露。
然何谓同文同种?同文者,乃是指精神
上共同传承汉语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同种
者,乃是指身体内一样绵延着的血统。因此
保持本国语言的纯洁性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职
责。同时也是在文化全球化和全球本土化形
势下的必行之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签署
命令,要求维护俄语的纯洁性。2004 年 6 月
8号由中宣部新闻局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
理司联合举办了“规范外文使用,维护祖国
语言健康发展”会议,与会专家和学者一致
认为对于外来词并非一概否定,但是必须制
定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这无疑是在维护汉语
纯洁性上迈出了一大步。
1.4 加强东方文化宣传教育力度
世界文化渊源流传,中国人民曾为人类
文明史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在文化全球化
的今日,在全球本土化的背景下,加强对东
西方文化的宣传力度,使得人们对于各国文
化有所了解,不仅能够避免盲目的崇拜,对
构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也大有裨益。
2002 年 8 月,广州市文化局在全国首创
博物馆每月一日“免费开放日”。受众反映
强烈,一日内的入馆流量超过 4 万人次。我
们有理由相信这必将为中小学生和各界人士
提供一个了解本民族和异国文化的良好平
台。为更多人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
时教育部于 2001 年、2003 年先后颁布《全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
文课程标准》,“语文新课标”一出台就引
起各方密切关注,在附录中增加了关于学生
诵读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并且列举了几十种
书目。这些书籍涵盖了东西方名著,甚至包
括像《论语全译》等带有哲学思辩色彩的
书。该丛书鲜明地举起了两面旗帜:“情
趣”与“经典”,使得文化的熏陶和培养
真正得以从小做起。
2 在吸收西方文化同时,传播本族精神理

2.1 统一拼写,加强规范化
北京,汉语拼音为 Beijing,英文、德
文拼作Peking,法文拼作 P ě kin,西班牙
文拼作 Pekin。从 1979 年 1 月 1 日起,我
国对外文件、书刊中的地名罗马字母拼写一
律改为汉语拼音,结束了我国地名罗马字母
拼写百余年来的混乱,进入了统一、科学的
新时代。1984 年 12 月中国地名委员会等单
位联合制定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
规则( 汉语部分) 》,使我国汉语地名的拼写
更趋完善。国家旅游局亦着手对于全国各大
著名景观景点的英译及各国外文名称作出明
确规定。同时对于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给
出了相应标准。减少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
混乱和不规范。这些举措都对西方了解东方
起到了明确指示作用。

也无疑将为树立鲜明
的民族和国家形象奠定基础。
2.2 加强汉文化在全球的传播
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贸易通商的往
来,在对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洋泾浜”的
语言形式。一些表达方式也渐渐被英语采
用。例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
不见)。因此,部分语言学家、翻译家便
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中文固定的、
独有的表达方式应该给予直译保留。从而使
汉文化能以其特有的面貌得以保存。在翻译
中则体现为应采取加注的方式,取代以往惯
行的意义解释。借此推动汉文化在文化全球
化的背景下发展,让西方更多地了解中国的
历史、人物、风情、文化。这样的做法虽
显繁琐,但唯有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汉文
化才有可能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同。我们
反对那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味强调西方文
化的优越性,单方面改变汉文化的习惯与传
统来适应和迎合西方口味的做法。这样必然
会是削足适履,得不偿失的。
3 全球本土化:对跨文化交际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全球化是当
今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而因为文化特殊性由此形成的文化全球本土
化诉求,更是为跨文化交际提出了严峻的考
验。在跨文化交流和交际当中,我们一方面
要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必须保
持本族文化的特征。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
繁复杂的当今局势中,一面努力求发展,一
面又不至于迷失自己。既让中国人民了解世
界,也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
注释:
①陈韬文《文化转换:中国花木兰传说的迪斯尼
化与全球化》,见《传播学论文选萃》(Ⅲ),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
②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1。
③高永晨,《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苏州大学学报,1999(04)。
参考文献
[1] 媒介文化全球化与当代意识形态的涵化,
国际新闻界,2002,05.
[2] 数字地名──地名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其应
用,新华出版社,2000.
[3] 环球时报,2001,06.22(17).
全球本土化下的跨文化交际
——试述全球本土化下对本族文化的重视
钟 真
(湖南城市学院外语系 湖南 益阳 413000)
摘 要: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随之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殊性而呈现出独特的“Glocalization”(全球本土
化) 特征。在这样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在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全球本土化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7)01(a)-0188-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