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SLP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文献综述

基于SLP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文献综述

基于SLP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文献综述
基于SLP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设施规划与物流的发展与思考

学院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设施规划与物流的发展与思考

前言

设施规划与物流管理的概念起源于二战时期,之后的70余年来,设施规划与物流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在欧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世纪西方工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时至今日,最新的设施规划与物流相关理论已经高度发展,供应链管理替代了物流的说法,新的理论不断的被提出,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也已经体系化。借由这些理论的发展与不断的实践,欧美国家的各行各业(尤其是制造业)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完成了内部一体化。对比国内,工业工程的思想在1990才逐渐进入中国,直到1993年才首次在高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与之对应的设施规划与物流的科学体系培养才真正起步。然而由于设施规划与物流的思想传入的太晚,且我国的工业受到苏联的工业模式影响太过深刻,在过去的20年中,西方成功的设施规划与物流管理方法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少之又少,即使应用也是生搬硬套,缺少本土化与灵活性,效果很差[1]。本文中,笔者通过阅读中外关于设施规划与物流的相关书籍与期刊,介绍其最新发展现状,并指出中国与欧美甚至日本在应用设施规划与物流管理时的差距与不足,提出国有企业需要在哪些方向需要改进。

一、设施规划与物流的基本概念

在朱耀祥先生与朱立强先生专门为高校编写的教材《设施规划与物流》中,分别对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做了定义,在此列出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重要性以及下文中内容。

设施规划(Facilities planning):是为新建或改建的制造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出分析,使资源合理配置、系统建成后能有效运营达到各种预期的目标[2]。成功的设施规划应该达成以下目标:

1、使产品单位的成本最低

2、优化产品质量使顾客满意

3、有效利用人力、设备、空间和能源

4、为雇员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环境

5、保证生产的开工日期等

物流分析(Logistics Analysis):物流即指物料的流通,而流通是介于生产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也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主要存在着地点和时间的间隔,通过物流而联系起来实现生产与商务活动,达到所有权的转移和空间中的移动,通过运输和保管等活动创造物料的增值。物流分析指的是实现物流系统化[2]。其目的是:

1、按客户的订货期和合同要求及时将订货或服务交付给用户

2、提高配送效率,优化库存量

3、提高单元作业效率,提高各种作业的机械化和省力化程度

4、保证物流个环节中信息传送通常、及时、无误

5、使物流成本在当前环境下最低

从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目的来看,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其中存在巨大的联系。只针对企业而言,设施规划很大程度是为了能满足物流系统化,而物流分析也是为设施规划提供依据。放眼更大的方面,比如社会其他经济活动,设施规划与物流也是无法分离的,因为物流就是在设施之间进行[3]。因此,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它影响到一个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成功的设施规划可以使一个企业的效益得到质的提升,成功的物流管理可以使这个企业展现出强有力的竞争力。

二、欧美设施规划与物流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在欧美已经相对成熟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体系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期。供应链管理成为了北美设施规划与物流的战略性特点,同时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4]。企业内部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已经发展到对整个社会活动的分析,供应链一词已经成为物流的代名词。供应链管理是指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管理——从产品的供应到最终消费,是物流管理的最高境界。其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各个环节的高效协同工作,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同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5]。最新的发展成果:1、集中一体化

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大多是以成本优势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筹码的企业,通常采取集中性生产、整合物流战略来加强本身的竞争地位。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产品交付的供应链管理,成功地以低库存水平实现产品的高效交付,以低成本以及一流服务赢得竞争优势[6]。

2、跨业务单位的内部供应链一体化

为了实现供应链的优越性,公司必须摧毁内部的壁垒,将分散在各个组织部门的物流整合在一个部门来运作管理。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供应链责任交给一个部门,并交由其重新设计物流过程体系后,不仅节省了大量流动资金,而且以最低的成本做到了产品的高效交付。

3、建立物流服务部

企业内部专门建立的物流服务部门,以整个市场为导向,全面负责企业内物流成本,并向内部的服务对象索取费用。内部服务部门相对独立,可以与内部客户磋商出一份服务协议,规定服务内容与服务水平。物流部门同时也可为外部顾客提供服务,最终可发展成以物流为主的子公司[7]。北美地区企业物流的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基本以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目前已有4000亿美元的市场。

4、外包物流

物流外包是指购买物流服务,与第三条相反,并非自己从事物流业务或者建立子公司。其优点是,企业只需要把精力放在自身的核心业务上,避免了物流体系上可能出现的安全与质量问题[8]。

5、战略联盟与合作

供应链管理发展至今,供应链参与者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合作伙伴。核心企业积极寻求与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等供应链外部参与者的合作或联盟,以广泛的团队,通过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收益、共享信息、共同完成长期目标,实现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和供应链利益的最大化[[9]。

三、对中国企业设施规划与物流发展战略的启示

在国外企业已经将设施规划与供应链管理应用的相当成熟、成功并且从中获益之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国内企业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就企业内部而言,经典的系统化设施布置规划方法SLP的应用也没有普及,企业内的物流体系、设备布局缺乏科学性,信息化的环节非常薄弱,再加上过高的库存水平,

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生产成本高,效率低,效益自然也差。不进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应用,企业就很难完成内部一体化,这就造成当企业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很快的发现瓶颈所在,混乱的设施规划与不成体系的物流系统往往会使得问题进一步扩大[10]。而对于企业外部而言,设施规划不再是重点,物流(供应链)管理才是整体的关键。而供应链对于国企来说,更多的是个口号,或者只是有个很浅显的认识,而一个企业如果不在供应链上下功夫,其发展前景就会被自身短浅的眼光所局限[11]。总之,无论是企业内部基于物流分析的设施规划,还是企业外部基于物流体系的供应链管理,是能够真正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的科学手段。国内企业如何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规划管理,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物流为依据,进行工厂内设施规划与布局

建造新厂时,务必以物流为依据,使用科学的系统化设施布置规划方法进行规划。系统化的设施规划是实现企业内部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为之后企业外部一体化的尝试奠定良好的基础[12]。而对于旧厂,可根据企业的长远规划进行系统化的改建,相信付出的成本可以很快收回。

2、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为一体化物流奠定基础

中国企业应加快建立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需求预测能力,促进信息共享,同时要积极地引入并使用网络技术、EDI、人工智能、条形码与POS 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力求真正实现物流信息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为一体化物流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13]。

3、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

物流不止是快递。为了发挥各个企业的优势,制造性企业应从繁杂的物流活动中解放出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以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将物流服务交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整合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取胜,对物流行业与制造业来说是双赢[14]。

5、缔结供应链为基础的战略联盟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作为小型生产性企业更应走出“小而全”的误区,

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15]。与此同时,我国企业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

四、总结

由于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思想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以及我国制造业受到苏联工业模式影响深刻,科学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推行进程可谓步履维艰。但是同时,随着中国变身“世界工厂”,跨国企业在中国纷纷建厂,其供应链运作模式与设施规划布置方法也开始逐渐被我国本土企业所重视,所学习。伴随着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与相关人才的不断输出,再加上我国企业对设施规划、供应链、物流管理思想的逐渐认可,按照北美的发展历史,十年内国内70%企业有望达到内部一体化,这将使得中国的企业在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基础工业工程[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 朱耀祥, 朱立强. 设施规划与物流[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 马天山. 现代物流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

[4] Christopher M.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 Financial Times/Prentice

Hall, 2010.

[5] Stock G N, Greis N P, Kasarda J D. Enterprise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structure:the role of fit[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0, 18(5): 531-547.

[6] Tompkins J A. Facilities planning[M]. Wiley, 2010.

[7] Greis N P, Kasarda J D. Enterprise logistics in the information era[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7, 39: 55-78.

[8] 马骊. 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特区经济2007,4:295-296.

[9] 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 供应链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0] 但斌, 刘飞. 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00, 11(11):

1232-1234.

[11] 林华金. 国内逆向物流现状及发展策略[J]. 管理视野,2009.5.

[12] 设施规划与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13] 黄曼慧.物流信息化--提升物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 商场现代化,2005,(31):

198-199.

[14] 陈松,黄晓伟.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7.

[15] 沈厚才, 陶青, 陈煜波.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J]. 中国管理科学, 2000, 8(1): 1-9.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doc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The Planning and Analysising of Logistics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学分: 3 学时: 48 (其中:讲课学时:42 实验学时:6 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运筹学、工程经济、工效学、基础工业工程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本科 教材: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马汉武,贡文伟,陈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适应各类工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改善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使学生认识物流在工业企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人、机、物等基本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以系统物流分析和系统布置设计为核心的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物流的定义、发展历史;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的目标。 2.深刻理解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原则,掌握设施选址、物流分析、系统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仓储系统规划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规划设计与系统仿真等的基本方法。 3.能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诊断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系统规划和设计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现代物流与设施规划 第一节物流与物流管理概述 第二节企业物流与物流的演化 第三节生产系统设计与企业物流设施规划 基本要求: (1)了解物流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物流在工业企业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内容以及企业物流设施规划对企业生产系统设计的重要意义; (3)掌握建立、改造和管理企业物流设施规划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

智能快递柜文献综述

智能快递柜发展现状与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快递业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传统的人工配送难以满足行业需求,智能快递柜逐渐兴起。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智能快递柜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阐述我国智能快递柜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预测。 关键词:电子商务;智能快递柜;对比分析;趋势预测 1.引言 2009年开始,阿里集团每年都会举行“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到2015年“双十一”成交额已达到912亿元。除了阿里集团,其他各大电商的成交额也在不断刷新记录。伴随着网络购物交易数额爆增,快递业务量也同步大幅增长,对快递企业在快件的处理和投送上形成很大压力,特别是快递网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更加突出。改革传统的快递派送模式,改善快递企业服务,智能快递柜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重视。 智能快递柜的研究与应用,不管是对快递企业和客户都有实用意义。对快递企业而言,智能快递柜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对收件客户而言,智能快递柜为收件人提供了便利选择,客户可以自提物件,不仅解决了与快递员的时间冲突,而且保护隐私信息。综上,智能快递柜应用前景巨大,具有很好的实用意义。 2.智能快递柜定义与应用现状 2.1智能快递柜定义 智能快递投递箱是一个基于物联网的,能够将物品(快件)进行识别,暂存,监控和管理的设备。与PC服务器一起构成智能快递投递箱系统。PC服务器能够对本系统的各个快递投递箱进行统一化管理(如快递投递箱的信息,快件的信息,用户的信息等),并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快递员将快件送达指定地点后,只需将其存入快递投递箱,系统便自动为用户发送一条短信,包括取件地址和验证码,用户在方便的时间到达该终端前输入验证码即可取出快件。 2.2应用现状 智能快递柜在国外并非新事物,全球有20多个国家(如图1所示)正在使用智能快递

物流业研究文献综述

物流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现代物流业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枢纽城市作为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物流发展的基本载体,对整个区域物流网络的效率作用至关重要。 国外的物流业发展很快,市场成熟度高,理论研究也比较完善。国外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视角来研究物流。随着20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物流地位显著提高,研究的视角明显扩大,产生出许多新理论、新学说。其中包括:“黑大陆”说、“第三利润源泉”说和“后勤工程”说。当前国际研究热点主要在对环境问题和绿色物流的研究、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运输系统对全球物流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国内物流理论研究始于80年代初,主要是侧重于物流学基本概念。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物流理论研究内容开始转为开展专题性研究,一些学者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阐述了物流运行原理和运行模式等,出版了《现代物流学》、《流通经济学》、《物流学及其应用》等颇有影响的理论著作。近期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规划技术问题、供应链理论、物流模式问题等几个方面。 我国对物流枢纽建设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单一运输方式的货运枢纽的建设发展。一些学者分别对于铁路、道路货运枢纽如何实现向物流中心拓展转型进行了研究。(2)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建设的发展。以多式联运等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出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的概念。(3)区域、城市

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物流枢纽城市、城市物流系统建设和发展。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专节中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内许多大城市对“建设大型物流枢纽”的理解是将一些地方的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为物流枢纽。(5)物流系统的协同与协调。协同化管理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物流系统效率提升的关键,当前国内外主要从企业、行业、区域物流三个层次进行研究。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1.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 1.1说明物流园区选址的原则 (1)可达性。即园区或配送中心须靠近服务对象或靠近目标市场,这样可以缩短物流企业承接货运业务或是配送的距离,方便开展业务。 (2)交通便利。园区选址一般选择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会处,以便货物集散。 (3)地源充足、地价相对较低。物流园区建设需要一定规模的用地,因此,园区一般都建设在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较为合适的区域大多是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 (4)可利用基础设施较好。物流园区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货场、车站、仓库、水电和通信网络等,建设投资大,成本高,要善于改造,利用已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物流园区的规划要具有弹性和经济合理。因此,物流园区在选址时既要考虑其规模,又要考虑其服务对象;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 物流园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味追求最先进的物流设备,应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和已有的各类设施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1.2简述物流园区选址的方法 (1)解析法 (2)最优化线性规划法 (3)启发式方法 (4)仿真法 (5)综合因素评价法 1.3阐述实地考察物流园区选址的优缺点 优点:

(1)交通方便,公交站点多,靠近庞大的消费市场。 (2)展位多,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可选择余地大。 (3)规划布局合理,宣传力度大,知名品牌入驻量多。 缺点: (1)空间小,近几年市场几近饱和,发展空间小。 (2)物价高,小商品价格高,卖家坐地起价。 1.4绘制物流园区平面布局图(手绘,装订) 2.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2.1设计资料 某配送中心拟向城市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零售商的需求、空间位置及交通图如下表、图所示。 配送要求:配送中心拥有5吨、2吨两种车型的货柜车,配送的经济里程为30公里,运输费率为0.05,学号为单号的学生以所给资料为主,学号为双号的同学X、Y坐标互换。

A公司物流配送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A公司物流配送管理研究 1国外采购管理研究现状 Mike Fogg(2008)在《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一书中提出:电子采购(E-purchasing)的定义为电子采购是指在采购活动的全部流程中运用所有的相关电子技术来提高内外部客户的服务,而且在不同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相关技术和工具。 来自CIPS的专业实践团队给出的电子采购定义为:是指商品和服务的电子购买过程,包括从认定采购需求直到支付采购货款的全部过程,也涵盖了延迟付款这一类活动,例如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开发等。 Emiko Banfield(2005)在《战略采购管理》一书中认为:战略采购就是指公司和它的供应商之间的联盟,这种联盟的最终目的是使连接采购原料和服务每个环节的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处理得当的话。战略采购将打破用户、购买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传统壁垒,这样公司就能从供应链中取得最大的价值。战略采购的关键成功要素有:提供管理、提供领导能力、使用引导团队、制定变革管理战略、有效使用顾问、利用总成本模型、制定全面沟通计划、提供培训和庆祝成功。超越战略采购:建立公司之间的关系、扩展供应链和创造价值网络。 Michiel R.Leenders在《采购与供应管理》一书中阐明: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系统方法,全面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工厂、库房再到最终用户的信息、物资和服务的流动。供应链管理代表的是一种强调过程与整合的企业管理思想。 2国内采购管理研究现状 2.1 有关采购管理理论的研究 甘华鸣(2002)在《采购管理速成》中提出:采购管理是指管理采购业务单元,包括支持、审核、优化、批准、实施五个步骤。管理的对象是计划、认证、订单、合同四个环节。徐杰在《市场采购理论与实务》中提出:企业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是对整个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物流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董帅 学号:311102020109 班级:工业1101 指导老师:段玉玲 时间:2014年7月6日 实验一物流配送中心业务实训 一、实验简介 根据立体仓库的自动存储功能,业务操作员根据库存生成的订货单与到货预报单,配送中心预检员根据到货预报单,订货单核对,预检生成预检单。 预检收货员将预检单交入库验货员验收生成入货单。业务员根据用户的要货单生成发货单,将发货单交配货发货员。配货发货员将发货单一联交仓库保管员。仓库员根据发货单配货出库,配货出货员与仓库员验货,签字。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自动立体仓库的收货与发货的具体过程 (2) 了解电子标签辅助分拣系统的功能与特点,以及摘取式与播种式两种 分拣方式的优缺点。 三、主要的仪器设备 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辊道控制柜、输送链等)、电子标签分拣系统、物流装配线。 四、实验计划与安排 计划学时2学时,每15人一组。 五实验步骤 (1) 业务员根据库存生成订货单与到货预报单 (2) 预检,生成预检单 (3) 入库登帐 (4) 根据要货单生成发货单

(5) 仓库保管员根据发货单,配货出库 (6) 验货,签字 (7) 送货 六、思考题 (1)自动立体仓库收发货同人工相比的优缺点? 答: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要优点: 1、采用高层货架,立体储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土 地购置费用。 2、仓库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能大大节省人力,实现“无人化仓 库”,减少劳动力费用支出。 3 、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收发差错,提高作业效率。 4、采用托盘式货箱储存货物,货物的破损率显著降低;库内容易进行温 度湿度控制,有利于物资的保管。 5、货位集中,便于控制与管理,特别就是利用计算机,不但能实现全部作 业过程的自动控制,而且能进行信息处理,实现库存物品的“先入先出”, 并有利于防止货物与物料的丢失与损坏。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缺点: 1、结构复杂,配套设备多,需要大量的基建与设备投资。 2、高层货架要使用大量的钢材,货架安装精度要求高,施工比较困难, 且施工周期长。 3、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整个仓库将处于瘫痪状态,收发作业就会中 断。 4、储存货物的品种受到一定限制,对长大笨重货物必须单独设立储存系 统。 5、对仓库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能胜任。 (2)针对立体仓库的自动收发货的缺点,如何来改进? 答:1、对仓库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求较高,须经过专门培训才能胜任。 2、建库前的工艺设计与投产使用中按工艺设计进行作业。 3、必须注意设备的保管保养并与设备提供商保持持久联系。 (3)摘取式与播种式两种分拣方式的优缺点?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摘要: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一般物流单向作用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国实施绿色物流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中国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Green logistics based on mainte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logistics one-way function relation change. As a new kind of logistics mode, the green logistics requirem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ha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but Chin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s still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to these question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helps to find a better solution, so that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green logist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引言 高群钦,路克久,陈安宇(2009),根据物流的发展认为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底;运输环节中车辆的燃油污染和尾气排放;不可降解的废弃包装材料;流通加工产生边角废料照成的废弃物等[1]。因此,丁东升(2009)认为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发展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做到物流去环境共存[2]。 2绿色物流的文献统计 依据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历程,收集2008年至2011年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涉及绿色物流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分析总结这些文章中所研究的绿色物流的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样卷(含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 价格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 式,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 础上的。 2.“5S”活动:就是对现场进行不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提高人员的素质。 3.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的 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人的视觉进行管理的科 学方法。 4.设施: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 5.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的最大数量。 6.精益物流:指的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7.精益思想:是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 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 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 益的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 8.订货提前期:一旦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并安排了订货,等待物品到货以补充库存,这个等待时间就是订货提前期。9.设施规划:是指在企业经营策略指导下,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动,从投入到产出的 全部过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 等,做最有效的组合与规划,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达到预期目标。 10.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物料的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11.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的最大数量。 12.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13.条形码:是由于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14.库存平均周转时间:是平均库存量与平均需求的比值。15.搬运活性:人们把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设施布置设计:以生产/服务系统的空间静态结构(布局)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动态结构--物流系统分析出发,分析和设计企业平面布置,使企业人力、财力、物力和物流、人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设施规划的含义:为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得到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2、设施布置目标: A、总体目标: 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将物流全过程的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 B、具体目标: (1)最好的工艺流程--保证工艺流程畅通,生产时间短,生产连续。 (2)最少的物料搬运费用--运输路线简化,避免往返和交叉。 (3)最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建筑设备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小。 (4)最好的柔性-- 设施布置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工艺和设备的更新。 (5)最舒适的作业环境-- 保证安全,满足生理、心理要求。 (6)最便捷的管理-- 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一个区域或靠近布置。 3、活动关联分析 4、流程动态分析:每次只观察一类产品或物料,并跟随其沿着整个生产过程收集资料,最后编制成流程图。该方法适合物料品种很少的情况。 5、基本流动模式: 1)直线型:是最简单的流动模式,适用于入口和出口在相对位置,生产过程短且比较简单,或只有少量另部件和少量生产设备的情况。 2)L型:适用于现有设施或建筑物不允许直线流动的情况,需要绕开一定的建筑物或设施。 3)U型:适用于入口与出口在同一相对位置,或生产线比实际可安排的距离长的情况。 4)环型:出入口在同一点,适用于要求物料或人员返回起点的情况。 5)S型:适用于生产线比实际可安排的距离长,在一个经济的大面积内安排较长的生产线的情况。 实际的流动规划常常是上述5种基本流动模式的组合。 6、搬运活性:指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难易程度 7、物料搬运系统: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及控制物料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将一系列的相关设备或装置,用于一个过 程或系统中,协调合理地将物料进行移动、 储存和控制。) 8、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原则: 根据距离与物流量的大小,确定设备类别

物流文献综述

中国绿色物流发展阻碍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本文叙述了中国现代物流活动的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子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非绿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就政府引导、企业自律、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非绿色因素;必要性;阻碍;解决方案 一、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绿色物流的产生的原因 籍丹宁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 . 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物流活动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使用,交通网络的铺设、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物流能力,提高了全社会的物流速度,但作为物流的基础设施,这些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对环境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2 . 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在物流活动中,包装对商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内包装可以美化商品,外包装可以保护商品,并且便于流通过程中的装卸和搬运。但很多市场上流行的包装材料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甚至部分包装材料不易降解,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 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为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降低物流成本,在流通领域对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会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滞,不当的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刘辉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也称环保物流" 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 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 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 即需要建立一种既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改变原来的生产发展与物流( 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又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 即向绿色物流的转变)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 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建立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绿色物流体系" 提倡高效节能" 绿色环保的物流活动" 是十分必要而且有重大意义的! 它不仅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同时也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与传统物流方式不同的是

中国一拖公司铸钢厂的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中国一拖公司铸钢厂的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学生姓名及学号 指导教师及职称 专业 班级 2016年10月28日

目录 前言 (3) 1.基本要素分析 (4) 1.1 产品P----产量Q分析 (4) 1.2 工艺流程R分析 (5) 1.3 主要辅助生产单位 (7) 1.4 作业单位的划分 (7) 2 物流分析 (9) 2.1 物流的概念 (9) 2.2企业的物流分析 (9) 2.3 工艺过程图 (10) 2.4绘制物流强度汇总表 (24) 2.5绘制作业单位的物流相关表 (26) 2.6 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27) 2.7作业单位的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29) 2.8作业单位的位置相关图 (35) 2.9作业单位的面积相关图 (35) 2.10总平面布置图 (35) 2.11物流图的绘制 (35) 2.12物流-距离基准曲线 (35) 实习总结 (37)

前言 铸钢厂是我国特大型企业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的热加工专业厂,产品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铸钢件毛坯,主要产品有拖拉机履带板,支重轮,导向轮,驱动轮等与一拖公司各类主机产品(系列履带和轮式拖拉机,推土机,柴油机,汽车)相配套的铸钢件,可冶炼六个钢种,170余种零件的毛坯。另一类是成品钢锭。炼钢车间投产初期氧气炉仅生产炉料钢供电炉热装,现不仅为电炉提供热装钢水,还大批量生产Bj3成品钢锭。铸钢厂年产合金钢及碳素钢铸件4万多吨,钢锭2-4万吨。 铸钢厂占地面积9.33万平方米,建筑及生活设施面积6.26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厂房面积4.54万平方米,辅助及生活设施面积2.22万平方米。另有备用地1.35万平方米。 铸钢厂的生产特点是大量流水作业,昼夜三班连续生产。铸钢厂原设计能力为:年产54型履带拖拉机1.5万台的铸钢毛坯3.8万吨,铸件品种34种。近年来,由于产品生产能力明显不足,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设备经常陷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故障及损耗增加。为了发展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我厂需要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而建设新的设施。尤其清理车间由于生产能力不足及场地所限,各工序间的半成品在厂房随处堆放,严重时堆积如小山,道路不畅,现场杂乱无章。既影响物流。又违背定置管理原则,亟待改建,扩建。为使物料搬运合理化,提高物流效率,也为了改进管理,改善劳动条件,为职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需对我厂现有布置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善。 设施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对工厂进行合理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设计采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对我厂的改,扩建工程进行设施布置设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能力很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系统布置设计不是一种严密的设计理论,而是一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的设计程序。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在对电子商务配送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观念。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整理,整合与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相关的国内外观点。同时对各种观点的讨论比较,了解电子商务配送的现状,最后结合相关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指导论文撰写的方向。 关键词:电子商务;配送模式;观点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在是近几年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越来越深人入心的今天,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实惠,同时对相应的物流配送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很多学者并致力于相关的研究。对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物流配送的优势,降低物流成本。在下文中,将会整理出国内外一些学者的观点,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况。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国内许多学者对物流配送模式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各种观点,通过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吕晓慧认为,目前在我国,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物流配送却没有同步发展,必须要尽快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瓶颈问题。 谢勇,廖佑莲认为,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物流配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物流配送服务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规范,缺乏专业的人才等,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李善伟以电子商务下的网上购物网站为例,分析其物流配送模式,认为网购平台所有者应加快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配送质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的配送体系,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魏斐翡对网上消费者快递服务风险重要度评价与各快递服务指标的满意度、重要性评价、及其差值进行了测评和对比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快递服务质量值得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2.5小结 通过对各级管理员的划分,使系统的使用方向更加明确。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能够基本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信息的记录和管理,加快物流行业的管理能力。 物流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面对多种挑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才能占有一定的市场,这套面对用户的系统可以充分完善物流行业的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同时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在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3章概要设计 3.1系统设计以及面向用户原则 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是一种严谨的货物管理系统,其制作质量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甚至对物流公司的收益造成影响。内部内容要相对复杂,但是用户操作界面必须简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 课程设计 报告名称: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班级:工业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23日 一:课程设计内容概况 根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本课程设计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问题分析部分;二是给定工厂布置设计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1、问题分析,完成下列工作: (1)分析产品构成,明确主要产品零部件明细表。 (2)针对3~5种主要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绘制详细工艺过程图,并注明各工序间的物料搬运量。 (3)绘制各生产车间、仓储部门之间的物料流程图。 (4)作业单位调查,针对各种不同的部门编制相应内容的调查表。对于生产车间,主要调查产品,产量,设备类型与台数、物料流动模式、建筑物结构型式与占地面积等;对于职能管理部门主要调查职责、人员构成、设备配备、办公室面积等;对于仓储部门,应调查储存物品,储存方式、占地面积大小等;对于辅助服务部门,主要调查工作性质、功能、占地面积大小等。当上述数据调查有困难时,可以简单地从工厂平面布置图中直接取得各部门的占地面积的大小。 (5)绘制工厂现有平面布置图。 (6)对现有平面布置进行分析,找出不合理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2、工厂布置设计,针对给定的工厂实例,结合问题分析阶段的成果完成下列工作: (1)产品分析,产品—产最分析,确定生产类型。 (2)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绘制工艺过程图。 (3)进行物流分析,得到物流相关表。 (4)进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 (5)将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与非物流相互关系表加权合并,求出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6)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7)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8)参考现场调研的情况,列出影响布置的修正因素与实际限制条件。 (9)产生三套布置方案。 (10)布置方案的自我评价,从物流效率、工艺流程要求及生产变化的适应性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得出最佳方案。 二:原始给定条件 现有一叉车修理厂,占地面积为16000M2,厂区南北长为200M,东西宽为80M,所处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该厂职工人数3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6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需要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物流专业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4届交通运输与物流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显著发展。尤其是自入市以来,中国物流业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物流市场成为热点之一。各类企业纷纷抢滩物流市场,大量私营、民营、股份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与日剧增。而在整个物流链上,仓储业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仓储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企业数量、就业人员、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在物流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仓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全社会角度来看,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流通的货物越来越多,需要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存储业现代化的程度的要求,尤其是仓储环境、仓储的使用率、仓储业的空间分布,仓储设施设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进而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仓储;设施设备;优化配置;信息化 1 我国仓储型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仓储物流的现状是使用率较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明确、优势不突出,作业条件差,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落后,商品在库滞留时间长,保管不完,使许多存储设施资源闲置[1]。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认识不足,对于先进的装备不愿意使用,思想理念陈旧落后,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上。由于外部及其他因素变化,尤其是收发货物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仓库的设备与管理系统没有及时更新,造成原有市场的丢失,以及企业成本的高升[2]。国家缺少对仓储企业的管理,迄今为止,仓储行业未有过夹层面的主管部门,缺少对仓储行业的整体规划,信息渠道和完整的统计体系,致使对全国仓储业的发展,问题和方向心中无数[3、4]。配套设施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正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渡,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设备落后,缺乏相关的担保品处置配套设施。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操作风险方面和信用风险方面等问题[5]。综合来看,现代仓储必须做到五化即:规划的标准化,国家应该出台物流规划标准,避免规划的随意和短视。货类的标准化,实现货类的标准化是实现大物流畅通的一个核心基础。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政府如果能够牵头建立一个公共信息交互平台,也是促进信息流交互的好办法。设备的标准化, 2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知识点汇总

设施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可分为下列四个部分:实体建筑,机器设备,物品物料,工作人员 规划是指如何将一个系统中的资产做最有效的分配、安排,使系统达到最佳的绩效表现。设施规划是指在企业经营策略的指导之下,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动,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部过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等,做最有效的组合与规划,并与其他相关设施协调,以期获得安全、效率与经济的操作,满足企业现有经营需求,同时更进一步能对企业长期的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和效益。1对于各种设施设备与人员的数量需求寻求一最佳组合,以达到最恰当的生产结构。2决定各种设备、物料及人员操作与活动所需的空间需求。3分析各活动的关系,调整各活动位置与空间,使人员、物料、机器等获得最有效的位置与操作方法。4分析物料的接受、制造、存储、出货等整体过程,安排其流程、路径,以期获得良好的物料搬运效果。 设施规划研究内容:1,设施位置选择2,设施布置设计3,搬运系统设计4,建筑设计5,公用工程设计6,信息通信设计 设施规划的研究范围:设施的范围不单是工厂内部的设备、医院内部的设备、办公室内部的设备,它无法单以一个部门的设施设备而能完整表示,而是全面性的设施,可具体分为四个部分说明: 实体建筑:传统的设施范围仅指工厂厂房,而现行的设施范围不单是厂房,更可为特定的部门设施,如机场、港口、车站、医院、办公室等。 机器设备:传统的设施范围仅指厂房内部的机器设备,而现行的设施范围不单是厂房内部的机器设施,更可为特定的部门内部的机器设备,如机场、港口、车站、医院、办公室内部的设备等。 物品物料:不仅包含传统制造业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也包括其他设施单位所需的物料,如医院的医药器材、机场、港口、车站的货物等。 工作人员:不仅包含工厂的操作人员、后勤支持人员,而且包括其他设施单位的操作人员、后勤支持人员。 物流:是由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引起的物品物料实体的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物品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流动和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之间的全部运动过程。物流系统的组成:运输子系统,储存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包装子系统,配送子系统,流动加工子系统,物流信息子系统。物流的分类:根据物流活动范围:企业物流,社会物流。根据物流的业务性质: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目标:产品生产、服务成本最低,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使顾客满意,有利于节省人力、设备、空间和能源,为雇员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环境,确保顺利完成生产、服务任务。 物流分析就是对设施内部物品物料的现状进行分析,使各种物品物料在设施内部的运输线路最短、运输方法最佳、运输效率最高。 设施布置就是通过对设施内部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其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作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内部布置最优化。 设施布置是设施规划的核心内容。 设施选址的阶段:准备阶段,地区选择阶段,具体地点选择阶段。地区选择阶段赢考虑的因素:市场情况,社会环境,资源条件,基础设施,配套供应。具体地点因素:占地面积要求,外形应尽可能简单,气象条件要求,水文地质要求,工程地质要求,给排水要求,交通运输条件要求,协作关系要求,施工条件要求,安全防护要求。成本因素和非成本因素的划分可作为选址评价的指标。评价方法可分为成本因素评价法和综合因素评价法两大类。 重心法:设拟建工厂有n 个配送中心、仓库或原材料供应点。已知:(xi, yi):各配送中心、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规划与设计1.1说明物流园区选址的原则 (1)可达性。即园区或配送中心须靠近服务对象或靠近目标市场,这样可以缩短物流企业承接货运业务或是配送的距离,方便开展业务。 (2)交通便利。园区选址一般选择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会处,以便货物集散。 (3)地源充足、地价相对较低。物流园区建设需要一定规模的用地,因此,园区一般都建设在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较为合适的区域大多是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 (4)可利用基础设施较好。物流园区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货场、车站、仓库、水电和通信网络等,建设投资大,成本高,要善于改造,利用已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物流园区的规划要具有弹性和经济合理。因此,物流园区在选址时既要考虑其规模,又要考虑其服务对象;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 物流园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味追求最先进的物流设备,应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和已有的各类设施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1.2简述物流园区选址的方法 (1)解析法 (2)最优化线性规划法 (3)启发式方法 (4)仿真法 (5)综合因素评价法 1.3阐述实地考察物流园区选址的优缺点 1.3.1华凌物流园 优点: (1)交通方便,公交站点多,靠近庞大的消费市场 (2)展位多,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可选择余地大。

(3)规划布局合理,宣传力度大,知名品牌入驻量多。 缺点: (1)空间小,近几年市场几近饱和,发展空间小。 (2)物价高,小商品价格高,卖家坐地起价。 1.4绘制物流园区平面布局图(手绘,装订) 2.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2.1设计资料 2.1.1客户资料 某配送中心拟向城市内10个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零售商的需求、空间位置及交通图如下表、图所示。 配送要求:配送中心拥有5吨、2吨两种车型的货柜车,配送的经济里程为30公里, 运输费率为0.05,学号为单号的学生以所给资料为主,学号为双号的同学X、丫坐标互换。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1.物流系统化的目的与意义 总体目的:追求以最低物流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最终达到获取最大效益是企业物流的总体目标。 综合来讲:(8个目标) (1)适宜的数量(the right quantity)(2)适宜的目标(the right objects) (3)适宜的地点(the right place)(4)适宜的时间(the right time) (5)适宜的质量(the right quitity)(6)适宜的人员(the right human being)(7)适宜的信息(the right information)(8)适宜的成本(the right costs) 2.企业物流系统 因此按其业务目的与时间顺序分为:采购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3.现代企业物流特征 1)连续性、流畅性 2)平行性 3)比例性、协调性 4)均衡性、节奏性 5)准时性 6)柔性、适应性 4.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内容 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客户服务目标(首要任务)、设施选址战略、库存决策战略和运输战略。 5.企业物流系统规划流程 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试图回答做什么、何时做和如何做的问题,涉及三个层面:战略层(战略规划)、策略层(策略规划)和运作层 6.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原则 1)产品、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的需求 2)市场需求 3)总成本概念 4)规模效益原则 5)标准化原则 7.集装单元化器具 集装单元化设备是储放物料(货物)的设施与装置(Container 0r Unit Load Formation quipment)。主要有集装箱、托盘、集装袋、料箱等。 8.码盘方法 (1)重叠式堆码 (2)交错式堆码 (3)砖砌式堆码 (4)销轮式堆码 9.物料搬运设备 搬运车辆: 手推车、托盘搬运车、固定平台搬运车、叉车、无人搬运车等。 输送机械:辊子输送机、链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悬挂输送机等。 起重机械:一般通用起重机、立体仓库堆垛机等。 垂直搬运机械:电梯、液压升降台、垂直输送机等。

(整理)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部分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以往活跃在B2B的电子商务平台,但近两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也促进冷链物流加入到了B2C的行列之中,伴随着京东、淘宝、1好店、亚马逊等纷纷推出生鲜产品业务,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热络一时,各方都瞄准了这片蓝海,2010年~2012年其市场增速120%,预计2015年,冷链宅配规模达40亿元。本文针对冷链物流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给予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办法。 本文根据冷链物流的发展,例如产生的物流断链、信息化、冷链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围绕“建立冷链物流联盟体系”、“实施园区化管理”、“设定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和“节约成本”,这四大方法,进行归纳与阐述。 编者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1.冷链物流 (3)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3)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3) 1.3作用及重要性 (4) 2.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4) 3.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5) 3.1物流信息化问题 (5) 3.2冷链体系问题 (5) 3.3断链问题 (6) 4.解决方法 (6) 4.1建设“冷链物流联盟体系” (6) 4.2建立“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 (7) 4.3“冷链物流园区化管理” (8) 4.4“节约成本” (9) 参考文献 (10)

冷链物流研究 【摘要】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物流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是指冷藏冷冻食品再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在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高速增长,虽然公认是宅配市场的一片新的“蓝海”,但却存在着系统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法制法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与国外差距较大。本文总结了国内关于冷链物流研究方面的文章中相关观点和做法,并对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 冷链物流联盟体系;断链;第三方;园区化;信息化 【正文】 1.冷链物流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目前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蛋奶、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杉品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等。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消费即: 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 初加工、屠宰、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 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运、物流信息) 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试卷解析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价格 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式,这 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2?“ 5S”活动:就是对现场进行不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 以及提高人员的素质。 3?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 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的一 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人的视觉进行管理的科学方 法。 4 ?设施: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 5 ?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 的最大数量。 6. 精益物流:指的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 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7 ?精益思想:是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求为依据, 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 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 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 8?订货提前期:一旦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并安排了订货,等待物品 到货以补充库存,这个等待时间就是订货提前期。 9 ?设施规划:是指在企业经营策略指导下,针对企业个体中的生产或 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动,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部过 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等,做最 有效的组合与规划,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达到预期目 标。 10?物料搬运系统:是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物料的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11.生产能力:指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一定种类的最 大数量。 12?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13?条形码:是由于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 14?库存平均周转时间:是平均库存量与平均需求的比值。 15?搬运活性:人们把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 程度,称之为搬运活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