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思维平P105 2.分析和综合P106-107 3.比较P107 4.抽象和概括P107 5.具体形象思维P108 6.抽象逻辑思维P108 7.聚合思维P108 8.发散思维P109 9.创造性思维P108 10.概念P109

11.推理P112 12.心理定势P120-122 13.想像P121

二、单项选择题

1.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情,这表现了思维的哪种特性?( )P106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2.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表现了思维的( )P106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3.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P106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4.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它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 )P108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5.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 )P108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6.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 )P108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7.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的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被称为( )P108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8.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P108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9.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心理学上指的是( )P109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思维

10.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是条件推理又称( )P114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1.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是指 ( )P112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2.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推理是指( )P112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3.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这是( )P113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4.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因而常常会阻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P119-120

A.问题表征方式 B.无关信息的干扰 C.功能固着性 D.心理定势

15.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会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 )P120-121

A.问题表征方式 B.无关信息的干扰 C.功能固着性 D.心理定势

16.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P108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17.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和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P108

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 D.分析性思维

18.人类的足迹目前还只能限于地球和月球,科学家却可以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这种对事物的思维过程是( )P106

A.间接性 B.分析 C.综合 D.概括性

19.在人脑中把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叫做( )P106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20.在人脑中把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的的思维过程是( )P107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21.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P121

A.表象 B.记忆 C.感知 D.想像

22.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P121

A.创造想像 B.再造想像 C.表象 D.想像

23.在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P108

A.形象 B.语言 C.动作 D.图形

24.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叫( )P105

A.知觉 B.想像 C.表象 D.思维

25.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称为( )P109

A.抽象思维 B.概括 C.概念 D.推理

三、多项选择题(等同于简答题)

1.在创造性测验中,最著名的是( )P123

A.吉尔福特编制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

B.托兰斯编制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C.韦克斯勒的儿童创造性测验

D.比内一西蒙的儿童创造性测验,

E.斯坦福大学的创造性测验

2.托兰斯编制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可以分为( )P123

A.言语创造思维测验

B.图画创造思维测验

C.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

D.数字的创造思维测验

E.记忆的创造思维测验

3.创造性思维具有的特征是( )P122

A.敏感性B.流畅性C.灵活性 D.独创性 E.洞察性 F.再定义性

4.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可分为几个部分?( )P115

A.初始状态 B.目标状态 C.认知操作 D.问题情景 E.信息干扰

5.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它应具备的特征是( )P115 A.目标指向性 B.操作系列性 C.认知性操作 D.信息干扰 E.问题表征

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 )P124-125

A.智力因素 B.人格因素 C.环境因素 D.动机因素 E.文化因素

7.国内有的学者曾指出创造性思维训练应包括( )P127

A.发散思维训练 B.直觉思维训练 C.形象思维训练 D.逻辑思维训练 E.创造技能训练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思维?思维的特征有哪些?

2.简述思维的过程。

3.简述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过程。

4.简述认知心理学对演绎推理的研究。

5.简述心理学研究中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定义。

6.简述常用的启发式策略。

7.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推理?推理有哪些形式?

9.简述想像和想像的特征。

10.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

1.论述思维及思维的分类。

2.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3.谈谈如何培养和训练儿童的创造性。

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学同步训练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 来源:考试大【关注考试大,就是关注自己地未来】 2010年12月8日 典型真题分析 1.学校心理辅导地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 (2007年) 【评析】寻求发展,此题旨在考查学校心理辅导地目标. 2.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地惧怕反应? (2008年4月) 【评析】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地照片、谈论狗;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地狗;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此题旨在考查影响学生行为改变地方法在实际心理辅导中地具体运用.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地健康概念应指( ).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地是(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地,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地不同,而无本质地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地是某一段时间内地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地和永远如此地 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地文化地概念,会随着社会地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地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地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地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地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地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地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地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地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地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地一项是( ). A.专门开设地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地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地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地原则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地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地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地(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地对象主要组成是( ).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第5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思考题与习题 5.1在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中,当控制角小于负载功率因数角时为什么输出电压不可控? 答:当φα<时电源接通,如果先触发T 1,则T 1的导通角θ>180°如果采用窄脉冲触发,当下的电流下降为零,T 2的门极脉冲已经消失而无法导通,然后T 1重复第一周期的工作,这样导致先触发一只晶闸管导通,而另一只管子不能导通,因此出现失控。 5.2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只能降频、降压,而不能升频、升压? 答: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的基本原理是:电路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两组晶闸管整流电路反并联构成,将其中一组整流器作为正组整流器,另外为反组整流器,当正组整流器工作,反组整流器被封锁,负载端输出电压为上正下负;如果负组整流器工作,正组整流器被封锁,则负载端得到输出电压上负下正,这样就可以在负载端获得交变的输出电压。 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当输出频率增高时,输出电压一周期所含电网电压数就越少,波 形畸变严重。一般认为:输出上限频率不高于电网频率的31~21。而当输出电压升高时, 也会造成输出波形畸变。因此,只能降频、降压,而不能升频、升压。 5.3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和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在控制上有何区别? 答:相控整流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都是通过控制晶闸管在每一个电源周期内的导通角的大小(相位控制)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但二者电路结构不同,在控制上也有区别。 相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在正负半周同极性加到负载上,输出直流电压。 交流调压电路,在负载和交流电源间用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T 1 、T 2 或采用双向晶闸管T 相联。当电源处于正半周时,触发T 1 导通,电源的正半周施加到负载上;当电源处于负半周时,触发T 2 导通,电源负半周便加到负载上。电源过零时交替触发T 1、T 2 ,则电源电压全部加到负载。输出交流电压。 5.4交流调压和交流调功电路有何区别? 答:交流调功能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的电路形式完全相同,但控制方式不同。 交流调压电路都是通过控制晶闸管在每一个电源周期内的导通角的大小(相位控制)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晶闸管交流调功能电路采用整周波的通、断控制方法,例如以n 个电源周波为一个大周期,改变导通周波数与阻断周波数的比值来改变变换器在整个大周期内输出的平均功率,实现交流调功。 5.5一电阻炉由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供电,如α=0°时为输出功率最大值,试求功率为80%,50%时的控制角α。 解:α=0°时为输出电压最大值 120max 0)sin 2(1 U t d t U U ==?ωωππ

小学教育学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第七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C 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D 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A 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A 5.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D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B 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B 8.课的类型是由( )课的种类。 A.教师备课时决定的 B.课的任务决定的 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 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 B 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D 10.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B 1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C 1 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专题19《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 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模式(mó) 渊博(yuān) 孜孜不倦(zī) B. 汲取(jī) 压榨(zhà) 持之以恒(héng) C. 机械(jiè) 路径(jìnɡ) 根深蒂固(dì) D. 探求(qiú) 典型(xín) 锲而不舍(qiè) 【答案】A 【解析】B.“汲”应读作“jí”;C.“械”应读作“xiè”;D.“型”应读作“xíng”。故选A。 2.选出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1)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________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________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________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A. 放弃探求缺乏 B. 丢弃探求缺少 C. 抛弃探究缺乏 D. 放弃探索缺欠 【答案】A 【解析】“抛弃”是指丢掉不要了,没有一丝的不舍。“丢弃”指放弃实施、实行或运用。“放弃”是指你得不到的只能放开的。根据语境可知,(1)空应填写“放弃”。“探求”指探索寻求,泛指人们对陌生事物和新鲜事物的探索,并试图找寻到答案的行为。“探究”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根据语境可知,(2)空应填写“探求”。“缺少”指在数量上不足,有时也指没有,宾语多是具体事务。“缺乏”指(所需要的、想要的或一般应有的事物)没有或不够。“缺欠”指不足之处。根据语境可知,(3)空应填写“缺乏”。故选A。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 ....的,但凡成功人士必定有超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 他的故事我们早有耳闻,所以自我介绍时不用多说,大家就自然不言而喻 ....了。 C. “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仍然根深蒂固 ....。

无机化学最新第四版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 1. “原子” 为什么不像过去那样定义为组成的基本粒子 ? 2. 量子力学的轨道概念与波尔原子模型的轨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3.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有何关系 ? 与电子云有何关系 ? 4. .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 ? 解 :用四个量子数 :主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 副量子数 ------ 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角量子数 -------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张方向 自旋量子数 ---------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 . 5. 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 ? 为什么 ? n l m (1 2 1 0 (2 2 2 -1 (3 3 0 +1 解:(2 , (3不合理。当 n=2时, l 只能是 0, 1,而(2中的 l =2,当 l =0时, m 只能是 0,而(3中的 m 却为 +1 6. 为什么任何原子的最外层最多只能有 8个电子 , 次外层最多只能有 18个电子 ? 7. 为什么周期表中各周期的元素数目并不一定等于原子中相应电子层的电子最大容量数 (2n2?

因为存在能级交错现象 8. 量子数 n=3,l=1的原子轨道的符号是怎样的 ? 该类原子轨道的形状如何 ? 有几种空间取向 ? 共有几个轨道 ? 可容纳多少个电子 ? 9. 在下列各组电子分布中哪种属于原子的基态 ? 哪种属于原子的激发态 ? 哪种纯属错误 ? (1 1s22s 1 (21s22s 22d 1(31s22s 22p 43s 1 (41s22s 42p 2 (1属于原子的基态; (3属于原子的激发态; (2 , (4纯属错误。 10.(1 试写出 s 区 ,p 区 ,d 区及 ds 区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 . (2 具有下列价层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哪一个区 ? 它们各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 ns 2 ns 2np 5 (n-1d2ns 2 (n-1d10ns 2 解:(1 所在区价层电子构型 s ns 1-2 p ns 2np 1-6 d (n-1d1-10ns 1-2 ds (n-1d10ns 1-2 (2 价层电子构型 ns 2 ns 2np 5 (n-1d2ns 2 (n-1d10ns 2 所在区 s p d ds 金属或非金属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谈创造性思维》同步训练练习题 附加答案

谈创造性思维同步训练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渊博()锲而不舍()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根深dì固() jí取() zīzī不倦()()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持之以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在大多数情况下,________是他们,________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________,这种非凡的灵感,________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________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________充实。 5.简答。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

典型真题分析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_____。 (2007年) 【评析】寻求发展,此题旨在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2.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 (2008年4月) 【评析】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狗;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此题旨在考查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在实际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题及答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自主测评]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 孜不倦( ) 汲.取( ) 锲. 而不舍( ) 答案:d ì z ī j í qi è 2.下列各组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勤勉) 渊. 博(学识深) B.探.求(探索) 不言而喻. (比喻) C.行之有效.(成效) 锲. 而不舍(雕刻) D.持之以恒.(恒心) 毫. 不关心(丝毫) 答案:B (喻,明白。) 3.结合语境,揣摩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要是你选择的是B ,那就恭喜.. 你答对了。 恭喜: 答案:含有善意的讽刺意味,文章的主旨是要求人们抛弃那种“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传统思维模式,而你的答案显然没有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也就不值得“恭喜”了。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到“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4.语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5.找出语段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体会文章过渡的巧妙。 答案:承上:“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启下:“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6.语段第2段引述有人对“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这一问题的看法,这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出最具普遍性的看法,首先指出其合理性,然后中肯地指出这还不够,指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写使得自己观点的提出绝无突兀之感,反而显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并且能够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7.文段在论述论点时列举了两个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两个事例。 答案:事例一:约翰探求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的组合,终于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事例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第五章思考题

第五章思考题 1.简述定态微扰论的基本思想。 解答:量子力学体系的哈密顿算符∧H 不是时间的显函数时,通过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讨论定态波函数。除少数特例外,定态薛定谔方程一般很难严格求解。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 ψψE H =∧时,若可以把不显函时间的∧H 分为大、小两部分∧ ∧∧'+=H H H )0( ||||)0(∧∧'>>H H ,其中 )0() 0() 0()0(n n n E H ψψ=∧,即∧)0(H 的本征值)0(n E 和本征函数 )0(n ψ是可以精确求解的,或已有确定的结果。 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常引入一个很小参数λ(10<<λ),将微扰写成 ∧ 'H λ,以逐步近似的精神求解薛定谔方程。将能级和波函数以λ的幂级数展开 ???+++=+++= )2(2)1()0()2(2)1()0(n n n n n n n n E E E E ψλλψψψλλ ) 0(n E 与)0(n ψ称为零级近似能量和零级近似波函数,是未受微扰时∧)0(H 的本征能量和本征函数,也是我们求解微扰问题的必备基本条件,后面各项按λ的幂次称为一级修正、二级修正、…。 2.非简并定态微扰论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解答:非简并定态微扰论的适用条件为||||)0()0(m n m n E E H -<<',一是要求 微扰本身应很小,二是要求能级间隔||)0()0(m n E E -较大。 3.证明:非简并定态微扰中,基态能量的二级修正永为负值。

解答:能量的二级修正)0()0(2) 2(||m n nm m n E E H E -''=∑,若)0(n E 为基态能量,当然其数值为最小,因而在求和中n m ≠的任一项0)0()0(<-m n E E ,故)2(n E 永为负值。 4.简并态微扰与非简并态微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什么条件下,简 并能级情况可用非简并态微扰处理? 解答:简并态微扰与非简并态微扰的主要区别是零级近似能量给定后,对应的零级近似波函数一般说来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对于f 度简 并能级,)0(k E 如选择的f 个独立的)0(αψk 已使H '对角化,即 αβαββαδψψH H k k '>='<)0()0(||, 此时αααH E k '=)1(,对应的零级近似波函数为)0(αψk ,虽然能级)0(k E 是简并的,仍可用非简并定态微扰论处理一级近似问题。 5.量子跃迁问题与定态微扰在研究目标和处理方法上有何不同? 解答:定态微扰和量子跃迁是量子力学中两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在研究目标和处理方法上都不一样。定态微扰处理定态问题,考虑加入微扰后如何求出体系总哈密顿量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的修正项,其出发点是定态薛定谔方程。量子跃迁是考虑体系在微扰作用下,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问题,是依据含时薛定谔方程),(),(t x H t t x i ψψ=?? 具体计算量子态之间的跃迁几率问题。一般说来,这两类问题都需要运用近似方法求解。 6.非简并态微扰为什么不适用于所谓近简并情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练习习题(含答案)

19 谈创造性思维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汲.取(xí) 推敲.(qiāo)根深蒂.固(dì) B.素.材(sù) 创.意(chuàng) 孜.孜不倦(zhī) C.恭.喜(gōng) 模.式(mú) 不言而喻.(yù) D.渊.博(yuān) 关键.(jiàn) 锲.而不舍(qi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②麻烦的是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4.下列材料不属于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B.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C.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分析 1.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2008年4月)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评析】答案为B。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 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2.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2007年)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评析】答案为C。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 A.教学测验 B.教学评价 C.教学测量 D.教学鉴定 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4.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班的评价方法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5.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 A.教学过程之前

精 《谈创造性思维》综合测试(含答案)

综合测试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汲.取()根深蒂.固() 模.式()锲.而不舍() 2.解释下列成语。 锲而不舍: 不言而喻: 3.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你也会取得成功。 C.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贝多芬、莎士比亚、爱因斯坦,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成功。 D.别的同学都缄默不语了,只有她孜孜不倦地说下去,说下去。 4.选出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 ____________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____________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____________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A.如果那么而且 B.即使但并 C.即使而且但 D.虽然但是因此 5.下列复句的关系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B.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C.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D.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6.下列词语书写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根深蒂固行止有效自言自语 B.滋滋不倦一是无成富有创意 C.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毫不相关 D.轻而易举不言而喻积累素材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 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谁也没有错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 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 ....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7.选文第三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8.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 A.有渊博的知识 B.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C.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 D.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4)

2011年教师资格证测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 来源:测试大【关注测试大,就是关注自己的未来】 2010年12月8日 典型真题分析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2007年) 【评析】寻求发展,此题旨在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2.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 (2008年4月) 【评析】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狗;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此题旨在考查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在实际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和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和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组成是( )。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14谈创造性思维

十四、谈创造性思维 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多少年来,这两个主人公一直被人们当做神童传颂,并且成为我国教育儿童、开发智慧的典范、可是,他们两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性思维,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虽然习惯性思维会使人提出一种前人已经作出过的合乎常理的答案,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仍以上面两个典故为例、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而今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习惯性思维的必然结呆、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砖头代替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象的体重、同样,在儿童落入水缸之时,其他儿童想到的是怎样从水缸上面将落水者救出,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火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 现代的所谓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扩散思维而言,要求人们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比如,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按习惯性思维的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如果我们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都能进行扩散思维的话,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但是,仅仅进行扩散思维,很难获得创造性的成果,还须进行集中思维、所谓集中思维,就是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思维而得出的设想,按问题解决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脍炙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羁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和文章的标题“谈创造性思维”是什么关系? 答: 3.细读文章,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在正确项后面的括号打“√”表示、对错误项要指出错的原因、A.创造性思维、习惯性思维、扩散思维、集中思维是几种不同的思维方法、() B.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C.集中思维和扩散思维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法,二者相互排斥,不可统一、

第五章思考题及习题、答案

第五章思考题 5.1虚功原理中的“虚功”二字作何解释?用虚功原理理解平衡问题,有何优点和缺点? 5.2 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中,a θ不包含约束反作用力?又广义坐标与广义力的含义如何?我们根据什么关系由一个量的量纲定出另一个量的量纲? 5.3广义动量a p 和广义速度a q 是不是只相差一个乘数m ?为什么a p 比a q 更富有意义? 5.4既然 a q T ??是广义动量,那么根据动量定理,??? ? ????αq T dt d 是否应等于广义力a θ?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14.3.5式中多出了a q T ??项?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物理量吗? 5.5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只适用于完整系?如为不完整系,能否由式()13.3.5得出式 ()14.3.5? 5.6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振动的性质,由什么来决定?为什么22s 个常数只有2s 个是独立的? 5.7什么叫简正坐标?怎样去找?它的数目和力学体系的自由度之间有何关系又每一简正坐标将作怎样的运动? 5.8多自由度力学体系如果还有阻尼力,那么它们在平衡位置附近的运动和无阻尼时有何不同?能否列出它们的微分方程? 5.9 dL 和L d 有何区别? a q L ??和a q L ??有何区别? 5.10哈密顿正则方程能适用于不完整系吗?为什么?能适用于非保守系吗?为什么? 5.11哈密顿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总能量?试祥加讨论,有无是总能量而不为常数的情况? 5.12何谓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泊松定理在实际上的功用如何? 5.13哈密顿原理是用什么方法运动规律的?为什么变分符号δ可置于积分号内也可移到积分号外?又全变分符号?能否这样? 5.14正则变换的目的及功用何在?又正则变换的关键何在? 5.15哈密顿-雅可比理论的目的何在?试简述次理论解题时所应用的步骤. 5.16正则方程()15.5.5与()10.10.5及()11.10.5之间关系如何?我们能否用一正则变换由前者得出后者? 5.17在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中,刘维定理能否发挥作用?何故?

(5)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证测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5) 典型真题评析: 1.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评析】答案为C。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 2.动机有激活、______和______三个基本功能。 【评析】指向强化此题旨在考查动机的三个基本功能。 同步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需要层次理论是( )提出的。 A.罗杰斯 B.班杜拉 C.奥苏伯尔 D.马斯洛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3.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5.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 ),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6.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这是( )的理论。

A.罗杰斯 B.班杜拉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7.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 )。 A.学习动机 B.学业动机 C.成功期待 D.成就需要 8.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0.口渴会促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和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 1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12.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14.一般说来,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第五章习题与思考题

第五章思考题与习题 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2O,H2C2O4,H2PO4-,HCO3-,C6H5OH,C6H5NH3+,HS-,Fe(H2O)63+,R-NH+CH2COOH. 答: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2O,NO3-,HSO4-,S2-,C6H5O-,C u(H2O)2(OH)2,(CH2)6N4, R—NHCH2COO-,COO- C O O- 。 答: 3.根据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写出(1)(NH4)2CO3,(2)NH4HCO3溶液的PBE,浓度为c(mol·L-1)。 答: 4.写出下列酸碱组分的MBE、CEB和PBE(设定质子参考水准直接写出),浓度为c (mol·L-1)。 (1)KHP (2)NaNH4HPO4(3)NH4H2PO4(4)NH4CN 答: 5. (1)讨论两种一元弱酸混合溶液的酸碱平衡问题,推导其H+浓度计算公式。(2)0.10 mol·L-1NH4Cl和0.10 mol·L-1H3BO3混合液的pH值。 答: 6.根据图5—3说明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适用的pH范围。 答: 7.若要配制(1)pH=3.0,(2)pH=4.0 的缓冲溶液,现有下列物质,问应该选那种缓冲体系?有关常数见附录一之表1。 (1)COO- C O O- (2)HCOOH (3)CH2ClCOOH (4)NH3+CH2COOH (氨基乙酸盐) 答: 8.下列酸碱溶液浓度均为0.20 mol·L-1,能否采用等浓度的滴定剂直接准确进行滴定?(1)HF (2)KHP (3)NH3+CH2COONa (4)NaHS (5)NaHCO3 (6)(CH2)6N4 (7)(CH2)6N4·HCl (8)CH3NH2 答: 9.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c sp K a(K b)≥10-8就可以直接准确滴定。如果用K t表示滴定反应的形成常数,那么该反应的c sp K t应为多少? 解:因为c sp K a≥10-8,K a=K t?K w, 故:c sp K t≥106(答案不正确,特此说明) 10.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 答: 11.下列多元酸(碱)、混合酸(碱)溶液中每种酸(碱)的分析浓度均为0.10 mol·L-1(标明的除外),能否用等浓度的滴定剂准确进行分布滴定或分别滴定?如能直接滴定(包括滴总量),根据计算的pH sp选择适宜的指示剂。 (1)H3AsO4(2) H2C2O4 (3)0.40 mol·L-1乙二胺(4) NaOH+(CH2)6N4 (5)邻苯二甲酸(6) 联氨 (7)H2SO4+H3PO4(8) 乙胺+吡啶 答: 12.HCl与HAc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L-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此时有多少HAc参与了反应?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TTCT) 测验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托兰斯编制(1966),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创造力测验,适用于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水平的个体,但对四年级以下的儿童需要进行个别口头施测。是一项主要考查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成就的智力能力测试,涵盖发散性思维能力、好奇心、假设性思维、想象力、情感表现力、幽默感、打破常规的能力等方面。在美国和世界各国已被运用了很多年,从1966年2008年,有30万的美国人参加了这一测试。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托兰斯测试经历了数次修订,被业界认为是对发散性思维的可靠检测。 该测验由三套创造力量表构成。 (1)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包括七个分测验: ①提问题——要求被试列出他对图画内容所想到的一切问题; ②猜原因——要求被试列出图画事件的可能原因; ③猜后果——要求被试列出图画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各种可能后果; ④产品改造——要求被试对一个玩具图形列出所有可能的改进方法; ⑤非常用途测验——其原理与吉尔福德的第五分测验相同; ⑥非常问题——要求被试对同一物体提出尽可能多的不同寻常的问题; ⑦假想——要求被试推断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将出现的各种可能后果。 (2)图画创造思维测验。由三个分测验组成: ①图画构造——呈现一个蛋形彩图,让被试以此为基础去构造富于想象的图画; ②未完成图画——向被试提供十个由简单线条勾出的抽象图形,让他们完成这些图形并加以命名; ③圆圈(或平行线)测验——共包括30个圆圈(或30对平行线),要求被试据此尽可能多地画出互不相同的图画。 (3)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由两个分测验组成: ①音响想象——采用四个被测者熟悉和不熟悉的音响系列,各呈现三次,让被试分别写出所联想到的物体或活动; ②象声词想象——采用十个模仿自然声响的象声词各呈现三次,让被试分别写出所联想到的事物。 三套测验的记分标准是不同的。言语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方面记分;图画测验除从以上三方面记分外,还对精致性记分;声音和词的测验只记独特性得分。 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的特色在于其操作过程的游戏性,即用游戏的形式将各项测验组织起来,显得轻松愉快,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托兰斯测验由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思维测验以及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构成。这些测验均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呈现,测验过程轻松愉快。言语测验由7个分测验构成。前三个测验是根据一张图画推演而来,他们分别是A、提问题B、猜原因C、猜后果。后四个测验是:A、产品改造B、非常用途测验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