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重点陈琦刘儒德主编10页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的基本理论、具体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教学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个要素。

活动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2、前运算阶段(2-7没有守恒性、没有运算的可逆性、泛灵论和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3、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性、思维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青春期自我中心、摆脱具体内容的束缚能进行形式运算)

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叫做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

重要事件(入学)危机描述(儿童开始学习知识并发展为人处事的能力,如发展不顺利,则产生自卑感和失败感)、第五阶段: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重要事件(同伴关系)由于经验等的限制,个体难以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形成明确地认识,也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始终保持自我的一致性。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家庭、同伴和教师。

流体智力: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语言的心智能力,如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它建立在脑发育的基础上,受遗传因素最大。这种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增长,在三十岁左右达到顶峰,然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衰退。

晶体智力: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

多元智力理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

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

经典的认知风格: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型)2、冲动型和沉思型(卡根)3、整体型和系列型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学习性质和形式分类:奥苏贝尔等人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这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2、外显学习则指受意识支配、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区别泛化和分化:1、经典型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被称为条件作用的泛化。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如果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就可以导致条件作用的分化。

桑代克根据迷笼实验提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这种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以观念做中介。

桑代克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这种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思想隐含在他所提出的学习的效果律中。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他认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1、无条件反应是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是一种应答性

行为2、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已知刺激引发的,而是由机体引发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消退和维持:1、消退: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2、维持:就是行为的保持。

强化: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斯金纳坚信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的效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I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II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普雷马克原则:有时也叫做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断续强化程序比连续强化程序可获得更高的反应率和更高的消退率。在断续强化程序中,比率程序比间隔程序更能提高行为获得的速度。

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

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

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包括注意、

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重在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的内部加工过程和机制。

加涅的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学习的基本阶段:1、学习的准备:注意、目标预期、提取先前知识。

2、学习任务的完成: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作出反应、反馈强化。

3、学习的迁移和概括:提取应用。

如何促进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有效保持?1、加工深度理论。2、多元表征理论。3、应用情境和学习情境的一致性理论。

学习是顿悟的过程,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思想:认知结构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学科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一个学科围绕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而形成的整体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

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奥苏贝尔的三种同化模式:1、下位学习、2、上位学习、3、组合学习。

学生观: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学习观: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体现出来三个密切相关的重要倾向,或者说重心性变化: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