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1、南、北面官制是辽统治者实行的一项富有远见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制度。下列有关辽的南面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在中央政府机构中设置的官员

B.全由汉人担任

C.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D.权力比北面官大

2、耶律阿保机以汉人为版筑使,修建都城。都城分南北两部分,北面为皇城,建有宫殿、衙署、寺庙,西北部空旷地是契丹贵族安扎帐篷之地; 南城为汉人、渤海人和回鹘人居住之地,除少量衙署和寺庙外,主要是民居和作坊。材料体现了耶律阿保机()

A.对文化兼收并蓄

B.改变了契丹人的生活方式

C.推行南北面官制

D.认可各民族一律平等

3、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性质是()

A.民族部落组织

B.兵民合一制度

C.地方行政组织

D.军事组织

4、《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5、下表是辽、金、宋政权建都情况由上表可推知,当时( )

B.北方仍具有较大经济优势

C.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

D.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迁移

6、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 )

A.西藏地区

B.大都及周边地区

C.江南地区

D.蒙古地区

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 )

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顾问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中央的并列机构

8、《元史》述:也先不花.蒙古族人。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担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大德二年(1298年)首次迁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八年迁河南行省平章政亊,九年进拜湖广行省左丞相。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B.行省长官都由蒙古族人担任

C.行省长官全权负责地方军政事务

D.元朝通过省官互迁加强中央集权

9、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有立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时西部民族的统称)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这表明元朝时()

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 B.各民族间融合加强

C.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D.科举制度稳定发展

10、元朝历代皇帝经常征召社会上大批有名的汉儒进入政治上层,其中还包括最被歧视的南人儒士,但这些儒士大多进入中央的翰林院、集贤院等无实权的机构。这表明元朝( )

A.政治管理实现封建化

B.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

C.用高官厚禄笼络汉人

D.以汉儒牵制蒙古官员

11、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基本上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2、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元朝时边疆和内地民族联系加强

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

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2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后,领土扩大,“东至于海……幅员万里”。境内人民大体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奚等族人民。取得燕云十六州后,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太宗在中央设置南面官 (衙署设在皇帝宫帐之南)和北面官(衙署设在皇帝宫帐之北)的双轨统治机构。南面官照“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金熙宗继位后进行改制。1135年,熙宗仿辽、宋官制, 兼采唐制,朝中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地方既有依辽、宋旧制设立的路、府、州、县,也有在女真族所在各地设置的猛安谋克,猛安比照州,谋克比照县。1138年,设立砰史台,监督百官以强化皇权;颁布封国制度,强调贵族大臣封王媛只是荣誉勋爵,并不拥有封地, 以削弱分裂势力。根据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考辽宋之法,制成《皇统制》,统一了全国法律。

熙宗改制显示出女真社会接受汉文化的历史趋势,也反映了金朝加强统治的迫切需要,加快了女真社会汉化步伐,对金朝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虞云国《细说宋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辽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熙宗改制的主要内容。综合材料一、二,归纳材料中辽金政治制度的共同影响。

14、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忽必烈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在利用汉法改革蒙古旧制的同时,又在政治文化的许多方面保留了蒙古旧俗。所以,忽必烈吸收汉法是有保留的,是以不危及蒙古章,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忽必烈时期的政治文化政策带有明显的蒙汉二元性。这种二元政策,在多数情况下是“内蒙外汉”的形成表来的。以草原旧俗为代表的蒙古制度占据了忽必烈政治文化政策的核心部分,汉法制度则往往居外围或从属地位。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法对蒙古族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忽必烈既改行汉法又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的做法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南面官是辽在中央设立的官位,南面官主要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管理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权力没有北面官大。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为版筑使,修建的都城体现了契丹人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汉人、渤海人、回鹘人的文化特色,表明耶律阿保机对文化兼收并蓄,A项正确;材料中,耶律阿保机虽任用汉人修筑都城,但都城体现了契丹特色,并未改变契丹人的生活方式,B项错误;仅由材料不能推出,当时在实行南北面官制,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可排除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猛安谋克制度是金代女真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由最初的围猎组织发展为军事组织.但其成员平时在部落内仍从事狩猎、捕鱼劳动,只是一遇战争,青壮年才应征召去打仗,具有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即兵民合一,故B项符合题意。

4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由“赞曰”可知,材料是对金章宗的赞美,故C项错误。内阁制度出现在明朝,故B项错误;章宗时“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反映的是律令的制定而不是照搬,D项错误。本题选A项。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今天的河南开封、北京及山西大同、辽宁辽阳都曾是多个政权的都城.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的是当时政权间的相互争战及政权更迭,由此可以判断当时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故A 项正确。B、C项不能由材料得出,从表格看,辽、金、宋的政治中心在逐渐南移,故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元朝的行省制度。由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时省以治外”中的“内”指的是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中书省直接管辖大都及其周边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山东等地,故B项正确;江南地区设立行省管辖,故C项错误;蒙古地区设岭北行省管辖。故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也先不花先担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后迁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又迁任南行省平章政事。结合所学可知,元朝通过省官互迁加强中央集权, 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题干的主旨是反映元朝时期中央政府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从而任命中央政府信得过的蒙古人、色目人驻守云南,材料没有反映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故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民族交融,故B错误;题干反映了蒙古人、色目人在镇守云南的将官中所占比例较大,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占列传的七分之一,说明元朝时期中央政府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从而任命中央政府信得过的蒙古人、色目人驻守云南,且涌现出一些杰出官员,故C正确;依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故D错误。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政治。汉儒进入政治上层是元代统治者对汉人的笼络,不足以表明政治管理实现封建化,故A项错误;汉儒进入的多是无实权的机构,体现了蒙古贵族对汉人的防范,表明元朝只是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故B项正确;元朝用高官厚禄笼络汉人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汉儒进入的多是无实权的机构,不能牵制蒙古官员,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时有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逐渐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故选C。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主要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制。

(2)主要内容: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上,女真族的旧制纳入路、府、州、县体系中;设御史台强化皇权;封国制度荣誉化,封王不拥有封地;制定并统一全国法律。共同影响:适应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发展。

解析: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元朝在人主中原后,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确立了以农桑为本的方针,并注意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蒙古族的生活世俗也因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措施政治: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在地方,设行省和澎湖巡检司;民族关系方而,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蒙占族非法侵占耕地。经济: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变;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电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3)评价:推行法,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竭力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 体现忽必烈在民族观念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解析:

2016年10月现代汉语真题带的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现代汉语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汉语不靠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而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是()。 A.综合语 B.黏着语 C.孤立语 D.屈折语 【答案】C 【解析】汉语属于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不像印欧语系中的屈折语那样,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示。 【考点】绪论——现代汉语的特点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标准是()。 A.天津语音 B.北京语音 C.上海语音 D.长沙语音 【答案】B 【解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考点】绪论——汉语的规范化和汉语课程的学习 3.属于单元音韵母的是()。 A.本 B.白 C.不 D.别 【答案】C 【解析】A项的韵母是由元音带辅音构成的,B、D两项的韵母是复元音韵母。 【考点】语音——韵母 4.下列音节中,调值为214的是()。 A.定 B.梨 C.开 D.猛 【答案】D 【解析】A项的调值是51,B项的调值是35,C项的调值是55。 【考点】语音——声调

5.说话时“啊”会变读为“呀”的是()。 A.快说啊 B.真酷啊 C.真好听啊 D.天啊 【答案】A 【解析】前一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a、o(ao、iao除外)、e、i、v时,“啊”读成ya,文字可写作“呀”。 【考点】语音——音变 6.从总体来看,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是()。 A.简化 B.泛化 C.字母化 D.拼音化 【答案】A 【解析】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来看,总的趋势是由繁难变为简易,当然又是为了区别字义或注明字音,也有添加组字成分而使汉字繁复化的现象。不过,从总体上看,简化是汉字主体演变的主流。 【考点】文字——汉字的形体 7.“六书”中,属于汉字挺用方式的是()。 A.指事 B.假借 C.会意 D.象形 【答案】B 【解析】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指的是汉字的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使用方式,故答案选B。 【考点】文字——汉字的构成 8.下列汉字书写正确的是()。 A.针贬 B.仓库 C.题纲 D.婉惜 【答案】B 【解析】A项“针贬”应为“针砭”,C项“题纲”应为“提纲”,D项“婉惜”应为“惋惜”。【考点】文字——汉字的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9.属于成词语素的是()。 A.羽 B.走

2010年408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试题要求。 1. 若元素a 、b 、c 、d 、e 、f 依次进栈,允许进栈、退栈操作交替进行,但不允许连续三次进行退栈操作,则不. 可能得到的出栈序列是______。 A .d c e b f a B .c b d a e f C .b c a e f d D .a f e d c b 2. 某队列允许在其两端进行入队操作,但仅允许在一端进行出队操作。若元素a 、b 、c 、d 、e 依次入此队列后再进行出队操作,则不.可能得到的出队序列是______。 A .b a c d e B .d b a c e C .d b c a e D .e c b a d 3.下列线索二叉树中(用虚线表示线索),符合后序线索树定义的是______。 A . B . C . D . 4.在右图所示的平衡二叉树中,插入关键字48后得到一棵新平衡二叉树。在新平衡二叉树中,关键字37所在结点的左、右子结点中保存的关键字分别是______。 A .13,48B .24,48 C .24,53 D 、24,90 5.在一棵度为4的树T 中,若有20个度为4的结点,10个度为3的结点,1个度为2的结点,10个度为1的结点,则树T 的叶结点个数是______。A .41 B .82 C .113 D .122 6. 对n (n ≥2)个权值均不相同的字符构造成哈夫曼树。下列关于该哈夫曼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 .该树一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B .树中一定没有度为1的结点。 C .树中两个权值最小的结点一定是兄弟结点。 D .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权值一定不小于下一层任一结点的权值。 7.若无向图G=(V , E )中含有7个顶点,要保证图G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通的,则需要的边数最少是_____。 A .6 B .15 C .16 D .21 8.对右图进行拓扑排序,可以得到不同的拓扑序列的个数是_____。A .4 B . 3 C .2 D .1 9. 已知一个长度为16的顺序表L ,其元素按关键字有序排列。若采用折半查找法查找一个L 中不存在的元素,则关键字的比较次数最多的是_____。A .4 B .5 C .6 D .7 10.采用递归方式对顺序表进行快速排序。下列关于递归次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递归次数与初始数据的排列次序无关。 24 13 53 37 90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同步训练

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皇帝是()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朱棣 解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 答案:C 2.建立契丹国的契丹首领是() A.耶律德光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解析:耶律德光改契丹国号为辽,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答案:B 3.辽对北宋进行澶州之战,力劝皇帝亲征的北宋宰相是() A.赵匡胤 B.寇准 C.石守信 D.秦桧 解析:根据历史事实分析后可以知道,澶州之战时,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 答案:B 4.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族 D.党项族 解析: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所以,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党项族。 答案:D 5.契丹族原来居住在() A.黑龙江流域 B.辽河流域 C.蒙古高原 D.长白山一带 解析:契丹族生活在辽河流域,后来崛起建立了契丹国,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方地区。 答案:B

6.下列各项与耶律阿保机有关的是() ①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②重用汉人③创制文字,制定法律④发展农业生产⑤改国号为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对耶律阿保机政绩的准确掌握。回顾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与耶律阿保机有关,而改契丹国号为辽是耶律德光在位时。 答案:A 7.幽云十六州是指今() A.北京、天津一带 B.河南、河北一带 C.山东、山西一带 D.河北、山西一带 解析:幽云十六州是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北方的州府。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一带。 答案:D 8.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北宋、辽、西夏 B.北宋、西夏、辽 C.辽、北宋、西夏 D.辽、西夏、北宋 解析:辽建立于916年,先叫契丹,后改称辽;北宋建立于960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 答案:C 9.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统一各部,916年在上京称帝,建立_________国;1038年,党项族首领_________称帝,国号大夏,夏在北宋的西北,史称_________。 解析: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民族、都城容易混淆,结合教材插图可以帮助记忆。 答案:耶律阿保机契丹元昊西夏 我综合我发展 10.下列关于元昊业绩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916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 B.懂汉文、喜读兵书和法律书籍 C.重用汉人为官,仿宋制设置行政机构 D.创制西夏文字

十套模拟试题详细答案及解析

第十一套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算法的设计可以避开具体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但算法的实现必须借助程序设计语言中提供的数据类型及其算法。数据结构和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两个重要支柱。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算法在运行过程中需辅助存储空间的大小称为算法的空间复杂度。算法的有穷性是指一个算法必须在执行有限的步骤以后结束。 本题答案为C。 2. 所谓完全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其父结点数为int(n/2),而叶子结点数等于总结点数减去父结点数。本题n=699,故父结点数等于int(699/2)=349,叶子结点数等于699-349=350。 本题答案是B。 3. 要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主要应注重和考虑下述一些因素:符号名的命名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含义,以便于对程序功能的理解;正确的注释能够帮助读者理解程序;程序编写应优先考虑清晰性,除非对效率有特殊要求,程序编写要做到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本题答案为A。 4.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 本题答案为B。 5. 确认测试的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的确定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 本题答案为A。 6. 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过程中,视图设计一般有三种设计次序,它们是: 1、自顶向下。这种方法是先从抽象级别高且普遍性强的对象开始逐步细化、具体化与特殊化。 2、由底向上。这种设计方法是先从具体的对象开始,逐步抽象,普遍化与一般化,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视图设计。 3、由内向外。这种设计方法是先从最基本与最明显的对象着手逐步扩充至非基本、不明显的其它对象。 本题答案为D。 7. 数据流相当于一条管道,并有一级数据(信息)流经它。在数据流图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数据流。数据流可以从加工流向加工,也可以从加工流向文件或从文件流向加工,并且可以从外部实体流向系统或从系统流向外部实体。 本题答案为C。 8. 软件设计包括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和过程设计。其中结构设计是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设计是将分析时创建的模型转化为数据结构的定义;接口设计是描述软件内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及软件与人之间如何通信;过程设计则是把系统结构部件转换成软件的过程性描述。 本题答案为B。 9. 当数据表A中每个元素距其最终位置不远,说明数据表A按关键字值基本有序,在待排序序列基本有序的情况下,采用插入排序所用时间最少。 本题答案为B。 10. 在文件系统中,相互独立的记录其内部结构的最简单形式是等长同格式记录的集合,

(精选)2015年10月自学考试06092《工作分析》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作分析试题卷 (课程代码06092) 本试题卷分为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第1页至第4页。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二部分第5页至第6页。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要求答题,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卷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职位说明书中,如“处理客户的电话咨询与投诉”,属于任职者的 A.任务 B.职责 C.职务 D.职责细分 2. 界定工作对任职者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知识、技能、心理特征等方面要求的是 A.工作描述 B.工作规范 C.职位评价 D?工作分类 3. 最早提出“四民分业定居论”,将职业分工划为士、农、工、商四类并按职业属性聚居的人是 A.管仲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4. 把工作分析列为科学管理原理五大原则的第一原则的人是 A.丹尼斯?狄德罗 B?芒斯特伯格 C.泰勒 D.吉尔布雷斯 5. 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被公认为是“动作研究之父”的人是 A.泰勒 B.斯科特

C.巴鲁什 D.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6. 被认为是斯科特对工作分析的首要贡献事件是 A.面谈考核科学方法的形成 B.制订了军衔资格标准 C.入伍新兵分类 D.编写了人事配置表 工作分析试题卷第1页(共6页) 7.由心理学家弗莱内根开发的,为工作分析提供了最真实、客观与定性资料,广泛应用于非结构化工作分析的方法是 A.工作要素法 B.关键事件法 C.功能性工作分析法 D.任务清单法 8.侧重于调查工时利用、确定定额时间、总结先进工作方法的工作日写实法是 A.个人工作日写实法 B.访谈法 C.工组工作日写实法 D.观察法 9.对某工人压实工序进行测时记录为:1.1s、l_3s、1.7s、1.8s、1.6s,按算术平均法计算,该工人在这道工序的标准时间是 A. 1.4s B. 1.5s C. 1.6s D. 1.7s 10.对不同组织内管理层以上的职位进行分析,最适合的方法是 A.关键事件分析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管理职位分析问卷法 11.在工作分析信息收集中,以下属于外部组织或人员渠道的是 A.职业数据 B.职业信息网 C.组织的上游供应商 D.职位的任职者 12.选择业绩标准的提取方法时,对职责目标十分清晰且易于衡量的职责,一般是以什么为导向 A.时间 B.结果 C.关键点 D.差错率 13.在能力要素的等级界定中,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引导任职者的行为改进的方法是 A.人群百分位法 B?等级行为描述法 C.利克特量表法 D.比较法 14.更适用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任职资格构建的模型是 A.胜任特征模型 B. GATB模型 C. HAY的冰山模型 D. SWOT模型 15.将职位与特定的级别标准进行比较,且对职位要素进行量化评价的职位评价方法是 A.职位排序法 B?因素比较法 C.职位分类法 D.要素计点法 16.在海氏职位评价方法系统中,技能、解决问题能力与职位责任两级因素权重分配为(70%+30%)的形态被称为 A.上山型 B.中间型 C.下山型 D.平路型

10月全国综合英语(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综合英语(一)试题 课程代码:00794 Ⅰ.用适当语法形式或词汇填空。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纸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涂黑。(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This dress cost me()the one I am wearing. A. twice as much as B. as twice much as C. as much twice as D. much as twice as 2.John suggested that we()have the evening party this Sunday. A. didn’t B. not C. wouldn’t D. not to 3.Our team()three matches so far this year, and we still have some more games to play. A. was winning B. has won C. wins D. had won 4.John’s never been to London.(). A. And hasn’t Tom B. Nor Tom hasn’t C. Neither has Tom D. Tom hasn’t neither 5.I’m interested in()you told me that day. A. all that B. which C. all what D. that 6.My sister has always regretted()the opportunity to go to college. A. not to take B. not take C. having not taken D. not having taken 7.I()to attend a social gathering, but something came up. A. have wanted B. had wanted C. want D. have been wanting 8.Cynthia said that she was not feeling well,() A. didn’t she B. did she C. wasn’t she D. was she 9.()is reported in today’s newspaper, a medical team will be sent to the western area of the country. A. It B. Which C. That D. As 10.()cold and windy, most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 stayed indoors. A. Being B. It being C. It was D. To be 11.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outside. A. it was a young man B. there was a young man C. a young man was D. I saw a young man 1

10真题及答案解析解析

机密★ 厦门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17 科目名称:基础化学 招生专业:化院、材料学院、能源研究院各相关专业 考生须知:答题必须使用黑(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题(草稿)纸上作答;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 一、解答下列问题。(40分) 1. 分别用中、英文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6分) 2. 将下列化合物按酸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分) 3. 通常情况下,2,4-环己二烯-1-酮总是以它的烯醇式存在。请写出2,4-环己二烯-1-酮及其烯醇式的结构式并说明该烯醇式比酮式稳定的原因。(2分) 4. 下列两个S N2反应在质子溶剂中进行,哪个反应速率快?(1分) 5. 下列两个制备甲基异丙基醚的反应,哪个产率高?(1分) 6. 用反应式表示如何将1-chloro-4-methylbenzene分别转化为下列化合物(可使用任何其他有机和无机试剂):(6分) 7. 请分别写出下列各转化反应所需的氧化剂或还原剂:(5分)

8. 用反应式表示如何分别由下列化合物制备C6H5CH2NH2(可使用其他任何有机和无机试剂):(10分) 9. 写出丙醛分别与下列试剂反应所得主要产物的结构式:(8分)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有机产物,必要时写明产物的立体构型。(15分)

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20分) 四、推测结构。(25分) (1)写出下述合成路线中化合物A—D的立体结构式。(8分) (2)下面所列是工业上生产维生素A乙酸酯的一条合成路线,请写出该路线中化合物E —K的结构式及化合物E转化为F的反应机理:(10分)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Cultural teaching design in Five Dynasties, Lia o, song, Xia, Jin and Yuan Dynasties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历史:5.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1)(旧人教版高三) [基础知识]三大发明完成建筑技术提高沈括《梦溪笔谈》元历法与郭守敬理学教育与史学成就书院兴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词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市民文学元曲与关汉卿 [基本理论] 1.指出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科技成就为世界领先,培养学生致力科技文化振兴中华的情操; 3.介绍古代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并指出这些文化由各民族共同或学习中分别创造。 [能力培养] 1.文化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分析文

化繁荣的原因,促使学生理解上述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各项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培养学生 中外史对比的能力和意识; 3.讨论分析这一时期文化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概括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学;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特点、历史地位。 [教具教法]资料,图片,学生结合语文课准备的资料,讲述,评价,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同学概述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教师归纳。 一是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南方超过了北方,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最高阶段,仍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二是北宋结束了五代 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相对 安定;三是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民族融合加强,各地各民族间的 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主流,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进步;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我国同时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五是这一时期 的文化繁荣是建立在隋唐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的。 一.科学技术。 1.三大发明完成和发展。

小升初奥数试题及答案解析10

小升初奥数模拟试题及答案分析(十) 一、填空题: 1.29×12+29×13+29×25+29×10=______. 2.2,4,10,10四个数,用四则运算来组成一个算式,使结果等于24.______. ______页. 4.如图所示为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从正方体的底面向内挖去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则剩下的体积 是原正方体的百分之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5.某校五年级(共3个班)的学生排队,每排3人、5人或7人,最后一排都只有2人.这个学校五年 级有______名学生. 6.掷两粒骰子,出现点数和为7、为8的可能性大的是______. 7.老妇提篮卖蛋.第一次卖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卖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卖了第二次 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四次卖了第三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这时,全部鸡蛋都卖完了.老妇篮中原有 鸡蛋______个. 8.一组自行车运动员在一条不宽的道路上作赛前训练,他们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向前行驶.突然运动员甲离开小组,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向前行驶10千米,然后转回来,以同样的速度行驶,重新 和小组汇合,运动员甲从离开小组到重新和小组汇合这段时间是______. 9.一对成熟的兔子每月繁殖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一个月后就变成一对成熟的兔子.那么,从一 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一年后可变成______对兔子. 10.有一个10级的楼梯,某人每次能登上1级或2级,现在他要从地面登上第10级,有______种不同的方式. 二、解答题: 1.甲、乙二人步行的速度相等,骑自行车的速度也相等,他们都要由A处到B处.甲计划骑自行车和

步行所经过的路程相等;乙计划骑自行车和步行的时间相等.谁先到达目的地? 共有多少个? 3.某商店同时出售两件商品,售价都是600 元,一件是正品,可赚20%;另一件是处理品,要赔 20%,以这两件商品而言,是赚,还是赔? 4.有一路电车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全程 要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路线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时,恰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 路上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当到达甲站时,恰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 了多少分钟?

2017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7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 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A.生存需要 B.关系需要 C.成长需要 D.生理需要 【答案】B 【解析】E(Existence)生存的需要、R(Relatedness)关系的需要和G (Growth)成长发展的需要,故选B。 【考点】

英语一(00012)2017年10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_1

英语一(00012)2017 年 10 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1、Dollhouse History In America, when people hear the term"dollhouse, "they think of a small house for children to play with. However, there is much more to it. History tells us that dollhouses were first designed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of high social status.A doIlhouse can delight both the adult and the child Children and adults feel special when receiving or planning their fantasy house. Dollhouse began in Europe in the 1600s when they were referred to as "Baby Houses." These houses were made up of several cupboards. In the cupboards, everyday objects created on a tiny scale were displayed ( 展示 ).The displays focused on the way people lived at that time. They showed detailed household ( 家庭 ), routines with servants, and kitchen settings, etc These were carefully designed, and only the upper class could afford to have them built. As time went on, factories were built to make dollhouses. Germany was the leader of dollhouse makers before World War I. These houses were shipped throughout Central Europe and England, and even to America Later, the folding dollhouse became popular. Around 1894, an American company produced dollhouses that had four rooms. Children could share such dollhouses when they were playing games. During World War I, Germany needed their resources to fuel the war. As a result, other countries began to make more dollhouses. After World War II, dollhouses produced in the US were usually made of plastic and metal. In the 1970s, people became interested in wooden dollhouses again.Besides children, today's dollhouses are also designed for the adult collectors. Americans think of dollhouses as a toy for children. A、True B、False C、Not Given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美国人认为玩具屋是给孩子们玩的玩具。和文中首段第一句描述一致,故正确。

10月全国自考物理(工)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物理(工)试题 课程代码:004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2+4t-2t 2(SI),在t 从0到3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 A .10m B .8m C .6m D .4m 2.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半径为r 的圆运动。已知地球质量为M e ,万有引力常量为G ,以无穷远处为引力势能零点,其机械能为( ) A .-r 2m GM e B .-r m GM e C .r 2m GM e D .r m GM e 3.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与温度T 的关系为( ) A .与T 成正比 B .与T 成反比 C .与T 成正比 D .与T 成反比 4.在真空中,将一带电量为q ,半径为r a 的金属球A 放置在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 b 和r c 的电中性金属球壳B 内,若用导线将A 、B 连接,则A 球的电势为(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 A . c 0r 4q πε B . b 0r 4q πε C . a 0r 4q πε D .0

2 5.面积为S 的真空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分别带有电量±q ,忽略边缘效应,则两极板间的作用力为( ) A .S q 02 ε B . 202S q ε C . 2 02S 2q ε D .S 2q 02ε 6.真空中有两条平行的长直载流导线,电流强度分别为I 1和I 2,方向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B 沿图示的∞形回路L 的环流为( ) A .)I I (210+μ B .)I I (210-μ C .)I I (120-μ D .)I I (210+μ- 7.质量为m 、带电量为q(q>0)的粒子,以速度ν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且νB ⊥.则该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 A .R=qm B ν B .R= qB m ν C .R= Bm q ν D .R=ν m qB 8.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表达式为x=Acos()t (?+ω.则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三者的相 位关系为( ) A .位移比速度超前2π;加速度比位移落后2π B .位移比速度超前2π,加速度比位移超前2π C .位移比速度落后2π ;加速度比位移超前π D .位移比速度落后2π;加速度比位移落后2 π 9.频率为ν的驻波,若其相邻两波节间的距离为d ,则该驻波的波长和波速分别是( ) A .d νd B .2d νd C .d 2νd D .2d 2νd

2010年10月管综逻辑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10月MBA联考逻辑真题 三、逻辑推理(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在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 26. 许多企业深受目光短浅之害,他们太关注立竿见影的结果和短期目标,以至于无法高瞻远瞩,往往使企业陷于被动甚至导致破产。因此,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和行动应该以长期目标为主,不需过分关注短期目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削弱上述论证? A. 短期目标对员工的激励效果比长期目标更好。 B. 长期目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短期目标易于控制。 C. 长期目标的现实有赖于一个个短期目标的成功。 D. 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都重要。 E. 企业的发展收到企业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如果C项成立,说明短期目标很重要,少了短期目标就无法实现长期目标。D项稍弱。C属于直驳结论,说明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必须关注。A、B属于另有他因,削弱力度不如C;E是诉诸无知;D都重要,可以二选一 27. 总经理:建议小李和小孙都提拔。 董事长:我有不同意见。 以下哪项符合董事长的意思? A. 小李和小孙都不提拔。 B. 提拔小李,不提拔小孙。 C. 不提拔小李,提拔小孙。 D. 除非不提拔小李,否则不提拔小孙。 E. 要么不提拔小李,要么不提拔小孙。 【答案】:D 【解析】:董事长的意思是“不是小李和小孙都提拔”即小李和小孙至少一个不提拔,所以如果提拔其中一个,另一个肯定不提拔。E项的意思是“如果提拔小李,那么不提拔小孙。因此,正确答案为D。 28. 大气和云层既可以折射也可以吸收部分太阳光,约有一半照射地球的太阳能被地球表面的土地和水面吸收,这一热能值十分巨大。由此可以得出:地球将会逐渐升温以致融化。然而,幸亏有一个可以抵消此作用的因素,即: 以下哪项作为上述的后续最为恰当? A. 地球发散到外空的热能值与其吸收的热能值相近。 B. 通过季风与洋流,地球赤道的热向两极方向扩散。 C. 在日食期间,由于月球的阻挡,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线明显减少。 D. 地球核心因为热能积聚而一直呈熔岩状态。 E. 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地球的温室效应引人关注。 【答案】:A 【解析】:题干指出地球吸热升温可能导致融化,再指出有一个可以抵消此作用的因素,故接下来应说明能抵消地球吸热升温的因素是什么。D项明显不恰当,排除。B、C项对地球的降温有一定作用,但远达不到“抵消”的程度。A项指出地球发散的热能值与其吸收的热能值相近,作为抵消的因素最恰当。故本题答案为A。

第8课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第8课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刘祜 一、设计说明 【教材版本】河北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课标要求】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了解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运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比较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客观分析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的历史作用。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如何评价北宋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与战争

【教学准备】1、将学生按照4或6人分成5个小组,各小组设小组长一 名。 2、教师编写出相应的导学 案。 3、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提前进行半节课的预习。 【教学设计要点】结合课标“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的要求,再结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五个小问题:列表格比较出现的五个政权的基本情况;评价“澶渊之盟”;画出本课中对峙政权的简单图示;找出本课中三次议和的基本情况;如何评价北宋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和平与战争。五个小问题相对应的就是各个小组的任务,小组在预习完课本内容后合作解决本组问题。 为了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和扩展相关知识,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增加了多媒体的使用,主要是教师补充“澶渊之盟”的视频和一些图片,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达到拓展知识、课堂总结的效果。 三、教学片断 第一环节:回顾反馈,温故知新。 形式:教师提问上节课知识点,提问对象是中等偏下程度的学生,达到回顾、检测上节课知识的目的。 第二环节:预习交流,确定目标。 形式:由各小组针对预习过的情况,进行知识点的再回顾,主要采取对子之间的互问、互查形式;其后,由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本课学习重点及目标。(多媒体展示本课重点) 第三环节: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02142数据结构导论201710月份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数据结构导论试卷 (课程代码 0214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已知问题规模为n,则下列程序片段的时间复杂度是C 2.若用计算机来模拟银行客户排队等待办理业务的情形,则所应该采用的数据结构是 A.栈 B.队列 C.树 D.图 3.若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则适用的查找方法为 A.随机查找 B.散列查找 C.二分查找 D.顺序查找 4.已知指针P和q分别指向某单链表中第一个结点和最后一个结点,假设指针s指向另一个单链表中某个结点,则在S所指结点之后插入上述单链表应执行的语句为 A.q→next;s→next;s→next2P; B.s→next=P;q→next=s→next; C.p→next=s→next;s→next=q; D.s→next2q;p→next2s→next; 5.栈的运算特点是先进后出,元素a、b、c、d依次入栈,则不能得到的出栈序列是 A.abed B.dcba C.cabd D.bcda 6.在实现队列的链表结构中,其时间复杂度最优的是 A.仅设置头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B.仅设置尾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C.仅设置头指针的双向链表 D.仅设置尾指针的双向链表 7.任意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和后序遍历的结果序列中,各叶子结点之间的相对次序关系是 A.不一定相同 B. 都相同 C.都不相同 D.互为逆序 8.若某棵树的存储结构采用双亲表示法,如题8图所示,则该树的高度是

2017年10月注安全考试(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

1.某工程总承包单位两名施工人员用卸料平台转运钢管时,由于卸料平台倾斜,造成2名作业人员和钢管一起坠落,坠落的钢管砸上路过的分包单位3名工人,这起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是()。 A.一般事故 B. 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A 2.某商厦地下一层为大型综合性连锁超市,地上一层至三层主要经营服装及日用品,四层、五层主要为餐饮娱乐区。某晚20时32分,该商厦发生火灾,经过4个小时的扑救,将火彻底扑灭。这起事故造成9人死亡,5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76万元,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是()。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参考答案】C 3.某矿山公司对近几年的不安全行为事件(意外事件)进行了回顾和统计,发现公司平均每年发生大小意外事件在100起左右,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推断,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该公司未来十年内,死亡人数可能是() A.1人 B.10人 C.3人 D.30人 【参考答案】C 4.近年来,人们对红木家具追捧热度越来越高,某木材加工厂看准市场形势,接受了大批红木家具的加工订单,但该厂木工机械设备老化且长期超负荷运转,导致伤害事故频发。为避免员工再受到机械伤害,该厂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以下措施中,属于本质安全技术措施的是()。 A. 采取冷却措施,降低木工机械运转温度 B. 减少木工机械的运转时间 C. 增加木工机械的检修频度

D. 木工机械加装紧急自动停机系统 【参考答案】D 5.某日上午9时,某企业的工现场一台国带式起重机司机甲发动起重机主机准备进行窗工操们时,看到位于前方10多米处另一台屐需式起重机转向无法到位,便擅自离开驾驶室到另一台起重机驾驶室帮忙操作。9时20分,无人操纵的起重机由于未停机,突起重臂后仰饭很,砸垮现场临困墙,倒向路面,造成6名行人伤亡,为吸取事故教训,该企业管理者从需要、动机和行为出发、提出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措施,上述做法体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是( )。 A.系统原理的动态相关性原则 B.人本原理的行为原则 C.预防原理的数酞原则 D.强制原理的监督原则 【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考察安全管理与原则的知识点。 6.某矿业公司在捏高职工安全管埋素质的安全营短后训过程中,提出“我公司虽一直处于安全生产状态,但是要时刻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因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支全的,任何事物中都伏苍危险因素"的观点,该双点符合( )。 A.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支全理论 C.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D.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考察事故玖因理论的知识点。 7.某大型厂矿企让计划进行生产技改,在编制施工方案时,需对危哙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实的作业许可管理。依据巛企业支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下列作业中,应严格屋行审批作业手续的是( )。 A.井下巷支护作业 B.交叉作业 C.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 D.煤矿瓦斯检测作业 【参考答案】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