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气管扩张中医治疗针灸,

支气管扩张中医治疗针灸,

支气管扩张中医治疗针灸,
支气管扩张中医治疗针灸,

支气管扩张中医治疗针灸,穴贴,穴注,疗效神奇独一无二;

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是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特点,那么具体的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是怎么样的呢?接着我们就来挺专家的解释,看看专家是怎么介绍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的。

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方法如下:

(1)体针治疗:选孔最、膈俞、肺俞、三阴交为主穴。若痰湿盛者配膻中、丰隆;阴盛火旺配太溪、劳宫;肝火犯肺配太冲、阳陵泉;肺肾气虚配脾俞、足三里。每日针1次,平补平泻,可留针10~20分钟。

(2)穴位敷贴:以肉桂3克,硫黄18克,冰片9克,大蒜头1个,共捣泥取上药适量,敷于双侧涌泉穴。

(3)穴位注射:选双侧孔最穴,用装5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鱼腥草注射液2~4毫升快速垂直刺入穴位约0.5厘米,然后缓慢向深部刺入约1厘米,抽无回血,将药液深深注入。咯血期间一日三次,每次每穴注入鱼腥草注射液2毫升,3天为一疗程。咯血止后改为一天一次,剂量同上,双侧穴位注射或隔日交替注射巩固治疗2~3天。

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是应用管理师比较悠久的方法,就有手法纯熟、操作简单等特点,是治疗支气管扩张比较理想的方法,在进行针灸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时候,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步步为营。

当代名老中医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举隅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哮病”范畴。

建国以来,一大批名老针灸医家为针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是培养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总结名老中医的经验不仅能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中医药学术进步产生推动作用。

为总结当代名老中医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证治思想,我们在参考《针灸学报》1986年第1期发表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名单基础上,选取1949年以来在针灸理论及临床方面有较大贡献的名老中医,通过研读其论著、医案,总结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经验。

l.杨永璇治疗哮喘经验

杨永璇(1901~1981年),祖籍江苏。1952年后参加国家中医工作,曾历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副主任、针灸系副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副所长。

1.1证治思想:杨永璇认为,哮喘多年频作,久病则虚,病在肺脾肾。肺虚则邪易感而气易壅,脾虚则湿易滞而痰易生,肾虚则气不纳而病久延。辨证有阴虚阳虚之分,又有痰从火化,饮随寒凝之别。临床治疗上,强调疗效的关键是培本固元,增强体质。如虚寒证,用艾柱直接灸大椎、喘息、肺俞、膏肓等穴,以助阳化阴。同时强调要长期治疗,调理巩固。

1.2取穴及操作经验:杨永璇认为,在急性发作期,以祛痰降气为要,取丰隆可立竿见影;取太渊、天突,能缓解喘息症状。正虚者,急以纳气归肾,配用

太溪。此处介绍验方两则:一则:取天突、上巨虚,均用徐疾泻法,不留针,灵墟小艾柱直接灸3~20壮;一则:取肺俞、关元,小艾柱直接灸3壮,膻中、尺泽针刺,用徐疾泻法,均能显效。

2.陆瘦燕治疗哮喘经验

陆瘦燕(1909~1969年),祖籍江苏。从1958年起,历任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主任、针灸系主任、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及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

2.1证治思想:陆瘦燕认为,哮喘的表证,有痰声,因此治表证,多数着重于化痰。化痰对于哮喘实证,的确可以救一时之急。但治本之法,当从心、肺、脾、肾等方面论治,并认为针灸疗法和内科用药的意义完全一致。哮喘发作时,每天或间日针刺天突、中府、肺俞,疗效比艾灸好。哮喘未发作时,艾灸的效果较优,故一般以艾灸疗法防治哮喘。

2.2取穴及操作经验:主穴:大椎、肺俞、膏肓、气户、中府、天突、足三里。配穴:膻中、风门、大杼、身柱。操作:针刺虚补实泻,辨证运用。艾灸上部腧穴后,再灸足三里。艾灸上述11个腧穴时,每次轮流使用,每次不得使用超过半数以上腧穴。

3.邵经明治疗哮喘经验

邵经明(1911~2012年),祖籍河南。1958年调入河南中医学院工作。历任针灸教研室主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带徒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3.1证治思想:邵经明认为,哮喘病初多属于肺实,病久可致肺脾肾俱虚,治疗上创三主穴。缓解期需坚持治疗以扶正固本,预防复发。邵氏认为,如治疗得当,不少人可不再发作。凡针灸治疗得到根治者,一般为青壮年和儿童。老年患者虽有根治者,但比青少年要少得多。因此,凡患哮喘,以早治疗为宜。对缓解期的患者,主张于夏秋季节针灸防治哮喘。并提出针灸防治哮喘远期疗效方案,即1年观察疗效,2年巩固疗效,3年以后总结疗效。在这3年之中,每年夏秋季节,要求患者治疗2~4个疗程。通过3年观察,经冬而哮喘不犯,或遇感冒哮喘不发者,方获得长期效果。

3.2取穴及操作经验:邵经明采用针灸治疗哮喘,主穴:肺俞、大椎、风门。邵氏通过正交试验,观察患者的肺功能、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等,进一步加深了对三穴平喘效应、哮喘病机及针灸作用机理的认识。对三主穴(肺俞、大椎、风门)二水平(深、浅)正交试验,证明三穴平喘作用以肺俞(刺入五分)为佳。试验证明,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针灸都能直接改善肺功能,起到平喘、预防复发作用。如慢性持续期患者,久病气短难续,动则喘甚者,为肾虚失纳所致,取三主穴,同时配肾俞、关元、太溪。

4.邱茂良治疗哮喘经验

邱茂良(1913~2002年),祖籍浙江。历任南京中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

4.1证治思想:邱茂良认为,哮喘一般有虚实两端,临床虚实夹杂多见。实证有寒饮伏肺证和痰热壅肺证两大类;虚证多见脾肺气虚证、肺肾阴虚证和心肾阳虚证。针灸治疗哮喘的的法则有五点:第一,急性发作宜解痉定喘;第二,有表证当表里同治;第三,因于寒者,宜温肺化痰;第四,上实下虚者,宜宣上纳下;第五,缓解期宜调补脾肾,是治本之道。

4.2取穴及操作经验:邱茂良认为,寒饮伏肺证应疏风散寒,化痰平喘,穴用:风门、肺俞、天突、膻中、尺泽、太渊;痰热壅肺证应清肺化痰,降气平喘,穴用:肺俞、尺泽、列缺、天突、膻中、丰隆;脾肺气虚证应健脾益肺,化痰平喘,穴用:肺俞、脾俞、膻中、气海、足三里:肺肾阴虚证应滋阴养肺,补肾纳气,穴用:肺俞、肾俞、太渊、气海、关元、太溪、三阴交;心肾阳虚证拟温肾纳气,强心固脱,穴用:肺俞、心俞、肾俞、气海、关元、内关。

5.郑魁山治疗哮喘经验

郑魁山(1918~2010年),祖籍河北。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

5.1证治思想:郑魁山认为,临床的哮喘病例,多因肺肾气虚,失于降纳,风邪犯肺,引动伏饮,痰气交阻,气道闭塞,正虚邪实所致。并有虚、实、寒、热之分。

5.2用穴及操作经验:实喘者,针大椎、定喘、肺俞、合谷、丰隆、天突,用泻法,以清肺定喘。热喘者,针大椎、定喘、肺俞、合谷、丰隆、天突,用泻法;少商、尺泽放血,以泻热祛痰。虚喘者,针用百劳、大椎、陶道、肺俞、膏肓、膻中、中脘,用补法或加灸,以温中化痰。寒喘者,针百劳、大椎、风门、身柱、陶道、肺俞、膏肓、膻中、中脘,用温和灸法,以祛寒散风,理气定喘。

6.田从豁治疗哮喘经验

田从豁(1930~),祖籍河北。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冬病夏治消喘”治疗哮喘的研究获部级成果奖。

6.1证治思想:田从豁重视理、法、方、穴、术的综合运用,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疾病,主要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哮喘。“从肺论治”贯穿治疗始终,初期尤为重要。治疗时,首选肺俞,以降肺金之逆,开表寒之闭。寒证用肺经郄穴孔最及络于任脉的列缺;热证多泻肺经荥穴鱼际及合水穴尺泽;虚证则多补本经原穴太渊及中府穴。在重视治肺的同时,还注重调畅脾胃气机,寓以“培土生金”之义,选取脾胃经的原穴或背俞穴及健脾益胃的药物。肾气充足,摄纳功能正常,才能使肺宣降正常。且脾之运化水湿的功能,还需肾阳的温煦,对于久咳、久喘难愈之证,田从豁在益肺健脾的同时,加以“温肾”,使陷入僵局的病情得到转机。此外,田从豁认为督脉统领一身之阳,若督脉的气血调畅,则有助于阳气的运行。

6.2取穴及操作经验:田从豁治疗咳喘的常用穴位有大椎、夹脊、百会、肺俞、定喘、孔最、足三里、三阴交、脾俞、中脘、肓俞、肾俞。针刺时根据不同的体位,选取7~8个穴,均兼顾到肺、脾、肾三脏。治疗本病一定兼顾祛脾肾之寒湿,降胃气之上逆,故临证多选取足三里、三阴交、脾俞、中脘等以培土生

金;肓俞、肾俞温下焦寒水,恢复气化功能。在针刺大椎穴以通督时,常采用3~7寸芒针,沿督脉向下针刺或沿督脉旁开0.5寸向下针刺,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通督助阳。

7.石学敏治疗哮喘经验

石学敏(1938~),祖籍天津。现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授衔针灸学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1证治思想:石学敏认为,临床所见哮喘多因风寒、郁热、痰湿壅阻肺气,肺失肃降,逆而作喘,且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如哮喘久不得愈,肺肾皆虚,摄纳失司。反复发作者,在发作期多为邪气偏盛,气郁血滞,本虚标实之证。

7.2取穴及操作经验:选穴:①风门、肺俞、膈俞;②华佗夹脊穴(第2、3、5、7对)。操作:风门、肺俞、膈俞刺络放血。华佗夹脊穴直刺1~1.5寸,令针感向前胸或上、下方向放射,施捻转补法1~3 min。风门、肺俞、膈俞每次选穴1~2对,用三棱针点刺3~5针,深达皮下,然后拔罐,出血量3~5ml为度。

8.讨论

通过对上述名老中医经验的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本病的认识、取穴、操作及疗程均有较深入的认识。

8.1对支气管哮喘病机的认识: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元代朱丹溪即提出了“哮喘”病名,并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了“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目前普遍认为,本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上述七位名老中医一致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有密切联系。不仅因为肺道挛急,呼吸受阻,更有肾虚不能纳气,气逆于上;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治疗上,均一致认为急性期以祛痰降气定喘为首要,慢性持续期以益肺健脾补肾为目的。在治疗手段上,大多数医家认为急性期用针,慢性持续期或临床缓解期用灸。

8.2针刺取穴经验分析:上述名老中医一致将支气管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论治。在取穴方面,急性期取穴相对较少,以达到穴专效宏,如膀胱经的风门、肺俞,手太阴肺经的鱼际、太渊、孔最、中府,任脉的天突等。慢性持续期选穴较多,如取膀胱经的肺俞、脾俞、肾俞,以补益正气;取手太阴肺经的鱼际、列缺、尺泽,以肃肺平喘;取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曲池,以清热化痰等。风门、肺俞穴出现的频次最高,与“膀胱经为一身之藩篱”,“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经之所过,治之所及”等中医理论是完全吻合的。邵经明和田从豁教授一致指出“大椎”穴的重要性,因此穴能激发督脉阳气,振奋一身之阳。此外,杨永璇介绍的经验方尤具特色,将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治疗哮喘,表明“通腑降逆”有利于“肃肺平喘”。同时提示“肺与大肠相表里”是指导针刺治疗哮喘的重要理论,值得研究。

8.3关于疗程设定:总的来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程宜长。如邵经明指出“针灸防治哮喘远期疗效方案,即1年观察疗效,2年巩固疗效,3年以后总结疗效”。在这3年之中,每年夏秋季节,要求患者治疗2~4个疗程。通过3年观察,经冬而哮喘不犯,或遇感冒哮喘不发者,方获得长期效果。此外,陆瘦燕还指出哮喘未发作时,艾灸的效果较优,已发作则用针。

综上所述,名老中医运用针刺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他们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较为一致,在治疗上针刺取穴各有所侧重,但均重视调治肺脾肾三脏。由于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加之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深入挖掘名老中医治疗本病的经验,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 蔡柏蔷(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何权瀛,高占成,曹照龙,马艳良,杨瑞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贺蓓,沈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孙永昌(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王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一、前言 支气管扩张症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树的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性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咯血,可导致呼吸功 能障碍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广义上的支气管扩张是一种病理解剖学状态,很多疾病影像学也表现为支气管扩张,如肺间质纤维化所致的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类似的 单纯影像学表现的支气管扩张不在本共识讨论之列。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长,病变不可逆转,由于反复感染,特别是广泛性支气管扩张可严重损害患者肺组织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但目前,社会,包括医护人员对本病关注不足,远不如支气管哮喘或COPD 等疾病,相关文献也为数寥寥。 国外支气管扩张属于少见病,所以专门论述本病的专著也不多,2005年及2011年欧洲呼吸学会制定的“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指南”[1-2]中曾涉及支气管扩张相关感染的诊治。2010年,英国胸科协会公布“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指南”[3-4],在学习该指南的过程中,呼吸界同道感到我们有必要在借鉴国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一个相应的共识以供大家参考,为此特邀请国内十几位专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识。

一、流行病学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5]。新西兰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为3.7/10万[6],而美国成人总体患病率为52/10万[5],英国的患病率约为100/10万,美国18~ 3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4.2/10万,但7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72/10万[7]。这些研究均为多年前的文献,与时尚未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等检查手段。过去曾认为近50年 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逐年下降,但这一观点并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证据.,在我国支气管扩张症并非少见病,长期以来对这一疾病缺乏重视,同前尚无相关的流行 病学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支气管扩张症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因此,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仍不清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支气管扩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显示,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或COPD的患者中,约l5%~ 30%的患者可发现支气管扩张病变[8-10],重度COPD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甚至可达50%[11]。 三、发病机制 支气管扩张症可分为先天性与继发性两种。先人性支气管扩张症较少见,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症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为支气管感染和支气管阻塞,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先天性发育缺陷及遗传因素等也可引起支气管扩张。 1.支气管先天发育不全:(1)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Williams-Campbell综合征):患者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表现为有家族倾向的弥漫性支气管扩张;(2)先天性巨大气管-支气管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征是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管壁薄弱、气管和主支气管显著扩张;(3)马方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结缔组织变性,可出现支气管扩张,常有眼部症状、蜘蛛指/趾和心脏瓣膜病变。 2.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基础多为支气管阻塞及支气管感染,两者相互促进,并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管壁的平滑肌、弹力纤维甚至软骨,削弱支气管管壁的支撑结构,逐渐形成支气管持久性扩张,其具体机制包括:(1)气道防御功能低下:大多数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在儿童时期即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成年后发病。病因未明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6%~48%存在抗体缺陷,最常见的疾病为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 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CVID是一种异源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全丙种球蛋白减少症、反复细菌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为特征。其他尚有X-连锁无丙种球蛋门血症( 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及lgA缺乏症等,由于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中缺乏IgA和(或)lgG中和抗体,易导致反复发生病毒或细菌感染。由于呼吸道反复感染、气道黏液栓塞,最终气道破坏,导致支气管扩张。除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外,已证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相关件疾病也与支气管扩张症有关。但即使应用现代的免疫功能检测技术,也有约40%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找不到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气道黏膜纤毛上皮的清除功能是肺部抵御感染的重要机制。原发性纤毛不动( 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支气管纤毛存在动力臂缺失或变异等结构异常,使纤毛清除黏液的功能障碍,导致化脓性支气管感染、支气管扩张、慢性鼻炎、浆液性中耳炎、男性不育、角膜异常、窦性头痛和嗅觉减退,Kartagener综合征是其中一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要注意什么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要注意什么 如果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有出现咳血的表现,那么就需要仔细检查肺部和呼吸道位置了。除了常规的治疗外,如果还有咳血表现的患者,还需要注意好生活的护理,例如饮食和运动等等。 ★ 1、饮食 过敏性哮喘的相关因素有饮食。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不能吃太过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在哮喘发作时要注意多喝水,以免因为水分不足而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阻塞呼吸道。还要忌咸辣,咸辣食品会对咽喉部产生强烈的刺激,易诱发哮喘的发作。此外还应禁烟、酒类、浓茶、含色素的饮料及冷饮、巧克力等也不提倡食用。

★ 2、运动 平时要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自身体质,特别是身体较弱的的人要多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时间。 ★ 3、远离过敏源 平时要注意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外出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花粉、有害气体等,以防出现过敏反应,造成过敏性哮喘的形成或复发。 ★ 4、生活环境 生活居住环境要保证清洁,减少灰尘的污染,室内不要种植鲜花,以防引起花粉过敏反应,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晒。过敏性哮

喘患者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干燥。室内尘土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名叫“螨”的生物(螨【译】:节肢动物的一类,体形微小,寄居在人或动物体上,吸血液,能染疾病),它是引发某些哮喘的元凶。这种生物在潮湿天气里会大量滋生,但是室内湿度控制在50%以内时,它就不能大量滋生了。 ★5、心理辅导 由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会经常处在精神紧张的环境中,心理压力会增大,情绪的剧烈波动都可以诱发哮喘的发作。因此,支气管哮喘患者要放松心情,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不愉快,避免情绪上的波动以免加重病情。

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疗方案

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版)。 (1)症状:咳嗽为本病常见症,多伴有咳痰,痰液为黏液性、黏液脓性、脓性或黄绿色脓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 (2)体征:可闻及湿啰音,以肺底最为多见,多自吸气早期开始,吸气中期最响亮,持续至吸气末。 (3)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可确诊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应根据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定义:当患者出现下列9项中的4项可诊断:痰量增多或痰的性质恶化;气促加重;咳嗽增加;发热(T>38℃);疲倦、乏力或运动耐量下降;喘息增加;FEV1或FVC较既往记录下降10%;肺部啰音改变;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进展。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喉痒咳嗽,咯黄痰,不易咳出,常伴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口渴等表热证,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咯大量黄脓痰,或伴咯血或痰带血丝,胸闷气短,或胸痛,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滑数。 3.痰浊阻肺证: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晨起或饭后尤多,伴胸闷脘痞,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白腻,脉濡滑。 4.肝火犯肺证:咳嗽气逆,痰量少色黄,质粘难咯,或咯血鲜红,胸胁胀痛,伴性急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5.阴虚火旺证:咳嗽反复发作,或伴咯血,血色鲜红,或痰中带血,痰少,或干咳无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发红,口燥咽干,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6.肺脾气虚证:咳嗽咳痰,痰白而稀,不易咯出,胸闷气短,自汗出,易感冒,体倦乏力,腹胀纳少,大便或溏,自汗,易感冒,舌

支气管扩张咯血

支气管扩张与咯血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管壁组织破坏造成官腔不可逆性扩张和变形。病变部位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的终末扩张形成血管瘤,导致反复出现的大量咯血。典型症状是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支气管扩张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先天性较少见,是由于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存在先天性缺陷或遗传性疾病。 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发病因素是支气管和肺的反复感染、支气管阻塞以及支气管受到牵连,三种因素相互影响。使支气管各层组织尤其是平滑肌纤维和弹性纤维遭到破坏,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降低,削弱了管壁的支撑作用,吸气、咳嗽时管腔内压力增加,管腔扩张,而呼气时不能回缩,分泌物长期积存于管腔内,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其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慢性咳嗽伴大量脓性痰痰量与体位改变有关,如晨起或入夜卧床时咳嗽痰量增多,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时黄绿色脓痰明显增加,一日数百毫升,若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则有臭味。 咯血是喉部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通过咳嗽从口腔排出。胸闷、喉痒和咳嗽等先兆,咯出的血色多为鲜红色,伴泡沫或痰。咯血量少时仅为痰中带血;一日咯血量小于100ml为少量咯血;100-500ml为中量咯血;咯血量超过

500ml为大量咯血。见于支气管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肺癌等;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炎、肺部肿瘤、肺吸血虫病、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如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等;其他如血液病、钩端螺旋体病、结节性动脉炎等。了解患者年龄、居住地、结核病接触史、心肺病史、血液病史,注意了解咯血的诱因、出血量、过去咯血史、全身情况、烟酒不良嗜好,对分析判断大咯血的可能原因都非常重要。对咯血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不易拘泥于咯血量的多少,应结合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营养状况、面色、脉搏、呼吸、血压、以及有否发绀等进行综合判断。 主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窒息,与大咯血气道阻塞有关。2、焦虑|恐惧:与大咯血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医嘱制动有关。4、活动无耐力:与疾病体力下降有关。5、知识缺乏:与缺乏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原,促进痰液排出,控制感染等治疗。 体位引流:支扩多发生在肺下垂部位,引流不畅。正常人排痰靠咳嗽,支扩患者支气管壁软骨及粘液清除机制已破坏,咳嗽并不能把痰全咳出,因此最好利用重力行体位引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建议收藏)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简介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树的异常扩张,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沉积或纤维化修复使支气管壁毁损,导致支气管持久扩张、变形。病变主要累及中等大小支气管,病变可以广泛,也可以局限;左肺下叶最为常见。支气管扩张症,可伴有支气管大量萎陷,支气管萎陷部位远端的所有气道及肺泡均出现不张,使肺叶呈现无气状态.。。。。。.文档交流引起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分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以继发性支气管扩张为多见。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的基本因素是支气管一肺脏反复感染和阻塞,两者相互影响,使支气管壁的炎症和破坏进一步加重,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文档交流 支气管感染灶,可触发局部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异常将造成局部组织的进行性损害,支扩的管壁组织内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同时亦有体液免疫异常.。。...。文档交流 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支气管一肺感染百日咳、麻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毒性支气管炎或结核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2. 支气管阻塞吸入异物、肿瘤、黏液填塞、肺门淋巴结肿大、获得性支气管疾病。 3. 遗传性缺陷纤毛缺陷(如纤毛不动综合征、Katagener综合征等) 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囊性纤维化。..。..。文档交流 4. 免疫缺陷状态如先天性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慢性肉芽肿病. 5. 先天性解剖学缺陷如支气管软化、软骨缺陷、支气管囊肿等。 6。其他反复吸入性肺炎、Yasung综合征、吸入有害物质等。 流行病学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新西兰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为3.7/10万,而美国成人总体患病率为52/10万,英国的患病率约为100/10万,美国18~ 3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4.2/10万,但7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72/10万。这些研究均为多年前的文献,与时尚未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等检查手段。过去曾认为近50年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逐年下降,但这一观点并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证据。在我国支气管扩张症并非少见病,长期以来对这一疾病缺乏重视,同前尚无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支气管扩张症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因此,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仍不清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文档交流

支扩大咯血的血供与其介入术后复发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支扩大咯血的血供与其介入术后复发之 间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作者:陈永芊敬文斌王艳勤贾西平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选择1998年3月一2009年11月的支扩大咯血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57例,术中DSA检查将其分为单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合并非支气管动脉供血三类进行研究比较,探讨支扩大咯血的血供类型与其介入术后复发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进一步改进介入手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支扩大咯血、血供、介入手术、复发率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大多数内科治疗都难以控 制,而外科手术受病变范围及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限制,并且手术创伤和风险大,术后恢复较慢。经导管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arterialembolizationBAE )以其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 等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常用技术;但术后复发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1998年3月一2009年11月的支气管大咯血患者57例, 男34例,女23例,年龄35—72岁,平均53.8岁,病程1 —19年,24小时咯血量400— 1100ml以上,均保守内科治疗无效后,行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中DSA检查,发现单支支气管动脉供血11 例、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33例、合并非支气管动脉供血13例术后患者咯血立止或3—5天内渐止;随访1周一1年,其中11例患者不同程度咯血复发,单支支气管动脉供血1例、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7例、合并非支气管动脉供血3例。 血供类型病例数复发例数复发率 单支支气管动脉供血1119.1% 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33721.2% 合并非支气管动脉供血13323.1% 1.2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局麻下经皮股动脉入路穿刺插管至气管分叉水平,于透视下行推拉导管技术,经造影明确支气管动脉的病变侧,结合胸部平片及CT所示病变或可疑病变部位,分析、寻找其异常供血血管,透视下经导管注入PVC颗粒(直径300卩m—700卩m)、明胶海绵颗粒(1mr^ 1mim< 1mm +明胶海绵条(1mim< 1mr^ 10mr)或弹簧钢圈,分别逐级栓塞异常血供动脉,反复造影直至病变血管不显影即

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的诊治

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的诊治 主讲人:姜万年 一、概述: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化脓性支气管感染性疾病。由于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持续慢性炎症,导致单支或多支支气管(直径小于2mm)管壁破坏,产生持续性的异常扩张。 支气管扩张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先天性是指支气管先天性发育不良或伴发于其它遗传性疾病,如肺囊性纤化、先天性软骨缺发症等。继发性因素主要有:支气管-肺组织的反复感染和支气管阻塞,且两者互为因果。 二、病因: 1、支气管-肺组织的反复感染: 儿童的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可导致支气管和肺的炎症感染,使支气管各层组织,尤其是支气管平滑肌和弹性纤维遭到破坏,削弱了管壁的支撑作用,在吸气时管腔因不堪胸腔负压而扩张,呼气时不能回缩,而且,大量分泌物长期积存在支气管管腔内,使支气管壁的炎症和受损进一步加重,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胸膜纤维化等可因支气管周围组织受到牵引而引起支气管扩张。 2、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阻塞是引起支气管扩张的重要病因,常见管内阻塞因素如支气管异物、肿瘤、结核性肉芽肿或瘢痕,管外因素如肿瘤或肿大淋巴结压迫等,使阻塞远端支气管内分泌物引流不畅和继发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的炎性病变和破坏而发生支气管扩张。此外,吸入腐蚀性化学物质,也可因支气管损伤而引起支气管扩张。 三、病理生理: 支气管扩张好发于左肺下叶、舌叶和右中叶,这与其感染后痰液引流不畅有关。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形态可分为柱状、囊状和囊柱状三型,典型的改变是由支气管壁组织破坏所造成管腔扩大,管壁上皮细胞呈急性或慢性炎症及溃疡柱状上皮细胞被子鳞状上皮细胞所替代,使支气管粘膜失去粘液纤毛系统的清洁和防御功能,支气管周围呈炎症改变、纤维化及肺气肿。由于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受损,使其失去清洁与防御功能,分泌物潴留于管腔内不易排出,炎症进一步加重,可出现气道反应性增高、阻力增大,吸入气体分布不

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5-14T09:14:17.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丁辉[导读] 支气管扩张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诱因有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丁辉 (河南省桐柏洞坡金矿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474735)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支气管扩展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36例(92.3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28例(71.79%),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显著,能有效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简便,治愈率高。【关键词】支气管扩张中医西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37-02 支气管扩张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指的是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支气管管壁组织不可逆性扩张破坏,主要症状有反复咯血、慢性咳嗽、咳脓痰等[1]。在中医学中,该病属于“肺痈”、“咯血”范畴,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病情反复变化无常,临床辨证多样化,有多种治疗方法,如中医、西医。本文选取78例支气管扩展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展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入院治疗的78例支气管扩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例男性,37例女性,年龄40~79岁,病程4~15年。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支气管扩展临床诊断标准,无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20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40~76岁;对照组2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42~7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1. 2.1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中医治疗,具体方法为:每日以水煎服1剂中药方,分3次每次l00~150mg服用。根据患者具体中医辨证拟定药方,如:(1)肝火犯肺型,药方为泻白散合黛蛤散,即海蛤粉、白茅根、银花各30g,旱莲草、仙鹤草、青黛、桑白皮、白芨各15g,郁金、黄芩、陈皮各10g;(2)风热犯肺型,药方为桑菊饮,即杏仁、芦根、连翘各15g,黄芩、桑叶、菊花、川贝母、桔梗各10g,甘草6g;(3)阴虚肺热型,药方为百合固金汤,即仙鹤草、白茅根、百合、生地、丹参、芦根各15g,沙参、川贝母、黄芩、麦冬、桔梗、陈皮各10g;(4)痰热壅肺型,药方为苇茎汤合小陷胸汤,即薏苡仁、鱼腥草、芦根、冬瓜仁各30g,茯苓15g,陈皮、瓜萎仁、法夏、黄芩、浙贝母、桃仁、竹茹各10g。 1.2.2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具体方法为:病情较轻患者每日一次每次服用250mg克拉霉素;病情较重患者首剂服用500mg克拉霉素,之后每日2次每次服用250mg,需持续服用2周。若患者肾功能严重损害,需根据具体病情适当调整服用剂量。 1.3疗效评定标准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以显效、有效、无效表示。显效:治疗后,患者咳嗽、咳脓、咯血、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咳嗽、咳脓、咯血、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咳嗽、咳脓、咯血、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将显效、有效作为患者总有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两组支气管扩展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36例,占92.31%;对照组28例,占71.79%。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见表1。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注: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支气管扩张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诱因有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患者受感染后管腔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现象,使管腔变得狭小,分泌物不易通过阻塞管腔,导致引流不畅使,从而加重感染,甚至诱发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4]。近年来,因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支气管扩张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同时不断增多中老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克拉霉素、抗生素等西医治疗,但疗效不佳,其中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繁殖以及病原种类变迁,以致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甚至出现反复感染情况。在中医学中,支气管扩张的范畴属于“肺痈”、“咯血”,其主要病因为火热薰灼肺络,以致难以恢复受损肺络,不能消除潜伏病因[4]。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中药方中的陈皮、甘草、茯苓、法夏能能拮抗阳性菌、链霉菌,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白茅根、瓜蒌、丹参、黄芩、麦冬能有效抑制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具有较广抗菌谱。可见,中医治疗具有清热止咳、润肺止血、宣肺化痰等效用,而且能长效抗菌、抗病毒,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综上所述,给予支气管扩张中医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方法简便、治愈率高等特点,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具有中医学特色辨证论治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

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疗方案

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8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 版)。 (1)症状:咳嗽为本病常见症,多伴有咳痰,痰液为黏液性、黏液脓性、脓性或黄绿色脓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 (2)体征:可闻及湿啰音,以肺底最为多见,多自吸气早期开始,吸气中期最响亮,持续至吸气末。 (3)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可确诊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应根据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定义:当患者出现下列9项中的4 项可诊断:痰量增多或痰的性质恶化;气促加重;咳嗽增加;发热(T>38C);疲倦、乏力或运动耐量下降;喘息增加;FEV1或FVC较既往记录下降10% ;肺部啰音改变;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进展。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喉痒咳嗽,咯黄痰,不易咳出,常伴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口渴等表热证,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咯大量黄脓痰,或伴咯血或痰带血丝,胸闷气短,或胸痛,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滑数。 3.痰浊阻肺证: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晨起或饭后尤多,伴胸闷脘痞,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白腻,脉濡滑。 4.肝火犯肺证:咳嗽气逆,痰量少色黄,质粘难咯,或咯血鲜红,胸胁胀痛,伴性急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5.阴虚火旺证:咳嗽反复发作,或伴咯血,血色鲜红,或痰中带血,痰少,或干咳无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发红,口燥咽干,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6.肺脾气虚证:咳嗽咳痰,痰白而稀,不易咯出,胸闷气短,自汗出,易感冒,体倦乏力,腹胀纳少,大便或溏,自汗,易感冒,舌淡,苔白或腻,脉滑。 7.肺肾气阴两虚证:干咳或少痰,痰白粘或黄白,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气短,乏力,动则加重,口干甚至口渴,盗汗或自汗,手足心热,舌体瘦小,舌质淡或红,舌苔薄

浅谈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内科治疗

浅谈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内科治疗 摘要】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 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破坏支气管管壁,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 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咯血分小量、中量和大量,而咯血不论其小、中、 大咯血,甚至几口血因患者无力咯出也会导致窒息。咯血窒息主要为血液不及时咯 出或血块阻塞呼吸道时可因窒息迅速致死。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生窒息,必需及时 吸出血液或血块,解除呼吸道阻塞,才能挽救病人生命。我们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 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大咯血内科治疗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以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 病情反复且复杂凶险,其中大咯血为其致命并发症,患者常因不能及时救治而窒 息死亡。及时、有效地抢救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关键,目前临床多采用止 血药物进行治疗,以及时控制咯血量,挽救患者生命[1]。本研究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72例,采用垂体后叶 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患者 7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均在32~60岁,出血量均在400~ 700ml,所有患者病程最短为5d,最长为2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 察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临床诊断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内科学》临床诊断标准[2],即一次咯血量在 100ml~500ml,或24h咯血量≧500ml。且经患者病史询问、胸部CT、X线胸片、纤维支气管镜及痰液抗酸杆菌检查确诊,排除: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肺心病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压明显下降患者;出血功能障碍及怀孕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VK1、氨甲苯酸及酚磺乙胺等止血药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 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20单位,加入5%葡糖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采用微量泵24h持续静脉滴注,输液速度维持在0.1U/(kg?h) 水平,等咯 血减少至每日少于50ml无新鲜的鲜红色血液咯出后垂体后叶素减至每日一次, 不再24h维持。观察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垂体后叶素用法 同上,另外酚妥拉明20单位,加入5%葡糖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以0.08 mg /min静脉滴注,1次/d。 1.4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为[3]:显效:用药5d后,患者呼吸困难、出冷汗及气促症状 完全消失,咳嗽明显减少,咯血完全停止;有效:用药5d后,患者临床症状明 显缓解,咳嗽症状减轻,无大咯血但仍有痰中带血或两次咯血间隔时间明显延长;无效:用药5d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大咯血未 停止甚至加重。

支气管扩张中医辩证治疗临床分析

支气管扩张中医辩证治疗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支气管扩张中医辩证治疗的复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疾 病的治愈率。方法:系统复习支气管扩张的中医辩证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对 支气管扩张中医辩证治疗临床分析的复习,总结临床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 率及治愈率。结论:熟悉支气管扩张中医辩证的临床特点,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 愈率。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中医辩证;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133-01 支气管扩张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以致支气管扩张 和变形,造成痰液潴留、反复感染、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终末支 扩张与吻合而形成血管瘤等病变。临床以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主 要特征。 1.中医病因 火热、痰湿、瘀血是支气管扩张的常见致病原因。病邪的侵入与机体正气不 足相关,因此本病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兼杂的病性特点。 1.1 肺脾素虚 先天禀赋不足,肺脾两虚是发生本病的根源。肺脾两虚,易感外邪,又祛邪 无力,遂致外邪反复入侵,迁延日久而成本病。 1.2 外邪袭肺 外邪侵袭是导致本病的外因。外邪以风寒、风热、疫毒之邪为主,邪蕴于肺,化热生火,灼伤肺络,煎熬肺津,而出现咯血、脓痰的症状。 1.3 情志不遂 以郁怒伤肝为主要因素。情志不和,郁怒伤肝,逆气化火,上逆犯肺,灼伤 肺络而成咯血、咳嗽。 1.4 虚火伤肺 久病伤阴,或外邪袭肺,耗伤肺阴,虚火内生,灼伤肺络而成本病。 1.5 瘀血阻肺 以上几种病因致病日久未愈,均可导致肺气阻塞,血行滞涩,稠粘成瘀,而 致瘀血阻肺,加重病情。 2.中医病机 支气管扩张属肺系病变。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火热、痰湿、瘀血是本病的 常见致病因素。本病的形成常与幼年或体虚之时肺部感受外邪侵袭(如患流感、 麻疹、百日咳)有关。其病虽愈而正气受伤,致使痰湿深伏于肺。若再遇外邪侵入,或肝火犯肺,引动内伏之痰湿,导致肺气上逆,而每见咳嗽、吐脓痰等症候;热 伤肺络,血溢脉外则见咯血或痰中带血;久病人络,或离经之血留滞不散,形成 瘀血,又成为致病因素。本病自邪热犯肺到形成肺络损伤,是慢性渐进过程,病 程缓慢。以本虚标实,虚实兼夹为病理特点,即肺脾两虚为本,外邪侵袭为标, 肺脏本虚贯穿病程始末。本病初起主脏属肺,渐可累及肝脾,日久累及心肾。肺 络损伤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外邪或他脏邪热再度伤络,形成病情反复发作,迁延 难愈的病变趋势。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病情经久不愈,正气更加耗伤,故在晚 期易见变证叠起,出现喘促(肾不纳气)、虚劳(阴血阳气亏虚)等病证。 3.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进展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进展 【摘要】本文针对中医对支气管扩张的辨证论治,以及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研究进展等加以综述。通过对支气管扩张症状、体征及诊断的认识,以中医理论为根据,了解其病因病机,从而正确的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关键词】支气管扩张;中医药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多继发于肺部感染之后,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损坏管壁而引起支气管扩张和变形的慢性化脓性疾病。为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主要见症为长期咳嗽,咳吐大量脓痰,或反复大量咯血[1]。近年来,使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涉及到理论、药物机制、临床试验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具有一定优势及特色,现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支气管扩张属于中医学“咳嗽”“肺痈”“咳血”等范畴。其发病多有一定的基础,大多是外因与内因共存,研究表明肺虚为本,痰、热、瘀为标,虚实夹杂,病位在肺,且与肝、脾、胃、肾有关[2]。 1.1 正虚为本:《内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肖培新[3]等认为支扩患者多于年少时即发病,患者形体瘦弱,伴有气短气促等症,此乃肺虚,为病之根本。肺虚则易受邪侵,驱邪不力则成窠臼,稍有外邪侵犯或劳倦,即可致疾病反复发作。陈芳[4]等通过对80例支气管患者体质研究,得出支气管扩张症的基本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体现为肺脾气虚、阴虚,标实则以痰、热、肝火、血瘀为主。杨继兵认为在支气管扩张慢性迁延期,正虚邪羁,邪正相争过程中正气易耗,或肺气阴不足,正气不复,痰浊难除; 或肺脾两虚,脾气虚则气不化精,精不上承,肺气失养,肺气虚,气不布津则痰湿内生。肺脾肾三脏受累,病势加重缠绵,引发本病长期慢性化,反复咳嗽、咯脓痰甚至咳血,而致支气管扩张经久不愈[5]。陈文辉在总结李素云教授的治疗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以虚为主,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易袭,内伏之痰热郁蒸而致。,肺气虚弱是支气管扩张发病的根本原因[6] 1.2 邪实为标:陈沁[7]将113 例支气管扩张中医证型分别归纳为痰热蕴肺型,气阴两虚、痰热蕴肺型,气虚血瘀、痰浊壅肺型,肝火犯肺、痰热蕴肺型4 类,,通过聚类得出的4 类证型可归为实证及虚实夹杂两大类,其中单纯实证62例( 占54.87% ) ,虚实夹杂例50 例( 占44.25% )。说明邪实在支气管扩张发病中占主要因素。有学者通过,150例支气管扩张病例的辨证分型中,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4类证型中,本虚体现为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痰热、肝炎和血瘀为主[8]。肖培新等认为外感温热、内伤气郁、余邪未尽等原因,均可致邪热犯肺,肺气不利则见咳嗽不止,热伤肺络、热胜肉腐则引起咳血吐脓[3]通过对多位医家的论著分析,邪实的主要病理产物是,痰热、肝火、血瘀。 2 辨证分型: 关于中医证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一项对150例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的研究显示,痰热蕴肺、肺脾气虚兼痰热蕴肺、肺脾肾虚兼痰热蕴肺、气阴两虚兼痰热蕴肺几种证型为住院患者的主要证型,分别可占到总患者数量的28.0%、15.3%、10.0%及8.7%。而根据四聚类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到四种证型:痰热蕴肺(37.2%)、肝火犯肺(32.9%)、气虚血瘀(22.%)及肺阴虚证(7.4%)[8]。另一项113例支扩患者的证型聚类分析中得出证型分布情况为:痰热蕴肺型(10.71%),其次是气阴两虚兼痰热蕴肺(22.12%)、气虚血瘀兼痰热蕴肺(15.93%)、肝火犯肺兼痰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 简介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树的异常扩张,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沉积或纤维化修复使支气管壁毁损,导致支气管持久扩张、变形。病变主要累及中等大小支气管,病变可以广泛,也可以局限; 左肺下叶最为常见。支气管扩张症,可伴有支气管大量萎陷,支气管萎陷部位远端的所有气道及肺泡均出现不张,使肺叶呈现无气状态。 引起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分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以继发性支气管扩张为多见。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的基本因素是支气管一肺脏反复感染和阻塞,两者相互影响,使支气管壁的炎症和破坏进一步加重,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感染灶,可触发局部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异常将造成局部组织的进行性损害,支扩的管壁组织内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同时亦有体液免疫异常。 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支气管一肺感染百日咳、麻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毒性支气管炎或结核等多种感染性疾病。 2. 支气管阻塞吸入异物、肿瘤、黏液填塞、肺门淋巴结肿大、获得性支气管疾病。 3. 遗传性缺陷纤毛缺陷(如纤毛不动综合征、Katagener综合征等) 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囊性纤维化。 4. 免疫缺陷状态如先天性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慢性肉芽肿病。 5. 先天性解剖学缺陷如支气管软化、软骨缺陷、支气管囊肿等。 6. 其他反复吸入性肺炎、Yasung综合征、吸入有害物质等。 流行病学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新西兰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为3.7/10万,而美国成人总体患病率为52/10万,英国的患病率约为100/10万,美国18~ 3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4.2/10万,但7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72/10万。这些研究均为多年前的文献,与时尚未采用胸部高分辨率

欧洲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管理指南要点

欧洲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管理指南要点 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以支气管壁不可逆扩张为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省市40岁以上居民中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为1.2%(135/10 811),这一低估数据仍高于一些欧美国家的数据(德国为67/10万)。2017年,欧洲呼吸学会发布的成人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管理指南(简称指南),对病因、药物治疗、手术、康复理疗选择等9个核心问题提出了推荐性意见。该指南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但研究数据多源于西方国家,为此,在2012年制定的"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简称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支扩症患者特点对指南的内容进行浅析。 一、我国支扩症病因学筛查重点 应与欧洲有区别 欧洲指南建议常规检查血细胞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总IgG、IgA、IgM)、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弱推荐,低质量证据),酌情考虑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原发性纤毛不动症(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感染及结缔组织病等。我国支扩症病因谱与欧洲情况悬殊,白种人以CF多见,而我国广东及山东省支扩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均显示以特发性(广州为48.9%,山东为66.0%)、结

核分枝杆菌感染及儿童期感染后为主。CF和PCD的筛查并不适用国内普查,且我国肺结核病所致结核性支扩症、支扩症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性肺病(约5%)比例较高,因此更应重视这些因素。 二、我国支扩急性加重期 抗生素疗程有待明确 欧洲指南建议支扩症急性加重期使用14 d抗生素疗法,具体疗程可酌情选用(弱推荐,低质量证据),但未涉及具体抗生素药物的选择及单药或联合用药疗效的差异,我国制定的共识提出根据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高危因素合理选用抗生素。此外,目前支扩症急性加重的定义多用于临床试验,临床工作中加重期的诊断标准及如何确定加重诱因仍不明确。因医疗政策的限制,一般支扩症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天数不足14 d,疗程实施也存在困难。 三、我国支扩症患者病原体 清除方案尚存疑问 欧洲指南建议对新分离PA的成人支扩症患者进行病原体清除;不建议对新分离除PA以外的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体清除(弱推荐,低质量证据),具体方案见图1。但环丙沙星750 mg,2次/d 口服对我国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无研究结果支持;国外常用吸入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处理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 一、概述: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二、病因 1.感染 感染是引起支气管扩张的最常见原因。肺结核、百日咳、腺病毒肺炎可继发支气管扩张。曲霉菌和支原体以及可以引起慢性坏死性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也可继发支气管扩张。 2.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 引起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是囊性纤维化。另外,可能是由于结缔组织发育较弱,马方综合征也可引起支气管扩张。 3.纤毛异常 纤毛结构和功能异常是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原因。Kartagener综合征表现为三联征,即内脏转位、鼻窦炎和支气管扩张。本病伴有异常的纤毛功能。 4.免疫缺陷 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的缺陷可引起支气管扩张,一个或多个IgG亚类缺乏通常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可造成支气管扩张。IgA缺陷不常伴有支气管扩张,但它可与IgG2亚类缺陷共存,引起肺部反复化脓感染和支气管扩张。 5.异物吸入 异物在气道内长期存在可导致慢性阻塞和炎症,继发支气管扩张。三、临床表现 支气管扩张病程多呈慢性经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幼年患有麻疹、百日咳或流感后肺炎病史,或有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纤维化等病史。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咳痰在晨起、傍晚和就寝时最多,每天可达100~400ml。咳痰通畅时患者自感轻松;痰液引流不畅,则感胸闷、全身症状亦明显加重。痰液多呈黄绿色脓

样,合并厌氧菌感染时有臭味,收集全日痰静置于玻璃瓶中,数小时后可分为3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黄绿色混浊脓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90%患者常有咯血,程度不等。有些病人,咯血可能是其首发和惟一的主诉,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常见于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病变多在上叶支气管。若反复继发感染,病人时有发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当支气管扩张并发代偿性或阻塞性肺气肿时,患者可有呼吸困难、气急或发绀,晚期可出现肺心病及心肺功能衰竭的表现。 部分病人(1/3)可有杵状指(趾),全身营养不良。 四、检查 1.有低氧血症 感染明显时血白细胞升高,核左移。痰有恶臭,培养可见致病菌。药敏的细菌学检查,针对囊性纤维化的sweat试验、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皮肤试验(T淋巴细胞)、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吞噬细胞)、补体成分测定(CH50、C3、C4)。 2.肺功能检查 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肺功能损害为渐进性,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FEV1、FEV1/FVC、PEF降低。残气量/肺总量比值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后期可有低氧血症。 3.X线胸 可无异常(占10%)或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囊状支气管扩张在胸片上可见粗乱肺纹理中有多个不规则蜂窝状(卷发状)阴影,或圆形、卵圆形透明区,甚至出现小液平,多见于肺底或肺门附近。柱状支气管扩张常表现为“轨道征”,即在增多纹理中出现2条平行的线状阴影(中央透明的管状影)。 4.胸部HRCT:CT检查 对支气管扩张显示能力取决于CT扫描方法、扩张支气管的级别及支气管扩张的类型,CT诊断囊状支气管扩张较柱状扩张可靠性更大。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与支气管扩张类型、有无感染及管腔内有无黏液栓有关。 5.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通过纤支镜可明确扩张、出血和阻塞部位。可进行局部灌洗,取得灌洗液作涂片革兰染色或细菌培养,对协助诊断及治疗均有帮助;通过支气管黏膜活检可有助于纤毛功能障碍的诊断。

106例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06例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7-02-06T15:50:11.4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2期作者:高阳 [导读] 通过观察分析106例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影像学类型的差异,更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中心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106例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影像学类型的差异,更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定的106例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结果.结果:(1)男性的起病年龄早于女性,BMI低于女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特发性(56.6%)为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常见病因,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男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5);(3)最常见的为累及2个肺叶(66.0%)及累及双侧肺叶(70.8%),最常见病变部位为左肺下叶(52.8%);最常见的影像学类型为柱状支气管扩张症(54.7%);(4)咳嗽(94.3%)、咳痰(100.0%)为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最主要临床表现;咯血(81.1%)、湿罗音(85.0%)也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主要临床特征。结论:特发性是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病因,咳嗽、咯痰、咯血及固定湿罗音是其特征性表现,柱状支气管扩张症是其最常见影像学类型。 【关键词】成人;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100-03 Clinical feature analysis of 106 cases with adult bronchiectasis Gao Yang. Center of General Practice,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engdu 61007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clinical feature and different imaging types of 106 cases with adult bronchiectasis and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feature of them.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06 cases with adult bronchiecta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cord the basic feature, clinical feature and imaging materials of them. Results: (1) Age of onset of male was early than female, BMI was lower than female, 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2)Idiopathic (56.6%)became common etiology of adult bronchiectasis, hypogammaglobulinemia in female bronchiectasi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female patients (P<0.05); (3) The common situation was involving two pulmonary lobe (66.0%) and bilateral lung (70.8%), the common diseased region was inferior lobe of left lung (52.8%); The common imaging type was cylindrical bronchiectasis(54.7%); (4) cough(94.3%)、expectoration (100.0%)becam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adult bronchiectasis; hemoptysis(81.1%)、moist rales(85.0%)also becam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adult bronchiectasis. Conclusion Idiopathic is the most common etiology of bronchiectasis and cough, expectoration, hemoptysis, moist rales are characteristic manifestations. Cylindrical bronchiectasis is the most common imaging type. 【Key words】Adult;Bronchiectasis; Clinical feature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抗菌药物治疗的进步,我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病率逐渐下降,据数据表明,今年较前年下降了8% [1]。支气管扩张症是指支气管管壁肌肉和弹力结缔组织破坏所导致的支气管级细支气管永久、异常的扩张,通常发生在慢性气道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环境中[2]。其临床表现常表现为持续或反复性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咯血,最后严重可致呼吸功能障碍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虽说现支气管扩张症患病率较之前稍下降,但每年仍有45%的人患上此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该病现已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卫生问题[3]。但目前我国社会对此病认识较少,医护人员不够重视,现通过对106例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不同类型差异的研究分析,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该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支气管扩张症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6例,平均年龄56.8±14.2。纳入标准:(1)年龄20~75岁;(2)胸部HRCT显示支气管扩张而明确诊断患者。排除标准:(1)有认知沟通及精神障碍;(2)自愿退出本研究患者。支气管扩张症CT诊断标准:①支气管腔逐渐变细的正常层次消失,失去Tapering征象;②支气管内径大于相伴行的肺动脉直径;③胸膜下1cm以内看到支气管。 1.2 研究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定的106例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结果。胸部CT:记录病变部位(包括上叶、中叶或舌叶及下叶);累及单侧或双侧;累及肺叶数目(左肺舌叶单独计作一个肺叶)。参照有关研究,在影像学上将支气管扩张症分为柱状支气管扩张症、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症和囊状支气管扩张症3类[4]。病因分析:参照英国胸科协会支气管扩张症指南[5],将支气管扩张症按不同病因分为结核后、肺炎后、免疫缺陷(低丙种球蛋白血症),ABPA及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PCD)等,无法确定病因者定为特发性支气管扩张症。对于符合Kartagener综合征(包括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鼻窦炎及右位心三联征)患者,诊断为PCD。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男性支气管扩张发病例数多于女性;男性的起病年龄早于女性,BMI低于女性,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6,P=0.045),详见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