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血压的中医认识与养护

低血压的中医认识与养护

低血压的中医认识与养护
低血压的中医认识与养护

低血压的中医认识与养护

发表时间:2018-11-30T10:34:55.8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1期作者:陈存芳

[导读] 随着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高血压的危害已引起高度重视,而对低血压危害的认识却相对不足

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随着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高血压的危害已引起高度重视,而对低血压危害的认识却相对不足,本篇从中医特有的辩证论治,穴位治疗,饮食护理以及日常生活的养护等多角度对低血压进行论述。

关键词:低血压;中医辩证论治;穴位治疗;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

随着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高血压的危害已引起高度重视,而对低血压危害的认识却相对不足,甚至认为血压低无关紧要,只要血压不高,对身体就没有损害。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低血压危害的认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 12/8 kPa(90/60 mmHg)即为低血压。低血压的危害主要是造成人体各个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据统计,低血压(慢性)发病率在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老年人常见疾病中约有2/5中风,约1/4心肌梗死是由低血压引起的,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高血压。中医治疗低血压有一定的优势,因其主要采用自然药物,自然疗法的方式,可以减少化学药物的副作用,所以用中医治疗低血压值得推广。

中医学中无低血压病名,低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脾,肾,基本病机为心脾气虚。中医认为低血压为劳逸失调、思虑过度、饮食不节或禀赋不足,损伤心,脾,肾,导致中焦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脉乏力,肾精不足,气血不充,清阳不升,脑络失养所致。此外,低血压从“气血”论治,从气与血关系来看,气为血之帅,气虚日久,气陷不升,无力行血,血流缓慢,易形成瘀滞,血液不能上行于大脑;气虚无力生血,血液生成不足,不能濡养大脑;气为阳,气虚则阳气弱,血为阴,血虚则阴血不足,全身之气,血,阴,阳皆出现了不足之像。故低血压病机众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但仍以气虚为根本。中医采用辨证施治方法,以补虚扶正、调理气机为治则,可获得增强体质,改善自觉症状,逐渐回升血压的效果。现将低血压辩证分型如下:

(1)心气虚证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兼见心悸、气短、胸闷,舌质淡,脉弱。治法为补益心气,温通心阳。方药选独参汤加减。(组成:人参)或归脾汤(组成: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2)心气阴两虚证见心悸、气短、胸闷,兼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治法为益气滋阴,宁心安神。方药选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

(3)脾虚或中气下陷证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兼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脉大而虚弱。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药选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4)肾阳虚证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兼见畏寒肢冷、自汗,动则气短,或五更泻,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治法为益气温阳。方药选保元汤(组成:黄芪,甘草,人参,肉桂,生姜)或金匮肾气丸(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

(5)肾阴阳两虚证见头晕、眼花、耳呜、耳聋、腰酸、腿软、神疲、健忘等症状。治法:补肾助阳,滋阴降火。方药选五子衍宗丸(组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

(6)肾精不足:脱发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精神呆钝,健忘,舌瘦,脉细无力。治法为补益肾精,充养脑髓。方药选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或河车大造丸(组成:紫河车、熟地黄、天冬、麦冬、杜仲(盐炒)、牛膝、黄柏、龟甲)

经验方:中成药九制黄精饮,方剂组成为黄精、百合、山药、甘草、大枣等,有补血益气,提升血压,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在以上的辩证中需要强调的是低血压的基本病机是心脾气虚。故应强调气虚的证候及用药。《药镜》云:“人参养气,无黄芪而力弱。”二药相配,药性入心脾,又可通补一身之气,协调脏腑气机。人参价格昂贵可用党参替代,党参与黄芪经常相须为用。

除了辩证用药外,还可以从穴位治疗,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对低血压进行辅助治疗。

1、穴位治疗

(1)用大拇指用力按压两只手掌心的“心包区”,有酸胀感为度。(“心包区”又称“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指向的位置。它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可以治疗与心有关的疾病),此穴按揉3~5分钟,每日1~3次。

(2)用拇指按压双手上的“神门穴”(位于腕部,小指侧,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大陵穴”(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中渚穴(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各5分钟,每天3次。

(3)艾灸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血海(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太溪(位于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直上3寸,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4)按压百会穴:百会穴即人的头顶处两耳之间连接的直线与眉心直线相交的点。找到该穴位后用手抱住头用两只手的拇指在其上方进行按摩,每天按压50次,力度要梢轻,平稳。按摩百会穴能够缓解头晕、站立时眼前发黑等低血压引起的症状。

(5)按揉三阴交每天中午11点—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坚持两三个月,能把血压调理至正常值。

2.饮食护理

(1)多吃低血压可以多食补气血、温补心脾肾的食物。肉类如猪肉、牛肉、羊肉、狗肉,兔肉、公鸡肉、乌骨鸡,鸭子肉,鸽肉、鹌鹑、鹌鹑蛋、青蛙、泥鳅、黄鳝、鲤鱼等。水果蔬菜类如桑椹、葡萄、樱桃、莲子、桂圆、大枣、黑豆,黑芝麻等。

(2)少吃如冬瓜、西瓜、苦瓜、葫芦、芹菜、黄花菜、海带、山楂、绿豆、赤小豆、大蒜、洋葱、葵花籽等降压食品要少吃。。(3)适当多吃食盐吃盐可提高血压,改善头昏、困倦无力的症状,但食盐摄入量也不可太高。一般来说,健康人及高血压患者每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