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doc

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doc

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doc
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doc

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

中国医科大学宋文舸

区域卫生规划是在对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自然条件、卫生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内的主要卫生总是编制的,是一个大卫生的发展蓝图,是区域内国民经济与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区域卫生规划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不仅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全过程都要体现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卫生部门管、社会参与和法律保障的精神。

一、成立编制组织

成立编制组织,这是能否实现区域卫生规划目标的关键。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组织应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基本上应由市(地)政府的主要领导和计委、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与决策人员组成,各地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扩大到有关方面的领导。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是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最高管理层次,将负责区域卫生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决策、协调和指挥,规划领导小组可以委托计委牵头,负责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这种管理组织的构成和部门间的具体分工,从体制上有利于将区域卫生规划自觉地纳入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第二个层次是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班子,工作班子人员的配比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规划的质量和效用。区域卫生规划的工作班子应由一个多层次、多学科、多方面的人才群体组成,从专业上可以将工作班子的人员分为3个方面,即调研、咨询、统计。

调研工作应由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从事卫生经济与卫生管理的专业研究人员承担,这有利于部门间信息的横向交流,有利于规划编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克服部门利益与视野局限等不足。咨询工作应由政府有关部门的研究人员与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承担,这些人员在区域卫生规划制定过程中起咨询参谋作用,也可以接受规划领导小组的授权,对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这些专业研究人员很少受部门利益的影响,有利于保证咨询意见、方案和政策的客观、公正与科学。统计工作需要选配有统计知识与经验以及数量经济学方面的人才相当。从区域卫生规划具有整体性特征的角度考虑,编制规划需要有独立的统计班子和数据库。

区域卫生规划编制工作班子中的3个方面的工作人员要分工协作、互相沟通,由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在保证区域卫生规划决策层与工作班子主要负责人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工作班子的人员有一定的流动性,即规划工作进展需要有进有出,时多时少。人员来源的渠道一是从行政管理机构中选择;二是从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等民间选择。但都应选择致力于卫生改革,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有创造活力,讲真话的人才。

直接参与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人员,优先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意义以及实施的目的;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原则、内容、要求和技术方法;卫生资源的配置标准和依据;制定区域卫生规划需要进行的数据基线调查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有关技术报告的撰写与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等。

二、收集与分析统计信息资料

各种必须的信息资料是编制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是控制、监督和评价区域卫生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信息资料的收集要尽可能地准确与齐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渠道:

1.凡在常规统计系统中能够收集到的数据均应从这些系统获得。常规统计系统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

2.对编制区域卫生规划所必须但在常规统计系统又收集不到的数据,如居民健康需求、病种分类、疾病经济负担等资料数据的获得则需要组织专题调查。

3.在用数据做分析、推论、判断时,所使用的技术参数如各层次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卫生人员的合理工作量等,要注意利用社会上已有的研究成果。

4.除了收集定量的信息资料以外,还应收集一些必要的定性资料,如与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对规划的预期与响应程度等。

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保证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应发挥专家的作用,对信息资料从收集到分析进行质量控制。

三、编制区域卫生规划

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过程是对区域内的卫生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办法的过程。顺利完成这一过程,编制出一个能为各个方面所接受,通过个体操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区域卫生规划,需要编制规划的工作人员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相互理解与密切配合。因此,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编制区域卫生规划之前进行调查研究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主要方法是召开各种所必须的小型座谈会,深入现场实地调查研究,组织有相关人员参加的各种专题的综合研讨会、论证会。研究中要将静态数据与各种动态的情况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既要考虑规划思路的科学性,又要考虑规划思路的可行性。

区域卫生规划的目标是规划期间卫生工作的方向和应着重解决的卫生问题,是区域卫生规划的灵魂。规划目标的确定要通过反复的交流,使政府各部门间、社会各界之间对区域内重大卫生问题达成共识。如卫生事业的现实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程度、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分析、对现有卫生资源利用状况与潜力的分析、对主要问题

的看法以及对规划目标的预期、主要目标的确定与目标顺序的排列、实现规划目标拟克服的各种障碍、拟采取对策的可行性等。

区域卫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要涉及卫生资源的配置标准。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是由省级政府委托有关部门制定的,应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沟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凡是涉及所辖市(县)部分的,均应与市(县)充分交换意见。相应地区政府在编制各自的区域卫生规划时,对接壤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应互相充分协商,做到互相补充,避免交叉,以使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全局性与可操作性。

区域卫生规划中所涉及到的对未来预测的部分,应以翔实的材料做依据,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对所测的结果,凡纳入规划的内容都要适当留有余地,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验和调整。

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编制规划的工作人员学习、收集资料、分析依据、起草规划、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再听取意见、再做修改完善这样的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最后完成规划的送审稿。

四、规划方案的论证与评价

区域卫生规划方案草稿形成以后,需要组织区域内外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对规划草稿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与评价。规划方案草稿的论证与评价是区域卫生规划编制过程的重要五一节之一,既是保证规划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区域卫生规划思想的宣传过程。

对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和评价,首先必须科学地制定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尽可能地为参加论证评价的部门和专家提供可以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的有关资料,然后请专家参加论证与评价。这一过程中,规划编制人员尽可能不要用规划编制小组的想法影响或诱导专家的意见。

根据专家论证与评价的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如有可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以检验规划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再作修改,形成送审稿。

五、规划的送审与立法

区域卫生规划必须经过必要的立法程序,地级市的区域规划草案经过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通过后,需要报送市人民政府,经市人民政府审定,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地区的区域卫生规划审定稿应报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区域卫生规划经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或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

浅谈区域规划编制

浅谈区域规划编制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 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国家总体规划或省级总体规划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规划是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不是纯粹的指导性和预测性规划。 规划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它的作用是划定主要功能区的“红线”,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地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编制区域规划,要着眼于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发挥各自优势,统筹重大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能力,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1、目的性。 明确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广东省东西两翼区域规划的编制目的是解决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的协调发展。 2、前瞻性。 突出规划的超前性,加强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综合性。区域规划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规划内容广泛,对区域内各系统、各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对社会经济各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在综合各部门、各行业专业规划的基础上对区域的整体发展做出统一决策。 (2)规划思维方法,着重全面权衡利弊,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专项论证的不足。 (3)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区域空间布局方案都不会是唯一的,区域规划应特别注重发挥地区优势,最后规划方案的决策往往是在多方面、多目标、多方案的综合比较中遴选出来的。 4、战略性。区域规划是战略性的规划,它主要体现在: (1)规划时间跨度长。一般而言,区域规划的期限都在20年以上,可以展望到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于规划期限长,必然要求规划方案有明显的超前性,但又要有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的规划,使规划方案既能指导近期的国民经济建设,又可保持远近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2)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因此,区域规划总是从长远着眼,从宏观着想,讲求区域的整体效益。规划的重点应是区域宏观性的、全局性的、关键性的重大项目。 (3)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由于区域规划是长远性的规划,而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成果与深度要求 1、规划用地的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 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主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情况。 2、规划用地现状图:(比例1:2000)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筑现状图、人口分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现状 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建筑)类型、位置、等级、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分布等情况等。 3、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2000) 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的位置; 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标明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控制指标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2000) (1)道路交通规划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型、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集团战略规划编制流程

集团战略规划编制流程 2.1 战略规划程序启动 2.1.1 由战略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发起,战略发展部牵头与相关部门人员一起开展战略规划的有关研究和准备工作,启 动《战略规划草案》编制程序; 2.1.2 在编制过程中,总经理和各分管副总、部门主管必须积极参与,协调、解决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难于确定的重点战略问题。 2.2 战略规划论证与审批程序 2.2.1战略发展部在每年2月份负责提交 《XX 年度战略规划》(草案)和下年度《中软海晟年度经营计划》(草案)给战略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专题会议讨论,完成修改、确认,经董事会讨论通过后,以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名义联合签发。 2.2.2战略规划制定后下发部门主管以上 管理人员,做为业务开展、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以此为依据制定公司、部门经营管理策略、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战略监察员负责跟踪、记录执行情况反馈战略运用成果。 2.3 战略规划效果评估程序 2.3.1由战略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会议,在每年1月份对中软海晟上年度战略规划

效果进行评估。 2.3.2 评估的依据主要有: (1)上年度《中软海晟战略规划》 (2)《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3)《内部管理分析报告》 (4)《实施偏差分析报告》 (5)《晟核心竞争力评价报告》 (6)《年度经营分析报告》 (7)《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评估报告》 2.3.3 评估的内容包括: (1)各项经营指标、发展任务完成情况 (2)战略目标执行偏差分析 (3)主要战略的适宜性检讨(包括:业务战略,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营销战略,合作战略、文化建设等) (4)竞争地位评价 2.3.4 《战略规划评估报告》,经会议审议后,一份提交委员会作为对评价及相关 决策参考,一分递交战略发展部,作为下阶段战略规划编制参考依据文件。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重点: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编制层次、编制内容。 ?难点:城市规划审批及实施。 ?要求:掌握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编制层次、编制内容,了解城市规划的审批及实施。 3.1城市规划的编制 一、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层次、依据 1 编制阶段及层次 一、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层次、依据 两 个 阶 段 2 依据

→上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或区域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本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二、编制内容(摘自“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一)总体规划纲要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成果: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二)城市总体规划 1 含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 期限: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3 组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市域:城市政府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城镇体系:是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 4 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区范围。 ?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5 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书、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含义: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衔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 2期限: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不得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3内容: ?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2006-4-6 发布机构:建设部文号: 建规[1995]333号实施时间: 1995-06-0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城市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现状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单位名称和技术负责人签字。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市(县)域基础资料 1、市(县)域的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 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 3、资源条件: 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 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 8、三废污染状况; 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 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城市基础资料 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35000。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1)气象资料; (2)水文资料; (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 (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等。 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经济

2021年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新

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篇一:规划编制实施 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有关精神,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和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耕发[20xx] 号)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文件精神,结合的实际,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以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二、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细化和落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的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相关政策措施等,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统筹安排全区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做到上下衔接;加强部门协调,做好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专家队伍,加强协作,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做好土地整治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特别要考虑相关利益人的意见,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主要任务 土地整治规划以20xx年为规划基期,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规划数据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

片区规划编制大纲

附件1: 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编制大纲 序言 主要介绍规划目的、依据、特点和期限。规划的依据主要包括《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发[2010]46号)、《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等相关重要文件。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 一、基本情况 (一)规划范围 本片区涉及的县(市),片区国土总面积,2010年末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片区内世居少数民族的情况等。 (二)自然条件 本片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概况;片区的主要特点。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经济发展 2.社会事业

3.民族文化 …… (四)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片区内贫困程度、深度;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面临的特殊困难。 (五)发展机遇 阐述本片区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机遇以及各方面有利条件。 (六)重大意义 阐述打好本片区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雪中送炭、突出重点”的原则,阐述规划的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加快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 2.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 3.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4.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与跨省(市、县)协作相结合 …… (三)战略定位

根据本片区的特点和规划要求,阐述本片区的战略定位。 (四)发展目标 按照到2015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分别阐述经济发展、扶贫攻坚、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区域协作等方面的目标。同时,用专栏的形式明确相关的主要发展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城镇化率,人均教育、卫生、社保和就业四项支出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比例,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森林覆盖率等。 三、空间布局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本片区实际,阐述区域划分方案,明确各区域的类型和功能定位。同时,明确区域内城镇布局、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 四、基础设施建设 (一)交通 1.交通主通道:重点介绍本片区内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大项目,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等。 2.区域内交通网络: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主要项目。 …… (以专栏形式列出片区内的交通主通道,以及铁路、公路、

《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18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 县城。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城市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现状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单位名称和技术负责人签字。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市(县)域基础资料 1、市(县)域的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0 ~1/200000 :

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 3、资源条件: 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 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 8、三废污染状况; 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 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城市基础资料 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35000 。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1)气象资料; (2)水文资料; (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 (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等。 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经济

农村区域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农村区域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1农村区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1农村区域规划与设计的任务 农村区域规划的任务是对农村产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以及关键措施等作较长时间的安排。简言之,在于拟订一个合理的农村区域发展远景蓝图,并为计划部门编制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农村区域生产和生活体系。 农村区域规划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1.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 这是编制区域规划的基本依据。通过调查研究,搜集有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以及各项基础技术资料,对本地区的资源作全面分析与评价。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按照生产力布局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制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和方向,确定地区各产业发展的合理结构、发展的内容。 1.1.2合理布局区内各业生产力 农村区域规划要结合农业区划成果,合理配置区域农、林、牧、渔、工、商、运、服务等行业,以促进区域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安排好农、林、牧、渔等各项生产用地;加强城郊副食品基地的建设,妥善解决工、农业之间以及农业与各项建设之间在用地、用水、能源等方面的矛盾。

1.1.3拟订区域人口和农村居民点体系的规划 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农村区域规划正是以处理好人民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口的合理分布,拟订与工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居民点体系,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和生活环境。 1.1.4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 发展生产和改善乡村人民生活,都离不开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给排水、生活服务等公用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构成、布局,必须同农业生产和村镇居民点体系的布局互相协调配合。 1.1.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农村区域规划应力求减轻或免除自然灾害的威胁,进行生态重建,恢复已被破坏的生态平衡,使大自然的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应搞好园林绿地规划,丰富文化设施,增加休息的活动场所,进一步改善和美化农村生活环境。 1.1.6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效果 统一规划,综合平衡是区域规划的基本方法之一。要做多方的技术经济论证与比较,选择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最佳方案,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2农村区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体系 农村区域规划总的来讲包括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事业的各个部门、行业和领域、在区域综合性系统中,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事业是相互依存、互为发展的。农村区域规划作为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

区域规划理论

区域规划思想理论(国外)综述 区域规划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898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百年的演变过程中,区域规划经历了萌芽-兴起-繁荣-衰落-复兴等阶段。像任何知识一样,区域规划的理论也经历着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样此起彼伏中,各中规划理论和社会思潮都对区域规划产生了重大影响,相应的区域规划理论也层出不穷。下面已时间为轴线,对区域规划的理论进行总体的回顾和论述。 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 霍华德在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 (Garden City)的理论。这一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以后大城市所面临的拥挤、卫生等问题而提出的。 霍华德明确的田园城市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该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他主张田园城市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型城市。 “田园城市”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城镇群体组合发展的城市群体概念,闪烁着现代区域规划的思想光辉,区域规划的思想萌芽也就在此产生。 二、格迪斯的区域规划学说 规划界公认格迪斯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格迪斯是一名生物学家,他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区域。 格迪斯于1915年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运动和文明之研究导论》 (Cities in Evolu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Planning Movement and the Study of Cities)一书,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他指出,工业的积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在这些地区,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Conurbation)。在这样的条件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他指出,城市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和外部环境(包括和其他城市)相互依存的。“人们不能再以孤立的眼光看带每一个城市,必须认真进行区域调查,以统一的眼光来对待它们。” 格迪斯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人类社会必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在供求关系上相互取得平衡,才能持续的保持活力,荒野也是人类住区的组成部分,是文明生活的靠山,要平等的对待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他还提出了城镇集聚区的概念。 格迪斯首先把城市放到区域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规划,运用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对城市地区进行综合研究。 三、芒福德的区域整体发展理论 美国学者芒福德明确地提出区域整体发展理论,“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他指出解决某个城市发展问题,必须把它同区域联系起来。 城市并非孤立的空间存在,它与其所在的区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区域产生城市,城市反作用于区域。每一个城市都有与其相应的地域作为其吸引范围,每一个经济中心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区域,城市的发展要对周边的地域产生物质与人口的交换作用,而一个城市的形

三年战略规划流程程序文件

1目的及适用范围 1.1为规范三年战略的规划过程,有效的控制决策风险,让公司决策层能够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 识,特制定本程序; 1.2本程序文件适用于侏罗纪公司三年战略规划; 1.3本程序文件由侏罗纪公司制定,其解释权及修改权属于; 1.4本程序文件从2003年月日起执行; 2职责 2.1每年在即定时间部门总监和战略研究会形成战略规划预案; 2.2CEO形成提交决策委员会的草案并经决策委员会授权执行; 2.3决策委员会形成三年战略规划最终决案; 3三年战略规划流程 3.1各个部门总监形成部门的三年战略规划设想; 3.2战略研究组汇总各个部门的战略设想,分析形成公司三年战略规划预案,提交CEO评审; 3.3CEO评审若未通过,部门总监和战略研究组修改三年战略规划预案,CEO评审若通过,CEO形成 提交战略决策委员会的预案; 3.4决策委员会对CEO提交的公司三年战略规划预案进行评审,若未通过,CEO修改战略预案; 3.5若通过,决策委员会授权CEO执行三年战略规划决议,同时相关文档放入行政人事部备案; 4相关文件 4.1《部门三年战略规划》 4.2《公司三年战略规划预案》 4.3《评审记录》 4.4《公司三年战略规划决案》 4.5《备案说明》

部门三年战略规划 部门: ________ 负责人: ________ 撰写人: 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

目录第一部分:环境分析 第二部分:战略摘要 第三部分:部门战略要点 一、战略定位与愿景 二、关键成功要素与核心竞争力 第四部分:部门三年规划目标 一、经营性目标 二、战略性目标 第五部分:重大战略实施举措 一、战略实施举措 二、战略实施计划 第六部分:资源需求与配置计划 一、资金需求与配置计划 二、人力资源需求与配置计划 9

(完整word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一、规划体系的比较1、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 2、英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s)——针对在功能和布局上密切相关的更大的地域单元,通常是次区域所制订的用于指导某种变化决策的战略政策规划。 地方规划(Local Plans)——在结构政策政策规划总体思想指导下局部区域的较详细的战术性政策规划,主要以小区域规划为主,包括郊外发展区、小城镇或大城市区的中心开发区。 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四)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五)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 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成果与深度要求 1、规划用地的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 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主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情况。 2、规划用地现状图:(比例1:2000)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筑现状图、人口分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2)人口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现状 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建筑)类型、位置、等级、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分布等情况等。 3、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2000) 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的位置; 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标明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控制指标 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2000) (1)道路交通规划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型、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doc

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 中国医科大学宋文舸 区域卫生规划是在对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自然条件、卫生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内的主要卫生总是编制的,是一个大卫生的发展蓝图,是区域内国民经济与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区域卫生规划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不仅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全过程都要体现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卫生部门管、社会参与和法律保障的精神。 一、成立编制组织 成立编制组织,这是能否实现区域卫生规划目标的关键。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组织应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基本上应由市(地)政府的主要领导和计委、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与决策人员组成,各地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扩大到有关方面的领导。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是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最高管理层次,将负责区域卫生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决策、协调和指挥,规划领导小组可以委托计委牵头,负责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这种管理组织的构成和部门间的具体分工,从体制上有利于将区域卫生规划自觉地纳入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第二个层次是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工作班子,工作班子人员的配比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规划的质量和效用。区域卫生规划的工作班子应由一个多层次、多学科、多方面的人才群体组成,从专业上可以将工作班子的人员分为3个方面,即调研、咨询、统计。 调研工作应由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从事卫生经济与卫生管理的专业研究人员承担,这有利于部门间信息的横向交流,有利于规划编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克服部门利益与视野局限等不足。咨询工作应由政府有关部门的研究人员与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承担,这些人员在区域卫生规划制定过程中起咨询参谋作用,也可以接受规划领导小组的授权,对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这些专业研究人员很少受部门利益的影响,有利于保证咨询意见、方案和政策的客观、公正与科学。统计工作需要选配有统计知识与经验以及数量经济学方面的人才相当。从区域卫生规划具有整体性特征的角度考虑,编制规划需要有独立的统计班子和数据库。 区域卫生规划编制工作班子中的3个方面的工作人员要分工协作、互相沟通,由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在保证区域卫生规划决策层与工作班子主要负责人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工作班子的人员有一定的流动性,即规划工作进展需要有进有出,时多时少。人员来源的渠道一是从行政管理机构中选择;二是从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等民间选择。但都应选择致力于卫生改革,有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有创造活力,讲真话的人才。

(完整版)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

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 1、用地性质 2、用地地块划分 3、适建性、兼容性确定 4、各级道路红线位置、控制点、标高 5、市政设施配套情况,定位 6、与图则配套的地方规定。 7、每个地块内的建筑控制,包含一般经济指标、出入口位置、建筑限高(城市天际线)、建筑色彩规定等。 估计还有更多,随着逐步深入学习,将持续更新。 总之,我们应该明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内容、分区规划的内容、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针对各自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的内容,确保编制的控规能适用于规划局日常的规划管理工作。 另外,我们必须研究的就是控规的编制单元确定,如何能在能在管理中进行弹性调整。因为我国没有类似美国的开发权转让制度,而国土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土地节约原则及鼓励向空中要地的做法加剧了对控规的侵害,因此如何科学地公平公正的做好弹性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对编制单元内的建筑容量、环境容量、人口容量、公建设施配套等做好平衡,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规划的综合性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城市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控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规划说明、基础资料和研究报告收入附件。

2008年《城乡规划法》实施,将控规纳入法定规划,城市和镇都必须编制控规,经 依法批准的控规具有法定效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和出让均应该符合控规要求;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依法批准的控规既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也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依据。控规既能控制市场开发行为,避免市场失效,也能控制行政行为,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但是,控规理论自身还不够完善,编制水平各地差距较大,编制方式也不尽相同。 《城乡规划法》要求控规全覆盖,实际操作中有一次全覆盖、分区分期编制、根据出让情况临时编制小地块控规等多种。一次性全覆盖统观全局、整体性好,各项配套设施能够全盘考虑,但也有研究不足、针对性不强、编制粗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缺点。根据项目情况编制小地块控规优缺点正好相反,针对性强但缺乏全局观念,三大设施难以配套到位。以上两种方法对大城市弊端尤为突出。分区分期编制控规综合了上述方法的优点,既能纵观全局,也加强了各区域的针对性研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考虑控规的普适性,也考虑针对性,强调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全国编制控规较好的城市均采用分区分期编制方法,如北京市中心城共1088 平方公里,划分成33个片区(平均约30平方公里)、300个街区(平均约3平方公里)、3 万多个地块 (3 公顷左右)。各分区一次编制,逐步深化,分期审批,定期评估并进行动态维护,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城市规划及建设上来。 就合肥市而言,控规编制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2004 年)以《城市规划法》实施为标志。《城市规划法》自1990 年实施后,合肥市即启动了控规的编制工作。初期,主要结合道路改造和建设,编制道路两侧地区的控规,如马鞍山路地区控规等。中期,结合城市改造成片地区编制控规,如南七地区控规等。后期,即2000 年以后,主要针对新区建设编制控规,如政务文化新区控规、望湖城地区控规等。 第二阶段(2005-2007 年)以安徽省颁布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为标志。2004年底,安徽省颁布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更加规范了控规的组织编制、审批

战略规划应该包括哪些部分共12页word资料

1、战略规划应该包括哪些部分? 通俗而言,战略规划是战略制定的一个整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如何对变化着的条件﹙如顾客需求、新的机会、竞争压力及其他威胁、企业活动组合等﹚作出反应;如何配置资源﹙资本投资、技术开发、人力资源协调等﹚;如何在所参与的行业里进行竞争;在企业的每一个经营单位内,在主要职能领域和经营部门采取什么行动和方法,可以使整个经营单位形成一致而有力的战略力量,这些方面应该通过下面必要的分析工具、手段以及调研而完成。与战略目标相适应,可分为公司战略规划、经营战略规划、职能支持战略规划和运营战略规划等几个方面。 而上述规划的过程,其实质也就是进行经营战略架构分析、内部因素分析、外部环境分析、行业及市场竞争分析、产业结构分析与竞争战略、市场竞争的分析、市场调研、制定战略、SWOT分析、战略定位、特定战略制定、经营计划制定的过程。 2、制定战略规划时,如何保证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 战略规划的其实质是一个整体性的战略分析过程,一个企业通过战略规划而统筹确定最终的各类战略。正是规划中需要对内外部的SWOT、波士顿矩阵、市场调研等的具体深入的分析,才能确保规划的制定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 3、战略规划如何落实? 总的来说,战略方案的可操作性是战略实施的关键;公司除了制定战略规划,还应据此制定运营实施的方案如经营计划、预算及其相关的管理流程修订,还包括变革中的人员设置、结构调整、资金分配等等进一步细化的方案,同时需要结合或拟定相关制度与规范来配合战略方针的贯彻与落实,制定战略规划效果评价标准与执行的考核标准。 3、如何定义核心流程? 流程或过程是产生某一个结果的一系列活动或操作,特别是指连续的操作或处理。国际标准化组织给出的侧重于质量管理方面正式定义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在企业中,流程可以理解为“为达到企业目标在逻辑上相关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系列活动”。

制定公司战略规划的步骤

制定公司战略规划的步骤 图2 制定公司战略规划的步骤 第一步是战略环境的分析和预测 一般来说就是要分析一下企业的经营特征,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回答一个问题,即我们是谁?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其实不然,当你长期工作在一个环境里,对企业周围都习以为常的时候,你不一定能很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比如说某汽车公司,大家都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业务特征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可是在我们把该汽车公司的各个业务模块和它的各个事业单位进行分析了以后,才发现该汽车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不是它的制造业,而是它的金融行业,这是很让人吃惊的一个分析结果。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应如何来认识?是不是说

该公司可以忽略它的制造业,而主要关注它的金融业的发展?当然不是,如果这家汽车公司的金融业没有制造业做基础的话,它将失去品牌和商誉,也将失去赢利的能力。故此,对于这家汽车公司来说就一定要把它的制造业发展好,而且它必须很明确它的主要利润来源是金融。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要认清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分析宏观环境,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各个领域现在或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也要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寻找市场机会并识别出把握市场机会将遇到什么障碍,会有什么缺陷,这是对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的目的所在。 下一步是要制定目标 这里所指的目标和我们前面提到的“确定战略目标”中的“目标”有所不同,那个“目标”是我们要做变革,怎么样做变革,以及我们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但是那些描述都是定性的,并不是一个量化的目标。我们所制定的战略规划,落脚点应该是可评估、可衡量、可操作的规划,量化的目标是做到这一点的基础。比如说,对于企业来讲,它的市场分额要达到多少,销售额要达到多少,利润又要达到多少,要达到这些目标的时间是怎么控制的,何时实现这些目标,这些都是对目标的量化。

总体规划编制思路

总规编制要领 一、规划准备 (一)基础资料收集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收集齐备的有关城市和区域的勘察、测量、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现状和规划情况等基础资料,资料数据必须统一基期,尽量采用最新年份。 1、市域资料及城市相邻地区的有关资料 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历史沿革、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经济发展、人口社会、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区域规划等。统计年鉴(最好要有连续十年的)。 2、规划区和中心城区资料 包括历版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资料、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地质和地震资料、历史沿革、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城市人口、土地利用与用地评价、住房、工业、交通道路、公共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历史文化遗产、综合防灾、公共服务设施等。 (二)对原有规划的评估 1、评估内容: (1)对外部发展条件变化的评估:重点评估国家宏观经济社会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重大工程建设、资源环境等外部重大因素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2)对城市规划目标实施的评估:分析目标实施中的偏差和原因。 (3)主要评估内容: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人均城市建设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城市建设控制性指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道路网密度、环境质量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城镇化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以及教育、文化和体育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各种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用地地均产出效益、以及万元产值水耗与能耗等资源利用控制指标。 (4)强制性内容实施的评估:主要评估规划区范围、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量、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