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校联盟2019届TOP20十一月联考【语文】(全国Ⅱ卷)【附答案】

百校联盟2019届TOP20十一月联考【语文】(全国Ⅱ卷)【附答案】

百校联盟2019届TOP20十一月联考(全国Ⅱ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问题的研究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提出什么样的文化问题是时代的反映。在当代,文化成为一个世界热点问题,与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所引发的精神失衡相联系,与道德失范、审美价值失落、信仰缺失相关。人们的精神处于一种饥渴状态,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大大促进了文化的研究。

西方不存在特别突出的文化自信问题。几百年来,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强势地位,向外输出所谓西方文明,对它们来说,主要是存在文化自大和文化霸权。西方文明优越论、以救世主的姿态向外输出西方文明与文化殖民,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几百年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观。虽然近些年也有学者写过关于西方文化衰落的著作,如美国学者阿瑟·赫尔曼的《文明衰落论——西方文化悲观主义的形成》,但只是对历史土几位哲学家关于西方文化衰落的叙述,跟文化自信问题没有特别直接的关联。

文化自信问题在当代中国之所以如此被看重,既是基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苦难和奋斗中民族自强和文化自觉的展示,又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民族伟大复兴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迫切需要;既是对全体中国人树立文化自强自信心的鼓舞,又是对当代一切否定中华民族文化的做法的回击,包括一百多年来由于受侵略、受压迫造成的某些人残存的民族自卑情结的解扣。现在国内国外、网上网下有些言论,贬低中华文化,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否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歪曲改革开放的历史。鉴于此,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大问题”这个提法是对文化自信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处重要地位的重大判断。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未来,绘制蓝图,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论和精种支柱。尤其是其中的文化自信,由于文化的特殊本质和功能,发挥着更具基础性、更广泛、更深厚的作用,因而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文化和精神支撑作用,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或扮演敬陪末座没有发言权的小媳妇角色,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带着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的中国方案、建议和话语,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离开十九大提出的主题,离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构思,离开当代中国面对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我们就弄不清文化自信何以是大问题这一重大判断。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中国提出“文化自信”的问题是时代的反映,研究时代问题就是研究文化。

B.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与精神、道德、信仰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密切相关。

C.西方不存在特别突出的文化自信问题,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文化白大和文化霸权。

D.“文化自信问题”的提法是对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的判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文化问题研究的时代性为基础分析了当代文化成为世界热点问题的原因。

B.文章通过与西方的文化观作比较,论证了当今中国产生文化自信问题的根源所在。

C.文章列举否定中华民族文化的现象,论证了坚定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的“大问题”。

D.文章通过对文化自信在“四个白信”中的地位的分析,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应以正面宣传来应对当今贬低中华文化、否定和歪曲中国光荣历史的言论。

B.由于文化的特殊本质和功能,文化自信对其他三个自信具有文化和精神支撑作用。

C.由于对文化自信以及民族的自尊、自强的坚定,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D.想弄清文化自信何以是大问题这一重大判断,就要从当今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川北可采彭家河

其实,在汉乐府、周敦颐、朱自清之后,再来说莲或者荷塘,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对此,借李白之言作无奈状或许是最明智的。

正因为汉乐府说“江南可采莲”,所以再说说川北南部县的莲真还有必要。川北多山,十年九旱,每到夏季,常常缺水,特别是乡下。川北的城市大都紧靠嘉陵江而建,广元、苍溪、阆中、南部等,都仿佛一个个渴怕了的孩子,长年累月一早到晚都呆在水边,一刻也不分离。所以,像莲这类喜水的植物,基本没有立足之地,只有富贵人家附庸风雅才在水池或水缸里养几株。虽说乡下老家有不少女子取名叫惠莲、玉莲、莲英等,但这些女人却很少看到自己借名之花的模样。这些名字都是早年上过私塾的老先生们从书上翻来的,估计他们对莲也没有多少直观印象。乡场上早年做生意的经常到成都进小百货,那地方叫荷花池,虽然口口声声地叫它荷花池,也根本没有荷花的影子。只有村里或者城里的富贵人家,找机会到很远的南方旅游,才专门去看荷花,回来一传十、十传百地描绘接天莲叶的盛况。

三五年前,这种情形彻底改变。为了解决川北三百余万人的饮用水难题,专家们把川北西河两岸的高山峡谷摸了一个底,一个巨大的计划慢慢实现。十年筑一坝,山乡变泽国,库容十三亿立方的升钟水库成为川北一劳永逸的自流井,西部贫瘠的荒野沟壑成为鱼米之乡。江南田田莲叶也在川北大地铺天盖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景观。

川北的池塘早年叫日月潭,白天装日光,晚上装月光,从来没水装。没想到,世事会如此变迁。高峡出平湖,湖叫升钟湖。深山峡谷间同时也建成了高大的渡槽、宽阔的渠道,生命之水如长长的列车在山谷

间穿行,润泽着川北大地。

喜水的莲藕引种过来,在南部成百上千亩地生长,稻田转身成为莲博园,自然村成为旅游点。走出富贵人家的莲花同样在田野盛开,仍旧花红叶碧,让川北的男男女女领略到江南的诗情画意。每到夏秋,远远近近的村民们都要与来乡下的艺术家们一道,走进高过人头的莲田,做一回江南的赏花人、采莲人。人面莲花相映红,江南川北似梦游。村民们早年吃腻了红苕、苞谷的舌头又习惯了莲藕、莲子,南北转换,味觉调整,多少也有些障碍,但是莲藕还是慢慢成为了人们的主食。

如同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种子,移植到川北的莲长势良好。莲博园的人们习惯了莲的生长,熟悉了莲花、莲叶、莲藕、莲子的功能,闲时就坐在门前赏花,饿了就藕片下锅,生病则莲子熬汤,想起心中的男人或女人时,就也学说江南吴音,轻声分辨琢磨起莲和怜。江南的文化也随同莲,在川北融合生长。莲,或许是江南派来的使者,在蛮荒的山野传播另一种文化。

川北自古苦寒,以阆中、南部、盐亭为甚。纵观千年历史,只有如今人民生活才大为改观。细细想来,其中之一是由于水与路的畅通,让这片土地滋润肥美。水让村民安居,路让百姓致富,也让千里之外、千年之外的文明落地生根。天高地迥、星汉浩渺,只要渠成水到、道路畅通,一切皆可焕然一新。莲在川北的生长,其实也就是在用她的美丽向我们证明天地间这个朴素的道理。

到崇山峻岭间的川北深山,看莲花的开放,听莲子的掉落,做一回江南那样的采莲人,这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此时,再到江南去采莲,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味道了。

(选自《四川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川北多山、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使得川北的城市大都紧靠嘉陵江而建,像莲这类喜水植物在此地基本没有立足之地。

B.由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同样”“仍旧”两个词可以看出莲花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甘心为川北的人们盛开的奉献精神。

C.川北自古苦寒,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水、路的畅通关系甚大,在今昔对比中表达了对国家造福百姓的赞美之情。

D.结尾“此时,再到江南去采莲,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味道了”,既照应了开头引用的汉乐府诗句,又突出了川北莲花之美。

5.文章为什么说“在汉乐府、周敦颐、朱白清之后,再来说莲或者荷塘,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6.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从环境、生活、文化三方面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使得教育资源在大数据时代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包括网上教研系统、网络备课系统、教师学习中心系统、教师评价系统、资源管理与应用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等,大数据教育资源可建立一站式教学信息平台。而学生在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上,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系统、互动交流系统等实现远程学习、移动学习。

目前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数据的形式和来源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多样化,谁能快速发现和整合数据,并能解决如何利用数据挖掘其背后的价值这一问题,

将会有效增加其在未来的竞争力。

(摘编自王海峰《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现状》)材料二:

(摘编自《数据分析:如何发展教育大数据》,2017年9月20日)材料三:

目前,“报送式收集”仍主导教育数据收集方式,“伴随式收集”没有真正实现。教育数据除了来源于教育系统内,还广泛来源于智能设备、社交媒体等诸多方面。随着“物联网”成为现实,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收集数据量的比例会越来越小。科技研究公司高德纳(GArtnEr)估计,2016年每天有550万台互联设备上线,到2020年,互联设备的总数将超过目前水平三倍以上。IBM表示,目前每天产生的数据已达大约2.5艾字节,这意味着世界上90%的数据是在过去两年产生的。所以,“伴随式”的数据收集方式的实现,才意味教育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另外,“报送式收集”方式无法有效规避“数据利益”,“伴随式收集”具有动态性和即时性,虚假数据无所遁形,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摘编自张伟《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教育变革》,《光明日报》2017年12月5日)材料四:

近年来,浙江省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这条主线,着力以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教学难点,在信息化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省99%以上的中小学校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班,49%的中小学校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班级多媒体普及率100%;38%的中小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室或学科教室,移动学习终端逐步走向全面普及,智慧校园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之江智慧学习广场融通“国家一省一市一县”教育资源,汇聚了1384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30门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精品网络课程、3.6万余个微课资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路径。根据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基础教育)》,浙江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全国之首。

(摘编自《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运用》,光明网2017年12月25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学资源呈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征,教育资源实现丁共享。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2012—2017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逐年增加,并预计2018-2019年市场规模依旧保持增长,但增长率会降低。

C.教育数据来源于教育系统、智能设备、社交媒体等多方面,“报送式收集”依旧是主导教育数据收集的方式,但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小。

D.浙江省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网络课程相当丰富,在信息化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

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值得其他省份学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教育领域发展大数据,对教师而言,能共享更多教育资源,获取更多教学信息;对学生而言,能实现远程学习、移动学习,解决了教育不公平问题。

B.在教育数据的形式和来源多元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只要快速发现和整合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数据背后的价值,就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C.“伴随式收集”具有动态性和即时性,使虚假数据无所遁形,有效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比“报送式收集”方式收集的教育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D.浙江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全国之首,在网络普及、多媒体普及、移动学习端普及等教育现代化方面的成绩都远远超出了其他省市。

9.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趋势。(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禄勋。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

..、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迁宗正。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

初平元年,复征代袁隗为太傅

..。道路隔塞王命竞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初,诏令公孙瓒讨乌桓,受虞节度。瓒但务会徒众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而虞为政仁爱。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乃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日:“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固拒之。馥等

又请虞领尚书

..事,承制封拜,复不听。遂收斩使人。于是选掾右北平田畴、从事鲜于银蒙险间行,奉使长安。献帝既思东归,见畴等大悦。时,虞子和为侍中,因此遣和潜从武关出,告虞将兵来迎。

(节选自《后汉书·刘虞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B.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C.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D.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鲜卑,古代少数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游牧民族,分布在中国北方。

B.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

C.太傅,位列三公,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

D.尚书,中国封建时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六部长官称为尚书,在本文中即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虞德感民夷。他的恩德感化了其治下的边疆夷族,这些夷族都按时朝贡,没有敢扰乱边境的,百姓都非常高兴。

B.刘虞施政得当。他施政宽松,鼓励农植,开放与胡人的交易,使渔阳富饶的盐铁得以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

C.刘虞天性节约。他位居上公,却穿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是下属节俭的榜样,过于奢侈的豪强受其感化。

D.刘虞忠于汉室。张歧认为他是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给他加皇帝的尊号,被他所斥责和坚决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瓒但务会徒众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而虞为政仁爱。

(2)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白居易

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洲①。

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

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

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②日日游。

【注】①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②田苏:指晋国贤人,后借指贤德长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一首题赠诗,诗中用“田苏”代指崔少尹,有对主人的恭维之意。

B.首联并未详细描写新居,而是用作者的心理感受从侧面写出其环境的幽深。

C.尾联写诗人想要为客人准备好饭菜,表达出想每日陪伴崔少尹游览的愿望。

D.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体现出白居易诗歌“晓畅通俗”的特点。

15.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上林坊新居的环境?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为说明君子实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方法,荀子用“,”巧妙设喻类比。

(2)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两句写卅了不同年龄的居民的精神状态。

(3)李白的《蜀道难》中以行人的动作描写突出蜀道高险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经历“倒闭潮”到“全面复苏”再到“华丽转身”,近年来,实体书店在中国正发生着的变化。变化背后,()。当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网红店”,当的文创产品、浓郁可口的咖啡甜点代替书籍成为“主角”,不少爱书人也感到忧虑。书店的独立价值与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未来书店,将何去何从?在书店里,人们可以喝咖啡、看书、购买文创产品、逛展览、听讲座,甚至看电影……无论是为寻

书,还是仅为打发时光,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未来书店已经被重新定义为“阅读与生活的博物馆”,人们徜徉其间,。专家指出,相比线上书店便利的买书方式和“点对点”的人书关系,实体书店“在场”的体验感始终不可替代。它们将以丰富的空间感受,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们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风貌,凝聚着一个城市的品格和精神,不断复制和传递这座城市的文化。据统计显示,2017年,“言几又”全国门店累计举办文化2000余场,参与人次突破百万以上;单向空间邀请大量热点作家、文化名人进行座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所未有琳琅满目依依不舍独一无二

B.闻所未闻琳琅满目流连忘返独树一帜

C.前所未有林林总总流连忘返独一无二

D.闻所未闻林林总总依依不舍独树一帜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是传统零售业与新型生活方式的转换

B.是传统零售业向新型生活方式的转换

C.是新型生活方式替代了传统零售业

D.传统零售业无法与新型生活方式抗衡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据统计显示,2017年,“言几又”全国门店累计举办文化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次突破百万;单向空间邀请大量热点作家、文化名人进行座谈。

B.据统计,2017年,“言几又”全国门店累计举办文化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次突破百万以上;单向空间邀请大量热点作家、文化名人进行座谈。

C.据统计,2017年,“言几又”全国门店累计举办文化2000余场,参与人次突破百万;单向空间邀请大量热点作家、文化名人进行座谈。

D.据统计,2017年,“言几又”全国门店累计举办文化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次突破百万;单向空间邀请大量热点作家、文化名人进行座谈。

20.下面是一本书的《序言》中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我很幸运地应邀为本书做序,打开书稿,看到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精心斧正,真为其认真的精神所感动。惭愧之余又感鼓舞,真要我发表高见,说实话,起初确实不知如何下手,甚至想撂挑子……

21.下面是某大学MBA提前批面试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农夫出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不久,他便发现自己吃亏上当了:这是一块既不适合种植果树,又不适合放牧的贫瘠山坡地。它除了拥有用途不大的白杨树之外,就是漫山遍野令人望而生畏的响尾蛇。农夫在“痛定”之后,决定把这块贫瘠山坡地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将其建设成为响尾蛇的生产基地。他有计划地捕捉、繁殖响尾蛇,从中提取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制药,还把响尾蛇的肉做成罐头,销往各地。仅仅几年光景,生意越做越大,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每年到他的农场来考察、参观的多达几万人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怍,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百校联盟2019届TOP20十一月联考(全国Ⅱ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解析】A项,“研究时代问题就是研究文化”错,以偏概全,原文“文化问题的研究具有时代性”,并不等于研究时代的问题就是研究文化,时代的问题要比文化的问题范围大。C项,“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文化白大和文化霸权”错,强加因果,“西方国家的文化白大和文化霸权”是西方文化的表现而非“西方不存在特别突出的文化自信问题”的原因。

D项,偷换概念。“文化自信问题”不等于“大问题”,原文中“大问题”指“坚定文化自信”。(3分)2.B【解析】“作比较”错,文章没有比较;“论证了当今中国产生文化自信问题的根源所在”错,文章论证的是当今中国提出文化自信问题的现实意义。

(3分)

3.C【解析】强加因果。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改变并不是因为“对文化自信以及民族的自尊、自强的坚定”。(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4.B【解析】“莲花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甘心为川北的人们盛开的奉献精神”错,“同样”“依旧”两个词体现了莲花旺盛的生命力。(3分)

5.原因:前人在描写莲或者荷塘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经典的诗文难以超越,后人再谈及会显得逊色。(2分)

作用:①突出了川北的莲的魅力,引发读者的阅读头趣。(2分)②由汉乐府、周敦颐、朱白清的诗文,引出下文对川北南部县莲的介绍。(2分)

【解析】本题通过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体会文章的内容和行文结构。第一问分析原因,要由表及里,分析写莲或者荷塘需要勇气,不仅因为汉乐府、周敦颐、朱自清都写过,还因为这些经典诗文是难以超越的。第二问分析作用,要从内容和作用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是用写莲的勇气,突出川北的莲的魅力,这样在表达效果上,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表达效果。作用上,由写莲的经典诗文,引出下文对川北南部县的莲的介绍。

6.①环境方面:用升钟水库成为川北一劳永逸的自流井与原来川北三百余万人饮用水困难对比,用现在的鱼米之乡与原来西部贫瘠的荒野沟壑对比,用升钟水库修建后引进了喜水的莲与原来川北基本没有莲对比,突出升钟水库给川北带来自然环境的变化。②生活方面:用现在夏秋赏莲成为村民生活的乐趣与原来无缘赏莲对比,用现在吃莲藕、莲子与原来吃红苕、苞谷对比突出升钟水库给川北村民带来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变化。③文化方面:用现在江南的文化在川北融合生长与原来蛮荒的山野对比,突出了升钟水库给川北带来文化的变化。(每点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A【解析】“实现了共享”错,原文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使得教育资源在大数据时代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混淆已然和未然(3分)

8.C【解析】A项,“解决了教育不公平问题”错。原文材料四只是说“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路径”。B项,“只要快速发现和整合教育数据,挖掘教育数据背后的价值,就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错,过于绝对,原文中“教育数据的形式和来源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多样化,谁能快速发现和整合数据,并能解决如何利用数据挖掘其背后的价值这一问题,将会有效增加其在未来的竞争力”,只是说“增强其在未来的竞争力”。D项,“都远远超出了其他省市”错,曲解文意,原文“浙江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全国之首”并不代表每个方面的成绩都超出其他省市。(3分)

9.①教育资源将实现共享,可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②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将越来越大。③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将得以实现,真实性将得到有效保障。④助力破解教育教学难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C【解析】画波浪线句前有“复征代袁隗为太傅”,这是朝廷下的命令,并不需要“王”亲自去,故“隔塞”与“王”连在一起错,“竟不得达”的主语应为“王命”。排除A项。“旧幽部”为“应接荒外”的主语,并非“达”的宾语,排除B项。“得”是“能够”的意思,不是“得到”的意思,不能与“达”拆分开,排除D项。(3分)

11.D【解析】“在本文中即此意”错,东汉尚未实行三省六部制,东汉时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3分)

12.D【解析】任意嫁接致误,“认为他是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的不是张歧,而是“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3分)

13.(l)公孙瓒只是一心收集人马来扩充自己的实力,而放纵部下,侵扰百姓非常严重,而刘虞为政仁爱。(关键点“但”“务”“部曲”各1分,句意2分。)

(2)诸位各自统领一方州郡,应当共同努力,为王室尽心,却反而想出叛逆的主意,来玷污坑害我吗!(关键点“戮力”“相…‘垢误”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祖父刘嘉,为光禄勋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渐渐升任幽州刺史,夷人被他的仁德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秽貊等部族,都按时朝贡,没有敢骚扰边境的,百姓歌颂喜爱他。因公事被免官。中平初年,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任刘虞为甘陵相,安抚灾荒后的百姓,以俭朴为下属做榜样。后升任宗正。等到董卓执政,派遣使者授刘虞为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又召他接替袁隗为太傅。因许多地方音讯不通,诏命竞没有送到。过去因为幽州地处偏远,耗费钱粮很多,每年常要挪用青、冀二州的赋税两亿多,来给它供应补足。当时道路不通,运送不到,而刘虞致力于实行宽松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开放上谷胡市来取得财利,使渔阳富饶的盐铁得以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谷子一石才三十钱。青州、徐州士绅百姓躲避黄巾之难归附刘虞的有百余万人,他都收留慰问,为他们安排生计,流民都忘了自己是迁徙而来的。刘虞虽然位居上公,但天性节俭.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那些过于奢侈的有钱有势者,无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而诚心归附。当初,朝廷命公孙瓒讨伐乌桓,受刘虞指挥。公孙瓒只是一心收集人马来扩充自己的实力,而放纵部下,侵扰百姓非常严重,而刘虞为政仁爱。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与山东诸将商议,认为皇帝幼小,受董卓逼迫,远隔关塞,不知是否还活着,觉得刘虞是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于是派原乐浪太守张岐等人带着他们商议的结果,给刘虞加皇帝的尊号。刘虞见了张岐等人,严厉地训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动乱,主上遭难。我受朝廷大恩,不能洗雪国耻。诸位各自统领一方州郡,应当共同努力,为王室尽心,却反而想出叛逆的主意,来玷污坑害我吗!”坚决拒绝了他们。韩馥等人又请刘虞兼任尚书,以皇帝名义封官拜爵,他又不答应。随即把来人杀了。于是选派下属右北平人田畴、从事鲜于银冒险秘密前往长安。献帝早想东归,见了田畴等人

非常高兴。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任侍中,因此派刘和偷偷从武关出发,告知刘虞领兵接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C【解析】“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两句,假设崔少尹能给客人准备饭菜,诗人愿意天天来上林坊新居陪伴崔少尹游玩,从侧面突出诗人对上林坊新居的喜爱,不是“诗人想要为客人准备好饭菜”。(3分)

15.①白描。简笔勾勒了上林坊新居东面高大的山峰、堂后池塘与洛水、山上的野径、洛水的渔舟。

②多视角写景。篱笆、池塘是近景,嵩峰、洛水、野径、渔舟是远景;嵩峰、野径是仰观,池塘、洛水是俯视。③动静结合。高大的山峰、三层回旋的野径是静景,流淌的洛水、漂浮的渔舟是动景。(每点2分,答“想象”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中需要注意题干关键词“描写”,即需从描写手法上分析。描写上林坊新居环境的是“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两联,找出其描写手法,并加以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黄发垂髫并怡然白乐(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每空1分,共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解析】①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前所未有”强调时间性,与“近年来”对应。

②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横线处修饰文创产品,故应填“林林总总”。③依依不舍:形容留恋,不忍分离。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词义区分不大,但“依依不舍”强调情感,而“流连忘返”强调事物让人沉迷忘返,在语境中应该选择“流连忘返”。④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比的。语境中突出的是书店的文化地标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故填“独一无二”。(3分)

18.B【解析】承接前面的“变化背后”,括号处应为透过书店的变化进行理论性的评价,应用“是”引出后边评价的内容,排除D项。根据后文语境“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说明传统零售业与新型生活方式的关系,不是二者转换了,也不是替代了,而是传统零售业向新型生活方式转换,排除A、C两项。同时,与括号前文的“变化”相照应,故选择B项。(3分)

19.D【解析】A项,“据……显示”杂糅,可改为“据统计”或“统计显示”。B项,成分赘余。“突破”就有“以上”的意思,“以上”赘余。C项,搭配不当。“举办”与“文化”不能搭配。(3分)20.①“幸运”改为“荣幸”;②“斧正”改为“修改”;③“高见”改为“拙见”;④“下手”改为“落笔”;⑤“撂挑子”改为“推脱”。(每处1分,共5分。)

【解析】本文文体为序言,是给他人的书所写,在表达时要注意对象和语体,还要注意词语的含义。

“幸运”指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在这里应该表达给人做序感到光荣,以示恭敬。“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高见”是敬称他人的见解,使用对象不对。“下手”“撂挑子”都是口语,与片段的语体风格不一致。

21.示例:参加MBA提前批面试需要学生网上申请,在学校对学生背景评估后,进行提前批次面试。

面试通过,将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后拟录取为新生;面试未通过,学生将参加正常批次复试,复试通过后拟录取为新生。(内容得当2分,表述准确2分,语言连贯2分。)

【解析】本流程图是从上到下的结构,需要根据箭头表述内容。注意“提前批次面试”下分为“面试通过”与“面试未通过”两种情况,需要分别表述,另外注意各个环节的对象是谁,在表述时应补充出来。

四、写作(60分)

22.【写作指导】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有着较强的思辨性。阅读材料中农夫的故事,我们发现农夫的处境有一个明显的变化:由吃亏受骗变成了生意兴隆,由果溯因,农夫没有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无用的痛苦之中,没有被木已成舟的损失击垮,而是寻求如何把眼前的不利因素巧妙地转化为有利因素,并创造性地从中获得利润。在整个事件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农夫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努力,他并没有被常规思维局限住,而是逆向思考,打破常规,充分发挥贫瘠山坡的条件,把漫山遍野令人生畏的响尾蛇变成了致富的资源。

参考立意:①与其沉浸在痛苦中,不如寻求破解之法;②打破常规,勇于突破;③逆向思考(换个角度思考、善于变通),柳暗花明;④不利因素可以转化为有利因素;⑤因地制宜,合理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