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第3章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 作业题1、在一维双原子晶格振动的情况下,证明在布里渊区边界a q 2π±=处,声学支格波中所有轻原子m 静止,而光学支格波中所有重原子M 静止。
画出这时原子振动的图像。
2、.具有简单立方布喇菲格子的晶体,原子间距为2×10-10m ,由于非线性相互作用,一个沿[100]方向传播,波矢大小为10103.1⨯=q m -1的声子同另一个波矢大小相等当沿[110]方向传播的声子相互作用,合成为第3个声子,试求合成后的声子波矢。
3、试求质量为m ,原子间距为2/a ,力常数交错为1β,2β的一维原子链振动的色散关系。
当1215ββ=时,求在0=q 和a q π=处的)(q ω,并粗略画出色散关系。
4 对NaCl晶体,测知其密度ρ=2.18g/cm3,正负离子的平衡距离α=2.81×10-10m,格波光学支的最高频率为3.6×1013(rad/s),试以一维双原子晶链模型计算:(1)NaCl的恢复力常数β;(2)长声学波的波速;(3)NaCl的弹性模量。
已知Na和Cl的原子量分别为23和35.5,每摩尔的原子数为6.024×1023,且由弹性波理论得到波速υ=(弹性模量/介质密度)1/2=[E/ρ]1/2.(第二问中声学波公式有误,答案正确)5 已知NaCl 晶体平均每对离子的相互作用能为n r r q T U //)(2βα+-=其中马德隆常数75.1=α,9=n ,平衡离子间距m 1082.2100-⨯=r 。
(1)试求离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频率。
(2)计算与该频率相当的电磁波的滤长,并与NaCl 红外吸收频率的测量值61μm 进行比较。
思考题6. 什么叫声子?是否为真实粒子?在热平衡条件下的晶体中说声子从一处跑到另一处有无意义?对于一给定的晶体,它是否拥有一定种类和一定数目的声子?7.请比较纯铜、纯铝与金刚石的热导率,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思考题:1.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答:不是; 有out lwout air z Q aI t t αα-+=可知,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不仅需要考虑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太阳辐射照度等气象参数,而且海域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围护结构对太阳表面的吸收率,以及围护结构本身的性质有关。
2. 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答;当太阳辐射强度远远大与于长波辐,且是建筑物雨天空间的角系数很小,或者是建筑物的垂直表面外界长波辐射换热之差很小。
3.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答:不是,太阳光谱包含了所有的色光,而玻璃都会不同的波长的辐射具有选择性,如普通玻璃对可见光和波长为3微米以下的的近红外线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但是人会有少量的长波红外线和紫外线透过玻璃。
并且不同类型的玻璃对各种光的吸收率和透射率、反射率是不同的。
4.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是否为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答: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得热包含对流部分和辐射部分,其中对流部分会直接传给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而辐射部分进入室内后并不直接传给空气,而会通过长皮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和家具的表面,提高这些表面温度后,在通过对流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所以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不全部是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5. 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答: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等属于室内热源而室内热源的散热形式有显热和潜热两种,而显热的散热形式包括对流和辐射,而辐射散热部分并不直接传给空气,而会通过长皮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室内其他表面和家具的表面,提高这些表面温度后,在通过对流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所以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不全部变为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6. 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答:因为在冬季,室外的温度波动幅度远小于室内外的温差,采用稳态计算带来的误差较小;而在夏季,室内外的温度波动幅度相对较大,可能导致冷负荷的计算结果偏低,而采用逐时室内外温差,忽略围护结构的衰减延迟作用,可能导致冷负荷的计算结果偏大。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3-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就是对给定的系统运行条件确定系统的运行状态。
系统运行条件是指发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或极端电压),负荷的有 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
运行状态是指系统中所有母线(或称节点)电压的幅值和 相位,所有线路的功率分布和功率损耗等。
3-2 电压降落是指元件首末端两点电压的相量差。
电压损耗是两点间电压绝对值之差。
当两点电压之间的相角差不大时, 可以近似地认为电压损耗等于电压降落的纵分量。
电压偏移是指网络中某点的实际电压同网络该处的额定电压之差。
电压 偏移可以用kV 表示,也可以用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
电压偏移=%100⨯-NNV V V 功率损耗包括电流通过元件的电阻和等值电抗时产生的功率损耗和电压 施加于元件的对地等值导纳时产生的损耗。
输电效率是是线路末端输出的有功功率2P 与线路首端输入的有功功率1P 之比。
输电效率=%10012⨯P P 3-3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可以表示为()∙∙∙∙∙+=+=-2221V V I jX R V V δ∆式中,∙2V ∆和∙2V δ分别称为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和横分量。
从电压降落的公式可见,不论从元件的哪一端计算,电压降落的纵、横分量计算公式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元件两端的电压幅值差主要有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决定,电压的相角差则由横分量决定。
在高压输电线路中,电抗要远远大于电阻,即R X 〉〉,作为极端的情况,令0=R ,便得V QX V /=∆,V PX V /=δ上式说明,在纯电抗元件中,电压降落的纵分量是因传送无功功率而产生的,而电压降落的横分量则是因为传送有功功率产生的。
换句话说,元件两端存在电压幅值差是传送无功功率的条件,存在电压相角差则是传送有功功率的条件。
3-4 求解已知首端电压和末端功率潮流计算问题的思路是,将该问题转化成已知同侧电压和功率的潮流计算问题。
首先假设所有未知点的节点电压均为额定电压,从线路末端开始,按照已知末端电压和末端潮流计算的方法,逐段向前计算功率损耗和功率分布,直至线路首端。
第三章根据刺激-反应模式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这个人,家庭的生活需要或者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购买爱好的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而发生的购买商品的决策过程。
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刺激-反应模式,即市场营销刺激和外部刺激进入购买的意识,购买者根据自身的特性处理这些信息,经过一定的据测过程导致购买决定。
按照这一原理分析,从营销者角度出发,各个企业的许多市场营销活动都可以被视作对购买者行为的刺激,如产品、价格、销售地点和场所、各种促销方式等。
所有这些,我们称之为“市场营销刺激”,是企业有意安排的、对购买者的外部环境刺激。
除此之外,购买者还时时受到其他方面的外部刺激,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刺激等等。
所有这些刺激,进入了购买者的“暗箱”后,经过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产生了人们看得到的购买者反应:购买还是拒绝接受,或是表现出需要更多的信息。
如购买者一旦已决定购买,其反应便通过其购买决策过程表现在购买者的购买选择上,包括产品的选择、厂牌选择、购物商店选择、购买时间选择和购买数量选择。
对企业来说,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对购买者黑箱中发生的情况和过程的分析。
案例:“马上要毕业开始工作了,我希望能买一辆车,外出会很便利。
”3月1日,太原市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小马告诉记者,最近他正在物色购买自己的第一辆汽车。
现在,像小马这样的在校大学生购车已经不是稀罕事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在考虑为自己上大学的孩子购置一辆轿车,因此购车群体正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状况。
究竟大学生购车的现象有多普遍,本报记者在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采访了十位在校大学生,其中有三位准备在上学期间买车。
山西大学大四学生小李,今年23岁,他表示自己近期就会购车,为以后工作准备,小李表示,他现在还没有经济来源,车款是家里面出。
“现在买车只是个过渡,以后自己有了能力才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购一辆自己的爱车。
第3章作业参考答案1.什么是塑性成形金属塑性成形的工艺特点有哪些与液态成形工艺和机加工工艺相比有何优势在外力作用下,利用金属材料塑性而使其发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称为塑性成形。
工艺特点为组织、性能好,材料利用率高,尺寸精度高,生产率高、操作简单、工人素质要求低,适于大批量生产,工作环境差等。
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组织、性能好,材料利用率高,尺寸精度高,生产率高、操作简单、工人素质要求低,适于大批量生产为其优势。
2.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形工艺各有什么特点体积成形:材料体积不变,只发生材料重新分配(材料转移)板料成形:平面应力状态塑性变形3.塑性表征材料的什么能力衡量金属材料塑性的指标有哪些相应的测试方法是什么塑性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表征金属对塑性变形的适应能力。
塑性指标是以材料开始破坏时的塑性变形量来表示,常用的有拉伸试验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镦粗试验时表面出现第一条裂缝的压缩程度,扭转试验时断裂前的扭转角度或圈数等。
4.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影响塑性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以钢为例)。
内因:1.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影响很复杂,如碳固溶于铁时,形成具有良好塑性的铁素体和奥氏体,而超过铁的固溶能力后会形成渗碳体,降低钢材塑性;磷会提高铁的冷脆性;硫会形成硫化物及其共晶体,提高热脆性;氮会形成氮化物,提高钢的脆性(如蓝脆);氢会产生氢脆和白点,降低塑性;氧会形成氧化物降低塑性等。
2.合金元素:总的来看,合金元素加入会使得钢材的变形抗力增加,塑性降低。
主要是通过①固溶引起晶格畸变②形成碳化物③形成硫化物④造成组织多相性⑤增加晶粒长大倾向⑥提高硬化倾向⑦低熔点纯金属分布于晶界增加热脆性等3.组织:单相好于多相(多相会导致变形和内应力分布不均);细晶好于粗晶(细晶晶粒多,有利于滑移,晶粒内部和晶界处应变差异小)铸造组织由于具有粗大柱状晶和偏析、夹杂、气孔、缩松等缺陷,会降低塑性,故需要用先进的冶炼方法提高铸锭质量。
《模拟电子技术》作业第3章多放差放题目多放分析计算1(3)电路中,晶体管均为硅管,且β1=β2=β,三极管b-e 间的电阻分别为r be1,r be2,C 1,C 2,C 3,C 4的容量足够大。
(1)说明各级放大电路的组态(共射、共基、共集);(2)画出中频简化微变等效电路;(3)写出012/.....u i u u A u u A A ==的表达式;(1.u A 可写近似表达式)(4) 写出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的表达式。
2(20) 电路中,已知V 1、V 2均为硅管,β1=β2=50,C 1、C 2、C 3、C E 的容量足够大。
(1)估算第一级的静态工作点I BQ ,I CQ ,U CEQ ;(2)画出电路的中频简化微变等效电路。
(3)写出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u ,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o 的表达式。
3(5) 电路中, 已知V 1 管的g m , V 2管的β=30, U BEQ =0.7V,b-e 间的电阻为r be , C 1, C 2, C 3, C 4,容量足够大。
试求:(1)V 2的静态工作点I CQ2,I BQ2,U CEQ2;(2)电路的中频简化微变等效电路;(3)写出中频电压放大倍数0/...u i A u u =的表达式;(4)写出输入电阻Ri 和输出电阻Ro 的表达式。
4(6) 电路中, 已知V 1为N 沟道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V 2为双极型硅晶体三极管,其β=50。
(1)求V 2 管的静态工作点I BQ2,I CQ2,U CEQ2;(2)画出中频微变等效电路;(3)写出中频电压放大倍数011201.......o u u u iu u A A A u u ==的表达式(设g m 、r be 、各电阻值已知);(4)写出电路输入电阻Ri 和输出电阻Ro 表达式。
5(8) 电路中,已知V 2 管的β=50, U BEQ =0.6V ,V 1管的g m 和V 2管的r be 均已知。
第3章栈、队列
1. 填空
(1)设有一个空栈,栈顶指针为1000H,现有输入序列为1、2、3、4、5,经过push,push,pop,push,pop,push,push后,输出序列是(),栈顶指针为()。
(2)栈通常采用的两种存储结构是();其判定栈空的条件分别是(),判定栈满的条件分别是()。
(3)()可作为实现递归函数调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4)栈和队列是两种特殊的线性表,栈的操作特性是(),队列的操作特性是(),栈和队列的主要区别在于()。
(5)循环队列的引入是为了克服()。
(6)数组Q[n]用来表示一个循环队列,front为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rear为队尾元素的位置,计算队列中元素个数的公式为()。
2. 选择题
(1)若一个栈的输入序列是1,2,3,…,n,输出序列的第一个元素是n,则第i个输出元素是()。
A 不确定
B n-i
C n-i-1
D n-i+1
(2)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为空,元素e1、e2、e3、e4、e5、e6依次通过栈S,一个元素出栈后即进入队列Q,若6个元素出队的顺序是e2、e4、e3、e6、e5、e1,则栈S 的容量至少应该是()。
A 6
B 4
C 3
D 2
(3)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1,2,3,4,5,则栈的不可能的输出序列是()。
A 54321
B 45321
C 43512
D 12345
(4)设计一个判别表达式中左右括号是否配对的算法,采用()数据结构最佳
A 顺序表
B 栈
C 队列
D 链表
(5)在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时通常设置一个打印缓冲区,该缓冲区应该是一个()结构。
A 栈B队列 C 数组 D线性表
(6)一个队列的入队顺序是1,2,3,4,则队列的输出顺序是()。
A 4321
B 1234
C 1432
D 3241
(7)栈和队列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它们的逻辑结构不一样
B 它们的存储结构不一样
C 所包含的运算不一样
D 插入、删除运算的限定不一样
3. 判断题
(1)栈可以作为实现过程调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2)在栈满的情况下不能做进栈操作,否则将产生“上溢”。
(3)在循环队列中,front指向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rear指向队尾元素的位置,则队满的条件是front=rear。
4. 设有一个栈,元素进栈的次序为A,B,C,D,E,能否得到如下出栈序列,若能,
请写出操作序列,若不能,请说明原因。
⑴ C,E,A,B,D
⑵ C,B,A,D,E
5. 举例说明顺序队列的“假溢出”现象。
6.在操作序列push(1)、push(2)、pop、push(5)、push(7)、pop、push(6)之后,栈顶元素和栈底元素分别是什么?(push(k)表示整数k入栈,pop表示栈顶元素出栈。
)
7.在操作序列EnQueue(1)、 EnQueue(3)、 DeQueue、EnQueue(5)、EnQueue(7)、DeQueue、
EnQueue(9)之后,队头元素和队尾元素分别是什么?(EnQueue(k)表示整数k入队,DeQueue 表示队头元素出队)。
8. 算法设计
(1)假设以不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表示队列,并且只设一个指针指向队尾结点,但不设头指针。
试设计相应的入队和出队的算法。
(实验报告选择题目)
学习自测及答案
1.在一个具有n个单元的顺序栈中,假定以地址低端(即下标为0的单元)作为栈底,以top作为栈顶指针,当出栈时,top的变化为()。
A 不变
B top=0;
C top=top-1;
D top=top+1;
2.一个栈的入栈序列是a, b, c, d, e,则栈的不可能的出栈序列是()。
A edcba
B cdeba
C debca
D abcde
3.从栈顶指针为top的链栈中删除一个结点,用x保存被删除结点的值,则执行()。
A x=top; top=top->next;
B x=top->data;
C top=top->next; x=top->data;
D x=top->data; top=top->next;
4.对于栈和队列,无论它们采用顺序存储结构还是链接存储结构,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5.简述队列和栈这两种数据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 设计算法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至九进制之间的任一进制数输出。
(实验报告选择题目)
7.假设一个算术表达式中可以包含三种括号:圆括号“(”和“)”,方括号“[”和“]”以及花括号“{”和“}”,且这三种括号可按任意的次序嵌套使用。
编写算法判断给定表达式中所含括号是否配对出现。
(实验报告选择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