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I卷(选择题)

1.我国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2.我国古代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下列文学形式形成主流的先后顺序是( )

①诗②词

③小说④曲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3.《宋史》记载“……又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4.外国游人曾说:“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主要修建于哪一时期 ( )

A.南北朝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5.如果你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你将会在神秘的三危山下的峭壁上,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看到一颗闪烁着绚丽夺目光彩的明珠,这处古遗址是 ( )

A.都江堰

B.敦煌

C.唐招提寺

D.赵州桥

6.楷书兴起于汉代,到唐代更显出唐人的气度和胸襟。被誉为唐代最有成就的书体是( )

A.欧体

B.柳体

C.颜体

D.宋体

7.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 )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8.他靠天才的想像,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二为一,奏出了盛唐之音,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9.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 )

A.词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10.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步辇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它的作者是 ( )

A.唐代的阎立本

B.宋代的张择端

C.东晋的顾恺之

D.唐代的吴道子

11.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这里保存有30万片古书雕版。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印刷的 ( )

A.《大唐西域记》

B.《丹经》

C.《金刚经》

D.《全唐诗》

12.2015年“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评选揭晓,西柏坡、赵州桥、正定古城等入选。赵州桥是何时修建的 ( )

A.隋朝

B.唐朝

C.秦朝

D.汉朝

13.1400多年沧海桑田,无数固若金汤的城池都已湮灭,而赵州桥,尽管繁华不再,却依旧在风雨中神态稳健、雄姿昂然。它的设计者是 ( )

A.李冰

B.李春

C.张果老

D.鲁班

14.下列图片中反映隋唐时期成就的是 ( )

15.唐朝时期,与亚洲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往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辽阔

16.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我们研究7世纪时印度半岛、中亚地区的历史,最应查阅的书籍是(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大唐西域记》

D.《水经注》

18.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第II卷(非选择题)

19.“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唐朝缔结友谊桥梁】

材料一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19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 335卷,约1 300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材料二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材料三

【当代再创和谐外交】

材料四 2015年5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指明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根本着力点,向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政府致力于中日友好的明确信息,彰显了中方对发展两国关系负责任的态度。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玄奘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

(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联系材料四,你认为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材料二

材料三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

(1)上述材料一表明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实行怎样的政策?

(2)图一中吐蕃使者为什么来求亲?求亲结果如何?这有什么重要意义?

(3)图二人物后来也嫁到吐蕃,这对唐蕃关系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4)唐朝处理民族关系有以下几种方式,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各举一例说明。

①打败少数民族的进攻,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

②与少数民族实行和亲政策:

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5)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对唐朝的少数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3)在唐朝,精英毕集,各种人才、全才、通才和奇才都极一时之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4)材料三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的?结合该制度的内部关系,分析其主要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

2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来的。”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2)材料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在中国开始于什么朝代?它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3)这种考试制度有什么影响?

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王谠《唐语林》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开元年间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3)除了“开元盛世”,唐朝前期还出现了哪些盛世、治世局面?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大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有一次,他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朝时,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选举官员的制度合不合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隋唐开始实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新科进士”的第一名称为什么?“赚得英雄尽白头”说明这项考试是容易还是困难?

(3)这项考试制度对唐朝有什么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三,明朝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写成的文章称为什么?

(5)你如何评价明朝对科举考试的规定?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B 6.C 7.D 8.A 9.C 10.A 11.C

12.A 13.B 14.C 15.B 16.C 17.C 18.C

19.

(1)印度;《大唐西域记》。

(2)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3)都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答出其中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20.

(1)开明的民族政策。

(2)原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结果:唐太宗同意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意义:促进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4)①打败东突厥,设立都督府;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③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5)看法: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很值得提倡的政策。

21.

(1)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与民为善)。措施: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2)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3)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兼收并用。

(4)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既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5)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2.

(1)都认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

(2)隋朝进士科;明经科

(3)科举考试制度基本上贯穿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择人才的范围;提高了政府各级官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我国古代社会沿用了1300多年;他们中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积极推动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改革,促使唐朝迸发出一种开放性的时代风貌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23.

(1)唐玄宗稻、粟;

(2)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改革漕运制度。

(3)“贞观之治”“贞观遗风”。

24.

(1)不合理,科举制度。

(2)状元,困难。

(3)让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繁荣等。

(4)八股文。

(5)禁锢了思想,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I卷(选择题)

1.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

2.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画坛领袖,画作被誉为‘神品’,名作有《秋郊饮马图》。”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

A.张择端

B.顾恺之

C.颜真卿

D.赵孟頫

3.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他是( )

A.铁木真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4.“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5.“……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请你判断这部戏剧应该是( )

A.《资治通鉴》

B.《念奴娇·赤壁怀古》

C.《窦娥冤》

D.《早发白帝城》

6.毛泽东主席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编写《资治通鉴》的是(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贾思勰

D.郦道元

7.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有两部史书堪称“史学双璧”,一部是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另一部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论语》

8.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武器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是( )

A.唐朝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9.“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 )

A.日本人

B.印度人

C.波斯人

D.阿拉伯人

11.宋人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最能说明(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