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院系所、一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院系所、一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院系所、一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院系所、一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院系所、一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指导老师考试科目

拟招

人数

备注

001水利与环境学院(拟招53人) 085214水利工程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3水工结构工程

04水利水电工程

05水利水电工程管理01陈求稳、戴会超、刘德

富、董晓华、郭红民、李

英海、彭涛、肖尚斌、徐

刚、王雨春

02戴会超、陈和春、郭红

03李建林、刘德富、田斌、

周宜红、黄耀英、黄宜胜、

孟永东、彭辉、彭云枫、

王从锋、吴海林、杨学堂、

杨启贵

04陈求稳、戴会超、李建

林、刘德富、周宜红、杜

发兴、郭红民、孟永东、

王海云、吴海林、燕乔

05许文年、陈钢、郭琦、

黄建文、江新、赵春菊、

郑霞忠、李昌彩、任玉珊、

孙役、王先甲

①101思想政治理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11材料力学(二)

或913水力学(二)

43

复试笔试科目:水

利工程施工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水工建筑物

②工程水文学

085239项目管理

0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含涉外工程)

02建设项目造价控制03建设项目管理

04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05电力企业项目管理

06水资源与水库管理01周宜红、郭琦、黄建文、

江新、王从锋

02安慧、郭琦、吴卫江

03安慧、陈钢、郭琦、黄

建文、江新、王海云、郑

霞忠、李昌彩

04郑霞忠

05郭琦、江新、王从锋、

陈邦峰、李昌彩

06董晓华、王先甲

①101思想政治理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16工程经济学

(二)

10

复试笔试科目:工

程项目管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运筹学②管

理学

002土木与建筑学院(拟招40人)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01岩土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

02滑坡成灾机理、预测预报及防治

03边坡防护及生态恢复04材料动力特性与结构01李建林、张国栋、徐连

民、张华、王乐华、刘杰、

孙大伟

02张国栋、罗先启、易武、

程圣国、张振华、陈勇、

吴剑

03许文年、郎煜华、刘刚

04彭刚、雷进生、李文伟、

①101思想政治理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01材料力学

20

复试笔试科目(任

选一门):①混凝土

结构设计原理②钢

结构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土木工程施

工②工程力学

抗震减灾

05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06现代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7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姜袁

05余岭、陈池、李仁平、徐港、杨俊、张京穗、周万清

06李运江、雷体洪、李桂媛

07李桂媛、陈林

085217地质工程

01环境地质及灾害防治

02沉积地质学及其应用0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04地质环境监测与信息技术01易武、张业明、江巍、

周建军、汤艳春、尚敏、

向先超

02肖尚斌

03孟召平、易武、王世梅、

肖诗荣、卢书强

04王尚庆、陆付民、易庆

林、易武、涂鹏飞、曾怀

恩、伍岳

①101思想政治理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02工程地质学

20

复试笔试科目:岩

土力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岩土工程堪

查②工程地质分析

原理

003机械与材料学院(拟招30人) 085201机械工程

01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02特种装备与结构设计技术

03机电控制技术及应用04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5制造系统调度、规划与管理

06工程车辆设计及理论01赵新泽、游敏、汤双清、

田启华、郑小玲、燕怒、

吴刚、杜义贤

02朱大林、方子帆、谭宗

柒、廖湘辉、陈永清

03汤双清、张发军、张屹

04田启华、李力、陈从平、

李立军、吴海华、余万

05吴正佳、曾孟雄

06廖湘辉、陈永清、张明

松、杜义贤、王林军

①101思想政治理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21机械设计或

922机械工程材料20

复试笔试科目(任

选一门):①机械原

理②材料综合知识

及应用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 ①理论力学②

机械设计基础

085236工业工程

01制造系统调度、规划与管理

02水电工程施工设备管理

03生产运作管理

04企业信息化01吴正佳、曾孟雄、杜轩、

查靓

02李力、吴正佳

03朱大林、张屹、查靓、

姜建华

04方子帆、田启华、姜建

①101思想政治理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21机械设计或

923运筹学

10

复试笔试科目(任

选一门):①机械原

理②基础工业工程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 ①理论力学②

机械设计基础

004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拟招40人) 085207电气工程

01水电站仿真与控制01李咸善、胡翔勇、吴成

明、李文武、程永权①101思想政治理

30 复试笔试科目(任

选一门):①电力系

02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03应用电力电子及新能源发电技术

04高电压技术与电气设备故障诊断

05输电线路理论研究06输电线路工程技术07电力信息化02汪芳宗、周云海、李咸

善、林湘宁、张涛

03黄悦华、王归新、冉华

军、陈堂贤、赵亮方、潘

礼庆、谭新玉

04胡汉梅、王成江、李亚

莎、张涛

05孟遂民、江全才、高虹

亮、高广德

06江全才、孟遂民、高广

德、高虹亮

07吴成明、李文武、陈科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31电路

统分析②电力电子

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电子技术基

础②C语言程序设

085210控制工程

01工业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

02现代检测与控制技术03系统分析与决策

04传感技术与智能系统05测量、控制与管理一体化技术

06计算机集成、控制、管理与网络技术01郑胜、施保华、蒋冰华、

高学军、黄悦华、王凌云

02黄悦华、黄敬尧、施保

华、向学军、高学军、万

钧力、严朝军、蒋冰华、

郭贵莲

03廖道争、王仁明、吴正

平、游文霞、吉培荣、崔

志强

04孙坚、向学军、万钧力

05黄敬尧、吉培荣、崔志

强、吴先用

06郑胜、高学军、吴正平、

向学军、严朝军、廖道争、

王仁明、游文霞

①101思想政治理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31电路

10

复试笔试科目(任

选一门):①自动控

制理论②计算机控

制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传感器与检

测技术②电器与可

编程控制器

005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拟招18人) 085211计算机技术

01智能识别与图像处理02物联网工程

03嵌入式系统及应用04软件工程新技术与方01孙水发、董方敏、刘勇、

陈鹏、郑胜、徐义春、徐

光柱、任东、夏平、雷帮

军、王安慧、田卫新、杨

先一、魏宁、邹耀斌

02陈慈发、任东、刘军清、

陈晓辉、陈鹏、徐守志、

康小军、龚国强、田卫新、

肖敏

03陈慈发、任东、刘军清、

陈晓辉、陈鹏、徐守志、

康小军、龚国强、田卫新

04蒋廷耀、王安慧

①101思想政治理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38数据结构或

939计算机网络

18

复试笔试科目(任

选一门):①数据库

原理与应用②微型

计算机技术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C语言程序

设计②电子技术基

础(数字部分)

研究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数学2010年招生目录 01李代数 02代数群与量子群 03代数几何 04微分几何 05泛函分析 06函数论 07信息安全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一或202俄 ③626数学分析 ④817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1.综合卷(包括.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微分几何,常微分方程)(笔试)。2.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口试)。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专业)。 参考书目复试参考书目: (1)《近世代数》吴品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复变函数》钟玉泉,高等教育出版社;(3)《微分几何》苏步青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4)《常微分方程》叶彦谦,高等教育出版 备注1、数学学科按学科(不按专业)进行统一招生。

v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3 本院系招生人数:65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招生人数:33 专业代码:040102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01 课程与教学理论 02 教师专业发展 03 教育测量与评价 04 语文教学 05 数学教学 06 英语教学 07 理科教学(科学、化学) 08 文科教学(历史、思品、社会) 09 学习科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2德语或243法语 ③720教育学基础 ④--无 课程与教学论 1.方向1-9:笔试(所有考生参加),考试内容范围:课程与教学论核心概念的理解、研究方案的设计、专业学习态度。不设参考书。 2.综合知识面试(口试、按方向进行))。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英语方向口试第二外语) 243日语 《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 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44德语 《大学德语》(第3版)1-2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张书良总主编。 720教育学基础 该科目我校自命题,考试范围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统考卷(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 试大纲。 招生 年份 专业名称 报考 人数 第一志愿 上线人数 录取 总人数 免试直升 人数 录取计划 内人数 录取计划 外人数 第一志愿 复试总分 最低复试 政治外语分 最低复试 专业课分 2011 课程与教学论 44 11 9 4 9 0 315 40 120 2012 课程与教学论 55 17 11 4 11 0 311 40 120 2013 课程与教学论 35 4 5 3 5 0 310 40 120 2011 学科教学(数 学) 9 4 4 1 2 2 318 40 60 2011 基础数学 108 20 22 7 22 0 295 40 60 2012 基础数学 76 31 26 12 26 0 292 38 57 2013 基础数学 102 23 25 9 25 0 291 39 59 2011 计算数学 11 4 4 4 4 0 40 60 2012 计算数学 10 3 3 3 3 0 38 57 2013 计算数学 15 3 4 3 4 0 294 39 59 2011 应用数学 77 14 15 9 15 0 295 40 60 2012 应用数学 65 16 15 8 15 0 293 38 57 2013 应用数学 57 7 15 14 15 0 294 39 59 2011 运筹学与控制论 12 5 6 4 6 0 311 40 60 2012 运筹学与控制论 15 3 3 3 3 38 57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历史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2001年初,经过数年发展,已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群体。历史学科现有教师10人,教辅人员1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另本学科拥有兼职教授3人,外籍客座教授1人。在职教师中,1人为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2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指导教师罗家祥教授曾获选2005~2006年度中美富布莱特学者,并应邀赴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进行学术交流;刘金华博士曾应邀赴香港浸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根据学校长远发展战略,历史学科发挥所有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招收国学、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罗家祥教授同时招收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方向学术带头人罗家祥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院长、历史所所长,除担任本校博士生导师外,还兼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两宋政治史和学术文化史研究,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氏新学与宋代社会》、《从新学到理论—11世纪后半至13世纪初年宋学主流的嬗递》、《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等研究课题,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1项,并参与多项重大攻关课题,其《北宋党争研究》、《宋代政治与学术论稿》、《北宋王氏新学的兴衰及其理论价值》、《王氏新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内在原因》等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方向学术带头人雷家宏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所副所长。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参与承担重大攻关课题、省部级社科研究课题多项,在宋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民俗文化史、湖北地方文化史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所著《宋代社会与文化管窥》、《中国古代乡里生活》、《湖北通史·宋元卷》(合著)等均获得学术界的较高评价,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武汉市社科成果优秀奖各一项,湖北地方文化史相关成果曾被武汉市有关部门采纳,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方向学术带头人李传印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承担国务院特批项目《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古代史学与政治关系及其现代启示》、教育部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知识讲解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目的是与本科与硕士研究方向接轨 1、通信与信号处理 (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个人通信》研究第三代和三代后蜂窝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以及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支持宽带移动的理论、信号处理和实现技术。 (2)《未来宽带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多天线(复用、分集、波束成形)技术、多址技术、信道自适应技术、抗干扰技术、无线资源管理和跨层优化设计技术、新型网络结构。 (3)《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无线通信网络与系统技术,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传输理论及其应用技术,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短距离微功率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分集发射与接收技术。 (4)《通信软件和网络智能》本方向研究通信网由封闭式集中控制环境转向开放式分布控制环境后的网络智能理论和软件技术。着重研究开放式API、Web Services、中间件、移动代理、遍布计算等分布计算技术在环境感知通信、自适应业务提供、可重配置网络和实时多媒体协同系统中的应用。 (5)《下一代网络》着重研究以IP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结构、模型和关键技术,包括:多业务IP通信网络QoS理论和技术;IP多媒体系统及控制技术;智能光网络的路由和控制;3G和B3G网络结

构和演进;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及三网融合模型和技术;IPv6技术及其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6)《宽带通信网理论和技术》着重研究面向未来的宽带通信网络理论和技术,包括:通用移动性和网络移动性技术;MPLS和GMPLS技术与应用;下一代因特网信令;家庭网络技术;基于元数据的自适应内容传递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和传感器网络技术;可编程网络理论;宽带通信网络流量特征与理论。 (7)《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研究光传输物理层的发展方向、新的光传输技术、新型光纤通信系统的体系架构、网络演进、控制与管理;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中光传输技术的新发展等,包括信号结构、传输码型、调制方式、复用方法、传输损伤、网络性能等方面的研究。(8)《现代数字通信》主要研究因特网出现之后对数字通信的影响、新型数字编码、纠错编码、数字通信的承载新技术、新型数字通信的性能参数、多媒体与数字通信的关系、数字通信与数据通信的关系、数字通信的发展方向等。 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开展信息与信号检测、识别、处理及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人类语言信息处理、语声识别、综合合成、图文模式识别,寻找人机交互通讯更直接更方便友善的界面系统,结合实际开展自适应噪声抑制、滤波、信号压缩恢复、人工神经网络、优质音响工程、相干检测、DSP应用、虚拟电子仪器仪表,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研究、工业数据总路线及通信系统、工业节能调速控制技术等。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院系、专业、研究方 向导师 招 生 人 数 初试考 试科目 复试考 试科目 备注 001基础医学院15 100501中医基础理 论 10 01基于中医经典 著作的中医学术 体系发生及演变 规律研究 邢玉瑞 ①101 政治理 论 ②201 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 02中医体质理论 的实验与临床应 用研究 孙理军 03中医基础医学 学科的分化研究 张养生 04内经理论的临 床应用及多学科 研究 陈震霖 05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李翠娟田丙坤 06中医藏象理论 的实验与临床应 用研究 张景明100504方剂学5 01方剂配伍规律 与辨证论治技巧研究周永学 ①101 政治理 论 ②201 英语或 203日 语 方剂学 该方向不招 同等学力学 生 02配伍与中药功 效的靶向作用研 究 曹兰秀

03脾胃病证的方药研究文颖娟 ③307 中医综 合 002中医临床医学 院 10 100502中医临床基 础 10 01经方治疗肾脏 病的研究 李小会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伤寒论 02中医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何丽云 *胡镜清 03经方治疗妇科 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焦俊英 金匮 要略 04经方辨治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的 临床与实验研究 杨景锋 05温病方药临床应 用研究 周永学 温病学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 06中医药防治感 染性疾病的实验 与临床研究 郑旭锐 003中西医临床医 学院 3 100505中医诊断学3 01肝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殷鑫 ①101 政治理 论 ②201 中医 诊断学 02证实质的临床郭小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4个二级学科、专业。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的进行交流,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 研究大型软件工程化方法的基本理论、技术与实施策略;自动程序设计、程序变换、软件设计理论、程序正确性理论、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 研究支撑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各类智能工具及相应环境、智能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及其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软件开发环境。 研究软件规范的形式化的工具、形式语义学、程序逻辑及程序验证以及以上理论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和实现; 研究软件可靠性模型与理论、软件的评估与测试、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保证技术。 2.计算语言学 研究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对语言的使用,建立具有自然语言知识的软件系统,包括能理解

自然语言的用于数据库查询的自然语言界面、通用自然语言描述事件或场景的多媒体软件以及进行不同自然语言之间互译的翻译系统。 3.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研究数据仓库、数据挖掘、Web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信息安全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型与语言。 4.并行计算 研究各种分布式系统的模型、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基于细胞自动机理论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模型与算法、基于网络分布式系统的并行虚拟机(PVM)及信息传递界面(MPI)的分布式计算与并行计算及软件、分布并行语言的形式语法与语义、数值和非数值计算。 5.演化计算 研究演化计算,包括仿生(演化算法、演化软件和演化硬件)与拟物算法,如遗传算法、演化策略和模拟退火算法等,及其在智能计算中的应用。 6.移动计算 Agent模型、方法、软件系统;分布并行处理模型、方法、软件系统;计算网格、信息网格、服务网格和数据网格技术、软件系统等。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智能代理及应用,电子商务技术。 2.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库及其管理技术,知识库及其管理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工具与生成器,网络化决策支持技术,谈判支持系统。 3.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应用,多维数据可视化,视频数据库技术,关系结构可视化。 4.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数据压缩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 网络系统工程,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宽带网技术及应用,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网络计算。 6.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7.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包括知识工程,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非规范知识表示和处理。 8.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9.生物信息工程 10.计算机图形学与CAD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VR技术与虚拟空间。机械工程CAD与CAM,土木、水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城市建筑与规划设计。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

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 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 1、哈工大的一系当然是除了理科中最弱的了,现在能一级学科排名第二,进步是最明显的,在学术带头人谭久彬、孙圣和的带领下,无论是工程和学术论文,发展势头都不错,尤其是将精密机械的学科方向,转变为光、机、电结合,传统学科有了很新的学科方面。谭久彬的学科开口较广阔,包容内容较多.从特种加工到光学,以及计算机安全,局域通信,图象处理,照明设备,什么都搞.搞的太多是否使其老本行减弱了?谭的国际声誉比较高,前几天一个早稻田大学没有解决的问题放在了谭这里解决,说明谭课题组的理论和工程能力都很强.孙圣和的课题组理论和工程都很强,但是理论是理论工程是工程,二者没有联系.孙工程方面搞VXI总线起家,其弟子彭喜元和付平继承了这项技能,现在还在做总装的大项目.理论方面做图象安全和数字水印,代表人物是孙的两个百名博:牛夏牧和陆哲明.另外,张毅刚编的那本编的一般呀,怎么这么多学校用呢?孙圣和不当院士简直是国家的损失! 2、老二系的汽轮机、工程热物理和锅炉专业,工程热物理SCI论文

和学科建设都不错,谈和平一人之力,就支撑起该专业的发展,年轻教师成长很快。热能工程以秦裕昆院士和陆慧林为代表,前者侧重工程,后者侧重基础研究,如果燃烧研究所能更偏重基础一些,热能工程学科发展可能更快一些。以王仲奇院士为带头人的热能动力工程,已经从传统的汽轮机完全转变涡轮涡扇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等离子发动机方向,研究方向更加结合军工和航天,但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因素,SCI论文很少。希望于达仁领导的等离子发动机能在不久将来取得突破。整体上,以上几个专业发展得不错。2系很多优秀的年轻博士很多留校了,理论工程都不错,有后进,后继有人。 3、哈工大的三系1)以方滨兴、胡铭增和杨孝宗为带头人的计算机机系统结构学科,以前是国内三强,以容错计算为特色,但由于人才流失,计算机系统结构没有评上国家重点学科,专业中的主要力量转变为研究网络信息安全,从事并行和系统结构研究的老师较少,部知道当年的MPEC解码芯片方面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可穿戴方面,短时间内获得很大突破,不大可能,容错方向,当年工大计算机的看家本领,还应该重视啊。网络信息安全,希望既有大工程造也有好的基础研究。2)以高文、王晓龙、徐晓飞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学科,近年发展不错,国外论文逐步增多,视频编解码、人脸识别、手语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企业智能计算等方向,在国内有一定地位,生物信息学是新方向,希望引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前身造船系195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朱九思院长受海军委托而创建。学科点分别于1981年、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第一批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95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本学科面向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众多突出的科研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的长远需求,本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船舶海洋学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落实“创新、服务、责任”办学思路,华中科技大学于2008年4月新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积极适应船舶与海洋工程高速发展挑战,在更高起点上谋划船舶的研发、海洋的开发。 本学科点目前已形成以下有特色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性能分析与新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船舶阻力、推进、耐波性、操纵性、水质环境监控以及舰船新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等。主要特色是将兴波理论研究与船型设计相结合,改进与开发新船型,推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代平头涡尾船型;将船舶运动响应与控制相结合,提高船舶的操纵性能;将流体力学与水质环境监控相结合,研究水动力作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建立赤潮及水华的预测预报模型。建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筹),完成大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船型优化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新船型的工程应用;开发了舰船运动物理仿真系统,解决了舰船操纵系统的陆上联调试验的关键技术,为舰船操纵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逼真的物理环境。本方向研究工作已获得国防预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了部级一、二等奖。 2.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性能与声性能分析、控制与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流固耦合分析,水下爆炸,导弹发射等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结构振动的主动、半主动控制,声辐射预测和控制及智能型优化设计方法,新型船用复合夹层结构等。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新型抗冲击结构,为新一代舰船的发展构造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新型结构形式;深入开展舰船各种特殊部位的结构振动和声辐射机理和工程应用研究,为总体设计提供重要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研究方向导师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备注 001政治与法学学 院 50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④801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著 复试科目:马 克思主义哲学 史加试科目: ①毛、邓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② 伦理学 _ 01人学与现代化高九江教授_ 02发展哲学杨亮才教授_ 03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 郭必选教授_ 04辩证自然观与 科学方法论 马海平教授_ 05文化哲学张文生副教授_ 06马克思主义哲 学与近代西方哲学 冯晓峰副教授_ 07唯物辩证法与 论辩逻辑 武宏志教授030203科学社会主 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④803政治学 原理 复试科目:历 史唯物主义加 试科目:①社 会学②政治经 济学 _ 01当代世界社会 主义 刘常喜教授_ 02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刘国荣教授_ 03社会主义改革 与发展 李宝怀副教授_ 04政治体制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 张纯厚副教授_ 05国际政治与社 会主义国家的对外 关系 刘常喜教授 030204中共党史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5 中国共产党历史④804毛、邓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 复试科目:中 华人民共和国 史加试科目: ①政治学原理 ②中国近代史

_ 01中国共产党先 进性建设 刘建德教授_ 02延安学与延安 精神研究 郭必选教授_ 03中国革命与毛 泽东思想 任学岭教授_ 04中国共产党延 安时期历史 高尚斌教授_ 05邓小平理论与 社会主义 杨延虎教授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4 马克思主义原理④804毛、邓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 复试科目:中 共党史加试科 目:①政治学 ②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与实践 _ 01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运用发展 高尚斌教授惠晓峰副教授_ 02苏联与马克思 主义 冯建玫副教授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4 马克思主义原理④804毛、邓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 复试科目:中 共党史加试科 目:①政治学 ②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与实践 _ 01毛泽东思想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杨延虎教授高风林副教授_ 02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和实践 邹腊敏副教授 _ 03“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 展观 杨伟宏副教授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复试科目:课 程与教学论加 试科目:①政 治学原理②马 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_ 01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 李兴昌教授 002财经学院15 020101政治经济学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 数学三④802政治经济学 复试科目:西 方经济学加试 科目:①金融

院系所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院系所、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外国语业务课1 业务课2 001法律学院 030101法学理论01法学理论 02法律语言学03法律方法论201英语或203 日语 611法学理论801法学综合611法学理论专业课:《西方法律思想史》,徐爱国、李桂林著,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法理学导论》马长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法理学专论》徐永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01法学综合(含法理、法律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 法)。 02法律语言学方向由外语学院组织复试。 030102法律史 01中国法制史 02中国法律文化03外国法制史 04西方经济法制史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 或240德语 612法律史(中 国法制史、外国 法制史) 801法学综合612法律史:《中国法制史》王立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法律制度史》丁凌华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外国法制 史》(第五版)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外国法制史》(第 二版)何勤华、李秀清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01法学综合(含法理、法律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 法)。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中国宪法 02行政法学 03立法学 04教育法学201英语或203 日语 613宪法学与行 政法学 801法学综合61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宪法学》童之伟、殷啸虎主编,上海人民出 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沈福俊、 邹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2014年10月1日修订后的《行 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 801法学综合(含法理、法律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 法)。

法律硕士: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doc.doc

法律硕士 (学科代码: 035101、035102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是为法律实务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北京交通大学自2009 年成为法律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来,确立了在秉承学 校专业构成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原则。 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硕士培养分为两个方向: 1. 法律(法学):培养对象为接受过系统法学本科教育的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 2.法律(非法学):培养对象为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为非法学类,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复合 型知识背景的专业法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优秀法律人才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思想道德层面: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信守并勇于实践 公平正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 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2.学术水平层面:掌握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法 律现状与研究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 3.能力水平层面: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和研究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于专业研究与学 术交流;具备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较全面的法律实务知识以及法律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 构、思维特征和应用能力,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需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技能。 4.成果水平层面:毕业答辩前至少公开发表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至少参加一次调研或实践,至少参与一个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金融系统、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等。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1.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必修环节训练和学位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法 律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研究专业及方向介绍

I am a graduate student from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My discipline direction is the water conservancy, hydropower and hydraulic structure of cold-arid areas. And the primary research field is hydraulic structure and hydraulic construction materials, which mainly research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for dam core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cluding asphalt concrete and cemented sand gravel.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my supervisor, Pro.f ***, tentatively determined my research direction to be the application of cemented sand gravel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this research direction is just what I like to work with. I have accumulated lots of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during my undergraduate period. I look forward to get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both in profession and practice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Cemented sand gravel is a new type of building materials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in according with the building concept of “suitable material and suitable compose”. With so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igh-efficiency construction, cemented sand gravel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This kind of material is characterized by aggregate without screening, high anti-seismic and overload ability, strong foundation adaptation, uniform stress distribution, low stress level and less material usage. Moreover, Cemented sand gravel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 on optimizingthe structure arrangement, saving engineering investment, adapting environment, protecting ecology and realizing fast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researchers abroad have made a lot of studies on cemented sand gravel and reached a number of cutting-edg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while the domestic relatively backward. Cemented sand gravel has been fully used due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Xinjiang, which making Xinjiang rank forefront nationwide in this research field. Nowadays, the problem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erosion are increasingly serious. Since the limitation of fund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re are still many important technical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 issues have not been yet resolved. Lacking of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shorting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each units. For example, the owner units did not dare to try, project units can no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unitsare not qualified on technology.My research direction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ve mentioned through conducting a lot of experiments. Such as, the sand gravel aggregat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optimization, the selection and dosage of admixture, the influence for aggregate of different acid and alkaline on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gelation and gravel mixture ratio design, and so on.Cemented sand gravel can be used to do targeted treatment. The studies of cemented sand gravel can prompt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circumstances of human living and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 学院招聘专业研究方向 教育学院特殊教育、教育经济、发展与教育心理、课程教案论 心理学院网络心理与行为、虚拟仿真实验研究、心理统计与测量、数理心理学或计算行为科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人格、社会与管理心理学、 发展、教育、学校心理学 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 与世界文学、民间文学、对外汉语、古代汉语 语言所汉语言文字学 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基督教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文化 遗产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工程或金融数学、人力资源或产业组织公共管理学院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相关专业法学院知识产权 社会学院社会学、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 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英汉翻译、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大学英语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类 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电子商务、管理科学与工程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田径教案与训练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大学体育(田径)、大学体育、体育学(不限方向) 音乐学院声乐表演、弦乐专业、西洋管乐器 美术学院设计学、美术学、游戏与新媒体、当代艺术、艺术管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物理、电子与通信系统、电路与系统化学学院化学(无机化学或有机化学)、课程与教案论(化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统计、基础数学、应用数学

学院招聘专业研究方向 计算机学院物联网、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旅游管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关专业 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 研究院 区域经济学或政府经济学、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或农村社会学) 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 中心 政治学理论、政府经济学、计量政治学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通信与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技术学、智能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 中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通信、管理、控制、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信息化促进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智能教育技术、计算 机应用等相关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 卧龙岗大学 联合研究院 智能教育技术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研究方向 1、现代企业理论与职业经理人研究:以现代产权经济学为基础,从事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领域为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的形成与发展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机制等。 2、金融与财务管理:以企业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整合多学科资源从事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领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司财务、财务战略、财务治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评估、金融工程等。 3、企业资源经济与战略管理:以企业资源为对象,以战略决策为手段,整合多学科资源从事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领域为企业资源规划与决策、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战略分析与决策等。 4、企业资本经营管理:以资本市场为平台,以企业资本运作为对象,从事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企业并购等各种资本运作方式。 工商管理之哲理在我国发展甚早,孔子、老子、孙子、商鞅、吕不韦、陶朱公等均在管理上给予学理与实务之启示,迄今仍受国际重视。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工商管理是一个非常有学问且复杂的领域,他的出现最初是为了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运营,而以最高的效率产出最大的利润或财富为目的的. 四年的工商管理专业,你可能会学到很多知识,但也许在走上工作后是最没用的知识,因为实际工作中并非如书中所说的处事那样严谨,所以不需要用到那些知识.何况,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这样的工作岗位提供给你去运用这些知识.所以你会袄折,除非你去搞研究,做学术.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仅仅是你学习生涯的开始,你如果想做管理,那么在毕业之后,你的目的就是学习,学习你所要管理的某个领域的技能,也许是一些理工类学生的技能,如果学不成,至少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要去了解公司运用的各个环节的过程情况,你甚至需要亲手去一台机器上操作一个月等等,为你的管理做好基础,管理越高层,掌握的知识也需越多,因为他必须统管全局.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所以我认为,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学的东西是最多的,他如果要更好的发挥管理的作用,不仅学了西方的管理方法,而且还实践获得了中国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同时他也要去了解其他工作岗位上的情况,甚至去掌握那个岗位所需的技能. 管理热潮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可能甚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之所以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有着显著的进展,乃管理的主要功效,而储蓄与投资乃是配合管理。发展中国家并非发展落后,而是管理的落后。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迅速,管理人员与经理管理知识之发展并未充分到足以产生最适宜的经济发展。故本文将研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如何使一般企业界认识管理的重要性。 何谓管理?管理者的任务是建立与维持内在环境,使组合中各分子,能共同发挥工作效用和效能,为达到组合各项目的而迈进。换句话说,管理者有责任采取各项行动,使各从业人员在为达成组合目标,提倡最佳贡献之可能⑤。管理是科学,亦是艺术。不可否认,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须引用有系统知识的科学作为执行的基础,再按照实际情况,收到切实的结果。为做到这一点,实际作业中必须采用一种行得通的方式以求成果。如果完全照着书本上叙述的方式,只靠背熟了的管理原则去经营,则就忽略了事实的需要。我们应明了,除有系统地研讨纯科学之外,艺术是为人类创新最多的技能,了解集体工作如何能发挥效用与

详解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及就业领域

详解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及就业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获取、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 美国大学一般将地理信息系统硕士课程开设在地理系。在地理数据的获取和收集过程中,GIS 主要研究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地理数据通常通过野外测量、数字化、遥感等手段获得,获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该研究方向讨论的便是如何处理、减少这些误差,以及针对数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错误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数据的获取手段和表达处理方式日渐成熟,但数据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却会永久存在,因此该研究方向被视为 GIS 研究领域中富有永久生命力的方向之一。 随着中国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以及全球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热潮的到来,地理信息的组织和管理过程是当前国内 GIS 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中国有着最为广泛的实践和应用空间。其中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包括空间认知(Spatial Cognition)海量数据库机构体系(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空间本体论(Spatial Ontologie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时空数据关系及建模(Space and Space/Time Analysis and Modeling)GIS 和 RS 技术的集成(Incorporat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in GIS )时空数据语义研究(Geospatial Semantic Web)空间数据共享以及互操作研究(Integration)等。

国内主要科研院所简介及研究方向20111017

1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建中),2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主要研究机构: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要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 新金属结构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结构金属间化合物、块体非晶及亚稳材料。 新金属功能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永磁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光电薄膜材料、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自旋电子材料。 新一代基础金属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亚微米纳米复相钢、连铸连轧工艺控制技术、塑性加工过程模拟仿真、板成形理论与技术;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新一代钴基高温合金、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金属及复合材料半固态加工、飞秒激光加工技术。 材料制备新技术与新工艺: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金属材料制备、成形和加工过程中组织性能精确控制技术;材料制备、成形与加工技术中关键工艺参数与材料结构组成、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实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喷射成形制备应用基础研究及新材料开发2. 冷喷沉积成形技术应用基础研究3. 高性能纳米晶材料与纳米涂层制备技术研究4. 金属燃烧现象及耐热耐蚀材料研究5. 铝、镁合金的先进制备成形技术研究与应用。 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辅助设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凝固过程计算模拟研究金属凝固过程中的传热、传质以及组织演化规律;材料与工艺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显微组织及其演变过程的定量表征、建模与控制;高性能钢铁材料、粉末高温合金、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要侧重于研究碳钢和有色金属热连轧电气控制系统,棒线材、型钢生产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