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讲义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讲义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讲义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讲义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讲义

一、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确定的关系(如:函数关系),或非确定性关系。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也确

定,则为确定关系;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带有随机性,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

一种非确定性关系,如长方体的高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就是确定的函数关系,而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学生的数

学成绩好坏与物理成绩的关系等都是相关关系。

注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又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如果所有的样本点都落在某一函数曲线的附近,则变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不确定性的关系),如果所有样本点都落在某一直线附近,那么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只说明两个变量在数量上的关系,不表明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一种伴随关系。

点睛:两个变量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两者均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关系,如匀速直线运动中时间t与路程

s的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的关系,如一块农田的小麦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函数关系是两个随机变

量之间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非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关系式一种因果关系,而相关关系不一定

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

知识点2.散点图.

1. 在考虑两个量的关系时,为了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人们常将变量所对应的点描出来,这些点

就组成了变量之间的一个图,通常称这种图为变量之间的散点图。

2.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些点会有一个集中的大致趋势,这种趋势通常可以用一条

光滑的曲线来近似,这种近似的过程称为曲线拟合。

3. 对于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的值也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正相关时散点图的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由上角的区域内。

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由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负相关时散点图的点散步在从

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

注意:画散点图的关键是以成对的一组数据,分别为此点的横、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其找出来,其横

纵坐标的单位长度的选取可以不同,应考虑数据分布的特征,散点图只是形象的描述点的分布,如果点的分布大

致呈一种集中趋势,则两个变量可以初步判断具有相关关系,如图中数据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则表示的关

系是线性相关,如果两个变量统计数据的散点图呈现如下图所示的情况,则两个变量之间不具备相关关系,例如学生的身高和学生的英语成绩就没有相关关系。

点睛:散点图又称散点分布图,是以一个变量为横坐标,另一变量为纵坐标,利用散点(坐标点)的分布形态反

映变量统计关系的一种图形。特点是能直观表现出影响因素和预测对象之间的总体关系趋势。优点是能通过直观

醒目的图形方式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变化形态,以便决定用何种数学表达方式来模拟变量之间的关系。散点图不仅

可传递变量间关系类型的信息,也能反映变量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知识点3:回归直线

(1 )回归直线的定义

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

(2 )回归直线的特征

如果能够求出这条回归直线的方程(简称回归方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对应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

性,就像平均数可以作为一个变量的数据的代表一样,这条直线也可以作为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的代表。 (3)回归直线方程

一般地,设x 与y 是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且相应 n 组观测值的n 个点(Xiy ) (i=1,2 ,…,n )大致分布在 一条直线的附近,求在整体上与这 n 个点最接近的一条直线,设此直线方程为 y = bx ? a ,这里的y 在上方加上

“ ”是为了区分实际值y ,表示当x 取值X i ,y 相应的观察值y i 而直线上对应于X i ,的纵坐标是y? = bx 亠a 点睛:1)散点图中的点整体上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时,可以应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

2)

回归直线是反映:

从整体上看,各点与此直线的距离的和最小 ”的一条

直线,它反映了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 两个变量之间的规律;

3) 我们可以通过回归直线方程,由一个变量的值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方法称

为回归方法

知识点4:回归系数公式及相关问题

1.

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直线的关键是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刻画从整体上看,

各点与此直线的距离最小, 假设我们已

经得到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

(知yj (x 2,y 2)……(x n , y n )。当自变量x 取x i (i =1,2,……,

n )时,可以得到? ^bx i a ( i =1, 2, , n ),它与实际收集到的y i 之间的偏差是y^ - y^ (bx i a) ( i =1,

n

2,

……,n )这样用n

个偏差的和来刻画“各点与此直线的整体偏差”是比较合适的。总的偏差为

a ⑶-?),

n

偏差有正有负,易抵消,所以采用绝对值

Z yi-?,由于带绝对值计算不方便所以换成平方,

n

Q 臣(y 书=(y "bxp 2

地~bx~a)2

弋丫彳也马牛+厲切马2①现在的冋题就归结为:当

a

, b 取什么值时Q 最小,即点到

i 上

直线y=bx+a 的整体距离最小

a =y _bx

直线的方法,即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回归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最小二乘法。

2.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

① 先判断变量是否线性相关 ② 若线性相关,利用公式计算出

a,b

③ 利用回归方程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预测 注意:①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中 x 的系数是b ,常数项是a,与直线的斜截式不大一样,

②如果散点图中的点分布从整体上看不在任何一条直线附近,这时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实用价值不大。 点睛:线性回归方程:一般

地,设有n 个观察数据如下:

当 a,b 使 Q =(y 1

-bx 1 -a)2 亠(y 2 -bx 2 -a)2 亠…亠(y n -bx n

-a )2取得最小值时,就称p=bx + a 为拟合这n 对数据的线

性回归

n

_

_

送(x -x)(y -y)

i 土

n

_

' (x -x)2

n

___

' xy i -n xy _ . n

n —■—②(其中 x =—、x i , Z x -nx n im

i

这种通过求①式的最小值而得到回归

方程,该方程所表示的直线称为回归直线知识点5:线性回归分析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材中利用回归直线对年龄与脂肪的关系做了上述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叫做线性回归分析。利用这种分析方法可

以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行分析与预测,

2

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计算平均数x,y ;计算人与y的积,求a X i Y i ;计算X j ;将结果代入公式求a ;用b=y_ax求b ;写出回归方程

注意:对一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应先画出其散点图,看其是否呈直线形,再依系数出a,b ?由于计

算量较大,所以在计算时应借助技术手段,认真细致,谨防计算中产生错误。

知识点6:利用相关系数判断线性相关程度

最小二乘法求出回归直线的方程后,可以对上面两个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与预测,如图

前两个是线性相关,可以求回归方程,后两个是非线性相关,直线不能很好地反映图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显然求回归直线的方程是没有意义的。有些变量线性相关,有些非线性相关,衡量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引入一个量:

么负相关很强,若r 0.75,1,那么正相关很强若r --0.75,-0.30或(0.30,0.75 ,那么相关性一般,

若r 〔0.25,0.251,那么相关性较弱,

点睛: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线性相关关系就越强。

二、常考题型例解

易-------------- 知识点1

例1:下列两个变量之间是相关关系的是()

A、圆的面积与半径

B、球的体积与半径

C、角度与它的正弦值

D、一个考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

24兀r3

思路分析:由题意知A表示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S=n r2, B表示球的体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v C

3

表示角度与它的正弦值y=sin a,前面所说的都是确定的函数关系,相关关系不是确定的函数关系,故选 D.

解:D

点拨:本题考查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还是函数关系还是相关关系的关键是判断两个变量之

间的关系是否是确定的,若确定的则是函数关系;若不确定,则是相关关系.

例2:名师出高徒可以解释为老师的水平越高,学生的水平也越高,那么教师与学生的水平之间有何种关系呢?你能举出更多的描述生

a,b的计算公式,算

相关系数

7 (x -x)(Y i -y)

i 1 .

注意它的符号:当r 0时,x, y正相关,当r :: 0时, x, y负相关,统计学认为:对于r,若飞[-1-0.75】那

H lr - 0.H7 f3r - -D.8

4

El 3r - U.17 ir - -(1.15

X i(y _y) j ±

活中两变量相关关系的成语与俗语吗?至少写两个。

思路分析:名师出高徒的意思是有名的教师一定能教出高明的徒弟,高水平教师有很大趋势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实际学生成绩的好坏还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学生的天赋,学生的努力,学习的环境等,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带有不确定性即为相关关系。

解:教师的水平与学生的水平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生活中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成语或俗语还有:老子英雄儿好汉,强将手下无弱兵,虎父无犬子

2009?宁夏高考中知识点2

例3.对变量x、y有观测数据(X i, yj (i=1 , 2,…,10),得散点图1;对变量u, v有观测数据(U i, V i)(i=1 , 2,…,10),得散点图2.由这两个散点图可以判断()

A、变量x与y正相关,u与v正相关 B 、变量x与y正相关,u与v负相关

C、变量x与y负相关,u与v正相关 D 、变量x与y负相关,u与v负相关

思路分析:由题图1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各点整体呈递减趋势,x与y负相关,

由题图2可知,u随v的增大而增大,各点整体呈递增趋势,u与v正相关.

解:C

点拨:本题考查散点图,是通过读图来解决问题,考查读图能力,是一个基础题,本题可以粗略的反应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线性相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易知识点3

例4:5个学生的数学和物理成绩如下表:

由散点图判断它们是否相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思路分析:分别以数学和物理成绩作为横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出散点图,然后根据散点图判断。解:以x轴表示数学成绩,y轴表示物理成绩可得到相应的散点图,如图所示

70

60

由散点图可知,两者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且为正相关.

请判断机动车辆数与交通事故数之间是否有线性相关关系,如果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如果不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根据表中数据画出散点图,观察数据是否集中,判断变量之间关系,再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系数a,b 写出线性回归方程

解: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数据的散点图, 直观判断散点在一条直线附近,故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计算相应的数据

之和:

8 8 8 8

2

=71.6£x =13783§xy =9611.7

i

i 1 i i i 1

将它们代入(“)式计算得b :、0.0774, a - -1.0241,所以,所求线性回归方程为 y = 0.0774X-1.0241 ? 知识

点4

例6:有一位同学家开了一个小卖部,他为了研究气温对热饮销售的影响,经过统计得到了一个热饮杯数与当天 气温之间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 y A =-2.35x+147.77 .如果某天气温为-2 C 时,则该小卖部大约能卖出热饮

的杯数是(

)

A 、 140

B 、 143

C 、 152

D

、 156

思路分析::?一个热饮杯数与当天气温之间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 yA=-2.35x+147.77 .

如果某天气温为-2 C 时,即x=-2 , 则该小卖部大约能卖出热饮的杯数 y=-2.35 X (-2) +147.77=152.47疋152

解:C .

例7:某县教研室要分析学生初中升学的数学成绩对高一年级数学成绩有什么影响,在高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选

10名学生,分析他们入学的数学成绩和高一年级期末数学考试成绩(如下表):

学生编号 1 2

3

4 5 入学成赣X

63 67

75 88 85 高一期末成嶺y 65

77

80

82

92

(1) 对变量x 与y 进行相关性检验,如果 x 与y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求出线性回归方程; (2)

若某学生入学数学成绩是 80分,试估测他高一期末数学考试成绩

思路分析:(1)根据所给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写出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和 a 的值,写出线性回归方程,注意

运算过程中不要出错.

(2)将x=80代入所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中,得 y=8分,即这个学生的高一期末数学考试成绩预测值为

84分

解:(1)设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ax+b

_ 63 + 67 + 75 + 88 + 85 北亡 x = -------------- ; ---------- = 75.6 _ 66+ 77+ 80 + 82+ 92 n

> ------------- r ------------- = 79-2

最小二乘法可以写出

63 x 66 + 67 ? 77 + 75 SO + 80 82 + &5 92 - 5 ? 75.S" 79.2_ 3&2.4 =

396S + 4409 +

5625 + 7744- 7225 - 5 5715 36

= 475 2

9=23.103

因此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

y=0.742x+23.108

(2)将x=80代入所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中,

得y=84分,即这个学生的高一期末数学考试成绩预测值为

84分

14

变量之间的关系(含答案)

变量之间的关系 试卷简介:变量的相关概念,用表格、关系式、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单选题(共12道,每道7分) 1.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的一组对应值: 下列有关表格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表格中两个变量是所挂物体质量和弹簧长度 B.自变量是所挂物体质量 C.在允许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越大,弹簧长度就越长 D.所挂物体质量随弹簧长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题思路:所挂物体质量x是自变量,弹簧长度y是因变量,弹簧长度y随着所挂物体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故正确选项是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变量之间的关系 2.中国电信公司电话收费标准:前3分钟(不足3分钟按3分钟计算)为0.2元,3分钟后每分钟收0.1元,则通话时间x分钟(x>3)与通话费用y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 A.y=0.1x+0.2 B.y=0.1x C.y=0.1x-0.1 D.y=0.1x+0.5 答案:C 解题思路:当通话时间超过3分钟时,计费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前3分钟话费为0.2元,第二段是超过3分钟的部分,超出部分时间为(x-3),超出部分的话费为0.1(x-3),故总的话费为y=0.2+0.1(x-3),化简的结果为y=0.1x-0.1,故正确选项为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变量之间的关系 3.如图,当输入数值x为-2时,输出数值y是( )

A.4 B.6 C.8 D.10 答案:B 解题思路:输入-2,-2<1则代入y=-0.5x+5=-0.5×(-2)+5=6,故正确选项是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变量之间的关系 4.一天,小军和爸爸去登山,已知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200米,小军先走了一段路程,爸爸才开始出发,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军和爸爸离开山脚登山的路程s(米)与登山所用的时间t(分钟)的图象关系(从爸爸开始登山时计时).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爸爸开始登山时,小军已走了50米 B.爸爸走了5分钟,小军仍在爸爸的前面 C.小军比爸爸晚到山顶 D.10分钟以后小军还在爸爸的前面 答案:D 解题思路: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小军和爸爸离开山脚登山的路程,由于小军先出发,所以当时小军先出发,10分钟时2人相遇,之前小军在爸爸前面,之后爸爸赶超小军先到达山顶.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变量之间的关系 5.如图所示的图象描述了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变量之间的关系

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1.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关系式表示,能在一个关系式中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列出表示变量关系的关系式.(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 km,行驶时间为t h. 先填写下表: 在以上这个过程中,t的式子表示s: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 【类型一】列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一个斜坡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小球滚动的距离s(m)与时间t(s) 的数据如下表: 写出用t表示s的关系式:________. 解析:观察表中给出的t与s的对应值,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关系式.t=1时,s=2×12;t=2时,s=2×22;t=3时,s=2×32;t=4时,s=2×42,…所以s与t的关系式为s=2t2,其中t≥0.故答案为s =2t2(t≥0). 方法总结:本题以关系式法表示时间t与距离s之间的关系,认真观察分析s随t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列出关系式的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用关系式表示图形的变化规律 图中的圆点是有规律地从里到外逐层排列的.设y为第n层(n为正整数)圆点的个数,则下列函 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A.y=4n-4 B.y=4n C.y=4n+4 D.y=n2

解析:由图可知n=1时,圆点有4个,即y=4;n=2时,圆点有8个,即y=8;n=3时,圆点有12个,即y=12,∴y=4n.故选B.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 【类型三】列关系式并求值 已知水池中有800立方米的水,每小时抽50立方米. (1)写出剩余水的体积Q(立方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6小时后池中还有多少水? (3)几小时后,池中还有200立方米的水? 解析:(1)根据“抽水时间×抽水速度=抽水量”,“蓄水量-抽水量=剩余水量”解题即可;(2)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式,可得自变量相应的值;(3)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式,可得相应自变量的值. 解:(1)Q=800-50t(0≤t≤16); (2)当t=6时,Q=800-50×6=500(立方米). 答:6小时后,池中还剩500立方米的水; (3)当Q=200时,800-50t=200,解得t=12. 答:12小时后,池中还有200立方米的水. 方法总结:利用关系式,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因变量的值,其实质是代数式求值,根据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自变量的值,其实质是解方程.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 【类型四】关系式与表格的综合 一辆加满汽油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L)与行驶的时间t(h)的关系如下表所 示: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3)请直接写出Q与t的关系式,并求出这辆汽车在连续行驶6h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 (4)这辆车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最多能连续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1)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变量关系,再根据自变量、因变量的定义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行驶时间的不断增加,油箱中剩余油量的变化趋势;(3)由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每行驶1h消耗油量为7.5L.然后根据此关系写出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代数式;(4)根据图表可知汽车行驶每小时耗油7.5L,油箱原有汽油54L,即可求出油箱中原有汽油可以供汽车行驶多少小时. 解:(1)表中反映的是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t(h)的变量关系,时间t是自变量,油箱中剩余

变量之间的关系典型练习题

变量之间的关系典型练习题 令狐采学 题型一、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1、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2%,存入100元本金后,则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不考虑利息税).2、某移动通信公司开设了两种通信业务,“全球通”:使用时首先缴50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自付话费0.4元;“动感地带”: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本题的通话均指市内通话),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方式的费 用分别为 y元和2y元. 1 (1)写出 y、2y与x之间的关系式; 1 (2)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移动通讯费用相同? (3)某人估计一个月内通话300分钟,应选择哪种移动通信合算些? 题型二、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小明在暑期社会实距活动中,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瓜到市场上去销售,在销售了40千克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售出西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求降价前销售金额y(元)与售出西瓜x(千克)之间的关系式;

(2)小明从批发市场共购进多少千克西瓜? (3)小明这次卖瓜赚子多少钱? 图7 4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 15时回家,他有 意描绘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 况(如右图所示). (1)图象表示了哪两个变量的关系? 哪个是自变量? 哪个是因变量? (2)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 (3)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 (4)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 (5)他可能在哪段时间内休息,并吃午餐? (6)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5 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6、某空军加油飞机接到命令,立即给另一架正在飞行的运输飞机进行空中加油,在加油过程中,设运输飞机的油箱余油量为Q1吨,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余油量为Q2吨,加油时间为t 分钟,Q1、Q2与t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同步练习题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同步练习题 1. 下列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是( ) A. 正方体的体积与边长 B. 人的身高与体重 C. 匀速行驶车辆的行驶距离与时间 D. 球的半径与体积 2. 两个变量成负相关关系时,散点图的特征是( ) A. 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 B. 点散布在某带形区域内 C. 点散布在某圆形区域内 D. 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 3. 由一组样本数据(1x ,1y ),(2x ,2y ),…,(n x ,n y ),得到回归方程a bx y +=∧ ,那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直线a bx y +=∧ 必经过点(x ,y ) B. 直线a bx y +=∧至少经过点(1x ,1y ),(2x ,2y ),…,(n x ,n y )中的一个点 C. 直线a bx y +=∧的斜率为 ∑∑==--n 1 i 2 2i n 1 i i i x n x y x n y x D. 直线a bx y +=∧ 和各点(1x ,1y ),(2x ,2y ),…,(n x ,n y )的偏差 ()[]∑=+-n 1 i 2 i i a bx y 是该坐标平面上所有直线与这些点的偏差中最小的直线 4. 若施化肥量x (单位:kg )与水稻产量y (单位:kg )的回归方程为250x 5y +=∧ ,则当施化肥量为80kg 时,预计水稻产量为___________。 5.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是___________。 (1)作出这些数据的散点图; (2)通过观察这两个变量的散点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7. 某化工厂为预测某产品的回收率y ,需要研究回收率y 和原料有效成分含量x 之间的相关关系,现取了8对观察值,计算得: ∑==8 1 i i 52x , ∑==8 1 i i 228y , ∑=8 1 i 2 i x 478=, ∑==8 1 i i i 1849y x ,则y 与x 的回归方程是( ) A. x 62.247.11y +=∧ B. x 62.247.11y +-=∧ C. x 47.2262.2y +=∧ D. x 62.247.11y -=∧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一)、(二)

2.3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一)、(二) 问题提出 1.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一种数量形式.对于两个变量,如果当一个变量的取值一定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被惟一确定,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函数关系. 2. 在中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的数学成绩好,那么你的物理学习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按照这种说法,似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把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看成是两个变量,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3. 这两个变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关系.类似于这样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从理论上作些探讨,如果能通过数学成绩对物理成绩进行合理估计,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探究(一):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思考1:考察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想一想这些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1)商品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经费; (2)粮食产量与施肥量; (3)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与年龄. 思考2:“名师出高徒”可以解释为教师的水平越高,学生的水平就越高,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你能举出类似的描述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的成语吗? 思考3: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称之为相关关系,那么相关关系的含义如何? 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思考4: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函数关系中的两个变量间是一种确定性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函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而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 3. 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例1 在下列两个变量的关系中,哪些是相关关系? ①正方形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②作文水平与课外阅读量之间的关系; ③人的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④降雪量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练习 1.已知下列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的有①,是相关关系的有②③. ①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其中a、c是已知常数,取b为自变量,因变量是这个函数的判别式△=b2-4ac; ②光照时间和果树亩产量; ③每亩施用肥料量和粮食产量.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九章 第五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 理

第五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 知识梳理 1.散点图. (1)将变量所对应的点描出来,就组成了变量之间的一个图, 这种图为变量之间的________. (2)从散点图上可以看出,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些点会有一个集中的大致趋势,这种趋势可用一条光滑的曲线来近似,这种近似的过程称为曲线拟合. 答案:1.(1)散点图 2.相关关系. (1)从散点图上看,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____________;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____________. (2)线性相关:从散点图上看,如果这些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 (3)若两个变量x 和y 的散点图中,所有点看上去都在某条曲线(不是一条直线)附近波动,则称此相关是______________的.如果所有的点在散点图中没有显示任何关系,则称变量间是不相关的. 答案:2.(1)正相关 (2)回归直线 (3)非线性相关 3.回归直线. (1)最小二乘法:如果有n 个点:(x 1,y 1),(x 2,y 2),…,(x n ,y n )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来刻画这些点与回归直线的接近程度: [y 1-(a +bx 1)]2+[y 2-(a +bx 2)]2+…+[y n -(a +bx n )]2,使得上式达到最小值的y ^=b ^x +a ^ 就是我们要求的直线,这种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2)在回归直线方程y ^=b ^x +a ^中,b ^ = ∑i =1 n x i -x y i -y ∑i =1 n x i -x 2 = ∑i =1 n x i y i -n x ·y ∑i =1 n x 2 i -n x 2 ,a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3.了解下列两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独立检验: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2)回归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课题:§2.3.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一.教学任务分析: (1)通过具体示例引导学生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讨论的过程中认识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能用函数模型描述的变量关系,从而体会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重要性. (2) 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会作散点图,并对变量间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作出直观判断. (3) 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统计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 ↓ ↓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过去研究的大多数是因果关系,但实际上更多存在的是一种非因果关系.比如说:某某同学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彼此是互相联系的,但不能认为数学是“因”,物理是“果”,或者反过来说,事实上数学和物理成绩都是“果”,而真正的“因”是学生的理科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所以说,函数关系存在着一种确定性关系,但还存在着另一种非确定性关系——相关关系.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关系的问题: 问题1:商品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之间的关系. 问题2:粮食产量和施肥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3: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由上述问题我们知道,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确定关系或非确定关系.当自变量取

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的关系. 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问题4: 在一次对人体的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 问题5:某小卖部为了了解热茶销售量与气温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并制作了某6天卖出热茶的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照表: 根据上述数据,气温与热茶销售量之间的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为了了解热茶销量与气温的大致关系,我们以横坐标x表示气温,纵坐标y表示热茶销量,建立直角坐标系,将表中数据构成的6个数对所表示的点在坐标系内标出,得到下

初一下变量之间的关系练习题

第四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复习题(B 卷) 1、某产品生产流水线每小时生产100件产品,生产前无产品积压,生产3小时后,安排工人装箱,若每小时装150件,则未装箱产品数量y 与时间t 关系图为( ) B C D . 2、小明一出校门先加速行驶,然后匀速行驶一段后,在距家门不远的地方开始减速,最后停止,下面的图( )可以近似地刻画出他在这一过程中的时间与速度的变化情况. (A ) (B ) (C ) (D ) 3、“健康重庆”就是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寿命更长,全民生活得更健康.为了响应“健康重庆”的号召,小明的爷爷经常坚持饭后走一走.某天晚饭后他慢步到附近的融侨公园,在湖边亭子里休息了一会后,因家中有事,快步赶回家.下面能反映当天小明的爷爷所走的路程y 与时间x 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4、柿子熟了从树上自然掉落下来,下面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 ) .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C ) (D ) 时间 (B ) 时间 时间 (A )

5、如图,一只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12345A A A A A →→→→爬行,那么蚂蚁爬行的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 5、百舸竞渡,激情飞扬.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长寿区在长寿湖举行了龙舟赛. 如图是甲、乙两支龙舟队在比赛时的路程s (米)与时间t (分钟)之间关系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1.8分钟时,哪支龙舟队处于领先地位? (2)在这次龙舟比赛中,哪支龙舟队先到达终点? (3)比赛开始多少时间后,先到达终点的龙舟队就开始领先? 6.为了鼓励小强勤做家务,培养劳动意识,小强每月的总费用等于基本生活费加上奖 励(奖励由上个月他的家务劳动时间确定).已知小强4月份的家务劳动时间为20小时, 他5月份获得了400元的总费用.小强每月可获得的总费用与他上月的家务劳动时间之 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 因变量是_______; (2)小强每月的基本生活费为________元. (3)若小强6月份获得了450元的总费用, 则他5月份做了_______小时的家务. (4)若小强希望下个月能得到120元奖励, 则他这个月需做家务________小时. 3.4 1A 2A 3A 4A 5A A . B . C . D .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优秀教案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一、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对样本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基础。 教材地位和作用: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2.3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探讨如何利用线性回归思想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预测。为以后更好地研究选修2-3第三章 3.2节回归分析思想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及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的推导过程,求出回归直线的方程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实例加强对回归直线方程含义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探究体会数形结合、类比、及最小二乘法的数学思想方法。②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比函数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理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增强应用回归直线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并利用此思想求出回归方程。 难点:对最小二乘法的数学思想和回归方程的理解,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是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相关关系的理解 我们曾经研究过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一个自变量对应着唯一的一个函数值,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确定关系。生活中的任何两个变量之间是不是只有确定关系呢?如:学生成绩与教师水平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又不是必然联系,对于学生成绩与教师水平之间的这种不确定关系,我们称之为相关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生活中还有很多描述相关关系的成语,如:“虎父无犬子”,“瑞雪兆丰年”。通过学生熟悉的函数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还存在的相关关系。让学生体会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重要性。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初步探索,直观感知 1、根据样本数据作出散点图,直观感知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研究相关关系前,先回忆一下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列表,画图象,求解析式。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研究相关关系。看这样一组数据: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根据样本数据,人体的脂肪含量与年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一个点。

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讲解

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变量和常量,变量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其固有的范围(即变量的取值范围); 2.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3.能读懂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4.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变量、常量的概念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要点诠释: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某个变化过程而言的.例如,60s t =,速度60千米/时是常量,时间t 和里程s 为变量. t 是自变量,s 是因变量. 要点二、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 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要点诠释:表格可以清楚地列出一些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值,这会对某些特定的数值带来一目了然的效果,例如火车的时刻表,平方表等. 要点三、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 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利用关系式(如3y x =),我们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要点诠释:关系式能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较抽象,不是所有的变量之间都能列出关系式. 要点四、用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 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用图象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要点诠释:图象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变量的变化趋势,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用关系式表达的变量,图象可以充当重要角色. 【典型例题】 类型一、常量、自变量与因变量 1、对于圆的周长公式C=2π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π、R 是变量,2是常量 B .R 是变量,π是常量 C .C 是变量,π、R 是常量 D .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 【思路点拨】常量就是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变量是指在变化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量. 【答案】D ; 【解析】 解: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常量,变量的定义,是需要识记的内容.

初一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

初一数学变量之间的关系(一元一次函数) 一、知识要点 1、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 在—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例如在表示路程关系式s=50t中,速度50恒定不变为常量,随t取不同数值时也取不同数值,s与t都为变量.t 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 2、变量之间关系的表示法 表格法、关系式法、图象法 3、一次函数的图象 二、典型例题 例1.小车下滑的时间 在一次实验中,小强把—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面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的一组对应值: 所挂重量x(kg)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cm) 20 22 24 26 28 30 (1)上述表格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所挂重物为4kg时,弹簧多长?不挂重物呢? (3)若所挂重物为6kg时(在弹簧的允许范围内),你能说出此时弹簧的长度吗? (4)写出y与x的函数。 例2变化中的三角形 如图6—1所示,梯形上底的长是x,下底的长是15,高是8. (1)梯形面积y与上底长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2)用表格表示当x从10变到20时(每次增加1),y的相应值; (3)当x每增加1时,y如何变化?说说你的理由; (4)当x=0时,y等于什么?此时它表示的是什么?

例3.温度的变化 某地一天的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如图6—2,根据图象可知:在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达到最高气温的时刻分别是________ 例4南京市在某一天的地表气温是38℃,据测量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那么在hkm的高空,温度t是多少?并计算当h的值是6km、10km、12km时的气温.讨论一下民用飞机在一万米高空飞行时,机舱为什么要与机外空气隔绝? 例5.速度的变化 如图6—26表示一骑自行车者和一骑摩托车者沿相同路线由甲地到乙地行驶过程的函数图象(分别为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两地间的距离是80km.请你根据图象回答或解决下面的问题:

变量之间的关系(带答案)

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方法复习 知识要点 表示变量的三种方法:列表法、解析法(关系式法)、图象法 ◆要点1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1) 在一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常量和变量往往是相对的,相对于某个变化过程。 (2) 在一变化的过程中,主动发生变化的量,称为自变量,而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例如小明出去旅行,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量中,速度V一定,路程S则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则T为自变量,路程为因变量。 ◆要点2 列表法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1) 列表法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之一,可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 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找出其中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时,主动发生变化的是自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要点3 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来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关系式,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之一。 (2) 写变化式子,实际上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但关系式的写法又不同于方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即实质是用含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 (3) 利用关系式求因变量的值,①已知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式,欲求因变量的值,实质就是求代数式的值;②对于每一个确定的自变量的值,因变量都有一个确定的与之对应的值。 ◆要点4 用图象法表示变量的关系 (1) 图象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重要方式,特点是非常直观。 (2) 通常用横轴(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纵轴(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3) 从图象中可以获取很多信息,关键是找准图象上的点对应的横轴和纵轴上的位置,才能准确获取信息。如利用图象求两个变量的对 应值,由图象得关系式,进行简单计算,从图象上变 量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判断所給图象是否满足实际 情景,所给变量之间的关系等。 (4) 对比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两图象 ★若图象表示的是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随时间的增加即从左向右,“上升的线段”①表示速度在增加;“水平线段”②表示速度不变,也就是做匀速运动,“下降的线段”③表示速度在减少。 ★若图像表示的是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上升的线段”①表示物体匀速运动;“水平线段”②表示物体停止运动,“下降的线段”③表示物体反向运动。如图BL—01(1)、(2): 易错易混点 (1) 在列表中,不能够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全面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规律, 易出现片面性错误;(2) 有的变量是由不变量与变量之和组成的,在解题时易忽略不变部分(在个别问题中,一定条件下变量也可能成为不变量)而导致错误; 典型例题 【例1】果子成熟从树上落到地面,它落下的高度与经过的时间有如下的关系: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果子经过2秒落到地上,那么请估计这果子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米? 相关题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挂上物体后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所挂物体的质量/kg 0 1 2 3 4 5 6 7 8 弹簧的长度/cm 12 12.5 13 13.5 14 14.5 15 15.5 16 (1) 弹簧不挂物体时的长度是多少? (2) 如果用x表示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质量,用y表示弹簧的长度,那么随着x的 变化,y的变化趋势如何?请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3) 如果此弹簧的最大挂重为25千克,您能够预测当挂重为14千克时,弹簧的 长度是多少吗? 【例2】一辆汽车正常行驶时每小时耗油8升,油箱现有52升汽油。(1) 如果汽车 行驶时间为t(时),那么油箱中所存油量Q (升)与t(时)的关系式是什么?(2) 油箱 中的油总共可供汽车行驶多少小时?(3) 当t的值分别为1,2,3时,Q相应的 值是多少? 【例3】一个梯形,它的下底长比上底长长2cm,它的高为3cm,设它的上底长为x cm,它的面积为y cm2。 BL—01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一般介于-1~1之间。相关系数不是等距度量值,而只是一个顺序数据。计算相关系数一般需大样本. 相关系数又称皮(尔生)氏积矩相关系数,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γ表示,γ值的范围在-1和+1之间。 γ>0为正相关,γ<0为负相关。γ=0表示不相关; γ的绝对值越大,相关程度越高。 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划分为四级: 如两者呈正相关,r呈正值,r=1时为完全正相关;如两者呈负相关则r呈负值,而r=-1时为完全负相关。完全正相关或负相关时,所有图点都在直线回归线上;点子的分布在直线回归线上下越离散,r的绝对值越小。当例数相等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相关越密切;越接近于0,相关越不密切。当r=0时,说明X和Y两个变量之间无直线关系。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见参考资料>. 其中xi为自变量的标志值;i=1,2,…n;■为自变量的平均值, 为因变量数列的标志值;■为因变量数列的平均值。 为自变量数列的项数。对于单变量分组表的资料,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见参考资料>. 其中fi为权数,即自变量每组的次数。在使用具有统计功能的电子计算机时,可以用一种简捷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其公式<见参考资料>. 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时,当计算机在输入x、y数据之后,可以直接得出n、■、∑xi、∑yi、∑■、∑xiy1、γ等数值,不必再列计算表。 简单相关系数: 又叫相关系数或线性相关系数。它一般用字母r 表示。它是用来度量定量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 又叫多重相关系数 复相关是指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水平、职工收入水平等现象之间呈现复相关关系。 偏相关系数: 又叫部分相关系数:部分相关系数反映校正其它变量后某一变量与另一变量的相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教案(绝对经典)

第3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 【最新考纲】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3.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4.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高考会这样考】考查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和简单应用. 要点梳理 1.相关关系与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判断相关性的常用统计图是:散点图;统计量有相关系数与相关指数. (1)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正相关. (2)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负相关. (3)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称两个变量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2.线性回归方程 (1)最小二乘法: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回归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2)回归方程: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x1,y1),(x2,y2),…,(x n,y n), 其回归方程为y^=b^x+a^__,则b^=∑ n i=1 (x i-x-)(y i-y-) ∑ n i=1 (x i-x-)2 = ∑ n i=1 x i y i-nx-y- ∑ n i=1 x2i-nx-2 ,a^=y--b^x-.其中, b^是回归方程的斜率,a^是在y轴上的截距. 回归直线一定过样本点的中心(x-,y-). 3.回归分析 (1)定义: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1、变量的定义 在变化过程中,若有两个变量x和y, 其中y随着x 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们就把自动发生变化的x叫自变量,y叫因变量。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 例题:C=2Πr中的r与C,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是变化的,所以r、C就是变量,r是自变量,C是因变量,Π是常量。 2、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表格法:可以清晰地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例题:某剧院的观众席的座位为扇形,且按下列方法设置: (1)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第6排的座位数为______; (2)写出座位数y与排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 (3)按照上表的规律,某一排可能有90个座位吗?说说你的理由。 思路分析:题中有两个变量:排数、座位数,用表格的形式来描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这就是列表法。依规律探究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①把数字转化成算式;②寻找算式中的数字与序号间的关系规律)即可解答。解:(1)第1排的座位数:50个; 第2排的座位数:(50+3×1)个; 第3排的座位数:(50+3×2)个; 第4排的座位数:(50+3×3)个; ∴第6排的座位数:50+3×5=65(个); (2)由(1)中规律可得:座位数y与排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y=50+3×

(x-1)=3x+47. (3)某一排是否有90个座位,即y是否可以等于90,假设代入解方程即可,当y=90时,即3x+47=90,解得x不是整数,故某一排不可能有90个座位。 关系式法:我们可以根据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例题:小明现有存款200元,为赞助“希望工程”,她计划今年每月存款10元,则存款总金额y(元)与时间x(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 思路分析:用关系式法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最重要的是能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 解:两个变量:“存款总金额”、“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存款总金额=原有存款数+每月存款数×时间,依这个等量关系式,即可找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200+10x. 图象法: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用图象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特殊信息:找拐点、横纵轴表示的信息、与坐标轴平行线 例题:如图表示一位骑自行车者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骑车者9时离开家,15时回家,根据这个图像,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反映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距离)是因变量. (2)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答:__12—13时______________

高二期末数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必背知识点梳理

高二期末数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必背知识点梳 理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期末数学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必背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确定的关系(如:函数关系),或非确定性关系。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也确定,则为确定关系;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带有随机性,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如长方体的高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就是确定的函数关系,而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学生的数学成绩好坏与物理成绩的关系等都是相关关系。注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又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如果所有的样本点都落在某一函数曲线的附近,则变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不确定性的关系),如果所有样本点都落在某一直线附近,那么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只说明两个变量在数量上的关系,不表明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一种伴随关系。点睛:两个变量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两者均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关系,如匀速直线运动中时间t与路程s的关

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的关系,如一块农田的小麦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函数关系是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非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关系式一种因果关系,而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伴随关系。 知识点2.散点图. 1.在考虑两个量的关系时,为了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人们常将变量所对应的点描出来,这些点就组成了变量之间的一个图,通常称这种图为变量之间的散点图。 2.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些点会有一个集中的大致趋势,这种趋势通常可以用一条光滑的曲线来近似,这种近似的过程称为曲线拟合。 3.对于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的值也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正相关时散点图的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由上角的区域内。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由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负相关时散点图的点散步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 注意:画散点图的关键是以成对的一组数据,分别为此点的横、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其找出来,其横纵坐标的单位长度的选取可以不同,应考虑数据分布的特征,散点图只是形象的描述点的分布,如果点的分布大致呈一种集中

变量之间的关系(专题课件)

七年级下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 (1)变量:一般的,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就是变量 自变量:自变量是自己改变,不受其他影响就会改变的量 因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根据某种规律而改变的量 (2)如何准确判断一个变化过程中,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因变量? ○1从题意的文字间判断,关键字眼——“随”“因” 例: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 分析:很明显从这句话可以得出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气温和时间,明显气温 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时间是自变量,温度是因变量。 ○2从表格中直接得出,一般表格的第一行就是自变量,而第二行就是因变量 ○3从图像中直接得到,一般情况下,图像的横轴表示的量就是自变量,而纵轴表示的量 就是因变量 ○4从表达式中得出,如:y=2x 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面的图表列出了一项试验的统计数据,表示将皮球从高处d 落下时,反弹高度b 与下落高度d 的关 系,则在下面的式子中能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 A. b d =2 B. b=d 2 C. b d =+25 D. b d =-25 2. 已知皮球从空中落下时从地面弹起的高度y (米)与其下落的高度x (米)存在一定的关系。下表是 一组试验数据。下列能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 下落的高度x (米) 50 100 150 200 弹起的高度y (米) 25 50 75 100 A. y=x 2 B. y=2x C. y=x-25 D. y=12 x 3. 三峡大坝从6月1日开始下闸蓄水,如果平均每天流入库区的水量为am 3,平均每天流出的水量控制 为bm 3,当蓄水水位低于135m 时,b a <;当蓄水水位达到135m 时,b a =,设库区的蓄水量y m ()3 是随时间t (天)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那么这个图像大致是( )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教案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使用TI92图形计算器,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③第二章《统计》中的“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进行有益的教与学探究。学生通过对 TI图形计算器的操作,具体形象地利用散点图等直观图形认识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经历描述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的过程。学生亲自体验了发现数学、领悟数学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教师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学目标]: 1、明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认识现实生活中变量间除了存在确定的关系外,仍存在大量的非确定性的相关关系,并利用散点图直观体会这种相关关系。 2、通过TI技术探究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的有关变量来描述现实关系。 3、知道最小二乘法思想,了解其公式的推导。会用TI图形计算器来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教学用具]: 学生每人一台TI图形计算器、多媒体展示台、幻灯 [教学实践情况]: 一、问题引出:请同学们如实填写下表(在空格中打“√” ) 然后回答如下问题:①“你的数学成绩对你的物理成绩有无影响?”②“ 如果你的数学成绩好,那么你的物理成绩也不会太差,如果你的数学成绩差,那么你的物理成绩也不会太好。”对你来说,是这样吗?同意这种说法的同学请举手。 根据同学们回答的结果,让学生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存在某种关系。(似乎就是数学好的,物理也好;数学差的,物理也差,但又不全对。)教师总结如下:

物理成绩和数学成绩是两个变量,从经验看,由于物理学习要用到比较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数学成绩的高低对物理成绩的高低是有一定影响的。但决非唯一因素,还有其它因素,如图所示(幻灯片给出): (影响你的物理成绩的关系图) 因此,不能通过一个人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就准确地断定他的物理成绩能达到多少。但这两个变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关系。如何通过数学成绩的结果对物理成绩进行合理估计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引出相关关系的概念 教师提问:“像刚才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 学生甲:粮食产量与施肥用量的关系; 学生乙:人的体重与食肉数量的关系。 …… 从而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确定的关系(如:函数关系),或非确定性关系。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也确定,则为确定关系;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带有随机性,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三、探究线性相关关系和其他相关关系 问题: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 人体的脂肪百分比和年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