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模式。方法:将206名学生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分为实施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临床课程教学及常规教学,对比两组的课堂教学成绩。结果:实验班的平均课堂成绩为78.23±9.24分,对照班的平均课堂成绩为46.25±11.44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医原创思维临床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针灸推拿学院针普10、针院针英09及针灸康复10、运动10学习《中医妇科学》的本科学生206名,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其中实验班110名,对照班96名。两班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班

运用中医原创思维,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与设计原则编撰符合中医知识及技能特点的学习材料。具体措施如下:

1.2.1.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中医临床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但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其次,创新性原则,中医临床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在遵循中医认知规律与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第三,整体性原则,教学设计应当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挖掘知识的纵横体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重视整体性与独立性的统一。最后,学生主体原则,教学设计应当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发现知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发掘学习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2.1.2教学设计的实现

(1)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应当体现以下几点:①教学目标要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②教学目标要细化、可行,大的目标是小的目标的累积;③把握全局,分步实施,逐渐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2)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应当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教学目标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能代表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典型病例;②病例与中医知识的描述要符合中医形象思维的认识特点;③要运用中医经典认识来诠释某一疾病,从中医经典的角度去建构知识;④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3)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教学各环节之间要具有连贯性,逻辑性,必须是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设计病案分析、问题解决等环节;②应当处理好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映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4)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及探讨活动,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更加接近真实的问题情境,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体验,使教学更加生动。自由度较高的探讨活动能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知识迁移,增加知识面。

1.2.1.3教学内容的选择

病案的选择要有真实性、典型性、过程性和分析性。应做到以下方面:①完整性标准,只有全面掌握病案资料才能进行辩证论治,因此,病案的四诊资料要全面;②典型性标准,病案应以某种典型疾病为主,同时可兼有其他疾病,在症型上应以某一症型为典型表现,同时可兼有其他症型;③实践性标准,选择案例时应以临床实际为标准,选择临床多发并来归属症型;④难易标准:病案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

能过于复杂,应当以所教授的疾病为准,同时可掺杂其他症型;⑤症型跨度标准,应以发病时间为线索,选择能够说明疾病演变规律的症型,如果没有以发病时间为线索的病案,则可用具备典型症型的病案即可;⑥病案搜集途径,医院是接触各类疾病最多的地方,也是搜集病案的主要途径,不少古代医案也详细记载了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发展过程,选择这些病案也能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1.2.1.4教学方案的设计

(1)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以从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入手,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将其与所学疾病的病理知识、生理知识相结合,能使学生强化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把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巩固所学知识。(2)应当在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总结疾病的病因,病机,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并实现知识的迁移。

1.2.1.5教学步骤的实施

(1)教师介绍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本次课所要涉及到的基本知识,讲解疾病定义,区分容易与该疾病混淆的疾病,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认识。(2)问题汇总,将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汇总;(3)学习知识点,以学生自学为主,带着具体问题去学习教材知识,初步提出对疾病的解决方案;(4)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出点评,由教师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尤其要注意知识的深度挖掘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5)构建知识网络:学习结束后,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和认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1.2.2对照组采用《中医妇科学》教材节选的学习材料。

两组均进行3次材料学习,每次4个学时,每周一次。

1.3效果评估

用考卷的形式进行评估,测试题包括理解记忆题,分析题,归纳题,知识迁移题和中医临床

思维能力题5种,总分100分。并询问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态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X2分析,组间差异以P2结果

实验班的平均课堂成绩为78.23±9.24分,对照班的平均课堂成绩为46.25±11.44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3讨论

3.1中医原创思维的内涵

中医原创思维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具有东方文化特色,是中国灿烂文化的创造性成果,它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医学的思维模式。西方医学以“还原论”为基本方法,而中医学则以“整体论”为根本方法,“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是中医学思维模式与哲学观的主要内涵,也是中医原创的思维模式,具有理论上的原创性。

3.2新教学模式应当注意的几点

①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要根据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病案;②发挥教师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教学之初,应当使教学模式的转变有一个过程,注意学生的接受性;

③重视理论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活动的重点,但也会使一些学生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忽略总结和归纳知识,导致基础不牢。

3.3教学评价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与对照班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肯定中医原创思维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邢玉瑞.关于中医原创思维方法体系的初步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01):8-11.

[2]王琦.“象数-形神-气”关系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06):1604-1606.

[3]孙桂林,井庆勋,王永杰.从思维方式的差异探讨中医学发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02):79-80.

课题项目:辽宁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3-34:“中医本科生临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感谢您的阅读!

中医临床思维教学内容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是一种医道,不是单纯的依照指标而治病,因为古人很聪明,知道我们人不是依靠指标而活着,而是依靠我们的感觉而活着。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很注重思维的灵活转换,思维的发散和联系。 医者,意也。中医来源于自然,所以中医的临床思维也跟自然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司外揣内,取物比类。所以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很好的知道我们思维的医书,反应了我们祖先思维的丰富致密,《黄帝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怎么进行治病,但是,《黄帝内经》给我们思维的指导,让我们从中领悟治病的道理,所以圣人教我们以渔而不以鱼。 阴阳 《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世界的万物相互对立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达,所以对于疾病也是一样的,病证不外阴阳而已,所以我们治病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只要我们阴证阳证判断对的话,用药的主要方向就不会错了。 阴阳不仅知道我们的的诊断,也指导我们组方,张介宾曾经说过:“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谆谆告诫我们不应该单用阴药或单用阳药。应该阴阳同调,因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体内自我调节的机能。恢复机体的运转而不是见什么症用什么药,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有机统一的整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和自然对我们的影响。喻嘉言在《寓意草》曾写到:“上脱者,用七

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阴也。” 五行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一门很有辩证,联系,发展等有用学说,然后很多人不懂五行的道理,恶意诋毁五行学说,说其不科学的。 五行实际上是五种气的运动,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气所构成的,世界的万物都在五行之中,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心想逃离五行之外,然而还是逃脱不了五行的束缚,最终被压与五指山下。 五气分为木火土金水,东方肝木主生发,南方心火主炎散,西方肺金主肃杀,北方肾水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万物。 以此来对应我们的人体的五藏,从而揭示了五藏的特性,使我们对身体五藏的运动变化,习性有了了解,从而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五行与四季联系起来并且还可以和五藏联系起来,通过了解四季的习性,从而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养生和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很好的把五藏和四季五行联系的介绍了养生的智慧。“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春天万物生发,在五行为木,木之性为生发,所以天地的万物都生长,大自然处于一派生机勃勃之象,我们人生为万物之灵长,我们更应该顺应这种气机,晚睡而早起,放松身心,慢慢的散步于大自然的气息之中。万物都是在生发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一切持着宽怀的态度。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成长,善心和恶心都会生长,所以我们通

山西省中考的五种思维模式-因果思维

山西省中考的五种思维模式——因果思维1、实际上是“从现象看本质。” (只要是分析“为什么”都可以归到因果思维中,但在具体试题分析中,可以先找到果,然后分析因) 2、注意: A、主观和客观、国家公民、自己他人社会家庭学校等角度进行分析。 B、现状、问题、国情、意义、危害、法律规定、道德等角度分析。 典型例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自己:(1)道德素质低下;(2)法制观念淡薄;(3)交友不慎;(4)不能抵制不良诱惑;(5)沾染不良习气。 学校:没有认真履行教育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和义务; 家庭:父母没有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 社会:社会没有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思维训练注意:】 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进行分析或自身原因及外在原因进行分析(所以既是因果思维又是并列思维,因而同时就是混合思维)。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 2、啃老族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不注意孩子自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生活能力的锻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使子女无法承担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有些子女依赖思想严重。这种依赖思想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只想不老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 【思维训练注意:】 从家长和子女角度分析 3、分析餐饮浪费的原因。 (1)中国人“好面子”的传统观念在餐桌上起了很大作用,太节约会没面子。有些人有浪费东西的毛病。有些人没有受过苦受过饿也不知道劳动人民的艰辛。人们生活水平优越可能造成粮食浪费。(2)饭店点菜工作人员的推荐多、贵问题、菜的加工质量低的问题。饭菜不咋好吃。没有提供打包的服务等。(3)社会:对浪费的道德批判太弱。 4、为什么国家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1)国情:资源、小康、基本国情2)现状:浪费严重 3)节约的意义或浪费的危害 (4)性质:道德。5)违背了合理消费。 5、为什么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青少年特点与现状(2)社会家庭学校现状(3)意义 自主训练: 1.材料一:《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不断上演现实版,使得社会上很多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出现了老人跌倒,无人搀扶;路人遇险,无人伸手等种种怪象。 材料二:近日《深圳经济特区助人行为保护条例(草案》,被提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草案采用无过错推定原则,即在没有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应当认为救助人不是侵权行为人,而是好心施救人。同时,草案还采用责任豁免原则,规定只要救助人尽到通常义务

中医哲学的意象思维

中医哲学的意象思维 一中医通过长期亲身体证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活动,对人体(包括外界存在物)进行有意识的取“象”达“意”的思维过程。 首先,观物取象是意象思维的前提。在中国古代先民们看来,宇宙事物的存在无不有着“见乃谓之象”(,)的特征,因而物呈现于外的是它的现象、形象,如天、地、人以及万物之象,表征了万物显现于外必有“象”的涵义。《易经》有天象、地象、人象、事象、物象等,《内经》有气象、藏象、脉象,这些统统被称为“物之象”。它是以观物取象为前提的,是对万物存在样态的揭示,却有着“属人”的意义(如由象及理的推论)。因而,它的内容富于客观性的成分,同时充满着主观性的色彩,是有着立于客观物之上的主观认识性的活动结果——象思维。象思维是一种人类认知性的活动,最早有着广泛的“符号学”意蕴。在人类早期社会的认知活动中,象与数息息相关,基本上蕴含着有象便有数的道理。《周易》记载着“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大宇宙象数之理。在《内经》理论体系 中,“气”、“阴阳”、“五行”、“六经”和“五运六气”等基础性概念,都内涵着象思维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系统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构成中医理论体系框架,有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及“天有四时五行”、“人有五脏化五气”(,)等的符号理论系统。这些揭示了观物取象活动,是意象思维的基础。其次,“以言有物”是由象达意的中介。伽达默尔说:“世界本身是在语言中得到表现的。”(,)从一般交往意义上而言,象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因为有了“言”“,象”便有了解释学的意义;换言之,“言”是解释“象”而达“意”的工具。中医诊断讲究“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就是指通过充分表达的言辞来传递人体“象”的内容和意义,从能揭示出人体内在运行之态。这是用言语诠释“象”的形式,表明了言是连接象与意的中介,言的外化则为象,言的内化为意。也就是说,言以活生生的象为造型, 又有活泼泼的意为底蕴,因而有着象为言之形式,以及意为言之内容的现象。因此,中医哲学蕴涵着由象形符号向意义符号的转变,为一种嫁接于言语上的由物象的本身性向思维的运用性的转向过程,而有着诠释化的表征意义。换言之,它是由象构成的象征符号系统往由言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的转向。这种符号转向机制在中国哲学中是独具一格的。然而,虽然象征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但二者已分殊为两种系统,最重要的是语言只能起到帮助象表达其意义,却不能直接地、准确地表达象的“真意”,而且“仅关注‘言’而忽略‘象’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克服不足,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辨证”为主,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几率较低。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向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最耐人寻味的是,最近西方的研究显示,长期旅居东方的西方人和移居西方的东方人,在有关心理实验中的表现都介于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显示西方人“解析思维”或东方人“整体思维”的特征。这预示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人文思想上或许会出现新气象[3]。 (2)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逻辑抽象思维。 仅举一个例子:德国人做菜放多少盐是需要用天平来称的,而中国是用勺子舀的。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塞其中的是“道”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是一种医道,不是单纯的依照指标而治病,因为古人很聪明,知道我们人不是依靠指标而活着,而是依靠我们的感觉而活着。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很注重思维的灵活转换,思维的发散和联系。 医者,意也。中医来源于自然,所以中医的临床思维也跟自然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司外揣内,取物比类。所以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很好的知道我们思维的医书,反应了我们祖先思维的丰富致密,《黄帝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怎么进行治病,但是,《黄帝内经》给我们思维的指导,让我们从中领悟治病的道理,所以圣人教我们以渔而不以鱼。 阴阳 《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世界的万物相互对立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达,所以对于疾病也是一样的,病证不外阴阳而已,所以我们治病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只要我们阴证阳证判断对的话,用药的主要方向就不会错了。 阴阳不仅知道我们的的诊断,也指导我们组方,张介宾曾经说过:“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谆谆告诫我们不应该单用阴药或单用阳药。应该阴阳同调,因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体内自我调节的机能。恢复机体的运转而不是见什么症用什么药,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有机统一的整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和自然对我们的影响。喻嘉言在《寓意草》曾写到:“上脱者,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阴也。” 五行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一门很有辩证,联系,发展等有用学说,然后很多人不懂五行的道理,恶意诋毁五行学说,说其不科学的。 五行实际上是五种气的运动,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气所构成的,世界的万物都在五行之中,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心想逃离五行之外,然而还是逃脱不了五行的束缚,最终被压与五指山下。 五气分为木火土金水,东方肝木主生发,南方心火主炎散,西方肺金主肃杀,北方肾水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万物。 以此来对应我们的人体的五藏,从而揭示了五藏的特性,使我们对身体五藏的运动变化,习性有了了解,从而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五行与四季联系起来并且还可以和五藏联系起来,通过了解四季的习性,从而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养生和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很好的把五藏和四季五行联系的介绍了养生的智慧。“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春天万物生发,在五行为木,木之性为生发,所以天地的万物都生长,大自然处于一派生机勃勃之象,我们人生为万物之灵长,我们更应该顺应这种气机,晚睡而早起,放松身心,慢慢的散步于大自然的气息之中。万物都是在生发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一切持着宽怀的态度。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成长,善心和恶心都会生长,所以我们通过宽恕,使善心增长,这样的话,人类的社会更加的和谐,所以来着社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都会为之缓解,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好处的。这不仅仅是养生的内容,更是临床的思维。在春天,我们用药也应该顺应身体需要生长的信息,而使用有利于生发的药物。或许可以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能治未病更是医术高超的表现,秦越人说他们兄弟三人,大哥在病为萌发的时候就进 行治疗所以医术最高。 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设防心强,人际关系尔虞我诈,所以很多人会得情志病。这在西医就只好通过心理医生的指导治疗了。但是我们中医的五行学说则对情志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肝木主怒,心火主喜,脾土主思,肺金主悲,肾水主恐。我们有时候因为上司的,父母的责难而火气难平,怒不可揭,而导致身体疾患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告诉他们一件使他们悲伤的事情,用悲来胜怒就可以解决了,减少怒伤肝而对身体造成影响。情志相克治病,罗大中讲过一个病例很具有代表性“有一个女子二十多

精编【项目管理】项目名称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

【项目管理】项目名称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项目名称: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 研究 首席科学家: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 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 依托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1.运用文献信息方法、哲学方法、思维科学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挖掘总结中医学以“象”思维为代表的思维方法,阐明以“象思维”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总结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规律与法则;完成当前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实践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应用现状调研,开展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的科学诠释,为未来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参考。 2.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阐释中医思维的科学内涵,从行为和神经活动水平描述中医思维及其应用于临床的认知过程,阐明中医思维的认知特点,研究中医思维的认知机制、神经机制及其受经验调控的机制,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 3.阐释中医健康状态的概念,明确未病、欲病、已病的内涵。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五脏相关等角度,提炼中医关于健康状态的要素,建立中医健康学理论。与现代医学对健康状态的认识进行比较,实现中西医学在健康状态认识层面的通约和互补。 4.多学科交叉发展中医健康状态测量方法,研究开发中医健康状态的体质辨识法、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整体动态辨识法、多维辨识法,建立适合国人的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结合的数字化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系统。 (二)五年预期目标 1.理论方面

“六顶思考帽”思维方式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六顶思考帽”思维方式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六顶思考帽”的提出者是马耳他医学博士爱德华·德·波诺,其核心思想是建 立一种积极热情、勇敢无畏且富有创造精神的科学思维模式。该模式采用白、红、绿、黑、黄、蓝六种颜色不同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该文主要介绍了“六顶思考帽”的基本定义,阐述了“六顶思考帽”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强调了多维思考的重要性,通过该文研究,最终实现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考模式。 标签:“六顶思考帽”;思维方式;中医临床带教 [Abstract] The presenter of six thinking hats is Malta medical doctor Edward de Bono,the core concept is to build a scientific thinking mode that is positive and enthusiastic,brave and full of creative spirit. The model adopts hats of six colors such as white,red,green,blank,yellow and blue to represent six thinking models.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six thinking hats,elabo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six thinking hats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ultidimensional reflections,and the thinking model of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be finally realized by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Six thinking hats;Thinking mode;Clinical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医事业也随之发展。由于中医的历史悠久,有时人们对中医的经典论著理解不是很准确,造成了中医事业发展的缓慢。“六顶思考帽”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打破了医学者常规的思考能力,采用多角度、多层面的方式讨论问题,可有效减少工作中的失误率,提高中医治疗效率。“六顶思考帽”具有操作简单,灵活度高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医学者的一致肯定。“六顶思考帽”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运用,可显著扩大中医临床的想象空间,弥补传统思维方式上的不足,提高中医临床的治疗效果。该文就“六顶思考帽”思维方式在中医临床带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 1 “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基本定义 “六顶思考帽”思维的主要内容是:①白色思考帽:白色代表的是中立、客观。戴上白色思考帽思考问题时,人们关注的重点永远是事实真相和数据,运用实际得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答案。②红色思考帽:红色代表的是热情和情感。戴上红色思考帽思考问题时,人们偏重于主观意识,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如感觉、预感等带入问题中,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③绿色思考帽:绿色代表的是生命和活力。戴上绿色思考帽思考问题时,人们会添加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问题更具形象化。④黑色思考帽:黑色代表的是沉稳、冷静。戴上黑色思考帽思考问题时,人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大胆运用怀疑、否定、质疑的态度思考问题,对问题的逻辑进行梳理,找出问题所在。⑤黄色思考帽:黄

简述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简述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以直觉、体验、类比、象征取代了理性、逻辑,感性强,理性弱。 中国人的思维有比较强的直觉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对事物的整体把握上十分有帮助。西方的科学重理性分析与逻辑推理,注重方法与技术上的操作与实验,要求用精确的数字来把握所认识的对象,同时通过归纳法概括出一般性的原理与规律。特别是在伽利略与牛顿时代,思辨的、演绎的人们和技术的、归纳的人们建立了紧密联系,使得这些科学家们既是实验家,又是理论家与思想家。但是,中国人的思维基本上说是浑沌的、粗疏的,同时也是凭直觉性的整体性把握事物 中国人的思维 1、“天人合一”:推崇“整体思维” 2、“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善用“辩证思维” 3、“叩其两端”:喜欢“中庸思维” 4、“顿悟成佛”:偏好“直觉思维” 5、“唯上是从”:习惯“权威思维” 6、“这有什么用?”:讲究“实用思维” 7、“月印万川”:爱用“形象思维” 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偏爱“循环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最基本特征 象形文字中的象思维与超常感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在关注和找寻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与流程。然而,一个多甲子过去了,中国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尚没有在中国传统思维的基本方式与基本特征上凝聚出共识。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遇到一位研究古汉字多年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认为:其实,中国的象形字就是最好的老师,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好书。顺着老人家提供的思路,在《说文解字》中找到了许慎对象形文字的精解:“象形文字,先象后形”。接着,又在老子《道德经》中找到了三处关于“象”的阐解,如第21章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第35章的“执大象,天下往”;第41章的“大象无形”。仔细揣摩许慎与老子所言,人们也许会问,许慎和老子所说的“象”指的是什么?华夏古人在始创汉字时是否真的看到了宇宙自然的“象”?几千年前的古人对“象”的认知是否真的超过了今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创新思维、创新潜能与华夏古人的象思维是否有所关联呢?下面就对上述几个问题谈谈微浅看法。 中国的一位艺术史学家认为:许慎与老子在谈及“象”时虽不是针对美学问题所言,但这些话却是华夏古人审视人与自然过程中获得的特殊体验。在绘画艺术或美术创作中,中国古代的艺术大师们之所以能在“象与非象”、“形与非形”中得到超越,正是在于他们在观察人与自然的诸多的“形”时获得了“象”的灵感。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美学教授指出:“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思维的共同的表现方式。而所

中医临床思维的四个层次.doc

中医临床思维的四个层次 目前西医对许多疾病都有“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或“临床路径”,但临床上即使是这些指南的制定者之间面对同一患 者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也往往不同,疗效自然有异,可见临 床医学思维的重要性。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临床选方用药 的个性化特征更强——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辨证论 治最能反映中医治疗的个性化特点,并且不同中医大夫由于 其学术背景、临床经验等多方面的不同,同一时间地点面对 同一患者所开出的处方用药也往往有异——面对同样的复杂 病证能够获效的方药未必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文想说的 是: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思维的层次问题: 1、死法死用 “死法死用”是指执某种治法或固定处方治某些特 定对象的特定病证。 这类中医常见于初学者或没有系统学过中医的人, 或只读过方书而对医书涉猎较少之人。比如,民间常有人凭一 个“祖传秘方”就可“走江湖”病,人之间也常常互相传抄一 些偏方、验方,这往往属于专方治专病,用得好有时候也能获 得良效,例子很多。曾见到一些骨折不愈患者依据传说到找到 某地民间中医,后者给患者采用老母鸡加中药大锅煎煮后外 用,或对于肝硬化腹水(鼓胀)患者给予几粒黑药丸让患

者服后泻下稀水样便而使腹水减少,或对于黄疸采用发泡疗 法使其皮肤流出黄水之类,其实这些方法古书上都有记载, 取来一用而已。而初学中医者喜欢从教科书上或其他医书上 找来偏方一个,在临床上寻找相应病人,背会了几个经方方 证就来应对临床复杂性问题,辨证分型论治的教学方法容易 误导初学者死法死用,临床疗效显然难以取得上佳,被前人 称为“执方寻病”,正所谓“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了苏轼滥用“圣散子”的后果:“宣和后,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诸生信之尤笃,杀人 无数”。因为圣散子以温药为主治疗寒疫自然有效,但因苏轼之文学政治盛名而将之用之于瘟疫致使杀人无数,正是执死方治活病的典型案例。 “死法死用”的典型例子还有“胡万林重用芒硝”案。90 年代我曾买下柯云路所写《发现黄帝内经》品读——读后方 知是书实在不该买,从中知道了胡万林在西北地区用芒硝可以 治百病但到了中原却致死多人而因非法行医被取缔并在狱中沉 寂了十多年,最近网传胡万林再次因此弄出人命——没想到这 十多年过去了胡万林居然还没有好好读读中医反倒是依然依据 他那老法子。至于日本人用小柴胡汤治疗各种肝病更是属于 “死法死用”之列——东洋鬼子再自作聪明也只能学到中华传 统文化的皮毛而已。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五种思维模式、答题技巧.doc

五大思维模式 初中品德课运用的“五大思维”主要有并列、因果、辩证、层进、混合五种思维,其中并列思维便于掌握,使用频率最高。 辩证思维 例题一: 2014年“冰桶挑战赛”活动的视频在微博上热传。所谓“冰桶挑战赛”就是要求参与者在网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便可要求其他人来参与这一活动,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病,希望达到募捐善款的目的。这种以游戏的方式来宣传救助罕见病“瓷娃娃”的活动,引起了很多人的响应。 当活动来到你身边时,你会参与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一:我会参与“冰桶挑战赛”活动。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还会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肯定。我们在维护他人生命健康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密切了人际关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又一种形式,值得肯定和提倡。 答案二:我不会参与“冰桶挑战赛”活动,这不符合公益活动的初衷。参加公益活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公益活动应该是内容大于形式,而追求形式上的夺人眼球,违背了公益事业的宗旨。但是参与的人只是为了娱乐游戏,哗众取宠,并没有转化为关爱“渐冻人”的实际行动,这样使实际救助效果大打折扣。“冰桶挑战赛”也不是合适每一个人,对体质偏弱的人会造成伤害。而且冰水的制作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这也不是活动的初衷。另外,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救助更应该需要国家、社会发动各方面的力量,而仅仅靠这个活动来救助是很有限的。应该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方式来投身到救助活动中,真正使“渐冻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保障。 例题二: 现代社会,宠物狗作为人类的亲密伙伴,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家庭成员”。在很多小区,闲暇时人们“遛狗”成了小区一景,甚至有的小区专门建立了“遛狗小区”。实施一段时间后,人们褒贬不一。 你赞成建立“遛狗专区”吗? 答案一:赞成。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宽容、理解、与人为善的表现。遛狗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情趣,可以排遣寂寞,可以健身娱乐,有益身心健康。建立遛狗专区,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享受遛狗的乐趣,同时也可以避免宠物伤人,减少遛狗对小区交通、环境的影响。 答案二:不赞成。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解决“遛狗”所产生的问题。遛狗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情趣,但是建立遛狗专区,无形中剥夺了其他人的权利,压缩了其他人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且,建立遛狗专区,并不能杜绝一些人在遛狗专区外遛狗,狗也难免越界跑到遛狗专区以外,这样,反倒使“遛狗区”无限扩大,不如不设立。总之,设立无法律依据,有侵权嫌疑,实施操作难度大,不赞成这种做法。 例题三:

中医演讲稿_1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中医演讲稿,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医演讲稿 中医演讲稿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那要怎么写好演讲稿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医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中医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够作为我院的优秀医生代表在这里发言,我倍感荣幸。这份荣幸,源自各级领导的爱护以及各位同仁的支持和鼓励,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是新兴医院这样一个优秀团队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 请允许我代表全院的医生向为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给予鼓励和支持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向为医院医疗事业做出贡献的前辈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时,借此机会向默默工作在医疗工

作岗位的兄弟姐妹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自20xx年到新兴医院任职以来,我始终秉承爱岗敬业、爱院如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德技双馨作为我的最终目标,和大家一道为医院的发展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今后,在这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我决心以新的姿态,创造新的业绩,展示新的风貌,让生命在无影灯下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我衷心的希望我们新兴医院的员工们都能团结一致,尽忠尽职,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在领导们的带领下让我们的医院越走越远,越创越辉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中医演讲稿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踏进广中医的校园,你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岐黄馨香了吗?中医药,是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历代医家,通过不断的深入观察和反复的临床实践,采用与其他医学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总结了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中医药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以无法计量的海量诊疗实践为基础,而且是以鲜活的人、并非动物实验作为载体,所积累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凸现出 来的,所以我们不妨以西方乃至印度的学术思想为背景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字、思维、文化 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笔者试图从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形象,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语言思维。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在大脑中,形象和语言、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相反,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递左右脑的信息。 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同呢?这种不同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

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固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它不同于语言,不等于思维的工具。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之语言思维特别发达。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文化的发展特点。中西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西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如黑格尔就声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们的语言里。”杜威也指出:“吾谓思维无语言则不能自存。” 而我们的语言学教科书则反复强调,语言和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与此相反,许多中国学者却认为自己思想的最高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本《老子》一章)、“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庄子·秋水》)、“书不尽言,言不尽

山西省中考的五种思维模式——并列思维

1.观察右侧漫画《丢了……?,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漫画中的消费者到底丢掉了什么? (2分) 2.你认为如何培养科学精神?(4分) 3.今年春天,某市承办了全省第八届农民运动会,其开幕式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以往如此大型的开幕式都在晚上举办,可这届却改在下午。这样,灯光和焰火表演自然就免了。现场也没有以往铺天盖地的鲜花等装饰;同时取消了明星云集的文艺汇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运动表演,则成为开幕式的主角。这则消息里的“广泛好评”,除了“节能环保”角度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3分) 4.我国2008-2012年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示意图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表反映了哪些信息? ⑵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

5.有人调查后指出,"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仅是行人的问题,也与司机有关、与信号设置有关、与交通管理有关,请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6.何玥是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她4岁就开始学会自己洗衣服、做饭。她知道父母打工很辛苦,从不乱花钱,汶川地震时把自己存下的零花钱全捐出去。当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毅然决定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何玥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分) 7.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九年级三班一个小组的课题是“中国企业路在何方?”以下是他们收集的材料 材料一:2013年3.15晚会报道: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实施与国外不同的售后政策,"以换代修"等并未执行,通常沿用旧手机后盖,以逃避中国手机三包规定。 材料二:彭丽媛陪同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国外,其典雅装扮惊艳全世界。她拎的皮包、穿的服装品牌都来自中国本土品牌"无用"。它是要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解和认知。我们用了汉字‘无用',让外国人发出‘无用'的声音,这个声音是中国的。"设计师马可始终坚持独特的设计概念,让世界见证中国本土品牌的实力。 (8分) 假如你是该课题组成员,请完成下列任务:‘ (1)你身边是否存在盲目崇拜外来品牌的现象,请列举两例。(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盲目崇拜外来品牌的认识。(4分) (3)请你为我国企业该如何走自主品牌之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 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如中医是整体疗法,头疼可能医脚;五行之金、木、水、火、土构成一个相生相克的整体,对应于人体的肝、肾、脾、心、肺,也是一个系统、整体;中医认为一些穴位包含了整个人体的信息,此即符合宇宙中任何一点包含整个宇宙全部信息的全息理论。在中国人眼里,人与大自然、社会也是一个整体,此即天人合一、集体主义的思想基础。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以直觉、体验、类比、象征取代了理性、逻辑,感性强,理性弱。我们的古人记录了哈雷彗星四十来次,但没人总结它的运行规律,最终让英国人哈雷获得了此项发现权;我们早就有类似于血液循环的看法,但没有上升为理论,最终是英国人哈维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人反映哲学思考的语言也往往文约义丰,充满了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暗示性。传统哲学经典多是格言警句式的片断汇集,语句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道德经》皆似名言隽语,虽深刻但不系统;《论语》也是往往以寥寥数语阐述哲学观点,虽简约但不规范。这与中国哲学的用途有关。它为铸就有修养的“人”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为目标,只有简洁,哲学才能在民间推广,达到熏陶每个人的目标。

爱因斯坦说:西方的科学是以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为基础的,而中国却不是走这样的路。的确,有别于西方智慧的逻辑型、思辨型、实证型,中国的智慧是记录型、描述型的,我们有许多彗星、新星、太阳黑子的记录,我们有无数的实用技术发明,但常常处于捕捉现象的阶段。难怪雨果说:“中国是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中国人的思维有哪些 中庸之道 中庸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执两用中,不走极端,如对圣人的描写,“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2)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不偏激,追求平和。最明显体现在中医对身体阴阳二气的调节上。(3)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至今仍有关于种小麦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4)允执其中,保持平衡。(5)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农业、医学、政治和人际关系之中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稳固了古代社会政治生活,缓和了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协调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至今对世界仍有重大意义。 直觉思维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并不怎么重视逻辑思维,而习惯于进行直觉体验。但这种直觉思维并不排斥理性思维,而是与理性思维交互为用,相辅相成,具有典型的混合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的特征。它目的在于把握对象的整体表象特征,其基本形式常常

(项目管理)项目名称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

项目名称: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 研究 首席科学家: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 起止年限:2011.1 至2015.8 依托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1.运用文献信息方法、哲学方法、思维科学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挖掘总结中医学以“象”思维为代表的思维方法,阐明以“象思维”为基本模式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总结其在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规律与法则;完成当前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实践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应用现状调研,开展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及方法的科学诠释,为未来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参考。 2.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阐释中医思维的科学内涵,从行为和神经活动水平描述中医思维及其应用于临床的认知过程,阐明中医思维的认知特点,研究中医思维的认知机制、神经机制及其受经验调控的机制,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 3.阐释中医健康状态的概念,明确未病、欲病、已病的内涵。从天人相应、形神合 一、五脏相关等角度,提炼中医关于健康状态的要素,建立中医健康学理论。与现代医学对健康状态的认识进行比较,实现中西医学在健康状态认识层面的通约和互补。 4.多学科交叉发展中医健康状态测量方法,研究开发中医健康状态的体质辨识法、自我报告- 脏腑经络辨识法、整体动态辨识法、多维辨识法,建立适合国人的常态与动态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人机结合的数字化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系统。 (二)五年预期目标 1.理论方面 1)形成中医原创思维的现代表述理论体系,使注重整体观和形象思维的 中医学获得创新发展,对接科学前沿。

(2)阐明中医辨证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思维特征和中医临床认知过程的行为机制及脑神经机制,使中医认知思维得到实证依据,创新中医学的认知理论,构建中医思维的认知系统。 (3)系统总结中医对健康状态的认识,提炼健康状态的要素,构建专门的中医健康理论体系,为发展中医健康医学和公共卫生服务。 2.方法与技术方面 (1)修订中医体质量表,形成中医体质分类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2)揭示体质偏颇的影响因素和易患疾病风险因子,建立健康状态风险评估体系。 (3)运用高通量技术绘制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的体质类型“图谱”,进而从全基因组水平判定不同的体质状态。再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找出各种体质“图谱”中特征性的“印迹”,为中医健康状态体质微观辨识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4)建立计算机辅助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实现对各种体质的计算机信息集成。 (5)研制中医健康状态测评量表,为整体、多维、动态评估中医健康状态提供测量工具。 (6)通过数字化信息提取、识别与集成,开展四诊合参健康信息研究以及经络测量方法研究,对脏腑经络功能状态进行辨识。 7)设计并建立契合中医辨证思维的智能辨识算法模型,整合健康状态参数系统和计算模型的研究成果,构建适合临床应用的健康状态辨识系统;通过验 证性试验研究,对模型进一步训练和优化,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搭建可靠、可行、可拓展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学平台。 (8)基于中医学健康相关理论,以“形神一体”观为指导,建立包括症状量化诊断辨识、体格检查诊断辨识、客观检查诊断辨识的中医健康状态多维辨识方法。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 , 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 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特点和原因 , 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好的特性 , 克服不足 , 又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 , 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 , 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 有些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 , 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 , 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对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 , 使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方人好曲线 , 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 , 喜欢开门见山 ; 中国人曲线思维 , 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寻求世界的对立,“ 非此即彼” 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 线性推理” 的观念 , 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 , 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 , 如“ 天人合一” 、“ 亦此亦彼” 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比喻的话 , 那么中国的思维方式以“ 辨证” 为主 , 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 , 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 , 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 , 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感到非常头痛 , 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 , 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最难懂的文字。所以 , 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 , 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 , 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 , 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 , 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 , 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 , 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 整体思维” 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 , 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 , 因此犯下“ 基本归因错误” 的几率较低。所以 , 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