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溪镇 东方红水库库容水位关系曲线图
- 格式:pdf
- 大小:389.95 KB
- 文档页数:3
安徽省黟县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合同编号:DFH-SG-TJ)(工程编号:2004208)施工组织设计安徽省水利建筑安装总公司二OO六年六月十七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对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339)1.1 工程概况 (339)1.2 主要工程项目、工程内容及工程量 (339)1.2.1 承包人应完成的永久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 (339)1.3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344)1.3.1 水文、气象 (344)1.3.2 工程地质条件 (344)1.4.1 天然建筑材料及交通条件 (346)1.4.2 施工供电、供水 (347)1.5 工期、质量及管理目标 (347)第二章施工准备及施工组织机构 (350)2.1 施工准备工作 (350)2.2 项目部机构设置 (350)2.3 总公司与项目部的关系 (352)2.4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52)2.4.1 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352)2.4.2 项目副经理岗位职责 (352)2.4.3 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352)2.4.4 终检工程师岗位职责 (352)2.4.5 质检负责人岗位职责 (353)2.4.6 安全负责人岗位职责 (353)2.5 施工专业队伍安排 (353)第三章施工总体平面布置 (354)3.1 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354)3.2 施工临时道路布置 (354)3.3 施工临时供电 (355)3.4.1 生活区供水量 (355)3.4.2 施工现场供水量 (356)3.4.3 生活及生产供水水源 (356)3.5 施工照明 (356)3.6 砼拌和系统 (357)3.7 施工临时加工厂 (357)3.7.1 钢筋加工厂 (357)3.7.2 木工加工厂 (358)3.8 供风系统, (358)3.9通风排尘系统 (359)3.11.1 总布置 (359)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360)4.1 施工进度计划 (360)4.1.1 编制进度计划的考虑因素 (360)4.1.2施工进度计划阶段性控制工期 (360)4.3 工期保证措施 (361)5.3.4 管理措施 (362)第六章机械设备、试验设备、劳动力和材料计划 (363)6.1 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363)5.2 试验检测设备 (364)5.3 劳动力计划、主要材料和水电需用量计划 (365)表5.3.1 劳动力计划表 (365)表5.3.2 主要材料和水、电需用量计划表 (365)第六章施工导流及度汛安全保障措施 (366)施工导流工程的进度控制期限 (366)6.1 围堰和导流建筑物 (366)6.3 施工排水措施 (366)6.4 度汛安全保证措施 (367)2、汛期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配备通讯设备,以便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报告。
32内蒙古水利2020年第12期(总第220)(3)凌汛期水量变化分析。
2019年度凌汛期,三 湖河口站至头道拐站河段来水量较历年11月上旬偏 大约70%,中旬、下旬偏大约30%, 12月上旬偏大约 40%,下旬偏大约10%。
绘制头道拐站历年12月流 量过程线套绘图,见图3。
根据图3可以看出,头道拐 站2019年封河前流量较历年偏大,导致封冻期河段蓄 水量增多。
1200 厂■■■■■-2012......2017 ------*018------019 •2017射冻日 籲201 谢831〇〇〇\•2019 射1*35结论2019 ~2020年封河期出现了 1987年以来最高水 位。
经分析,导致该年度封河期出现高水位的主要原 因有:①该年度凌汛期气温较历年前期偏高、后期偏 低。
前期全河处于畅流期,流冰时间长,后期封冻产生 冰块,流至断面下游15 km处的黄河大桥,造成冰坝, 壅高了水位。
②自1990年以来,汛期洪水较少,头道 拐水文站河段常年多处于淤积状态,抬高了水位。
③ 2019 ~2020年,头道拐水文站断面上游来水较往年偏 多,封冻期河段蓄水量较大,导致水位持续偏高。
(编校:刘旭阳>收稿日期:2020-11 -14作者简介:雷鹏明(1992 -),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黄河水文水资源监测分析工作。
【水文水资源】黄河安宁渡——下河沿水文站洪水演进规律分析陶海鸿,雷鹏明(黄河水利委员会宁蒙水文水资源局,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依据2019 -2020年黄河安宁渡水文站、下河沿水文站洪水期报讯资料,分析出安宁渡与下河沿站洪水期流量存在的相关关系为QT = 0.8543Q* + 215. 03,以期为下河沿水文站洪水测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洪水期;流量;黄河;下河沿水文站;安宁渡水文站中图分类号:TV122 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 -0088 (2020) 12 -0032 -021资料的选取本次分析采用2站2019年、2020年6〜8月洪水期流量大于2 000 m3/s的报讯资料。
水环境容量课程设计水质预测影响分析背景资料1. 老县河概况1.1 地理、地质概况及历史沿革老县河亦名西河俗称县河,发源于湖北随县大洪山南坡白龙池,东南流入湖北京山县,在双河口纳入小富水,全长原为192.5公里。
老县河总流域面积原为1698平方公里,河道全长192.5公里,其中英城境内长92.5公里。
1970年,老县河英城段倒口以下河道裁弯取直,开挖下游喻家至北咀新河道,1978年又开挖赵家畈至喻家新河道。
改道后的老县河,入境仍在田店八斗山入市境,出境则自赵家畈沿城西顺流南下,于天鹅北咀直出汉北河。
河道全长165公里,境内长度65公里(田店八斗山至赵家畈老河长41公里,赵家畈至北咀改道新河长24公里)。
1.1.1气象与气候老县河地处中纬度湿润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暖湿润。
根据近三年(2004,2006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 16.6?,极端最低气温为-6.5?,极端最高气温为38.8?,年平均降雨量为1258.5mm,多年平均降雨量1102.0mm。
秋春雨量偏少,夏季雨量较多,严寒期短,四季变化显著,雨热高峰同季出现,光、热、水的地域差异甚微。
四季中以夏季最长,为120天,冬季次之,春秋两季相等,均为65天。
年平均气压1012.1hPa,年平均风速为2.9m/s。
四季及常年主导风向均为北风,全年北风频率为27%;次主导风向为南风,频率约10%;全年静风频率为10%。
1.1.2 新老县河河道及水文情势1970,1978年,为防洪的需要,老县河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道,将老县河原来蜿蜒迂回,斗折蛇行的河道,人工开挖成一条直通汉北河的新河,即现老县河英城段。
经过近30年的人工改造,老县河主河道及堤岸有着很大变化。
改造后老县河河道由192.5公里减少至165公里,英城河段由92.5公里减少至65公里。
设计行洪流量为1800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流量2100立方米/秒。
目录1 综合说明 (1)1.1工程概况 (1)1.2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3整治的必要性及主要整治内容 (3)1.4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5)1.5效益分析 (5)1.6施工工期 (5)1.7结论及建议 (5)附:工程特性表 (6)2 水文 (8)2.1流域概况 (8)2.2水文基本资料 (8)2.3设计洪水 (10)2.4坝顶高程计算 (14)3 工程地质 (20)3.1工程地质概况 (20)3.2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3.3天然建筑材料 (22)4 主要建筑物整治设计 (23)4.1工程等级和洪水标准 (23)4.2大坝整治设计 (24)4.3溢洪道整治设计 (31)4.4.放水设施整治设计 (34)4.5附属设施设计 (35)4.6白蚁防治 (35)4.7工程占地 (35)4.8电气和金属结构 (35)5 工程管理 (36)5.1管理体制机构 (36)5.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36)5.3制度建立 (36)5.4工程施工管理 (37)6 施工组织设计 (39)6.1施工条件 (39)6.2施工导流 (39)6.3料场的选择与开采 (40)6.4主体工程施工 (40)6.5施工总布置 (41)6.6施工总进度 (43)7 环境影响及评价 (45)7.1施工期环境影响及评价 (45)7.2运行期环境影响及评价 (47)8 工程投资预算 (49)8.1编制原则及依据 (49)8.2工程预算指标 (51)8.3效益分析 (51)1 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金竹湾山坪塘位于万州区龙沙镇雨台村境内,水库所在流域为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石桥河左岸支沟上游。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0.024km2,主河道长0.176km,河道平均比降96.6‰。
流域内多为坡地,植被条件较好。
据流域邻近的龙宝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01.5mm;多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2.1℃(1972年8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3.7℃(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994.5mm(20cm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风速0.5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0.6m/s,瞬时最大风速可达33.3m/s(1973年8月27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93.5h。
专题四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判读经典讲解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反映了河流流量的大小及变化,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从曲线高峰区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1.判读方法(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
图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径流变化较小。
(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
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20 m3/s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
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2、综合思维在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判读中的应用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读流量变化,辨补给类型(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图1为雨水补给)(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冬季内流河往往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而断流。
(5)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读流量变化,辨气候类型图中流量的大小和汛期出现的时间→降水多的月份→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若图2表示北半球某河流的流量变化,由图中河流7月份处于枯水期,1月份处于汛期可知,该河流所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对比流量过程线,析变化原因(1)①曲线变化大,可能为修建水库前、植被破坏后、位于湖泊(水库)上游、城市建设后的流量线(2)②曲线变化和缓,可能为修建水库后、植被破坏前、位于湖泊(水库)下游、城市建设前的流量线读流入量、流出量曲线,辨水位最高最低时间(1)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表示水位上升,水量盈余(AB 段)(2)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表示水位下降,水量亏损(OA、BC段)(3)水量由亏损转为盈余的点,表示水位最低,水量最小(A点)(4)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点,表示水位最高,水量最大(B点)读径流量逐月累积曲线,辨气候类型月径流量越大,累积径流曲线变化越明显,月径流量越小,累积径流曲线变化越和缓。
附录:目录1 调洪演算 (1)1.1基本设计资料 (1)1.1.1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 (1)1.1.2气象条件 (1)1.1.3水文基本资料 (3)1.1.4坝址设计洪水 (3)1.1.5入库洪水 (5)1.1.6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 (6)1.2设计基本原理 (7)1.2.1水量平衡方程 (7)1.2.2蓄泄方程 (8)1.3 列表试算法主要步骤 (9)1.4洪水标准的确定 (10)1.4.1各项指标的确定 (10)1.4.2确定洪水过程和水位-库容曲线 (12)1.4.3方案分析 (14)1.5调洪演算计算过程表 (15)1.5.1方案1洪水计算过程 (15)1.5.2方案2洪水计算过程 (21)1.6调洪计算成果表及方案对比 (26)2 坝体设计 (27)2.1 坝顶高程和坝顶结构 (27)2.1.1 坝顶高程 (27)2.1.2 坝顶宽度 (31)2.1.3 坝坡 (31)2.2 坝体结构和材料分区 (32)2.2.1 坝体标准剖面 (32)2.2.2 坝体材料分区 (32)2.3 混凝土面板 (34)2.3.1 面板的分缝分块 (34)2.3.2 面板厚度 (34)2.3.3 面板混凝土 (34)2.3.4 面板防裂措施 (36)2.4 混凝土趾板设计 (36)3 溢洪道计算 (37)3.1 引水渠的计算 (37)3.2 控制段的计算 (38)3.2.1 上下游堰高的确定 (39)3.2.2 堰面曲线的确定 (39)3.2.3 剖面衔接计算 (40)3.3 泄槽的计算 (40)3.3.1 泄槽临界水深和临界坡降 (40)3.3.2 泄槽水面曲线确定 (41)3.3.3 掺气水深的计算 (43)3.4 消能防冲段的计算 (44)3.4.1 反弧半径R的计算 (44)3.4.2 挑流鼻坎最大单宽流量计算 (45)3.4.3 坎顶最大流速v的计算 (45)13.4.4 水舌挑距L的计算 (45)3.4.5 冲坑深度的计算 (46)BJ水利枢纽设计设计计算书1 调洪演算1.1基本设计资料1.1.1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潘口水电站地处堵河干流上游河段,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境内,下距竹山县城13km(公路里程),经鲍峡镇至十堰市162km,经房县至十堰市184km。
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_修订稿ICS 35.040L 71 S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323—2010替代SL323—2005 ——————————————————————————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 Standard for Structure and Identifier in Real-time HydrologicalInformation Database(修订稿)****—**—**发布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目次1 总则 ................................................................1 2 表结构设计 . (2)2.1 基本内容 ....................................................................2 2.2 数据类型 ....................................................................3 3 标识符命名 .......................................................5 3.1 一般原则 ....................................................................5 3.2 表标识符命名 (5)3.3 字段标识符命名 .............................................................. 6 4 基本信息类表结构 (7)4.1 测站基本属性表 .............................................................. 7 4.2 测站报送任务表 ............................................................. 10 4.3 库(湖)站关系表 ............................................................. 11 4.4 堰闸站关系表 (12)4.5 河道站防洪指标表 ........................................................... 13 4.6 库(湖)站防洪指标表 ......................................................... 16 4.7 库(湖)站汛限水位表 ......................................................... 18 4.8 测站水文要素阈值表 .........................................................20 4.9 洪水传播时间表 ............................................................. 21 4.10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 ......................................................... 22 4.11 库(湖)容曲线表 ............................................................. 23 4.12 水位(流量)频率分析成果表 ................................................... 24 4.13 洪水频率分析参数表 (25)4.14 断面测验成果表 ............................................................. 27 4.15 信息发布单位编码表 ......................................................... 28 5 实时信息类表结构..................................................... 31 5.1 降水量表 ................................................................... 31 5.2 降雪表 .....................................................................32 5.3 冰雹表 .....................................................................32 5.4 日蒸发量表 (33)5.5 河道水情表 (34)5.6 水库水情表 (36)5.7 堰闸水情表 (37)5.8 闸门启闭情况表 (38)5.9 泵站水情表 (40)5.10 潮汐水情表 (41)5.11 风浪信息表 (42)5.12 含沙量表 ...................................................................43 5.13 气温水温表 (44)5.14 定性冰情表 (45)5.15 定量冰情表 (47)5.16 土壤墒情表 (50)5.17 特殊水情表 (53)5.18 暴雨加报表 (55)5.19 堰闸(泵)站时段均值表 ....................................................... 56 5.20 河道水情多日均值表 .........................................................57 5.21 水库水情多日均值表 ......................................................... 58 5.22 堰闸(泵站)水情多日均值表 .................................................58 5.23 潮汐水情多日均值表 ......................................................... 59 5.24 气温水温多日均值表 ......................................................... 60 5.25 蒸发量统计表 (60)5.26 降水量统计表 (61)5.27 引排水量统计表 ............................................................. 62 5.28 输沙输水总量表 ............................................................. 63 5.29 河道水情极值表 ............................................................. 63 5.30 水库水情极值表 ............................................................. 65 5.31 堰闸水情极值表 ............................................................. 66 5.32 泵站水情极值表 ............................................................. 68 5.33 潮汐水情极值表 ............................................................. 69 5.34 气温水温极值表 ............................................................. 70 6 预报信息类表结构.. (73)6.1 水情预报成果注释表 ......................................................... 73 6.2 河道(水库入库)水情预报成果表 .............................................74 6.3 水库调度成果表 ............................................................. 74 6.4 风暴潮预报成果表 ........................................................... 75 6.5 天文潮预报成果表 ........................................................... 76 7 交换信息类表结构..................................................... 78 7.1 交换单位信息表 ............................................................. 78 7.2 交换测站信息表 ............................................................. 79 7.3 交换表单信息表 ............................................................. 79 7.4 待发送信息记录表 (80)7.5 已处理信息记录表 ........................................................... 81 7.6 发送文件信息表 ............................................................. 82 7.7 信息配发记录表 ............................................................. 82 7.8 接收文件信息表 ............................................................. 83 7.9 接收信息记录表 ............................................................. 84 7.10 系统配置信息表 ............................................................. 85 7.11 系统日志表 (86)8 统计信息类表结构.....................................................87 8.1 多年同期日降水量表 ......................................................... 87 8.2 多年同期旬月降水量表 .......................................................88 8.3 多年同期年降水量表 ......................................................... 89 8.4 多年同期日平均水位流量表 ...................................................90 8.5 多年同期旬月平均水位流量表 ................................................. 91 8.6 多年同期库(湖)蓄水量均值表 ............................................... 92 8.7旬内水位流量极值系列表 ..................................................... 93 8.8 水位流量年极值系列表 . (94)8.9 多年同期区域日降水量表 ..................................................... 95 8.10 多年同期区域旬月降水量表 ...................................................97 8.11 多年同期区域年降水量表 ..................................................... 98 9 字典信息类表结构..................................................... 99 9.1 模式对象信息表 .............................................................99 9.2 表属性信息表 (100)9.3 字段属性信息表 ............................................................ 101 9.4 内码与自然语言对照表 ...................................................... 102 9.5 行政区域代码表 ............................................................ 102 9.6 中国河流名称代码表 ........................................................ 103 (以下部分等表结构定稿后再修改) ........................................ 104 本标准用词说明 ........................................................ 104 条文说明 ........................................................... 104 1 总则 ............................................................... 104 2表结构设计 .......................................................... 104 2.1 基本内容 .................................................................... 104 2.2 数据类型 .................................................................... 104 4 基本信息类表结构 (104)4.1 测站基本属性表 (104)4.2 站号对照表 .................................................................. 104 4.3 库(湖)站关系表 (104)4.4 堰闸站关系表 (104)4.5 河道站防洪指标表 ............................................................ 104 4.7 库湖站汛限水位表 ............................................................ 104 4.12 水位(流量)频率分析成果表 ................................................. 104 4.14 多年平均蓄水量、降水量系列信息表 ................................. 104 5 实时信息类表结构 ................................................... 104 5.6 水库水情表 ..................................................................104 5.8 闸门启闭情况表 (104)5.14 定性冰情表 (104)5.15 定量冰情表 (104)5.16 土壤墒情表 (104)5.18 地下水开采量表 (104)5.19 特殊水情表 (104)5.20 暴雨加报表 (104)5.21堰闸(泵)站时段均值表 ....................................................... 104 5.28 蒸发量统计表 ............................................................... 104 5.29 降水量统计表 ............................................................... 104 6. 预报信息类表结构 (104)6.1 降水量预报表 (104)6.2 河道水情预报表 (104)6.8 冰情预报表 (104)1 总则1.0.1 为有效存储和科学管理实时雨水情信息,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防汛抗旱决策对实时雨水情信息的需要,统一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和标识符,提高水利信息化、水情信息共享的水平,制定本标准。
***水库汛限水位设计与运用研究技术总报告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丹江口水库管理局2004年11月项目总负责人:胡军专题负责人:王本德技术负责人:周惠成主要完成人:王本德胡军周惠成岳梅生王国利刘松李丽琴袁晶瑄张明钢梁国华何佑生李敏张改红金克报告编写人:周惠成李丽琴张改红审定人:王本德目录1 概述 (1)1.1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1)1.2 水库概况 (2)1.3 丹江口水库汛限水位设计与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4 丹江口水库汛限水位设计与运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3)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3)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 (4)2 设计洪水调节计算成果复核与可操作性调度规则研究 (5)2.1 设计洪水调节计算成果 (5)2.1.1 基本资料 (5)2.1.2 防洪任务及设计的防洪调度方式 (6)2.1.3 水库设计洪水调节计算成果 (8)2.2 设计洪水调节计算成果复核及可操作性研究 (9)2.2.1 设计洪水调节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9)2.2.2 调度原则的可操作性研究 (9)2.3 两种调洪原则计算结果比较 (11)3 降雨预报信息应用于“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可行性研究 (13)3.1 丹江口以上流域气象台站降雨预报信息的精度分析 (13)3.1.1 降雨预报精度分析 (13)3.1.2 各级降雨量的频率分布规律 (20)3.2 降雨预报信息应用于“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可行性研究 (29)3.2.1 降雨预报信息可利用于实时预报调度的条件分析 (29)3.2.2 降雨预报信息利用于“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30)3.2.3 结论 (33)4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范围的确定 (34)4.1 概述 (34)4.2 预泄能力约束法 (34)4.2.1 基本思想 (34)4.2.2 方法步骤 (35)4.2.3 计算 (35)4.2.4 结论 (37)5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 (38)5.1 预蓄预泄法 (38)5.2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调洪结果 (39)6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的效益分析 (40)6.1 效益计算方法 (40)6.2 丹江口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效益计算与分析 (40)7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风险分析 (43)7.1 利用降雨预报信息动态控制汛限水位的风险分析理念与定义 (43)7.1.1利用降雨预报信息动态控制汛限水位的风险分析理念 (43)7.1.2利用降雨预报信息动态控制汛限水位的风险率定义 (45)7.2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风险率计算方法步骤 (48)7.2.1 不考虑降雨预报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风险率计算方法步骤 (48)7.2.2 考虑降雨预报信息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风险率计算方法步骤 (48)7.3 丹江口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考虑降雨预报发生漏报的风险 (49)7.4 丹江口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大坝所能抗御洪水标准的变化分析 (51)8 初步结论 (53)8.1 水库设计洪水调度原则复核 (53)8.2 降雨预报信息是可利用的 (53)8.3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效益很大而风险无增 (53)8.4 丹江口水库考虑降雨预报的调度方式与原则 (53)8.5 具有可操作性的丹江口水库洪水调度原则 (54)1 概述1.1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全流域面积15.9万km2,发源于秦岭南麓,全长1577km,于汉口汇入长江,总落差为1964米。
广东省吴川市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洪水水面线计算书----------设计院工程设计证书:--级1991178-sy二00六年六月鉴江及袂花江洪水水面线推算一、基本资料1)、断面资料鉴江及塘尾河河道横断面为实测断面,断面间距180米~990米。
袂花江河道横断面为实测断面,博茂减洪河8号断面以上为设计断面,8号断面以下为实测断面。
断面间距为150米~1150米。
2)、用糙率鉴江干流及分洪河平均水深较深,河面较宽,分析确定鉴江干流糙率为0.027,塘尾分洪河糙率为0.03。
袂花江及分洪河平均水深较深,河面较宽,分析确定袂花江糙率为0.03,博茂分洪河糙率为0.027。
二、洪潮组合方案的确定1、鉴江及袂花江堤防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
2、洪潮组合采用《广东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指引》中推荐的洪潮组合计算方法:“对于下游河口有洪潮遭遇组合的河道,考虑到洪潮遭遇的不同组合,受潮影响大小等,河道设计水面线可采用以洪水为主的设计洪水水面线和以潮水为主的设计洪水水面线的外包线作为成果。
对以洪水为主的设计洪水水面线确定,可采用以常遇潮位(多年平均或五年一遇)为起推水位,用河道设计洪水洪峰流量推求。
对以潮水为主的设计洪水水面线确定,则采用以设计潮位为起推水位,用河道常遇洪水(多年平均)洪峰流量推求。
”本次城防工程设计的洪潮组合根据上述原则,采用多年平均高潮位,遭遇50年一遇洪水水面线和50年一遇潮位遭遇2年一遇洪水水面线的外包线作为设计成果。
三、鉴江洪水水面线推算鉴江干流集水面积6320平方公里,干流河长231公里,境内河长46.3公里,河床坡降0.000374,塘尾河为鉴江干流的分洪河,全长3.1公里。
1、鉴江干流起推水位、流量的推求1)鉴江及塘尾分洪河出海口断面起推潮位的确定根据《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宣贯材料》,鉴江的多年平均高潮位为2.52米,50年一遇高潮位为4.26米。
2)鉴江30#断面下游及塘尾河分流量的推求采用广东省水利厅推荐的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程序HD-5进行水位及分流量的推求。
某工程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第一部分工程安全总评价1 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某某水库位于五左河上游河段的一级支流木城河和水东河源头,距所属中心城镇47km(直线距离14km)。
某某水库供水工程的任务主要为城镇供水。
水库兴利库容265万m3,总库容315万m3,年平均净供水量为318万t,年平均毛供水量为338万t。
某某水库工程由大坝枢纽(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库区垭口防浪堤、小沟引水小坝、引水隧洞、输水管道等建筑物组成。
(1)主坝主坝为混凝土砌毛石重力坝。
坝轴线方位为NE88.81°,坝顶长度264.12m。
坝顶高程2006.71m,坝基面高程1978.30m,最大坝高28.41m,坝顶宽4m,最大坝底宽21.77m,上游面在1992.30m高程以下坝坡为1:0.1,以上垂直;下游面在2001.26m高程以下坝坡为1:0.75,以上垂直。
坝基开挖至弱风化上部,采用1.0m厚C15混凝土作为坝基垫层。
上游面为50cm厚C15W4F100混凝土防渗面板,下游面为50cm厚M10水泥砂浆砌C15混凝土预制块,中部为C10细石混凝土砌毛石。
坝顶上游面设置1.2m高防浪墙,下游面设置1.2m高栏杆。
(2)副坝副坝为混凝土砌毛石重力坝,在坝顶设溢洪道。
坝轴线方位为NE39.02°,坝顶长度81.20m,其中溢流坝段长15m,左岸非溢流坝段长42.41m,右岸非溢流坝段长23.79m。
坝顶高程与主坝同高,为2006.71m。
坝基面高程为1992.00m,最大坝高14.71m,坝顶宽2.5m,最大坝底宽11.94m,上游面在1998.71m高程下坝坡为1:0.15,以上垂直;下游面在2003.49m高程以下坝坡为1:0.8,以上垂直。
坝体采用细石混凝土砌毛石重力坝,坝体上游面为C15W4F100混凝土防渗面板,厚0.4m,下游面为50cm厚M10水泥砂浆砌C15混凝土预制块,中间为C10细石混凝土砌毛石。
水电皑机电技术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ique of Hydropower Station 第44卷第5期2021年5月Vol.44 No.5May.2021100郎冲皈水库安全复核研究文小锁(铜陵南部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安徽铜陵244000)摘要:结合郎冲皈水库工程,对水库现状防洪及大坝渗流以及坝坡稳定性进行复核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大坝现 状防洪不满足要求,主要原因是泄水建筑物泄洪能力不足;大坝渗透坡降以及坝坡稳定性较高,但大坝渗流出逸点较高易出现流土险情。
因此,大坝需采取除险加固工程治理。
关键词:水库安全;防洪;渗流;大坝稳定中图分类号:TK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387 (2021)05-0100-04DOI : 10.13599/ki.l 1-5130.2021.05.0311引言水库安全对下游居民以及重要建筑物的安全有 较大的影响山役早期修建的水库,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水库施工质量较为低下,导致水库安 全不满足现状需求⑴役针对早期修建的水库,对其安全情况进行复核是十分必要的,可为水库除险加 固工程提供参考。
结合郎冲皈水库工程,对水库安全复核进行分析。
郎冲皈水库位于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金华境村内,距铜陵市区7 km,属长江流域顺安河水系,集水 面积2.00 km 2o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05万亩。
水库下游防洪保护范围有中安客运专线、铜九铁路、沿新大道和余家村、竹园里村、 墩上村、大院村等村庄,防洪保护农田0.12万亩,保护人口 0.15万人。
水库现状坝顶高程50.7 m (吴淞高程,下同),兴利水位49.3 m,兴利库容16.3万m 3, 原总库容29.5万m 3o2水库防洪复核2.1水库防洪标准郎冲皈水库原设计总库容29.5万nA 本次复核 总库容29.84万川。
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 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黄雷乡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水库入库水量和水位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水库所在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主要为()A. 地下水B. 大气降水C. 季节性积雪融水D. 冰川融水(2)5月该水库水位最低的原因可能是()A. 排水留出库容B. 蒸发量最大C. 下滲量最小D. 降水量最小参考答案:(1)B(2)A(1)由图中各月的入库水量来看,6—9月份入库水量较多,该地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夏季降水丰富,因此该水库所在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主要为大气降水。
B符合题意。
(2)由图可知,5月份水库的水位是一年中最低的时段,其原因可能是在河流汛期来临之前,排水留出库容,以便在汛期时蓄水,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蒸发量最大、下滲量最小和降水量最小不是该水库5月份水位最低的原因。
A符合题意。
2. 下表为“我国某地连续两天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
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3. 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A. 南半球并向北移动B. 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 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 北半球并向北移动4. 该地的经度大约是A. 112.5°EB. 90.5°EC. 118°ED. 122°E参考答案:3. B4. D3.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就变长,夜变短;另一半球,极昼范围变小。
根据表格数据,判断日出晚,日落早;且日出时间逐渐晚,据上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选B。
4.根据表格日出、日落数据,判断此地昼长为10小时左右,故当地日出时间为7点左右,而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6:50,故该地在北京(120°E)的东面,故选D。
3. 读下图,判断图b表示A.工业的集聚B.有较好的规模效益C.工业的分散 D.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参考答案:C4. 太阳能量来源于()A.可燃物质的化学反应 B.可燃物质的剧烈燃烧C.高温高压下的核聚变反应 D.高温高压下的核裂变反应参考答案:C5.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A. 氢气燃烧B. 氦气爆炸C. 核裂变反应D. 核聚变反应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D正确。
水文信息报汛方法宜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情科二〇一〇年四月目录1、报汛的基本常识 (1)2、水库拍报的内容及要求 (6)2.1 水库降水量拍报规定及内容 (6)2.1.1降水量拍报一般规定 (6)2.1.2 各水库雨量报汛方法及内容 (7)2.1.3 雨量报汛举例 (8)2. 2 水库水情报汛内容 (9)2.2.1水库水情拍报规定 (9)2.2.2水库水情报汛内容 (10)2.2.3 水库水情报汛举例 (10)3、堤防拍报的内容及要求 (11)3.1 雨量拍报方法及内容 (11)3.2 堤防水位拍报要求 (11)4、排灌站拍报的内容及要求 (11)5、报汛制度及要求 (12)水文信息报汛方法1、报汛的基本常识(一)汛、汛期和防汛汛的含义是指定期涨水,即由于降雨、融雪、融冰,使江河水域在一定的季节呈周期性的涨水现象。
汛常以出现的季节或形成的原因命名,如春汛、伏汛、潮汛等。
春汛(或桃汛)是春季江河流域内降雨冰雪融化汇流形成的涨水现象或伏天或秋天由于降雨汇流形成的江河涨长,称伏汛或秋汛。
沿江滨海地区海水周期性上涨,称潮汛。
汛期的含义是指江河水域中汛水自始涨到回落的期间。
我国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降雨季节不同,汛期长短不一,有长有短,有早有晚,即使是同一条河流的汛期,各年情况也不尽相同,有早有迟,汛期来水量相差很大,变化过程也是千差万别。
为了做好防汛工作,根据主要降水规律和江河涨水情况规定了汛期,我市汛期按省明确为5月1日至10月15日。
防汛的含义是为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在汛期进行的防御洪水的工作,其目的是保证水库、堤坊和水库下游的安全防汛主要工作内容是:防汛组织,防汛责任制和防汛抢险队伍的建立,防汛物资和经费的筹积存储,江河水库、堤防、水闸等防洪工程的巡查防守,水文气象测报和暴雨天气洪水水情预报,蓄洪、泄洪、分洪、滞洪等防洪设施的调度运用,出现非常情况时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发现险情后的紧急抢护和洪灾抢救等。
2 水文2.1 基本资料2.1.1流域特征水库位于乐平市—镇---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重点小(二)型水库。
水库属乐安河---支流,。
大坝于1968年兴建,为准确界定流域特征参数,本阶段防洪复核在万分之一的航测图上对流域面积、主河道长度、比降进行复核,复核结果为: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为0.26km2,主河道长度为0.69km,主河道平均坡降为2.35%,水位与库容关系从198-年“三查三定”实测1/2000图形图上进行复核(并换算高程系统、黄海高程=假设高程+?m),复核结果与“三查三定”基本一致,因此初设阶段采用本次复核流域特征参数。
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F=0.26km2主河道长度:L=0.69km主河道平均比降:J=2.35%。
水库水位~库容曲线表见表2-1,关系图见图2-1。
表2-1 水库水位~库容曲线表图2-1 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图2.1.2水文气象乐平水文气象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更替明显,日照夏长冬短,三、四月份冷空气频繁交替,届时气温突降,是为春寒。
据乐平气象站1960-2010年降雨量资料统计,流域内多年平均温度17℃,北部山区低于南部平原地区。
年中以7、8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最低气温多在12—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9.6℃。
流域内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84%之间,地区变化大致与气温变化一致,最高月平均相对湿度85%,多出现在5—6月,是为霉季。
最低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0%,出现在7—9月,则为旱季。
各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差较小,最高最低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差6%-10%。
流域内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夏季东南台风盛行,最大风力7级以上,最大风速15m/s。
蒸发受气温与湿度的影响,与气温的变化规律相似。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34.2mm,年内以7—9月蒸发量475.1mm最大。
占全年蒸发量的44.2%,易生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