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添加时间:2010-4-26 20:04:21理论探讨阅读:583来源:admin

政党制度是政治系统中政党之间、政党与政权之间、政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上述三大领域彼此间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而来的全部法律、规范和惯例的有机结构体。在西方,政党制度传统上是由己经或可能掌握政权的政党数目来决定的,一般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当代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和议会制、选举制一起,构成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三大支柱。可以说,政党制度已成为当代大部分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中国也是一个存在多党派的国家,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被称作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既是多党并存,就必须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形成了一种很特殊的、在世界各国政党制度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对这种政党制度,有些人存有疑虑,有些人认识上片面肤浅,而要正确认识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以下几个问题有必要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政党制度的阶级属性

政党是反映特定阶级或阶层共同利益的代表,为了谋取掌握政权或参与政权,实现其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结成的具有明确纲领和章程、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团体。政党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上,由一定时期的阶级关系、阶级力量对比和阶级斗争形势等因素综合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它是一个国家国情的客观实际的产物。政党都是有阶级性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党,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政党,封建阶级有封建阶级的政党。同样,政党制度也是有其阶级性的。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制度,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是

西方国家在其自身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代表其他阶级和阶层利益的政党成了资产阶级政党的陪衬和利用对象。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形成了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以及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其他政党为辅的“多党制”。这种两党制或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它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也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名义上是两党或多党,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一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两党制为例,美国政坛上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政党轮流执政,可是不管哪个政党谁上台,都实行着实质基本相同的政策,都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有时他们两党在国会里表面上争得不可开交,但关起门来又有说有笑,这一点我们从美国纪录片《美利坚共和国的衰落》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可见他们是一丘之貉,都是资产阶级的政党。名义上虽然是两个政党,但是实际上却是同一阶级的政党,推行的是同一种意识形态,代表的是同一阶级的利益,多党制的情况也基本相同。所以,西方的所谓两党制或多党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本质上只是一场华丽的演出而已。无论谁上台执政都只会实行资本主义,相当于一党执政下,内部不同的派系斗争而已,因为他们的阶级本质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政党想推行公有制,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根本就没有可能性。

中国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由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党制度也必须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制度,只有符合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属性的政党制度,才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才能得到实践和发展。

二、民主与政党制度的关系

民主是一种普世价值,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需求。在世界范围内,无论什么国家何种制度,都无一例外的通过各种途径来追求和实现民主。通过政党制度来实现民主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或必须的。政党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方式和手段,是否采用或者采用哪种政党制度都有可能实现民主,也有可能扼杀民主,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第一,实现民主不在于政党制度的选择而关键是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中西方民主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民主是政党领导下的民主,而在西方,政党则是民主的基础、一个重要的构件。就西方民主经验与理论来说,政党不应凌驾于民主政治之上,它只是作为民主政治运行的一个重要制度而存在。并且政党制度应是竞争性的,从政党内部来说是竞争性的选举;从党际来说,就是围绕国家政权展开的政党竞争。相应的就产生了对两党制或多党制的需要。从现实来看,非竞争性的政党制度确实也遇到了民主发展的困境。它往往存在于刚独立或解放的民族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巩固新生政权。可见,一党制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但是当巩固政权的任务完成,国家应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和发展民主政治时,一党制却往往差强人意。如苏联一党制形式,在取得一定效率的同时,也往往由于沟通机制失灵而积累了大量的弊端,积重难返。经济上不足以取得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展,政治上又缺乏民主,党群关系严重疏远。这些最终造成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制度性剧变。而非洲国家90年代从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转变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第二,民主发展的模式丰富多样。民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模式。英国政治学家戴维·赫尔德将历史上形成的不同民主模式概括为八种:雅典古典民主制、保护型民主制、发展型民主制、直接民主制、竞争性精英民主制、多元民主制、合法民主制和参与民主制。当今世界是竞争性精英民主制和多元民主制两类民主模式的鼎盛时期,这两类民主制的基本特征和条件也就成为当今各国发展民主的普遍标准。而作为其中最为明确和最具操作性的政党制度就被转化成了一条判定是否民主的硬性标准。显然,这是以特殊代替了一般,忽视了民主发展的多样性。近年来,随着权威主义和前苏联政权的衰落、倒台和名声扫地,民主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这时西方式民主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钦定”成了标准模式。而凡是与这种模式不同的,也就被视为不民主了。但民主实践告诉我们,民主不能像一棵植物一样从一片土壤移植到另一片土壤。在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关系非常不同的

社会中,民主是很难被模仿或者复制的。只有在本土的文化和社会中寻找民主的资源,使民主从内部生成,才能发展出真正的根基。民主有其核心价值,任何一个国家为了实现民主都应该遵循。只要遵循了这些价值,根据本国国情设定自己的民主形式、发展路径、制度安排的话,就是无可厚非的,这样的国家就是民主国家。

第三,政党制度的选择是历史过程。一个国家的政党及政党制度的产生和确立,是特定政治环境下的历史产物,是累积性发展的产物,而绝不是任何个人意志的产物。中西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西方的政党制度大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及其议会民主制度后,新兴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化了的旧贵族、封建保守势力等派别之间为了争夺国家政权、维护本集团利益而逐渐创设的规范各派别相互关系以及各派别与国家政权关系的制度。因此,西方的政党制度往往是议会斗争的产物。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则往往是在争取民主独立与国家解放的斗争中,政党制度形成雏形,并在革命胜利建立政权时得以确立。比如在中国,历经过多种政党制度的选择。从民国初年多党制政治活动的悲剧性实践,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一党独裁,最后到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三、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种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

首先,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资产阶级两党制或多党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制定了反映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纲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已为70多年来的历史所反复证明。而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已由过去以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党,转变成了以社会

主义劳动者为主体的政党,已从过去主要是代表和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政党,转变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政治原则下建立、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各政党,都声称自己是全民利益的代表,但实际上都是也只能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天然维护者。

其次,我国各政党之间的根本利益与西方资产阶级各政党间的根本利益不同。我国在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已经不存在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和阶层,只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还存在,他们只是在具体利益方面存在着具体的差别。而西方国家各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则存在着主要利益冲突和激烈的政治斗争。资产阶级内部往往分成不同的利益集团,而各集团都想利用国家政权为自己谋得更多的利益。

再次,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的各政党之间的通力合作、互相监督。不存在反对党、在野党的问题。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力量,其他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这种格局在政治运行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生活实行总的领导,即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才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西方国家实行的各主要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则是在国家政权中,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是执政党,另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就是反对党,在野党。因而存在着在朝党与在野党的根本利益纷争。这种情况在政治运行中则常常表现为意见分歧、政策难以统一,甚至导致政局不稳、政府频繁更迭。而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既亲密合作、真诚协商,又发扬民主、互相监督,是政友关系。这与西方国家中两党或多党之间的那种相互攻击、互相争夺、大党欺小党,甚至你死我活的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我国的民主党派已成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他们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多党合作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间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各政党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原因,我国还有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他们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具体利益和要求上也存在差异,因而各民主党派在与共产党一起维护共同利益的同时,也要反映和维护各自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这说明,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是长期的;另一方面,多党合作反映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具体的差异性。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间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我国的民主党派有与共产党合作的悠久历史。民主革命时期,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政治代表的民主党派,在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目标上与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民主革命的任务,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共同的政治目标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中间力量的排挤,使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坦诚合作,并最终认同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协助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些充分表明,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我国民主党派虽然不是执政党,但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国共产党

和民主党派进行各种形式的协商,民主党派在议政和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是名副其实的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与讨论,反映各党派所联系的劳动者和爱国者的利益、意见和要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合作共事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能避免两党制或多党制带来的社会动荡,同心协力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通过对上面几个问题的初步探究,我们已经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一个比较直观和清晰的认识了。这种创造性的制度设计,是智慧的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国情和政治发展的自身特点探索发展而来的,是历史选择的必然。中国人民正通过这种制度广泛而深入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表达着各种各样的政治诉求,享受着由这种制度实现和保障的各项民主权力。纵观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风雨历程,我们虽曾走过曲折的道路,但总体而言社会保持了稳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政党制度稳定了大局,我们的政党制度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伟大实践和成功发展使我们相信,曾经在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众多领域领先全球的中国,必将会再次以自己的模式领先世界,为全人类文明的进

步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