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

1908年,美国耶鲁大学学生皮尔斯(Beers),将自己患躁郁症和住进精神病院3年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举世闻名的书――《我寻回了自己》;同时,也为世界性心理卫生运动揭开了序幕。“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 ”也称心理健康。它是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有力的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知道,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最低层次:克服心理疾病;中间层次:超越“亚健康状态”;理想层次:自我实现。所以,心理健康不是指某种固定的状态,而是富有弹性伸缩的一个相对状态。一般心理学者多主张以正常的认知、完善的个性、稳定的情绪和个体行为的适应情况,作为鉴别心理健康的标准,而不是以个别症状之有无为依据。所以,心理健康是一个“状

态’'概念,而非“人格”概念。

不少心理医生相信,仅仅没有神经症和精神疾病是不够的。一个人没有心理疾病,并不能证明他就有健康的个性。他们相对而言,没有心理疾患,如果不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其生活是不可能富有、幸福和丰富多彩的。即使我们没有什么心理疾患,也满足了自己的一切需要和动机,我们仍然会感到不幸和不足

对与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并无一个普遍模式。对于不同的人,

心理健康可能是以不同的方表现出来的。即是同一个人,

在不同的时

期中,其反应心理健康的特点也可能是不同的。下面介绍的几种常见模式是对高水平心理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

1、“成熟者”模式

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一直从事对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人的研

究。他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即是“成熟者”。为此,他提出了7个指标:(1)能主动,直接地将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的兴趣和活动中。

(2)具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或爱的能力。

(3)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好坏优劣都如此。

(4)能够准确,客观地知觉现实和接受现实。

(5)能够形成各种技能和能力,专注和高水平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6)自我形象现实、客观。知道自己的现状和特点。

(7)能着眼未来。行为的动力来自长期的目标和计划。

2.“自我实现者”模式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其学说旨在研究

和挖掘人类心理的最大潜力。他把那些能发挥自身遗传限度内最

大可能力

量的人,称之为“自我实现者”,亦即真正的心理健康的人。他

认为,

这类人在人类中并不多见,但却是我们的楷模。其特点有如下表现:

(1)对现实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宜的关系。

(2)对于自我、他人以及人性的客观现实的高度接受。

(3)思想、感情以及行为具有更大的自发性。

2

(4)以问题为中心。

(5)高度的自主性。

(6)离群独处的需要。

(7)欣赏的时时常新。

(8)更多的神秘体验。

(9)宽厚的社会感情。

(10)深挚而精粹的私人关系。

(11)民主的性格。

(12)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

(13)寓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4)富有创造性。

3.“创发者”模式

弗洛姆认为,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变

革的社会可以造成大量心理健康的人,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力量、潜能和能力。他称此种人为“创发者”。“创发者”主要有4个特

征:

(1)创发性的爱情。相爱的双方能保持独自的个性。在爱情之中不可为追求“和谐”而泯灭个性,而应使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然而要达到这种爱是很困难的,因为它要涉及关怀、负责、尊重和理解四个方面的难题。

3

(2)创发性的思维。对思维对象有强烈的兴趣,并能以客观、尊重与关心的方式来考察思维对象。

(3)幸福。它是一种生机盎然、充满活力、身体健康和个人各种潜能得到实现的状况,而不只是一种愉快体验。

(4)良心。这是一种严格的道德准则的体现。支配心理健康

者的良心是自我的心声(出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在的力量(迫于压力的)。

4.马斯洛和米特曼的心理健康标准

上述心理健康的模式主要基于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人而言,也是一般人应奋进的目标。

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多数人来讲,能提出一个标准,也就是所谓正常人的行为标准,似乎更具有普遍意义。马斯洛曾在与米特曼合著的《变态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过如下十一点: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与个人的成就有“有价值”之感。

(2)适度的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特

4

别不应对个人在性方面的需要与满足产生恐惧或歉疚。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与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计;对个人违背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欲望不做过分的否认或压抑。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改变,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及个人生活目的中宜含利己与利人两种成分。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

(10)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团体的需要,

接受团体的传统,并能控制为团体所不容的个人欲望或动机。

(11)在不违背团体意愿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 2006-11-17 10:29:00 | By: 刘翠平 ]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刘翠萍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者通力合作。在社会体制上,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对教师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友好、合作地对待教师,了解教师各自的能力与工作情况,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应及时、适当地给教师的工作以鼓励的肯定,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认知水平;应关心和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冲突、心理矛盾,帮助分析冲突原因,消除心理阴影;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学校的组织管理要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 然而,社会和学校仅仅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因素则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入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就心理问题而言,“除了你自己,没人能救你!”。 一、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教师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随时关注自己

的心理状况与情绪变化,这是教师维护与调适自身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前提。 二、职业态度的自我调节 在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中,职业心理问题是最多、最严重的。而职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其不良的职业心态。2004年笔者在教师培训中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74%的教师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多数是良心型、情绪型、无奈型和动摇型的,只有少数教师是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事业来做的。在这种心态之下,很多教师就会出现职业适应不良、职业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症。作为教师,要预防或调适这一心理问题,就是要调整自己的职业态度。 首先,要增加职业自豪感:经常用一些赞美教师的语言来进行自我暗示,如“我们是站在人才的摇篮边。”、“打击学生就是打击未来,打击我们的民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来增加自己的职业自豪感。 其次,要培养、改善自己对职业的态度:经常用的方法有(1)回顾与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体验教学中、与学生相处中、工作中的成功与快乐,让自己逐渐地喜欢教师这一职业。(2)找一个你最羡慕的职业,具体写出教师与这个职业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在对比中使自己更加热爱这一职业;(3)改变想法:既来之,则安之,能力体现在工作中,如果连教师都做不好,其它的事也不一定能做好,应先做好教师职业:

教师自我维护心理健康措施介绍

教师自我维护心理健康措施介绍 成都市鼓楼小学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 2(1)

2013/2014学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报告题目:________________ 分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递交时间:

亲爱的同学: 反思和分析自我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本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们从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意识、自我概念、健康人格、人际沟通、爱情心理、情绪管理、挫折应对、全面提升自己等方面共同探讨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对自己有些什么样的反思与分析呢请结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你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和课堂互动,写一份自我成长报告,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内容包括: 1.你对自己的认识,包括人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优势劣势、自我健康状况评估等; 2.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或者在人际关系、恋爱、情绪等方面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此有什么新的看法以及新的应对方式; 3.目前还有哪些事情感到苦恼,希望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4.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优化完善自我人格方面有哪些打算; 5.通过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写出你印象深刻的上课环节,并说明理由。 行文要求 标题设置为三号黑体;下空一行后为正文,仿宋,小四,20磅行距。 报告递交 2014年6月20日前以A4打印稿上交给任课老师。 评分标准 1.优秀(90—100分):具有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的处理能力强;人格水平改善显著;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2.良(80—89分):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较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的处理能力教强;人格水平得到较大改善;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3.中(70—79分):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较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人格水平得到改善;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4.及格(60—69分):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有一定合理性;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能有意识的去处理;行文不够讲究,字数及格式接近要求。 5.不及格(60分以下):无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不客观、不全面;行文不符合中文写作规范,字数及格式不符合要求。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 我维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自我认知自我维护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所以,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1、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3、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4、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策略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可是,多少年来,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 老师们普遍反映心理压力大,人际沟通不畅,职业枯竭感偏高,许多人受到慢性疲劳和慢性病的困扰,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教师心理不健康状态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焦虑、易怒、行为冲动、情感失控、不顾后果等众多负性心理反应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失眠、神经性头痛等不良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不健康心理状态,易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校怀有不满情绪,在教学中表现出:情绪低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易产生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并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主要的维护途径体现在学校、社会、教师三个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 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个人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不是被传染的,也不是外伤得来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个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它只能通过个人的调适,包括在专业与非专业助人者的协助下的自我调适,经由一个类似再学习与再教育的过程,才能走向康复。因此,在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在心理障碍与疾病的预防、治疗的过程中,当事人自己的责任感、自我维护的意识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台湾大学的柯永河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卫生公式,试图以此综合心理健康的各种制约因素: 式中:B代表心理不健康程度,B值越大,心理越不健康;P代表个人所承受的生活压力;K代表个人所需要的最小刺激量;E代表个人适应能力或称自我强度,包括个人的自我概念、生活态度、应对技能等,它通过改变认知评估的性质或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来调节压力情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S.S.代表可获得的社会支援;C代表个人所需的社会支援的最低量。对于特定时期的个人来说,K与P都是常数。 此式表明:(1)有三大要因影响心理健康:生活压力、社会支援与自我强度。(2)从维护个人心理健康考虑,生活压力不宜太大或太小,应维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具体多少适合,要依个人所需最低刺激量而定。(3)从维护个人心理健康考虑,社会支援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过多的社会支援只会造成当事人的依赖性、无能感,而过少的社会支援则使人感到孤独、无助。(4)自我强度愈高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愈佳。 依此观念,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加自我强度;(2)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支持;(3)改变对生活压力的看法,掌握压力应对技能。以下是关于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一些重要建议。 一、争取成功,改善自我概念 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人的核心特质。自我概念积极的人,在人群中感到安全自信,能以“真实的我”的面目出现,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以肯定的态度接纳自己。他们既能接纳自己的长处与发展潜力,也能接纳自己的缺陷、不完美与“有限制”,欣赏“我就是我这个样子”。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心得体会 绥德县第五小学马彩叶 我观后了王淑兰《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的讲座,受益匪浅,感触很深。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这次学习中获得的体会。 一、保持良好的情绪,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 教师的情绪很重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费了好大功夫精心准备了一节精品课,然而,当我们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这时您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如果你高声训斥,至少会带来以下几点害处:一是人在气头上往往容易出言不当,不但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也会破坏师生感情,有时甚至还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二是破坏教师自己的情绪,影响正常授课。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生气发火,上课时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无法投入热情,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产生压抑情绪。优质课变成了垃圾课.保持良好的情绪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要有一颗大度、宽容的心.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保持良好的心境 因为教师是一个特殊要求的职业,受很多方面的监督。如教育局

领导,学校领导,家长等.所以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那么失败就是成功之母。不仅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而且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所以教师要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勇敢地面对失败,要容许自己犯错误,只要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保持心理平衡和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和境界。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愉悦的心情 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人一样,总是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师生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教师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教师只有放弃权威的身份,平等、友好、和谐地对待学生,接纳学生,同时不把自己的标准加诸于他人或不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尊重他人或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人际互助,才能与他人携手愉快地投入工作、生活之中。 四、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心态 教师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会转移注意力。学会放松,有效地休息,坚持锻炼身体,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时间,有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始终保持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这都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工作中要制定切实可行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 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近年来,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恶性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人们对高校教育的质疑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呢这无疑需要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方面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它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除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学校、学院可通过举办各类团体活动、交流互动、各项赛事建设团结友爱的校风,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举办各类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建设积极向上、宽松友好的班风,使同学们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积极向上的心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上下应统一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诸教育之中,并使不同岗位的人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通过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使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而且对于帮助他们缩短心理适应期、加快人格的成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是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如广西医科大学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通过举办心理委员的培训、开展“我爱我”的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DV大赛等系列活动促进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谈谈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

谈谈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与自我维护 当前的素质教育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优秀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技巧,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为教育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透过教育历程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好学生。 然而,当前我国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问题。特别是中学教师队伍中人数较多的女教师其工作压力比男教师更大。很多女教师因此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患上心理疾病。种种迹象表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一、当前女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是主观能动性差,对工作不热情,缺乏职业自豪感,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感到心理不平衡,理所当然地当着学生面发牢骚;自我成就感差,常处于自卑、自责状态,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工作效率低;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不愿与学生交流思想、做朋友;采用僵硬、呆板、教条化的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与不同需要。只教书、不育人,把课上完就行,对学生在课余的一切活动,都不闻不问。对学生有明显的成见和偏见,不能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实施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错误,常常主观定论,不作深入调查了解,随意批评和惩罚,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反驳和异议,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 二是不良情绪、情感。俗话说,女人是情绪化的产物,这一点在部分女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女性自身的心理特点,易敏感,好冲动,对自己的情绪缺乏必要的调控能力,容易把个人情绪带进学校,遇到不顺

心的事,便将不良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冲学生发火,惩罚学生,甚至出现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同时,情绪的感染作用也会使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降低教育效果;对待学生有明显的情感偏差,从主观上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厚此薄彼,鄙视、漠视差生,偏袒、宠爱优生、特生。

心理健康自我维护

心理健康自我维护 一、学校对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关心和激励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1、学校要善于了解并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为教师营造一个优美、恬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政治氛围。关心教师的发展前途,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为所有的教师提供进修深造、自我提高和实践的机会等。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助于教师心情舒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避免因不满而产生的烦躁、沮丧、自卑、空虚等负性情绪对教学和自身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 2、学校要正确对待,做好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 学校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并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校本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室等途径来帮助教师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自我维护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重中之重。 1、自我积极暗示,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接受自己的教师身份,敬业乐教。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我调节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要有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利益观。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地

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牢记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不要自卑、自怜、怨天尤人。只有在自觉、自爱、自尊的心理前提下,我们才能心情舒畅,敬业乐业,才能享受职业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理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为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 2、乐于交往、善于勾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缓解人际矛盾和冲突,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和谐、融洽、彼此信任的工作氛围中,他的心理健康就有了基本保障,留心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引导,适时勾通、公证、信任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增进相互勾通和理解。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3、学会自我调适,有效调节不良情绪。 教师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不做情绪的俘虏,当发现自己情绪消极时,可运用心境迁移的方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等等来进行调整,当心理失衡时,可以通过合理化幻想,合理情绪宣泄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说服自己、自我解脱,避免更大的心理伤害。以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 4、拓展兴趣爱好,保持乐观心态。 一个人,不论在本职工作中得到多大的满足,那都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师要懂得不断拓宽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新的兴趣、新的眼界,将大大拓展教师的教育思路;新的活动、新的知识,会大大助于教师在教学上的实践探索。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教师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教育体制改革的巨大压力。在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评聘、考评考核、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新制度的实行,使每位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就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气,往往将心头的无名之火发泄到无辜的学生身上,导致各种各样施暴行为的发生。 其次,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他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面临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理解程度却并不高,这也让教师心理压力逐渐增大。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不少教师往往“载不动许多愁”,心理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再次,社会环境的冲击。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重义轻利,安贫乐道,耐得住清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甘愿吃苦、无私奉献”,长期以来成为教师们的理想信念和所奉行的职业道德的真实写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教师年平均工资在被调查的16个行业中列第13位,属于低收入阶层。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和利益回报率偏低。这种对比与差异使得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再次,教育机构管理方面的问题。教育机构有义务从观念、制度、设施等方面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条件。但事实上许多教育机构更注重教师的教学科研、福利待遇等,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缺乏关注,对他们的负面情绪置若罔闻,致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积累日久,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教育机构在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分配不均、待遇不公等也直接诱发了教师的不良情绪。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就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成为了我们人一生的重要课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通过自我维护来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只就是每个人的问题所在不同,其程度因个人差异也不尽相同。七情六欲操纵着每个人的心理。那么我认为,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我们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第一步。而这一切都基于了解自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就是“最经典的标准”,她们分别就是: 一、充分的安全感 二、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与谐 六、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九、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十、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即便如此,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就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

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在我瞧来,其实心理健康标准并不就是唯一恒定的,毕竟人各有异。所以重要的还就是每个人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与自我了解。麦灵格尔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与愉快的气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光靠心理测试就是不能够准确测评自己就是否真正的心理健康的。往往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考评。例如,当我们自己觉得一个时间段中快乐的感觉就是否大于痛苦,当她人感觉我们就是否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我们能否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在关注别人的同时还要对自己更敏感一些,要学会体会自己的心声。以上便就是一些如何正确认知我们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方法。 那么接下来就就是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了。下面就列出几条我认为有效的维护方法。第一,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而这就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时刻体会自己的心声了。第二,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掺杂着各种元素,形形色色。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让社会适应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就是由我们适应社会。人的一生会将面对各种不同的局面,我们应该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妥善应对各类情况。只有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各类状况才不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情况。第三,做情绪的主人。人自恃主宰者。其一切的起源就就是主宰自己。人的一生伴随着七情六欲,这些情绪都能经自己控制。很多时候很多事都就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得有解决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前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

如何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

教师心理健康及维护讲座稿16422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柞水县下梁中学邓会霞 ?前记:教师,关注自己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明天的健康生活买保险;关注学生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将来的和谐社会做建设。 ?思路:从教师的职业角色出发,认识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明确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达到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目的。 ?专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提纲: ●知识篇: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能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标准 四、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 ●策略篇 五、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1、社会:社会支持网络 2、学校: 以人为本人本关怀 3、教师个人:自我心理调节维护心理健康 ●结束语: 各位同仁、朋友们,今天我们从教师的职业角色入手,认识了教师的压力,学习了教师心理健康及定义,明确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了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与方法。希望今天的交流能为我们的心灵供养,为生命加油,为教育再添新活力!祝愿大家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平安、健康、快乐、幸福。 谢谢!

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教师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邓会霞,来自于下梁中学。首先感谢教科局和职教中心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能与大家近距离接触,共同学习与交流,不断反思与成长。然而,面对大家,我内心十分忐忑:因为在座的各位,有的是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研究的资深教师与行家里手。有的是专业化水平与技能非常高超的专职心理教师,而我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心理老师,还是本次参训学员之一,可临时接到任务——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这个专题。由于自己才疏学浅,唯恐耽搁了大家宝贵的时间。因此,在接下来学习交流中,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谅解与海涵,同时也真诚希望大家给予批评与指证。 环节一:视频播放活跃气氛 课程开始之前为了缓解紧张沉闷的气氛,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请大家观看一段小视频——《开心一刻》 听到大家不约而同的发自内心的哈哈大笑!真好!因为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每天开心笑2分钟,相当于跑完400米操场2圈,相当于自由散步40分钟。此时此刻大家的烦恼与压力已经烟消云散!那我们就可以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今天的学习与交流环节。 环节二:分享观点,转变观念 下面我在此与大家分享三个观点: 1、曾有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地震、病菌、癌症,而是人类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发展的通行证。 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授聂振伟说:教师,关注自己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自己明天的健康生活买保险;关注学生今天的心理健康,就是为将来的和谐社会做建设。 3:所罗门教授讲:“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的教师的无端困扰,那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这些观点足以说明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同时也提醒我们教师要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那么,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教

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学习心得体会 田仁雄 王淑兰教授在《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中讲述到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国,人们都日益关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后,国人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名词用的频率已经比较高了。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还是一个空缺,有关的实施和研究很不得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心理健康亟需关注。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而积极的适应状态,意味着当事人不仅能获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与环境的基本协调。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状况。 教师心理健康的特质有:智力健全,能胜任教师工作;有健全的自我观念;适当的自我控制;有效地面对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较高,绝大多数人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然而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

果,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过分乐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八种表现,其中职业心理倦怠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中表现。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和职业方面的原因。 维护和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纬度和不同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较为可行的对策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会层面的维护;学校层面的维护;家庭层面的维护和教师自身的调适。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技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心理自我调试策略把自己从各类压力下及时解脱出来;采用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及时重建心理平衡;争取社会支持;以及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干预等。 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我知道了一些我们教师自身存在很多不知道的不足,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不利于教学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心理健康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良好的心态和社会适应,完整统一的人格,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手段和方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 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近年来,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恶性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人们对高校教育的质疑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呢?这无疑需要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方面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它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除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学校、学院可通过举办各类团体活动、交流互动、各项赛事建设团结友爱的校风,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举办各类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建设积极向上、宽松友好的班风,使同学们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积极向上的心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上下应统一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诸教育之中,并使不同岗位的人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通过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使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而且对于帮助他们缩短心理适应期、加快人格的成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是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如广西医科大学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通过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成为了我们人一生的重要课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通过自我维护来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只是每个人的问题所在不同,其程度因个人差异也不尽相同。七情六欲操纵着每个人的心理。那么我认为,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第一步。而这一切都基于了解自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他们分别是: 一、充分的安全感 二、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九、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十、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即便如此,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

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在我看来,其实心理健康标准并不是唯一恒定的,毕竟人各有异。所以重要的还是每个人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与自我了解。麦灵格尔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光靠心理测试是不能够准确测评自己是否真正的心理健康的。往往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考评。例如,当我们自己觉得一个时间段中快乐的感觉是否大于痛苦,当他人感觉我们是否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我们能否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在关注别人的同时还要对自己更敏感一些,要学会体会自己的心声。以上便是一些如何正确认知我们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方法。 那么接下来就是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了。下面就列出几条我认为有效的维护方法。第一,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而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时刻体会自己的心声了。第二,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掺杂着各种元素,形形色色。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让社会适应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我们适应社会。人的一生会将面对各种不同的局面,我们应该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妥善应对各类情况。只有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各类状况才不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情况。第三,做情绪的主人。人自恃主宰者。其一切的起源就是主宰自己。人的一生伴随着七情六欲,这些情绪都能经自己控制。很多时候很多事都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得有解决和改善。从自我做起,是我觉得最有效的方式。第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