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语文双向细目表

一年级语文双向细目表

一年级语文双向细目表
一年级语文双向细目表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5年6月

最新六年级语文期末命题试卷(附意图、答案、双向细目表-可直接打印)

最新六年级语文期末命题试卷(附意图、答案、双向细目表-可直接打印) 姓名:成绩 积累与运用(40分)阅读(30分)习作(30分)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看拼音写汉字,组成词语.(5分) jiān jùn yùn xiān yì ( ) 苦( )工( ) 含( )起()力 ( ) 灭险( ) 音( ) ()维()立 【意图:区别同音字. 】 2、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先把错别字画上“о”,再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4分) 莫明其妙()再接再励()自做自受()眼急手快() 德高忘重()穿流不息()兴高彩烈()愤不顾身() 【意图:检查对汉字掌握情况.】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⑥绝对 伯牙绝弦( ) 斩尽杀绝( ) 绝无此意( )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 【意图:检测对多义字的掌握. 】 4、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4分) 执著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追日,_____________(守株待兔精卫填海);执著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_____________ (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执著是_____________(坚持不懈直言不讳),是_____________(艰苦卓绝锲而不舍),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意图: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辨析能力.】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1+1+1+4=7分) (1)、通过体育锻炼,使我的体质增强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意图:检查修改病句的掌握情况.】 (2)、生活在海边农村的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图:检查抓住句子主干的能力.】(3)、叔叔对我说:“等到了秋天,我请你到我家的果园摘桃子.”(改为转述句)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课程内容学习内容 学识水平 识记 A 理解 B 简单情境 中应用C 复杂情境 中应用D 数与代数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 称 √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加法和10以内数的 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 示数的大小 √ 图形与几何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会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 趣,建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准备课 学习内容 学识水平 识记 A 理解 B 简单情境 中应用C 复杂情境 中应用D 准备课通过数数活动,展示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 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 初步了解计数物体的个数的基本方法√√ 比多少在比较物品的多少的过程中,对“同样多” “多”“少”等含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对比较多少的基本方法有所掌握。√

第二单元位置 学习内容 学识水平 识记 A 理解 B 简单情境 中应用C 复杂情境 中应用D 一、认识上下前后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感受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认识左右理解左右的基本含义√ 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习内容 学识水平 识记 A 理解 B 简单情境 中应用C 复杂情境 中应用D 1-5的认识能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养成 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 整 √√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 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 含义) √√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 行分与合) √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 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 5以内数的大小 √√√ 5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 方法口算5 以内的加减法 √√ 理解有关于0的含义,能计算5以内的关 于0的加减法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双向细目表、试卷、答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分,每空 分) 、在下面的( )里分别填上适当的分数。 ?分 ( )小时 ???毫升 ( )升 、2 9 里面有( )个 1 9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 数。 、在2 9 、 3 7 、 21 12 、 15 10 中,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 )。 、 ÷ ?8 () () 40 () 64 、把 米长的的绳子,平均截成 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 和 的最大公因数是( ), 和 ?的最小公倍数是( ), 和 ?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中国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已进行了 ?次发射,其中只有 次发射失败,发射成功的占总数的( )。 、在○里填上“﹥”、“﹤”或“ ”。 5 3 ○ 5 4 1 2 ○ 4 7 、用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都是 ???高 ???至少需要铁丝( )???长方体框架的体积是( )??

?、用( )个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紧挨在一起排成一排,全长( )米。 ?、在 ???????????????????????????? ?????这几个数据中,众数是( ),中位数是( )。二、判断( 分) 、因为甲数÷乙数 ?,所以甲数和乙数的最小公倍数是甲数( )。 、两段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段剪下4 7 米,第二段剪下全长的 4 7 ,那么两段剪下 的一样长。( )。 、 5 1 8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 、如果一个长方体,四个面完全一样,那么另外两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 、棱长是 ??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三、选择( 分) 、一个长是 ??,宽是 ??,棱长总和是 ???的长方体,它的高是( )??。 ???? ??? ??? ??? 、下面的平面图形中( )不能折成正方体。 、下面各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 5 8 ?? 8 15 ?? 7 20 ?? 1 8 、张师傅 小时做 个玩具,李师傅 ?小时做 ?个玩具,做得快是( )。 ??张师傅 ??李师傅 ??一样快 ??无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确定小学各年级语文水平测试内容的主要依据: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二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三是教材及教学要求;四是学生实际的语文基础。 拟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水平测试主要内容。 一、积累运用 1、字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字的音、形、义的掌握、运用及书写技能等。 2、词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词义、词的感情色彩的理解与积累,以及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正确运用等。 3、句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句子的感受力,包括正确理解句子表面意思和蕴含的深层含义,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考察学生对优美诗句、语段的积累等。 二、阅读 1、考察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词语在文中的恰当意义和作用,考察学生理解词句、形成解释的能力,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 2、考察学生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捕捉并领悟关键词句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语言环境中选择或运用关键词句的能力。 3、考察学生学习优美语言的能力;优美词语的创造性运用;语境语意及感悟色彩的具体生动表达等等。 4、考察学生阅读体会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学习观察与表达的能力;感受情趣的能力;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品味文化的能力;价值判断的能力等等。 三、习作 1、考察书写能力;字体正确、匀称;书写整洁、行款规范。

2、考察使用标点符号能力;按不同学段的要求,考察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3、考察词汇量及其运用能力;词汇量较丰富,运用恰当、准确。 4、考察言语表达(书面)能力;有表达的兴趣和愿望;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体生动,真情实感;能有条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 5、考察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考察学生的倾听、口语、应变、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6、考察习作内容;能根据表达需要,选取恰当的作文材料;内容源于生活观察和阅读积累,富有真实性和独特性;习作体裁、形式多样;写话、写见闻、写书信便条、写记实或想像作文、写读书笔记、还有续写或扩写等等。

语文各年级双向细目表

语文各年级双向细目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讨论稿)项识理运体认容内记解用目验同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 表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熟练掌握汉语拼音,能准确拼读音 和句子正确认55个汉字(生字表一正确读25个汉字(生字表二正确认读课文中的多音字,掌握“文园地”中的多音喜欢学习汉字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通过各种途径主写识字。字√√√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 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

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用生字组词、扩词;形近字组词;√ 照样子组词。√√能正确认读“语文园地·我会读”中 的内容。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阅读√√√ 一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等。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能正确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语文 地·读读背背”的内容,学会选择文中的佳句佳段正确背诵 知道一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会数 落的句子初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一些简单的句式,能照样子说 子

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课外阅读总量在1万左右,并阅读中√√√√ 学会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课标推荐的《登鹳雀楼》、《池上》、《江南》三首古诗。 写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 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能用一、二个句子,写自己想说的话,√√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续编故事;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

自编小学数学期末测试题(内含期末试卷、双向细目表、试卷分析表、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双向细目表姓名:谢xx 专业:xxxx 学号:xxxx

2011年度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填空题 1、1 42 45 3 2、15 35 3、89 99 191 4、40 8 136 80 5、912 12 16 18÷24 0.75 6、 53 7 4 4 7、10 12 14 (注意,此题答案位置不可颠倒,题干中已经说明) 8、50.24 9、> 10、78 二、选择题 1、 D 2、C 3、A 4、B 5、C 三、判断题 1、× 2、× 3、 × 4、 √ 5、 × 四、计算题 1、1 0 43 53 95 83 121 6 5 (注意:本题只需写出最后结果) 2、 43 2 20 7 5 (注意:本体需有一些解题过程) 3、920 57 710 15 (注意:此题需按照方程的标准求解步骤求解)

五、作图题 1、 注:该题比较开放, 答案并不唯一教师视情况, 可酌情给分。 2、注意:该题需要步骤,学生不能直接做出最后图形,须有过程。 六、应用题 1、12 2、 15 4 3、55(分钟) 4、480元 5、150.72平方米 6、本班学生的体重,整体情况趁较集中的趋势分布,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不是特别大,整体水平稳定。

附三: 2011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试卷分析表

2011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满分100 命题人:谢xx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1分) 1、5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 ),6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9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2、3米长的绳子剪成相等的5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 () (,每段长) () (米。 3、分数单位是1 9 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 4、一个长方体文具盒,已知它的长为10cm ,宽为4cm,高为2cm,那么,这个文具盒最大面的面积是( ),最小面的面积是( ),它的表面积是( ),以及体积是( )。 5、3÷4=( )12 =12( ) =18÷( )=( )(填小数) 6、23 +1=( ), 2 - 14 =( ),84 +10 5 =( )。 7、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这三个数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分别是( ),( ),( )。 8、一个圆形的水池,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9、若在()里填上“>”、“<”或“=”。那么,当x=16 时, 15 -x ( ) 131 。 10、小红本学期5次数学诊断的成绩分别是:76,82,88,80,64。那么,小红本学期的平均 成绩是(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共5分,每题1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图形平移的是( )。 A 、转动着的电风扇 B 、扔出的铅笔 C 、山路上行驶的汽车 D 、笔直航行的轮船 2、今年“国庆七日长假”,陆老师想参加“千岛湖双日游”,哪两天去去呢,陆老师共有( )种不同的选择。 A 、4种 B 、5种 C 、6种 3、把两根分别长为45厘米和30厘米的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短彩带最长是( )厘米。 A 、15 B 、5 C 、30 4、两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4,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A 、1 B 、2 C 、无法确定 5、如果正方体的边长扩大3倍,那么他的面积将扩大( )倍。 A 、3倍 B 、6倍 C 、9倍

小学数学小学一年级的下册的双向细目表.doc

双向细目 单教学目标 元 知识点教学要求 了理掌应 解解握用 一、 认识平面图形认 识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 √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 图形图形的拼组 七巧板 十几减 9 十几减 8 √ 特征。 3.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1. 初步掌握十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二、 20 十几减 7、 6 内 退 十几减 5、 4、 3、位 2 减 有多余条件的的 法 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几或少几 三、 定标准分类计数 分 类 与自选标准分类计 整数 理的能力。 3.. 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 以内退位减法 的算理,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 √ 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4.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解答求一个数比 √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的能力。 1.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 √ 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问题。√ 四、 1.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 数数和数的组成√ 100 或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

以读法与写法 2. 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内 数的顺序 3. 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数 的 比较大小4. 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数量关 √ 认系。 识 描述数之间的大 5.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灵活数数的方法, √小关系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 6.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及算理。√ 整十数加一位数 7. 学会能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口算。√ 及相应的减法 摆一摆,想一想8. 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对100 以内数的认 √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置的概念。 认识 1 元及 1 元以 下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及 进率 五、 认识 5 元及 5 元以认 上的人民币 识 人 人民币的兑换 民 币 人民币单位间的 换算 简单的加减运算 简单的解决问题六、整十数加、减整十100数 以 两位数加一位数、内 整十数(不进位)加 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 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 √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3. 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计算及算理。√ 4.通过购物活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常用的主要 √ 单位,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 √ 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2.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掌握两位数 √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 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自编小学数学期末测试题(内含期末试卷、双向细目表、试卷分析表、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双向细目表:xx 专业:xxxx 学号:xxxx

2011年度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填空题 1、1 42 45 3 2、15 35 3、89 99 191 4、40 8 136 80 5、912 12 16 18÷24 0.75 6、 53 7 4 4 7、10 12 14 (注意,此题答案位置不可颠倒,题干中已经说明) 8、50.24 9、> 10、78 二、选择题 1、 D 2、C 3、A 4、B 5、C 三、判断题 1、× 2、× 3、 × 4、 √ 5、 × 四、计算题 1、1 0 43 53 95 83 121 6 5 (注意:本题只需写出最后结果) 2、 43 2 20 7 5 (注意:本体需有一些解题过程) 3、920 57 710 15 (注意:此题需按照方程的标准求解步骤求解)

五、作图题 1、 注:该题比较开放, 答案并不唯一教师视情况, 可酌情给分。 2、注意:该题需要步骤,学生不能直接做出最后图形,须有过程。 六、应用题 1、12 2、 15 4 3、55(分钟) 4、480元 5、150.72平方米 6、本班学生的体重,整体情况趁较集中的趋势分布,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不是特别大,整体水平稳定。

附三: 2011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试卷分析表

2011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满分100 命题人:xx ) 学校 班级 学号 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1分) 1、5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 ),6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9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2、3米长的绳子剪成相等的5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 () (,每段长) () (米。 3、分数单位是1 9 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 4、一个长方体文具盒,已知它的长为10cm ,宽为4cm,高为2cm,那么,这个文具盒最大面的面积是( ),最小面的面积是( ),它的表面积是( ),以及体积是( )。 5、3÷4=( )12 =12( ) =18÷( )=( )(填小数) 6、23 +1=( ), 2 - 14 =( ),84 +10 5 =( )。 7、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这三个数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分别是( ),( ),( )。 8、一个圆形的水池,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9、若在()里填上“>”、“<”或“=”。那么,当x=16 时, 15 -x ( ) 131 。 10、小红本学期5次数学诊断的成绩分别是:76,82,88,80,64。那么,小红本学期的平均 成绩是(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共5分,每题1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图形平移的是( )。 A 、转动着的电风扇 B 、扔出的铅笔 C 、山路上行驶的汽车 D 、笔直航行的轮船 2、今年“国庆七日长假”,陆老师想参加“千岛湖双日游”,哪两天去去呢,陆老师共有( )种不同的选择。 A 、4种 B 、5种 C 、6种 3、把两根分别长为45厘米和30厘米的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短彩带最长是( )厘米。 A 、15 B 、5 C 、30 4、两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4,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A 、1 B 、2 C 、无法确定 5、如果正方体的边长扩大3倍,那么他的面积将扩大( )倍。 A 、3倍 B 、6倍 C 、9倍

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doc

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构成题号考查内容与能力要求赋分考查意图复习建议 1 字音记识能力 3 记识字音、字型能 在读写说中: 一、语言 2 字型记识能力 3 力 读准字音, 3 词语运用能力 3 知识 写对字型, 正确运用词语 4 病句识别能力 3 用对词语。 5 实词意思理解能力 3 通读文段 6 虚词意思与用法理解 能力 3 依文断意 7 文言文人物品格把握 能力 3 读懂浅易文言文;把握内容 二、古诗文阅读8文段内容评价能力 3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能 9 9 力 10 6 古诗鉴赏能力 初步鉴赏古代诗 歌; 积累名句名篇。 评价作者 把握诗歌主旨 了解用字之妙 懂得艺术手法 11 名句名篇记识能力 6 口诵笔写 12 把握文章主旨能力 6 读懂议论文类文 三、现代文阅读13 把握文章构思与结构 3 14 把握表现手法与作用 4 15 把握作者观点态度能 力 5 章:时评、短论、 述评; 读懂说明类文章。 精选文段 论述16 把握作品结构和内容 能力 5 精编试题 类文17 理解句意、品味语言能 力 5 读懂论述类文本 选章 阅 读 18 探究内涵、领悟人文精 神 读懂文段 四、 5 实 19 把握文章结构和主旨 5

考用 类20 把握主要表现手法与 作用 5 作会题目 文读懂传记、新闻。 章阅读21 探究领悟深层含义 5 22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6 能够得体准确表达选编典型试题 五、语言 理解与运23 6

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交流训练根本能力 会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观察与思考能力; 七、 写作24 各种表达方式能力; 选材组材和结构能力;60 中学各种文体写作 能力 构思、选材、 表达和语言运 用能力 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期末试卷答案双向细目表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测试题 (时间50分钟内容前三章满分100分 2011-5-6) 七年班姓名得分: 一、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号对应的表格内。共60分) 1.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自然产生的 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2.下列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A. 黑猩猩 B. 大猩猩 C. 长臂猿 D. 森林古猿 3.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身高、体重不同 B.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C.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D.运动方式不同 4.人类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是: A.子宫和阴囊 B.卵巢和精囊腺 C.卵巢和睾丸 D.输卵管和输精管 5.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A.子宫 B.输卵管 C.阴道 D.卵巢6.新的生命是从何时开始的 A.卵细胞和精子 B.胚胎形成 C. 婴儿出生时 D.受精卵形成 7.人体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 A. 胎盘 B.脐带 C. 卵巢 D. 胚胎本身 8.胚胎的发育场所是: A. 脐带 B.羊水 C.胎盘 D.子宫9.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正确的是: A.脐带→胎盘→母体→胎儿 B.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C.胎盘→脐带→母体→胎儿 D.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10.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 童年期 B. 青春期 C. 成年期 D. 老年期 11.下列不是青春期所具有的生理特点是: A.身体开始发胖 B.身高突然增加 C.生殖器官开始发育 D.女孩出现了月经,男孩出现了遗精12.下列各项中,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少生 B. 优生 C. 晚婚 D. 晚育 13.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 水和无机盐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糖类 14.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又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 B.维生素 C.糖类 D. 蛋白质 15.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 A. 谷类 B. 甜食 C. 含脂肪成分多的 D. 含蛋白质和钙、磷多的 16.被现代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A. 无机盐 B. 膳食纤维 C. 胡萝卜素 D. 维生素C 17.下列结构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A. 口腔 B. 唾液腺 C. 十二指肠 D. 胃 18.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分别是: A.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B. 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 C. 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 D. 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19.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20.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 唾液 B. 胃液 C. 肠液 D. 胆汁 21.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葡萄糖 22.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A.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C. 小肠长约5~6米 D. 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23.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A. 咽 B. 口腔 C. 喉 D. 食道 24.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顺序是: A.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B. 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C.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D.鼻、咽、口腔、喉、气管、支气管 25.鼻腔不具有的功能是: A. 温暖、湿润进入鼻腔的空气 B. 气体进出的通道 C. 清洁进入鼻腔的空气 D. 气体交换的场所 26.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 C.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D.环状软骨扩大 27.某人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85厘米,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95厘米,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是83厘米,这个人的胸围差是: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命题试卷(附意图、答案、双向细目表可直接打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测试题命题及其设计意图 姓名:成绩 积累与运用(40分)阅读(30分)习作(30分)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看拼音写汉字,组成词语。(5分) jiān jùn yùn xiān yì ( ) 苦( )工( ) 含( )起()力 ( ) 灭险( ) 音( ) ()维()立 【意图:区别同音字。】 2、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先把错别字画上“о”,再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4分) 莫明其妙()再接再励()自做自受()眼急手快() 德高忘重()穿流不息()兴高彩烈()愤不顾身() 【意图:检查对汉字掌握情况。】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⑥绝对 伯牙绝弦( ) 斩尽杀绝( ) 绝无此意( )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 【意图:检测对多义字的掌握。】 4、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4分) 执著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追日,_____________(守株待兔精卫填海);执著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_____________ (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执著是_____________(坚持不懈直言不讳),是_____________(艰苦卓绝锲而不舍),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意图: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1+1+1+4=7分) (1)、通过体育锻炼,使我的体质增强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意图:检查修改病句的掌握情况。】 (2)、生活在海边农村的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图:检查抓住句子主干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能级:A一知识,B一领会(理解),C一运用,D一分析或综合,E一评价。说明:

1.“能级”是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划分的。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类别,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知识:是最低等级的,是指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知识目标强调记忆的心理过程。 领会:是最低层次的理解,指个人把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联系起来,也不必弄清它的最充分的含义,便知道正在交流什么,并能够运用正在交流的这种材料和观点。它包括转化、解释和推断三种行为(亚目标)。领会的标志在于,当说明抽象概念的用途时,学生能使用该抽象概念。 运用:是指将抽象的概念用于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运用的标志在于,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生便会正确地把该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境。 分析:是指导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的方式,以指出那些用来传递意义或确定交流结果的技术和手段。包括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整理分析三个皿目标。 综合:是指将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整体。包括进行独特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和推导出一套抽象概念三个亚目标。 评价:是指为了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的价值及符合准则的程度作定量和定性的判断。 2.难度:通俗地说,就是得分率(P),即用被试在某题目上的平均得分除以该题目的满分。也可以用被试高分组在特定题目上的得分率和低分组在相同题目上的得分率之和除以二作为题难度(高分组、低分组人数比例各占总人数的27%,其得分率分别为H、L表示),即P=(H+L)/2 整个测验所有题目的难度系数分布在0.30至0.70之间,并且整个测验的难度系数在0.5左右时,可使测验对被试有较大的鉴别力,而且可以使测验分数接近正态分布。 3.区分度。是题目区别被试水平能力的量度(D)。通俗地说,区分度就是高水平被试在测验题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被试只能得低分,那么测验题目区分被试水平的能力就强,如果没有什么差别,区分能力就弱。 区分度的值域范围在-1.00至+1.00之间。通常D为正值,称作积极区分;D为负值,称作消极区分;D为0,称作无区分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项目,其D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好。 应淘汰 区分度D的计算方法(其一):高低分组法,用被试高分组在特定题目上的得分率和低分组在相同题目上的得分率之差作为题目区分度的指标(高分组、低分组人数比例各占总人数的27%),即l3=H—L。 (注:难度与区分度待测试结束再统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小学二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确定小学各年级语文水平测试内容的主要依据: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二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三是教材及教学要求;四是学生实际的语文基础。 拟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水平测试主要内容。 一、积累运用 1、字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字的音、形、义的掌握、运用及书写技能等。 2、词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词的理解与积累,以及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正确运用等。 3、句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句子的感受力,包括正确理解句子表面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考察学生对优美诗句、语段的积累等。 二、阅读 1、考察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词语在文中的恰当意义和作用,考察学生理解词句、形成解释的能力,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 2、考察学生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捕捉并领悟关键词句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语言环境中选择或运用关键词句的能力。 3、考察学生学习优美语言的能力;优美词语的创造性运用;语境语意及感悟色彩的具体生动表达等等。 4、考察学生阅读体会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学习观察与表达的能力;感受情趣的能力;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品味文化的能力;价值判断的能力等等。 三、习作 1、考察书写能力;字体正确、匀称;书写整洁、行款规范。 2、考察使用标点符号能力;。

3、考察词汇量及其运用能力;词汇量较丰富,运用恰当、准确。 4、考察言语表达(书面)能力;有表达的兴趣和愿望;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体生动,真情实感;能有条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 5、考察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考察学生的倾听、口语、应变、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6、考察习作内容;能根据表达需要,选取恰当的作文材料;内容源于生活观察和阅读积累,富有真实性和独特性;习作体裁、形式多样;写话、写见闻、写书信便条、写记实或想像作文、写读书笔记、还有续写或扩写等等。

六年级语文双向细目表

考查领域及分 值 考点及分值命题形式及要求 积累运用 30%范围:本册书中要求会认的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语文天地出现的词语、成语、名言。 1.看拼音写词语5% 语文天地画线词语 2.易读错音4% 选择 3.易写错字2% 语文天地画线词语和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4.理解字词义4% 5.词语成语积累运用4% 以本册语文天地积累为主 6.名言积累运用2% 以本册语文天地积累为主 7.古诗积累运用5% 以本册语文天地积累为主、必备课文 本册主体课文中的古诗可以默写,语文天地中的不要求默写 连线、选择8.文学常识:著名作家作品选择2% 以本册书为主选择 9.国学背诵:学本后《大学》10句2% 国学背诵:学本后《中庸》10句2% 连线、选择 阅读理解 40%阅读(一) 450字左 右的说明 文。15% 1.结合文章内容,判断对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4% 2.结合文章内容,判断语言表达是否准确4% 判断 √2.提取文章一处信息,考查对内容的理解2% 3.初步对多个信息进行整合,抓住要点,把握说明事物的特点。4% 3.判断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作用。3% 4.判断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述 “打比方、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3% 填空、选择、表述 5.考查重点段的顺序(总分分总时间不同方面)2% 6.考查文章的顺序(总分分总时间不同方面)2% 选择 阅读(二) 600字左 右的记叙 性文章。 25% 1.阅读中的基础知识(读音、词语……)2%选择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2% 3.能根据题目要求提取信息2% 4.对人物行为、思想感情做出符合文意的理解4%抓住关键词语批注 理解、心里补白等, 可以出两道题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中心句、修辞句4%选择 6.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或主题3%选择,分类 7.能对人物形象做出评价,说出理由4% 能对人物形象做出比较准确评价,理由比较充分4% 8.发散性问题4% 习作表达30%1.写事文章 围绕主题,紧密联系家庭和学校生活,适当选材,感情真实;按照一定顺序叙述,条理清楚, 根据需要分段表述,段落之间衔接比较自然;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话题或者半命题形 式 2.想象文 合理展开想象,能表现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给情景、给开头等 分享:

2009年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2009年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能级:A一知识,B一领会(理解),C一运用,D一分析或综合,E一评价。说明:

1.“能级”是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划分的。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类别,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知识:是最低等级的,是指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知识目标强调记忆的心理过程。 领会:是最低层次的理解,指个人把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联系起来,也不必弄清它的最充分的含义,便知道正在交流什么,并能够运用正在交流的这种材料和观点。它包括转化、解释和推断三种行为(亚目标)。领会的标志在于,当说明抽象概念的用途时,学生能使用该抽象概念。 运用:是指将抽象的概念用于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运用的标志在于,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生便会正确地把该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境。 分析:是指导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的方式,以指出那些用来传递意义或确定交流结果的技术和手段。包括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整理分析三个皿目标。 综合:是指将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以形成一个整体。包括进行独特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和推导出一套抽象概念三个亚目标。 评价:是指为了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的价值及符合准则的程度作定量和定性的判断。 2.难度:通俗地说,就是得分率(P),即用被试在某题目上的平均得分除以该题目的满分。也可以用被试高分组在特定题目上的得分率和低分组在相同题目上的得分率之和除以二作为题难度(高分组、低分组人数比例各占总人数的27%,其得分率分别为H、L表示),即P=(H+L)/2 整个测验所有题目的难度系数分布在0.30至0.70之间,并且整个测验的难度系数在0.5左右时,可使测验对被试有较大的鉴别力,而且可以使测验分数接近正态分布。 3.区分度。是题目区别被试水平能力的量度(D)。通俗地说,区分度就是高水平被试在测验题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被试只能得低分,那么测验题目区分被试水平的能力就强,如果没有什么差别,区分能力就弱。 区分度的值域范围在-1.00至+1.00之间。通常D为正值,称作积极区分;D为负值,称作消极区分;D为0,称作无区分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项目,其D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好。 应淘汰 区分度D的计算方法(其一):高低分组法,用被试高分组在特定题目上的得分率和低分组在相同题目上的得分率之差作为题目区分度的指标(高分组、低分组人数比例各占总人数的27%),即l3=H—L。 (注:难度与区分度待测试结束再统计。) (执笔: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黄国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