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

1.认识“轿、救”等11个生字,认识4种机动车和4种船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

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通过认读,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5.积累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6.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重点

1.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2.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难点

1.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2.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1.识字加油站

教学本组词语时,可先提问学生知道哪些陆上和水上的交通工具,在此基础上,出示两组词语认读,引导学生发现两组词语分别属于水、陆交通工具;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车、船”的主要用途,相机指导了解“科学考察船”,然后引导学生拓展练说,根据用途说说还有哪些“车”与“船”。

2.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先练读词语,根据语境读准每一组多音字的读音,指名说说对读音的判断依据,掌握读音与意义的联系。再出示一组词语练习据义定音的方法,最后拓展练习。

3.在复句中正确使用标点

先让学生自主练读,感知三句话的语气,练习填写标点符号。接着教师给出提示:给句子加标点时,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如果意思没表达完要用逗号;二要注意整句话的语气,一般可以根据句末的语气词做出判断。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加深对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语气的认识。

4.我的发现

学生自读生字,在读中发现声旁与形旁的关系。即声旁表字音,形旁表字义。如声旁“巴”提示了这组字的读音,与之组合的“提手旁、父字头、口字旁”提示了每个字的字义。再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具体说说每一组字的偏旁与字音、字义的关系。

5.日积月累

先借助拼音练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说一说对这些名句的理解,教师结合背景相机解说。

6.我爱阅读

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学习鲁班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教学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相互交流,说说鲁班是怎么发明锯的,从鲁班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还可以推荐其他古代儿童的智慧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轿、救”等11个生字,认识4种机动车和4种船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

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在复句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2.课件相机出示图片与名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交通工具分别属于水、陆交通工具。

3.认识各种车。

(1)课件出示“轿车、救护车、摩托车、消防车”的模型图。知道的同学马上举手,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提高技术难度,把图画隐去,让学生再次识别四种车。

①学生练读。

②全班检查。

(3)寻找秘密: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记住这些车的名字呢?

(其实这些车名大多也是形声字,在它们的偏旁里有一部分是提示了它的读音的,如轿车的“轿”,救护车的“救”,摩托车的“摩”,消防车的“防”,便于我们掌握它们的读音。)

(4)你知道这些车的用途吗?学生交流。

(5)识字检验。

①老师出示生词卡,读出车的名字。(注意“防”是后鼻音。)

②同桌互查,看看同桌读得对不对。

③全班检查。

(6)拓展汉字。

①我们知道的车还有很多,你认识吗?

(课件出示“老爷车、卡丁车、卡车、吉普车、油罐车”的图片。)

②学生看图片,老师同样隐去图片,学生能否再次读出车的名字?

4.认识各种船。

(1)课件出示船的图片,看看哪些同学认识这些船。

(课件出示渔船、货船、油轮、科学考察船的图片。)

(2)根据不同的功能,船也有不同的名字,你们认识它们吗?

(3)你能说说这些船的作用吗?相机指导了解“科学考察船”。

(4)生练习认读船名。

(5)举一反三:咱们刚才认识车的名字时有小窍门,现在认识船有什么小窍门?

(同样有声旁提示:渔船的“渔”,货船的“货”,客船的“客”。)

(6)全班检查。

(7)拓展认识“破冰船、救生船、挖泥船、集装箱船”。

5.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连一连。(将车、船的图片与名称连起来。)

设计意图:

这个板块的教学重在通过“车”和“船”,让学生拓展认识更多的车和船的名字,从而加大识字量。设计这认识“车”和“船”这一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并且

给他们提供识字的方法。然后拓展认识更多的“车”和“船”,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识字加油站”的任务。

二、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看谁读得准。

1.课件出示“盛.开、盛.饭”,猜一猜,读一读。

2.指导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猜测加点的多音字的读音:shènɡ的组词有兴盛、繁盛、盛大,含有多的意思。chénɡ的意思是:把东西放进去,用勺舀或运送,如盛饭、盛汤。

盛开:表示花儿开得很茂盛,所以读shènɡ。

盛饭:表示把饭装进容器里,所以读chénɡ。

3.课件出示其余9组多音字,请学生判断读音。

课件出示:

床铺.种.子好.人分.别

铺.路种.地好.客水分.

重.新教.室口号.干.净难.忘

重.点教.书号.叫干.活灾难.

你是怎么判断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4.试归纳,读一读。

回忆一下以前还学过哪些多音字,该怎么读?(“土地、顽皮地说”“数学、数不清”“长出、长江”“跟着、睡着”等。)

5.拓展练习: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课件出示:

(1)王阿姨十分好.(hǎo hào)客,给我们拿出很多好.(hǎo hào)吃的。

(2)这场灾难.(nán nàn)让我永生难.(nán nàn)忘。

(3)这条街有很多商铺.(pū pù),现在正在铺.(pū pù)柏油路。

(4)在鲜花盛.(chénɡ s hènɡ)开的花园里有一口缸,缸里盛.(chénɡ s hènɡ)满了水。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

1.回忆学过的标点符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同桌交流后,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

(给句子加标点时,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如果意思没表达完要用逗号;句号一般表示一句话说完了。二要注意整句话的语气,一般可以根据句末的语气词做出判断;问号代表疑问、反问等;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

2.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我们去公园玩公园里花真多呀

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呢

(1)学生读一读,体会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每句话的语气。

(2)想一想每个句子应该加上什么标点符号,自己试着加上标点符号,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订正。

(3)反馈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师生共同评价,适时纠错,分析原因。

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陈述的语气,读起来较为平稳。)

我们去公园玩,公园里花真多呀!(赞美的语气,用感叹号来表达情感。)

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呢?(带着疑问的语气,所以用问号来表示。)

3.根据加好的标点符号,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4.小结:今天,我们尝试着使用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知道了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为了表达各种各样的语气,我们要学会根据句子语气来判断。

5.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

(1)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2)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3)这些孩子忙忙碌碌的去干什么呢

(4)我们去草地上玩草地上的野花真多呀

(5)这朵花的颜色真漂亮呀是什么花呢

设计意图:

本板块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词语的运用,意在培养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判断多音字读音的能力;二是标点符号的使用。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且根据语气给句子加上相应的标点符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认读,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2.积累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3.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一、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生字,大声认读。

课件出示:

巴——把爸吧包——饱抱炮

方——放防房青——清晴情

马——妈蚂吗

2.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生字一样,都是一个字加了不同偏旁,变成一些新的字,而且读音很相近。)

3.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学过两首儿歌,大家还记得吗?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

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是不是还记忆犹新啊?这两首儿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形近字,它们就像一个大家族一样,看到一个就会想起另外几个。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清、晴、睛、情、请”的读音和“青”很接近;“饱、泡、跑、抱、袍、炮”与“包”很接近,这就是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今天出示的几组字都是这样的特点。

5.再一次认读这几组汉字,并分别组词,体会“声旁表音”的特点。

6.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形声字(生说师写),巩固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设计意图:

“我的发现”是给出一个字,然后添加改换不同的偏旁,从而形成不同的字。这些字字形相近,读音也相近,通过认读、观察、组词加深对它们的认知。真正实现“字要一组一组识”的理念。从而拓宽学生的识字面,提高识字量。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咱们常常听说中国人是要有志气的,这个“志”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历代的人们是怎样去描述这个“志”的呢?今天我们来看几则名言。

2.课件出示: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试着读一读这几句名言,并大致猜一猜它们的意思。

4.师相机介绍。

课件出示: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

志当存高远: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志:志向。存:怀抱。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即使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5.练习背诵这几句名言。

6.课件出示名句运用。

课件出示:

(1)老师常用王勃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志向!

(2)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

7.教师小结:志向就是自己的理想,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们,个个都是有志向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可以做到!

设计意图:

日积月累里提供的三句名言都是跟“志向”有关的,鼓励学生们从小做个有志向的人。三句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不懂的地方,教师稍稍点拨下,学生就能弄明白。关键是学生能够积累语言,所以让学生背一背、用一用,可以强化学生对名句的认知。

三、我爱阅读。

1.导入:作为一个有志向的孩子,我们还需要具备哪些品质才能离成功更近呢?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拜访鲁班先生,看看他会告诉我们什么。

2.课件出示《鲁班造锯》的故事,朗读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1)借助文中生字的注音,自由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词语认读:鲁班徒弟相传宫殿斧子杂草小齿锯制造建造划破出血提醒改进需要

(3)指名分小节读故事。(学生读不通顺的地方,老师可范读或者给出句子停顿提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

3.小组讨论: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你从鲁班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课件出示小草与锯子。)

4.全班交流。

5.鲁班用小草上的小齿发明了锯子,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人们通过大自然中的某些动植物而发明出来的吗?(课件出示图片:电子蛙眼、蝙蝠与雷达等。)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发明创造的智慧故事呢?

7.推荐阅读古代的智慧故事,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设计意图:

在理解民间故事《鲁班造锯》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明白只有善于动脑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同时拓展一些受动植物启发而发明东西的小故事,拓宽学生的视野。推荐古代的智慧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1.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学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时,我采用读的形式,让学生

能通过认读、观察、组词来发现、领悟形声字的特点。除了注意让学生感悟之外,我还为学生创设了不少说的机会,以达到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我爱阅读”也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你从鲁班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善于动脑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又如在给句子加标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读句子,体会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每句话的语气。再想一想每个句子应该加上什么标点符号,并自己试着标上标点符号,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订正,师生共同评价,分析原因。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实现自主求知,老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渗透方法,注重实践。

新课程倡导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这种课程给教学带来的“解放”,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根据学情,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教材特点,大胆地处理教材,灵活地组织教学。本次教学,努力让学生从语文实践出发,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习得方法,然后再拓展相应的练习来巩固这种方法。如本次教学中的识字训练、多音字训练、标点符号训练、形声字训练都渗透了方法的指导,然后进行拓展实践,希望通过最朴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说课及反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说课及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本次教学活动是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的教学内容。包括“我的发现”、“读读认认”和“我会填”三个部分。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采取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能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的方式、方法,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能发现AABB式叠词的规律。认识具有相同偏旁的字词,掌握构字规律。区别形近字的音、形、意。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识字,探究、发现汉字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具有相同形旁的字。 四、教学难点: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发现词语、形近字的规律,帮助识字。 五、教学准备:课件、字卡、纸制教具(城堡、钥匙、锁)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城堡教具,创设探索宝藏,闯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第一关我的发现 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发现AABB式叠词的构成规律。 3、第二关读读认认 同学们采用多种方式来阅读具有相同偏旁的四组字词,并通过玩“找妈妈”、“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来加深同学们对形声字字义的理解。 4、第三关我会填 通过“芝麻开门”的游戏,进一步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的字、音、义。 5、总结 让学生体验闯关成功的乐趣,与导入首尾呼应。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体会到学会更多的知识,用好这个工具,就会取得更大成功和收获。 课后反思: 作为一名老师,能够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知识的同时,脸上出现快乐的笑容,我感到非常欣慰。我想,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知识由难变易,由繁化简,深入浅出,变枯燥为有趣,让孩子们开心地学、快乐的学,主动的学。通过自己的探索得来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课堂有了乐趣,孩子们就会爱上课堂,爱上学习。本次教学活动基本实现了以上目标。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1)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 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 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 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识字认字,注意书写笔画和字形结构。 2.会根据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内容。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并能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4.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在句子中根据语境推断出词语的意思。 2.能大胆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多问为什么,展开想象,引发对大自然的思考。 3.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出示各场馆图片,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游览这些地点。 2.出示图片及对应名称。同学们认识这些建筑物,那么会读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 3.去掉词语拼音,认读词语。(结合图片,以图识字) 4.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5.出示第一组字“含、迎、留”,指名说出它们的笔顺,全班一起书空,梳理笔顺。 6.出示第二组字“荡、满、敬”,指名说说它们的汉字结构。 指导:“荡”是上下结构,“满”“敬”是左右结构。学生书空练习,梳理笔顺。 7.完成课本上生字的书写,每组字抄写两遍。教师巡视,注意书写姿势。 二、猜词意 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 (1)指出“喧闹”这个词,让同学们根据这句话的语境,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可真聪明,你们是怎么猜到的?(根据语境,“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应该与“安静”相对,所以是喧哗吵闹的意思) 2.出示另外两个句子,小组讨论。 3.讨论结束后,指名各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成果,交流猜测词意的方法。 指导:可以根据语境,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字形结构、偏旁部首猜测词意。“暗示”: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泄露”:不该让人知道的事让人知道了。 三、我爱问“为什么” 1.(教师范读短文)我们的小伙伴明明有这么多好奇的问题想知道呢,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很想知道呢?展开你的想象,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2.请同学们把自己的问题写在卡片上,注意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3.写好卡片,小组成员交换看。每组选出一张制作最精美的卡片作品,张贴在教室展示墙上。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包含:教学计划、总目标) 一年级春季最新教材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各单元内容安排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在本册教材中,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就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等,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还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篇新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文章很长,但故事情节有趣,真正体现了生活阅读。通过童话故事,来了解如何写通知,学生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六-教案.docx

语文园地六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汉字结构。 2.认识前后左右、东南西北几个表示方向的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去语文园地六里玩一玩,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

可以做游戏,可以去旅游观光,还可以学变魔术……怎么样,只要小朋友认真玩,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拿出水果图和虎王图),愿意去吗?(板书:语文园地六) 二、摘苹果 板块一:字词句运用 第1小题:(出示课件2) 过渡:秋天到了,丁丁和爸爸一起去摘苹果,这些苹果应该装到哪个筐里呢? 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为什么把带有“星”字的苹果装入写有“花”字的花篮里?为什么把“带有“地”字的苹果装入写有“清”字的花篮里?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如下: 预设:原来是按照汉字的上下和左右结构进行分类的。(板书:花:上下结构清:左右结构) 2.说一说,连一连。 “花”是上下结构的字,这样的字还有:星、只、色、尘。【设计意图:儿童语言,充满游戏色彩的学习,把枯燥的学习变得很有色彩和情趣。】

“清”是左右结构的字,这样的字还有:明、叶、把、地。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结构的字。 我知道的字中, 上下结构的字有:空、写、要、最等。 左右结构的字有:红、绿、没、到、彩等。 第2小题:(出示课件3) 1.读一读:读儿歌,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前鼻音“晨、面”,后鼻音“向、阳”。 2.圈一圈:圈出儿歌中带有方位的词语。 儿歌中表示方位的词语有: 前、后、左、右、东、南、西、北 (板书:方位词语:前、后、左、右、东、南、西、北) 3.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有谁。 4.找一找学校的“东西南北”都有哪些建筑物。 三、展示台 板块二:展示台(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朗读儿歌,学习方位词语,根据生活经验辨认方向。】

2016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语文园地六课时2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 4 个板块的内容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连一连让学生知道汉字结构的相关知识,学习把字 按结构进行归类二是读一读,背一背学生借助儿歌,复习巩固已学的方位词,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展示台出示了5 幅插图,列举生活当中常见的几处地方,引导学生交流生活识字的成 果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古朗月行的节选内容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儿歌谁会飞,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 目标与重难点1.能根据结构将生字分成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两类,初步发现汉 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汉字的美。(重点)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认识表示方位的词, 能辨别前后左右,能参照太阳辨别方向。(重、难点) 3.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 惯。 4.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重点) 5.喜欢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拓展课外阅读量。(难点)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小兔子的头饰。(教师) 2.课文插图、“我会说”中的词卡。(教师) 3.准备水果图和虎王图作为奖品。(教师)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导学: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园吗?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畅游语文乐园,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六”。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不但可以欣赏有趣的图画,可以做游戏,还可以穿越到古代,,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如果谁表现得好,还可以得到好多奖品呢(拿出水果图和虎王图),你们愿意去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便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畅游语文乐园的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游戏活动,巩固知识 字词句运用 (一)连一连 1.创设游戏情境,引出活动一。 过渡:现在就开始我们今天的语文之旅吧!小朋友们看,我们来到了一片果园里。(课件出示果园的情境,逐渐放大呈现出活动一插图中的带有生字的苹果。)咦,地上掉了好多苹果,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语文乐园中的管理员根据苹果上的生字来分一分苹果吗?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么分。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谢赣莺)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说出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3、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4、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6、选择三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5)、扩词游戏。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⑤拓展练习 购()评()破()拾() 沟()坪()玻()给() 拎()甸()续()钱()

铃()句()读()线()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记下小龙的名字。 ◎不记。 二、提出建议。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新部编本《鲸》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小学语文第九册)

资料连接: 鲸是哺乳动物,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鲸的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多米,最小也超过5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万余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国发现了一头近4万公斤重的鲸,约有17米长.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嘴边有毛(有少数没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子,用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的繁殖能力比较差,平均两年只能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如,鲸类中体型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 鲸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有两个鼻孔,有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种类,比较温和,一般吃微生物;齿鲸类,有锋利的牙齿,无鲸须,鼻孔一般一到两个,有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种类,比较凶猛一般食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是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是以鱼为食的大型哺乳动物。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4℃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一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下面是我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案例1 教学目标 ⒈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⒉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⒊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⒋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区分形近字;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⒈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⒉交流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⒊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 粗粗细细( ) ⒋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胖胖瘦瘦、对对错错、冷冷热热 ...... ⒌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⒍选择几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⒈读读认认 ⑴出示四组新字 读读,想想:借助拼音读四组字,体会字义,发现汉字规律。(如,讲每一个字所指的都是植物中的蔬菜类。) ⑵说说,议议:和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讨论如何记住八个生字。 ⑶认读词语: 茄子、香菇、炖肉......

⑷自由再组几个词。 ⒉我会填 ⑴审题: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⑵全班交流。 ⑶独立填写,同桌互查。 ⑷拓展练习 购( )评( ) 破( )拾( ) 沟( )坪( ) 玻( )给( ) 拎( )甸( ) 续( )钱( ) 铃( )句( ) 读( )线( ) ⒊我会读 ⑴自读诗歌。 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⑶全班交流感悟诗歌。(朗读这首小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她在呼唤大家都来爱护环境,保护雕像。) ⑷朗读诗歌。 ⑸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再现情境 ⒈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⒉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⒊集体交流。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培养基础写作能力。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8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认识有关地点的词语。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学会根据句意猜测理解句中词语意思。 5.能够在写话中熟练运用疑问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学习古诗《悯农》。 7.学习“我爱阅读”中《最大的“书”》,普及有关地质方面的小知识。 【学习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学会不用词典的情况下理解词语。 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3.学习并积累古诗。 4.培养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能正确解读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5.锻炼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能正确无误且恰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 6.积累生活常识。 【学前准备】 1.预习字词,搜集描写农民、养蚕人等底层人民生活的古诗句;搜集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师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点的词语?比如教育局、法院、学校、医院等等。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地点名称)扩展词语,比比谁写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观察所列字的偏旁结构,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3)小组比赛认字写字,看谁写的字既准确又美观。 (4)引导学生观察易错字,再举出其它一些易错字。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体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根据句意大胆猜想词语意思。(2)在词典或教师的引导下,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各词语的特征及与句意的关系。 第二课时 (写话展示台) 一、写话 1.情境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圆的而有时候是船形的呢?为什么动物要冬眠呢?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我想同学们心中也会有很多自己不知道

二下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文本分析 语文园地六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编排了8个场所名称,分两组呈现,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博、馆”等9个生字,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字词句运用”共有两个题目,第一题提供两组易错字,让学生通过发现易错规律,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第二题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利用反义词猜猜词语的意思,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意思的能力;“写话”引导学生针对奇妙的自然现象,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写下来。教材提供了示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多样,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展示台”的内容与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承接,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悯农(其一)》,要求学生熟读背诵。“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最大的“书”》,通过地质勘探队员和川川的对话,将自然科学知识蕴含于生动形象的讲述中,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了解化石的形态和成因等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认识9个生字。 2.正确书写6个易错的生字;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出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3.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心中关于大自然的疑问。 4.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 5.背诵古诗《悯农(其一)》,理解古诗大意。 6.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 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写话;背诵古诗,感悟诗意。 课 时 安 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全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电子备课 上学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编选了两幅图画和一首诗歌,第一幅图主要讲了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第二幅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语文课本。《上学歌》主要帮助学生明确上学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课,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并开始渗透性识字。本课要求学生识字12个。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3.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 4.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介绍校园的课件、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上学歌录音、生字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伴着《上学歌》的录音播放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 2.让小朋友随意地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引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学校的主人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学校,好吗? 二、新课教学 1.自主认识学校: (1)提问:和你周围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希望怎样来认识我们的学校呢?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教室去认识学校。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和伙伴一同去认识我们的学校。 2.自主交流: (4)提问:在你参观校园的过程中,老师对你说些什么?你是怎样向老师问好的? (5)简要评析在实际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6)同学交流:你参观的是什么地方?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7)提问: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学习生字 (1)出示:学生入学纪念照片。提问:照片上的字你认识吗? (2)结合介绍学校的教学课件,出示一些地点的名称,如:一年级3班、厕所、演播厅 (3)请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中“上学了”图。 (5)提问: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和咱们一样,第一次走进学校,我们到他们的学校中看一看,你认识哪个字,就和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吧。 (6)“小老师”教学:学校、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 (7)带学生摆字卡认字。 3、抽读字卡。 三、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题干,弄清要求和目的,培养分析能力。 2.读句子、文章,读清字音,培养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认识表示方位的词,能辨别方位。 2.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儿歌,积累、拓展课外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题干,弄清要求和目的,培养分析能力。 2.读句子、文章,读清字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认识表示方位的词,能辨别方位。 2.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儿歌,积累、拓展课外阅读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园吗?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畅游语文乐园,在这个乐园中,我们不但可以欣赏有趣的图画,可以做游戏……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你们做好准备了吗?(生答:做好了)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二、字词句运用 1.连一连。 答案示例:花:星、只、色、尘清:明、叶、把、地 教师点拨:(1)初步了解字的结构。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的字叫上下结构,可以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字叫左右结构。 (2)分析字形。读一读所给出的字,分析它的结构特征。 (3)进行分类。将结构一致的字用线连起来。 2.读一读,背一背。 前后左右东南西北 早晨(chén)起来,面(miàn)向(xiànɡ)太(tài)阳(yánɡ)。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教师点拨:(1)先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2)明确“前后左右”“东西南北”是表示方位的词语。 (3)面朝东方,根据句子内容,边读边用手指示方向。这样便于我们熟读成诵。 三、展示台 (原图见教材第91页) 教师点拨:(1)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建筑物的名称和用途。 (2)读一读招牌上的汉字,不会读的可以问一问同桌、问老师,也可以自己查字典。 (3)在生活中积累字词,培养良好的识字习惯。 四、日积月累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词语理解 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古诗大意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古诗赏析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了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然后,“飞在青云端”又生动形象地写月亮的升起。 五、和大人一起读 谁会飞 (原文见教材92页) 主要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下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一)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并在授课中注重了知识的延伸,并合理设计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练习的难度。如在“字词句运用”一栏中,以课本为主,以练习为辅,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诗中所描述的内容极为陌生,所以我创设情境,把学生们带入那个年代,让他们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去感悟,然后再回到古诗,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诗意,背诵起来也驾轻就熟了。 (二) 本次“语文园地”主要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识字加油站”认识一些“馆”和“所”的字,自主识字。 “字词句运用”练习书写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学习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方法。 “写话”练习把自己心中藏着的问题写出来,可以把问题做成卡片,问问小伙伴知不知道答案。 “展示台”展示最近大家为图书角做的事。 “日积月累”积累李绅的古诗《悯农(其一)》,理解意思,熟读成诵。 “我爱阅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大的“书”》,感悟文章的主旨。 一、教学效果 “识字加油站”在交流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了解的场所,结合图片来识字。 “字词句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两组字易错的地方,师生共同

交流同类易错字,课堂气氛浓厚。 在进行“写话”的教学活动时,借助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感受提问的不同方式,小组内交流自己对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产生疑问,相互补充,相互启发。 “日积月累”环节中,让学生借助插图了解大意,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理解田野里都种满了庄稼,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结合学过的古诗,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 二、成功之处 《语文园地六》主要是对本单元的语文学习作总结归纳。强调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识字写字是本节课的一个要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词意时,我创设情境,给学生做示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写话练习我主要是采用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让学生学会多问为什么,并能自己通过多种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让他们对大自然抱有好奇心,能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课堂上没有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不积极主动,没有自信,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关注。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潜能,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的东西是很难再忘记的,而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新的发现,那种成功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是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的。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感悟、想象、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三) 语文园地六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学会识字认字,注意书写笔画和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笔记讲课教案

时间:2016.10.13地点:会议室 主持:鲁艳人员:语文组教师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笔记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主讲人:温儒敏 一、编写“背景” 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其纠偏作用 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三、七个创新点 1、选文的问题 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32课)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内容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A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是拼音教学。 B、选文的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2、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部编本”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3、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作。 ﹡但总是要让一线教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 备课时注意一: 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备课时注意二:

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 备课时注意三: 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这就是体系。 4、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部编本”语文教材有意识改变课型混乱的状况,加大了精度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 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两个问题:阅读方法阅读速度 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采用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6、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要关注300字教学的问题 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注意两点: ⑴、对汉语拼音的要求不宜过高,这无非就是个识字的拐杖。 ⑵、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7、写作教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全集

1.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 2.积累13个词语和2句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植物的一些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 小朋友们,春节过得开心吗?看着你们满脸喜气洋洋的,肯定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吧!(播放歌曲) 你们听到些什么呀?(交流) 出示:春天在哪里 2、揭示课题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过渡: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那么它在哪里呢?(补上图片)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a)听录音,看谁的耳朵最灵。 i.边听课文录音边出示分解的图片,再出示一句句式。 ii.交流并完成填空。 春天在()、(),春天在()、()。 iii.齐读。 过渡:课文就是根据这四个地方用诗歌的形式分成四个小节描写了美丽的春天,那 么春天来到后,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呢? b)轻声读课文(过渡话说完就出示四句句子,然后布置轻声读课文这一要求) (1)交流并完成填空。(任选一句来讲) a.春天在枝头上,()微微吹动,()跳舞,()脸红。 b.春天在草地上,()轻轻细细,()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c.春天在竹林里,()飘飘洒洒,()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d.春天在田野里,()那么暖,()青,()黄,()香。 (学生说到哪一句,师就出示哪一句) (2)、学习生字 a出示: 柳条桃花雾竹笋小麦蚕豆 b小组学习字词。 要求:借助音节,读准音节。 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c交流 由一小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读。 开火车读字词。(先有音节,后去音节) 交流识字好方法。 (3)读课文 i.回到四句句子图片,加强朗读。 1.请四个学生来读。 2.分四个小组来读 3. 师生配合读。 过渡:你们看,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也要和大家交朋友啦! ii.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新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共有四项内容。“字词句运用”中的“连一连”是通过识字,让学生了解汉字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读一读,背一背”是通过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了解识别方向的基本常识。“展示台”是让学生知道,除课内识字外,还可以在生活中其它很多地方识字。“日积月累”与“和大人一起读”是提高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字词句运用) 【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知道生字的两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知道生字的两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2.正确、流利朗读儿歌,会辨别方向。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教师)

【教学环节】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爱学习。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到语文园地里玩一玩,想去吗?这个园地的名字叫“语文园地六”,这个园地里有很多知识呢,咱们赶紧去旅游吧。 二、我会认。3.指名认读生字。 4.小朋友们,我们都长着一双火眼金睛,找一找,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组成的? 5.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生字的组成。 6.找规律,看看哪些生字组成结构相同。 三、找一找,分一分。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字果果组成结构相同? 2.分组讨论,不对的地方其它同学帮忙。 3.老师手里有两个小篮子,你能把结构相同的字果果放到一个篮子里吗? 4.指名学生上台摘果果。师相机点拨指正,或其它学生帮忙。 四、师总结,了解两种生字结构。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棒。是呀,生字宝宝的构成有几种结构,一种是上下结构,一种是左右结构。 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汉字的其它结构。 2.生完成书上连线题,小组合作评价。 3.全班交流。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上教案全册

1《观潮》 教学侧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 的大潮壮观的景象。 难点 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 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 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 二、初步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 笼罩(lǒnɡ zhào) 薄雾(báo) 横贯(ɡuàn) 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容声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滚的情景。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顺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板书:平静) “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钱塘江比作人,形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开阔) 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