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与作业管理名词解释

生产与作业管理名词解释

生产与作业管理名词解释
生产与作业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生产技术:主要是指生产工艺技术的特点、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等,通过生产设备的构成和技术性能反映生产系统的工艺特征、技术水平。

2.非结构化要素:是指在一定的结构化要素组合所形成框架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生产与作业系统运行作业的要素。

3.生产与作业系统定位:主要是指生产与作业系统确定为何种生产类型。

4.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运转所进行的各种辅助性的生产活动。

5.生产服务过程:它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提供一些服务所发生的过程,比较典型的是原材料、半成品的供应、运输、保管等。

6.订货生产类型:主要是指按用户的订单来组织生产,一些大型、特大型产品,如船舶、大型水轮发电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7.加工装配式生产:主要是通过物理的、机械的作用,把单体的、以零件为主的物品组合成一个组合形体的加工,如机械设备、汽车、家用电器、手表、缝纫机、家具等。

8.平行移动方式:是指一批产品中的每个产品在某道工序加工完成后,马上移到下一道工序去加,由此形成一批产品中的每个产品在各道工序上平等行的进行加工。

9.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将顺序移动方式和平行移动方式结合起来,进行优势互补的方式。它既体现每道工序上产品加工是连续的,同时以采取每个产品在一道工序加工后就移到下一道工序去加工。

10.生产与作业能力:广义的生产与作业能力是指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狭义的生产与作业能力主要是指技术能力中生产设备、面积的数量、状况等,在一般情况下,谈到生产能力主要强调的是狭义的生产能力,是指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即企业在一定的生产组织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数量或所能加工处理某种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11.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是指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计算的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

12.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

13.产品开发:就是企业开发新产品、服务,改造老产品、服务,采用新技术、改变生产组织、工艺过程的一系列技术活动。

14.新产品:是一个想对概念,相对于老产品是指在原理、结构、材料、技术、用途、性能等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具有新的改进或新的创造的产品、

15.成组技术:又称群组技术,它是以零件的相似性为基础,对零件进行分类编组,按组进行合理的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过程和组织和计划工作

16.产品导向布置形式:又称为流程式布置形式,它是将设备按产品加工工艺顺序进行摆放,形成一种生产线,完成对产品的全部加工。

17.车间布置:是对其内部各部分的布置,它既包括有组成车间内部的各主要部分如基本生产部分、辅助生产部分、仓储部分通道、车间管理部分、生活福利部分等的布置。又包括每一个部分的内部的布置。

18.流水线生产:是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有规律地不断的地从前道工序流到后一道工序进行加工,最终形成产品的一种比较先进科学的生产组织形式、19.固定流水线:是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不动,而操作人员、工具按一定顺序先后有规律地围绕加工对象进行作业。

20.移动流水线:是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是移动的即加工对象全部加工过程不在一地完

成,操作人员、工具等相对是固定的,像汽车装配流水线、电冰箱、电视机家用电器装配流水线均属于移动流水线。

21.单一对象流水线:在流水线上长时间只生产一种加工对象的生产方式。

22.多对象流水线:在流水线上能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加工对象的生产方式。

23.连续流水线:连续流水线上,加工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工序之间没有等待停顿现象。

24.节拍:是流水线生产的最重要的计量标准之一,是指在流水线上前后两个相邻加工对象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25.节奏:是流水线生产上前后两批相邻的加工对象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26.工序同期化:即根据流水线节拍或节奏的要求,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组织措施,调整流水线中各工序的工作时间,让它们尽可能或等于节拍或节奏,或整倍数于节拍或节奏。

27.成组流水线:是把成组技术原理应用于组织流水线生产上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28.方法研究:是对现行或拟议的工作方法做系统的记录和分析,以寻求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的一种管理技术。

29.动作研究:是一种以细微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分析方法。它是把某项作业的,分解为最小的分析单位(动素),来对作业进行定性的分析,以找出最合理的动作,使作业达到标准化的一种方法。

30.时间研究:是各种时间测定技术的总称。它是以时间为单位,把工人进行的工作细分为若干单元,分别加以观测,并记录其时间值,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标准的工作时间。

31.工作日写实:是对一个轮班内的工时利用情况,按照时间消耗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分析的一种方法。

32.标准的工作时间:是指采用一定方法,在一定条件下,由具有相当技能且生理条件适宜的工人,在不损害其健康范围内,完成某一工作经常所需的时间。

33.瞬时观测法:是把统计学中的抽样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现场观察的方法。

34.测时:是对完成某一项工作(或某一道工序),按操作顺序在实在观测工时消耗的一种方法。

35.劳动定额:是指一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符合要求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36.工时定额:是指工人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时间,是用时间表示的劳动定额,也可称之为时间定额。

37.产量定额:是指工人在单位时间(每小时或每个轮班)内应该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是用产量表示的劳动定额。

38.编制定员:是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

39.产品品种指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规定生产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和种类。

40.产品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原实物数量。

41.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问题。

42.工业商品产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预定发售到企业外的工业产品的总价值,是企业可以获得到的货币收入。

43.工业增加值:是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44.现有库存量:是指每周的需求被满足后剩余仍可利用的库存量。

45.经济订货批量:是存货维持与订货处理相结合使成本最低的补给订货手批量。

46.批量:就是相同产品(或零件)一次投入和出产的数量。

47.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零件)在各工艺阶段投入、产出的时间与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

48.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一批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一直到产品出产为止的全部工作日数。它由各个零部件的生产周期组成。

49.物料需求计划(MRP):20世纪60年代中期,物料需求打破稳定状态,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迅速发展,以及短时间内对大量库存控制数据的复杂运算,美国IBM公司约瑟夫.奥列基博士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把企业产品中的各种所需物料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的概念,并按时间确定不同时期物料需求,产生了解决库存物料订货的新方法,即物料需求计划(MRP)法。

50.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以实现最合理地配置资源,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决策层和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51.浪费:是只使成本增加而不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库存引起的浪费和人员利用上的浪费。

52.生产同步化:即工序间不高仓库,前一工序加工结束后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各工序几乎平行进行,产品一件一件连续生产出来。

53.推动式方法:是指每一生产车间和每个工作地按计划制造零部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往后续车间和后一道工序,同时,将完工信息反馈到计划部门。

54.拉动式方法:是指从产品装配出发,每道工序和每个车间按需要向前一道工序和车间发出工作指令,前一道工序和车间按这些指令进行生产。

55.加工路线单:是一种原始凭证,它记录了第批零件从投料开始,到经过每道工序的加工及检验,直到成品入库为止的生产过程。

56.生产进度的动态控制:是以生产的时间进度或时间序列纵向去分析比较,控制生产进度的方法。

57.项目:在特定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内,用特定的资源分配,产生确定的结果的一套独特的业务活动。

58.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是指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内,不断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协调,不断做出科学决策,从而使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处于最佳期的运行状态,产生最佳的效果。

59.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的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协调与优化。60.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是指项目管理应综合协调好时间、费用及功能等约束性目标,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成功在达到一个特定的成果性的目标。

61.关键路径法:是先确定出项目各活动最早开始、最早结束时间,最晚开始、最晚结束时间,然后通过最早和最晚时间的差额分析出每一活动相对时间的紧迫程度以及工作的重要程度,这种最早和最晚的差额称之为浮动时间。浮动时间为零和路径称之为关键路径。关键路径法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项目中的关键工作,以保证实施过程中能重点关照,保证项目能按时完成。

62.项目网络图:是一种在项目管理中对时间进行计划、按排和管理,并对资源进行评价、预算和管理的方法。

63.最早开始时间:到某个结点前的工作全部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64.最早结束时间:指某一工作能够完成的最早时间。它是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项目工期的总和。

65.最迟开始时间:某项工作为保证其紧后工作能按时开始,最迟必须开始的时间。

66.最迟结束时间:指为了使整个项目在要求完工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完成的最迟时间。

67.更正性控制:是由于未能或者根本无法预见到项目会发生的什么问题,只能在问题出现后采取行动,纠正偏差。

68.事先控制:是在项目活动或阶段开始时进行,可以防止使用不合理的资源,保证项目的投入满足规定的要求。

69.预防性控制:就是在深刻理解项目各项活动,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应的措施,防止不利事件的发生。如制订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进行人员培训等都属于预防性控制。

70.过程控制:对进行过程中的项目活动进行检查和指导。

71.经常库存:指在正常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为满足日常需要而建立的库存。

72.安全库存:指为了防止不确定因素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73.季节性库存:指为了满足特定季节出现的特定需要而建立的库存,或指对季节性出产的原材料在出产的季节大量收购所建立的库存。

74.促销库存:指为了解决企业促销活动引起的预期销售增加而建立的库存。

75.投机库存:指为了避免因物资价格上涨造成损失或为了从物资价格上涨中获利而建立的库存。

76.积压库存:指因物资品质变坏不再有效用的库存或因没有市场销路而卖不出去的产品库存。

77.“T模式”:是英文单词Time(时间)和Target(目标)的第一个字母,简而言之就是:每个人、每个部门把实现自己市场目标的时间定为“T”日,然后再确定“T”日前要做哪些预算。“T ”日后要进行哪些方面的闭环优化。

78.库存获得成本:企业为了得到库存而需要承担的费用。

79.库存缺货成本:由于库存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

80.库存持有成本:即为保有和管理库存而需要承担的费用开支。

81.定期检查控制方式:又称周期检查控制方式,是采用定期盘点库存结合下一计划期预计的需求情况确定每次的订货批量。

83.质量:是指反映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或要求)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合。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