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懂得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

(2)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

(3)认识线段1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练习课1课时

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主要用启发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1.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1厘米长度表象。通过体验认识——动手操作——应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

2.建立1厘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借助观察尺子、图钉等实物,通过不断感知、思考、测量、判断和验证的活动过程,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活动中,通过全面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学习,全面巩固新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目标

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会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习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测量物体的方法。

重点 2.能正确灵活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尺子

学具准备:学生尺图钉小正方体油画棒铅笔课时安排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1.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

程。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

1上半部分的情境图,引导

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

1下半部分的情境图,引导

学生观察情境图,想一想,

古代的人们最初是用什么方

法进行测量的?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

(1)引导学生用“拃”作单

位,量自己课桌的长。

(2)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测

量结果,想一想,说一说自

己的发现。

1.(1)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明确:情境图中的人用伸开双臂

的方法来测量石头有多宽。

(2)观察、讨论、汇报。

明确: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

一部分作为测量单位去测量物

体的长度。

2.(1)实际操作,测量课桌的长。

(2)小组内交流。

发现1:虽然测量的都是课桌面

的长,但是结果不一样。

发现2: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

学手小,所以测量的结果就不一

样。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

标准去量。

2.填一填。

用“拃”量课桌面的长,老师量

的结果是3拃,而我们量的结果

是5拃,这是因为长度单位(不

统一)的原因。

3.用估一估。

大约(5)个长。

4.量比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

米作单位。

5.观察尺子填空。

(1)尺子的刻度从“0”到“3”是

3厘米,从“1”到“6”是5厘

米。

(2)尺子的刻度从“2”到“5”

是3厘米,从“7”到“4”是3

厘米。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1.认识尺子。

畅所欲言:说说你在生活中

见过的尺子。

2.课件展示各类在生活中用

1.根据生活实际,各抒己见,见

过的尺子有:刻度尺、半尺、皮

尺、卷尺等。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尺子上

知。的尺子。它上面都有什么?

3.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识

刻度、刻度线,知道厘米用

“cm”表示。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

作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

识厘米。

4.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

厘米。

(2)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

还有什么发现?

(3)引导学生在尺子上分别

找出3cm、6cm、7cm。

(4)小组学生动手测量小正

方体的边长、图钉的长,自

己动手画出1厘米。

(5)引导学生想:生活中哪

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

米?

5.用厘米量。

活动:估一估,量一量油画

棒、数学课本和文具盒的长

度。有:长短不一的刻度线,有数字、

而且是从小到大连续的数字。

3.观看课件演示,倾听老师的介

绍,理解0刻度、刻度线及cm

表示的意义。明确本节课学习内

容。

4.(1)同桌交流得出:先找到刻

度“”,从刻度“0”到刻度

“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观察、交流。

生1:0~1,1~2,2~3……都是1厘

米。

生2: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

度都是1厘米。

生3:有几个大格,就有几厘米。

(3)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

(4)动手测量、交流。

得出:小正方体的边长、图钉的

长大约都是厘米。

(5)交流、汇报。

食指的宽度、一颗花生米的长、

田字格的宽、橡皮的厚度大约都

是1厘米。

5.小组内交流,动手测量验证估

测结果,小组代表汇报测量方

法。

(3)在尺子上从刻度2到刻度5

是3厘米。

6.看一看,铅笔长几厘米?

答:8厘米。

7.量一量,连一连。

8.选一选,大约是1厘米的画

“√”。

(1)食指的宽度。(√)

(2)图钉的宽度。(√)

(3)书桌的高度。()

(4)磁带盒的厚度。(√)

三、巩 1.讨论:小明想测量一把小 1.小组交流、汇报、总结: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固练习。刀的长,可他只有一把断尺,

没有0刻度,他该如何测

量?

2.小华想用串珠做一个手

链,但必须知道手腕一圈的

长度,用尺子量怎么都不方

便,你能帮小华想个好办法

吗?

把小刀的一端对准断尺的任意

一个较小的刻度,再看小刀的另

一端对准了哪个刻度,用较大刻

度减去较小刻度,就得到这把小

刀的长。

2.交流、汇报:

办法1: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

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

办法2: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

的长度,再量绳子的长度,就得

到数据了。

办法3:可以用皮尺量。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

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六、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时,让学生拿出尺子,帮助学生认识尺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让学生先测量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手指的宽度,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再让学生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跟这根手指的宽度是差不多的,以此来巩固他们对1厘米长度观念的认识。在让学生实际测量纸条以及其他物体的长度时,虽然我强调了测量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从0、从有刻度的地方开始量,但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对准,量得不准确,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

《课桌有多长》 执教:周蓉蓉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初步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的物体,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 1.故事引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那我要先考考大家,昨天的学习中,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么来进行测量的?人们都是运用身上的手掌、手指、脚掌等身体的某个部位测量长度。 有位裁缝师傅用手给顾客测量了衣服的长度,告诉徒弟长度三拃,就让徒弟去做了,徒弟认认真真地也用自己的手量出三拃做好了衣服,可是顾客穿在身上,却太小了,咦,明明也是三拃呀,怎么会太小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徒弟的手比师父的小。 师:标准不统一可真麻烦,如果有什么就好了。 生:尺! 师:对呀,“尺”这个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和交流带了很多的方便。 二、观察直尺 1.认识各种尺 师:你见到过哪些尺呢? 生:三角尺。 生:直尺。 生:米尺。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尺。(课件出示:卷尺、皮尺、米尺、三角尺、学生尺)这些尺在生活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2.找出共同点。 师: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直尺,虽然你们的直尺穿着不一样的花衣服,可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同桌比一比,找找你们直尺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数字。 师:我们把这些数字取名为刻度。 师:你们尺上的数从几到几? 生:0到15。 生:0到18。

生:0到20。 师:看来每把尺上的数字都是从0开始,这里的0是什么意思? 生:小竖线。 师: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竖线也叫刻度线,对齐0的这条刻度线就是0刻度线,用手指指你直尺上的0刻度线。板书:0刻度线。 师:在我们的直尺上都有这样的字母——cm,知道这里的“cm”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厘米!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cm)。 三、认识1厘米 1.看看1厘米。 师:看到屏幕上,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课件闪烁1厘米)小朋友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指一指1厘米吗? 生在尺上指出1厘米。 师:直尺上除了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是1厘米,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厘米? 生:刻度1到刻度2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 生:刻度2到刻度3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 生:刻度4到刻度5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 师:要是直尺无限制地延伸下去,说得完吗?简单一点怎么说? 生:一大格就是1厘米! 师:超级厉害!板书:1大格 1厘米 2.比画1厘米。 师:1厘米到底有多长,咱们用小手来比画比画。每一小段的长度正好都是1厘米,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拿住它,手指保持不动,再轻轻抽出小棒,瞧,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仔细观察,1厘米怎么样? 生:很短!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3.想像1厘米 师:记住1厘米的长度了吗?好,松开手,闭上眼睛,你脑子里出现1厘米长的线段了吗?睁开眼睛,再次用两个手指比画你想到的1厘米的长度,然后跟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看你比画地准不准。如果不准赶快进行调整。 4.寻找“1厘米” 师:其实我们周围有不少物体的长度跟1厘米是差不多的,对照头脑中的1厘米,你想到了哪个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 生:大头钉钉子的长度。 生:铅笔露出的笔芯长度。(课件出示大头钉钉子长1厘米,食指的宽度1厘米)四、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2厘米呢?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完美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_____),最大的单位是(_____)。 2、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3、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拼在一起一定组成一个________角。 4、6个4相加的和是________。 5、用0、1、2、3、4五个数字,一共可以组成(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6、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它是一个(___________)位数。 7、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手掌的宽约8(______)一条跳绳长2(______) 一支粉笔长10(______)教室长7(______) 小军身高120(______) 伸开你的两臂,两臂间的距离大约是1(______) 8、图中有(______)条线段,有(______)个角,其中有(_______)个直角。 9、下图中一共有(____)条线段。 1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_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_)位数。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直尺上5厘米至l2厘米之间长()厘米。 A.5 B.12 C.7 2、学校为了了解今年的招生状况,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 A.条形统计图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 3、3个8相加,正确的算式是()。 A.3+8 B.8×8 C.3×8 D.3×3 4、小文从窗外看到的情景是( ) A. B. C. 5、第二列第四行,用数对(2,4)来表示,第六列第一行,可以用()来表示。 A.(1,6 ) B.(6,1) C.(0,6)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所有的直角都是相等的。() 4、最大的三位数加上1,就是最小的四位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课一练《量一量比一比》课时达标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同步练习 1.连线。 一只鸡一头大象一个苹果课桌的长度 70厘米 2千克 3吨 50克. 2.如图,“吋”是电视机常用尺寸,1吋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则7吋长相当于()。 A.一支粉笔的长度 B.课桌的长度 C.黑板的宽度 D.数学课本的宽度 3.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米 B.一张课桌长度约为1米 C.一名初中生体重约为500公斤 D.一个鸡蛋的重量约为50毫克 4.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50cm的是()。 A.一个杯子的高 B.一支铅笔的长 C.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D.一课桌的宽度 5.最接近16m的一个长度量是()。 A.足球直径 B.课桌高度 C.班上最高的同学身高 D.我校实验楼高度 6.小青“一拃”的长度是9厘米.小芹“一拃”的长度是8厘米.一张课桌的长,小青量大约是8拃长,小芹量大约是几拃长?这张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7.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算出你的数学课本、课桌面的一周长分别是多少? 8.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参考答案 1. 【解析】根据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只鸡的质量应用“千克”做单位,所以和2千克连接;计量大象体重应用“吨”做单位,所以和3吨连接;计量一个苹果的重量应用“克”做单位,所以和50克连接;计量课桌的长度应用“厘米”做单位,所以和70厘米连接,直接解答。 考点:量一量比一比。 总结: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2.D 【解析】1吋约为大拇指第一节的长大约有3--4厘米,7吋长是它的7倍. 考点:量一量比一比。 总结: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基本的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解答时可联系生活实际去解。 3.B 【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考点: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 总结: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4.D 【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考点:长度的估测。 总结: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5.D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全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全面)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填上合适的单位。 妈妈工作时间是8________ 李红跑50米的时间是12________ 一根棒球棒长5________ 一篮子水果重2________ 教室黑板长42________ 汽车每小时行驶80________ 小树的身高是156________ 鸡蛋重是50________。 2、锐角都比直角(______),钝角都比直角(______)。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_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_)位数。 4、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___)、(___)、(___)。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___)。 5、填上“米”或“厘米”。 高15(_____)长2(_____)身高135(_____)长20(_____) 6、有20朵鲜花,每5朵插入一个花瓶里,需要(________)个花瓶。 7、34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成这样的(__)段,还剩(___)米。 8、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上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9、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______)。 10、9的3倍是________,9是3的________倍。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张阿姨水果店买了一个火龙果13元,一把香蕉29元,张阿姨付给售货员100元,这两种水果一共()元。 A.58 B.16 C.42 2、由钢笔:15元,帽子:8元,篮球:25元得知,()这两件物品价格的和最接近30元。 A.钢笔和帽子B.帽子和篮球C.钢笔和篮球 3、下面是同一只小闹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请你从下面的4只钟里去找是哪一只() A.B.C.D. 4、3个8相加,正确的算式是()。 A.3+8 B.8×8 C.3×8 D.3×3 5、学校为了了解今年的招生状况,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 A.条形统计图B.统计表C.折线统计图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在乘法算式里,积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乘数都大。() 2、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3、把一个平角分成2个角,其中的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一定是钝角。() 4、商店里有9个红气球,11个黄气球,卖出13个,还剩7个.() 5、把18个苹果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一定能分到3个苹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_《分一分》例题1

例题 例.看图列除法算式,再把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补充完整. 6个, . 。 6,每 个 分析:第一幅图的意思是把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里 放2个苹果.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第二幅图的意思是求6里面有几个2. 解:(1)66,平均分成 (2)66个 ,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 ?个 ?个 ?个

乘法口诀 1.☆☆☆☆☆ ☆☆☆☆☆☆☆☆☆☆ 每份是()个☆,有这样的()份,一共有多少个?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 2.一共有几个◎?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 这是()个()相加。 3. 要付()个()元,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4. 每组有()名同学,有这样的()组,一共有()名同学。 □×□=□ 5.填空 (1)81、72、63、54、()、()、27、18、9 (2)1、4、9、16、25、()、()、64、()、()(3)7、14、21、28、()、()、49、56、()

(4)5+5+5+5+5+5=(),这表示()个()相加。 (5)一个星期有7天,4个星期一共有()天。 6.□+□+□=15 ○+○+○+○+○=20 □+○=()□-○=() 《乘法口诀》答案 1.3个,5份;3+3+3+3+3=15,3×5或5×3=15(个) 2.2+2+2+2+2+2=12(个);2×6=12(个);6个2相加; 3.5个7元;7×5=35(个); 4.5名,3组;3×5=15或者5×3=15; 5.填空 (1)81、72、63、54、(45 )、(36 )、27、18、9 (2)1、4、9、16、25、(36 )、(49 )、64、(81 )、(100 )(3)7、14、21、28、(35 )、(42 )、49、56、(63 ) (4)5+5+5+5+5+5=(30 ),这表示( 6 )个( 5 )相加。 (5)一个星期有7天,4个星期一共有(28 )天。 6.□+□+□=15 ○+○+○+○+○=20 □+○=(9 )□-○=( 1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新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尺子、课件等,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异?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课学习 (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字典的长度,可以选择曲别针、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师:我们都用同样长的纸条量,结果会怎样呢? 生:一样长。

师生总结: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二)认识尺子。 1. 师: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 你们发现什么了? 3. 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 师:不仅你们尺子上的1厘米都一样长,全世界的1厘米都是这么长。 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师生总结: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演示,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6.测量。 师拿出一支铅笔,师生共同测量。 量的时候,左端一定要对准0刻度,看右端铅笔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汇报结果及测量方法。 三、结论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 2. 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 手掌宽()厘米。 一乍长()厘米。 臂长()厘米。 2.说说还有哪些物体长1厘米? 五、作业布置 自己量一量数学课本,及课桌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

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为0),积可能是__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__位数。 2、小熊猫体重125千克,小老虎体重比小熊猫多55千克,小老虎体重____千克。 3、一个角有(____)个顶点,(____)条边。 4、一支铅笔长约16(_________),教室宽约6(_________)。 5、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_个顶点. 6、34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成这样的(_____)段,还剩(_____)米。 7、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_______)。 8、一个三角板中有(_____)个角,其中直角有(_____)个。 9、10个一是(_____),10个十是(_____),10个一百是(_____)。 10、填上“米”或“厘米”。 高15(_____)长2(_____)身高135(_____)长20(_____)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二年级口算比赛小明用了1分40秒,小刚用了2分钟,两人相差()。A.20分B.20秒C.20小时D.2天 2、如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则新图形中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5,1) B.(1,1) C.(7,1) D.(3,3) 3、教室里,聪聪坐在第3列第2行,用数对(3,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3,3)B.(4,3)C.(3,2)D.(4,1) 4、为灾区儿童捐款,小华捐了19元,小丽捐了28元,她们共捐的钱数( ) A.大于40元 B.小于40元 C.小于30元 5、小明家收了15个西瓜,(),要用几个筐? A.用了3个筐装 B.平均每个筐装5个 C.要把15个西瓜装在筐里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小猫吃了7条鱼,盘子里还剩下6条鱼,它一共钓了13条鱼。() 3、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4、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四、计算题。(10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完整)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完整)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10个一是(_____),10个十是(_____),10个一百是(_____)。 2、是由________个和一样大的三角形组成的。 3、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______)比一比。 4、根据六八四十八写出的算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座楼房大约高18(_________)(2)小红的身高约145(______)(3)一支铅笔长20(_____________)(4)教室长9(____________) 6、在里填上“>”“<”或“=”。 1065965 3763760 500厘米50分米 61036130 205502 2千米200米 7、从一点起,用尺子向(_____)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能画成一个角。 8、一个三角尺上有(___________)个角,有(___________)直角。 9、15÷5=3读作(________)除数是(____),被除数是(_____),用口诀(_____)计算。 10、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________。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下面是同一只小闹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请你从下面的4只钟里去找是哪一只()

A.B.C.D. 2、以广场为观测点,学校在北偏西30°方向上,下图中正确的是()。A.B. C. 3、下图中,一共有( )个锐角。 A.5 B.6 C.7 D.8 4、把20-15= 5、 5×6=30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A.20-15×6 B.5×6-20 C.(20-15)×6 5、在放大镜下看,这个角的大小( )。 A.变小B.不变C.变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 认识厘米教案

1认识厘米 课时目标导航 认识厘米。(教材第2~3页例1~例3)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厘米,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纸条、图钉、订书钉。 学生准备:刻度尺、图钉、纸条、铅笔。

一、情景引入 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提示: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学习新课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 提示: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如: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2)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明确:①不准确,大人和小孩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②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小孩,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③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3)收集生活中常用来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①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②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准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程标准要求: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理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长度的认识也较模糊,因此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和事物去观察和认识米和厘米。 教学目标: 1.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 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主要研究问题: 1.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2. 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件 课时分配:6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学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二年级数学科单元检测卷(一) (内容:至练习二完)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1、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当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作单位。 2、笔算两位数加法,首先要()对齐,从()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就向()位进1。 3、15厘米+8厘米=()厘米400厘米=()米 4、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厘米这支铅笔长()厘米。 5、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 ⑤哥哥的身高1()28() 6、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 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条()条()条()条二、在○里填上“>”“<”或“=”。(12分) 15厘米+12厘米○27米15-5○15-1048○30+18 1米○50厘米18+12○12+1823+32○23+40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8分) 1、1米的木棒和100厘米的铁丝一样长。……………………() 2、长度单位米可以用“cm”来表示。…………………………………………() 3、小明每天上学大约要走30厘米。……………………………………() 2、小红的爸爸身高是170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下面三条线中,()是线段。 【①②③】 2、你的椅子大约高()。 【①45厘米②45米③100米】 3、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①厘米②米】 四、量一量。(4分) 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厘米 第二条()厘米 ①两条一共有()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厘米。 五、画一画。(6分)

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教学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到国家采用的国际单位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公布.我觉得法制教育在此处渗透刚好合适。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所以我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我围绕以下流程突破本课重难点。 (一)抓住重点,认识“1厘米”。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

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让学生在学生尺上认识了1厘米后,让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 3、找一找 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量、看、找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 (二)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 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会测量,实际应用。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教会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 (四)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会用直尺画线段,这部分由于听课教师占用了组与组之间的位置,我无法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总复习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一朵花有5片花瓣,3朵花有(____)片花瓣,6朵花有(____)片花瓣。 2、长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3、小青蛙1步跳3格,3步跳(_______)格,4步跳(_______)格,(_______)步跳18格。 4、从一点起,用尺子向(_____)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能画成一个角。 5、800里面有(__________)个百,700是由(_________)个十组成的。 6、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___)、(___)、(___)。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___)。 7、正方形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 8、5+5+5+5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_________)或(______)。 9、6只小动物聚餐,每一位一双筷子,需要(_______)根筷子。 10、1平角=________直角1周角=________直角=________平角。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教室里,聪聪坐在第3列第2行,用数对(3,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3,3)B.(4,3)C.(3,2)D.(4,1) 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下面的线段中最长的是()。 A. B. C. 3、1分钟之内,小华不可能完成下面哪件事?() A.跳绳40次 B.步行500米 C.做口算题10道 4、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A.变大了B.变小了C.不变 5、从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B.半圆形C.环形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是80,两个减数都是30,差是50。() 2、计算减法的时候,可以用加法验算。() 3、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4、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5、把17+19=36和80-36=44合并成一个算式是80-17+19。() 四、计算题。(10分) 9×4=8×7=75-32=78-30-6=7×6+11= 3+7=8×8=31-2=90-78+56=10-2×2= 8×2=5×8=36+6=41-24+7=6+5×4= 5×9=6×5=8+51=14+15+16=80-8×9=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 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依据估量的长度合理选取长度单位。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点难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2.建立长度观念,会选取合适的长度单位,会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指导】 1.注意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拃”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4.注意让学生先估量物体的长度,再来选取合适的单位。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比较量较长物体长度和较短物体长度时所用 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选取正确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并能够根据测量对象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1课时 第4课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课时 第5课时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为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作准备。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老师请了三位朋友,慢羊羊、喜羊羊、美羊羊(课件展示),慢羊羊遇到了问题,慢羊羊有六个苹果,他想把这六个苹果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该怎么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分一分》。 二、理解平均分 (一)、初步感受平均分 学生独立把六个纸片分成两堆,并展示汇报各种分法。 1、分成1和5 2、分成2和4 3、分成3和3 教师:哪一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教师: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说一说:下面哪个是平均分。

2 (二)、探究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教师:喜洋洋提问:怎样才能把12个梨,平均分给三个人呢? 学生两人为一组,把12个纸片分成三堆并汇报,老师课件展示并总结方法。 每次1个1个地分 12 个梨平均分成3个人 每次2个2 个的分 每次4 个4个地分 圈一圈:你能把8根小棒平均分给 4个人吗,每个人分几根? 分一分,说一说: (1)、15个松果分给3只松鼠,每只松鼠平均分得( )颗松果。 (2)、18盆花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平均分得( )盆花。 3、探究按每份相同的个数平均分得方法 美羊羊:一共18个梨,每人分6个,可以分给几个人吃? 学生:18个梨,每人6个梨,可以分给3个人。(课件展示) 美羊羊:一共18个梨,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人吃? 学生:18个梨,每人2个梨,可以分给9个人。(课件展示) 慢羊羊:一共18个梨,还可以每个人平均分几个? 学生1:18个梨,每人3个梨,可以分给6个人。 学生2:18个梨,每人9个梨,可以分给2个人。 总结: 每人2个梨,可以分给9个人 每人3个梨,可以分给6个人 每人6个梨,可以分给3个人 每人9个梨,可以分给2个人 三、总结 18个梨 每个人分得梨越多,分给的人数就越少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整理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设计 第1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1、例2、例3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第2题。 内容简析 例1借助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这一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例2先借助厘米尺感知1厘米有多长,再通过比画、比较等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同时认识表示厘米的字母符号“cm”。借助估计图钉长大约是1厘米和量一量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两个活动,使用多种直观物体帮助学生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1厘米的表象。 例3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生用厘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1.运用设疑引入法创设认知冲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巩固练习法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交流归纳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讨论总结法。承前启后链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相声导入: 课件播放郭德纲与于谦表演的《卖布头》片段。 出示几句关键台词: 郭:真正烟薰皂,烟煤搀煤灰,……什么汽车马车飞机那迫击炮那机关枪都追不上它,怎么回子事? 于:怎么回事啊? 郭:刮跑啦。 于:那不废话嘛!可不刮跑了嘛! 郭:那位先生说,卖布头儿的,多少钱一尺?站稳脚儿,庹一庹尺寸,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 于:诶,连我一块儿卖啊! 教师问:听了相声,笑一笑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郭德纲说的“庹一庹、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是什么意思? 学生叽叽喳喳地回答。 教师:很不错!一庹就是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古时人们用庹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人用庹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品析:运用相声片段引入,情景有趣,引导学生在笑声中思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很自然地由“庹”的认识进入长度单位的探究学习中,不留任何做作痕迹,感悟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情景)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忙重做一个,他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只好用手指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拃。他回家要求爸爸做5拃长的小栏杆。师:你们觉得,大头儿子的做法可行吗?你想到用身边的小物体来量物体的长度吗?【品析:通过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和情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大头儿子所遇到的问题情景中,思考“拃”的含义、用“拃”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 儿歌导入: 师: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有一把小尺子,可是我们平时学习很少用到它。它有什么用途呢?还是让儿歌来告诉我们吧!课件出示儿歌:小尺子,细又长,测量东西本领强。比一比,量一量,分清宽窄和短长。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案 人教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 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 (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 2. 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 导入:说得太好了,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 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3)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4)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5)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6)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7)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 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3. 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1)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2)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 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基本练习 (1)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1)同样厘米数的绳子是一样长的,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5厘米的绳子也一样长。(2)5厘米长的绳子比3厘米长的绳子长。] 2.发展性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