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中、苏南、苏北地区劳动力差异

苏中、苏南、苏北地区劳动力差异

苏中、苏南、苏北地区劳动力差异
苏中、苏南、苏北地区劳动力差异

请从我国农业劳动力供给与农业发展现状等角度论证技术替代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角度:由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农业从业人员与农业贡献率的关系,分析省际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的区域分异

2006年,江苏全省从业人口为4564.76万人,农业从业人口为1250.7万人。同年地区生产总值21548.36亿元,第一产业生产值1544.90亿元。农业从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27%,结果却只贡献7%的地区生产总值,劳动生产效率相比其他产业极其低下。

2006年江苏三次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7%

第二产业57%

第三产业36%

2006年江苏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

第一产业27%

第二产业39%

第三产业34%

江苏省内地域之间的差异也显著存在。以苏南(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苏中(南通、扬州、泰州)、苏北(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为例。

2006年苏南、苏中、苏北农业面积、人口、产值比较:

表一

农业技术人员分布:

图1

农村常住劳动力文化构成:

由表1可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苏南地区土地资源虽然缺少,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却高于苏中苏北地区,且苏南、苏中、苏北的劳动产出率呈现递减。而由图1表2,虽然苏南的农业技术人员较之苏中苏北少很多,但总体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却比较高,受过高中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员占17.9%,苏中、苏北则分别为14.7%和13.4%。可见苏南劳动者素质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

图2

由图2可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之间,人均耕地面积递减,相比表1,则可看出,人均耕地面积越少,不利于耕地资源的集中,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农业规模效应的形成,因此劳动生产率也越低。

综上,在农业从业人员方面,劳动力的素质和人均耕地占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不利于农业新科技的普及推广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过多的农业从业人员使得人均耕地较低,耕地资源紧缺,不利于农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转变。因此,要更好的发展农业,则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行新型农业观念,引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集约规模经营农业。

参考:江苏统计局

江苏农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 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表1 2007年江苏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1]苏南苏北差距的扩大,引

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

10财税朱益村 20101404148 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 【摘要】江苏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和苏北,不仅存在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首先阐释了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紧接着对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消除苏南苏北的 经济发展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发展 1.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现况 改革开放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苏南、苏中与苏北的梯度局面日趋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与苏北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进入21世纪后,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07年苏南地区的人均GDP已是苏北的4.5倍,如表1所示。从表1上很明显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地方财政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支出都远高于苏北地区。 2.苏北经济发展落后成因分析 引起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有历史文化方面的,十分复杂。下面就根据表1中的数据及相关理论来剖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克拉克在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到了“三次产业结构”,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品则反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高收入弹性的二、三产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表1显示苏南的二、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较大。而苏北的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影响了苏北经济的发展。2.2 外资利用额低 “低收入购买力低,低购买力无法吸引外部资本进入,投资不足生产率难以提高,又会引起低收入。”这就是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如何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经济学家内尔森指出:“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不能靠国家进行投入,这种状态很难被打破。”而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则认为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是选择若干战略部门投资创造发展机会。无论是经济学家内尔森还是赫希曼或汉斯?辛格打破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观点都是“外部投资”,因此,总是外资利用额较高的地区先摆脱贫困。表1中可以看出苏南的外资利用额远高于苏北。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产值苏南是苏北的9.7倍,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苏南是苏北的3.99倍。因此,苏北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没有被打破,制约了苏

江苏经济发展分析

王萍 (淮阴师范学院) 摘要: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更大。本文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 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 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 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 Jiangsu is an economic province. For years, many economic index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in the whole country, B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but is extremely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s big, Especially 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northern south bigg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 output, finally, extroverted degre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eople life and so on, Firs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ince 1995,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middle thre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volvement track;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difference formation; Finally based in less developed northern jiangshu province, Put forward the narrowing jiangs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ifference. 关键词:江苏;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苏南;苏北 前言: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诸因素叠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梯特征。目前,苏南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形成了从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苏中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初期,也基本形成了沿江工业化集聚带。但苏北仍处于工业化初期。 正文: 一(1)差异体现 经济总量 19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苏南的综合经济实力都在迅速增强。至 2005 年末,苏北与苏南的 GDP 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占全省份额依次为%,%。从 GDP 增长率看,1995 年至 2005 年,苏北与苏南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苏南增速明显快于苏北。就总体看,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与苏南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经济均量 199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13657元,比值为1:。到200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 分别为9971元、42710元,比值变为1:。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明显扩大。从增长速度看,苏北与苏南人均GDP的年均增速分别为%、%。苏北比苏南慢个百分点。 (2)差异成因 1.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投资环境差,是造成长期以来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地区的一个主要客观因素。 2地理位置苏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界,与江苏经济核心区相距甚远,受其辐射较弱。加上与之相邻的地区也多为各省边远且贫困地区,广大区域范围内缺乏实力雄厚的增长极,而且实际上各自长期处于分散发展状态,唯一的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也发展滞后,缺乏对腹地的带动能力。苏中地处江苏中部,依靠便捷的长江通道,实现了与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及苏南发达城市的广泛联系,获得了经济核心区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辐射带动力。苏南地处长三角这一全国主要的经济核心区和城市密集带,紧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基本上属于上海 1 小时辐射圈内,故发展极为迅速。 3人文环境在现代经济中,基于文化底蕴的人文环境越来越成为主导城市与区域形象的窗口和标志。深厚的文化积淀往往是城市与区域的魅力所在,成为吸纳投资的磁力源。

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差异及如何对待差异

1.苏中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关系 苏南、苏中、苏北是江苏梯度差异明显的三个经济区域,苏南是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苏北、苏中接受辐射和拉动的重要源头。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与核心城市上海接壤;苏中地区位于次中心区域,沿长江下游北岸排列,与苏南和上海隔江相望;苏北地区位于其边缘和辐射区域,距上海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江苏大力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等多项举措,逐步形成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区域共同发展新格局。近年来,苏北加快了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速度,这既为苏南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也促进苏北提高工业化水平。稳住苏南,为苏中、苏北承接先进技术、产业辐射,拉动经济增长创造了优良条件, 此举更对稳定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2.苏中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差异 苏南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较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强度均高于苏中和苏北。苏南经济发展历史上高于苏中、苏北,经济实力很强,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工业基础优于苏中苏北,而苏北一直以农、渔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较弱 从江苏资源开发和利用来看,苏南制造业较发达,接近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属于加工型地区,苏北资源较丰富,属资源型地区,处于从初级产品生产向工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苏中介乎两者之间,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迈进阶段,尚未实现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的转换。 3.如何对待差异: (一)着眼于整体构造,充分发挥合力优势 苏南地区要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导作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帮助后发地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苏中地区要加强与苏南地区和上海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加快与苏南经济一体化进程。淮北等欠发达地区要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按照市场需求的导向,重新定位产业存量优势和资源开发价值,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使该地区的资源经济和技术经济联动发展。 (二)调整优化区域产业政策,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 根据区位条件、产业分工和比较优势原则,加快南北产业转移,以新兴产业带动结构调整、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转型,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和培育本土企业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以沿江地区在设备、技术上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机械电子及服装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向淮北地区进行有序转移。投资主体选择上,鼓励沿江地区国有、集体、民营及有实力的个体私营企业向淮北地区投资。投资方式上,以控股、参股、合伙、购并、分拆或以企业现有设备及成熟技术和原材料等实物投入为主。产业转移方向上,主要由南向北转移为主,同时鼓励支持沿江和淮北地区有条件的地方,有步骤地组织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或者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 (三)政府改善工作积极引导,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加强地方政府管理理念与管理形式的创新。树立服务理念培养高效率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结合苏北实际,举办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和苏北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此外,加快城市化步伐,发挥中心城市功能。连云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应充分发挥其港口优势和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作用;徐州作为苏北的大城市,其中心城市的功能应更加凸显;淮安、盐城等城市应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步伐,尽早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利用好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契机。

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

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 内容摘要 苏良军,黄渝祥.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18(1),19~24 论文从实证方面对苏南苏北间的经济发展不平差距的基本状况作出了历史考察与总结,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求解出各因素对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贡献程度,进而总结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对指导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协调发展人力资本 地区经济差距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表现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笔者认为,地区经济差距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上,最终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出效率上;二是人们生活水平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决定了地区间的人们生活水平的差距,是我们此处考察的对象。 Study on the Causes of Disparity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South & North Jiangsu Su Liangjun Huang Yux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20009 2) Abstract Positively oriented,this paper launches a historical inspect and s ummary on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parity betw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全局,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总体上呈现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向和特征。 从十六大以来的情况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最为深刻的变化。近年来,江苏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着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自2006年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就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寻求突破。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我省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占比达到67.3%,发达国家有的已达到80%,我省还不到40%。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从业人员占到46.6%。 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明显提升”,即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江苏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全省共关闭小火电机组760万千瓦,占全国15%,近三年关闭小化工4685家,其中沿太湖流域关闭2000多家。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 差异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全省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国领先水平,至2012年,江苏省GDP稳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百强县更是中占有30席。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区位条件、经济政策等原因,江苏省各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和趋势。苏南(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常州)、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三个地区分别属于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不同的层次。同时,江苏省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对影响区域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距,对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异 一、江苏三大地区之间差距现状 (一)经济规模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主要指标。据统计,2010年江苏GDP 总量为41850亿元,苏南、苏中、苏北的GDP 分别为25185亿元、7743亿元和8920亿元,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为60%、19%和21%(如图一)。而同期三地区的人口分别以占全省人口的31.7%、23.1%、45.2%(如图二)。财政收入是地方经济实力的反映,2010年三地区的财政总收入分别为2355 亿元、624 亿元和786亿元,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62.6%、16.6%和20.8%(如图三)。由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对比可知,苏南经济实力最强,苏中次之,苏北较弱。 图一图二 图三

(二)经济差距 图四江苏省各区域人均GDP(单位:元) 资料来源:2003年——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 通过2010年三大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比可见,三大区域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2010年的人均GDP是苏中1.67倍,是苏北的2.67倍。而且,苏南与苏中的差距远远大于苏中与苏北的差距,如从人均GDP值来看,苏南高出苏中32079元,而苏中仅高出苏北17648元。同时,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从2002年和2010年数据来看,2002年苏南人均GDP是苏中的3.6倍,是苏北的3.16 倍,到2010年,这一数据变为1.68倍和2.6倍。 (三)经济结构的差距

基于苏南苏北为例缩短江苏省工资水平区域差异措施

2011年第10卷第13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3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基于苏南苏北为例探讨缩短 江苏省工资水平区域差异措施 □孙 艳 【摘 要】苏南、苏北工资水平区域存在差距,差距从逐年拉大发展到逐年缩小,但依然存在。要从根本上缩小或消除差距,不 仅要缩小区域经济的差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还要注重苏北地区的科技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等。 【关键词】工资差异;缩小差距;区域经济 【作者简介】孙艳(1978 ),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河湖管理处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一、江苏省工资水平概况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 平原辽阔,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工资水平与人民可支配收入比较高。从2009年来看,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为340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一天能创造94.4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以来,一直保持着12.6%年平均增长率。从平均数来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4744元,高于全国的25575元;2008年,江苏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1667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229元,也足见江苏省的整体状况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有个不错的排名的,可见江苏省确实是个经济大省。江苏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但是经济发展迅速的江苏,也存在着区域发展差距问题,表现之一就是苏南与苏北的差距,具体表现为苏南与苏北的工资水平差距。从2009年来看,苏南地区生产总值为21154.19亿元, 苏北地区则只有7196.89亿元,我们可以计算出,苏南地区生产总值是苏北的将近2.93倍。从人均来看,苏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9278元,苏北为23835元,苏南是苏北的将近2.91倍。从这两个数据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距。我们再看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苏南为1449.48亿元,苏北为542.54亿元,又不难算出,苏南是苏北的2.67倍。另外,苏南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1115元,苏北为28472元,比苏北高出12643元,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工资水平的差距。 二、缩小工资水平差距的重要性 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是高度相关的,工资水平的提高,会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会积极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外, 提高工资水平,增加人民的收入,也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刺激人民的消费,这样,也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苏北工资水平,缩小苏南、苏北差距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表现为:一是缩小苏南、苏北的工资水平差异,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 的一种客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江苏省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选择。二是加速苏北经济发展, 提高苏北工资水平,缩小苏南、苏北经济差距,针对这一点,提出实施苏北大发展战略,对促进或推动全省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对江苏实现富民强省、推进与早日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全局性的、长远的影响。三是苏北的开发和崛起,也有利于提高苏南的经济水平,在商品和生产要素等诸多方面支持苏南、 支撑苏南,逐步形成南北呼应的局面;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拓展省内自身的发展空间。苏北是江苏的洼地,同时也是江苏的“宝地”,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开发或加紧加快苏北大开发,这种潜力和后劲才会迸发出来,缩小苏南、苏北差距,促进江苏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三、缩小苏南、苏北工资水平差距的措施 苏北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缺少优势,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能力明显薄弱。“十一五”规划以来的不懈努力虽然带动了经济的较大发展, 但也存在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速度等问题,比如说,在外资引进上,缺乏重点,缺乏高新企业;在技术引进上,忽视引进的层次,更谈不上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创新;在产业分布上,仍重复着“处处点火、村村冒烟” 的模式;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走的仍然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加速苏北经济的发展,提高苏北工资水平,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尽可能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快城市化进程。苏北地区主要城市为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这些城市都地处江苏省偏远地区, 城市化水平比较低,铁路、飞机等交通运输尚欠发达,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这就严重抑制了苏北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针对这一现象,苏北应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城市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连云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要充分发挥其港口优势,利用亚欧大陆的一个东面港口的有利地位,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带动经济发展。淮安、盐城和宿迁等要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市的作用,以徐州为中心,加快建设步伐,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方便各种生产要素的转移,也便于将更多、更好的 · 93·

苏南苏北差异大

苏南苏北差异大?网络流传江苏各市经典点评 南京:江苏最大城市,但是最没号召力的省会。经济每况愈下,靠吃老本度日。在长三角的重要地位被杭州取代。在省内被苏州无锡看不起。以语言难听出名,民风土俗,被称为最大的农村。最近在吵着撂挑子直辖. 苏州:江苏最拽的城市。GDP吓人。自诩上海后花园。把上海苏州以外的地方一律看作贫困地区。市民以到外资企业当流水线工人为荣,产品连中文标志都不加。为了经济指标疯狂抽取地下水,地表沉降严重。严重缺水,还说自己是水乡。

无锡:得过“小上海”封号。凭借GDP张牙舞爪。工业城市,旅游资源靠人工建造但也不可小觑。喜欢跟苏州飙经济,和南京比大小。(在上海面前还比较乖)。一边唱“太湖美”一边让太湖水发臭。

常州:出了江苏就没人知道的“大城市”。最近正考虑往特大城市发展。工业基础还不错,另一个有潜力的污染源。因为走不出苏州无锡的阴影,所以特别看不起江北人,但据说快被南通赶上了。 镇江:跟江北基本没啥区别的江南城市,以醋和金山寺出名。体积袖珍,经济总量小。地位相当于南京的一个县,经济相当于苏州一个县,但是喜欢往苏锡常的阵容里挤,常常被苏锡常集体看不起。

扬州:苏北文化的发源地加大本营。经常昧着良心说自己是江南。一天时间就能看完“历史文化名城”。谣传出美女,其实出修脚师傅搓背工。现在托某领袖的福就开始大兴土木。市民逢人就说,如今我们扬州也是大城市了。 泰州:充其量一个加强版的县城,城市基础建设贻笑大方,居然也想当大城市。经济上刚有点起色到处放卫星,生怕别人不知道。热衷跟南通争风头,跟扬州抬杠,跟安徽抢胡**。瞎折腾了一阵,知名度还是很低。 南通:地处偏远,人称“难通”,但是沾了上海不少光。最恨被人叫作苏北,GDP达到苏州三分之一后就开始叫别人苏北,恨不得让长江改道。同样喜欢瞎放卫星。刚为了超过省内几个过气城市而沾沾自喜。回头一看连人家烟台都不如。

苏南苏北苏中地区

江苏省各地区、城市说明 1:苏北\苏中\苏南的区分? 长江以南是苏南,淮河以北是苏北,长江和淮河之间属于苏中 从语言上苏南属于吴语区,苏北徐州宿迁地区是北方话区,苏中和连云港地区属于江淮话区从文化上讲,苏南属于吴越文化区,苏北徐州宿迁地区属于北方文化和楚文化的交融区,苏中和连云港地区属于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交融区. 以前是以苏州、无锡、常州为苏南,南京、镇江、扬州、南通为苏中,其余为苏北,现在是以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为苏南,现在主要从经济上划分,以前主要从地域上划分. 苏北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 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 苏南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五市 当然传统的江苏分法只分苏南和苏北,其中苏北包括现在的苏北和苏中 针对苏南、苏北以及苏中的划分由于有一定分歧,在此就把这个问题从根源上彻底探讨一下。 既然有苏南和苏北,那首先当然有江苏。现在的中国江苏省历史上基本上不是一个整体,总是处于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首先出现“江苏”之名是在清朝初年。顺治二年(1645年),建江南省,省治江宁府(今南京市),辖区包括现在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和安徽省,首次出现了“江苏”之名,至于江苏的得名大家也基本都清楚,即取江宁府和苏州府两府的首字而得。到了民国期间,上海市被国民政府划为中央直辖市。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后,以长江为界分设苏南和苏北两个行政公署以及南京直辖市共三部分,到了1953年成立了新中国的江苏省,三家合并,南京为省会。不过当时的行政区划和现在还是

有一点不一样的,合并前的苏北行政公署不包括现在的徐州市和连云港市(当时叫新海连市)以及少部分县,他们属于山东省(其实徐州和连云港自从有江苏省后一直属于江苏省,只是在建立新中国后短期内被划为山东省管辖,有一种理论认为徐州和连云港和江苏不是一家而和山东接近,这是不对的)。另外盱眙、泗洪等少数县当时属于安徽省,除此以外,目前江苏江北地区的所有市县都属于苏北行政公署。而当时的苏南行政公署,包括了现在江苏江南地区苏锡常镇所有的辖区和南京的江宁、溧水、高淳以及现上海市的大部分(当时的上海市只包括现上海市的老市区部分,1958年嘉定、宝山等十县才相继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和现在浙江省的嵊泗县。 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苏南”、“苏北”命名的权威行政区划单位,也是现代人“苏南”和“苏北”概念的源头和基本认知点。从这个角度放到现在来看,苏南的范围应该为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四市以及他们所辖的县和代管的县级市,苏北的范围应该为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八市以及他们所辖的县和代管的县级市,南京是个例外,不属于任何一家,这种观点也是目前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江苏的基本认识。“江苏”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停留在一种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状态,也就是以苏南的文化特征为主,不少人江苏和浙江也分得不是很清楚,对于江苏还有像徐州、淮安等地的汉文化、江淮文化并不是太熟悉。对于江苏的划分,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以长江为界的,江南即苏南,江北即苏北,这和人们对中国的划分也基本一致。虽然严格从地理和气候上说秦岭、淮河一线才是大致划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但在一般人概念里,长江就是划分 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江南是南方,江北是北方。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苏南”即“苏锡常”而没有镇江,这是因为在80年代开始苏锡常三市所创造的经济上的“苏南模式”而形成的概念(有一种观点认为南通曾经属于苏南版快,也是错误的,尽管南通和苏锡常三市也在一起被称做“四小虎”,但那时候并没有什么“苏南版快”的概念),这种概念在江苏以及附近一带还是有较强的市场的,不过放到全国范围来看,就没有太多的人清楚了。毕竟除

苏南、苏北、苏中划分

淮河是粗分如果是细分的话 苏北——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南——镇江、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单列。 自从上世纪90年带中期宿迁单独建市后,以上是标准的分法。 宿迁单独建市前的分法:苏北——徐州、连云港、淮阴(前几年才改成的淮安)、扬州;苏中——泰州、南通、镇江;苏南——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单列。 这其中最特殊的是徐州市,徐州从古时一直到解放前从来没有从属于任何一个省,而一直是自己作为直辖城市或省会城市管辖着数个城市(各时期叫法不同),解放后,才相继属于山东和江苏的 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苏南”、“苏北”命名的权威行政区划单位,也是现代人“苏南”和“苏北”概念的源头和基本认知点。从这个角度放到现在来看,苏南的范围应该为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四市以及他们所辖的县和代管的县级市,苏北的范围应该为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八市以及他们所辖的县和代管的县级市,南京是个例外,不属 于任何一家,这种观点也是目前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江苏的基本认识。“江苏”这个概念对于大多数 中国人来说都停留在一种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状态,也就是以苏南的文化特征为主,不少人江苏和浙江也分得不是很清楚,对于江苏还有像徐州、淮安等地的汉文化、江淮文化并不是太熟悉。 对于江苏的划分,大多数中国人都是以长江为界的,江南即苏南,江北即苏北,这和人们对中国 的划分也基本一致。虽然严格从地理和气候上说秦岭、淮河一线才是大致划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但在一般人概念里,长江就是划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江南是南方,江北是北方。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苏南”即“苏锡常”而没有镇江,这是因为在80年代开始苏锡常三市所创造的经济上的“苏南模式”而形成的概念(有一种观点认为南通曾经属于苏南版快,也是错 误的,尽管南通和苏锡常三市也在一起被称做“四小虎”,但那时候并没有什么“苏南版快”的概念),这种概念在江苏以及附近一带还是有较强的市场的,不过放到全国范围来看,就没有太多的人清 楚了。毕竟除了苏州以外,无锡、常州包括镇江在全国的名气并不是很大,很多人虽然知道这几

江苏省苏南苏北区域差异及洪泽区规划发展2017.1.1

江苏省苏南苏北区域差异成因 一、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的划分及历史沿革 1、地理意义上的苏南苏北苏中划分: 长江以南是苏南,淮河以北是苏北,长江和淮河之间属于苏中。 2、经济意义上以及现今江苏政府的苏南苏北苏中划分: 江苏省人民政府把江苏从理论上划成三块:苏南为江南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为江北沿江三市(扬州、泰州、南通);苏北为江北其余五市(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依据基本上是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南京和镇江在“九五”期间还属于苏中,由于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十五”期间被划为苏南。 二、三大区域发展动力因素差异分析 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是复杂多元的,主要有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条件、区域发展策略、产业结构转换、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发育程度等七个方面。 1、历史发展基础差异的定量分析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本,不同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资本积累过程。有的地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的地区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江苏省内部差异就比较大,尤其是在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破坏了整个淮河水系,使苏北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频繁的战乱,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衡。 十九世纪中期,民族资本家在无锡,苏州,南通和常州等地纷纷建厂,大大的推进了苏南,苏中地区的经济发展。1949年江苏的主要工业集中在沪宁铁路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地区以及沿江的南通,而此时的其他地区则几乎属于工业为零的的阶段。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苏南,苏中,苏北实际上形成了“轻、重、农”的区域分工格局。以人均GDP作为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中,可以得出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的的分布格局。以上各种因素促使在改革开放初始时,苏南的发展起点明显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这使得苏南可以依靠良好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走上快速发展道路。而历史基础相对薄弱的苏中、苏北地区处于不利的地位。 2、区位交通条件差异 从地理位置看,苏南、苏中地处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紧靠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上海,与上海有着密切的地缘联系,江苏沿江是上海的经济腹地,上海是沿江的门户,江苏沿江地区为上海产业转移、技术和产品输出的主要地区。接受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较强;同时,苏南处于长江下游,沪宁高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运输通讯条件好,运输成本地,便于发展加工贸易和吸引外资,因此经济实力较强。而苏北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落后地区,距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远,接受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比较弱。另外,尽管苏北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今年有很大改善,但由于长江过江通道建设仍然滞后,运输的便利性和低廉性还是不能和长江以南地区相比。这种投资环境决定了苏北地区的投资效益明显低于发达地区,因而对外界资金缺乏吸引力。这可以从苏南苏北外商投资效益的差异性得到验证。研究表明,外商投资水平因素对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作用很大,其贡献系数在20%~30%左右,而对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0%。 3、区域发展策略差异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江苏对外经济依存度显著提升,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迅速成为推动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及江苏省出台了关于税收减免、银行贷款优先、土地使用权取得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为了有效的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行政管理服务,江苏省专门建立了投资促进去(国家级开发区)1984---1994年,江苏省经国务院批准共建立国家级开发区11

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

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 摘要:江苏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和苏北,不仅存在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首先阐释了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紧接着对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消除苏南苏北的 经济发展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发展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导下,江苏省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至2007年底,占全国总面积1.16%的江苏,创造了占全国10.2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3.18%的外贸进出口总额。2008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10位的包括江苏的苏州和无锡。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苏北(指徐州、淮阴、宿迁、盐城、连云港五市。下同)与苏南(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下同)的差异却日益扩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现况 改革开放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苏南、苏中与苏北的梯度局面日趋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江苏努力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198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发展方针。1994年确立了“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的思想,明确把“统筹区域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并实施南北合作产业转移示范工程(1997)、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工程(1998)、启动“南北挂钩、对口协作”工程(1999)。进入新世纪后,针对新的区域发展态势,江苏省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新思路、新方针,以因应形势的变化。但是江苏省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仍然明显。

苏南苏北城市经济发展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f14410056.html, 苏南苏北城市经济发展比较 作者:彭琳玲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年第12期 摘要:江苏的苏南和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着较大差异,造成全省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文章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江苏各城市经济发展做综合的排名,并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寻找出导致苏南苏北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为各城市经济发展特别是落后苏北城市发展以启示和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因子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江苏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项经济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不少学者关注到以长江为线划分的苏南和苏北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异,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苏北地区则相对缓慢。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原因错综复杂,既存在历史基础、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发展政策等各种不同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包含人口素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影响的表现。评价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当然不能仅仅看人均GDP,需要采用一种综 合评价的方法从社会生产的各方面来分析,并且能够通过分析结果找到限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将通过选取经济发展的特征变量,利用因子分析法来揭示2007年江苏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异,给各城市经济发展特别是落后苏北城市发展以启示。 1、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了江苏省的13 个主要城市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包括苏南的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京市、镇江市; 苏北的扬州市、南通市、泰州市、连云港市、徐州市、盐城市、宿迁市和淮安市。根据可比性分析筛选条件,兼顾完备性和可操作性,共选取了16个特征变量,依次为: x1年末总人口数(万人),x2土地面积(平方公里),x3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x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x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6第二产业占GDP比重,x7第一产业占GDP比重,x8职工平均工资(元),x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x10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万元),x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1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万美元),x13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万元),x14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万元),x1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x1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万元)

苏中、苏南、苏北地区劳动力差异

请从我国农业劳动力供给与农业发展现状等角度论证技术替代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角度:由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农业从业人员与农业贡献率的关系,分析省际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的区域分异 2006年,江苏全省从业人口为4564.76万人,农业从业人口为1250.7万人。同年地区生产总值21548.36亿元,第一产业生产值1544.90亿元。农业从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27%,结果却只贡献7%的地区生产总值,劳动生产效率相比其他产业极其低下。 2006年江苏三次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7% 第二产业57% 第三产业36% 2006年江苏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 第一产业27% 第二产业39% 第三产业34%

江苏省内地域之间的差异也显著存在。以苏南(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苏中(南通、扬州、泰州)、苏北(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为例。 2006年苏南、苏中、苏北农业面积、人口、产值比较: 表一 农业技术人员分布: 图1

农村常住劳动力文化构成: 由表1可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苏南地区土地资源虽然缺少,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却高于苏中苏北地区,且苏南、苏中、苏北的劳动产出率呈现递减。而由图1表2,虽然苏南的农业技术人员较之苏中苏北少很多,但总体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却比较高,受过高中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员占17.9%,苏中、苏北则分别为14.7%和13.4%。可见苏南劳动者素质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 图2

由图2可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之间,人均耕地面积递减,相比表1,则可看出,人均耕地面积越少,不利于耕地资源的集中,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农业规模效应的形成,因此劳动生产率也越低。 综上,在农业从业人员方面,劳动力的素质和人均耕地占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不利于农业新科技的普及推广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过多的农业从业人员使得人均耕地较低,耕地资源紧缺,不利于农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转变。因此,要更好的发展农业,则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行新型农业观念,引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集约规模经营农业。 参考:江苏统计局 江苏农业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苏南苏北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

苏南苏北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 [提要] 本文对苏南苏北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产生巨大差异的“非均衡战略”等因素,并基于成因的形成,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差距;成因;对策 重点课题“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科技创新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3SQA-007) 一、苏南苏北界定与经济发展总体概况 (一)苏南苏北界定。江苏省委、省政府在谋划江苏“十五”发展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分类指导,依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实际状况,重新界定了苏南、苏北两大板块的范围。 苏南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区域,由于其“苏南模式”而受到瞩目。以前苏南仅指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现今将南京、镇江与苏州、无锡、常州一起纳入苏南板块。 传统意义上的苏北包括江苏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即扬州、南通、泰州、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8个省辖市。现在的苏北指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 (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总体概况。江苏全省上下近几年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和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骑自行车式”发展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两个率先”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 苏南经济呈现发展速度快和经济总量大的特点,县域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苏南地区的物流、金融和旅游等服务业也同步快速发展,出现了服务业超过制造业的新局面,苏南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成效也相对比较明显。 而苏北过去一直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洼地,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当前,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中时期,能源、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跨上新的台阶,初步构筑了大开放、大开发所必需的支撑条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7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由2007年的20.3%上升到22.5%,人均水平连续2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苏北地区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苏南区域经济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二、苏南苏北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