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占星学:自卑与优越及个体补偿行为

心理占星学:自卑与优越及个体补偿行为

心理占星学:自卑与优越及个体补偿行为
心理占星学:自卑与优越及个体补偿行为

占星命盘中,木星和土星的应用,木星、土星和其他行星的各种角度关系,对个体心理到底产生了什么作用呢?以下分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两部分来探索。

自卑与优越情结的调适

1.自卑感~土星的影响力,尤其是与个体行星的相位问题。

能感受到的自卑感~日土相位。潜藏或不能感受到的自卑感~月土相位。

(1)自卑调适~有建设性的激励作用。

日土调和相位:努力谦卑,更进步成长。月土调和相位:潜意识中知道自己要努力。

(2)自卑情结~无建设性的自我攻击消沉。

日土不调和相位:有意识的感受到自卑感。月土不调和相位:会呈现相同的行为,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合相~代表感受强烈或影响极大,看此合相与其他星调不调和。作用力起伏不定,双向皆有可能。

(4)对冲~感受或影响没有合相强,作用力更为起伏。双向皆有可能,看此组相位与其他星调不调和。

2.优越感~木星的影响力,尤其是与个体行星的相位问题。

能感受到的优越感~日木相位。潜藏或不能感受到的优越感~月木相位。

(1)优越适度~有自信心,有成就感,建设性高。

日木调和相位:乐观主义。月木调和相位:会自觉蛮优秀的

(2)优越情结~自负,自傲,过度或盲目的自信,无具体建设。

日木不调和相位:盲目乐观或疏忽大意。月木不调和相位:常有些傲慢行为,略嫌放纵。

(3)合相~代表感受强烈或影响极大,看此合相与其他星调不调和。作用力起伏不定,双向皆有可能。

(4)对冲~感受或影响没有合相强,作用力更为起伏。双向皆有可能,看此组相位与其他星调不调和。

个体与行为适应

1.补偿驱力:(1)来自于自卑或优越。(2)有没有过补偿的因素:

太阳(月亮)和木星有相位,而木星与土星有相位:优越感来自于自卑感的原因。

太阳(月亮)和土星有相位,而土星与木星有相位:自卑感是为了优越而感到更自卑。

太阳(月亮)和木星、土星皆有相位:内心矛盾,在二者之间徘徊,撑起来就很优秀,不然就是完全的垮台。

太阳和木星土星的相位,与月亮和木星土星的相位,有不一致现象:更分裂,在不同的场合自卑与优越,展现不同。人格的自卑优越分裂严重。

2.个体的社会适应:家庭亦是一种社会状况。

(1)生活型态和设定目标的差距,即社会性调不调和~木星土星之间的相位。

①木土合相②木土对冲③木土调和④木土不调和⑤木土其他相位⑥木土无相位。

(2)个体行为适不适应社会~上升(日月)与木星土星之间的格局(图形)和分佈(星座)。

3.社会投入和行为变化:

(1)社会兴趣是投入或不投入要看~木星土星对火星的相位。

(2)生活型态和预定目标的变化要看~木星土星和三王星的相位。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08-08-29 06:27 作者:小榄二中实习队Z点击: 585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

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二)员工的态度p99? 1.态度的分析: ●态度是人对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倾向。(考点) ●态度直接显示出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 ●态度会影响到行为。 2.工作满意度(考点) (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报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满意导致生产率。 2.工作满意度(考点)p100 (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公平的报酬;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融洽的人际关系; ●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3.组织承诺(考点)p101?

(1)组织承诺的定义:员工表现为组织成员身份的强烈期望,愿意为组织做出较多的努力,对于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有明确信任和接受。 作为一种态度,组织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组织承诺包括三种形式: ?感情承诺,即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 ?继续承诺,即为保有在组织已有的位置和福利, 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 ?规范承诺,即由于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规范的约束, 员工为了尽自己的责任而留在组织中。 (2)组织承诺的结果 ●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考点) ●培养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对于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依赖感有实际意义。 (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p102 1.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选择、组织及解释的过程。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受他们的知觉支配的。 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即我们如何认识他人。(考点) 社会知觉常见的失真现象包括:(考点)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光环效应—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投射效应—推已及人 ?对比效应—人比人 ?刻板印象—固定看法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心理康健个体辅导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周振新,男,今年9岁,三年级学生。个性特点:开朗好动、性格外向、乐于为集体做好事,积极主动热情,父母小学文化。 二、主要问题概述该生学习兴趣不大、平时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低着头玩,老师讲课从来不听,次提醒只能看几分钟黑板,头又低下去了。不乐意做作业、作业马虎、好动贪玩、有较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喜欢老师表扬,有时很积极,但又经常犯错误被老师批评,认错态度较好,但过后又会重犯,特别是喜欢和同学打闹。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简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就很调皮,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 三、评估与诊断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合适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 四、心理康健辅导方案及措施针对这位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我在辅导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方法其中一个严重的方法就是与家庭密切配合,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取得了优良的效果。采取的措施如下: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同等的姿态,多跟他谈谈心,能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要想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必须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长特别强调:不能让他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孩子处于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状态,简易造成孩子上课也处于这种状态,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 3、关爱学生,树立战胜自我的自信心。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见像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没有残忍地指责训斥,而是耐烦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

最新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背景 四年级学生熊××(女),其父亲长期在外地务工,很少回家,有一姐就读高二。而母亲独揽家中农活,对她的教育简单粗暴严厉,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家务上对她的安排和攀扯过多。 本学期以来, 该生情绪烦燥、焦虑;夜间在寝室常一人独坐床上数小时,并伴有哭泣;厌食,常连续几顿不进食;交谈、关心询问时拒不答语;上课低头、毫无兴趣;课外不理周边人,常一人独坐很久。 二、问题归因分析 个体心理因素:无助力孤独感,自己不被人所爱,所关心、感到孤独;绝望和无价值感,外界环境空虚和成长中压力而自学无力应付,产生绝望和自我否定情感。 家庭影响因素:一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孩子在家庭中长期缺乏爱的体验,就会经常处在紧张忧虑之中;二是父母给孩子过多压力,当压力超过孩子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个体即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随之而来是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乃到对自我完全丧失信心。 三、辅导目标 1、具体目标:乐观地看待事物;微笑面对生活;发现并正视自己的优点;做一个自信有上进心的人;关注学习积极思考;合理安排自己的膳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细心体会发现家人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制定自己学习和生活目标。 2、最终目标:健康的心理情感认知水平;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正当正确的需要、广泛浓厚的爱好、稳定和谐的性格、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等);优良的个性心理素质(如:情绪稳定、意志坚定、自我概念良好、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强、人际关系积极等) 3、近期目标:帮助个体:理清自己的的困扰,进行自我分析及改进;宣泄自己的情绪;认知改变自己旧有的偏激的看法和行为;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4、长远目标: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情绪乐观稳定;具有一定的耐挫能力;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良好的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 四、辅导方案 采用两类辅导方法:认知改变和行为训练。抑郁型心理原理告诉我们:抑郁者对周围的一切往往抱有消极的看法和认识, 消极的认识导致消极的情绪, 消极的情绪又导致对事物消极的认识.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最根本的就是从改变消极的认识入手,达到最终改变行为的目的;行为训练是通过表达情绪减轻强度、学会交往、学会表达、认识自我、计划安排学习生活。 五、辅导过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她。渐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她了。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

淘宝双十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报告

淘宝双十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 好端端的一个双十一,被时下单身的年轻人戏称为“光棍节”,而随后国内电商大佬们更是将其打造成了“购物节”;每年的这一天各大网络销售平台纷纷打出了各式各样的优惠促销手段来吸引广大的消费者们。那么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存在怎样的消费心理呢?我们知道消费心理导致消费行为,所以,我将在淘宝“双十一”活动的背景下对这对因果关系进行综合阐述。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双十一购物节”起源于一个另类的具有娱乐性质的节日——“光棍节”,而形成光棍节的独具特色的光棍节文化则是受到“宅文化”的影响;因为宅,所以光棍,所以网购。所谓“宅文化”是指一种现代流行的热衷于待在家里(“宅”)的文化浪潮,是在越来越多的宅群体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文化,体现了对于私人空间,专注精神的追求,和不拘泥与形式的文化;它是追求个人感受和独立的象征。而“宅文化”则催生出“宅经济”,“宅经济”的意思是在家中上班,在家中兼职,在家中办公或者在家中从事商务工作,同时在家中利用消费,如吃饭叫外卖、购物叫快递等。而淘宝“双十一活动”迎合了宅男宅女们的这种“宅经济”的消费习惯,这也导致了“双十一大网购”这种消费行为的快速崛起;充分展示了淘宝的经典广告语“没有人上街,不代表没有人逛街” 2.2.1“双十一”疯狂的购物行为的消费心理分析如下: 1、贪便宜或求廉心理,获得更多的让渡价值:打折,是双十一打出最响亮的口号;虽然大家心里明白可能有水分,但是还是怕自己错过占便宜的机会;而双十一还打出“仅此一天”的口号,则让消费者心理上更加紧迫,让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终快速的转化成实际购买行为,以抓紧时间占便宜。

图2-1 促使你双十一网购的因素数据来源:问卷星-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 由上图2-1可以看出有免费红包、折扣幅度大、多样折扣活动和包邮总共占双十一网购因素的74%,占绝对主力,这就是贪便宜或求廉心理的绝对写照;另外,据调查,双十一参与购买的时间段有52%的人群选择在凌晨,这说明“仅此一天”的口号起了作用。 2、图方便,图省事:不用花大半天的时间去上街购物,然后大包小包的扛回家;网购能方便快捷的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并直接快递到家;而且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做出购买决策,却不受他人或环境干扰。根据对网购用户的调查,图方便快捷、节省时间的占55%,在网上能买到线下买不到的商品占22%,这是对此种心里的有力佐证。 3、从众心理:双十一在网上造势,热闹非凡,而中国人总喜欢在热闹的氛围中做出购买决策;这也可能导致盲从,以至于买大量可有可无的东西。 4、寻找参与感:这么火热的全民运动,不参加的话,跟办公室同事就没有共同话题。 5、图炫耀,有表达的欲望:亲身体验双十一,过后再对双十一大加吐槽,或者进行各种晾、晒;表现欲借助全民运动得到充分满足。 6、有成就感、有面子:双十一过了,一包一包的快递到了你的办公室,瞬间,你就成为办公室的话题;而一旦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不但十分有成就感,还能得到周围同事、朋友的一片艳羡,虚荣心一下子就得到了满足。

个体心理辅导案例

学习、交往障碍个体心理辅导 筱筱,女,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9岁时丧父。家中有母亲,爷爷,哥哥,以及姐姐。家里经济贫困,全家住在农村的小山区里。母亲独自一人外出打工抚养三个子女,哥哥姐姐都在外地读书。所以从她9岁开始,就要和爷爷相依为命。但爷爷并不关心她,还老说她母亲的坏话,因此,她跟爷爷感情并不好。小时候,父母亲在她做错事的时候,总是会说:“你怎么那么笨呀?一点都不够姐姐聪明。”而且,父母很少鼓励她去做某些事情。为此,她总是很自卑,认为自己愚蠢、笨拙。性格比较内向,孤独寂寞。中考考上市里面最好的高中,从此接触到大城市。高一才刚刚开始,她就觉得跟班里的人说不上话,在老师同学面前感到紧张、脸红、手心冒汗。她很害羞还自卑,觉得自己是农村的孩子,穿戴样样比不上人家。害怕自己跟别人讲话而遭到拒绝。上课也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她独来独往,经常闷闷不乐,焦虑。现在已经不太愿意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初中时成绩优秀,而现在在班上只能排倒数,感到很失落,很失败,无论怎么努力,成绩还是无法提高。因此,她寻求了我的帮助。 一、基本情况 姓名:筱筱 性别:女 年龄:16岁 家庭情况 成员结构:母亲、哥哥、姐姐、爷爷 性格特征:自卑、内向、害羞、胆怯。 人际关系:朋友并不多,自卑,害怕与人交往 亲子关系:母亲常年外在打工,所以对她的关心有限 教育方式:小时候,父母老说她笨。并没有多大的鼓励 文化水平:高中在读 社会适应情况 学习适应:成绩下降,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 生活适应:觉得生活没趣,整天闷闷不乐 人际适应:朋友少,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害怕与同学交往(交往焦虑,缺乏基本信任感) 二、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症状 认知:认为自己很失败,性格软弱。觉得自己是农村的孩子,在城市孩子面前样样比不上人家。但是却非常想改变现在的情况。希望多交点朋友。 情感:总感觉孤独,寂寞,焦虑。害怕考不上大学,厌恶自己。 行为表现:不与人交往,与人说话紧张结巴,手心冒汗。尤其与男生、老师。人格发展问题:自卑情结。缺乏自我同一性,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缺少爱与被爱的需要。 三、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年幼时,父母亲对她经常否定,认为她笨拙,总比不上姐姐(强化)。而且也很少鼓励她去做某些事情。所以,这些童年期的打击,让她逐渐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害怕与人交往。 缺少家庭温暖,由于父亲早逝(恋父情结没有解决),母亲外出打工,哥哥姐姐又在外地读书。所以家人一年只能团聚一次。而与爷爷关系又冷淡。 认知的不正确。失败时候,习惯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笨。(认知偏差)

#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第四章管理心理和组织行为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分析 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和行为 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二)员工的态度p99 1.态度的分析: ●态度是人对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倾向。(考点) ●态度直接显示出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 ●态度会影响到行为。 2.工作满意度(考点) (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报有的一般性的满足和否的态度。满意导致生产率。 2.工作满意度(考点)p100 (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公平的报酬;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融洽的人际关系; ●个人特征和工作的匹配。 3.组织承诺(考点)p101 (1)组织承诺的定义:员工表现为组织成员身份的强烈期望,愿意为组织做出较多的努力,对于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有明确信任和接受。 作为一种态度,组织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组织承诺包括三种形式: 感情承诺,即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 继续承诺,即为保有在组织已有的位置和福利,

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 规范承诺,即由于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规范的约束, 员工为了尽自己的责任而留在组织中。 (2)组织承诺的结果 ●组织承诺和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考点) ●培养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对于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依赖感有实际意义。 (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p102 1.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选择、组织及解释的过程。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受 他们的知觉支配的。 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即我们如何认识他人。(考点) 社会知觉常见的失真现象包括:(考点)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光环效应—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投射效应—推已及人 对比效应—人比人 刻板印象—固定看法 3.归因 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考点) ●行为的原因包括:内在原因、外在原因、稳定原因 和非稳定原因。(考点) ●对行为原因的区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预测人的行为。 二、工作动机的理论和使用 (一)人的多重需要和组织的报酬形式 社会性动机及其驱动的行为(考点)P105表4-2 ●成就需要,满足需要的行为: 比竞争者更出色;实现或超越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发现和使用更好的方法完成工作等。 ●权力需要,满足需要的行为: 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控制他人和活动;占据一个高于别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共青团系统心理健康辅导员考核认证管理办公室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姓名:__ 李松青___ 身份证号:342123************ 培训中心:合肥市安顿职业培训学校 考试日期: 完成时间:2014-8-16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李松青 摘要:应陈甲浩同学家长的要求,我校六年级的陈甲浩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家长的介绍,我认定他属于亲子关系问题中的逆反心理问题。于是经过科学的诊断,我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陈甲浩的叛逆心理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最终基本上克服了叛逆的性格。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逆反独生子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六年级的学生陈甲浩,男孩,13岁,独生子。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开小差,有时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情绪偏激,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 二、案例分析 1、观察和他人反映: 看上去很正常,可是询问他问题时,总表现出一种不配合的态度,有时甚至表露出敌视的神情。 据陈甲浩母亲说:陈甲浩同学在家只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对父亲的态度“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父母越是管得严,他越是对着干。 我从与陈甲浩母亲的几次谈话中得知,他对父亲的反感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父亲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体不舒服,却强迫他去锻炼;成绩不好就经常当着亲友的面数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第二、父亲的期望值太高,其望子成龙心切,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三、,父亲在生活上要求太严,也较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头、洗澡等,让他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2、心理社会发展历史 主要因素:父亲太不近人情,让他无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亲则没有主见,无论什么事都对父亲言听计从,一点也不懂得为他着想。 社会文化因素:父母教子方法及学生自身成长中的个性修养存在问题。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周振新,男,今年9岁,三年级学生。个性特点:活泼好动、性格外向、乐于为集体做好事,积极主动热情,父母小学文化。 二、主要问题概述该生学习兴趣不大、平时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低着头玩,老师讲课从来不听,次提醒只能看几分钟黑板,头又低下去了。不乐意做作业、作业马虎、好动贪玩、有较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喜欢老师表扬,有时很积极,但又经常犯错误被老师批评,认错态度较好,但过后又会重犯,特别是喜欢和同学打闹。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就很调皮,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 三、评估与诊断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 四、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及措施针对这位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我在辅导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与家庭密切配合,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取的措施如下: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他谈谈心,能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要想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必须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长特别强调:不能让他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孩子处于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状态,容易造成孩子上课也处于这种状态,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 3、关爱学生,树立战胜自我的自信心。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见像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没有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4、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此学生是家中独生子,幼小时候家长对其十分溺爱,上学后又有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现象,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回家后就遭到责骂、惩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我首先让该生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要变坏”,家长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当之处,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成材,作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苦心。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

第八章 个体心理与发展

第八章个体心理与发展 考点纲要 一、考试内容 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关键期。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观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论的基本观点;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埃里克森的毕生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敏化效应与钢化效应的含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心理发展的含义;(2)埃里克森的毕生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2.理解:(I)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3)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含义; (4)少年期、青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总体特征,见本考试大纲本章的补充说明);(5)成熟势力说、行为主义观、精神分析论、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6)图式、同化、顺应的概念;(7)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概念;(8)敏化效应与钢化效应的含义;(9)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3.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知识点讲解 一、心理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为:一是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二是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三是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发展通常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具有组织性、更高效和更为复杂的行为。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强调发展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心理学家,认定发展只有量的累进而不存在什么阶段;强调发展主要由内部成熟或遗传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更倾向于发展是有阶段的,是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然,更多的人主张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一般具有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从头到脚)、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呵概括为动作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 3.不平衡性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

组织行为学个体人格特质分析报告

《组织行为学》期末分析调查报告 个体人格特质分析报告 学院:专业: 年级:班号:

学生:学号: 一、个人概况 我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家乡属于长江中游港口城市,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鄂东边缘,地扼吴头楚尾,历来是鄂、皖、赣毗连地段的“三省七县通衢”,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我们武穴人自古豪爽、民风彪悍,我一直自诩是被放养长大,有着极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并且爱好自由,从小就爱四处游玩广交朋友,记得小学毕业同学录上这样写着我的小小梦想:走遍天下吃遍天下,所以对各类球类棋类运动十分喜爱,另外我的外号是阿斗,小时候很爱看历史书,细读三国后一直觉得刘备儿子刘婵是个大智若愚的人而非是世人所认为的扶不起的阿斗,我那个时候相信阿斗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这点从他是三国后期继承者当中活得最久可知,所以初中的时候就给身边的朋友说我是扶得起的阿斗,我要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证明给大家看阿斗是扶得起的,现在自己从事拓展旅游这个行业,进入这个行业快两年期间累计带团人数超过3000人,我成功从一名拓展教练助理一步步成长为拓展主教练,并作为主教练成功完成成人学生等各种企业组织的拓展培训十几次,最后终身难忘的一次人生经历就是独自一人14年暑假7月4号从成都出发历时23天全程骑车走川藏南线成功到达拉萨并用身上仅有的300元成功在拉萨吃好住好玩好待了一个月。 二、个体气质类型分析 心理学上,气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大家都知道的,学术上为了深入研究,将每样东西都细分到不能再分的地步,让很多人很难对号入座,感觉自己既有这种属性,也属于那种。于是,我深刻挖掘了一下自己,发现我基本上比较适合多血质和胆汁质这两种类型。 多血质曰: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 胆汁质曰: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易于冲动、动作剧烈。 我很勉强的接受这种分类,毕竟还是要相信学术的。不过,也得稍微校正一下:在多血质的特性前都加个“较”,再加上胆汁质的特性,就差不多是比较适合我的气质类型。 三、个体性格特质分析 (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1.对人的态度 包括对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态度。从上面的气质类型可以看出,我还是比较喜欢集体性活动的。毫无疑问,在群体中一定会涉及到自尊、交往问题,我觉得自己是个自尊心较强,对人比较热情,富有同情心,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荣誉感。由于在集体之中,很多人会迷失一点点自己,我也不例外,为了适应或者说是暂时生存于这个集体中,我也往往会隐藏掉自己的一些性格,当然最低限还是必须保留的,那是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必须坚守的原则。

最新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教案资料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朔城区第十小学王宏宝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班五年级学生王来,男孩,12岁,独生子。最近一段时间他上课总是精神恍惚,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好像是每天都无精打采的。考试成绩从第15名跌至第40名,以前活泼开朗的他,一副心事重重,若有所思的样子,现在喜欢独来独往。我多次与他谈心,与家长沟通,均不见效果。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喜欢自由的打打杀杀,如果不让他玩,他就和家长吵架,偷钱去玩,甚至逃课,回家上他的网,他又控制不住自己会不由自主地玩很长时间。 我把王来同学带到我办公室,我请他坐在我的身边,倒了杯水给他,与他谈论起了网络。开始他还支支吾吾隐瞒着什么,我不管这些,继续用“温暖”感化他,终于,他被我的真诚打动,完全放下戒备之心,整个人也完全放松了。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对电脑操作很精通,尤其是他更喜欢打电脑游戏,要是在星期六日,他可以一天连续玩十几个小时。由于母亲在外地打工,父亲做

生意,父母都比较忙,没时间管他,而奶奶很疼爱他,无论他做什么都依着他。 二、评估与诊断 我多次找到王来同学与其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偶尔会聊到网络,并到他家里进行家访,与他同班同学沟通了解他的情况,还根据自己学习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知识,我暂时确定王来同学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网络成瘾。为了确定正确的辅导方案,用下面的方法对王来同学的网络成瘾程度进行了测试。 以下内容请选择是或否,内容有: (1)我会全身心投入网络,并且在下网后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 (2)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上网但没有成功。(3)我上网就会忘了时间 (4)我曾向家长、朋友等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5)我上网是为了逃避或释放一些情绪,如焦虑、孤独、沮丧等。 (6)我认为在网络上要比现实中快乐,充实。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 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w 9 1 案例介绍 蓝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而有点自卑。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 案例分析 蓝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了无意趣,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行归因,以悲观的眼光看未来。其次,家庭环境不好,父母对她关心够,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希望看得非常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

辅导方法 1、经常会谈。不定期地找蓝某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并诚恳地说明老师愿意帮助她,使她产生信任感。 2、设计心理问卷测试。由于蓝某不愿说话,一问三不答。根据其性格特征,从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问答,让她参与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3、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她同桌,给同桌布置任务,让他每天与蓝某说五句话,话题随意,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通过训练逐渐激发蓝某与人说话的欲望。 4、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课外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丢沙包、跳绳、邀请同学到家里参观小动物等活动,让蓝某与大家一起参加,增进交流,使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感觉生活美好,友谊可贵。 5、关注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课堂上,尽量给蓝某表现的机会,对蓝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夸张些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蓝某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6、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经常给她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她学得轻松,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一、人格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一)人格的概念:心理学所说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掌握) 1、遗传 (1)个体的人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 (2)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 (3)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但人格在短期内是稳固的。 2、环境 (1)许多环境因素对人格起着塑造作用。 (2)环境因素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 3、情境 (1)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了解) (2)理解:它不是以刻板不变的方式保持唯一的形态,而是指在不同情境中随条件改变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与行为反应方式,从而维系人格的本质特征。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熟悉) 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他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对个体的反映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其贯穿一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二、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 (一)弗罗伊德理论 1.人格的差异在于人们对待基本驱力方式的不同; 2.人格的两个不同部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战争由“自我”来协调。 (二)人本主义 1.它是从个人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和霍尼认为:个体先天或者后天的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会驱动个体一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3.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点。 三、人格特质理论: (一)人格特质理论起源 1、特质理论是最为重要的人格理论,最早的特质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四根说”。四根说”发展成为“四体液说”,该理论把人分为四类:多血质(快乐型)、粘液质(淡漠型)、抑郁质(不快乐型)和胆汁质(易怒型)。 2、特质理论有两个重要假设:第一,人格特质在时间上相对稳定。第二,人格特质在空间上相对稳定。 3、三大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人格结构有三个层面:一是枢纽特质(Cardinal traits),也叫基本特质,指那些渗透于人格以致遍及此人全部活动的特质。二是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指渗透性差一些,但还是有相当概括力、有一般意义的特性,它是人格的建筑构件。三是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指不明显,不受人注目,一致性和一

个体心理辅导案例

学习、交往障碍个体心理辅导 姓名:郭祥飞 考试时间:2014年1月22日 摘要:学习障碍的成因很复杂,不同地区对学习障碍亦有不同的定义,而亦可归因到医学、心理学或教育学等不同的范畴上。普遍来讲,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因为能力上的障碍而引致学习困难,而这障碍可以是肉体上的障碍,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障碍。交往障碍则分别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论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 关键词:学习障碍交往障碍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小磊,男,16岁,某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9岁时父母离异,家中有父亲,爷爷,哥哥,以及姐姐。家里经济贫困,全家住在农村的小集镇上。父亲独自一人外出打工抚养三个子女,哥哥姐姐都在外地读书。所以从他9岁开始,就要和爷爷相依为命。但爷爷并不关心他,还老说他父亲的坏话,因此,他跟爷爷感情并不好。小时候,父母亲在他做错事的时候,总是会说:“你怎么那么笨呀?一点都不够姐姐聪明。”而且,父母很少鼓励他去做某些事情。为此,他总是很自卑,认为自己愚蠢、笨拙。性格比较内向,孤独寂寞。从小学升入初中后,接触到更多的人,刚进入班级,他就觉得跟班里的人说不上话,在老师同学面前感到紧张、脸红、手心冒汗。他很害羞还自卑,觉得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穿戴样样比不上人家。害怕自己跟别人讲话而遭到拒绝。上课也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独来独往,经常闷闷不乐,焦虑。现在已经不太愿意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小学时成绩优秀,而现在在班上只能排倒数,感到很失落,很失败,无论怎么努力,成绩还是无法提高。因此,他寻求了我的帮助。 二、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症状 认知:认为自己很失败,性格软弱。觉得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在同学面前样样比不上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 辅导案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 ——仙居中学杨明文 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心理学家李·索克语),这种心理伤害甚至影响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更有甚者,危及生命的事时有发生(自杀和他杀)。因此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辅导十分重要。 近几年,我对由于父母婚变(指“闹离婚”和“已离婚”)造成心理伤害的学生做了心理辅导的探索工作。对我校初中学生做调查,其有44名学生的父母离异,占相当大的比例。我先后为其中的15名学生做了多次心理辅导,并取得明显成效。现仅举3例典型进行分析。 陈××,女,七年级(4)班,年龄为12岁。 性格特征:外向型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公益活动,爱交往。 问题出现:初二上学期,一向活跃的该同学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还常发呆,对班级事务也提不起兴趣(她是我班劳动委员)。上课听讲走神,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原因分析:父母离异消息带来心理震动和打击。父母离异时,她很小,对此事全然不知,误以为继父为生父,大人们也一直瞒着他,本意是怕她受伤害。直到有一天他生父打电话告诉她“我才是你父亲”时,她大惊,犹如晴天霹雳,把她打得晕头转向,心理难以承爱。当她向我叙述此事时,说:“那个晚上我睡不着。”这件事像阴影罩着她,使她惴惴不安,处于紧张状态,心理焦虑。问她为

何到学校来这种心情还不能缓解?他说:“我最怕同学知道这件事,我觉得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 辅导方法:1.心理矫治——放松 在一个比较优雅、安静的环境,我亲切与她交谈,使她尽量说出心里话。并适时用自己亲身经历对她的心态表示理解。并告诉她,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个方面,意外打击令人痛苦,但它也可使人冲出心理低谷,达到成功的顶点。在她询问解脱方法时,向她提供参考意见:①对人倾诉;②转移注意力;③前两者无效时找心理医生。她说与我交流感到轻松,无压抑感。 2.帮助她恢复自信心理 该生以前对自己担任的劳动委员工作积极主动,同学们戏称她“爱出风头”。我对“爱出风头”的诠释是:展示自己,从而体现人生价值。向她说明,这其实反映了她的一种自尊心理,暗示她要恢复这种心理状态。同时又提醒她不要忘记自己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管好清洁卫生等工作。 3.严格为她保密,以消除其心理顾虑。 辅导效果:经过一系列辅导,基本消除了她的心理障碍。又开始在班上风风火火地干工作,学习比以前更努力了,成绩好起来了。但“阴影”完全消除似乎不可能,心灵上的创伤需要学校、家庭的治疗。 丁×,女,原七年级(2)班学生。 性格特征:活泼好动,坐不住,喜欢与人交往,爱做主张,好骂人,好打架。问题现象:初一下学期该生被老师视为女生中之“差生”,有时不守校纪班规,上课讲话,传条子,抄作业,考试作弊。情绪不稳定,时与同学发生冲突。初二上学期则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被小于她的学生(主要初一女生)称为“大姐大”,基本不与本班同学来往,偶尔还在“小姐妹”家过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