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第20卷第6期2005年6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CE S I N E AR TH S C I ENC E

V o l.20 N o.6

J u n.,2005

文章编号:1001-8166(2005)06-0600-07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冷疏影,宋长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 100085)

摘 要:近十几年来,地球表层过程研究在地球系统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强调将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对环境变化对科学提出的挑战。而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恰恰是地理过程的具体表现。从与陆地表层地理过程相关的国际重大科学计划的研究主题看,陆地表层地理过程的研究重点和核心已经从自然向自然与人文结合方向发展,从无机向无机与有机结合方向发展,从单要素、单个过程的研究向多要素、多过程耦合与综合研究方向发展,从宏观向宏观与微观结合方向发展。未来若干年,我国的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应紧密围绕格局与过程、过程与效应、综合与集成组织科学问题。提高我国地理过程的研究水平,推动我国地理学基础研究迈上新台阶。

关 键 词:陆地表层;地理过程;前沿性;国家需求;重要方向

中图分类号:P93 文献标识码:A

I GB P的研究表明,目前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运行的影响赶上甚至超过了自然的变化,地球系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变化,并将进入一个未知的演化轨道。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遍及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深刻地改变了水资源和水循环。21世纪,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将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样,土壤资源和土地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相互作用集中体现在土地利用方面,而土地利用的扩展同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许多国际组织和重大国际性科学研究计划均以地球表层为主要的关注对象[1~10]。尤其是近10多年来,相关研究特别强调将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对环境变化对科学提出的挑战。地球表层过程研究在地球系统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当前地球表层系统研究强调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的有机结合。而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恰恰是地理过程的具体表现。运用动态观察、区域研究、空间关

系表达和监测分析技术的独特视角,运用综合的观点和学科交叉的方式,从不同尺度探究陆地表层系统变化的关键环节,探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气候、人文多种因素及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模型的综合表达、模拟与预测,必将对地球表层系统变化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1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可理解为陆地表层环境(要素、综合体)随时空变化的历程,按要素可分为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按机制可以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人文过程等。

传统的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自然营力所造成的自然地理过程方面,地貌过程和水文过程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围绕各种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地形单元以及流域水循环的过程与机理开展研究,重点集中在陆地表面各种形式、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形成和改造陆地表面中的作

* 收稿日期:2005-05-16;修回日期:2005-06-02.

 作者简介:冷疏影(1965-),女,黑龙江密山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自然科学基金地理学项目管理工作及土地科学研究.

E-m a i l:l eng s y @n s f c. g o v.c n

用。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版了很多专著论述陆地表层系统的地理过程,主要集中在坡地水文过程、沉积搬运等方面。

从研究陆地表层自然地理过程的几种著名国际杂志,如20世纪60年代的J o u r nal o f H y d r o l o gy (1963年创刊),80年代的P h y s i c al G e o g r a p hy(1980年创刊)、G e o m o r p h o l o gy(1989创刊),90年代初的G l ob al E n v i r o nm e nt C hange(1990年创刊)、T he H o l-o ce ne(1991创刊)、G l ob al E c o l o gy&B i o g e o g r a p hy (1991创刊)发表的文章来看,陆地表层地理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问题逐渐变化,主要集中到土壤、水文、生物和地貌过程及其耦合作用的研究,以及全球变化的人文和政策研究方面,更加强调人文和政策的变化对环境的驱动和影响,充分体现了对自然过程研究的综合性。J G R(J o u r nal o f G e op h y s i c al R e-s e a rc h)是地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份杂志,长期以来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侧重在固体地球、大气、海洋等过程。在2003年,它开始关注地表过程研究,并出版了一个新系列E a r t h S u r f a c e,发表文章的主题是地球表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随时空的动态变化。2005年它还将出版另一个系列B i o g e o sc i e n c e,把生物过程和地学过程,尤其是地表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充分说明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趋势看,地表过程研究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同时地表过程的研究也越来越强调土壤、生物、水文、地貌过程的综合,以及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有机结合。

从与陆地表层地理过程相关的国际重大科学计划的研究主题看,侧重生态学的国际重大科学计划,I B P→I GB P→M A B→M A,从强调生物的生产力,发展到强调人与地理圈的过程,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 A)更加强调从人的需求出发,评估和预测生态系统的支撑功能。侧重地学的国际重大科学计划,I GB P→I H D P→E SSP、L UC C、G C TE等,从开始的地圈、生物圈为研究核心,发展到以人文过程为核心的I H D P,E SSP更加强调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系统科学战略伙伴关系。从这些转变可以看出,强调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强调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研究,已成为陆地表层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陆地表层地理过程的研究重点和核心已经从自然向自然与人文结合方向发展,从无机向无机与有机结合方向发展,从单要素、单个过程的研究向多要素、多过程耦合与综合研究方向发展,从宏观向宏观与微观结合方向发展。

2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的趋势当今的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在单一过程深入研究的同时,过程的综合研究也在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基于观测模拟实验基础的过程研究;基于动力驱动过程的效应研究;基于多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基于对过程理解的模型研究;强调不同空间尺度上多种自然过程的相互作用研究,以及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总体上看,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呈现微观化、层次化、现代化、模型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1)地理过程研究的微观化。注重物质迁移过程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人文机理,物质在多界面转化和传输过程等方面的研究。从不同的物质尺度,对地形发育、径流形成、环境演变、污染物迁移、土壤发生形成、植被演替、土地退化、城市化等地理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

(2)地理过程研究层次化。注重开展各种层次的研究,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全球,坡面—集水区—流域—区域—全球;并且针对每个层次突出的科学问题设计研究思路,围绕解释不同层次地球表层过程发生的机理展开。更加强调尺度推绎与转换。

(3)地理过程研究现代化。重视新技术的引入,发挥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地理过程海量数据获取与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地理过程研究的效率和精度;借鉴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先进测试、分析与模拟技术,深入识别和甄别地理要素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方式和强度。

(4)地理过程研究模型化。模型是地理过程的定量表达,同时也是探讨机制的有效途径。在模型研究中强调方法论创新,重视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在地理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开展对未来情景预测研究,注意模型的有效性检验与验证。

(5)地理过程研究综合化。注重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与人文过程的耦合研究,突出以人的需求为驱动的地理过程综合研究;深化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多种自然过程耦合研究;重视模型在综合研究中的作用。

3 我国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的差距与优势

在国际地球表层系统单一过程研究积累雄厚、

1

6

第6期 冷疏影等: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综合研究日趋加强、突出人类活动主导地位的今天,我国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单一自然要素、单个自然过程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化,而多个过程耦合作用的研究刚刚起步。从要素角度讲,以往对水文过程、地貌过程的研究有一定积累,而对生物过程、土壤过程的研究比较薄弱。从机制角度讲,以往多侧重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研究。由于单要素、单个过程研究积累不足,多个过程耦合作用的研究面临困难,目前仅就两两过程耦合开展了部分工作。比如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绝大部分研究还是分别针对污染物在水、土介质及界面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进行的,而国际研究的前沿已转向生物过程和人体健康,如污染物的生物累积和人体暴露的研究。对水文过程的研究,我国在农田尺度土壤—水文过程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而在坡面、流域、区域尺度的水文—生态过程研究方面还几乎是空白。②人文过程研究严重不足,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综合研究尚未形成。以往的研究往往用“人类活动”笼统地概括人文过程,描述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参数也多集中在土地利用。面对国际上从人的需求出发、研究生态系统的支撑功能、预测人类对未来环境的影响的重要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独特的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特征及国际环境背景,如何描述人类需求—人类行为—人类作用的过程,寻找环境变化的驱动指标,定量表达人文作用的效应,尚未形成综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学框架。③地理过程综合研究的平台亟待加强。国际上地理过程研究高水平的成果均依赖于长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定位观测和先进的模拟手段。我国目前对地理过程进行监测、实验、分析和模拟的台站网络不够密集,且多布设在自然环境代表性地带,缺乏对人类活动主导的地理环境(如城市)的长期定位监测。而在监测的内容中,密切结合人文过程的数据不足。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地理过程的深入刻画。另一方面,高新观测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不够普及。数据同步观测、综合集成模型研究几乎是空白。④环境演变的现代过程研究需要加强。我国以往的环境演变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过程,如对过去环境变化的冰芯记录、树轮记录、黄土记录、史料记录等研究取得了一批国际成果。而对环境代用指标的现代过程研究尚显不足。为了更精确地反演过去环境变化,预测未来环境演变趋势,有关环境指标的现代过程研究还必须加强。⑤研究人员知识结构及更新的速度不能满足解决交叉性科学问题的客观要求。他们的知识结构多偏重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某个分支,往往不擅长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高等院校地理学教材也未能及时补充相邻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高起点的学科交叉研究提供知识储备①,②[11,12]。⑥无论在中国大科学体系中,在地球科学体系中,还是在社会公众层面,对陆地表层系统研究作用的认识都有待提高。科学界与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将为陆地表层系统研究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①②总而言之,陆地表层系统的研究对象已经由自然过程引起的环境变化转变为由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共同驱动的环境变化。我国地理过程的研究对象虽然包含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但真正基于自然和人文综合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开展。

虽然我国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开展这一领域研究有明显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拥有一批从事陆地表层地理过程研究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如冰川、冻土、风成、灾害、污染、地表过程模拟等,有针对性地对某一种地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拥有一批从事产业、城市、区域发展研究的研究队伍,所开展的研究对我国城市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拥有一批生态系统网络台站,以网络台站为依托,以已有的观测数据为基础,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典型区域地理过程发生、演变的机理。③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为从事地理过程研究提供了很多机遇和挑战。我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巨大压力,人地矛盾几乎无处不在,亟待从地理过程研究的角度,对区域资源耦合作用、支撑能力及资源管理、生态水文过程与经济发展、区域环境过程与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城市化过程与区域发展、灾害形成与综合风险管理等方向进行深入研究,为区域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④我国地理学界了解地球表层地理过程研究的国际进展,了解相关领域,如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评估等的研究趋势,积极参与国际有关科学计划和学术团体的工作,并就某些前沿性问题开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水循环与水资源、污染物生物地

2

6 地球科学进展 第20卷

①②宋长青,冷疏影,史培军,等.地理研究特征与人才知识结构.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年会大会发言.

史培军,顾朝林,宋长青,等.关于我国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年会大会发言.

球化学循环与区域环境质量、灾害形成过程与机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冰芯与环境变化、干旱化与人地关系、冻土工程与全球变化等方面在国际同领域有一定的发言权[1~11,13~21]。⑤长期以来,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导向作用,引导我国陆地表层系统的基础研究围绕格局—过程—机理的主线开展工作。与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密切沟通信息,就陆地表层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重大战略问题形成共识并着力推动。

4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的前沿性

未来5~10年“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应该紧密围绕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的3个基本问题,即格局与过程、过程与效应、综合与集成,组织科学问题。力图引导我国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建立系统科学的思路,发展学科交叉与综合的方法,进一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加强要素和过程的深入研究,探索综合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紧密结合国际前沿,找准科学问题,提高我国地理过程的研究水平,推动我国地理学基础研究迈上新台阶。

建立系统科学的思路,就是对陆地表层要素的研究应该建立格局—过程—机制的系统思维;充分认识过程与格局的动态关系,以及变化过程中自然、人文及自然与人文复合的驱动机制。

发展学科交叉与综合的研究方法,就是在了解、认识和吸纳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所有相邻学科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的同时,重点落实到学科方法的交叉与相互借鉴上,建立和发展地理过程研究方法体系,包括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过程模拟与建模方法、综合集成方法等。

进一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就是在充分利用经典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技术的基础上,更多地引入现代物理、化学,尤其强调引入现代生物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借鉴地球科学中相关技术体系建立的经验,建立和发展地理过程实验、分析和监测技术体系。

加强要素和过程的深入研究,探索综合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一方面要深化水、土、生物、人文要素的研究以及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强调从区域上对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各种地理过程进行集成研究。区域集成强调尺度转换与效应。

紧密结合国际前沿,结合中国特色和积累,就是顺应国际地表过程研究的大趋势,分析相关的国际重大科学计划(I GB P,I H D P,E SPP,W CR P,M A,G R P 等)资助领域框架、国际大会主题发言,以及国际著名杂志发表的有关地表过程研究的文章,找准我国地理过程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区域,不断提高我国地理过程的研究水平,提高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能力,争取在某些领域研究中达到甚至引领国际先进水平。

上述几方面体现了“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的前沿性,应该对未来10年我国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的研究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希望该方向能够启发研究人员更加深入挖掘和凝练面向实际应用的基础科学问题,启发教育工作者尽快思考和建立面向现代地表过程研究的包括知识传播、技能训练的新型教育体系。

5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的国家需求

面对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未来若干年“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在紧密结合国际学术前沿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确立重点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近年来,由于经济需求的增长和全球变化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湖泊及流域系统、湿地系统水循环规律也因此发生了相应的演变。这种系列的变化导致水资源在流域、区域间供需极度不平衡,水环境日趋恶化[22]。中国当前快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非农业)、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原本不充裕的农用土地资源和主要作为生态功能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土地质量日益下降。我国目前普遍面临着能源、矿产和淡水供应的巨大挑战。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相应的资源环境基础需要不断扩展和改善。从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看,国家城市化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稳定和完善的资源环境保障基础之上。因此,研究城市和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开发的时空协调性和有效性,寻求资源替代的可能性等,可以为中国城市化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工程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随着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污染物对生

3

6

第6期 冷疏影等: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造成重金属、营养元素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和水体中长期大量富集;不断积累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已在部分地区生物体内检测出来。因此,研究区域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生物体和人体中的富集,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对生物体的毒理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迫在眉睫。

在理论上中国2014年城镇人口比重可能超过50%。另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城市郊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23]。未来的城市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主体。在近5~10年,我国城市化和区域发展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其一,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动力过程更加复杂。陆地表层地域系统的开放性增强,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加大;影响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不断出现,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驱动机制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其二,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类型多样化。人地关系的地域特征显著增强,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作用重新受到重视;人类对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自我调控能力不断提高,揭示城市化和区域发展客观规律与地域分异规律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研究不同尺(程)度的城市与区域发展过程、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区域差异与相互依赖等,将为确立更为合理的区域发展模式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减轻自然灾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结合国际减灾十年、国际减灾战略(I S D R)建立了较为丰富的灾害数据库,对区域自然灾害形成机制、活动规律、监测预报、灾情评估、风险分析和减灾工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有了一定认识,对国家自然灾害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国际社会将自然灾害管理延伸发展为风险管理,除了将管理的主体对象由自然灾害发展为自然和人为灾害并更为关注人为灾害,更重要地是强调对危机产生原因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减缓和控制危机,将造成的损失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灾害研究重视人类行为在区域灾害形成过程中的驱动力机制,而风险研究则重视人类行为在区域风险形成过程中缓减与抑制的机制[24]。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为人均G D P 1000美元,恰好对应着世界发展规律人均G D P500~1000美元的“非稳定状态”频发时期,是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矛盾对发展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25]。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开展灾害形成机理、过程和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是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

上述几方面问题,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正在或即将造成重大影响的综合性问题,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与生态相和谐的伟大目标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陆地表层系统研究可以解决,并有一定研究积累的科学问题。深入揭示中国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演变规律,科学地预测未来一定时期中国地理环境的情景,对制定在全球变化趋势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6 “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未来若干年“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应该围绕生态水文过程与湖泊—流域、湿地的服务功能、土壤生物与土壤过程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与区域发展、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与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灾害形成机制与综合风险管理等方向开展研究,强调对区域综合研究基础理论提升、系统科学研究思路的形成、学科交叉与综合研究方法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等全局性科学问题的研究,并将这些问题的研究贯穿于各个方向和科学问题中。

(1)生态水文过程与湖泊—流域、湿地的服务功能。研究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地表水文和生态过程,着重研究水文—生态的耦合关系,为精细管理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调整人类利用资源的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2)土壤生物与土壤过程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不同土壤类型中土壤生物的类群特征及其对土壤物理、化学特征形成的作用,探讨土壤生物过程与植物根际环境的交互作用,为了解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增强土壤质量改善措施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3)城市化过程与区域发展。着重研究城市化过程和区域发展,全球化及区域关联,生态—城市、生态—区域复合系统,变化条件下的区域发展格局,以及对区域发展格局的组织与规划。

(4)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着重研究区域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约束作用与替代资源的可行性,以及发展前提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5)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与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特别注重环境过程在区域尺度的表现,将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向对生态系统和对人体健康影响

4

6 地球科学进展 第20卷

方面延伸。

(6)灾害形成机制与综合风险管理。强调实测数据质量、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高度重视人类社会自身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加强对灾害形成过程中人类作用机制的综合研究,特别强调灾害脆弱性与恢复性的定量分析与模型研究。探讨对中国有效,甚至对全球有效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模式。

致谢:本文承傅伯杰、蔡运龙、陶澍、刘纪远、秦伯强、樊杰、史培军、周一星、夏军、张雷、张福锁、朱永官等提出修改意见或提供有关资料,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R e f ere n ce s):

[1] C ai Y un l o n g,L u D adao,Z hou Y i x i ng,e t al.C h i ne s e p r og r e s s

a nd i n t e r na ti onal t r end s of geog r aphy[J].A c t a G e og r aph i c a S i ni-

c a,2004,59(6):803-810.[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等.地理

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J].地理学报,2004,59(6):803-

810.]

[2] Y ao Y up e ng,M a F u c h e n.A d i s cu s s i on o n t he c once p t ual m o d e l

f o r t h e s t r a t egy o f t he E a r t h s y s t em r e s ea r ch i n C h i na[J].A d-

v a n ce s i n E a r t h S c i e n c e,2005,20(2):144-148.[姚玉鹏,马福

臣.关于我国开展地球系统研究战略概念模型的讨论[J].地

球科学进展,2005,20(2):144-148.]

[3] L u D adao.R ecent d e ve l opm ent o f hum an geo g r a p hy i n C h i n a:

C h a l l enge s and o ppo r t un iti e s[J].A c t a G e og r aph i c a S i n i c a,

2004,59(s u ppl.):3-7.[陆大道.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机

遇与任务[J].地理学报,2004,59(增刊):3-7.]

[4] L e n g S hu y i ng,S ong C h a n g q i ng,LüK e j i e,e t al.T h e i m p o r t ant s c i en t ifi c p r ob l em s o f r e g i ona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hange s t udy[J].

P r og res s i n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2001,11(2):222-224.[冷疏影,宋

长青,吕克解,等.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J].自

然科学进展,2001,11(2):222-224.]

[5] Q i n D ahe.F ac t s,i m p a ct,a dap t a t i on and m it i ga ti on s t r a t eg y o f c l i-m a t e change[J].B u l l e t i n o f N a ti o n al N a t u r al S c i e n c e F oun dat i on

o f C h i n a,2003,17(1):1-3.[秦大河.气候变化的事实与影响

及对策[J].中国科学基金,2003,17(1):1-3.]

[6] R en M e i e.G eo g r aph i cal s c i ence s y s t e m:T heo r y and a pp li c a ti on [J].A d v an ce s i n E a r t h S c i e n c e,2004,19(2):169-172.[任美

锷.地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

(2):169-172.]

[7] L i u Y anhu a,G e Q uan s heng,Z hang X ueq i n.T h o u g h t s a b o u t t he

d ev

e l opm ent

f o r t he r e s ea r ch of hum an d i m en s i o n s o n

g l obal e n v i-

r onm en t al change i n C h i n a[J].A d v a n ce s i n E a r t h S c i e n c e,2004,

19(6):889-895.[刘燕华,葛全胜,张雪芹.关于中国全球环境

变化人文因素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04,

19(6):889-895.]

[8] R en M e i e.T h e e ff e ct of c li m a t e change s on p o l i ti c al,e conom i c

a nd s o c i a l deve l o p m e n ti n ea s t C h i na s i nce H ol o c ence[J].A d-

v an c e s i n E a r t h S c i e n c e,2004,19(5):695-698.[任美锷.气候

变化对全新世以来中国东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初

步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5):695-698.]

[9] H u a ng B i ngw ei.O n t he E a r t h s y s t em s c i e n c e a n d s c i e n tif i c ba s i s o f s u s t a i nab l e de ve l opm ent s t r a t eg y[J].A c t a G e og r ap h i c a S i n i c a,

1996,51(4):350-354.[黄秉维.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

展战略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1996,51(4):350-354.][10] L i J i j un.D e ve l opm en t p r o s pec t s o f g eog r aph y i n C h i na[A].I n:W u C huan j un,L i u C hangm i n g,W u Lüp i ng,e d s.C h i n e s e G e og-

r aph y i n T u r n o f t he C en t u r y[C].B ei j i ng:P e op l e E du c a ti on

P u b li s he r s,1999.[李吉均.关于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之

思考[A].见:吴传钧,刘昌明,吴履平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

地理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1] C a i Y u n l ong,L u D adao,Z hou Y i x i ng,e t al.N a t i onal d e m and s

f or and d eve l o p m e n t s t r a t e

g i es of C

h

i n e s e g eo g r aphy[J].A c t a

G e og r aph i c a S i n i c a,2004,59(6):811-819.[蔡运龙,陆大道,

周一星,等.中国地理科学的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J].地理

学报,2004,59(6):811-819.]

[12] S hi P ei j u n,S ong C hangq i n g,G e D aokai,e t a l.E du c a ti o n o f ge-o g r a ph y i n C h i na[J].A c t a G e o g r a p h i c a S i n i c a,2003,58(1):9-

16.[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等.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

[J].地理学报,2003,58(1):9-16.]

[13] Z heng D u,C hen S hupeng.P r og r e s s a n d d i s c i p l i na r y f r on t i e r s o f

g eog r aph i c al r e s ea r ch[J].A d v an ce s i n E a r t h S c i e n c e,2001,16

(5):599-606.[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

[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599-606.]

[14] L eng S hu y i ng,S ong C hangq i ng,LüK e j i e,e t al.R e v i e w o f ge-o g r a ph y i n C h i na i n t he p a s t15y ea r s and i t s p r o s pec t s[J].A d-

v a n ce s i n E a r t h S c i e n c e,2001,16(6):845-851.[冷疏影,宋长

青,吕克解,等.地理学学科15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地球

科学进展,2001,16(6):845-851.]

[15] S o n g C hangq i n g,L eng S hu y i ng,LüK e j i e.T he s ub j ect po s iti on

a nd r o l e o f ge og r a p hy i n g l o ba l change s t udy[J]. P r og res s i n N at-

u r a l S c i e n c e,2000,15(3):318-320.[宋长青,冷疏影,吕克

解.地理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学科地位及重要作用[J].自

然科学进展,2000,15(3):318-320.]

[16] S o n g C ha n g q i ng,L eng S hu y i ng.I m po r t ant s c i en ti fi c p r ob l em s o f r eg i onal s u s t a i nab l e deve l opm ent[J].P r og res s i n N a t u r al S c i-

e n c e,2000,10(8):765-767.[宋长青,冷疏影.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重大科学问题[J].自然科学进展,2000,10(8):765-

767.]

[17] L eng S hu y i ng,S ong C hangq i n g.A n ana l y s i s o f p r o j e c t s m anag ed

b y d i v i s i o n o f ge og r a ph y,D epa r t m ent o f E a r t h s

c i ences,n a t i onal

n a t u r al s c i ence f oun da t i on o f C h i n a i n2003[J].A d v an ce s i n

E a r t h S c i e n c e,2004,19(2):325-332.[冷疏影,宋长青.2003

年度地理学基金项目评审及成果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

2004,19(2):325-332.]

[18] S o n g C hangq i ng,L eng S hu y i ng.F ea t u r e s of r ec ent hum a n ge og-r aphy r e s ea r ches g r an t e d b y n a ti o n a l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f ound a t i on o f

C h i n a[J].A c t a G e og r aph i c a S i n i c a,2004,59(s u ppl.):8-10.

[宋长青,冷疏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的中国人文地

理学发展[J].地理学报,2004,59(增刊):8-10.]

[19] S hi P ei j un,H ua n g C hong f u,W ang J i ng’ai,e t al.T he r e s ear-

5

6

第6期 冷疏影等: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c h e s o n t he r e g i ona l r e gu l a t i on o f n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s [J ]. B u l l e ti n o

f N a ti ona l N a t u r al S c i e n c e F ounda ti on of C h i n a ,2003 ,17( S pe- c i a l I ss ue ):30-34.[史培军,黄崇福,王静爱,等.区域自然灾害规律研究[J ].中国科学基金,2003 ,17(专刊):30-34.]

[20] 

L eng S huy i n g , S o n g C hangq i ng. S u s t a i nab l e de ve l opm ent r e- s e a r ch s pon s o r e d b y g eo g r a p hy d i v i s i o n , n a ti ona l na t u r a l dc i ence f ounda ti o n o f C h i na [J ]. B u l l e ti n o f N a ti o n al N a t u r al S c i e n c e F ounda t i on of C h i na ,2002 ,16(3):158-160.[冷疏影,宋长

青.地理学在科学基金支持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 ].

中国科学基金,2002 ,16(3):158-160.]

[21] 

C hen Y i yu. S om e op i n i ons o n deve l op i ng r e s ea r ches o n r eg i o n a l a dap t a t i on t o g l obal change [J ]. A d v an c e i n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2004 ,19(4):495-499.[陈宜瑜.对开展全球变化区域适应研究的几点看法[J ].地球科学进展,2004 ,19(4):495-499.]

[22] 

T h e R e s e a r ch G r oup o f t he D ev e l o pm e nt S t r a t e g y of L i m n o l o gy a n d W a t e rs hed S c i ences . T he d ev e l opm ent r evi e w and f u t u r e p r o s pe ct o f t he r e s ea r c h i n li m n o l o gy and w a t e r s hed s c i ences [J ]. B u l l e ti n of N a ti onal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F o u nda t i on o f C h i na ,2003 ,17(1):8-11.[湖泊及流域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秘书组.

湖泊及流域科学学科发展历程与展望[J ].中国科学基金,

2003 ,17(1):8-11.]

[23] 

F eng J i a n , Z hou Y i x i ng , W ang X i a oguang , e t al . T h e d eve l o p - m ent o f s ubu r b a n i z a ti on of B e i j i ng a nd i t s c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s i n t he 1990 ’s [J ]. C it y P l an n i ng R ev i e w ,2004 , T o t al 194 (3):13-29.[冯健,周一星,王晓光,等.1990 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 ].城市规划,2004 ,总194 (3):13-29.]

[24] 

S hi P ei j u n , Z o u M i ng , L i B ao j un , e t al . R eg i onal s a f e t y co n - s t r uc ti on and r i s k m anage m en t s y s t em — T he ac t ua lit y and t r end o f t he s t u dy o f d i s a s t er and r i s k b a s e d o n t he W o r l d C ong r e s s on R i s k [J ]. A

d v a n c

e s i n E a r t h S c i e n c e ,2005 ,20(2):173-179.[史培军,邹铭,李保俊,等.从区域安全建设到风险管理体系

的形成[J ].地球科学进展,2005 ,20(2):

173-179.][25] 

X u e L an , Z hang Q i ang , Z hong K a i b i n. C r i s i s M a n a gem e n t i n C h i na — T he C h a l l enge a t t he T r an s f o r m a t i on [M ]. B ei j i ng : T s- i nghua U n i ve rs it y P r e s s ,2003.[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

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3.]

R EV I E W O F LA N D S U R F AC E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P R O CE S S

S TU D Y A N D P RO S P E C T S I N C H I N A

L E N G S hu- y i n g , S ON G C hang- q i n g

( N a ti o nal N a t u r al S c i e n c e F o unda ti o n o f C h i na , B e i j i ng 100085 , C h i na )

A b st r a c t : E a r t h s u r f ac e p r oce s s s t udy h a s b ee n m o r e a nd m o r e i m p o r t a nt i n t he e a r t h s y s t e m s t udy d u r i ng t he l a s t t e n y ea r s . I t co m b i n e s n a t u r a l p r oce s s a n d hum a n p r oce s s o r ga n i ca ll y s o a s t o m ee t t he c h a ll e n g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h a n g e. N a t u r a l p r oce s s a nd h um a n p r o c e s s a r e i n c l ud e d i n g eog r a ph i ca l p r oce s s .

B y r e v i e w i ng t he m a i n f i e l ds o f i n t e r n a ti o n a l s c i e n tifi c p r o j ec t s r e l a t e d t o l a nd s u r f ac e p r oce s s s t udy , t he s t udy f oc us h a s b ee n m ov i ng f r o m n a t u r e t o t he c o m b i n a ti o n o f n a t u r e a nd h um a n , f r o m i n o r ga n i c t o t he c o m b i n a ti o n o f i n o r ga ni c a nd o r ga n i c , f r o m s i n g l e e l e m e nt o r p r oce s s a n a l y s i s t o m u lti pl e e l e m e n t s o r p r oce ss e s a n a l y s i s a nd s y n t h e s i s , f r o m m ac r o s ca l e t o t he c o m b i n a ti o n o f m ac r o a nd m i c r o s ca l e s . I n t he f u t u r e yea r s , l a nd s u r f ac e g eog r a ph i ca l p r oce s s s t udy i n

C h i na s h o u l d o r ga n i z e s c i e n tifi c p r o b l e m s c l o s e l y a r o und p a tt e r n a nd p r oce s s , p r oce s s a nd e ff ec t , s y n t h e s i s a nd i n t eg r a ti o n s o a s t o i m p r ov e t he l eve l o f C h i n e s e g eog r a phi c a l p r oce s s s t udy a nd p u s h f o r w a r d t he b a s i c s t u dy o f C h i n e s e g eog r a- p hy t o a h i g h e r l eve l .

K e y w o r ds : L a nd s u r f ac e ; G eog r a ph i ca lp r oce s s ; P r i o r it y ; N a ti o n a ld e m a nd ; I m p o r t a nt r e s ea r c h a s p ec t s.

606

地球科学进展 第20卷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

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地理信息系统学习心得

地理信息系统学习心得 在开学之际,通过导师的指导,选择了地理信息系统这门课。通过张秋文老师的精心讲解,我获益匪浅。 第一: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IS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GIS 与其他信息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对空间信息的存储管理分析,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 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GIS 用于全球环境变化动态监测;(2)GIS 用于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3)GIS 用于监测、预测;(4)GIS 用于城市、区域规划和地籍管理;(5)GIS 的军事应用;(6)GIS 用于电网辅助决策中;(7)GIS 还在金融业、保险业、公共事业、社会治安、运输导航、考古、医疗救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二:地理信息系统拓宽了我的眼界、拓展了我的思维。 在学习这门课以前,我在看水利信息化相关文献,对GIS没有丝毫了解,只是大概的知道GPS、RS,学了GIS后,我便有了一个想法。即通过GPS、RS与GIS的结合,实现灌区信息化的建设。通过网上信息的查阅,我了解到相关信息:灌区信息中70%以上与空间地理位置有关。网格GIS不仅可以用于存储和管理海量灌区信息还可以用于灌区的可视化查询

gis学习心得体会doc

gis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GIS学习心得 GIS学习心得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综合性(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gis学习心得体会)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随着GIS的发展,也有称GIS为“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近年来,也有称GIS为"地理信息服务"(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GIS与其他信息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对空间信息的存储管理分析,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 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GIS用于全球环境变化动态监测;(2)GIS用于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3)GIS用于监测、预测;(4)GIS用于城市、区域规划和地籍管理;(5)GIS的军事应用;(6)GIS用于电网辅助决策中;(7)GIS还在金融业、保险业、公共事业、社会治安、运输导航、考古、医疗救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学科受益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活跃的地理信息系统市场导致了GIS组件的硬件和软件的低成本和持续改进。这些发展反过来导致这项技术在科学、政府、企业和产业等方面更广泛的应用,应用包括房地产、公共卫生、犯罪地图、国防、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景观建筑、考古学、社区规划、运输和物流。地理信息系统也分化出定位服务(LBS)。LBS使用GPS通过所在地与固定基站的关系用移动设备显示其位置(最近的餐厅,加油站,消防栓),移动设备(朋友,孩子,一辆警车)或回传他们的位置到一个中央服务器显示或作其他处理。随着GPS功能与日益强大的移动电子(手机、pad、笔记本电脑)整合,这些服务继续发展。 虽说以前高中读书是主攻地理科目的,但那时在课程的学习中也只是听说过GPS(全球定位系统),GIS系统倒是没有接触过,直到进入公司才开始对它有了初步的全新的了解。 GIS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背景 地图是实施地理教学必备的工具,也是考查地理学习情况的载体。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中,地理图表试题占了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做读图题会丢分很多,给出的原因最多的就是读不懂。通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不外乎是这两种:一是不会给题中地理空间准确的定位。比如说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给出地图A代表西北地区,B代表黄土高原地区,C代表青藏高原地区,题中给出问题“判断B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能迅速准确地把B区域定位在黄土高原,而是误判成西北地区,那么给出的答案就不是“水土流失”而是“土地荒漠化”。二是不能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很多同学做地理题目一遇到图就会晕头,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有时候会把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相混淆,尽管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读图能力是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并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得分就完全归因于读图能力的问题,会存在读图过程清楚而没有得分的情况,有欠缺答题技巧和表述不当等各种原因。进入高中后由于学科地位、学生基础、教师教学方法等原因,特别是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阶段,发现很多学生基础很薄弱,对图掌握的能力很差,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普遍较低。而地图可以把零散的地理知识点归纳到图中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条理化,能够清楚地找出知识间的在联系,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可以这样讲,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到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读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功能,具有很多方面的应用,它的开发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它的实践也是不断地应用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的螺旋式迂迥上升过程。一般讲来,它的开发过程分4个大的阶段,各阶段中间又有各种小的过程 总体上看,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尚没有从自己学科总结和完善出来的开发方法,而基本上引入和借鉴了管理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法、原型法、自底向上法及面向对象法,现分别予以介绍,并且也介绍近年来对开发方法新的研究“演示和讨论方法”。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开发抖应该按照软件工程学的要求来进行,因此在下面的方法介绍中,将不再重复软件工程的思想,而是把重点放在每种方法的具体特点上。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这儿所谓“结构化”就是有组织、有计划和有规律的一种安排。而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就是利用系统工程分析和有关概念,采用自上而下划分模块,逐步求精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最大缺点是用户对即将建立的新系统没有直观的预见性。

2、由底而上法:它是从现行的业务现状出发,先实现一个具体的初级功能,然后由低到高,增加计划,控制、决策等功能,实现总目标。这样各项目独立进行,很少考虑相互配合,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此方法缺乏系统性,缺点很大,只能进行个别的独立应用,应避免用此方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3、快速原型方法:所谓“原型”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模型,此模型强调系统的某些特定方面。此方法主要特点是:开发人只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基础上构造一个应用模型系统,即原型。用户和开发人员在此基础上共同反复探讨和完善原型,直到用户满意。此方法自始至终,强调用户直接参加,不断进行评价原型,提出要求。因此可以尽早获得更完整、更确切的需求和设计。但是这一方法必须要有“原型”。 4、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这一方法是随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而发展起来的。面向对象建模技术采用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来描述一个系统。 5、“演示和讨论”方法:DADM是英文Demonstration And Discussion Method的缩写,中文释义“演示讨论法”。它要求在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在所有相关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种交流是建立在直观演示的基础上的,演示内容主要包括直观的图表工具和输入、输出界面等。 小结 上述多种开发方法,实际上都是在开发各种系统和软件使用过的,都有其相应优点和缺点。开发是一周期较长,内容广泛,情况复杂的大型系统过程。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灵活使用最适合的方法是一个跟本原则。 显然,上述各种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演示和讨论”方法,实际上还不能算一种独立的开发方法,只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各方法都能用。因此,目前建议采用方法是: 1.树立以系统结构化开发的总观念 2.尽量采用最接近用户要求的现有自主产权GIS系统作为原型系统,可视性好、功能强的各种类型的电子地图集系统也可作为一个普通的可选的原型;或者采用选择其它的原型,采用组件技术进行扩充; 3.当没有原型系统时,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结构制原型;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心得体会 辽宁科技学院 实习报告姓名:宫长振学号:6612110109系部:资 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bg101指导教师:金俐玲实习名称: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习实习时间:20XX-1-6 —20XX-1-17 实习单位:辽宁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科技学院教务处制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内容 1、熟悉mapinfo的各种操作并了解其功能,练习操作不同的地图投影的转换。 2、对栅格地图进行数字化操作并制作相关地图。 3、对数字化地图进行空间分析。 4、通过实习操作,掌握mapinfo7.0操作基础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实习目的 巩固地图制图基础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地图制图软件mapinfo的认识、理解及操作 使用,并以此将学习内容付诸实践,增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制图水平。 三、实验操作 (一)打开mapinfo软件,导入老师给的1:10000扫 描城市地图,更改各属性,制作 5?的经纬格网,然后根据投影性质和变形情况选择投影种类制成三幅不同几何形状、不同变 形的世界地图。 (二) 1、先打开mapinfo软件,在进行地图矢量化之前必须 先装入经过扫描仪所获取的栅格图 像,通过文件菜单下的打开表或工具栏上的打开表按钮打开“打开表”对话框。选择配准, 选择投影,然后选择自己的地图上的已标记好坐标的点,将坐标值输进去。确定。 2、下一步矢量化等高线。在本窗口新建一个图层,选 择绘图工具条中的,从地图的边界找出等高线的一端然后开始画图,等高线要进行可以进行注记。,可以画出房屋,并 填充好颜色。,选择绿圆滑处理选择3、接着矢量化房屋。选

高一地理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3-2014学年度砀山铁路中学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小组活动有效实施》结题报告 高一地理组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活中接受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占据着学生太多的时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的记忆课本教材知识,许多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许多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还充斥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解决起来非常困难,但作为教育者,应该为改变这些发出自己的声音、付出自己的行动。 地理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好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欠缺的课堂设计可能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那么如何才能让地理课生动有趣,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呢?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高一两个学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小组活动的开展设计与有效性评价实验,建立易于操作的高中教师和学生课堂小组活动设计评价模式,从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双赢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高中地理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为主课题《地理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提供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研究的主要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学生课前准备调查法、讨论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或研究成果。通过利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对此问题的态度看法。 实施阶段课堂教学中让各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本节知识点,学生代表负责记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总结研究过程,比较分析,归纳研究成果,形成报告、论文、等。 2.研究过程 新课标下地理课堂的设计要让地理课堂“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情感都活起来。地理课堂小组活动的创新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地理,开辟地理教学的新天地。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1、评价的指导思想得以明晰。

关于arcgis心得体会分享

关于arcgis心得体会分享 Arcgis学习心得 老早之前就听闻Arcgis这个软件的大名,可惜学校迟迟没有开设这个课程,之前曾经出去兼职学了点皮毛,一直都想好好学习一下这个软件,终于在这个学期,在GIS软件应用课上可以系统地学习一下Arcgis。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ArcGIS有了很深的了解和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应用,现在谈一谈我本学期学习ArcGIS的心得体会。 地理信息系统即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随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在20世纪60年的末期产生的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对任意尺度的地球表层空间的各种地理数据进行采集、组织、存储、管理、运算、统计、分析、显示、输出、描述和再现、模拟、记录与传输的技术系统、方法和科学。而ArcGIS是一个用于构建定制应用的完整的嵌入式GIS组件库。利用ArcGIS Engine提供的组件,可以将ArcGIS的功能集成到一些应用软件之中,如Word、Excel。其中服务器GIS分别有ArcSDE、ArcIMS、ArcGIS Server。而ArcSDE是ArcGIS与关系型数据库之间的GIS通道;ArcIMS是一个可伸缩的网络地图服务器软件,是网站能够提供GIS数据、交互式地图以及特定的GIS应用;ArcGIS Server是一个用于构建集中管理、支持多用户的企业级GIS应用的平台。ArcGIS Server

提供了丰富的GIS功能,例如地图、定位器和用在中央服务器应用中的软件对象。除了服务器GIS之外还有移动GIS即ArcPad,ArcPad是用于移动Windows设备的移动制图和GIS 技术。ArcPad为野外用户通过手持和移动设备提供数据库访问,制图,GIS和GPS的综合应用。通过ArcPad可以实现快速,便捷的数据采集,大大提高了野外数据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ARCGIS中主要有shapefile、coverage和geodatabase 三种数据组织方式。Geodatabase是ARCGIS数据模型发展的第三代产物,它是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能够表示要素的自然行为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专题地图和空间表达中组织GIS数据的核心地理信息模型,是一套获取和管理GIS数据的全面的应用逻辑和工具。它是根据对象包括对象类、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 ArcGIS三剑客——ArcMap、ArcCatalog、ArcToolbox ArcMap:创建地图、在地图上加载数据、并实现可视化表达,制图成图。基于该平台进行各种空间分析,提取隐含的地理信息。 ArcCatalog:空间数据的资源管理器,组织和维护空间地理数据。 ArcToolbox:进行各种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与转换的工具箱。

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温室自动控制系统托普物联网对它的定义是:温室自动控制系统是专门为农业温室、农业环境控制、气象观测开发生产的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可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光照、气压、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农业环境要素。托普物联网研制的温室控制系统可根据温室植物生长要求,自动控制开窗、卷膜、风机湿帘、生物补光、灌溉施肥等环境控制设备,自动调控温室内环境,达到适宜植物生长的范围,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佳环境。 1、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温室作为一种为农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环境的农业设旌,可看成是一个半独立于自然界大气候的半封闭式的人工生态环境,它可以避开外界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改善或创造更佳的环境气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近百年来,温室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控制和管理技术不断得以提高,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二十世纪70年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更使温室环境控制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温室发展大致经历了手动一机械一分散电控系统一多功能集中电子控制台一微机综合控制”这几个发展阶段,传统的温室控制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采用这些方式,要模拟复杂气候环境中作物所处的局部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对各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综合控制也很困难。 温室自动控制系统操作界面图 80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价格大幅度下降,以及对温室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微机为核心的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在欧美和日本获得长足的发展,并迈入网络化智能化阶段。国外现代化温室的内部设施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并形成了~定的标准。温室内的各环境因子大多由计算机集中控制,因此检测传感器也较为齐全,如温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度,C02浓度,营养液浓度等,由传感器的检测基本上可以实现对各个执行机构的自动控制,如无级调节的天窗通风系统,湿帘与风扇配套的降温系统,可以自动收放的遮阴幕或寒冷纱,由热水锅炉或热风机组成的加温系统,可定时喷灌或滴灌的灌溉系统以及二氧化碳施肥系统,有些还配有屋面玻璃冲洗系统,机器人自动收获系统,以及适用于温室作业的农业机械等。计算机对这些系统的控制已不是简单的,独立的,静态的计算机直接数字控制,而是基于环境模型上的监督控制,以及基于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控制,此系统可以为温室管理者提供包括作物种植的经济分析,病虫害防治,温室在内的管理与决策系统信息。世界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英国等大力发展集约化的温室产业,已经研制成功对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气体交换,滴灌,营养液循环等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现代化高科技温室,甚至于育苗,移栽,清洗,包装等也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GIS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gis实习总结 gis实习总结 姓名:朱虹学号:110313356 通过gis的实习,熟悉了arcview的常用控件的添加和使用。 arcgis是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由很多模块、产品、组成。arcgis 是主要组成部分,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桌面式交互操作。可提供地理数据显示、制图、管理、分析、创建和编辑的 gis 桌面软件。用它可以创建许多不同来源数据的智能化的、动态的地图,用户可利用 arcview 带有的工具和数据立即进行 gis 分析和地图创建。 我们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任务为制作广州市gdp、财政、税收和居民收入等数据(2010年2季度)专题图。首先收集地图及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当然老师已经把数据收集好了,并且发放给我们了。将收集到的"广州市地图"进行数字化,每组要完成的图层包括行政边界、行政区所在地等。然后将gdp、财政、税收等属性数据添加到属性表中,接着制作专题图,最后整理图纸、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gis专题图的设计步骤与大家平时练习时的操作差不多,例如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首先打开或创建一个"项目(project)"→在"项目"中新建一幅专题地图的"版面设计"-layout→"专题地图"的页面设置→给专题地图添加"视图"。 经过一周的实习,在学习知识、积累操作经验的同时也多少有点心得: 成功的实习需要学员足够正确的态度。在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关键在于大家是否能坚定目标,坚持见习。就拿我来说,一开始对于gis的功能还不是很熟悉,arcviewgis软件用的不流畅,甚至还有功能不会操作。整个实习过程中,带队老师不可能一直陪着我,教导我,所以善于观察,主动理解,不断尝试,是使自己快速独立的好办法。每个学习工作都有一个过程,而开始的过程又是最易让人放弃的。"坚持"就是每个学员走向成功的基石。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那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在我看来,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若不经过实践,那学得理论知识几乎等于白费。虽然实习过程是辛苦的,但确是充实而快乐的。实习让我提前感受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使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心理准备,也充满了向往和自信;同时在组里需要为人处世的能力,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实习让我们的同学关系更加友好。通过本次实习,我懂得就算理论知识掌握得再好,没有实习和工作的实际经验也很难解决调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会使我终身受益,这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篇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is)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并且与it技术不断走向融合,所以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专业实习是对该专业学生四年来所学课程及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整体检验。借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机会,我们参加了衡阳师范学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组,主要是针对xx市农村土地调查。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mapgis软件的使用,如将栅格图矢量化。图形输入,图形编辑,拓扑处理及实用工具,系统库编辑。误差校正。图型裁剪。数字高程模型(dtm分析),坡度分析,图形输出,数据接口转换等。运用mapgis软件的功能对xx市基本农田做调查。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规程的规定,农村土地调查任务有:1.土地权属调查。 2.地类调查。 3.基本农田调查。 4.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5.统计汇总。 6.文字报告编写。

GIS开发—配置OpenScales开发环境

第一步:下载 GeoServer 并安装配置好。 (详细下载及配置的方法参考本栏目:GeoServer环境配置教程) 第一步:下载OpenScales 。 OpenScales 的安装包由下面几个包构成如下图: 第三步:新建一个 Flex 工程, 将这些swc 文件放入到libs 文件夹下。 第四步:编写测试代码 代码如下: ////////////////////////////////////////////////////////////////////////////////////////

xmlns:mx="library://https://www.doczj.com/doc/8314040248.html,/flex/mx">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心得体会3篇【精选】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下面是带来的地理信息系统实习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心得体会一: 4个月的实习,过几天就就结束了,这次实习中,让我学到了不少,知道社会与学校有着很大的不一样,现在写下了自己的实习报告,希望我的这篇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报告可以给大家作为参考。 在这次实习中,除了工作得到锻炼外,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锻炼。来这里锻炼后,我们才知家里父母的艰难之处,可能我们现在体会到的还没有父母的一半。但是,也让我们体会生活艰难。以前,在学校生活,没有钱了,就向家里拿,过得轻轻松松;回家了,也不用愁什么,有吃,有穿,有玩,生活过得乐融融。但是来到罗定之后,这种虑的生活,被打破了,彻底的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态度。中国人都说民以食为天,来到罗定后,我首要解决的是吃饭的问题,以前认为煮饭是好简单,当真的要去做时,并不是那么易,什么都要买。柴米油盐,煮饭的,炒菜的都要去买。来到罗定后,我体会到了,其实生活不容易。 人人都说,想在社会获得一个立足之地,就要有足够的有脉关系,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在来博纳公司实习后,我虽然没有深刻的体会到那句话的意思,但是我也深深的知道人脉和良好的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在工作中,能得到很多的好处,如职位进升;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就能让你在领导人眼中闪闪发光。当然也要工作能力上有很好的表现。如果仅工作能力上很好,但是没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领导也不会看到你这个闪闪发光的星星,基本永远埋没在这个低层,得不到提升。所以在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后,也要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没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没有人知到你这个会发光的星星。 说到工作,就要说到薪水,说到薪水,那就说到钱了。钱,是这个社会人人都想拥有,并要拥有很多的东西。来到罗定之后,我更深刻的体会到钱的强大作用。罗定的物价比广州还高,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我们吃一餐饭,就要10元,这样的消费,首个月没有领到薪水时,手中的那点钱就如杯水车薪,不够用,最后公司知我们的状况后,各我们预支了部份薪水,才免强过完第一个月。来到这里实习,什么都要讲都钱,吃饭要钱,生活要钱,出门要钱,什么都要用钱,那点工资差点不够我们的支出。来到罗定后,与以前的同学在广州开了间购物店,最后也因资金问题,戈然而止,这时知道钱更重要。虽然知道钱很重要,但是我也不是拜金主义者,我的钱够我用,够我投资即可,钱多了,用不完,也没用,不能像某些人,为了有更多的钱,铤而走险。 这个系统,可能没有真正的应用于生产,对其性能的稳定性没有准确的评估,当这个系统真正的用于生产后,系统的问题不断而来。如果用我们当时上班时说的话就是:10分钟一小断,1个钟一大断。这句话,就证明这个系统应用初期性能的不稳定性。正因为这个系统的初期不稳定性,锻炼了我们的耐性定力,经过一个月的锻炼后,当系统再次现不稳定的情况后我们不再是埋怨,而是轻轻的说一句:"淡定"。小小一个词:淡定。它却预示着我们正从年轻气盛走向从容淡定。如果一个人真正的做到了"淡定",那这个人就真正的成熟了,遇问题将不会惊慌失措,不会不知如何做,而是会静静的想如何去解决问题。淡定,这是走向成熟的标致,也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必备条件。

思维导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思维导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结题报告) 《思维导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负责人:李巍巍摘要:高中学生面对无限的知识和有限的时间,知识学的越多,笔记记得越多,思维反而更加混乱。在这个知识和信息时代,让学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本课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不同的学习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并将其转化为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学会将思维导图的方式尽可能多的应用于生活和学习的各方面,从而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关键词:思维导图联想创造地理学习一、问题的提出背景:思维导图是20世纪70年

代初,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过程中,发现协同运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技巧,能够提高思维的效率,同时他又受到达芬奇所做的有关笔记的启发,不断研究脑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信息论,记忆技巧,理解力和创意思考及一般科学,形成了思维导图的初步设想。此后东尼·博赞将其运用于训练一群被成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平时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能够很快变成好学生,甚至可以使部分同学成为佼佼者。1971年东尼·博赞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的概念。意义: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状的辐射性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

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高中地理本身是具有原理性、联系性的,可以利用这些符号连接来让学生很快记住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每个同学的头脑中就像有很多幅美妙的动画一样,从而减轻学生负担,使得每个学生很容易的掌握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思维技术,利用思维导图的有关软件,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全局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 1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在不同类别的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以及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的影响,以期能更

初中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doc

初中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导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及现象数不胜数、学不胜学。地理教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小课题。 一、研究课题: 初中地理图册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说阅读文章、书籍读得多了,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了解、掌握了。古人对阅读的理解既独到又深刻,就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听、说、读、写”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那么,地理图册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书籍,它有特定的范围和含义,它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大量语言文字,既形象直观,又抽象概括,既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怎样阅读地理图册?如何更有效地将图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这将使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看,虽然以课本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识、具备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规律。一幅图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又有表示各种事物的名称的图名、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由此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果

信息,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的信息,很容易通过观察,展示在大脑中,形成整体认识。可见,教会学生读懂地理图册上的地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对象: 初一年级(1)班、(2)班和初二年级(1)班、(2)班。 四、研究方法: 调查法、合作法、文献法、反思法。 1、调查法:调查当前学生对地理学习、理解现状。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合作法:根据研究目标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分析研究。各年级地理教师定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地积累、改进、提高研究的成果。 3、文献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4、反思法:对研究取得的结论进行全面完整地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具体方法。 五、研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13年6月—10月①通过文献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②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③设计问卷调查,撰写开题报告。 2、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 ①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②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具体教程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具体教程 一、基本控件的添加 1.1.新建项目 文件----->新建---->项目---->Windows窗体应用

1.2.修改标题 右击窗体属性---->在Text中修改标题名称 1.3.添加菜单栏 工具箱---->菜单和工具栏---->MenuStrip(将MenuStrip拖入到窗体内) 依次添加子标题如下:

1.4.添加ToolStripContainer 工具箱---->菜单和工具栏----> ToolStripContainer 将ToolStripContainer拖入到窗体内,右击属性,Spring属性设置为True,在添加一个Statuslabel,在属性中的text修改名称 1.5.添加SplitContainer 工具箱---->菜单和工具栏---->SplitContainer 将SplitContainer拖入到窗体中,并将右击属性中Dock设置为“Fill”

1.6.添加控件 工具箱---->ArcGIS Windows Froms 将TOCC Control 和MapControl 拖入到窗口中分别设置在左右侧 设置TOCC Control属性,使之与MapControl关联,右击TOCC Control,点击属性,在Buddy 中改为axMapControl1

添加控件License Control 工具箱---->ArcGIS Windows Froms----> License Control 把License Control拖入到窗体中 注意:要是程序能够正常运行,需要在Program.CS中添加一段代码,代码如下: ESRI.ArcGIS.RuntimeManager.Bind(ESRI.ArcGIS.ProductCode.EngineOrDesktop); 二、添加代码 2.1打开文件 在菜单下双击“打开地图文档”属性 (1)直接打开文件 书写格式如下: this.axMapControl1.LoadMxFile(@"文件的具体地址\文件的名称.文件格式”); 例子如下: this.axMapControl1.LoadMx:\ArcGIS Engine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程---基于C#.NET\chp03\地图操作\data\Mxd文件\Qingdao.mxd");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逄金祥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逄金祥 发表时间:2018-07-02T11:00:14.4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作者:逄金祥 [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日益重要,智能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变得非常普遍,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智能化数字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山东斯迈格雷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日益重要,智能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变得非常普遍,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智能化数字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和改进并不断完善。作为一名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持之以恒追求技术的创新。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电气自动化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得到良好发展,需要立足现实,充分了解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化需求,进行改革与创新。在面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困难与挑战时,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 电气自动化是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标志。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指没有人参与操作,电气元件比如继电器和感应器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实现控制的系统。它的基础是控制理论以及电力网方面的理论,技术手段是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已经得以进步和发展,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使用也面对较大竞争。 2.1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分散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的基础是以微处理机,加上微机分散控制,融合了先进的CRT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它利用多台计算机来控制各个回路,这个控制系统的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获取数据,并且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实施重点监控,当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变得网络化和多元化,并且不同型号的分散系统可以同时并入连接相互进行信息数据的交换,然后将不同分散系统的数据经过汇总后再并入互联网,与企业的管理系统连接起来。DCS的系统控制功能可以分散开,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设置系统结构采取的是容错设计,将来即使出现计算机瘫痪故障,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采用特定的软件和专用的计算机,将更能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2.2集中监控方式控制系统的现状 集中监控的控制系统处理的速度相当的缓慢,他是靠一个处理机进行所以功能的,它对机器本身的运行速度是非常不利的。而这些都是在一个监控中,监控的对象太多主机的空间肯定不够,电缆的数量也是加大的,这使成本会越来越高。它更是要反复的接线,内部结构复杂导致系统维护和检修工作又加大了,成本还高。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失误发生的也多,整个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也就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了。 2.3信息集成化的现状 该发展方向已经达到两个部分。①保证管理水平的提升。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能对其存在的资金、人力等进行分配,获得部门的实际生产情况,也能根据领导提出的意见,全面分析实际的生产状况。当发生一些紧急事件的时候,也能为其提出更为合理的对策。 ②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技术的延伸与扩展。在该发展方向下,能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的相关设施进行完善,也能使生产出的产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在技术延伸和发展下,也能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技术和各个软件结合起来。 3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3.1 标准化接口 微软能促进技术的统一性,也能保证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为了避免企业内的通信问题,应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能为工作发展节约更多空间,也能基于微软系统,对其充分应用,以达到整体的操作和发展,也能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模式下,对信息数据实现共享化。工作人员还需要基于PC 系统的应用,将其应用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实现有效监控,也能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处理,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发展,从而避免在通信中面对的问题。 3.2统一化系统 保证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统一化发展,需要在工作中对产品进行设计、测试、调试和维护等工作,能避免在各个流程中产生较多时间,也能为企业的发展节约更多资金。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使用期间,最为主要的是能满足客户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基于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内部的安全设施、远程系统等,这样不仅能为企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也能促进通信监管机构的实现。 3.3 控制系统将会变得更加专业化 针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设计过程,时常对技术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素质,扩大培训规模也会让维修人员的操作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随着不断增多的技术培训,实际操作系统的工作人员也必将会得到很大的帮助,培训流程的严格化、专业化,提高了他们维修和养护的技术,同时也加快了他们今后排除故障、查明原因的速度。 3.4 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创新 整个技术市场大环境是开放型快速发展的,面对着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各个企业为了适应市场,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创新力度,并且特别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下大力气自主研发自动化控制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的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将不断发展创新,为电气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层次的支撑和智力方面的保障。 3.5 自动化控制系统日益安全化 现在,我国的工业经济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阶段,在工业发展中,电气自动化的作用是越来越重要,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是建立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