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事故法医鉴定

交通事故法医鉴定

交通事故法医鉴定
交通事故法医鉴定

交通事故法医鉴定

篇一:论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在

论如何将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在

事故处理当中发挥作用

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是鉴定行业中新崛起的一个能够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鉴定部门,它是在2004年5月1日全国制定并实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后,顺应此项法律的要求而诞生的,就像我们黑龙江骏博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心,是在此项法律颁布以后,结合相关的规定应运而生的。同时《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也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生理、精神状况、人体损伤、尸体、车辆及其行驶速度、痕迹、物品以及现场的道路状况等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五日内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这些说明了交通事故处理这个行政体系顺应

了当今社会的行政赔偿法的要求,同时使交通事故处理能够社会化、科学化,能够客观的、公正的摆在社会人们面前。

交通事故处理是目前公安机关比较敏感的行政部门,他是目前公安机关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窗口体现,同时也是公安部门争议较大的地方,尤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健全,如果交通事故处理的不好,就会引发上访,甚至引发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对于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当中越发显得重要,甚至《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规定了相应鉴定的人员要求及鉴定的时限,同时把交通事故鉴定纳入了程序中必须履行的一个环节,可以看出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事故处理需要相应的鉴定机构,然而我们相应的鉴定机构怎

样顺应社会的需要呢?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规定:鉴定人和

鉴定机构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中规定:鉴定人应当依法独立、客观、科学公正地进行鉴定,并对自己作出的鉴定结论、鉴定意见负责。以上是相关的法律规定,既然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对于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不但要掌握司法鉴定的相关法律,还要精通交通事故处理的业务。比如说,要掌握交通事故处理当中的现场勘查的知识,掌握交通事故处理的相关程序规定,受理鉴定之前必须了解委托人委托我们做鉴定主要希望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上访的案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委托我们解决事故当中确定是谁驾驶车辆的委托鉴定,可以说这种鉴定是在交通事故处理当中很棘手的问题,如果你不掌握交通事故处理的知识,是绝不会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现在有很多人感觉这个行业很好,

通过各种渠道审批下了鉴定机构,但是能否真正的解决委托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于鉴定人能否站到法庭上解释清楚你的鉴定结论,能否让法官及当事人采信你的鉴定结论?这是最重要的。是啊,委托人委托你做哪项鉴定,你不加思索将钱收到腰包里再说,可是你想没想过,钱收了容易再拿出来可是很难,那是后面背着检察机关啊!

现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中已经规定了,发生交通事故必须在5日内指派或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待鉴定完成后,才能出具

交通事故认定书(责任),说明了交通事故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当中是前提,说明了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很重要,是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在车辆技术认定方面的存在着空白。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它体现的也是证据,因此作为

我们鉴定结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鉴定结论在交通事故处理当中也是证据,那么在法院的最终审判或裁决时,对于两者的证据都是法官审判的依据,而哪一个具有客观、公正、科学性,哪一个能够还原于事故本来面目,再现事故的过程就凸显更重要了。

要想真正的解决交通事故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我们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必须掌握交通事故处理的相关知识,如果你连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现场勘查图都看不懂,那还做什么鉴定,你不能事事后面跟着一个交通事故办案人吧!如果你看不懂交通事故现场图,你就弄不懂事故车辆的行驶轨迹,弄不懂事故车辆的行驶轨迹,你就不能准确的鉴定出事故车辆的行驶速度、事故发生的过程等等。

解决交通事故技术方面的问题,不但要掌握交通事故处理的知识,还要精通真正的车辆技术知识,这两者必须有机的结合,才能魂为一体,才能做好这项即艰巨又伟大的工作,因为我们的鉴

定工作应该说是一项阳光工程,它能够解决社会上存在的矛盾,解决交通事故当中当事人的实际困难,解决办案机关的实际疑难。

希望我们的鉴定机构在各个鉴定管理处的领导下能够茁壮的成长,消除社会上的行业垄断,使这项工作正常的竞争,没有竞争就没

有发展,我们的鉴定业应该有正常的竞争。同时呼吁社会对我们的鉴定业应该有监督机制,防止违反《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及《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的机构扰乱我们这个行业正常的发展。

篇二:交通事故司法鉴定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 交通事故司法鉴定

一、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二、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

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法医类鉴定;

物证类鉴定;

声像资料鉴定;

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

法律对前款规定事项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申请登记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或者高等院校相关

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

具有与所申请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工作十年以上经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五、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明确的业务范围;

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仪器、设备;

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三名以上鉴定人。

六、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编入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

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的增加和撤销登记情况,定期更新所编制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

七、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retype/zoom/df6ef84003d8ce2f0166232c? pn=2&x=0&y=1275&raww=168&rawh=4 4&o=png_6_0_0_135_1148_126_36__&t ype=pic&aimh=44&md5sum=ad083151b3 5899365484236c4c21784f&sign=9ccea1e 9d7&zoom=&png=8004-&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

八、各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

鉴定人应当在一个鉴定机构中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九、在诉讼中,对本决定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

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应当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注明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司法鉴定业务。鉴定人应当依照诉讼法律规定实行回避。

十、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鉴定人应当独立进行鉴定,对鉴定意见负责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多人参加的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十一、在诉讼中,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十二、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尊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十三、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有违反

本决定规定行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

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绝出庭作证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十四、司法行政部门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办事,积极推进司法鉴定的规范化、法制化。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十五、司法鉴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确定。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篇三: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

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

具备临床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对交通事故受害方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体残废程度进行的评定,即为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简称为伤残鉴定。

伤残鉴定是交通事故受害方获得人身损害的必经程序,是决定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费用多少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

交通事故受害方应在鉴定时间与时机、鉴定机构的选择、鉴定结果的预判上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第一节一般概况

伤者出院后都要进行伤残鉴定。如不进行伤残鉴定,则赔偿额很低,有的还得倒赔给车方。所以,无论如何,伤者一定要先做伤残鉴定,然后才能去和

解或诉讼。

另外,对因交通事故造成精神方面损伤的,最好到有关鉴定精神病的司法鉴定所去做个鉴定,在鉴定级别上要准确些。做完精神病鉴定后,还需到有关做临床鉴定的司法鉴定所另做一份补充鉴定,把已鉴定的精神方面问题重新鉴定一次,把未鉴定的其它部分损伤补上。

第二节简易自我判断伤残级别方法

对于轻微伤,自己有没有伤残级别,一直是伤者困惑的事,我们总结以下简易判断方法供大家参考,这些方法主要指9级、10级情况:

1.手、脚四肢主要骨干,线性骨折一般没有级别,粉碎性骨折(注:碎片有三块以上的,叫粉碎性骨折)并伤及关节的,一般都有10级。胫腓骨单根骨折的有可能无级别。

2.锁骨骨折视情况而定,一般没有级别,有内固定且损伤关节功能的,可能有10级。

3.大脑撞伤,一般情况下,开颅有级别,没有开颅最多10级,有严重精神症状及脑干损伤的除外。

4.内脏部分受伤,修补或切除有级,没有修补或切除无级。

5.脚趾大拇指缺失有10级,其它单缺一指无级。

6.耻骨(骨盆)骨折,有内固定可能有10级,无内固定可能无级。

7.肋骨须4根以上肋骨骨折才有级别。

8.腰椎须1/3以上压缩性骨折才有级别,腰椎有内固定的一般是10级或以上(但也有些有内固定的也没有级别,视情况而定)。

9.四肢骨折有内固定时去做鉴定有级别,内固定取下来后去做鉴定一般没有级别。但如内固定取出后,关节变形或严重影响功能的,也有可能有8级。

10、关节置换(人工髋关节置换多见),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的,一般为九级。

11.面部骨折,有鼻漏或面瘫的视情况可能有级别;无此,则很难有级别。

在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各地的司法鉴定机构彼此之间在9、

10级上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当事人做伤残鉴定时需选择专业律师指导。

第三节鉴定时间

伤残等级一般应在各种因素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后进行评定。

对委托人要求在治疗终结前进行鉴定的案例,若不涉及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视听功能障碍、关节功能障碍、毁容、可能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影响鉴定结论的,可以考虑在出院15-30天后进行伤残评定。

但若涉及上述问题,鉴定机构至少应在受伤3—6个月后方能进行伤残评定。

对于大多数人身损伤,早做伤残鉴定肯定是有好处的。有些伤残,恢复很快,迟了可能级别较低或没有级别,特

别是脑部损伤和神经损伤。

有些伤者一定要等到第二次手术做完才去做伤残鉴定,这个时候伤者往往已经没有伤残级别,通俗地说,伤者没有赔偿了。所以,伤者至少不应选择在二次手术做完才去做伤残鉴定。

需要提醒的是,有许多伤者读了我们的书后仍不相信这一点,一定要等取完钢板后再去做伤残鉴定,大部分都没有伤残级别。这些人只有到拿到无伤残级别的鉴定报告时候才醒悟,但已无法挽回。

另外,还需要提醒的是,植物人须做后续医疗和后续护理依赖鉴定,当事人为植物人状态时(伤残等级一、二、三级),需要做上述两项鉴定。

需着重强调的是,中国地域辽阔,有的地方法院要求交通事故案件中当事人受伤部位在医院治疗时装有内固定的,需取完内固定后才能做伤残鉴定。

在天津市及广东的中山市,当事人在未取出内固定前做交通事故伤残鉴定

的,后续医疗费不支持。上海认可受伤后四个月做伤残鉴定,江苏及福建需要在受伤六个月左右才能做伤残鉴定。浙江的绝大部分伤残鉴定需要在内固定取出后才能做。

第四节鉴定时需要带齐的资料

伤者在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带齐如下资料:

1、门诊病历本、每次住院的相关病历本;

2、入院记录、手术记录、病理诊断报告;

3、出院记录、出院小结、疾病诊断证明书;

4、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及生成的图表(如听力图、脑电图、眼底照相图、鼓膜照相图等);

5、影像学资料(如X线片、CT片、MR片及对应的报告书);

6、交通事故认定书;

7、伤者身份证(无身份证的带户口本,如小孩等)。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伤者本人需要亲自前往有关司法鉴定机构并接受法医的检查。

第五节出诊

在伤者伤情较重无法前往鉴定所进行鉴定时,各鉴定机构均可提供法医出诊,法医出诊需收出诊费用。法医出诊的地点可在伤者所住的医院或伤者自己家里。

第六节选择司法鉴定机构

一、慎重选择

一般情况而言,当事人只能在受伤地或住院地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伤残评定,选择当地的某一家鉴定所进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比这更重要的是,当事人所选择的司法鉴定所还要不被重新鉴定才行。我们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建议当事人选择那种能把鉴定级别做得最高的司法鉴定所,而是选择那种信誉卓著、办事公正,其所做的司法鉴定很少被保险公司重新提起司法鉴定的司法鉴定所做鉴定。

在为当事人做鉴定时,我们一般选择有关交警部门推荐的或很少被保险公司提起重新鉴定的司法鉴定所。

我们不主张当事人到非交警部门指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去做鉴定,除非这家鉴定机构是大学的司法鉴定机构或公立医院的司法鉴定所。

二、池鱼之殃

随着我们办理交通事故的案件的增多及地域的扩大,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每一个市区都有至少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司法鉴定所,在司法鉴定市场化的今天,鉴定所之间利益冲突已不可避免。

在一个城市内,当交通事故伤者被保险公司或法院要求重新鉴定时,往往是选择该市的另外一家司法鉴定所,如果后面这家被选择的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总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被马克思称之为“除采矿业、农业、加工业以外的第四物质生产领域”。他对推重生产发展、促进物质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作为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以其机动灵活、活动面广的特点,能够将其运动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先行、纽带、桥梁”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事物的发展无不具有矛盾二重性,随着工业化今晨的加快,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另一方面交通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乐观,道路交通事故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据统计,自汽车问世以来的100余年中,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逐年增加,到2005年为止,累计死亡约3800万人,且其上升势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据一项数字统计显示,每8分钟就有一人伤于车祸,每11分钟就有1人死于车祸,每年有15万人因交通事故而成为残疾,有10万个家庭因车祸而发生不幸。无怪乎人们称公路已成为不使用武器的战场,交通事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

驾驶,道路由人使用。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速行驶、占道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超车、疲劳驾驶等原因造成的人员死亡比较突出。统计数据同时表明,超速行驶、客货运输、无证低龄驾驶、夜间行驶成为马路四大“杀手”。 道路交通事故是随机事件,其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主管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组成交通系统的三个要素:人、车、路都有可能成为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通常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所构成的动态交通系统的某个环节失调所引起的。因此,一般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就从分析人、车、路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入手。三者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学术界一直有较大的争论,美国的和英国的经过大量的事故深入研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论。 下列因素对事故的影响程度

我国近十年交通事故的总体状况

我国近十年交通事故的总体状况及对未来我国交通 事故的预测与判断 0.前言: 道路交通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带来无数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的繁荣,但同时交通事故的经常性发生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交通事故已经被誉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据统计,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受伤人数237421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和4.4%,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7873万元。 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质,当从统计的角度,也可以看出它的规律性,所以应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得出其发展的方向,这对于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的交通事故的近况 2004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个交通事故死亡报告,其中有两组数据让中国人不得不深思。数据一,中国汽车总量占全球汽车总量的1.9%;数据二,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世界的15%。 我国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为27.3%,居世界首位;美国作为一个被世界公认为“车轮上行走的国家”,而美国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仅为1.3%;日本只有0.9%。拿两个规模相当的城市比较,北京的交通事故致死率为14%,东京则为0.7%。

2.2003~2012年交通事故的统计 官方的统计数据是:近10年来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6万多左右。 2003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这些事故造成1.0437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 2004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6.5万起,死亡人数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 2005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交通事故死亡9.8738万人。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万起,造成8.9455万人死亡、43.1139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 2007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分别比2006年下降13.6%、8.7%、11.8%和19.5%。 2008年,据公安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5万多起,死亡人数为73484人,同比下降10%,直接财产损失为10亿元人民币。2008年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有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奥运会有关,奥运年交通管理部门明显加大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情况表

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情况表 历年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我国发生交通事故的567753起、2005年的450254起、2006年的278781起、2007年的327209起、2008年的265204起、2009年的238351起、2010年219521起、2011年210812 起、……,呈下降趋势。每年的死亡人数也成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9.4万余人、2005年的9.8万余人、2006年的8.9万余人、2007年的8.1万余人、2008年7.3万余人、2009年的6.7万余人、2010年6.5万余人…..,亦成下降趋势。 目前网上还没有官方公布的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具体数据统计,但从过去十年的交通事故数据来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有望低于20万起,死亡人数应该在6万人以下。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数量日益增加,根据公安部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数量2.4亿余辆,驾驶机动车的人数达到了2.6亿,而且驾驶人数以每年2647万的速度在增长。对于因汽车剧增和驾驶人数骤长带来的交通压力,针对2012年,同比2011年涉及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数下降有3.1和3.8个百分点,造成损失达到重大交通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的数量也有所减少。如此比较,2013年交通事故的起数和伤亡人数有望进一步下降,重大交通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至多和2012年持平。 原因分析:2013年交通事故发生的起数和带来的损失有所下降,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国家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对于交通管理和事故赔偿的法律、法规与解释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在道路交通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二、交通事故执法力度的加强 各地交通警察部门不断改进交通执法方法,提高交通执法效率,严查、严打各类交通违章违法行为,使各地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提高,交通事故数量明显减少。

造成交通事故五点原因分析

造成交通事故五点原因分析 每年的交通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无比沉痛,因此我们要预防交通事故,尽量做到行车遵守交通规则。行车不能急于一时,否则将带来的是伤亡发生,所以平常车主行车要格外小心。现在我们分析造成交通事故五点原因。 一、自然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风、雪、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致使道路状况恶化,视线不良等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遇到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积水、暴风雨等致使车辆失去控制则更容易造成行车事故。 另外,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自行车交通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更是不可忽略的成因。 在行车中的意外事故也是常有发生的。如聋、哑人听不到鸣笛声而不知让路,精神不正常的人或疯傻人突然奔向车前等都能造成交通事故。 二、酒精及药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血液中酒精浓度与驾驶能力的关系酒精会使大脑高级神经紊乱,从而破坏人们正常的生理机能。所以酒后开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在世界各国都占有相当比重。我国交通规则中明

确规定;严禁酒后开车。 酒精对水有很好的亲和性,饮酒后,酒精容易被胃粘膜、肠粘膜迅速吸收,而透渗于身体组织之内。进入血管内的酒精溶于血液中而循环于体内。 试验表明,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3‰时,驾驶能力开始下降,达到0.8‰时,误动作比正常人增加16‰。酒精浓度超过0.9%时,其判断能力比正常 人下降25%.总之,随着酒精浓度的增高对驾驶机能的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驾驶能力下降,操作方向盘的正确性降低,所以容易造成驾驶的车辆向静止的物体如停故的车辆或安全地带的电线杆等冲撞。酒精浓度增加能使驾驶人员的视力下降,容易看错道路(特别是夜晚)而将车翻到路外。在夜晚行车时,由于对面车灯晃眼和意识朦胧,也常有与对面来车发生正面冲撞的情况。总之酒后开车是十分危险的,害人害己,应予严禁。 (2)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有些药品如巴比妥等催眠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作用,从而对人体产生各种效应,如困怠、思睡、昏迷等,以致影响驾驶能力。有的驾驶人员由于失眠深夜服用催眠药,早晨又要早起行车,药品的作用还未消失,致使行车途中精神不佳,犯困打盹,很容易造成行车事故。又如有的驾驶人员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服用一些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的药品,也可产生如上述效果。 近些年来人们经常服用一种弱镇静剂-安定。驾驶人员服用这种药物,能使其驾驶技能下降和对周围环境的不注意,与酒后开车有着同样的危险。

关于近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

关于近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近期全国接连发生4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59人死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10月28日,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大众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一辆号牌为浙HD0916的中型普通客车,由江山市四都镇道塘自然村27名村民包租,自江山市殡仪馆回道塘村,行驶至四都镇大湖山路段时,因驾驶员操作不当,在上坡时车辆发生后溜驶出路外,坠落山崖,造成16人死亡。 10月30日,山西省太原市金佳通旅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一辆号牌为晋A53772的大客车,由河北西柏坡驶往山西太原,行驶至阳泉国道207线917公里957米路段弯道处时,因驾驶员在雨天、弯道情况下操作不当,导致车辆翻下路外山坡,造成14人死亡。 10月30日,甘肃省成县店村镇黑旗村一辆号牌为甘K12609的重型半挂车,与对向行驶的甘肃南部运输集团有限

公司一辆号牌为甘K09189的中型客车,因两车超速、占道行驶,在徽县银杏乡国道316线2451公里900米处相撞,造成10人死亡。 11月5日,河北省唐山市诚信货物运输有限公司一辆号牌为冀BE8911的货车,由河北迁西开往曹妃甸方向,行驶至省道262线滦县杨柳庄镇东赵庄子村长下坡路段时,因制动失效,追尾撞到一辆行驶中的号牌为冀BB4321的农用车,导致冀BE8911货车侧翻,冲入路边人群,造成19人死亡。 除以上4起事故外,今年以来全国发生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还有17起。经对这些事故的初步调查分析,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违法违规驾驶现象严重;二是车辆非法载人、违法超载突出;三是运输企业对驾驶员的动态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四是部分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出行,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有关“三项行动”第三阶段的各项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有

2002-2012全国安全事故伤亡人数统计

200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其中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3960起,死亡14924人。火灾事故258315起,死亡2393人;道路交通事故773137起,死亡109381人;水上交通事故735起,死亡和失踪463人;铁路路外伤亡事故11922起,死亡8217人;民航系统发生3起飞行事故,死亡134人。 200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7070人。其中,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5597起,死亡17315人;消防火灾事故254811起,死亡2497人;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死亡104372人;水上交通事故634起,死亡和失踪498人;铁路路外伤亡事故12640 起,死亡8530人。 200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854570起,死亡136755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16497人,煤矿企业死亡人数6027人。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造成107077人死亡。 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27945起,死亡126760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12826起,死亡15396人;火灾事故发生242308起,死亡2309人;道路交通发生456162起,死亡99088人;水上交通发生520起,死亡454人;铁路交通发生11254起,死亡7433人;民航飞行发生2起,死亡3人。 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12065起,死亡14382人;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 2007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506376起,事故死亡人数101 480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2008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年度事故死亡人数自1995年以来首次降到10万人以下。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 2010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63383起,死亡79552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431起、10616人 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7728起,死亡75572人,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1万人以下

浅谈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及预防对策(新版)

浅谈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新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出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交通事故的高发态势,给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造成了隐患。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是对高速公路交警的挑战。现对本辖区交通事故的构特点、产生原因与预防对策做一下探讨 一、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点分析 (一)涉及车辆多,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大。高速公路由于其通行量大、车速快、物流量大等特点,成为推动当今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其巨大的车流量极易形成几十辆甚至上百辆车相撞的连锁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也就不可估量,往往都是损失严重,车毁人亡。 (二)二次追尾事故发生率较高。即前车遇险情或其他情况减速制动,后车未保持安全间距,在高速行驶中减速不及与前车发生碰撞,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

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①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②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世界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也远大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发达国家通过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治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从相对指标来看,我国道路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统计【收藏】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统计(1995-2011) 时间:2012-03-29 12:02:04来源:中国救援网 【收藏】字号:T|T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数量统计表(1995-2011)。中国救援网吴飞制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统计表(1995-2011)。中国救援网吴 飞制图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08年,中国大陆的这一冠军头衔才终于让给了印度。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8月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仅次于美国的2.85亿辆,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1亿辆汽车保有量中,包括近2000万辆三轮和四轮低速货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用车。扣除农用车后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大约为7800万辆,超过日本的7000万辆,仍然居世界第二。 然而数据显示,2011年,在严格禁止酒驾后,汽车保有量大约为7800万辆的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高达62387人死亡。而汽车保有量在7000多万辆的日本,虽然2011年共发生690907起交通事故是中国的3倍,且受伤人数为852094人,但是造成的死亡人数只有区区4611人。汽车保有量2.85亿辆,大大超过我们的美国,车祸死亡人数也只有4.2万人。因此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与这些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交通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和道德素质、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互救能力、社会的救援体系建设等,这些都能够预防和挽救交通事故带来的死亡威

交通事故成因心理学分析

交通事故成因心理学分析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因素涉及人、车、路、环境、管理,但究竟在何种条件下发生交通事故,从心理学的观点,发生事故的行为可分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驾驶人、骑自行车人、乘车人、行人,以及参与交通活动的其他人,这些交通参与人的各种素质、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知识水平、身心状态、感觉功能、动作功能、经验、疾病、气质等; 环境因素,包括车辆的各种性能、路况、交通密度、天气状况、照明、家庭、社会、工作单位等情况。 在道路交通系统中,交通参与者是最为核心的因素。尤其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机动车驾驶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人原因造成的事故占绝大多数。据统计结果,人的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其中,因机动车驾驶人的过失造成交通事故的占%,非机动车驾驶人占%,行人、乘客占%,其他人员占%。 一、机动车驾驶人心理分析 1、一般原因分析 由机动车驾驶人失误发生的交通事故从表面上看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分析其内在的原因可发现,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于感知迟缓(错误)、判断不准确(或判断过慢、判断

失误)、操作不当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其中感知迟缓引起的事故约占55%,判断错误的事故约占40%,操作不当约占5%。 驾驶人对任何一个信息的处理都要依次经过信息感知(观察)、分析判断(推断和决策)、操作(执行)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错误都将造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的迟缓甚至失败,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信息感知就是收集理解信息的过程。感知是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的反映。信息先由感觉器官接收,经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映像。这个过程的速度通常是相当快的。若因某种原因使得这个速度变慢,就是感觉迟缓;若在大脑中产生的映像出现错误就是感知错误。 发生感知迟缓或感知错误的原因,除了刺激物方面的原因如有些信息过于突然、过于隐蔽、刺激强度过弱等以外,主要是驾驶人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原因。心理方面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注意范围过小、注意转移和分配能力差等。生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感觉器官和大脑机能不正常,比如有视觉障碍(色盲、近视)、酒精或药物作用、疲劳等,都会造成感觉器官和大脑迟钝,使得感知缓慢甚至错误。 信息被感知后,驾驶人吧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对照、分析,然后判断出道路的宽窄、软硬,前后车速、意图,行人的年龄、行走的速度与方向,自己车辆的

道路交通事故十大典型案例

道路交通事故十大典型案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迅猛增长,由于人、车、路、环境等道路交通系统的要素不完善、不协调,安全出行知识缺乏,法制观念不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依然多发。 为警示交通参与者、道路运输从业者自觉守法,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我局从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选择涉及安全护栏、客车安全带、货运车辆肇事、小客车肇事、起火燃烧导致重特大事故等典型事故案例,逐案剖析事故教训,以警示社会,引起关注,希望道路交通参与者、道路运输从业者能够以此为鉴,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依法、文明、安全行车,自觉履行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带”血的教训 ——2012.8.31连霍高速公路河南三门峡 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一、基本情况 2012年8月31日8时48分,灵宝市宝通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驾驶人郭世平驾驶号牌为豫M15260的金龙牌大型普通客车(核载29人,实载27人),沿连霍高速公路(G30)自西向东行驶至784公里加420米处河南三门峡境内,因遇大雨,车辆发生侧滑,翻至道路右侧沟中,造成大客车上8人当场死亡,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15人受伤。 二、教训与启示 当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或者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将产生巨大的惯性力,这个惯性力可以超过驾驶人、乘车人自身体重的20倍(不同的行车速度及撞击程度有所不同),使驾驶人及乘车人与车内的方向盘、玻璃、座椅靠背、车门等发生碰撞,极易造成对驾乘人员的伤害。美国每年有超过1万名驾驶人因为使用安全带而保住生命,欧洲通过使用安全带每年挽救超过5000人的生命。我国对于驾驶人和乘车人使用安全带有明确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1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交通运输部明确要求,7月1日起没有配备安全带的客运车辆不得上高速公路行驶。 此次事故中,肇事车座位虽然全部装有安全带,但40%的座位配备安全带不能正常使用,存在缺少安全带锁扣等问题;客运车驾驶人在发车前未履行安全告知义务,提醒乘车人系安全带,客运站也未对出站车辆乘车人系安全带情况进行检查。从事故的后果来看,车辆左前部直接撞击地面的部分变形较为严重,车体大部分变形不严重,未影响内部生存空间,大部分乘员是先被甩出车外,后被事故车辆砸压致死。如果能够有效使用安全带,必然会大大减少伤亡人数。 违法装载危险品车毁人亡痛惊心 ——2011.7.22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南信阳 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一、基本情况 2011年7月22日3时43分,山东威海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驾驶人邹建洲驾驶鲁K08596号大型卧铺客车,乘载47人(核载35人),行驶至河南省信阳市境内京港澳高速公

全国交通事故统计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 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百分之三,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百分之十六。而酒后驾车为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罪魁之一。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 200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6万人。 2001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事故共造成10.6万人死亡,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注:每5分钟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来源:中国新闻社) 200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9万人 2002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3万起,造成10.9万人死亡、56.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4万人 2003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这些事故造成10437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去年,在机动车增长1674万辆、道路增加4.6万公里的情况下,全国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其中“非典”期间事故下降明显。(来源:京华时报) 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4万人 2004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004年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89.8%,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占到了总数的87.4%和90.6%。(来源:新华网) 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8738人 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来源:新华社)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万车死亡率为6.2。

铁路行车事故的原因分析

铁路行车事故的原因分析 通过行车事故可以对行车的安全状态以及治理事故隐患提供重要的依据,当前的铁路运输中行车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在事故的研究中需要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善于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明确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去对事故进行预防控制,进而促进我国的铁路运输获得安全发展,实现行车的规范化管理,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优良的出行保障。 1 铁路行车事故的原因分析 1.1 铁路管理人员行为不当造成的行车事故分析 在铁路运输工作开展中一些员工责任意识较差,忽略了工作纪律以及劳动纪律的作用,在工作中存在我行我素的情况,不按标准作业造成事故的发生。这种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出现擅离职守、打盹等问题,比如在铁路运输接发车的过程中去做其他无关的事情,分散了正常工作的注意力,进而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误听或者误传车次、错搬道岔等问题,造成行车事故的发生。第二就是工作人员存在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在实际的铁路行车操作中容易出现混乱的状况。在自控、互控等工作不能真正规范的落实,铁路车站的值班员以及把关人员等岗位之间的互控性不强。第三是安全意识差,对工作中相关的标准要求进行忽视,没有根据要求去对接发车的进路进行检查与确认,不能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调度命令,在行车凭证的核对工作中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不能正确的使用行车凭证。 1.2 铁路行车事故发生的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 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不完善的状况也是造成行车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具体的主要有部分单位对路外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及时进行工作方式的革新,路外安全压力传递不到位、制定不完善。在防范措施的落实以及防范职责的履行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缺陷,铁路

道路交通事故状况分析

九十一年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提報單位:統計室 92.9.30 一、前言 隨著科技進步,車輛、道路工程不斷改進,且車輛安全配備及道路服務水準受到重視,交通投資建設在於滿足行的需求與加強安全保障。 依據本署統計資料,九十一年交通事故A1及A2類死傷案件為86,259件,死亡2,861人(只計算事故發生起24小時死亡者),受傷109,594人。若依衛生署機動車死亡人數統計資料,由84年的高峰7,427人逐年降低,91年為4,322人,顯示近年來交通安全政策已具成效。惟我國每十萬人口死亡19.2人(2002年),與日本6.6人(2002年)、新加坡5.2人(2000年)比較,仍有進步空間,本文就警察機關交通事故資料分析,提供制訂道路交通安全決策之參考。 二、歷年概況 表一、歷年臺閩地區道路交通里程、機動車輛及道路交通事故 說明:道路含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專用道路及市區道路。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衛生署資料) 人口 (80年=100) 50100150 200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年 九十一年臺閩地區機動車輛為17,906,957輛,較上年增加441,920輛或增2.53%,其中汽車數5,923,200輛(平均每千人263.01輛);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322人,較上年減少465人或減9.71%;人口為22,520,776人,較上年增加115,208人或增0.51%;道路里程37,299公里,較上年增加601公里或增1.64%(詳表一)。 以八十年至九十一年止十二年之資料觀察,機動車輛增加68.76%,道路里程增加31.00%,人口增加9.29%,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則在政府積極推動多項安全措施(如註一)及警察嚴正執法下減少3,000人(-40.97%)(詳圖一)。 圖一、歷年臺閩地區道路交通事故等之變動 三、世界主要國家道路交通事故概況 主要國家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率以新加坡 5.2人/十萬人口(2000年)最低,英國5.6人(1999年)次之、日本6.6人、德國7.9人又次之,韓國22.3人/十萬人口(2000年),我國2002年死亡率為19.2人/十萬人口,略高於美國15.1人/十萬人口。就狀態別結構觀察,我國以騎乘機車死亡占54.6%最多(2002年),歐美、日本以乘坐汽車死亡為主約占40-50%(2001年),韓國以徒步死亡較高占38.7%。就年齡組(每十萬人口死亡人數)觀察,我國、日、韓等亞洲國家以65歲以上組較高,美、英、德等歐美國家則以15-24歲組較高(詳表二、三)。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是人类的大敌,道路交通事故亦是如此,道路交通事故能使车辆遭到损坏,人员受到伤亡,因此企业须下大力气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抓好。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专家对近几百起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司机因素、车辆因素、管理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 属于司机因素方面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情绪不好⑵睡眠不足⑶驾驶时精神不集中⑷强行超车⑸开车闲谈⑹开车饮食或吸烟⑺开赌气车⑻开快车⑼开车办私事(10)酒后开车(11)驾驶技术不佳(12)非司机开车(13)疲劳驾驶(14)判断错误(15)误操作。 属于车辆因素方面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灯光不好⑵制动不灵⑶方向失控等等。 属于管理因素方面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派车办私事⑵派病车上路⑶派非司机开车⑷、规章制度不严⑸安全教育不落实⑹安全事项交代不清楚。 属于环境因素方面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有: ⑴气候不良⑵路面不好⑶山区险道⑷闹市区人多⑸行人违章⑹遇有违章车。 在上述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四大因素中,司机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其次是车辆因素,居第二位。司机和

车辆这两个因素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因为车是由人驾驶的,如果司机的安全素质高,就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辆故障,车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司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具体反映。 管理因素也是关键的因素,对安全行车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管理部门重视车辆交通安全工作,则车辆安全就会改观、情况良好。 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个因素中的不安全问题也和司机有关,因为行车环境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要靠司机发现和预防,如果司机的安全思想牢固,驾驶技术熟练,即使遇有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能保证行车安全。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表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833-80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原因分 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一)公路交通事故多,公路交通的事故死亡率远高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20xx年,全国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389773起,造成80589人死亡、32269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58.4%、77.2%和65.3%,城市道路发生交通事故277734起,造成23783人死亡、17148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41.6%、22.8%和34.7%,公路与城市道路事故起数比为1.4:1,而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城市道路死亡人数的3倍,公路上平均每5起事故死亡1人,城市道路上平均每12起事故死亡1人。 (二)道路交通事故基本逐年增加,呈现恶化趋势,除了万车死亡率外,其他各项指标基本上逐年增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编号:SM-ZD-63017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对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是交通管理部门、路政管理部门及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必须进行的一项主要工作,通过分析,各自找到相关的事故诱发原因,从而为管理好和指挥好交通、养护好道路、管理好运输部门提供有力依据。 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人,主要包括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驾驶员,他们是道路交通动态要素中的主体。所以,离开人的交通行为,是不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的。而车,主要指机动车、非机动车、畜力车、残疾人专用车等,一般来说,由于人的因素,才使车辆发生了交通效应,从而使车成为了交通事故构成的主要因素。而道路是交通体系中的必要条件之一,构成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的环境往往被称为交通事故的诱发条件。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以机动车违法驾驶为角度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世界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也远大于发达国家。而在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驾驶是最严重的因素,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本文以机动车违法驾驶为角度,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以及对策研究,找出方法有效预防高居不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 本文共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当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使读者对我国当前的道路事故有个数字性的了解。第二部分,分析机动车违法驾驶可能存在的原因。第三部分,通过原因的分析,研究适合的对策。第四部分,介绍新实施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其中一些重要的规定以及其对于预防机动车驾驶人违法驾驶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道路安全、机动车违法驾驶、新交规

Caus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ffic accidents ——From Illegal driving of motor vehicle Abstract In recent yaers,in the case of the fast-growing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in China,traffic accidents and casualties is a rising trend.The loss caused by the traffic accidents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e road traffic accident death rate is also much larger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In the reason of the road traffic accidents,the illegal driving of motor vehicle drivers is the most serious factor,the proportion reached more than 90%.The article from illegal driving of motor vehicle,through its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to find a effectively way to prevent the stubbornly high number of road accidents.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China, so that readers have a digital understanding of road accidents.The second part mainly analysis the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illegal driving of the motor vehicle. The third pa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research suitable countermeasures. The fourth part, apply for 《Driving license and use the term》some important requiremen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motor vehicle drivers who break the law driving. Key words:Road Safety Illegal motor vehicle driving New traffic rules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现状与对策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778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现状与对策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现状与对策 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交通事故救援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道路救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事故;紧急救援;对策 1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基本保持在50万人左右。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非自然死亡人数的1/4左右,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公害。我国自20xx年以来,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平均每天有将近300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达17%左右,这与发

达国家2%的交通事故致死率相比高出近9倍(如表1和表2所示)。 造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上述状况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不力是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和致死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救援不及时和救援措施不当造成的,据我国卫生部的资料表明, 在1000例交通事故伤者中, 只有14.3%乘救护车到达医院[1] 。法国的实践表明,对于交通事故重伤者,在30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为80%,在90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仅为10%以下,而我国交通事故死亡者中大约40%为当场死亡,60%死于送往医院途中或在医院中死亡[2] 。 由此可见,加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