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战略分析

1公司愿景及使命

1.1愿景

“让世界充满吉利!”

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

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1.2使命

“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

安全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保障,环保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诉求,节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在用户更加关注安全、环保、节能、的今天,能否制造充分保障生命、爱护环境的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共识。吉利以此为己任,为此而奋斗。

2战略目标

贯彻“不打价格战、不降价”整体策略,并将单纯的“数量战”升级成价值战、服务战和营销能力战,建设以“顾客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营销价值链,持续推进多品牌建设,快速提升品牌形象,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主品牌,实现全年销售41.2万辆的目标

3公司现行战略分析

3.1公司战略

2010年实现年销量41.2万两,相比2009年的30万两,增幅达37%以上,足以说明吉利采取了积极的发展型战略;与此同时,吉利将在2010年新推出多种车型,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更宣称要新增两至三个更大更豪华的车系,说明其选择产品多角化战略,进行品牌延伸,获取更大利益。吉利的战略由原先的立足国内、抢占低端市场逐渐转变为全球扩张,向中、高端市场延伸,收购沃尔沃正是它迈向中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第一阶段(2007年6月—2009年):

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转型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2010年—2012年):

吉利汽车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型基本完成;

?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

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战略布局

为实施国际化战略,集团已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较宽系列的9个平台40多款整车及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发动机、手自动变速器;紧紧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开展领先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吉利将形成年产200万辆汽车的产销能力,在海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

●技术创新?

截至目前,吉利集团拥有各种专利416项,其中发明专利40多项,申请国外专利20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数百项。吉利还承担了5项国家“863”项目,启动了未来5年中长期节能环保汽车开发规划,开发包括从轻度混合动力车到全混合动力车的5款混合动力轿车。此前,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出海尚三厢混合动力轿车和海域三厢M100甲醇代用燃料轿车。

?3.2竞争战略

吉利提出“以用户为中心,以订单为主线,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三链协同,实现高质量下的高增值和高增长”的竞争方案。

供应商配套能力和研发能力成为吉利对所有供应商考核的重要标准,在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的同时,吉利积极引进“源头活水”

吉利先后与韩国大义、美国江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以吉利平台为依托,能够发挥

国际零部件巨头技术优势和本地零部件企业制造优势的“三位一体”合作共赢新模式。

3.3职能竞争战略

市场营销以关注客户为焦点,狠抓销售网点的整顿和形象建设,加强呼叫中心的运行功能,快速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售后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逐步提升,特别是金刚、自由舰、远景满意度提升了13%。?

?国际市场营销开始从贸易型向营销型转型,先后在乌克兰、俄罗斯、印尼等地设点建厂,实现SKD、CKD加工贸易的海外生产模式。

吉利汽车设计了集团采购体系组织架构,成立了集团采购委员会,负责集团采购供应工作的

发展战略、重大政策制定、重要决策、考核等;把零部件采购公司内部机构调整为与技术体系

的机构设置相对应,从组织上保证了与研发部门的对接,与制造公司的对接,与供应商的对接。

吉利树立了质量网的管理理念,明确了质量管理不是一种功能,而是一种责任的基本理念,明确了集团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明确了研发质量、零部件质量、产品制造质量、市场质量信息的质量责任和管理模式。?

?吉利进行了质量人员的整合和调整,充实了集团采购公司对供应商过程质量管理的质量人员。在全集团进行了TS16949体系认证和供应商质量提升工作。?

4吉利内外环境分析

4.1外部环境

4.1.1 PEST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

2009年,几乎所有重要汽车市场都在衰退,而中国在增长,并且是40%的高速增长!1340万

台的销量数字不仅是个历史纪录,也昭示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壮大。中国市场正在成为

所有国际汽车巨头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如何赢得地域广阔、层次错综复杂的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全球各大汽车企业的“聚焦点”。

●经济环境

2010年国家政策对经济的拉动将有所减少,但外需好转和民间投资增长将推动GDP增速达

到10%左右,高于2009年增速而继续处于上行周期。经历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后,2009

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重新转正,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胀已成现实。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明年我国CPI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全年上涨2.5%、4%左右,物价上涨压力

将温和可控。2010年全国宏观经济仍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期,国际环境影响有限,作为支柱

产业,国家对于汽车工业的支持从根本上没有改变,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汽车保有量任然很低。

●政治法律环境

随着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政府公务车采购也趋多元化,政府采购汽车新政将出台,新方案将

主要向自主品牌倾斜,尤其集中在一般公务车范围。

●技术环境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甚至是全球汽车工业奋斗的方向。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正从改进传统能源汽车技术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两方面入手,发力节能减排。从2009年起,中

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

工程将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全面开花,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

2009年中央以贷款贴息为主的方式,安排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六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涉及汽车产业的内容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开发。未来三至

五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发展高潮。

●金融资本的介入

在中国构筑汽车流通销售体系时,金融资本的介入是很有必要的。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有效地

扩大汽车企业的规模,构筑规模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中国汽车信用消费实际情况

在中国目前汽车消费信贷体制之下,销售商和银行是受益方,保险公司承受着巨大风险,对于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评估知识一种形式,对风险管理的方法还仅仅停留在抵押保证和保证保险的领域,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方法。

●汽车信用消费体系的建立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建立一种风险低的汽车信用消费制度是当务之急。汽车企业除积极地利用自有资本展开汽车信贷业务之外,有必要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本,甚至和银行及保险公司等金融

●组织结构

吉利的组织架构,集团总部部门从22个减少到15个,一级公司从25个减少到19个,并撤消了原有5个二级公司建制,全年销售目标提高25%,全员劳动生产率目标提高17-30%;在全集团内部进行“定流程、定机构、定职责、定岗位、定编制、定人员”六定;按照全员劳动生产率测算工资总额,确定奖励比例,对于在机构改革中富余人员,吉利也作了妥善安排,通过集团内部调剂和新基地扩展需求予以消化。

●人力资源

建立了全面的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保留人才的系统机制;建立起一支拥有10余名外国专家、上百名高级工程师、数百名博士、硕士的科研队伍,研发人员近千人;创立了“高管带研究生,专家带助手,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快速成长机制;创办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北京吉利大学,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研发能力

吉利在国家汽车发展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国内外技术封锁、没有任何技术储备和资本优势的背景下开始了中国自主造车的历程。吉利的自主创新从一开始就贯穿于公司整体经营发展活动的始终,通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根本目标,吉利创造了先自主制造整车、再自主研制关键零部件、最后整合协调发展的自主创新历程。

为实现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吉利投资数亿元在临海建立了吉利汽车轿车开发中心和试验中心;在上海建立了新能源、清洁燃料、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及经典车型研发中心;在宁波建立了发动机研究所、变速器研究所;在路桥建立了电子电气研究所。目前,吉利汽车各研究院拥有较强的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自2003年开始逐年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车型和机型。吉利拥有一批行业顶尖的技术专家和技术力量,已经获得各种专利220项,发明专利21项,自主开发的CVVT发动机—4G18,升功率达到57.2k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并获得2006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唯一的一等奖,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产品牌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

●产品品种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吉利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等七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轿车;拥有1.0L(三缸)、1.0L(四缸)、1.3L、1.5L、1.6L、1.8L等六大系列发动机;拥有JLS160、JLS160A、JLS110、JLS90、Z110、Z130、Z170等七大系列变速器。上述产品均通过国家的3C认证,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其中4G18、4G10发动机已经达到欧IV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财务状况

目前,吉利集团有三大部分核心资产,即浙江福林国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其中,美日汽车以53.2%的股权控股浙江吉利。华普汽车通过华普国润控制着华普M203、华普飙风轿车、汽车研究院、宁波发动机90%的权益等重要资产。此外,福林国润掌握着吉利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资产。

从发展来看,吉利集团发展汽车产业需要大量资金。仅2004年吉利控股对外宣布的投资计划已超过100亿元。上述项目主要包括: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吉利控股持股90%)总投资额逾10亿元;湘潭九华的中高档轿车基地总投资额达28.8亿元;台州汽车上工业城总投资额49.1亿元;海南三亚学院总投资10亿元;三亚落笔洞旅游项目20亿元。

除此之外,2005年6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在香港合作开发一款新型轿车系,并同步带动有关零部件开发项目,预计投入资金10亿元。

财务状况分析表如下所示:

┌─────────┬─────┬─────┬─────┬─────┐

|指标\日期|2010-03-31|2009-12-31|2008-12-31|2007-12-31|

├─────────┼─────┼─────┼─────┼─────┤

|净利润(万元) | 5464.90|12341.28| 5925.98| 7798.53|

|净利润增长率(%) |364.72|108.26|-24.01|195.14|

|净资产收益率(%) | 3.10|7.23|9.55| 13.19|

|资产负债比率 (%) | 44.43| 46.67| 73.37| 67.40|

|净利润现金含量(%) | -390.33|823.97| -106.39| 12.10|

└———──────┴─────┴─────┴─────┴─────┘

4.3 SWOT分析

基于以上对吉利公司发展的内外环境的分析,可制定相关战略。

5.1公司战略

5.1.1战略目标

占领中国汽车市场份额15%

稳固低端市场,逐步进入中级轿车市场

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积累研发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1.2 战略实施

根据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举措,证明它已经迈向了中级轿车市场的大门。因而下一阶段适宜采取稳步扩张战略。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低端市场采取市场发展战略:进一步寻求新的潜力市场,挖掘潜在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

术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

●中高端市场采取多角化经营战略:沃尔沃主要业务是客车和轿车,其中客车占主导地位,

也是沃尔沃技术集成产品,在吉利收购沃尔沃并获取其全部技术专利后,针对这一现状,宜采取主导产品战略,减少沃尔沃的车系数量,对其现有业务开展波士顿矩阵分析,保留明星业务和金牛业务,舍去问题业务和瘦狗业务,结合沃尔沃优势所在,把其主要竞争优势的产品线进行有效组合,防止“型号热”出现,这样一来,重新塑造沃尔沃品牌,使其扭亏为盈。

5.2竞争战略

分析

现针对吉利国内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目前状态将来计划

主要竞争对手产品市场占

有率

消费者评

创新能力战略规划

比亚迪低端产

品:

比亚迪

F0、

比亚迪

F3

中高端产

品:

比亚迪

F6、

比亚迪

G3

09年比

亚迪在

全国市

场(轿

车、

MPV、

SUV合

计)的占

有率为

3.55%

1、车的性

价比比较

高、但是

安全性能

还不是特

别可靠。

1、比亚迪DM电动汽车是EV+HEV,

这种系统将会取代油电混合系统,

成为世界上最主流最先进的新能源

汽车系统。

2、ET-Power即铁动力电池,此款

“铁”动力电池在安全性能和动力

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保障和提升,

此外“铁”电池更具有成本低、无

污染、无噪音、再回收等颠覆性的

优势。

1、2025年要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商

2、从低端市场向高

端市场发展,在中高

端市场中也有一定的

占有率

3、2010 年汽车业务

目标销量80 万辆

奇瑞低端产

品:

奇瑞

QQ、

风云2、

旗云09年奇

瑞的市

场占有

率为

4.7%

1、品质

高;性价

比好;像

同级别的

进口车,

适合家庭

使用,中

低档品

牌,经济

价位。

1、奇瑞的CVT自动变速箱将在今

年上半年全面投产

2、在AT变速箱产品的研发上也将

取得突破,手自一体的6AT变速箱

预计将在2011年底实现投产

3、在发动机领域,2010年奇瑞将有

9款全新发动机产品(包括汽油和柴

油发动机)投放市场

4、奇瑞将在节油率达到30%的强混

合动力(ISG)、插电式混合动力

(PHEV)和纯电动(EV)产品方面

实现产业化

1、“全球化”是奇瑞

的战略发展目标

2、“精耕2010”奇

瑞汽车将围绕“精耕

品牌、精耕技术、精

耕责任、精耕国际”

四大主题推出战略举

措。

上海通用中低端市

场:

别克、

雪佛兰

高端市

场:

凯迪拉克

09年上

海通用

在中国

市场的

占有率

为8.3%

车的性价

比比较

高,车的

设计比较

时尚。

1、E-Flex动力推进系统是目前通用

汽车清洁能源战略的核心,该系统

可通过外接电源充电获取驱动汽车

所需要的电力

2、S6 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做到了

运转更顺畅、动力表现更强劲、更

省油、更低噪音

2015绿色产品战略目

标:继续加大力度提

升传统内燃机动力效

能,以更低排量实现

更好性能、更低能耗、

更少排放三重目标

丰田低端市

场:

雅力士、

威驰

中高端市

场:

皇冠、

锐志、

凯美瑞09年丰

田在中

国的市

场占有

率为

8.6%

1、车的

质量比较

好,特别

是在安全

性能上

2、品牌

值得信

赖。

1、进化设计的Toyota i-real配合先

进的低重心设计,行驶更灵活、更

顺畅。

2、全新的VVT-i发动机智能正时

可变气门控制技术。

3、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更节能、更环

保。

到2011年占据中国汽

车市场的10%

由上表信息可知,国内市场中的这些主要竞争对手在低中高端都健全且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与吉利抗衡,且以丰田为首分别占据着中国汽车市场,但丰田的优势并不明显,且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基本形成垄断竞争的局面。

面对如今技术环境的变化,也为了适应中国现出台的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这些企业分分在减噪、减排、节油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于吉利来说,低端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是比亚迪和奇瑞,消费者对奇瑞的质量和品质都给予的相当肯定,但对比亚迪的质量表示出质疑;吉利中高端的主要竞争者是上海通用和丰田,这两个企业都具有相当的品牌优势,在消费者心中也确立了高品质高品位的形象,但价格也是偏高的。

5.2.2 战略目标

在低中高端市场都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走产品差异化战略,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完善的经销商网络和销售渠道,最大程度占领中国汽车市场,也为扩大海外市场奠定基础。建立核心竞争力,吉利可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积极开发增值服务业务:

----汽车保险:

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保险业务与日俱增。而通过新车保险业务可以确保经销店的利润获取,车辆保险作为汽车营销价值链的重要一环,能给汽车带来丰厚利润。在汽车保险发展尚且不完善的中国,吉利经销商应致力于确保顾客在本店投保以维系高续保率。通过提供新车保险业务可以充分体现出汽车专卖店的到服务,通过建立与顾客的信赖关系,从而稳固经销店的顾客满意程度。

----汽车分期付款:

汽车消费信贷是汽车营销价值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汽车消费、帮助汽车厂家最大程度地销售汽车起到了指端重要的作用。要使其发挥作用,吉利应从一下几点来做:经销商要加强对销售顾问的培训;厂家持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经销商、银行之间建立一个顾客信用评价信息互通体系。

●全面建设销售网店

从经销商资金能力、行业经验及当地市场前景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选取,一旦经销商被认定为品牌代理商后,就要进行网店的建设。在进行网店的硬件设施之前,厂家要对经销店实施网点建设咨询,更要对经销店的地理分布进行合理布局。

培养销售网店的顾客满意度意识。建立销售网点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品牌建设

以顾客为中心,通提高服务水平和建立有效的顾客反馈系统增强顾客满意度;保证良好质量和售后维修水平,学习丰田看板管理方式,提高生产生产现场管理效果。

在收购沃尔沃之后,重新建设这一品牌,聚焦于“安全”,可只针对有小孩的家庭生产实用轿车,这样的集中化战略可帮助沃尔沃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条件下有效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有助于品牌形象的重新建立。

5.3职能部门竞争战略

提高企业供给力,包括与之配套的物流能力、市场宣传推广力、媒体公关能力、售后服务能力一系列的综合营销能力。

吉利案例分析图文稿

吉利案例分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吉利战略分析 1公司愿景及使命 1.1愿景 “让世界充满吉利!” 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 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1.2使命 “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 安全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保障,环保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诉求,节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用户更加关注安全、环保、节能、的今天,能否制造充分保障生命、爱护环境的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共识。吉利以此为己任,为此而奋斗。 2战略目标 贯彻“不打价格战、不降价”整体策略,并将单纯的“数量战”升级成价值战、服务战和营销能力战,建设以“顾客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营销价值链,持续推进多品牌建设,快速提升品牌形象,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主品牌,实现全年销售41.2万辆的目标 3公司现行战略分析 3.1公司战略 2010年实现年销量41.2万两,相比2009年的30万两,增幅达37%以上,足以说明吉利采取了积极的发展型战略;与此同时,吉利将在2010年新推出多种车型,

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更宣称要新增两至三个更大更豪华的车系,说明其选择产品多角化战略,进行品牌延伸,获取更大利益。吉利的战略由原先的立足国内、抢占低端市场逐渐转变为全球扩张,向中、高端市场延伸,收购沃尔沃正是它迈向中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第一阶段(2007年6月—2009年): 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转型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2010年—2012年): 吉利汽车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型基本完成; 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 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战略布局 为实施国际化战略,集团已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较宽系列的9个平台40多款整车及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发动机、手自动变速器;紧紧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开展领先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吉利将形成年产200万辆汽车的产销能力,在海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 技术创新? 截至目前,吉利集团拥有各种专利416项,其中发明专利40多项,申请国外专利20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数百项。吉利还承担了5项国家“863”项目,启动了未来5年中长期节能环保汽车开发规划,开发包括从轻度混合动力车到全混合动力车的5款混合动力轿车。此前,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出海尚三厢混合动力轿车和海域三厢M100甲醇代用燃料轿车。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一、企业收购情况分析 1.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原因 1)技术和品牌号召力提升为主的战略转型 吉利汽车早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方针:不打价格战,但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从之前的成本 优势逐步转变为技以技术优势与用户覆盖率的服务定位。 由于吉利汽车属于国产民营汽车品牌,长期以来,在汽车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深深的“草根”印象,虽 然这已经给吉利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利润, 但是却极大程度的阻碍着吉利向中高端汽车市场渗透与 发展的步伐,品牌优势不能极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对 吉利汽车来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然而作为国际知名 品牌的沃尔沃汽车,他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财产和先进 的生产技术是毋庸置疑的,谁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谁 就将获得更多的关于生产、安全性能及节能环保方面的 先进技术。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不但填补了自己缺乏定级豪华品牌的空缺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整体形象,并且可以 通过品牌移植来提升自主品牌价值,最终实现能够参与 国外竞争的高端民族品牌。同时,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 也标志着吉利汽车正式走出了自己转型的第一步。现在 再看吉利汽车,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骄

傲的成绩。 2)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一种方式 对于身为国内民营企业的吉利汽车而言,要想进入广阔的国际市场特别是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欧美市场是一件分厂困难的事情。而国际并购,无疑是让吉利汽车获得国际市场“通行证”的一条捷径。沃尔沃的品牌影响力无疑将成为中国吉利走向世界的桥梁,而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也无疑将为国内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指明了一个方向。 3)学习国外先进的品牌营销管理 沃尔沃的品牌营销理念一直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档生活”密不可分,在锁定追求生活质量,注重安全和环境的同时又会给客户带来低调稳重的体验。吉利汽车通过对沃尔沃品牌营销战略的学习,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著名汽车品牌以及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4)吉利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密不可分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个震惊整个行业的“蛇吞象”式的海外并购所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将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李书福个人的坚持、努力、决心以及对汽车的梦想成为了推动整个并购进程的重要支撑。 吉利02年起开始关注沃尔沃到08年底首次将花了

吉利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兴起一次大的并购浪潮,其主要特征是大量的杠杆收购(LBO)和敌意收购,史称美国第四次并购浪潮。在此期间,更具体地说在1986年11月至1988年10月的两年间,美国吉列公司经历了分别来自佩雷尔曼-雷夫隆公司和康尼斯顿公司两个敌意收购方的三次收购攻势,吉列公司采取包括业务整合、设置反收购措施、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寻求法律保护、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反收购措施,成功地抵御了这些敌意收购,维持了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并在接下来的经营中创造了高于市场预期的业绩。在这四次收购与反收购的较量中,美国政府、司法机关、经济学者、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员工等各种市场主体的立场与观点各不相同。通过这一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有助于了解美国这一时期并购活动的情况,以及它给美国的公司并购带来的影响。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并购敌意收购收购报价 目录 一、吉列公司的基本情况与市场表现 二、收购方的基本情况 三、吉列公司的估值分析 四、吉列公司为反收购的内部调整 五、吉列公司反收购案例的启示 一、吉列公司的基本情况与市场表现

1901年,吉列与威廉?尼科尔森在缅因州注册了美国安全剃须刀公司;1904年,吉列获得了美国专利,并筹集到足以扩大生产的资金;到了1917年,吉列在特拉华州的公司成立,它每年销售100万把剃须刀和1。15亿个刀片。1917—1945年间,美国先后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大大刺激了吉列剃须刀和刀片的市场需求,战争成为空前的促销和宣传手段。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吉列施行多元化发展与跨国经营相结合的战略,积极进行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的的并购活动,并成为一家国际化、多元化、面向顾客的大型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在世界各地设有分支机构与工厂。吉列的国际业务量占公司全部业务量的比例从1965年的32%,上升到1978年的50%,到了1993年,这一比例已达70%。多年来,吉列产品在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市场一直敌意收购吉列公司的案例分析经典案例赏析中国并购评论处于第一或第二的位置。 1990年,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传感器(Sensor)剃须刀;1992年4月,它已经占领了非一次性剃须刀市场43%的份额,每年带动售出10亿个刀片;到了1994年底,吉列借助这一产品已占据了剃须刀和刀片市场67%的份额。目前,吉列形成了5大盈利中心:博朗小家电、文具、传统清洁用品(如除臭剂、洗发水)、牙刷以及剃须刀和刀片。 吉列公司推崇稳健型的经营模式,强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公司股东的重要性。由于在主营业务的选择上以现金流充裕、产品具有重复性消费的特点(剃须刀及刀片、牙刷、电池),所以吉列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现金流,并定期发放固定数额的股息,从而在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群体中树立起稳健经营、保障分红的良好形象。同时吉列在世界范围内培育起一个高效的营销体系,并拥有良好的市场形象,吉列在二级市场上一直是追求长期投资回报的中小股民所追捧的对象,其收益表现一直优于代表美国市场平均水平的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 1982—2004年间总体业绩优良,公司在1986年、1991年、1995年以及1998年四次股票拆细后,平均股价依然保持在40美元上下,这表明在此期间公司股价是一路上扬的。在此期间,公司分红的水平亦相对稳定。 二、收购方的基本情况 三次收购吉列公司的主要有两个收购方,一个是康尼斯顿集团,一个是雷夫隆集团的佩雷尔曼。康尼斯顿集团试图通过争取代理权的方式来争夺吉列董事会四个董事席位,从而达到控制吉列公司的目的。一旦控制了吉列董事会,就会作出分拆出售资产的决定,以争取更高的收益。佩雷尔曼拥有奥林奇收购公司,它是一家主要从事杠杆收购的公司,由雷夫隆集团、马克安德鲁斯及福布斯集团共

吉利收购沃尔沃.doc

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个超常规的决策? 2010年3月28日,中国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100%收购美国福特公司旗下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吉利将完整拥有沃尔沃轿车品牌,包括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的先进生产线,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人们普遍认为,沃尔沃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业国际收购中最特别的一个优质资源。 吉利从事轿车生产的历史不过13年。即使在中国市场,吉利品牌的认知度也并不高。这样的并购机会似乎很难想象,何况沃尔沃无论规模还是品牌都不是吉利可比的(两家企业2009年对比见下表)。 然而,在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看来,收购沃尔沃的决策虽然大胆,却是基于精密计算的。首先,沃尔沃拥有完整的中高端车型及技术体系,这正是低端形像的吉利所缺乏并急需的。吉利还可以"借此获得一个更大和更平衡的市场份额和业务结构",有效地抵御未来汽车产业全球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李书福的团队一直在密切关注汽车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积极寻求有价值的收购机会,同时争取国际

金融市场和本国政府的支持。这一次,他抓住了大型国有企业的迟疑(受制于同国外汽车厂商的合资合作,加上以往失败的教训,如2005年上汽以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后的不成功)和金融危机带来的收购机遇。在上述判断的背后则是强大的支持团队,包括长期合作的全球并购顾问洛希尔公司、律师事务所富尔德、会计师事务所德勤、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李书福说,我们从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现在全球有品牌又有技术的,除了奔驰、宝马和奥迪,就剩下沃尔沃可以收购了。 吉利的国际并购始于2006年,对象是欧洲小型汽车生产商英国锰铜控股公司。吉利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了猛铜控股的管理体系——从财务结构、薪酬制度到工厂管理体系和供应商管理,还向英国工厂派出一批人力资源、财务、技术、工厂管理等关键部门的管理人才去学习。 2009年初,吉利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获得国内目前最缺乏的、最核心的自动变速箱产能和技术。这次收购还显示了吉利作出复杂收购决策的能力。2009年春节后DSI宣布破产,得到消息后吉利进行了初步评估,包括李书福在内的高层全部前往当地亲自调查,通过香港公司融资外汇进行收购投标,5月完成并购,9月即实现赢利。吉利集团的香港上市背景令其拥有国际化融资平台而不必受限于国内外汇政策,这在国际并购中是一大优势。 吉利入主DSI后,并不直接介入日常运营管理,而是通过董事会为管理层下达公司发展方向以及业务考核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预算和绩效考核机制。这种管理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杭州,在浙江省的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2006年,通过市场的精耕细作和品牌的有效推广,吉利汽车销售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全年共销售各类吉利轿车近20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出口近15,000辆,同比增长11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亿元,同比增长41.88%以上;实现利税近1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全国轿车销量排名第九,1.5L以下轿车销量排名第二。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奋斗中,吉利汽车凭借其正确的市场战略选择和行业定位,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分析 (一)、国际环境: 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是在全球对外投资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自2004始,全球范围内对外投资的总额在不断增长,尤其到2007年,发展中国家以及地区的对外投资总额突破了历史记录,创下新高。200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有所创伤,但是全年中我国的对外投资额度除金融业外仍在平稳上升。可见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大范围的经济衰退并没有过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此外,我国汽车业销量于09年2月开始,已经超越了汽车也巨头美国,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而吉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鼓作气进行了并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研究考察沃尔沃8年之久,与福特开始接触谈判也近3年之后,于2010年3月28日宣布正式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章并购双方情况简介 (1) 1.1 并购双方集团概述 (1) 1.2 并购双方企业文化 (1) 第二章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 (3) 2.1 吉利“蛇吞象”并购沃尔沃 (3) 2.2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资金来源 (4) 2.3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原因 (5) 第三章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风险与整合措施 (6) 3.1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风险分析 (6) 3.1.1 运营风险 (6) 3.1.2 财务风险 (8) 3.2 吉利与沃尔沃文化整合中的主要问题 (9) 3.2.1 瑞典和中国的文化差异 (9) 3.2.2 吉利与沃尔沃双方的企业文化 (10) 3.3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整合措施 (10) 3.3.1 品牌及市场战略 (11) 3.3.2 技术整合战略 (12) 3.3.3 文化整合战略 (12) 第四章解决跨国并购文化冲突的对策 (14) 4.1 识别并购企业双方的文化冲突 (14) 4.2 实施有效的文化沟通途径 (14) 4.3 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策略 (15) 4.4 形成统一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16) 4.5 对员工实行跨文化培训 (17)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18) 5.1 结论 (18) 5.2 建议 (20)

第一章并购双方情况简介 1.1 并购双方集团概述 1.1.1吉利集团概述 吉利集团全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曾经被评为我国汽车行业内的十强企业,同时,也是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该企业于1986年成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零部件方面获得辉煌的成就。吉利集团凭借自身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创新,并且连续进入全国500强企业的名单,被评为我国汽车行业五十年里发展快速和成长最好的企业。 1.1.2沃尔沃概述 沃尔沃,瑞典著名汽车品牌,曾译为富豪。该品牌的创始人是古斯塔夫·拉尔松和阿萨尔·加布里尔松。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1.2 并购双方企业文化 1.2.1 吉利的企业文化 吉利的愿景是“让世界充满吉利”。该愿景的含义就是希望吉利所产的汽车和它的先进技术能够走向国际,走遍全球,同时,也是把大吉大利的祝福送给每一个人。吉利的目标是造出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吉利很注重企业精神这一方面的培养。吉利不断的创造汽车行业内的奇迹正是因为吉利拥有其独特的企业精神。吉利的企业精神包括团队精神、学习精神、实事求是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吉利精神,不仅是其目Hlf成就的关键,也是保障吉利走向持续经营的精神态度。吉利一直依靠着企业的“元动力”这一核心理念经营和壮大。这里所指的元动力便是企业员工的动力。企业的员工是否能够积极进取,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保持旺盛的态度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下去。离开了员工的努力,企业便会黯然失色,也就不可能形成企业的战斗力。吉利希望自己的品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一.企业背景 1.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 2.福特沃尔沃: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二.并购原因 1.大企业创新理论(最为重要的原因):吉利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走出国门的技术资本,于是便关注了国外沃尔沃,希望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了解沃尔沃的知识产权,从而获取操控的核心技术和中高端车型的技术体系能力。 2.全球经济一体化:由于国内市场的领先地方使得吉利的目光放到了国外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他们想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品牌,来获得研发到制造再到国际市场渠道等价值链,以此来打开吉利在国外的市场。而收购之前的沃尔沃在2007年曾实现45.83万辆的全球销量纪录,并且有着2000多个全球经销商、供应商体系在国际渠道方面绝对是吉利所需要的。 3.国际品牌效应: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提升吉利的国际品牌地位,利用沃尔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4.福特汽车亏损: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福特的汽车销量下降了21.8%,

透过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看投资银行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b9507929.html, 透过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看投资银行作用 作者:陈永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5期 摘要:2010年8月2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在伦敦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并宣布了董事会成员,至此,这起中国最大的海外整车资产收购案画上句号。收购过程中,吉利集团面临着同福特公司、两国政府的谈判问题、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以及并购中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但在洛希尔公司、高盛集团两大国际投资银行的协助下,收购得以成功实现。本文围绕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动因及投资银行参与并购的过程展开,试图总结出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与功能。 关键词:投资银行;吉利汽车;并购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23-01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动因 (一)福特公司面临债务危机,出售沃尔沃是其发展战略一部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汽车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福特汽车公司作为世界汽龙头 企业同样未能幸免。福特当年业务债务达258亿美元,即使减债成功,仍然有100多亿美元的缺口。卖掉沃尔沃能迅速回笼资金,避免进一步陷入困局。这是福特汽车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这也暗合了福特品牌专一化路线:“一个福特,一个团队”。 (二)吉利集团发展遇瓶颈,收购沃尔沃是其长期战略一部分。 1、改变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吉利汽车集团自1986年成立以来,秉持着“汔车就是两个沙发加四个轮子”的造车理念,以其低廉价格打开了中国市场,同时也树立了低端廉价车的品牌形象,这对其高端豪华车市场的开拓无疑是一巨大阻碍。沃尔沃汽车以“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品牌著称,并以其质量和优异性能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其品牌形象将注入“安全车、高端车”等概念,促使其消费认可度会大幅提升。 2、提升整车制造技术,积累管理经验。吉利目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虽然已经达到世界一流,其整车制造技术还很薄弱,甚至还不能独立制造发动机;同时,吉利缺乏一套完备的国内外管理系统以支撑其长远发展。此次收购包括沃尔沃的全部技术资源,且保持与福特的同步发展,这对吉利培养人才和提升技术的意义重大。另外,沃尔沃作为福特旗下一个子公司,

并购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高级财务管理会计与实务课程作业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行为,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的,在世界各地的惊呼声中一路走来,吉利就像一个学步孩童,摇摇摆摆,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作为中国并购难度最大的案例,吉利的成功却成为了既定的事实,下面将通过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来探究在跨国并购中究竟有哪些决定成败的因素。 一、案例背景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收购企业自身资源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个方面: (1)收购企业自身资源因素。 首先,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信息的把握是影响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吉利的掌门人李书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并于2007年敏锐洞察到并购沃尔沃的可能性,开始和福特进行正式沟通,同时要求财务负责人张芃着手研究并购可能性与准备工作,李书福则亲自飞赴福特总部进行协商。虽被福特多次拒绝,但李书福

坚信福特是战略性出售。然而,海外并购不同于国内并购,是否能够获得熟悉国际并购的专业化人才至关重要,互动因素中,谈判团队是双方沟通的桥梁,高素质的谈判团队能更好地把握双方的优劣势、关键问题和谈判技巧,是成功达成交易并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的关键。而吉利在继续跟踪沃尔沃时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吉利凭借精心的准备和对并购的熟知程度打了一场有备之仗,最终击败众多竞争者并购成功。 其次,并购目标企业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是决定并购成功的基石。此次收购沃尔沃的资金,大约需要27亿美元:买价是18亿美元,以及后续运营的一部分流动资金。对于巨额的资金,吉利已经安排妥当,一半是在国内融得的,国内资金吉利占51%以上,其他来源于国内银行;另外一半是由国外融得的。吉利早在2008年初就开始将所有的利润存起来,为此次收购做资金准备。同时,吉利与众多国内地方政府谈判,通过未来沃尔沃国产项目以及沃尔沃研究所项目落地,以获得地方政府资金的支持。这一落地项目引起了众多地方政府的关注,先后有北京、天津、东莞、大庆、成都、杭州等地方政府与吉利集团洽谈。据悉,大庆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已经为沃尔沃项目投入30亿元人民币资金。在外部融资方面,早在2005年,吉利汽车在香港“借

吉利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吉利汽车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主讲:何昌盛 第五组小组成员:池坤鹏10120825 费俊淇10120829 何昌盛10120832 李倩10120836 田婷10120850 王文艳10125136

目录 1 吉利简介 (2) 1.1 吉利的发展史 (2) 1.2 吉利的规模 (2) 1.3 吉利的产品 (2) 1.4 吉利的公司愿景和使命 (3) 1.4.1 公司愿景“让世界充满吉利!” (3) 1.4.2 公司使命:“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 (3) 2 吉利原有战略 (3) 2.1 “低价格”战略 (3) 2.2 选择“低价格”战略的原因 (3) 2.3选择“低价格”战略的基础 (4) 3 吉利转型新战略 (4) 3.1 战略转型背景 (4) 3.1.1 国内总体大环境的影响 (4) 3.1.2 成本优势的丧失 (5) 3.2 战略转型的提出 (5) 3.2.1 总体战略内容 (5) 3.2.2 总体战略规划 (6) 4 吉利战略转型采取的措施与分析 (6) 4.1 品牌策略转变 (6) 4.2 人才战略 (7) 4.2.1 财务总监尹大庆 (7) 4.2.2 集团副总裁沈晖 (8) 4.2.3 沃尔沃首席运营官童志远 (8) 4.2.4 吉利研究院 (8) 4.3 并购策略 (9) 4.3.1 收购澳大利亚DIS自动变速箱公司 (9) 4.3.2 收购沃尔沃 (9) 4.3.3 浙江中誉汽车有限公司 (10) 4.4 管理手段变革 (10) 4.5 渠道策略 (10) 5 SWOT分析 (11) 6 提出我们的想法 (12) 6.1 战略资源的转化 (13) 6.2 渠道 (13) 6.3 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 (14)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材料

从而将沃尔沃在汽车安全环保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与吉利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刻理解有效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取得双赢。”近日,2010中国最佳联络中心颁奖典礼在厦门隆重举行,吉利汽车捧回了客户服务方面的两项大奖:一是2010最佳联络中心奖之最佳客户服务,二是2010最佳联络中心奖之最佳客户回访。吉利汽车是本行业中两家获奖企业之一,更是唯一获奖的自主品牌车企,这表明吉利的客户服务已经处于行业标杆. 这是在李书福与沃尔沃交割三个月、新董事会召开了两次会议之后,首次于公开场合表明自己与沃尔沃管理层之间存在的分歧。“沃尔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全球汽车品牌的佼佼者,之所以目前在高档车的市场占有率上被抛到了后面,公司管理层对不同市场的变化考虑较少,产品与市场脱节是一个重要原因。”李书福表示,中国市场就和欧洲市场有很大的不一样,奔驰就对中国市场理解得很透,因此沃尔沃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按照市场需求的不同,来做产品的细分。 他指出,比如说现在中国市场喜欢大车型,只要客户有钱买那么沃尔沃就应该造。但是沃尔沃管理层却坚持不同的观点,认为大车型不仅能耗大、占地面积大、材料消耗也大,不符合当前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低碳环保的方向。“无论如何,自己的核心理念还是要坚持的,对于我和沃尔沃之间的不一样的地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协调起来。”李书福这样表示。 对于吉利与沃尔沃未来的发展定位,李书福坦言,“沃尔沃是豪华品牌,吉利是大众化品牌,这两个品牌是搞不到一起来的,所以必须要分开。”他表示,在与福特汽车成功交割沃尔沃之后的基本发展战略是: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要进一步提高沃尔沃的工程技术和设计品质,进一步提升沃尔沃的全球竞争力,支持沃尔沃“双零双强”计划(即零伤亡零污染),同时还要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强劲的企业生命力,要把沃尔沃打造成一家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强劲生命力的世界顶级豪华汽车企业。 “交割的完成只是开始,吉利接下来的任务是放虎归山,尽快恢复沃尔沃的往日雄风。”李书福表示。此前,沃尔沃董事会和管理层决定把中国建设成沃尔沃的第二本土市场,宣布了中国区管理层团队,并计划在成都、上海和大庆三地建厂,使得沃尔沃在中国的产能达到20万辆。但是,李书福昨日却表示谨慎,“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规划研究协调审批讨论环节,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 李书福表示,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努力的方向,这些年来吉利把每年收入的8%-10%用于研发,以保证企业具有持续创新的“造血”能力,下面吉利还要大量培养汽车工程师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培养营销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而沃尔沃今后的战略是就地研发、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吉利非常希望帮助沃尔沃能够在中国落地建厂,生产沃尔沃轿车。但沃尔沃有其自身的商业计划,吉利不能擅自决定,需中国政府批准。因此,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规划、研究、协调、审批、讨论的过程。 此外,李书福坦言,在部分问题上,双方确实存在不一致认识。作为西方的企业,沃尔沃认为当前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就是要搞小型、节能、环保的车。而在他看来,沃尔沃在中国要造大一点的车,才符合中国的汽车市场。但吉利已经表态,要尊重沃尔沃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李书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基本是可以协调的

战略管理吉利集团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小组作业 吉利集团战略分析及转型策略 课程名称:战略管理(汤小华) 课题组长:张肇元 小组成员:辛双琪;尹航;郭远哲;孙仲达;陈显鑫

目录 1.企业概述及战略演变 (3) 1.1 吉利集团简介 (3) 1.2 品牌及产品现状 (4) 1.3 战略演变概述 (5) 1.4 当前战略、使命及愿景 (6) 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7) 2.1 PEST分析 (7) 2.1.1 政府政策与法律法规 (7) 2.1.2 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 (8) 2.1.3 社会环境 (9) 2.1.4 技术环境 (9) 2.2 SWOT分析 (9) 2.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0) 3.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11) 3.1 财务资源 (11) 3.2 实物与产品资源 (12) 3.3技术资源 (12) 3.4 人力资源 (13) 3.5 企业能力分析 (14) 4.企业问题诊断与建议 (14) 4.1 企业问题概述 (15) 4.2 当前战略评价 (16) 5.战略实施建议 (17) 5.1 扭转品牌认知(主要战术) (17) 5.2 改革研发管理模式(辅助战术) (18) 5.3 巩固中低端市场(保障战术) (19) 6.战略风险评估与应对 (20) 7.附录 (20) 7.1 参考文献 (20) 7.2 小组分工表 (21)

3 / 21 1.企业概述及战略演变 1.1 吉利集团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成立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2009年12月23日,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出炉。上榜的五家中国民企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次入围。吉利以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含沃尔沃2011年营收)首次进入500强,车企排名第31,且总排名从去年的第688位跃升至第475位。截至2013年,吉利共有慈溪、临海、宁波北仑、上海、湘潭、济南、成都等9个生产基地,合计60万的产能。2013年4月18日吉利集团与宝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宝鸡新建基地,投资72亿元,年产整车20万辆。 2014年北京车展前夕,吉利发布全新品牌战略。取消现有全球鹰,帝豪,英伦品牌,回归一个吉利,并采用全新LOGO 。 图1 吉利汽车商标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兜兜转转,吉利终于收购了沃尔沃了。 3月28日晚9时,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围绕收购划不划算,能不能、该不该,沃尔沃为何选择吉利、选择中国,吉利的实力等等热点话题引发的长时间的猜测和争论现在也可以暂时划上一个句号。 现在,业界和消费者关注更多的是,吉利怎么去实现“沃尔沃为我所用”、怎么用沃尔沃的技术去提升自主汽车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吉利将给沃尔沃这样一个高端品牌带来怎样的变革,沃尔沃能否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卖出“亲民价”? 两年内让沃尔沃盈利?不容易! 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让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去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 李书福认为,沃尔沃之所以陷入亏损,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大幅下滑,产能放空,以及采购成本过高。因此,沃尔沃扭亏的关键是,吉利将充分调动发挥瑞典现有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新的奖励考核机制。在巩固稳定现有欧美成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降低成本、拓宽产品线。李书福预计,可以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 目前,VOLVO的产品线还很窄,大部分都是小众车型。而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收购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传承,而应该适应中国消费者对沃尔沃品牌的期望。吉利必须深刻理解沃尔沃的品牌内涵,在保证国产沃尔沃品质的基础上,真正的融入中国元素,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100%技术转让?困难仍不可低估! 此次,100%股权收购沃尔沃,吉利有望通过获取沃尔沃的相关技术,改变中国消费者对国产车“技术含量不高,不够安全”的印象,从而提升品牌价值。业内专家认为,沃尔沃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在安全技术方面有独到的创造,吉利今后要利用沃尔沃形成自己的全球战略,发挥沃尔沃的孵化器功能,“养鸡取卵”。 但是,技术转让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从以往经验来看,跨国并购中先进技术的转让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东道国政府、被收购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可能针对技术转让、转移定价等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限制条款,并在日后的经营中严密监督,困难仍不可低估。 经验缺乏,市场复杂沃尔沃怎么“管”? 吉利虽然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过一些成功,但毕竟没有运营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的经验。 业内专家认为,并购后,沃尔沃总部仍在瑞典,研发团队、生产团队很多都在海外市场,这就需要吉利汽车的战略布局具有全球视野,同时更要考虑布局对吉利汽车原有品牌生产的促进作用。 成功收购并不意味着可以成功驾驭。未来如何将吉利和沃尔沃两个级别相差甚远的品牌进行融合,如何利用吉利在中国的销售网络经营沃尔沃,如何借助沃尔沃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帮助吉利进行海外扩张,将是决定这18亿美元花得值不值的关键。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一、公司介绍及收购背景 (一)吉利公司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00175)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有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营销网络,在全国共有109个4S汽车专卖店、489家品牌经销商、569家服务站;在海外建有的10余家销售服务网点经营吉利、美人豹、华普三大品牌系列轿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二)沃尔沃公司 “沃尔沃”,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1924年由阿萨尔·加布里尔松和古斯塔夫·拉尔松创建,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成立于1927年的沃尔沃公司生产的每款沃尔沃轿车,处处体现出北欧人那高贵的品质,给人以朴实无华和富有棱角的印象,尽管“沃尔沃”充满了高科技,但仍不失北欧人的冷峻。“沃尔沃”那典雅端庄的传统风格与现代流线型造型揉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时髦。 沃尔沃汽车公司位于瑞典的哥德堡,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沃尔沃汽车公司下属商用车部、载重车部、大客车部、零部件部、汽车销售部和小客车子公司等。沃尔沃公司的产品包罗万象,但主要产品仍然是汽车。 (三)收购背景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过分依赖汽车金融的美国车市遭受了沉重打击。9月当月,北美汽车市场销量降幅达到26.6%,创造了17年来最大的下跌纪录。而随着金融危机开始殃及实体经济,全球汽车行业统统被卷入其中,欧洲及东亚各主要汽车市场的销量全线飘绿。在风雨飘摇的美国汽车界,包括通用、福特、克

吉利案例分析

吉利战略分析 1公司愿景及使命 1.1愿景 “让世界充满吉利!” 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 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1.2使命 “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世界!” 安全是人类生命的根本保障,环保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诉求,节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在用户更加关注安全、环保、节能、的今天,能否制造充分保障生命、爱护环境的汽车,已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共识。吉利以此为己任,为此而奋斗。 2战略目标 贯彻“不打价格战、不降价”整体策略,并将单纯的“数量战”升级成价值战、服务战和营销能力战,建设以“顾客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营销价值链,持续推进多品牌建设,快速提升品牌形象,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主品牌,实现全年销售41.2万辆的目标 3公司现行战略分析 3.1公司战略 3.1.1总战略 2010年实现年销量41.2万两,相比2009年的30万两,增幅达37%以上,足以说明吉利采取了积极的发展型战略;与此同时,吉利将在2010年新推出多种车型,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更宣称要新增两至三个更大更豪华的车系,说明其选择产品多角化战略,进行品牌延伸,获取更大利益。吉利的战略由原先的立足国内、抢占低端市场逐渐转变为全球扩张,向中、高端市场延伸,收购沃尔沃正是它迈向中高端市场的第一步。 3.1.2战略转型 第一阶段(2007年6月—2009年): 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知名度”的品牌,转型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2010年—2012年): 吉利汽车将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转型基本完成; 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 吉利汽车将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战略布局 为实施国际化战略,集团已制定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较宽系列的9个平台40多款整车及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发动机、手自动变速器;紧紧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开展领先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吉利将形成年产200万辆汽车的产销能力,在海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 ●技术创新 截至目前,吉利集团拥有各种专利416项,其中发明专利40多项,申请国外专利20多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数百项。吉利还承担了5项国家“863”项目,启动了未来5年中长期节能环保汽车开发规划,开发包括从轻度混合动力车到全混合动力车的5款混合动力轿车。此前,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出海尚三厢混合动力轿车和海域三厢M100甲醇代用燃料轿车。 3.2竞争战略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浅析

一、案例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成立于1997年,自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2.4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2009年吉利实现整车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资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6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行业十强地位。 沃尔沃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是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该品牌已响彻全球八十余载。截至2009年6月底,共拥有21000名员工,在全世界拥有近2500家销售网点。品质、安全和环保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三大核心价值,其中安全是沃尔沃强调最多的。1999年福特公司以64.5亿美元从瑞典沃尔沃集团手中收购了沃尔沃轿车公司,但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沃尔沃轿车公司的销量下降迅猛,连年亏损,品牌声望下降,福特公司也自身难保,不得已选择出售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吉利用18亿美元换回的不仅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境外工厂和员工,还有研发人才和全球经销商网络和供应商体系。吉利收购沃尔沃,创下了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并首次实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对一家外国企业的全股权收购,全品牌收购和全体系收购,被视作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二、并购成功实施的原因分析 1、金融危机带来的历史机遇。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许多外国的资产价值严重缩水,这恰是中国企业利用海外并购走出国门的好时机,因为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收购外国企业。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从美国福特公司手中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还不及1999年福特买下沃尔沃轿车业务所花费的三分之一。吉利并购沃尔沃,正是抓住了这次机遇,获得了沃尔沃的国际知名品牌、核心技术和成熟的国际营销渠道 2、福特公司基于战略目标主动出售沃尔沃 早在2006年福特公司遭受127亿美元的严重亏损,福特公司CEO穆拉利就决定执行“一个福特”的战略,其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消减品牌,缩减福特的车型数量,将经营

吉利汽车自主创新实例分析

吉利汽车自主创新实例分析 值得尊敬的企业--吉利。奇瑞,无论你自己买的是什么车,如果没有他们,现在中国汽车依然是垄断,你买的夏利可能知道要 10w。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正当中国汽车工业在合资道路上越来越不能自拔、逐渐丧失自主开发的能力和信心之时,一批新型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相继出世。随着中国在新千年开始之际加快进入WTO的步伐,这批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压制后被允许进入轿车市场--自主开发企业终于在中国汽车工业中起。 这些企业的自主开发道路虽各有千秋,但总体上是一个通过各种不同的路径和方式把中国汽车工业的知识、技能和资源纳入自主开发轨道,并使自主开发能力得到逐步壮大的过程。 吉利造车在目前国内计划部门划定的轿车"3+6"格局中,吉利是惟一的民营企业。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2年,吉利"揭竿而起",成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第二阶段主要是从2002年至今,吉利开始从一个家族式企业向管理型企业转变,同时通过整合中国汽车工业的业内资源,大大加快了自身技术能力的发展。 吉利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李书福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民营企业家。李书福经营企业是从做装潢材料开始,后来进入摩托车工业。在这两个领域中,李书福的企业都走在行业的前列。1994年,当吉利踏板式摩托车还如火如荼之时,李书福就萌生了进入汽车工业的念头。当他向当地计经委领导表达这个念头时,立刻受到警告:这可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而且不是好干的。李书福曾经带人到对汽车项目拥有生杀予夺权力的国家各部门游说,态度坏者,几句话把来访者打发掉;态度好者,则给予谆谆教导:汽车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你们民营企业干不了,还是好好干摩托车吧。但李书福不屈不挠,使用包括高层公关、媒体放炮的各种手段继续游说,最后因为表现太执著而居然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