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01生态学概论

801生态学概论

801生态学概论
801生态学概论

801《生态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编制依据和使用范围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生态学概论》(曹凑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编制而成,适用于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绪论

考试内容:

1.生态学的定义、发展过程及趋势;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与研究方法;

3.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考试要求:

1.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

2.理解生态学的核心内容;

3.掌握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

(二)生态系统

考试内容:

1.系统的概念、方法和生态系统的定义;

2.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

3.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4.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

考试要求:

1.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2.理解系统的概念、方法和生态系统的定义;

3.掌握生态系统的一般结构、功能和特点。

(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

考试内容:

1.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其类型;

2.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3.生态因子作用与生物适应的基本规律(李比希限制因子定律,谢尔福特耐受性定律等);

4.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考试要求:

1.了解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2.理解生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和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

3.掌握环境及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生态适应的基本规律和生物适应的生态类型。

(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

考试内容:

1.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种群增长的理论模型与实际数量动态;

3.种群的调节与生态对策;

4.种群的种内关系;

5.种群的种间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种群的概念;

2.理解种群的调节、种群种内和种间相互关系;

3.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逻辑斯蒂增长理论模型、K和r对策生物的特点。

(五)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考试内容:

1.生物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3.群落的形成与演替;

4.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及与稳定性的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群落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理解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子和稳定性;

3.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和演替的系列类型。

(六)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考试内容:

1.能量的概念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2.能流流动的渠道和过程;

3.能流的符号与模型;

4.生态系统生产力概念和分类。

考试要求:

1.了解能量的形式,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和生态系统生产力;2.理解能量的概念,能流的符号和模型;

3.掌握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林德曼效率和生态学金字塔。(七)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考试内容:

1.物质循环的概念、基本形式、类型和特点;

2.水、碳、氮、磷等循环途径及特征;

3.物质循环与环境污染;

4.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和防治。

考试要求:

1.了解环境污染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水、碳、氮、磷等主要物质循环过程;3.掌握物质循环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特征。

(八)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考试内容:

1.信息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特点和模型;

3.植物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对象,动物间的信息传递方式;4.信息流的人工控制。

考试要求:

1.了解植物间、植物与微生物间、植物与动物间、动物间的信息传递;

2.理解信息流的人工调控和信息传递模型;

3.掌握信息流的概念、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特点。

(九)生态系统中的结构与调控

考试内容:

1.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与功能;

2.生态系统的时空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

4.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稳态机制。

考试要求:

1.了解生态系统结构概念,层次系统理论主要内容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和恢复生态学;

3.掌握层次系统理论与生态系统层次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态系统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原因及自我调控。

(十)应用生态学

考试内容:

1.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和生态旅游;

2.生态农业的特点及主要技术,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其类型与应

用;

3.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

4.生态规划和生态小区。

考试要求:

1.了解生态规划的原则和步骤,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小区的结构与特点;

2.理解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城市生态学调控方法、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3.掌握生态农业的特点及主要技术、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其类型与应用。

外径千分尺使用说明

外径千分尺使用说明

外径千分尺产品资料 千分尺产品明细:外径千分尺、测微头、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内径千 分尺、深度千分尺、杠杆千分尺、板厚千分尺、壁厚千分尺、尖头千分尺、小测头千分尺、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 一、外径千分尺(三级产品分类) 1、产品简介:外径千分尺是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弧形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割的距离进行读数,适用于工件的外尺寸测量的工具。 2、购买列参数:见表 3、产品特性: ●适用于工件的外尺寸测量,可测量工件精度在IT6-IT10。 ●外径千分尺按分度值可分为0.01mm和0.001mm,根据所测工件精度要求选 择相应的产品。 ●测微螺杆采用优质合金钢制造,经淬火后精密磨削,变形小,耐用度高。●测量范围≤300mm的外径千分尺测量面镶硬质合金,使用寿命长。 ●测力装置采用双棘轮结构,测力稳定。 ●外径千分尺符合国家标准 GB/T1216-2004。 ●测量范围(25-300)mm外径千分尺附有校对量杆1支;测量范围(300-1000) mm外径千分尺附有校对量杆2支;测量范围(1000-3000)mm外径千分尺 附有校对柱2支,校对量杆4支,具体尺寸详见参数列表。 ●1000-3000mm管结构外径千分尺是由外径千分尺和百分表组成的通用外尺 寸测量器具。 ●1000-3000mm管结构外径千分尺适用于重型机械或矿山机械等加工大尺寸 零件的测量,通过活动测砧、量杆、校对柱及测微头来实现每种规格量程为500mm的尺寸测量。用校对柱、测微头及量杆做尺寸的调整,用百分表进行比较测量,百分表量程为 10mm,读数更直观、方便。 ●1000-3000mm管结构外径千分尺符合 JB/T 10007-2012。 ?测力装置注意事项:转动测力装置渐进量面,听见“卡卡”声,表明量面与 工件已接触上,测力装置卸荷有效,即可读数。 ?校对量杆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校对量杆用于测量范围大于25mm的外径千分 尺校对“0”位。把校对量杆当做被测工件进行测量,如果千分尺上的读数与校对量杆实际尺寸相同,表明“0”位正确。如果不符,则表明“0”位不

外径千分尺使用说明

外径千分尺产品资料 千分尺产品明细:外径千分尺、测微头、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杠杆千分尺、板厚千分尺、壁厚千分尺、尖头千分尺、小测头千分尺、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 一、外径千分尺(三级产品分类) 1、产品简介:外径千分尺是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弧形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割的距离进行读数,适用于工件的外尺寸测量的工具。 2、购买列参数:见表 3、产品特性: ●适用于工件的外尺寸测量,可测量工件精度在IT6-IT10。 ●外径千分尺按分度值可分为0.01mm和0.001mm,根据所测工件精度要求选 择相应的产品。 ●测微螺杆采用优质合金钢制造,经淬火后精密磨削,变形小,耐用度高。 ●测量范围≤300mm的外径千分尺测量面镶硬质合金,使用寿命长。 ●测力装置采用双棘轮结构,测力稳定。 ●外径千分尺符合国家标准GB/T1216-2004。 ●测量范围(25-300)mm外径千分尺附有校对量杆1支;测量范围(300- 1000)mm外径千分尺附有校对量杆2支;测量范围(1000-3000)mm外径千分尺附有校对柱2支,校对量杆4支,具体尺寸详见参数列表。 ●1000-3000mm管结构外径千分尺是由外径千分尺和百分表组成的通用外 尺寸测量器具。 ●1000-3000mm管结构外径千分尺适用于重型机械或矿山机械等加工大尺 寸零件的测量,通过活动测砧、量杆、校对柱及测微头来实现每种规格量程为500mm的尺寸测量。用校对柱、测微头及量杆做尺寸的调整,用百分表进行比较测量,百分表量程为10mm,读数更直观、方便。 ●1000-3000mm管结构外径千分尺符合JB/T 10007-2012。

2017-2018年宁夏大学考博试题草地农业生态学

宁夏大学 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卷考试科目:草地农业生态学适用专业:草学(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2、生态位 3、斯太普(Steppe) 4、生态系统服务 5、能值 6、草地基况 二、问答题(共52分) 1、草地农业系统的生物因素包括了哪些因子?每个因子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有哪 些?(6分) 2、叙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6分) 3、生产中一些养殖户会购买年龄在1.5岁以内的羊只进行短期育肥出售,请用次 级生产积累规律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年龄段的羊只?(6分) 4、提高净初级生产力的途径有哪些?(6分) 5、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和草地生产力是一回事吗?有何区别?(7分) 6、叙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重要意义以及今后评估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7分) 7、建设和发展草地农业应遵循哪些原则?(7分) 8、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蕴藏在哪些方面?(7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放牧草地由于放牧家畜的介入,使之与未放牧草地在元素循环方面产生了较大 差异。请论述家畜放牧及其排泄物对草地元素循环产生了哪些影响?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草牧业,2016年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均 提出推进粮改饲、发展现代饲草生产体系。请基于植物生产系统和动物生产系统相悖及耦合理论,结合我国草畜产业发展现状,论述国家提出草牧业和粮改饲的背景、并论述系统耦合理论对发展草牧业和推进粮改饲有何指导意义? 第1页,共1页

宁夏大学 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卷 考试科目:草地农业生态学适用专业:草学 (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阐述草地农业生态系 统的结构(四个生产层)及其特征。 2.简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碳素循环过程。 3.水热综合因子如何影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类型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及类型 间的发生学关系? 4.降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的影响如何? 5.从草地农业力能学的观点着眼,对初级生产力的调控,可以从哪几个力能学 效应考虑? 6.简述斯太普、普列里及萨王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分布及其特征。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理论在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2.基于大草食动物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阐述实施围封禁牧政策的利弊及其可持续性。 第1页,共1页

2009-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801经济学原理考研真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重商主义 2.适应性预期 3.经济周期 4.公共物品 5.挤出效应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60分) 1.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含义。 2.生产者价格和生产价格的范畴含义及其本质差别。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搭配方式。 2.根据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资本 2.重商主义 3.需求弹性 4.流动性陷阱 5.虚拟经济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60分) 1.对于厂商来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意味着什么? 2.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及其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市场失灵及其补救措施浅析。 2.我国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浅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商品 2.财富效应 3.规模收益递增 4.拉弗曲线 5.布雷顿森林体系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60分) 1.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及两者的联系。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适用于所有商品吗,为什么? 2.论述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含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吉芬商品 2.法定准备金率 3.寡头垄断市场 4.隐蔽性失业 5.不变资本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60分)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按劳分配”中“劳”的基本含义。 2.画出曲线并描述什么是“厂商”收支相抵点及现实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用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分析我国居民的“超前消费”的现象。

经济学原理(一)课后题

1.1 1.【单选题】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T) 1.2 1.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2.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单选题】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1 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 B、有效资源 C、稀缺资源 D、优质资源

2.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 B、生产者 C、企业 D、家庭 3.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T ) 2.2 1.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 C、为被解雇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 D、以上都是 2.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T 3.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T 2.3 1.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 2.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如果花掉,机会成本是(C)。 A、100美元 B、5美元 C、105美元 D、0美元 3.【判断题】时间的利用隐含着机会成本。( T ) 4.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T ) 2.4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受到激励水平的影响 B、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后,当激励引起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行为不再改变 C、不同的激励会引起人们行为的差异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

系统 (System)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 (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产者 (Producer) 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 消费者(Consumer)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主要指依赖初级生产者或其他生物其他生物为生的各种动物。 分解者 (Decomposer) 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一样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如甲虫、蠕虫、白蚂蚁和某些软体动物。 生物圈 (Biosphere)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组分结构 (Components Structure)即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 垂直结构 (Vertical structure)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农业生物也因适应环境的垂直变化而形成各类层带立体结构。 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 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 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 能量流动 (Energy Flow)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流动,是驱动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 物质循环 (Nutrient Cycle)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是指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它们沿着食物链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传递,最终归还环境,并可被多次重复吸收利用,构成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Information Transfer)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产生的物理信息(声、光、色、电等)、化学信息(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营养信息(食物和养分)和行为信息(生物的行为、动作)在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把生态系统的各组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功能。 信息流 (Information Flow)农业生态系统不但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信息网,而且还利用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网,利用电话、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教育、推广、邮电、计算机网络等方式高效地传送信息。 价值流(Value Flow)价值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转换成不同的形式,并且可以在不同的组分间转移。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价值,在人类劳动的参与下,转变成生产形态的价值,最后以增值了的产品价值形态出现。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以价格计算的资金流是价值流的外在表现。 种群 (Population)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特定空间与时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出生率 (Natality) 是指种群在以生产、孵化、分裂或出芽等方式下,产生新个体的能

经济学原理知识

精心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 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知识——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 3、 4、 5、 6、 7、 8、 9、 10、。(一 。 11、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是用来 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达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于过度的问题。 13、资源配置是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各种商品或劳务,并分给不同的人,以使人类无限 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的一门学科。

15、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对象)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价格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微观经济政策。 16、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开放 17 大都 18 1、 2、 3、 4、替代效应: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的替代商品;某 种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其他替代品转而购买该商品。 5、供给: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所有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6、供给定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量随价格的上涨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 给量与价格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7、均衡价格:在市场中形成需求和供给相对平衡的市场价格,这时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

2014学年社科院考研801经济学【试题答案】

中国社科院2014年考研801经济学原理试题 By社科院三剑客 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 1.基尼系数 2.菲利普斯曲线 3.寻租 4.工资粘性 5.挤出效应 6.MRTS 二、简答(25分*2=50分) 1.简述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 2.比较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异同。 三、论述(35分*2=70分) 1.论述民间借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试述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市场结果,并分析我国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的涵义和意义。 社科院【考研考博】内部资料:请在淘宝搜索“社科院三剑客硕博资料”“社科院三剑客” 进入我的内部资料小店,里面有可供选择的经济学资料,英语资料。 您也可以按住ctrl键点击 本资料长期关注社科院考研考博动态,提供最新真题解答和经济学热点分析以及模拟试题。 中国社科院2014年考研801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基尼系数(三剑客中相同题目)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把洛伦兹曲线图中洛伦兹曲线和完全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用A表示,将洛伦兹曲线和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来表示,那么基尼系数就可以表示为:G=A/(A+B)。基尼系数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我国官方统计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水平,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菲利普斯曲线(三剑客中相同题目) 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两者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即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的时候,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的时候,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因此,菲利普斯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由于工资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通货膨胀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正比例关系(两者差额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所以,通常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替代货币工资率来描述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则相反。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既反映出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又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在长期,如果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移动,换取一定的失业率所需求的通货膨胀率就越来越高,最终菲利普斯曲线将成为一条垂直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非利普斯曲线否认了短期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由于长期无法消除自然失业率,任何政府试图以通货膨胀来消除自然失业率的努力,其结果都是暂时的。 3.寻租 寻租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寻租现象总是和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出各种人为壁垒,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 传统理论认为垄断的形成本身没有成本,而寻租理论则认为形成垄断是由于利用了一部分的实际资源。寻求利润的厂商会努力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垄断,其间完全由个人进行或由政府资助,这样投资一美元的结果正好和因获得垄断而增加的盈利相等。于是

北京林业大学801草地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01草地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草地生态学》考试是草学学科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各草学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试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草地生态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草地种群生态学、草地群落生态学、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的生产性能、放牧生态学、草地火管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等相关基础知识和实践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草地生态学》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 草地生态学的概念与背景知识; 2.草地种群生态学; 3.草地群落生态学; 4.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草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 6.放牧生态学; 7.草地火生态学; 8.中国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 三、考试要求 1、透彻理解草地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2、理解并注重草地的种群生态、草地群落的演替、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放牧和火管理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等内容。

四、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约占30分) 2、填空题(约占30分) 2、简答题(约占50分) 3、论述题(约占40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六、主要参考书 1.《草地生态学》,周寿荣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 2. 《生态学》,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草地农业生态学》,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801经济学考试大纲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业务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801 课程名称: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本考试为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涵盖西方经济学一般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相关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及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75分)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内部范围) 1。如何理解稀缺性这个概念 提示:(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符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盲,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民收人决定理论。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简要说明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压,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第四,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4。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它包括那些内客理论的表述方式有些 提示:(1)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2)理论的形成。首先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然后,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未来的预测。最后,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否正确。如果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这种假说就是错误的,要被放弃,或进行修改。(2)理论的表述方式。第一,口述法,或称叙述法。用文字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二,算术表示法,或称列表法。用表格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三,几何等价法,或称图形法。用几何图形来表述经济理论。第四,代数表达法,或称模型法。用函搬关系来表述经济理论。 5。假设在理论形成中有什么重要性 提示: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都是毫无意义的。虽然,在形成理论时,所假设的某些条件往往并不现实,但没有这些假设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自然科学在严格的限定条件下分析自然现象一样。 1。用替代效应和收人效应解释辑求定理。 提示:(1)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人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这

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百分表和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一百分表的结构 百分表和千分表,都是用来校正零件或夹具的安装位置检验零件的形状精度或相互位置精度的。它们的结构原理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就是千分表的读数精度比较高,即千分表的读数值为0.001mm,而百分表的读数值为0.01mm。车间里经常使用的是百分表,因此,本节主要是介绍百分表。 百分表的外形如图5-1所示。8为测量杆,6为指针,表盘3上刻有100个等分格,其刻度值(即读数值)为0.01mm。当指针转 一圈时,小指针即转动一小格,转数指示 盘5的刻度值为1mm。用手转动表圈4时, 表盘3也跟着转动,可使指针对准任一刻 线。测量杆8是沿着套筒7上下移动的, 套筒8可作为安装百分表用。9是测量头, 2是手提测量杆用的圆头。 图5-2是百分表内部机构的示意图。 带有齿条的测量杆1的直线移动,通过齿 轮传动(Z1 、Z2 、Z3),转变为指针2的回转 运动。齿轮Z4和弹簧3使齿轮传动的间隙图5-1 百分表 始终在一个方向,起着稳定指针位置的作 用。弹簧4是控制百分表的测量压力的。 百分表内的齿轮传动机构,使测量杆直线

移动1mm时,指针正好回转一圈。 由于百分表和千分表的测量杆是作直 线移动的,可用来测量长度尺寸,所以它 们也是长度测量工具。目前,国产百分表 的测量范围(即测量杆的最大移动量),有 0~3mm;0~5mm; 0~10mm的三种。读数 值为0,001mm的千分表,测量范围为0~1mm。图5-2 百分表的内部结构 二百分表和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由于千分表的读数精度比百分表高,所以百分表适用于尺寸精度为IT6~IT8级零件的校正和检验;千分表则适用于尺寸精度为IT5~IT7级零件的校正和检验。百分表和千分表按其制造精度,可分为0、1和2级三种,0级精度较高。使用时,应按照零件的形状和精度要求,选用合适的百分表或千分表的精度等级和测量范围。 使用百分表和千分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前,应检查测量杆活动的灵活性。即轻轻推动测量杆时,测量杆在套筒内的移动要灵活,没有任何轧卡现象,且每次放松后,指针能回复到原来的刻度位置。 2 使用百分表或千分表时,必须把它固定在可靠的夹持架上(如固定在万能表架或磁性表座上,图5-3所示),夹持架要安放平稳,免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或摔坏百分表。 用夹持百分表的套筒来固定百分表时,夹紧力不要过大,以免因套筒变形而使测量杆活动不灵活。 图5-3 安装在专用夹持架上的百分表 1用百分表或千分表测量零件时,测量杆必须垂直于被测量表面。图5-4所示。 即使测量杆的轴线与被测量尺寸的方向一致,

草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天然草地:以多年生禾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灌丛极少甚至没有,或完全没有乔木(moore ,1964),一般被称为永久性草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及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草地:通过人们精心播种与培育的农业栽培草本植被,但经过长时间的演替,也会有外来种侵入,物别是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种,使人工草地打上天然草地的烙印 草地:具有更广泛的农学涵义,而不等同于植被类型概念,应与“草原”一词作划分,也就是说草地是指可作为家畜放牧或打草利用的比生态学上草原植被类型更为广泛的范围,其中包括草原,也包括草原以外天然的或人工的供畜牧业利用的草地。 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是研究草地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系统关系的科学。它是草地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科学,是农业生物学与生态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因而又是应用植物生态学。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A·G·Tansley 1935年提出的 草原:主要是在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一种植被类型,以夏绿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缺乏乔木,有时夹以小灌木,小半灌木。它主要是由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和历史条件决定的。即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即称为草原。 典型草原: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克氏针茅草原 荒漠草原:小针茅草原、短花针茅草原、沙生针茅草原 草甸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 紫花高寒草原:紫花针茅草原 草甸:是由多年生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包括大气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和冰雪融化等各种来源的水分)形成和发育起来的,这里所说的中生植物包括旱中生植物和湿中生植物,也包括那些适盐耐盐的所谓盐中生草本植物。草甸一般不呈地带性分布。 草场:通过放牧,割草或其它方式为家畜等食草动物提供食料的自然,地段(李特),一般是指在其上进行着草群培育过程的生产地段,在每一段时间内,草场都处在一定的生产状况之下,产生若干一定品质的草群。 草地(Grassland):一般译为草地,狭义指禾草草地,包括Prairie(高禾草草地)和Steppe (矮禾草草地)。广义的草地应与草场相同。草本植物群落的泛称,即能放牧或割草,提供牲畜饲料的自然地段。 草地资源: 一般是指提供家畜所需要的放牧场与打草场的自然资源。 在论述草地资源前,我们有必要分清几个概念,即草原,草甸,草地,草场。一般情况下草地和草场是农学的概念,草原和草甸是植物群落的概念。

社科院2006-2009博士入学考试经济学原理答案

2009年社科院博士入学考试题目之经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5×6) 吉芬商品: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吉芬商品可以看成是收入效应非常大,以致大于替代效应的劣质商品。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虚拟资产: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庇古效应:庇古效应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30年代提出。它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具体是指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也叫剥削率。 二、简答(15×2) 1、试用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说明厂商的收支平衡点和停止营业点 平均总成本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平均可变成本A 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边际成本MC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市场供求相等时,既无经济利润也无亏损,但可获得正常利润。(MC=MR=AC)当市场价格降到P2,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正好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E2,决定的产量为q2,收益等于成本,因此也就称作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也叫收支相抵点。企业获得正常利润,企业自有隐性成本已经得到起码的报偿,因此会继续经营下去。图1 市场价格若进一步下降至P4,MR和MC交于A VC的最低点E4,产量为q4 ,刚好可以收回A VC,生产可收回全部变动成本,但亏损全部固定成本,不生产也就至多亏损全部固定成本,生产与不生产一样,因此E4 点也称作停止生产点(停止营业点)。图2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及保养

千分尺使用方法 量具名称:千分尺 千分尺的分类: ①①按测量部位:内径 ②②精确程度:直接读数 ③③读数方式:读数估读 ④数显量程范围:0-25mm、25-50mm、50-75mm、75-100mm、100-125mm、125-150mm、 150-175mm、175-200mm ⑤操作步骤: ⑥①将被测物体放在表面平整的平面上,选择合适量程的千分尺。 ⑦②当千分尺的两个测量面与被测表面快接触时,就停止旋转微分筒,而改旋转测力装 置,使两接触面与被测面相接触,等到发出“咔咔”的三声后,即可进行读数。 ⑧③千分尺测量轴的中心线要与工件被测长度方向相一致,不要歪斜。 ⑨④将千分尺固定开始读数。 ⑩读数时注意: ?外径:Ⅰ0-25mm、25-50mm、50-75mm、75-100mm千分尺 ?①读出固定套筒上露出刻度线的毫米数和半毫米数。一格为0.5mm,如果读数在 18.5-19mm之间,切记读数后面的0.5mm,将读数记下来,这是第一个读数; ?②读出活动套筒上与固定套筒上基准线对齐的读数,并估读不足半毫米的数字,这是第二个读数; ?③固定套筒上侧有十条横刻度线,活动套筒的刻度线和固定套筒上侧刻度线对齐的那条刻度线即为第三个读数; ?④把三个读数加起来即为测得的尺寸。 ?Ⅱ100-125mm、125-150mm、150-175mm、175-200mm千分尺 ?125-150mm千分尺主尺从25mm开始读完数加100mm ?150-175mm千分尺主尺从50mm开始读完数加100mm ?175-200mm千分尺主尺从75mm开始读完数加100mm ?这三种卡尺都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第三位为估读。 21外径:Ⅰ100-125mm、125-150mm、150-175mm、175-200mm千分尺 22①同0-25mm、25-50mm千分尺读数①; 23②同0-25mm、25-50mm千分尺读数②; 24③当固定套上的刻度线与活动套筒刻度线对齐时,则第三位读数为0,若固定套上的刻度线在活动套筒两刻度线之间时,则第三位读数估读; 25④将三个读数相加再加上100mm即为测得的尺寸。内径:测量方法同外径测量方法,最终测量尺寸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读出结果即可。 26千分尺的校验:校验步骤同千分尺读数操作步骤。 27若千分尺不精确用标准块校验时固定套上的刻度线与活动套筒上的“0”刻度线不齐。 则用校正工具将两条线对齐。切记:校正时不要用力过度,防止精密测微螺杆变形。28量程为25-50mm外径读数千分尺(精确到0.001) 29量程为25-50mm内径数显千分尺(精确到0.001) 30三爪千分尺精确度:0.005mm 如果处于0.005-0.010mm刻度之间则第三位读数为估读。量程:11-14mm、14-17mm、17-20mm 31读数注意: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 稀缺性机会成本外部性通货膨胀 GDP平减指数结构性失业市场失灵均衡价格均衡数量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公共物品私人物品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规模经济价格歧视国内生产总值CPI 比较优势货币中性自然产量率无谓损失经济利润沉没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会引起牛排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医生说多吃牛肉有损健康 B、牛的饲养者宣传牛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 C、牛排价格从3美元涨到4美元 D、汉堡价格从每千克2美元降到1.5美元 2、比萨和炸玉米饼是替代品,如果比萨价格上升,则() A、比萨的需求减少,炸玉米饼的需求增加 B、两种商品的需求都减少 C、炸玉米饼的需求量增加,比萨的需求量减少 D、炸玉米饼的需求增加,比萨的需求量减少 3、下列哪项不列入GDP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经济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费 C、政府为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4、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在面对()时做出选择的一门社会科学A.必要性 B.贫困 C.稀缺 D.效率 5、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 ) 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D.加大销售量 6、一国的GDP大于GNP,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之间的关系是(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 7、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主要区别是( ) A.产品差异程度 B.市场中厂商的数量 C.长期当中厂商获得的利润 D.进出行业的容易度 8、我们必须在“是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的问题上作出选择,这主要是( )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利用问题 C.资源配置问题 D.选择的普遍性

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用规格为0-25mm 25-50mm等,每25mm一个等级。精度是毫米。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毫米=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 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千分尺的组成结构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长仪器,准确度可在之间。常用于测量细丝和小球的直径以及薄片的厚度等。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将测微螺杆退开,将待测物体放在的两个测量面之间。外径千分尺的尾端有棘轮旋柄,转动可使测杆移动,当测杆与被测物(或砧台)相接后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棘轮将滑动并产生喀、喀的响声,活动套管不再转动,测杆也停止前进,此时即可读数。读数时,从主尺上读取以上的部分,从微分筒上读取余下尾数部分[估计到最小分度值的十分之一,即(1/1000)],然后两者相加,如图1-6(a)的读数为,(b)的读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