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

表1: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

上肢运动参与肌肉

运动上肢各关节的主要肌群 -----主讲人:郎晟

上肢肌肉名称、起止点及训练方法

肌肉收缩的形式 肌肉对单个刺激发生的机械反应称为单收缩。 根据肌肉收缩时肌长度和肌张力的变化,可将肌肉收缩分为三种形式。 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1)等张收缩外加阻力恒定,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如:推举杠铃,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最大等长收缩时,只有在“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而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但器械阻力不恒定。等动练习器: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等动收缩的优点: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2、拉长收缩(离心收缩)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培训学习)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项目计分标准 仰卧至侧卧0—完全依赖 1—通过健测上肢和下肢的帮助翻至侧卧,但没有屈膝。 2—主动将腿跨到对侧,带动下半侧至侧卧,上肢滞留在后。 3—两上肢抬高转向一侧,一侧下肢主动跨向对侧,身体随之呈侧卧。4—主动将一侧上肢转向对侧,身身体其余部分随之呈侧卧。 5—移动上肢和下肢,翻至侧卧,但失去平衡,并有上肢前屈和肩部前伸。6—3秒钟内翻至侧卧,不用手帮助。 仰卧至床边坐0—完全依赖。 1—帮助病人至侧卧,可向侧方抬起头,但不能做起。 2—病人自己控制头的位置,治疗师帮助病人从侧卧之床边坐。 3—治疗是站在病人的旁边,帮助下肢置床边,病人从侧卧至床边坐。4—没有治疗师监护,病人从测至床边坐。 5—没有治疗师监护,病人从仰卧至床边坐。 6—没有治疗师监护,在10秒钟内,病人从仰卧至床边坐。 坐位平衡0—不能坐 1—只有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才能保持坐位平衡。 2—双膝和足并在一起足支撑在地面,在无帮助下可坐10秒钟。 3—重心前移置髋部,并均匀分布于两侧,头和胸椎伸展,在无支持下保持坐位平衡。 4—无支持下座位,可转头向后看,两足并在一起,放在地上,两手放在大腿上(下肢不得外展或不能移动足,不许手支持在体侧)。 5—无支持下座位,并能将重心前移至手触地,再返回到原坐位,手触地至少在足前10cm(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病人抓住某支撑物,必要时可用患侧上肢支撑,下肢和足不得移动)。6—坐在无支持的方凳上,能侧移重心至手触地,再返回到原位(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病人抓住某支撑物,必要时可用患侧上肢支撑,下肢和足不得移动,重心不能前移)。 坐位至站立体0—不能站 1—在治疗师的帮助下站起。 2—治疗师站在病人旁边,用手给予支持下,患者站起,但体重分布不均。3—病人自己站起,体重均匀分布于两侧。 4—病人自己站起,并在伸髋伸膝位能站5秒钟,体重平匀分布于两侧。5—无治疗师监护下,能从坐位站起,再回到坐位,并体重分布对称和充分伸髋。 6—无治疗师监护下,能从坐位站起,再回到坐位,10秒钟内可重复3次,并有体重分布对称。 行走0—不能行走。 1—在治疗师的监护下,患腿支撑并呈伸髋位,健腿可向前迈。2—能在1人监护下行走。 3—无监护人下,用任何支具或独立行走3m(或10步)

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知识资料)

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 序号体 位 项 目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判定 ____侧 检查日期Brunnstrom 分期对应 1 仰 卧 位 联 合 反 应 ( 胸 大 肌 ) 开始肢位:患肢的指 尖放于近耳处(屈肌 共同运动型)。检查 动作:使健肢从屈肘 位伸展以对抗徒手 阻力,此时,触知患 侧胸大肌是否收缩 不充分(无) Ⅰ ( ) 充分(有) Ⅱ ( 1 2 ) 2 随 意 收 缩 ( 胸 大 肌 ) 开始肢位:同1。检 查动作:口令“将患 侧手伸到对侧腰 部”,触知胸大肌收 缩 不充分(无) 充分(有) 3 伸 肌 共 同 运 动 开始肢位:同1。检 查动作:用与2相同 的动作,观察手指尖 移动到的部位(伸肌 共同运动) 不可能 Ⅲ ( 3 4 5 6 ) 可 能 不 充 分 耳-乳头 乳头-脐 充 分 脐以下 完全伸展 4 坐 位 屈 肌 共 同 运 动 开始肢位:将手放于 健侧腰部(使肘尽量 伸展,前臂旋前,伸 肌共同运动型)。检 查动作:口令“将患 侧手拿到耳边”,观 察指尖到达的部位 不可能 可 能 不 充 分 0-脐 脐-乳头 充 分 乳头以上 与耳同高 5 坐 位部 分 分 离 运 动 将手转于背后,观察 手是否达到背部脊 柱正中线附近5cm以 内,注意躯干不要有 大的移动 不可能 Ⅳ ( 7 8 ) 可 能 不 充 分 达到体侧 过体侧但不 充分 充 分 距脊柱5cm 以内 6 坐 位 部 分 分 离 运 动 上肢向前方水平上 举(注意屈肘不超过 20°,肩关节的水平 内收,外展保持在± 10°以内) 不可能 可 能 不 充 分 5-25° 30-55° 充 分 60-90°

一种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_杜俊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第22卷,第11期ChineseJournalofRehabilitationMedicine,Nov.2007,Vol.22,No.11 ?康复医学工程?一种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杜俊敏1史海文1袁修干1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健康人上肢点取前方不同目标点的定位运动规律,探讨评价上肢运动障碍者运动功能的新方 法,尝试为肢体运动障碍者的康复训练和检测提供对照和比较。方法:选择21名健康男性自愿者,设计并进行了人 体上肢定位实验,得到了拾取时间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人体上肢拾取不同位置目标点的运动时间特性,以此为 参考可以对肢体运动障碍者的上肢定位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在人体上肢定位运动中,点取 前方不同位置目标点时食指尖运动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结论:以健康人的上肢定位运 动规律为比照,用食指尖运动持续时间来评价肢体运动障碍者的上肢定位运动功能,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人体上肢;定位运动;运动功能;运动功能障碍;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242(2007)-11-1011-03 Anevaluationmethodonmovementfunctionofhumanupperlimb/DUJunmin,SHIHaiwen,YUAN Xiugan//ChineseJournalofRehabilitationMedicine,2007,22(11):1011—1013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ointingmovementcharacteristicsofhealthyhuman′supperlimbwhenpointing thedifferenttargetsonthefrontboard,andtodiscussthenewmethodofevaluatingupperlimbmovementfunction formovementdisorderpatientstoprovidethereferencesforrehabilitationtraininganddetectionofmovement disorderpatients.Method:Twenty-onemalehealthyvolunteerswerechosen.Thepointingexperimentofhuman upperlimbwasdesignedandcarriedout.Bythestatisticanalysisofexperimentaldata,thecharacteristicsof pointingmovementtimefordifferenttargetswerediscussedtouseasthereferencesformovementfunction evaluationonmovementdisorderpatients.Result:Theexperimentaldataindicatedtheforefinger-tip′smotion durationswereobviousdifferent,andshowedpossessingverystrongregularity.Conclusion:Contrastwiththeupper limbpointingcharacteristicsofhealthyhuman,theforefinger-tip′smotiondurationcanbeusedasmovement functionindexonevaluatingthemovementfunctionofmovementdisorderpatients.Thenewmethodiseasyand simpletoimplement. Author′saddressInstituteofMan-Machine-EnvironmentEngineering,BeihangUniversity,Beijing,100083 Keywordshumanupperlimb;pointingmovement;movementfunction;movementdisorder;evaluationmethod 脑卒中、帕金森、脑外伤等疾病是导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并致残的主要原因,它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治疗和运动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以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1]。 在评定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时,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价通常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除了使用常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外[2],国外已将拾取运动的研究应用到了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中[3—4],目前国内还未见到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报道。 本文探讨了将人体上肢拾取运动的研究应用到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上的新方法。指导思想是通过研究健康人的上肢拾取运动规律,为肢体运动障碍者的病态运动提供参照,提出健康人和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一种对比评价方法。具体做法是:充分考虑健康人在进行上肢运动时的肌肉、关节活动度、视觉、立体觉、位置觉和大脑的活动协调能力,设计一个健康人从不同的起始点点取不同位置目标点的上肢定位点取实验,得到健康人上肢定位运动的时间规律,以食指尖的运动时间作为考查指标,进行健康人和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对比评价,以指导患者的康复治疗。 1实验方法 1.1对象与方法 1.1.1研究对象:21名男性健康青年,年龄21—29岁,身高1.69—1.75m,体重56—75kg,均为右利手。1.1.2研究方法:用三维运动跟踪系统全程记录定位运动过程,获得实验数据。采用六镜头的Vicon460运动跟踪系统,采样频率120Hz。实验任务如图1所示。目标板固定在桌子上,与垂直面有17°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3 作者简介:杜俊敏,女,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01-30 1011

偏瘫上肢功能七级评估分级表(修订版)精选.doc

新版 精心整理 偏瘫上肢功能七级评估分级表(香港职业治疗师协会—中风研究小组.2002)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入院日期住院 临床诊断 上肢患侧:左右利手非利手 七个级别 第一级:肩关节、手肘及手部没有随意活动能力。 第二级:肩关节及手肘有少许随意活动能力。 第三级:肩关节有共同屈曲模式成30~60度,及手肘成60~100度;手部能持松弛抓握有达3~5磅负重。 第四级:肩关节有>60度共同屈曲,及手肘成>100度;有少许手肘外展;及有3~5磅手部松弛抓握,并由少许侧面捏握达1/2至3磅。 第五级:开始有联合强力的共同屈曲及外展;>5磅手部抓握;超过3磅侧面捏握及能随意放松。 第六级:有肩胛、手肘及手腕的个别控制;肩关节、手肘、手腕及手指有完全的外展能力;>5磅手部抓握;超过3磅侧面捏握;但协调动作比较差。 第七级:上肢各肌肉有很好的个别操控及协调。 评测内容(请在通过或不通过下面括号内打√) 日期(年月日)初期()中期()末期() 级别项目通过不通 过 通过不通 过 通过不通 过 1 没有反应()()()()()() 2 A、联合反应 B、患手放在大腿上 ()() ()() ()() ()() ()() ()() 3 C、健手将患侧衣服塞入裤 里时,提患侧手臂 D、提着1公斤重袋子(持 续15秒) ()() ()() ()() ()() ()() ()() 4 E、稳定瓶盖子(用健手打 开瓶盖,患手抓住杯子) F、患手固定毛巾一端,将 湿毛巾拧干(健手扭两圈) ()() ()() ()() ()() ()() ()() 5 G、拿起并搬移小木块 H、用匙子进食 ()() ()() ()() ()() ()() ()() 6 I、提举盒子 J、用胶杯喝水 ()() ()() ()() ()() ()() ()() 7 K、用钥匙开锁头 L1、操控筷子(强手) L2、操控夹子(非强手) ()() ()() ()() ()() ()() ()() ()() ()() ()()总体级别第()级第()级第()级治疗师签名

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测法)

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测法)部位 上肢 (坐位)运动功能评测评分标准 Ⅰ上肢反射活动 A 肱二头肌腱反射0分: 不能引出反射活动 B 肱三头肌腱反射2分: 能够引出反射活动 Ⅱ屈肌共同运动 肩关节上提0分: 完全不能进行 肩关节后缩 外展(至少90度)1分: 部分完成 外旋 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后2分: 无停顿充分完成 Ⅲ伸肌共同运动 肩关节内收/内旋0分:

完全不能进行 肘关节伸展1分: 部分完成 前臂旋前2分: 无停顿充分完成 Ⅳ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 A 手触腰椎0分: 没有明显活动 1分: 手必须通过髂前上棘 2分: 能顺利进行 B 肩关节屈曲90度0分: 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肘关节位0度时)1分: 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屈曲发生在较晚时间2分: 能顺利充分完成 C 在肩关节0度肘关节90度时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0分: 在进行该活动时肩关节0度但肘关节不能保持90度和完全不能完成该动作1分: 肩肘关节正确位时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主动完成该活动

2分: 完全旋前,旋后活动自如 Ⅴ分离运动 A 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0度位,前臂旋前 0分: 一开始肘关节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 1分: 可部分完成这个动作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2分: 顺利完成 B 肩关节屈曲90度~180度,肘于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 0分: 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外展发生1分: 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2分: 顺利完成 C 在肩关节屈曲30度~90度时、肘关节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0分: 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 1分: 能在要求肢位时部分完成旋前、旋后2分: 顺利完成

上肢功能锻炼

锁骨骨折 一.早、中期 第一周骨折复位固定后,颈腕悬吊,下床活动,进行患肢握拳、伸指、分指、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旋转、旋后等主动练习,每次下,每天次. 第二周增加肌肉地收缩练习,如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 第三周增加抗阻地肘屈伸与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二.晚期骨折基本愈合,进入此期. 第~日患者颈腕悬吊位,做肩前后及肩内外摆动,每次下,每天次. 第~日开始做肩关节各方向和各轴位地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肩带肌地抗组练习,如双手握小哑铃,每个动作~次. 第周增加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双手持棒上举,将棍棒放颈后,使肩外展、外旋,避免做大幅度和用大力地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第周增加肩前屈主动牵伸,肩内外旋牵伸:双手持棒体后下垂将棍棒向上提,使肩内旋. 在术后固定期间,应主动进行手指握拳、腕关节地屈伸、肘关节屈伸及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后伸运动,不宜做肩前屈、内收地动作. 肩锁关节脱位 一.骨折早期(—周) . 复位固定后行患肢握拳及手指伸屈、对指对掌及分指锻炼,腕关节地屈伸和肘关节地屈伸锻炼,每天—次,每次一下. . 肩关节被动、缓慢活动为主,每天次,每次分钟. ①钟摆练习:用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划拳运动. ②被动肩关节前屈上举练习:一手托住患侧上臂,一手握住患侧前臂,做肩关节被动前屈上举,每次保持秒,再放回原位. ③被动外旋练习:去枕平卧位,上臂外展度,肘关节屈曲,一手托住患者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做肩关节被动外旋. ④被动外展、内收、内旋练习:平卧位,帮助患者进行肩关节被动外展、内收、内旋练习. 二.骨折中期(—周)

. 爬墙练习: 手顺墙面向上爬,直至肩关节有牵拉感,保持数秒后放松,每天—组,每组~次. . 肩关节等长收缩练习, . 日常活动训练,鼓励用患手进行洗脸、洗澡、穿衣等. 三.骨折晚期(术后周以后) 主动加强患肢关节活动和负重练习,增加肩关节活动度训练地强度、范围、运动量和持续时间,每天次,每次分钟. 肱骨外科颈骨折 一.第一阶段(术后~ ) 骨折复位后颈腕悬吊,进行手指地握拳、伸指及腕关节屈曲和背伸练习.握拳每次维持、放松,重复次为组练习,每日练习~组. 二.第二阶段(术后~周) ①被动练习肩部前屈后伸:一手按住患侧肩部.一手扶住肘关节,先轻度活动.逐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重复次为组练习.每天训练组.但外展型骨折禁止患肢外展,内收型骨折禁止患肢内收动作. ②指导患者主动进行患侧肩关节地锻炼:患者健手扶床栏等物.保持身体稳定,患肩呈前屈状维持秒,每天上午、下午各次.每次分钟. 三.第三阶段(术后~周) ①划圆圈或做钟摆样前后、左右运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在水平面划圆圈.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每次活动~下,每天次. ②将患侧手置于背后.然后用健侧手托扶患侧手去触摸健侧肩胛骨. ③举臂摸头后部(肩外展外旋). ④反臂摸腰.即用患侧手指背侧触摸腰部肩外展、内旋、后伸). ⑤患侧手横过面鄢去触摸健侧耳朵(肩内收,外旋). ⑥爬墙:患者面墙而立,患者地食、中指在墙上爬动.使患肢上抬,待不能再往上爬时,做好标记.以后逐步改善.每天进行次,每次重复遍. 四.第四阶段(术后~周) 除按照上面训练项目每日完成外,还做日常生活地自理训练,如用患肢拧干毛巾洗脸、刷牙、梳头,练习过患侧头顶摸对侧耳朵.

上田敏肢体功能评定表

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住 院 号 对应分期 科 室 床 号 临床诊断 序号 体位 项目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判定 ____侧 检查日期 1 仰 卧 位 联合反应(胸大肌) 开始肢位:患肢的指尖放于近耳处(屈肌共同运动型)。检查动作:使健肢从屈肘位伸展以对抗徒手阻力,此时,触知患侧胸大肌是否收 缩 不充分(无) Ⅰ( 0 ) 充分(有) Ⅱ( 1 2) 2 随意收缩(胸大肌) 开始肢位:同1。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伸到对侧腰部”,触知胸大肌收缩 不充分(无) 充分(有) 3 伸肌共同运动 开始肢位:同1。检查动作:用与2相同的动作,观察手指尖移动到的部位(伸肌共同运动) 不可能 4 5 可 能 不充分 耳-乳头 乳头-脐 充 分 脐以下 完全伸展 4 坐位 屈肌共同运动 开始肢位:将手放于健侧腰部(使肘尽量伸展,前臂旋前,伸肌共 不可能 可能 不充分 0-脐 脐-乳头 充 乳头以上

同运动型)。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拿到耳边”,观察指尖到达的部位分 与耳同高 5 坐 位 部 分 分 离 运 动 将手转于背 后,观察手是 否达到背部 脊柱正中线 附近5cm以, 注意躯干不 要有大的移 动 不可能( 7 可 能 不 充 分 达到体侧 过体侧但不充 分 充 分 距脊柱5cm以 6 坐 位 部 分 分 离 运 动 上肢向前方 水平上举(注 意屈肘不超 过20°,肩 关节的水平 收,外展保持 在±10°以) 不可能 可 能 不 充 分 5~25° 30~55° 充 分 60~90° 序号体 位 项 目 开始体位及检查动作判定 Ⅳ ( 7 8 ) 7 坐 位 部 分 分 离 运 动 屈肘,前臂旋前(手 掌向下)。将肘紧 靠体侧不要离开 (靠不上者不合 格),肘屈曲保持 在90°±10°的围 不 充 分 肘不靠体侧 靠体侧但前臂 旋前 前臂可保持中 立位 可旋前5~45° 充 分 旋前50~85° 旋前90° 8 坐 位 分 离 运 动 伸肘位,将上肢向 侧方水平外展。注 意上肢水平屈曲不 得超出20°,屈肘 不超出20° 不可能 Ⅴ ( 9 10 11 ) 不 充 分 5~25° 30~55° 充 分 60~85° 90°

上肢运动

一、上肢运动(踏步) 1、直臂回环 2、一拍间隔 3、屈肘伸展,手臂前伸,上举,前伸,握拳收 4、扩胸上冲拳,曲臂由前至旁,上举 5、振臂摆动 6、曲臂摆动 7、一排间隔 二、肩部运动(踏步) 1、前平曲臂耸肩,手臂胸前曲臂,半握拳 2、前平耸肩压腕 3、体前直臂体前45度 4、侧曲耸肩双手搭于肩上,耸肩 5、直臂扣展体前45度,手心相对,翻转与体后 6、侧平耸肩 7、垂臂耸肩 三、体侧运动 1、前半侧摆,双手前平伸,掌心相对 2、平曲侧摆,体前平曲,空拳 3、体侧摆臂,左右抡臂(上下) 4、后直摆动,鱼尾伏 5、展胸侧摆,双手抱于后脑勺 6、翻手上举,双手交叉握举至头顶 7、夹脊侧摆,双手背于体后,手心相握向上

四、腰腹运动(送胯两拍一次) 1、前曲后摆臂,类似举手,交替 2、侧臂摆动,一手侧平举,一手胸前曲臂 3、直臂摆动,一手前平伸,一手后摆臂(交替) 4、正步摆动 5、前侧摆臂,一手前平,一手侧平90度 6、击掌摆动,胸前直臂击掌两次,后击掌两次 7、垂臂摆动,手臂直,硬向后摆动 五、肩胯运动(左右摆髋一拍一次) 1、侧平耸肩 2、平曲措肩,胸前曲臂,交替上下 3、侧曲摆髋,双手搭肩 4、侧曲摆动,双手空拳在肩上划半弧线 5、垂臂措肩,自然下垂,措肩 6、前平措肩,体前平伸,手心向下 7、屈肘措肩,双手放于腰间,空拳 六、伸展运动(踏步) 1、伸展下摆前上前下 2、侧身下摆侧平上侧下 3、前侧下摆前平侧平前平下摆 4、侧曲摆动肩上肩下 5、伸展侧下摆前侧前上前侧前下 6、平曲击掌侧平胸前曲臂侧平上举击掌 7、直臂摆动一手前伸平掌心向下一手后摆

七、整理运动(左右摆髋两拍一次) 1、侧摆髋,双手叉腰 2、侧平摆髋,双手侧平 3、平曲摆髋,双手胸前平屈 4、前曲摆髋,双手曲臂举高 5、曲伸摆髋、一手直臂,一手放在肘关节 6、前曲摆动,空心拳,像举手一样 7、体前直臂,双手与身体45度斜前下方

上田敏偏瘫功能评定

开始肢位:患肢的指尖放于近耳处(屈肌共同运动型)。检查动作:使健肢从屈肘位伸展以对抗徒手阻力,此时,触知患侧 。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伸到对侧腰部”, 。检 相同 的动作,观察手指尖移动到的部位(伸肌可能 开始肢位:将手放于健侧腰部(使肘尽量伸展,前臂旋前,伸 肌共同运动型)。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拿到耳边”,观可能 将手转于背后,观察手是否达到背部脊柱 内,注意躯干不要有可能 上肢向前方水平上举 °,肩关节的水平内收,外展保持在±可能

屈肘,前臂旋前(手掌向下)。将肘紧靠体侧 (靠不上者不合格),肘屈曲保持在不充分 充分 将上肢向侧方注意上肢水 °,不充分充分 肘弯曲不超尽量从前方上上肢向侧方外展不不充分 充分 肘伸展位,肩屈曲,前臂旋后(手掌向上), 肩不充分 充分 次所需时间。上举时,屈 肩关节 °以上(先测量健侧)。判定:患侧 1.5需时间不充分充分 结论:上田敏级

联合反应将健侧下肢稍外展,对抗徒手阻力将使下肢内收。观察患侧下肢有无内收动作或内收肌群收缩(Raimiste现象) 随 意 收 缩 令患侧下肢内收,触知内收肌群的收缩 伸肌共同运动开始肢位:屈膝90° 检查动作:令“伸患侧腿”,观察有无随 意动作及伸膝程度 可 能 屈肌共同运动开始肢位:髋伸展(0-20°) 观察动作:令“屈患侧腿”,观察有无随 意动作及其程度 可 能 部分分离运动在膝关节伸展状态下髋屈曲,观察髋关节 屈曲角度。膝关节屈曲不得超过20° 不 充 分 充 分

膝 检查动作:使脚在地板 °以上,要使髋关节保持 足跟不得 动 背°以上为充分 分 离 运 动 取髋、膝伸展位作踝关节背屈的动作 观察踝关节有无背 屈动作及其程度, °,膝屈曲不 取屈膝位,观察髋 关节内旋角度,髋 °, 使大腿保持水平, 的动作, 取屈膝位,髋关节 次,记录所需时间 上,其他条件与检 ,先测 结论: 上田敏级

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测法) (1)

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测法) 部位运动功能评测评分标准 上肢Ⅰ上肢反射活动 A 肱二头肌腱反射0分:不能引出反射活动 (坐位) B 肱三头肌腱反射2分:能够引出反射活动 Ⅱ屈肌共同运动 肩关节上提0分:完全不能进行 肩关节后缩 外展(至少90度)1分:部分完成 外旋 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后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 Ⅲ伸肌共同运动 肩关节内收/内旋0分:完全不能进行 肘关节伸展1分:部分完成 前臂旋前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 Ⅳ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 A 手触腰椎0分:没有明显活动 1分:手必须通过髂前上棘 2分:能顺利进行 B 肩关节屈曲90度0分: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 (肘关节位0度时)1分: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屈曲发生在较晚时间 2分:能顺利充分完成 C 在肩关节0度肘关节90度时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0分:在进行该活动时肩关节0度但肘关节不能 保持90度和完全不能完成该动作 1分:肩肘关节正确位时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主动 完成该活动 2分:完全旋前,旋后活动自如 Ⅴ分离运动 A 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0度位,前臂旋前 0分:一开始肘关节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 旋前 1分:可部分完成这个动作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 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 2分:顺利完成 B 肩关节屈曲90度~180度,肘于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 0分: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外展发生 1分: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 2分:顺利完成 C 在肩关节屈曲30度~90度时、肘关节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 0分: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 确

1分:能在要求肢位时部分完成旋前、旋后 2分:顺利完成 Ⅵ a 正常反射活动该阶段若得2分,病人在第Ⅴ阶段必须得6分肱二头肌肌腱反射0分:至少2~3个位相性反射明显亢进 指屈肌反射1分: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2个反射活跃肱三头肌反射2分:反射活跃不超过一个并且无反射亢进 Ⅶ腕稳定性 A 肘关节90度0分:患者不能背屈腕关节达15度 肩关节0度1分:可完成腕背屈,但不能抗阻 2分:有些轻微阻力仍可保持腕背屈 B 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时腕关节屈伸 0分:不能随意运动 1分:患者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自主活动腕关节 2分: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行 C 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评分同A项 D 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屈伸腕 评分同B项 E 环行运动0分:不能进行 1分:活动费力或不完全 2分:正常完成 Ⅶ A 手指共同屈曲0分:不能屈曲 1分:能屈曲但不充分 2分:(与健侧比较)能完全主动屈曲 B 手指共同伸展0分:不能伸展 1分:脑干主动屈曲的手指(脑干松开掌) 2分:能充分的主动伸展 C 握力1:掌指关节伸展并且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检测抗阻握力 0分:不能保持要求位置 1分:握力微弱 2分: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抓握 D 握力2:所有关节于0位时,拇指内收 0分:不能进行 1分:能用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抵抗拉力 2分:可牢牢捏住纸 E 握力3:患者拇食指可挟住一只铅笔 评分方法同握力2 F 握力4:患者能握住一个圆筒物体 评分方法同握力2、3 G 握力5:查握球形物体,如网球 评分方法同握力2、3和4 Ⅸ协调性与速度指鼻试验(快速连续进行5次) A 震颤0分:明显震颤 1分:轻度震颤 2分:无震颤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

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包括Brunnstrom方法、FMA量表、STEF方法、Lindmark方法、Barthel指数方法,以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以期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评定技术。 1.1Brunnstrom评定 1.1.1功能评分Brunnstrom评定方法包括躯干、四肢、步态等内容[3~5],在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方面又包括许多项目,每1项目分为5个功能等级(0~4分),以分数来表示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情况。等级划分方法为:0分:无关节运动。1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4。2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1/2。3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范围的3/4。4分:受检关节运动达到正常活动的全范围。 1.1.2上肢功能等级评定项目上肢感觉运动功能评定共包括6级,在评定时的具体内容为:⑴共同运动出现之前软瘫(有/无),联合反应(伸/屈)。⑵痉挛。⑶出现共同运动:①伸展模式肩胛骨:前伸;肩:内收、内旋;肘:伸直;前臂:旋前。②屈曲模式肩胛骨:回缩、上提;肩:后伸、外展、外旋;肘:屈;前臂:旋后。⑷脱离共同运动手触摸腰骶部,肘伸直上肢前屈至水平位,屈肘90°前臂旋前,屈肘90°前臂旋后。⑸相对独立或分离运动上肢外展至水平位,肘伸直位前臂旋前、旋后,上肢肘伸直位上举过头。⑹运动协调近于正常。 1.1.3手运动感觉功能等级评定项目手的运动感觉功能评级也分为6级,具体内容为: ⑴无任何运动。⑵被动运动觉(前臂旋前,健侧/患侧):腕部、手指、拇指。⑶一般感觉(健侧/患侧):手掌、指尖。⑷腕和手指运动:伸腕(前臂旋前)、伸指(前臂旋前)、屈腕(前臂中立位)、整体运动(前臂中立位)。⑸手的抓握(腕中立位):侧捏及放开、对指及放开、指尖捏及放开、柱状握及放开。⑹手部其他活动:腕尺偏、腕桡偏、腕环绕、单指屈伸、手指内收、手指外展、拇指环转。 1.2FMA评定FMA评定即为简式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此方法实际上是BRSS(Brunnstrom's recovery stages of stroke,BRSS) 的细化和数量化。此量表对上肢功能评估可分为10大项,33小项,各项最高为2分,上肢共66分; 下肢7大项,17小项,共得分34分,上下肢总共100分。此量表的评分方法细微,上肢大关节评价包括肩、肘、腕关节的屈肌、伸肌的协同运动,腕关节稳定性,有无反射亢进等,小关节包括手的抓握、手指侧捏、对指捏等运动方式,且包括协调能力和速度的评价,此方法反映上肢功能较为全面,具体内容可参见《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一书[4]。评分方法为每项检查内容根据完成情况分别评为0、1、2分,最高分为2分。例如,检查上肢伸

偏瘫上肢功能七级评估分级表

作业治疗评估记录表 偏瘫上肢功能七级评估分级表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入院日期住院 临床诊断 上肢患侧:左右利手非利手 七个级别 第一级:肩关节、手肘及手部没有随意活动能力。 第二级:肩关节及手肘有少许随意活动能力。 第三级:肩关节有共同屈曲模式成30~60度,及手肘成60~100度;手部能持松弛抓握有达3~5磅负重。 第四级:肩关节有>60度共同屈曲,及手肘成>100度;有少许手肘外展;及有3~5磅手部松弛抓握,并由少许侧面捏握达1/2至3磅。 第五级:开始有联合强力的共同屈曲及外展;>5磅手部抓握;超过3磅侧面捏握及能随意放松。 第六级:有肩胛、手肘及手腕的个别控制;肩关节、手肘、手腕及手指有完全的外展能力;>5磅手部抓握;超过3磅侧面捏握;但协调动作比较差。 第七级:上肢各肌肉有很好的个别操控及协调。 评测内容(请在通过或不通过下面括号内打√) 日期(年月日)初期()中期()末期()级别项目通过不通过通过不通过通过不通过1 没有反应()()()()()() 2 A、联合反应 B、患手放在大腿上 ()() ()() ()() ()() ()() ()() 3 C、健手将患侧衣服塞入裤 里时,提患侧手臂 D、提着1公斤重袋子(持 续15秒) ()() ()() ()() ()() ()() ()() 4 E、稳定瓶盖子(用健手打 开瓶盖,患手抓住杯子) F、患手固定毛巾一端,将 湿毛巾拧干(健手扭两圈) ()() ()() ()() ()() ()() ()() 5 G、拿起并搬移小木块 H、用匙子进食 ()() ()() ()() ()() ()() ()() 6 I、提举盒子 J、用胶杯喝水 ()() ()() ()() ()() ()() ()() 7 K、用钥匙开锁头 L1、操控筷子(强手) L2、操控夹子(非强手) ()() ()() ()() ()() ()() ()() ()() ()() ()()总体级别第()级第()级第()级治疗师签名

上田敏功能评定表

上栗县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住 院 号 Brunnstrom 分期对应 科 室 床 号 临床诊断 序号 体位 项目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判定 ____侧 检查日期 1 仰 卧 位 联合反应(胸大肌) 开始肢位:患肢的指尖 放于近耳处(屈肌共同运动型)。检查动作:使健肢从屈肘位伸展以对抗徒手阻力,此时,触知患侧胸大肌是 否收缩 不充分(无) Ⅰ( 0 ) 充分(有) Ⅱ(1 2) 2 随意收缩(胸 大肌) 开始肢位:同1。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伸到对侧腰部”,触知 胸大肌收缩 不充分(无) 充分(有) 3 伸肌共同运动 开始肢位:同1。检查动作:用与2相同的动作,观察手指尖移动到的部位(伸肌共同运 动) 不可能 Ⅲ( 3 4 5 6 ) 可能 不充分 耳-乳头 乳头-脐 充分 脐以下 完全伸展 4 坐位 屈肌共同运动开始肢位:将手放于健 侧腰部(使肘尽量伸 不可能 可 不 0-脐

展,前臂旋前,伸肌共同运动型)。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拿到耳边”,观察指尖到达的 部位能充 分 脐-乳头 充 分 乳头以上 与耳同高 5 坐 位 部 分 分 离 运 动 将手转于背后,观察手 是否达到背部脊柱正 中线附近5cm以内,注 意躯干不要有大的移 动 不可能 Ⅳ ( 7 8 ) 可 能 不 充 分 达到体侧 过体侧但不充 分 充 分 距脊柱5cm以内 6 坐 位 部 分 分 离 运 动 上肢向前方水平上举 (注意屈肘不超过 20°,肩关节的水平内 收,外展保持在±10° 以内) 不可能 可 能 不 充 分 5-25° 30-55° 充 分 60-90° 序号体 位 项 目 开始体位及检查动作判定 Ⅳ ( 7 8 ) 7 坐 位 部 分 分 离 运 动 屈肘,前臂旋前(手掌 向下)。将肘紧靠体侧 不要离开(靠不上者不 合格),肘屈曲保持在 90°±10°的范围内 不 充 分 肘不靠体侧 靠体侧但前臂旋前 前臂可保持中立位 可旋前5-45° 充 分 旋前50-85° 旋前90° 8 坐 位 分 离 运 动 伸肘位,将上肢向侧方 水平外展。注意上肢水 平屈曲不得超出20°, 屈肘不超出20° 不可能 Ⅴ ( 9 10 11 ) 不 充 分 5-25° 30-55° 充 分 60-85° 90° 9 坐 位 分 离 运 动 上肢上举,肘弯曲不超 过20°,尽量从前方上 举,上肢向侧方外展不 超过30° 不 充 分 0-85° 90-125° 充 分 130-155° 160-175° 180° 10 坐 位分 离 运 动 肘伸展位,肩屈曲,前 臂旋后(手掌向上), 肘弯曲不超过20°,肩 关节屈曲超过60° 不 充 分 不能向前方上提 能上提但前臂旋前 能保持中立位

wo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w o 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改良A s h w o r t h量表用于痉挛 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 906-909 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价项目 项目号项目内容 1前臂放到桌子(侧面) 2前臂由桌子放到盒子f侧面) 3在桌面上伸肘(侧面) 4在桌面有负荷伸尉(侧面) 5手放到桌子(正面) 6手由桌子放到盒子(正面) 7在桌面屈肘拉回O.45kg的物体 8拿起易拉罐到嘴边 9从桌面上拿起铅笔 10从桌面拿起曲别针 11叠放3个棋子 12翻转3张纸牌 13在锁中转动钥匙 14叠毛巾 15提1.35kg篮子到旁边桌子上 WMFT由15个项目组成.1—6为简单的关节运动.7一15为复合的功能动作(表1)。对所有动作当场进行计时和动作质量打分(O一5分,6个分级),目前该量表的评价手册还没有进行汉化,以下是评测项目和评分标准。WMFT功能能力评分: 0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尝试参与测试 1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功能性的参与但试图参加.在单侧动作的测试中.未被测试的上肢有可能帮助测试上肢。 2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需要未测试上肢的帮助.如小的调整或变换位置.或需要2次尝试才能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非常慢。在双侧任务中,被测试上肢功能损害非常严重。只能作为辅助。 3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是动作受到协同运动的一些影响。或动作完成较慢及需要努力才能完成 4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动作接近正常.但是完成速度轻度变慢,或缺乏精确度.良好的协调和流畅性。 5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表现为正常动作。以健侧上肢动作为正常标准。

上肢功能锻炼

上肢功能锻炼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锁骨骨折 一.早、中期 第一周骨折复位固定后,颈腕悬吊,下床活动,进行患肢握拳、伸指、分指、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旋转、旋后等主动练习,每次20~30下,每天6~8次。 第二周增加肌肉的收缩练习,如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 第三周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与前臂旋前、旋后运动。 二.晚期骨折基本愈合,进入此期。 第1~2日患者颈腕悬吊位,做肩前后及肩内外摆动,每次20~30下,每天6~8次。 第3~7日开始做肩关节各方向和各轴位的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肩带肌的抗组练习,如双手握小哑铃,每个动作5~20次。 第2周增加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双手持棒上举,将棍棒放颈后,使肩外展、外旋,避免做大幅度和用大力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第3周增加肩前屈主动牵伸,肩内外旋牵伸:双手持棒体后下垂将棍棒向上提,使肩内旋。 在术后固定期间,应主动进行手指握拳、腕关节的屈伸、肘关节屈伸及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后伸运动,不宜做肩前屈、内收的动作。 肩锁关节脱位 一.骨折早期(1—2周)

1. 复位固定后行患肢握拳及手指伸屈、对指对掌及分指锻炼,腕关节的屈伸和肘关节的屈伸锻炼,每天5—6次,每次20一30下。 2. 肩关节被动、缓慢活动为主,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 ①钟摆练习:用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划拳运动。 ②被动肩关节前屈上举练习:一手托住患侧上臂,一手握住患侧前臂,做肩关节被动前屈上举,每次保持5秒,再放回原位。 ③被动外旋练习:去枕平卧位,上臂外展30度,肘关节屈曲,一手托住患者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做肩关节被动外旋。 ④被动外展、内收、内旋练习:平卧位,帮助患者进行肩关节被动外展、内收、内旋练习。 二.骨折中期(3—6周) 1. 爬墙练习: 手顺墙面向上爬,直至肩关节有牵拉感,保持数秒后放松,每天 3—4组,每组20~30次。 2. 肩关节等长收缩练习, 3. 日常活动训练,鼓励用患手进行洗脸、洗澡、穿衣等。 三.骨折晚期(术后6周以后) 主动加强患肢关节活动和负重练习,增加肩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强度、范围、运动量和持续时间,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上田敏功能评定表

上栗县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住 院 号 Brunnstrom 分期对应 科 室 床 号 临床诊断 序号 体位 项目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判定 ____侧 检查日期 1 仰 卧 位 联合反应(胸大肌) 开始肢位:患肢的指尖 放于近耳处(屈肌共同运动型)。检查动作:使健肢从屈肘位伸展以对抗徒手阻力,此时,触知患侧胸大肌是 否收缩 不充分(无) Ⅰ( 0 ) 充分(有) Ⅱ(1 2) 2 随意收缩(胸大肌) 开始肢位:同1。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伸到对侧腰部”,触知 胸大肌收缩 不充分(无) 充分(有) 3 伸 肌共同运动 开始肢位:同1。检查动作:用与2相同的动作,观察手指尖移动到的部位(伸肌共同运 动) 不可能 Ⅲ( 3 4 5 6 ) 可能 不充分 耳-乳头 乳头-脐 充分 脐以下 完全伸展 4 坐位 屈肌共同 运动 开始肢位:将手放于健侧腰部(使肘尽量伸展,前臂旋前,伸肌共同运动型)。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拿到耳边”,观察指尖到达的 部位 不可能 可能 不充分 0-脐 脐-乳头 充 分 乳头以上 与耳同高 5 坐位 部分分离运动 将手转于背后,观察手是否达到背部脊柱正中线附近5cm 以内,注意躯干不要有大的移 动 不可能 Ⅳ(7 8) 可能 不充分 达到体侧 过体侧但不充 分 充 分 距脊柱5cm 以内 6 坐 位 部分分离运动 上肢向前方水平上举(注意屈肘不超过20°,肩关节的水平内收,外展保持在±10° 以内) 不可能 可 能 不 充 分 5-25° 30-55° 充 分 60-90°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Brunnstrom技术 一、概述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 三、评定方法 四、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一、概述 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提出了脑损伤后恢复的6个阶段,并利用这个规律创立了一套治疗脑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分级: 完全性瘫痪(Brunnstrom I级) 运动模式异常(BrunnstromⅡ级) 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顶点(BrunnstromⅢ级) 分离运动的出现(BrunnstromⅣ、V级) 几乎恢复正常(Brunnstr omⅥ级) 特点: 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与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 二、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 (一)联合反应: 就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的关节活动。 上肢联合反应一般为对称性运动; 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的;屈曲、伸展为非对称性的(Raimiste现象) (二)共同运动: 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1.上肢共同运动 (1)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腕与手指屈曲,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2)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伸腕、屈指,前臂旋前,肘关节伸展,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共同运动 (1)下肢伸展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跖屈,踝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内旋。 (2)下肢屈曲共同运动表现为脚趾背屈,踝背屈、弹翻,膝关节约90°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 (三)原始反射 1.同侧伸屈反射 :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