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解读:关注和解决乡村振兴的五大问题

政策解读:关注和解决乡村振兴的五大问题

政策解读:关注和解决乡村振兴的五大问题
政策解读:关注和解决乡村振兴的五大问题

政策解读:关注和解决乡村振兴的五大问题

理解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需要将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空坐标中认识,就是要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动能传导到乡村地区,为乡村发展赋予动能。我省乡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独特的农业产品资源可以依托利用,全省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动力依然十分强劲。如何将乡村振兴、城镇化、工业化有机整合,实现借力发展,同时避免简单重复既有发展模式、造成乡村发展丧失特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可持续、有活力、有后劲的乡村振兴,需要认真思考乡村建设与发展规律,关注和解决乡村发展的五大关联问题,以系统化思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构建乡村振兴的生态系统。

一、乡村发展路径的特色化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赋予乡村发展动能,单纯依靠外部输血、对口帮扶均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这里需要警惕简单地将城镇发展经验移植到乡村振兴中来,切忌盲目推进工业化或依靠巨量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应结合乡村自身的特色来谋划发展模式与路径。

日本、韩国的新村运动实践表明,当城镇化进入高水平阶段,乡村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趋好,社会资本和消费会向乡村地区分流,乡村发展从自我循环积累阶段进入外部输入推动阶段。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借助乡村特色山水资源、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借助乡村特色农产品发展乡村特色种养殖业、加工业,借助乡村特色技

艺发展手工加工业,借助自身的劳动力资源、区位优势发展特色服务业等。乡村振兴关键要形成特色化的产业,这提醒我们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适应市场需求的角度进行有意识地培育与引进。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需要防止出现几种倾向:一是新瓶装老酒,不加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使乡村沦为低端产业的承接地;二是防止出现借产业资本下乡名义行圈占土地之实,避免造成极大土地浪费;三是防止缺乏风险控制的产业整合行为,避免对农业生产与农民利益造成冲击;四是要在深度分析乡村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引导发展特色产业,避免盲目推进。

二、乡村环境营造的品质化问题

改善广大乡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实践表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应当避免一刀切、标准化,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着力提升乡村环境营造的特色与品质,注重挖掘乡村的特色文化基因,注重利用特色自然山水资源,形成山、水、林、田、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诗意栖居画卷。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省持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系列乡村建设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全省乡村的人居环境品质,这为率先推进建设高水平的美丽宜居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乡村人居环境营建已经从完善设施、整治环境阶段进入品质提升、彰显特色阶段,因此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快补齐服务设施建设的短板区域、短板领域,全省乡村宜居环境建设尤其应加强服务领域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力度,包括物流配送设施、惠农金融服务设施、绿色环保设施、高品质养老及幼教设施等,以满足乡村发展的新需求,以及村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二是要强调美丽乡村建

设的差异化思路,切忌造成新的“千村一貌”现象,全省各地美丽乡村营建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到对乡土的自然与文化特色的深度挖掘与保护之上,要加强乡村整体形态与周边山水、平原之间关系的协调,要从“乡建图纸下乡”转变为“乡建风格下乡”,引导村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逐步建立乡村特色的概念;三是要高度重视乡村公共空间的功能活化,乡村公共空间是组织各类活动的中枢地区,通过改造乡村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完善各项设施、增加交流功能等方式增强乡村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形成乡村的公共客厅,以促进村民交流,以利于推进乡村各项事务。

三、乡村治理体系的“三治结合”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要依靠乡村治理发挥引领作用,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主体能够主动参与到乡村发展与建设的事业中来,构建科学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以带动乡村更加有活力、有后劲的发展。从目前来看,乡村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村的生产组织功能在弱化,每个村民及家庭就是一个独立面向市场的经济个体,造成乡村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特色,尤其是当乡村产业发展进入互联网经济、乡村旅游经济、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加工经济领域,对懂得通过新媒介、新渠道、新方式进行生产组织与市场销售的人才需求旺盛,这就需要引导、扶持具备乡村产业组织能力的人员积极参与到乡村生产中来;二是乡村的文化传承功能在弱化,乡村以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居多,乡村人口外流的趋势不断增长,传统文化习俗、技艺的传承存在断层、断代危险,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发扬需要有生力量参与进来;三是乡村的自治功能在弱化,要实现乡村富有活力的发展,就需要充分调动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乡村具体事务中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如何引导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第一篇 一、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在认识上有明显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用产业兴旺替代原来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就是要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培育新产业,使农村经济更繁荣。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适度规模经营、绿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另一方面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要以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存乡村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乡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乡村绿起来、美起来。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是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多一些保护性建设、少一些建设性破坏。

第二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最新决策部署,2018年8月14日,根据自治区财政厅主要领导指示,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同志组织召开学习贯彻落实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专题会议,研究自治区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意见,并对下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厅预算处、农业处、经建处、资产处、金融处等12个处室及广西投资引导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2家企业负责人和经办同志20余人参加了会议。 ***副厅长首先对规划中涉及财政业务的主要章节进行了重点解读,逐字逐句地结合各处室对口业务对其中涉及的财政支持任务进行分解阐述。其次,对规划全篇内容进行了介绍,组织大家一起学习领会规划的整体内容。最后,对如何贯彻落实规划精神,研究提出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意见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规划文件精神,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各相关处室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处内同志对文件进行学习领会,按照先前党组会决定的职责分工要求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具体分工上,由厅农业处牵头做好涉及我厅职责的工作分工,明确工作时限,抓好工作落实,厅预算处牵头筹措资金,全力做好源头保障,同时加大各个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厅内其他相关处室按要求全力配合做好实施乡村

广东肇庆中学2018届高三政治专题复习:乡村振兴战略主观题汇编

“乡村振兴战略”时政专题 【问答题汇集】 (湖南十四校)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产业扶贫为什么能增加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新动能。(8分)请从种植户和政府两个角度为静宁苹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对策。 (6分) (“石家庄一模”)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概括过去五年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并说明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14分) (“云南省一测”)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部署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14分) (“承德二模”)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就如何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议。 (“株洲二模”)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滕头人是如何把“有女不嫁滕头村”的穷窝建设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庶的和谐家园的。 (“兰州一诊”)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释“共享农房”发展模式产生的积极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经营者如何才能让“共享农房”行稳致远、走好“规范路”。 (“皖北协作4月”)运用经济知识概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谈谈如何通过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福州3月”)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A市吸引人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12分) (“衡水一诊”)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请你预测该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内容的落实会对农村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14分) (“吉林市三调”)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4分)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省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重大意义。(10分) (“湖北七市”)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存在什么突出问题?该市是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 (“太原一模”)材料反映出我国当前“三农”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发展的政策建议。 思考: 1.概括涉及“乡村振兴战略”问答题常考的设问角度,其常见问法有哪些?(命题的一般逻辑) 2.“乡村振兴战略”热点和哪些知识点有关联?请从参考答案中归纳知识落点。(归纳相关学科语言) 3.你积累了哪些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时政语言?

2018年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2018年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近日,省委省政府公开发布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皖发〔2018〕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1.《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今年初,中央连续第15年出台了关于“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向我们描绘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宏伟政策蓝图。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奋力推动安徽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该《实施意见》。 2.《实施意见》的起草思路是什么? 《实施意见》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突出做好结合文章,切实把中央要求与安徽“三农”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深入贯彻中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照中央一号文件具体条文逐条起草,确保中央决策部署不走样。二是突出安徽特色。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修订版)等重要会议、文件精神,体现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重大举措。如:农村“三变”改革、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等重要部署和创新做法,在《实施意见》中都有体现。三是坚持谋实谋细。立足我省“三农”实际,在实施上谋载体、谋抓手,力求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施意见》谋划提出具体行动18项、工程22项、计划11项,其中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等21项是自行谋划的。 3.《实施意见》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安排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特别是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

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展现乡村振兴的新作为

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展现乡村振兴的新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我省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实现“产业兴旺”,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积极培育新业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发展产业,把产业布局在农村,才能把人留在乡村,才能避免乡村空心化,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要围绕实现“产业兴旺”,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培育新业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立足“1+3”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发展要求,以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优化不同功能区农业功能定位,推动农业差异化协同发展。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聚集群,推动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把亮点做成主业,指导每个县(市、区)找准本地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规模化、绿色化、特色化、产业化,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高效农业结构。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以科技支撑为引领,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意休闲农业、外向型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广农产品电商“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实施“12311”创意休闲农业省级特色品牌培育计划,探索全产业链“走出去”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探索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着力规划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的重要载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实现“生态宜居”,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发展导向,积极发展新模式,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农业是绿色产业。要围绕实现“生态宜居”,以绿色可持续为发展导向,加快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积极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凸显农业生态功能,促进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优化农业绿色发展环境,调优农业产业生态空间布局,提高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使其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试点先行区。打造“苏”字号绿色品牌,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为城乡居民提供种类丰富、质量可靠的绿色食品,努力使绿色发展成为我省农业的鲜明特色。构建新型农业生态循环体系,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减少农业投入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环境减负,给生态增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实现“乡风文明”,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营造新氛围,弘扬乡风美德。乡风文明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实现“乡风文明”,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营造浓厚氛围,让广大农民生活得更加和谐、更加温馨、更加幸福。大力开展涵育文明乡风工作。利用村镇服务中心、活动广场等场地,运用新媒体、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等各类教育阵地,倡导农村和谐乡风、友爱作风、传统家风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切实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在农耕文化挖掘上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能力与水平,在农业特色小镇等示范村、示范乡镇的培育中,将移风易俗、遵规守法、建设小康、保护生态等纳入创建内容,让农民在参与中受教育、提素质、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学习解读讲稿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学习解读讲稿 同志们: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9月26日,中央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学懂弄通规划,在实践中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们从七个方面来梳理一下规划的亮点重点内容: 一、首次建立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规划》是依据今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的阶段性安排和部署,对今后5年的主要任务作出了具体安排。《规划》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按照分三个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提出了22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3项、预期性指标19项,首次建立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规划》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抓重点、补短板、

强弱项,对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等作了明确安排,部署了82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规划》对指导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规划》细化实化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蓝图、总路线图。 二、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 这些年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建设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城市相比还明显落后。全国还有近1/4的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比例还不到一半,80%的村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约1/3的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都还比较突出。《规划》提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制定了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乡村绿化、乡村水环境治理和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6个重大行动。下步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附件7: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及特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月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4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桂发〔2018〕7号),中央和自治区两级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方式、路径和突破口,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实际,顺势而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桂发〔2018〕7号),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农

业局牵头起草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经征求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后,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送审稿。《实施意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抓贯彻落实。贯彻中央、自治区文件精神,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桂林市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二是注重可操作性。对照中央、自治区文件精神,将扎实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现代特殊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乡村文明建设、和谐乡村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惠民富民工程、乡村体制机制改革、乡村人才振兴、强化和完善乡村振兴各项保障等任务,逐项细化实化,力求做到可行管用。三是体现我市特点。在中央意见、自治区决定的基础上,注重与我市“十三五”规划任务、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试验示范区、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等相衔接,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实施意见》经市领导多次审议,并下发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三次征求意见。 二、《实施意见》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分九个部分。 (一)总体要求。《实施意见》提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聚焦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乡村如何振兴 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 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目标,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 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新时代越来越迫切。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要清醒看到,当前农业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优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基石,需要加大力度,实现“三不、两零、一全”的绿色发展总体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同时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方面,按照中央的要求,将农业绿色发展总体目标细化为到2020年的具体目标和到2030年的远景目标。 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是保障,需要实现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

长郑风田表示,要围绕解决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管控、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等制度和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机制。 优先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宋洪远说,在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上,建立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制度,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在产地环境保护治理上,紧扣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建立工业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在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上,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林业和湿地养护。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完善?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指出,这不仅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了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通过完善土地承包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