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5节遗传与进化第1课时遗传与变异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5节遗传与进化第1课时遗传与变异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5节遗传与进化第1课时遗传与变异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5节遗传与进化第1课时遗传与变异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第5节遗传与进化

第1课时遗传与变异(见A本71页)

聚焦教材)?

1.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1)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生物的子代只是与亲代相似,绝不会与亲代完全相同,这种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与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

2.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1)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由DNA与蛋白质共同组成。DNA 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其分子由两条螺旋状的长链组成,是一种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有效片段,它决定着生物体的各种性状。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一个基因由多个脱氧核昔酸组成。脫氧核昔酸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2)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或卵子将自身的部分基因传递给子代,子代具备了父母双亲的基因,所以表现出与双亲相似的性状。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分层训练

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在生活中,常有人说“小红简直就是她母亲的翻版”,此话揭示的现象属于(C )

A.变异

B.进化

C.遗传

D.遗传和变异

2.“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D )

A.生殖现象

B.遗传现象

C.进化现象

D.变异现象

3.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的一项是(B )

A.个体生长太快

B.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个体发育太好

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4.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

A.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它排列在染色体上

B.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部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

C.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和卵子将自身的全部基因传递给子代

D.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共有46条

5.下列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 )

①细胞核②染色体③DNA ④基因

第5题图

A.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②染色体的数量都为23对

B.②染色体是由③DNA和④基因组成的

C.③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D.④基因是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③DNA片段

6.如图所示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控制指纹这种性状特征的是(A )

第6题图

A.基因

B.周围环境

C.人的性别

D.手的大小

7.概念图能表达生物学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根据示意图和所学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斗蛋白质I

第7题图

(1)以上概念图中,标号①表示DNA_;标号②表示基因。

(2)每种生物的细胞内,A表示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结构的细胞核中,并且它们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并且大量的—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①上。

B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如果把生物体比喻为一个建筑物,那么建造这个建筑物的“蓝图”和“主要构件” 分别是(A )

A.基因(组)和蛋白质

B.细胞和细胞核

C.受精卵和遗传信息

D. DNA和染色体

9.下列人物的相关性状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是(D )

A.刘翔的跨栏能力

B.刘欢的歌唱水平

C.刘备的军事谋略

D.刘晓的红绿色盲

10.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作物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岀转基因抗虫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

A.Bt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Bt基因中含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基因

D.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11.小王经常用小儿感冒灵来治疗感冒,开始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

最可能的原因是(C )

A.流感病毒对小儿感冒灵产生了定向变异

B.流感病毒对小儿感冒灵产生了隔离

C.小儿感冒灵对流感病毒的抗药性基因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D.流感病毒中不能抵抗小儿感冒灵的基因,没有遗传功能

12.如图所不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

1

'、

第12题图

A. ①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

B. 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

C. ③通常分布于细胞质中

D. 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

13.

如图所示为某人的一个体细胞及其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 是(C )

第13题图

A. 该图为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B.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C. 此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条+ XX

D. 图中的1?22为常染色体,a 为性染色体

14.对于那些无法识别身份的遇难者,通常先提取其DNA 样本。建成DNA 样本数据库, 再结合遇难者亲属的DNA 样本来识别和辨认。

(1) 通过DNA 样本确定遇难人员的身份,通常需要抽血取得DNA, DNA 存在于(C )

A.血浆中

B.成熟的红细胞中

C.白细胞中

D.血小板中

(2)

DNA 上与遗传效应有关的片段是基因,该结构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3) 在遇难人员的亲属中最适合提取DNA 的人选是(B )

A.妻子

B.儿子

C.哥哥

D.祖父

C 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5?某同学欲利用实验田中的蔬菜来探究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某农药降解效果 的影响,咨询老师得知:碳酸钠溶液在强光下,水分蒸发加剧,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增大,当 达到2%及以上会烧伤叶片,使蔬菜品质下降,他将实验田中某种蔬菜均分为六组,并喷施 等量的同种农药,三天后的下午18: 00,对其中一组喷清水,另五组分别喷施等量的不同 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在12 h 和24 h 后分别采摘样品,检测农药残留指数,得至U 如图数据。

K 7fl K6U14U22

13M21 X4"12a2o

N3CCR19 K2BWBW

a

12 h 和24 h 农药残留指

数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农药残留AS B 组 C 组 D 组 E 组 Fffl 碳酸钠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

(注:农药残留指数W 50达到安

第15题图

(1)害虫在同种农药长期自然选择下产生抗药性,具有强抗药性的害虫通过繁殖,将强

抗药性这一性状传给下一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为了使蔬菜的农药残留指数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又不影响蔬菜的品质,结合本实验, 请你对菜农在晴朗天气下,对蔬菜进行喷施碳酸钠溶液和采摘蔬菜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傍晚喷洒溶质质量分数为1. 5%的碳酸钠溶液,约12小时后采摘蔬菜。

2020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2.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D.(A+T)/(G+C)的比值 3.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B.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C.③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D.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4.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D. 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 5.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 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 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

D. A;B都有可能 6.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A. 1 B. 1/2 C. 1/3 D. 2/3 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8.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 3 / 64 B. 5 / 64 C. 12 / 64 D. 15 / 64 9.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大纲

全国高中生物竞赛大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 理论部分 全国竞赛理论考试应当注意那些适用于同一类群中大多数生物的生物学概念。考试不应包括特殊事实、例外或者需要特殊或地方经验的某地特有生物的知识。 大部分试题应当考查学生的理解力、科学工作技能以及他们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单纯考识记的试题应尽可能的少,不应超过总分的25%。 理论部分应按注明的比例包括以下7个部分: Ⅰ.细胞生物学 25%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化学成分 * 细胞器 * 细胞代谢 * 蛋白质合成 * 通过膜的转运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微生物学 生物工程学 Ⅱ.植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 15%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 * 水分、矿物质和同化物的运输 * 生长和发育 * 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 Ⅲ.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 15%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和营养 * 呼吸作用 * 血液循环 * 排泄调节(神经的和激素的) * 生殖和发育 * 免疫 Ⅳ.动物行为学 5% * 行为的体系 * 行为的原因 * 争斗行为 * 习得性行为

Ⅴ.遗传学与进化 15% * 变异:突变和渐变 * 孟德尔遗传 * 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 * 哈迪温伯格定律 * 演化的机理 Ⅵ.生态学 15% * 生态系统 * 食物关系 * 能流 * 生物地球化学系统 * 演替 * 种群结构和动态 * 生物圈和人 Ⅶ.生物系统学 10%结构和功能;主要类群中典型生物之间的演化和生态的关系 在上述各主题中均应包括有科学思维的原则和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的题目。 全国竞赛考纲细目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遗传与进化模块综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遗传术语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 B.杂种自交后代会出现纯种 C.纯种杂交后代是纯种 D.测交可用来测定杂种基因型 2.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卵细胞 B.极体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3.牛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5.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1、2、3、4代表染色体,a、a′、b、b′代表染色单体。没有基因突变,则 A.该细胞中有四分体4个、DNA分子8个 B.如果a上有E基因,a′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E或e C.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此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四种子细胞 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 6.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过程是 A.遗传和变异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7.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出现性状分离 B.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A.F 2 性状分离比为1∶1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C. F 2

8.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 F 的表现型比例是: 1 A.9:3:3:1 B.1:1:1:1 C.3:1 D.3:1:3:1 9.眼皮的单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所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他的基因型及父母的基因型依次是 A. aa、AA、Aa B.Aa、Aa、aa C. aa、Aa、Aa D.aa、AA、AA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外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1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12.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是DNA基本组成单位 B.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C.基因都位于细胞核中 D.基因中含有核糖 13. 真核生物的性状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 A.t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B.m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C.D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4.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A.G与C B.A与C C.G与A D.G与T 15.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别发生在 A.细胞核、核糖体、核糖体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核糖体、细胞核、细胞核 D.核糖体、核糖体、细胞核 16.下列关于转运RNA和氨基酸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种氨基酸都由特定的一种转运RNA携带 B.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转运RNA携带 C.一种转运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酸 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转运RNA携带 17.下列肯定不是遗传密码的是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教学策略 1.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 (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3)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4)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1)让学生阅读有关染色体组的内容,感知染色体组的概念;以辨图(或用带磁性的雄果蝇染色体组染色体模型)、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讲清染色体组的概念;用练习的方法巩固染色体组的概念。 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如果直接讲述,学生是很难理解其实质的。建议教师从雌雄果蝇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分析入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问题情境如下。

观察教科书P86图5-8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和P87图5- 9雄果蝇的染色体组,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答:8条;3对。) (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答: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3)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 (答: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 X和Y。) (4)果蝇的精子中有哪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 部遗传信息? (答:Ⅱ、Ⅲ、Ⅳ、X或Ⅱ、Ⅲ、Ⅳ、Y;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它们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5)如果将果蝇的精子中的染色体看成一组,那么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组染色体?(答:两组。) 通过以上的问题情境,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并能很好地理解二倍体和多倍体与染色体组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带解析)

一、考点解析 1.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包括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纯合子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C 2.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解析〗基因突变是拟南芥自发产生的,不是生长素抑制剂诱导的。 〖答案〗D 3.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解析〗基因中缺少核苷酸对,在缺失点之前的部分可以合成蛋白质产物。如果缺失后正好对应终止子会发生BC。如果缺失后不对应终止子,则其以后控制合成的氨基酸都会发生改变。 〖答案〗BCD 4.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环境对基因突变起选择作用。细胞分裂中期进行DNA的复制,没有基因突变。 〖答案〗C 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解析〗物理因素可以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在;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并没有形成新的基因;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三倍体无籽西瓜;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答案〗:BCD 6.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

(生物科技行业)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可适当参考) 附表I 理论部分 全国竞赛理论考试应当注意那些适用于同壹类群中大多数生物的生物学概念。试题壹般不包括特殊事实、例外或者需要特殊或地方经验的某地特有生物的知识。大部分试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力、科学过程技能以及他们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单纯考查记忆的试题比例较少,壹般不超过总分的25%。 理论部分应按注明的比例包括以下7个部分: Ⅰ.细胞生物学25%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化学成分 *细胞器 *细胞代谢 *蛋白质合成 *通过膜的转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微生物学 -生物工程学 Ⅱ.植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15%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 *水分、矿物质和同化物的运输

*生长和发育 *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 Ⅲ.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15%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和营养 *呼吸作用 *血液循环 *排泄调节(神经的和激素的) *生殖和发育 *免疫 *皮肤及其衍生物 *运动器官 Ⅳ.动物行为学5% *行为的体系 *行为的原因 *争斗行为 *习得性行为 Ⅴ.遗传学和进化15% *变异:突变和渐变 *孟德尔遗传 *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 *哈迪-温伯格定律

*演化的机理 Ⅵ.生态学15% *生态系统 *食物关系 *能流 *生物-地球化学系统 *演替 *种群结构和动态 *生物圈和人 Ⅶ.生物系统学10% -结构和功能;主要类群中典型生物之间的演化和生态的关系 在上述各主题中均应包括有科学思维的原则和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的题 目。 全国竞赛考试纲要细目 Ⅰ.细胞生物学25%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化学成分 -单糖、双糖、多糖 -脂类 -蛋白质:氨基酸、遗传密码子、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的化学分类:简单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 蛋白质的功能分类:结构蛋白和酶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

新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2.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D.(A+T)/(G+C)的比值 3.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B.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C.③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D.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4.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D. 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 5.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 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 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

D. A;B都有可能 6.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A. 1 B. 1/2 C. 1/3 D. 2/3 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8.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 3 / 64 B. 5 / 64 C. 12 / 64 D. 15 / 64 9.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 ,表现为黄色圆粒。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 ,数量比例是: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9 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后代表现型有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比例是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 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5章遗传学与进化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第五章遗传学与进化 [考点解读] 遗传是指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在各方面的相似现象;而变异一般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生物如果没有遗传,就是产生了变异也不能传递下去,变异不能积累,那么变异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但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则是绝对的、发展的。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有变异(突变和渐变),孟德尔遗传(一对基因杂交、两对基因杂交、多对基因杂交),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哈迪-温伯格定律,进化的机制(突变、自然选择、生殖分离、适应、适合)。根据IB0考纲细目和近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一节变异 遗传物质本身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称为变异。广义上的变异可以分为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和基因(DNA和RNA)突变。狭义的变异单指基因突变。 一、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是指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生物的变异。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种类型。 1.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分为四种类型: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1)缺失一个染色体一臂发生两处断裂,中间部分丢失,然后断裂处愈合,形成缺失。缺失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由于一条染色体缺少一个片段,同源染色体相应部分无法配对,拱了起来形成弧状的缺失圈。当然,如果缺失部分发生在端部就没有这种缺失圈(图1-5-1)。缺失的一段中如果含有严重影响生物体正常生活力的因子,或者缺失的部分太大,个体通常死亡。如果缺失部分对生活力的影响不严重,个体能存活,会出现拟显性现象。例如,—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含有等位基因A和a,A是显性基因,a是隐性基因。如果发生包括A在内的片段丢失,由于没有显性基因的掩盖,于是表现出假显性性状。 (2)重复重复是指一个染色体,除了正常的组成之外,还多了一些额外的染色体片段。存在重复的染色体片段,在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出现和缺失时类似的拱形结构,这是由于重复的部分无法配对,拱了出来。和缺失相比,重复的遗传影响比较小,但重复也不能太大,否则也会由于遗传上的不平衡导致死亡。重复也产生一定的遗传效应,如果蝇的棒眼类型是X染色体上16A区重复所致。观察唾液腺染色体,X染色体16A区有4个明显横纹,如果横纹重复一倍会出现棒眼遗传效应(用B表示),即复眼中小眼数从几百个降到几十个成为棒眼;如果这个区域再重复变成三份时,果蝇也会成为重棒眼(用BB表示),小眼数目仅20多个。 (3)倒位倒位是指染色体中断裂的某一片段倒转了位置又重新愈合的情况。倒位之后,由于基因的排列顺序的变化,也会造成遗传效应。在倒位的纯合体中,同源染色体都是倒位的,可以正常联会配对,减数分裂是正常的,看不出有什么遗传效应。但将倒位的个体和非倒位的个体杂交后形成杂合体时,减数分裂比较复杂,在粗线期会产生倒位环(如图1—5—2)。

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题

遗传学推理实验设计题专项训练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 2.石刁柏(嫩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刁柏叶窄, 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刁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大量繁殖。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刁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 (5)野生石刁柏种群历经百年,窄叶基因频率由98%变为10%,则石刁柏是否已发生了生物的进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判定 3.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 实验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全套)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 2-遗传与进化必修2 遗传与进化教案(全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相对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正交 P (亲本)互交 反交 F 1纯合子、杂合子 F 2

3 1 : 2 : 1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1. 黄圆 YYRR X 绿皱yyrr 黄圆YyRr 黄圆Y_R_ :黄皱Y_rr :绿圆yyR_ :绿皱yyrr 亲组合 9 : 3 : 3 :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遗传与进化的复习指导

遗传与进化的复习指导 (一)孟德尔定律的扩充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试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两个定律。后来人们又用其他生物材料做实验,包括从病毒、细菌直到人,将孟德尔定律更进一步扩充。 1.嵌镶显性 嵌镶显性是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所发现的。在异色瓢虫中,鞘翅有很多色斑变异,表现在不同的黑色斑纹上:黑线型的前缘呈黑色,均色型的后缘呈黑色。鞘翅的底色呈黄色。如果将这两种类型的纯合体交配,子一代的杂种的鞘翅出现了新的色斑,似乎是两个亲体的鞘翅重叠起来,亲代的两种黑斑都在子一代表现出来。子一代相互交配,在子二代中1/4是黑缘型、1/4是均色型、其余一半的色斑和子一代相同(如下图所示)。嵌镶遗传现象表明;显性,不一定有隐性和它相对存在,一对性状,可以都是显性,而在生物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 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 2.致死因子 有一种家鼠,皮毛黄色对灰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当 用黄色鼠和灰色鼠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比例 是1︰1。将子一代中黄色鼠自相交配,得到的子二代中,黄色和 灰色两种鼠的比例是2︰1。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违反了孟德尔定 律。后来研究知道,原来黄色家鼠基因是杂合体,没有纯合体的 黄色家鼠。其原因是黄色家鼠基因若为纯合体是致死的,在胚胎 期已经死亡而为母体吸收。所以黄色家鼠的繁殖,其后代有黄色 和灰色两种,比例是2︰1(如右图所示)。 可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中3︰1的比数是有条件的,其中之一是各基因型的生活力相等。 3.复等位基因:前面所涉及的都是一对等位基因,其实生物细胞中许多基因有很多等位形式,这样的基因叫复等位基因。 人类的ABO血型可作为复等位基因的例子。三个复等位基因I A、I B、i,其中I A、I B对i是显性,I A、I B为共显性。在杂合体中,一对等位基因都显示出来的现象称为共显性。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了六种基因型:I A I A、I A i、I B I B、I B i、I A I B、ii。分成A型、B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高中生物竞赛模拟试题

高中生物竞赛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四选一,每题一分,共60分。在题末括号中填写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编号)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关节软骨能使骨长长B.血液流经骨后血细胞增多 C.骨折后对骨起愈合作用的是骨质D.关节头从关节腔中脱出即为脱臼 2.边哭边吞咽食物时,食物容易掉人气管,其原因是: A.气流冲击,喉腔扩大B.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C.悬雍垂来不及遮盖喉的入口D.会厌软骨没有盖住喉的人口 3.哮喘病人的肺泡长期处于膨胀状态,使呼吸不畅通,影响了呼吸过程中的 A.肺的换气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4.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右心房的血液人口,左心室的血液出口分别有: A. 3个与1个B.1个与1个C.2个与1个D.4个与1个 5.成人的能产生血液中有形成分的器官有: ①脾②扁桃体③红骨髓④肝⑤淋巴结⑥骨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⑤ 6.影响晕车和晕船的平衡器官在: A.大脑里B.小脑里C.脑干里D.耳里 7.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汗腺排出汗液的作用 D. 膀胱对尿液的保存作用 8.破伤风杆菌存在泥土中,也经常寄生于正常人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当深而窄的伤口内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时,一旦伤口的坏死组织增多,破伤风杆菌则大量繁殖,严重时可使人致死。这种破伤风杆菌的代谢方式是: A.自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异养厌氧型 9.下面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10.关于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喷洒保幼激素可以提高蚕的产丝量B.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诱杀害虫 C.给植物幼苗喷施生长素可获得多倍体植物D.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做除草剂 11.当蚜虫受到七星瓢虫袭击时,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告知其它蚜虫不要前来,这种化学物质属于: A.性外激素B.性激素C.外激素D.促性腺激素 12.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可以避免蛇类前来偷食雏鸟,这是: A.遗传变异的结果B.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C.适应的相对性D.一种适应性 13.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旱,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对这种现象的不正确解释是: A.对不良环境的适应B.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定向变异的结果D.对自然条件进行的生存斗争

2020-2021学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进化专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遗传与进化专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某一年生植物进行异花传粉(单株植物既有雌花,也有雄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在隐性纯合时都会使受精卵致死,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将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单独种植,自然状态下繁殖两代后,所得子二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5/8B.3/5C.1/4D.3/4 2.nuc-1基因被称为高等动物细胞的“死亡基因”,该基因控制合成的DNA酶能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内nuc-l基因会被激活B.nuc-1基因可在某些胚胎细胞中表达 C.高尔基体参与DNA酶的加工、运输和分泌D.该事实说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3.核孔是由至少50种不同的蛋白质构成,称为核孔复合体,内外核膜在孔缘相连,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核孔的蛋白质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B.核孔是DNA、RNA、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核孔和核膜在有丝分裂前期的变化与末期的变化相似 D.功能正常的胰岛B细胞的核孔数量要多于口腔上皮细胞 4.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前人的观点: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二.孟德尔:19世纪中期,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 三.自交与杂交: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四.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的原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五.孟德尔的实验:先除去未成熟化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待雄蕊成熟时,采取另一植株的花粉,散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他发现,无论用高茎豌豆做母本(正交),还是做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之后他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的。孟德尔没有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上,而是对子二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结果发现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孟德尔又用杂种子一代高茎豌豆与隐形纯合子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接近1:1。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它的假说。 六.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七.显隐性状:孟德尔把子一代显示出来的形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形状叫做隐形性状。 八.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九.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十.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P : × F 1 × 配子 配子 F 1 F 2 十一.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 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DD dd D d Dd Dd Dd D D d d Dd Dd DD dd

高中生物竞赛范围

高中生物竞赛范围 (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植物解剖、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和分类(20%) 一、种子植物形态解剖 (一)植物组织 1.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2.分生组织3.成熟组织 4.组织系统5.维管组织和维管束 (二)种子和幼苗 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三)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根的结构(内皮层) 2.茎的结构(维管束) 3.叶的结构与气孔功能 4.根、茎、叶的变态 (四)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1.花的结构 2.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二、植物生理 (一)植物的水分代谢 1.植物吸水的部位及方式 2.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水势) 3.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4.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5.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植物的矿质代谢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2.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3.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4.植物体内无机养料的同化 5.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5.绿色植物与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的比较 6.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7.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五)抗逆生理(抗旱、抗寒等) (六)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2.植物体各部分的呼吸强度比较 3.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4.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5.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生长素类 2.赤霉素类3.细胞分裂素类 4.脱落酸5.乙烯 (八)植物开花的机理及其应用 1.植物的花前成熟2.低温和花诱导 3.光周期和花诱导4.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 5.其他条件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九)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1.顶端分生组织和形成层 2.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3.双受精作用、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 4.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的世代交替(生活史) 三、植物系统分类(了解到科、目、纲、亚门和门) (一)藻类植物 1.蓝藻门2.绿藻门 3.红藻门4.褐藻门 (二)菌类植物 1.细菌门2.粘菌门 3.真菌门 (三)地衣植物 (四)苔藓植物 1.概述2.苔纲3.藓纲 (五)蕨类植物 1.概述2.石松亚门 3.木贼亚门4.真蕨亚门5.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6.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六)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1.概述2.裸子植物分类3.苏铁纲 4.银杏纲5.松柏纲6.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七)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1.概述2.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10个重点科(十字花科、豆料、菊科、蔷薇科、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