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人兰花诗之题兰诗【清】郑板桥

名人兰花诗之题兰诗【清】郑板桥

名人兰花诗之题兰诗【清】郑板桥

名人兰花诗之题兰诗【清】郑板桥

郑板桥写竹的诗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福楼拜的名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空间名称大全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笋竹二首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咏竹诗词选读

咏竹诗词选读 咏竹诗词选读 黄庭坚.宋(1045-1105)。鲁直,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 题竹石牧牛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和甫得竹数轩周翰喜而作诗和之初侯一亩宫,风雨到卧席。 前日筑短垣,昨日始封植。 平生岁寒心,乐见岁寒色。 翩翩佳公子,当致一窗碧。黄庭坚和师厚栽竹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根须辰日劚,笋要上番成。 龙化葛陂去,风吹阿阁鸣。 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食笋十韵 洛下斑竹笋,花时压鲑菜。 一束酬千金,掉头不肯卖。 我来白下聚,此族富疱宰。 玺栗戴地翻,觳觫触墙坏。 觳觫人中厨,如偿食竹债。

甘俎和菌耳,辛膳肠姜芥。 烹鹅杂股掌,炮鳖乱裙介。 小儿哇不美,鼠壤有余嘬。 可贵生於少,古来食共噫。 尚想高将军,五溪无人采。肖异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北馔厌羊酷,南疱丰笋菜。 自北初落南,几为儿所卖。 习知价廉平,百态事烹宰。 盐衡枯腊瘦,蜜渍真味坏。 就根煨茁美,岂念炮烙债。 咀吞千亩余,胸次不堇芥。 二妙各能诗,才名动江芥。 论诗多佳句。脍灸甘我嘬。 思君思养竹,万籁听秋噫。 从此缮藩篱,下令禁渔采。次韵斌老新画横竹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骞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睛窗影落石泓外,松梅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姨母李夫人墨竹三首深闺净几试笔墨,白头腕中百斛力。 荣荣枯文皆本色,悬之高堂风动壁。漫沼春笋诗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题予瞻墨竹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斫轮。觉范师种竹颂往在江南住竹山,道人两岁三来访。 听风听雨看成龙,牛羊折角入朝饷。 简州城东刮地寒,手种檀乐三两竿。 竹成要作无孔笛,若有灵龟一任钻。陈氏园咏竹不问主人来看竹,小溪风物似家林。 春供馈妇必番笋,百与行人百亩阴。 直气虽冲云汉上,高材终恐拭斤寻。 截竿可比北溟钓,欲赠溪翁谁姓任。从斌老乞苦笋南园苦笋味胜肉,箨龙称冤莫采录。 烦君致苍玉束,明日风雨吹成竹。和宣叔乞笋颂笋充疱,日百尾。 千角鹿,九首虺。 心生窍,浑沌死。 搜中林,撅稚子。 腹便便,老饕耳。 苦笋赋 棘道甘笋,冠冕二川。 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 温润缜密。多啖而不疾人。

咏竹诗大全

咏竹诗大全 1.竹(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2.咏竹(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3.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4.寄题江外草堂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5.堂成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19.初食笋呈座中(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14.庭竹唐·刘玉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 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养竹歌为周庄吴逵子道赋华幼武 高轩公子良不俗,不种奇花种修竹。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春雷击地新笋生,龙角森森那忍触。 自锄暖土厚栽培,手挈银瓶细浇沃。深根扫除蝼蚁窟,香叶终期凤凰宿。日使沾濡雨露恩,岁寒且惮冰霜酷。 猗猗绕户矗琅干,还舞连烟比淇澳。招摇皓月金琐碎,勾引清风生戛玉。炎天展簟卧苍雪,春日听莺泛。 可能一日暂相忘,坐对此君看不足。君不见白乐天, 重言养竹如养贤。又不见东坡诗,无竹士俗不可医。 君今有竹善培养,会看直指青云上。

郑板桥一曲《春词》惊艳千古

郑板桥一曲《春词》惊艳千古! (全文366字,68个“春”字) 清代的大文人郑板桥,诗词写得极好。 有一年春天,他与几个朋友一起春游,欣赏着春色美景,陶醉在明媚的春光里,禁不住诗兴大发,开口吟出一首 《春词》: 春风,春暖, 春日,春长, 春山苍苍,春水漾漾。 春荫萌,春浓浓, 满园春花开放。 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 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 春色好,春光旺, 几枝春杏点春光。 春风吹落枝头露, 春雨湿透春海棠。 又只见几个农人开口笑: “春短,春长, 趁此春日迟迟, 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 真乃大家春忙。” 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 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 兜里兜的春莱,篮里挎的春桑,

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春房。 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 又只见一个春女, 上下巧样的春装, 满面淡淡春色,浑身处处春香; 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 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 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 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 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 今春过了来春至, 再把春心腹内藏。 家里装上一壶春酒, 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 满目羡慕功名, 忘却了窗下念文章。 不料二月仲春鹿鸣, 全不忘平地春雷声响亮。 一首《春词》56句,366字,除两句没有“春”字外,其余句句有“春”字,共嵌入68个“春”字,一气呵成,自然流畅,让人回味无穷。 历史上有一些咏春诗,也是句句不离“春”字,但是都被郑板桥的《春词》超越了。 湖南长沙郊区出土的一把唐代瓷壶上刻有一首五言咏春诗: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短短四句诗,8个“春”字,描绘出一幅春光图。民间有一首《春帖儿》: 春日春光春水流, 春原春野放春牛。 春花开在春山上, 春鸟落在春树头。 一口气用了10个“春”字。 还有一首《春歌》: 春燕春鸟随春飞, 春鱼春虾弄春水。 春蝶春蜂采春花, 春风春雨送春归。 全诗28个字,用了12个“春”字。 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有一首《春日》: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正日日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情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结,春结讵能申。

描写竹子品质的诗句

描写竹子品质的诗句 1、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2、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苏辙《员当谷》 3、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4、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5、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李邴《汉宫春·梅》 6、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7、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8、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9、修竹隐山阴,射干临增城。——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10、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张泌《女冠子·露花烟草》 11、新鞭暗入庭,初长两三茎。不是他山少,无如此地生。——

张蠙《新竹》 12、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3、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1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15、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16、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17、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8、云锁断岩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岳飞《题雩都华严寺》 19、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20、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21、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释智圆《庭竹》 22、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郑板桥的爱竹人生

郑板桥的爱竹人生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世居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中;清康熙秀才,雍正举人(1732年),乾隆进士(1736年);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东范县知县,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山东潍县知县。 板桥爱竹,擅长画竹,留下百首咏竹诗。 爱民如子 乾隆十一年(1746年),板桥到潍县赴任。时逢百年未遇的大旱,牲畜、树皮、观音土皆被灾民吃光。 郑板桥极为关心百姓疾苦,常因无法为民解难而愁。他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是情。 这首竹诗充分表露了板桥以民为本,一心牵挂贫民的情怀。《兴化县志》记载说: 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发谷若干石,令民县领券借给,活万余人。 《清史列传·郑燮传》亦记郑板桥: 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籍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

郑板桥推崇杜甫,说:“少陵诗高绝千古”,称杜诗充满了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读来使人“痛心入骨”。 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板桥在六十一岁上终以赈贷之事,忤大吏,毅然辞官归里。“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清代学者像传》),并为建祠。 清官板桥在山东作官先后十二年,“无留牍,亦无冤民,乞休归,囊橐萧然。”(《兴化县志》)。 崇高品格 郑板桥悲壮弃官,怀着怨而不哀之情,惜别潍县父老乡人。其《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这首诗是诗人高尚品格的自我写照:不屈不挠,淡泊名利,不恋爱权位,喜过平民生活。 他不愿做官,有诗云:“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虽早脱,为来高枕卧其间。”(《深山兰竹图》)。他又写道:“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馆长精神。请看一片萧萧竹,画里阶前怎绝尘。”(《墨竹大幅》)他入竹而出于竹,深得其妙。 他的《题画》赞竹: 信步捻来都是竹,乱叶交枝嘎寒玉。 却笑洋州文太守,早向从前构成局。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郑板桥《题画兰》诗词鉴赏

题画兰 清·郑燮(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解释】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这是说兰花的生长环境,在山顶,岩峰等等这种人迹罕至之处,兰花开着,并散发着奇妙的香气。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这是说兰花的幽洁,不是没有脚下的浮云喧闹,但是任浮云来去,来的时候兰花无意知会,去的时候也无意挽留。 【评析】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薄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书法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作者简介 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

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岁。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的诗

篇一:郑板桥诗词 过绿珠坠楼故址 古往今来岁月深,季伦遗址漫登临。绿珠楼下香魂杳,经尺珊瑚何处寻。 芙蓉 最怜红粉几分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笋竹二首 其一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其二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吟蟹诗 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题诗二首 其一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其二 裴相功名冠六朝,许浑身世落渔樵。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宦海归来诗 其一 宦海归来两鬓星,故人怜我未凋零。春风写与平安竹,依旧江南一片青。 其二 宦海归来两髩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虽然未遂凌云志,依旧江南一片青。 其三 宦海归来两鬓霜,更无心绪问银黄。惟余数年清湘竹,做得渔竿八尺长。 其四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赃私遍鲁东。 范县诗 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苦蒿莱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吏贫。尚有隐幽难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寰。 题画 今日醉,明日饱, 说我情形颇颠倒。 那知腹中皆画稿。 画他一幅与太守, 太守慌了锣来了。 四旁观者多惊奇, 又说画卷画的好。 请问世人此中情, 一言反复知多少? 吁嗟乎,一日反复知多少?题诗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波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 题诗

郑板桥经典诵读内容

竹石 [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竹图 [ 清]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画菊与某官留别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局蹐jí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náng橐t uó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潍县竹枝词一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yù脍k uài金jīn齑jī满mǎn市s hì楼lóu。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 潍县竹枝词二 两行官树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 潍县竹枝词三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怀潍县 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 题郭家南园 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今日写来还赠郭,令人常忆旧华轩

男一: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女一: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齐:让我们今天走近他,感悟他,共诉板桥情。 女齐:初识板桥: 男一:郑板桥曾在我们潍坊任过七年的知县,在这七年中,他做到“无留牍,无冤民”,“囹lín g 圄y ǔ 囚空者数次”,使百姓安居乐业。 男二:他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zhuàn 城隍庙碑记,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县百姓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男齐:知潍县 女齐:“七载春风在潍县” ,潍县的百姓爱戴他,他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留下了许多赞美潍县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板桥眼中,是怎样的潍县吧! 女齐:赞潍县 男二:带着对潍县的不舍,带着对潍县的留恋,郑板桥最终离开了潍县,来时两袖清风,走时三匹毛驴,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在他去世的前一年,还写下了《怀潍县》,可以看出他对潍县的满心欢喜,满满的怀念。 男齐:怀潍县 齐: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它带走了苦难,带走了伤痛,但他带不走我们对郑板桥的思念,他离任之后,他的诗词书画,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他的故事,在人民中间传了一代又一代。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他刻苦努力、拼搏进取的学习精神,学习他不畏强权、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也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10首扬州八怪郑板桥诗词

10首扬州八怪郑板桥诗词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沁园春·恨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这首词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反抗。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运用反语激词来抒写自己情感,更加强烈、感人,通过具体的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清苦的生活,生动形象,词语通俗,用典活脱。 题画兰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咏芭蕉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这是一首咏物诗。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认为“一叶才舒一叶生”,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首诗是咏雪bai,讲的是天上的雪花一片两du片三片四zhi片的落下来,越下越大哪千万片dao的雪花落在地上的芦花中,却突然没有了踪影。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芦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题游侠图 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 这首诗的意境悠远,画面美好,让人神往,希望与游侠剑客一起煮酒谈天。想必这位游侠青年时是一位怀着扶贫济弱、打抱不平的人生理想刻苦修炼的人。时至中年,回忆往事。自己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蜉蝣撼树班的可笑之举。 题画竹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竹石(郑板桥李传波精品竹石画赏析

竹石--李传波竹石画作品赏析。一直以来,在所有咏竹诗中,让我最为欣赏的便是郑板桥创作的七言绝句《竹石》,每次品读,眼前似乎都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一颗颗挺拔坚韧的竹子傲然挺立,让人肃然起敬。 《竹石》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是四季常青的植物,无论在哪个季节,你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并且竹子能够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郑燮的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了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不惧怕外界环境的艰险,努力生长,表现出竹子坚韧不拔的特点。同时也赞颂了社会中坚强不怕打击的人的精神,是作者心声的自然流露。 李传波精品国画竹子/红竹画《竹石》作品来源:易从网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李传波精品国画竹子/红竹画作品《竹石》作品来源:易从网全诗短短四句,无僻字,不用典,通俗明白,却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第一句写根坚,第二句写石基,第三句写磨难,第四句写骨气;句句推进,前后照应,作者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表面写竹,实际写人,不管经受多少击打,承受多少压力,多少磨难,依然心志坚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表达了作者刚烈、坚忍不拔的品格。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竹石,在李传波先生的国画竹子中非常常见,除了以上两幅作品之外,李传波先生还有几幅不同题诗内容的国画竹子作品,接下来也为大家展示一下: 李传波精品国画竹子《咏竹》作品来源:易从网 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顽强生命力,这是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一种品格。的确,在狂风暴雨中,那些花儿被打落了很多花瓣,树的枝杆也让风刮断了,可竹子还是傲然挺立着,从中脱颖而出。我想这种品格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 李传波精品红竹画作品《咏竹》作品来源:易从网 竹,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备受国人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竹子曾被不知多少诗人、画家所称颂。它是高风亮节、刚正不阿的性格象征,又有风度翩翩的君子之誉。古语说:”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用以比喻人的气节。因此,李传波的竹石画非常适合家居办公装饰,凸显自身品位的同时又能彰显气节。

古诗慈姥竹·野竹攒石生翻译赏析

古诗慈姥竹·野竹攒石生翻译赏析 《慈姥竹·野竹攒石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野竹攒石生,含仲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前言】《慈姥竹》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1卷第47首。前两句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 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三四句描绘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绿、风吹竹声带来一片早春寒意的景致。继而五六句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之声,比笙箫奏出的“凤曲”更好。末两句借蒲柳与慈姥竹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蒲柳易凋谢、慈姥竹坚贞高洁的景致。【注释】慈姥竹:又称“子母竹”。做箫笛较好竹种。产于安徽当涂县慈姥山而得名。秆圆筒形,每节分多枝,因枝杆森束如母子相依,常用以比喻母亲的抚爱。攒:通“钻”。虚声:空谷间的回声。意为秋风吹翠竹,令人过早地 感到了秋天的寒意。龙吟:竹制笛吹出的声音,指笛声,似龙鸣之声。南朝梁刘孝生《咏竹诗》:“谁能制长笛,当为作龙吟。”凤曲:指笙箫等细乐,美妙动听的乐曲。蒲柳:植物名,又名水杨。秋至而落叶。后用于比喻体弱或低贱。凋:萎谢。言蒲柳质弱,不胜秋风而早凋。贞心:坚贞不渝之节操。【翻译】满山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翠绿的竹叶把自己的身影重重叠在碧绿的江水上,秋风吹来,寒意在竹枝的吟

唱中缭绕。我没有听过龙吟的声音,但是此竹箫发出的声音比笙箫奏出的乐音会更美妙。做人啊,别像蒲草弱柳,一遇秋风就枯凋,要像这慈姥竹,迎风挺立,虚心贞洁,自强自尊。【赏析】“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与序相和,写尽一时一地风貌、气概。“攒石生”尽显慈姥竹充满生机,传达出慈姥竹坚韧不拔的神韵、顽强不屈的生命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为全诗最精彩之笔,是咏竹诗中的绝品。钱钟书先生命之为通感,颇不尽意。同样李得裕《竹径》:“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同样是好句,或可称为体物尽性,人皆有此感只是诗人能更格物而写出文字。诗句中描绘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绿、风吹竹声带来一片早春寒意的景致,富有无可言说之美。“翠色”句写色,“虚声”句写声。竹色使波色加深,瑟瑟的风竹之声使人似觉有春寒袭来。诗句通过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从多角度描写慈姥竹,用以咏竹,颇有新意。“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之声,比笙箫奏出的“凤曲”更好。明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般动听,更胜笙箫奏出的“凤曲”。实则写诗人的感觉,突出慈姥竹高风亮节的品格,妙趣横生。“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借蒲柳与慈姥竹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蒲柳易凋谢、慈姥竹坚贞高洁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慈姥竹的坚韧顽强,从来不畏惧来自曲折恶劣的环境的折磨,亦是诗人喻己,托物言志,托慈姥竹“攒石生”的坚韧顽强,言诗人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在这首诗

赞美竹子的诗句古诗

赞美竹子的诗句古诗 1、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2、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3、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4、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刘孝先《咏竹诗》 5、石笋如卓笔,县之山之巅。——李白《题楼山石笋》 6、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7、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方志敏《咏竹》 8、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9、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杜甫《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10、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王维《投道一师兰若宿》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1、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12、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13、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14、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郑思肖《爱竹歌》 15、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16、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李商隐《潭州》 17、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18、子猷闻风动窗竹,相邀共醉杯中绿。——李白《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19、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20、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21、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22、竹亭人不到,新笋满前轩。——韩愈《和侯协律咏笋》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郑板桥的名言名句赏析_名人名言

郑板桥的名言名句赏析 郑板桥的名言名句赏析 1、君有奇才我不贫。 2、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 3、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5、爱子女以其道。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8、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9、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10、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11、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12、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13、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14、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15、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16、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莲,後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17、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18、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

竹子的诗句 关于竹子的古诗大全

竹子的诗句关于竹子的古诗大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咏竹(七律) 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庭竹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篱竹 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咏竹 李日华 逗烟堆雨意萧森,峭石摩挲足散襟。记却洒瓢深草里,醉醒月出来寻。白居易《访陶公旧宅》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郑板桥七言诗解析

郑板桥七言诗解析 导读:郑板桥《七言诗》解析 原文: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赏析: 谷雨时节品新茶,天气晴朗无风,看院子里的亭亭翠竹,兴致盎然,在新茶缭绕的香气中,画几笔山水竹枝。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

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1]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七言诗解析】 1.七言诗15首 2.七言诗英雄诀 3.无题七言诗 4.七言诗句 5.李白七言诗汇总 6.赞美春天的七言诗

郑板桥咏竹诗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竹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郑板桥描写竹子的诗词

郑板桥描写竹子的诗词【篇一】郑板桥描写竹子的诗词 《竹石一》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竹》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笋竹二首》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篇二】扩展阅读:郑板桥的经典诗句

1、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郑板桥《竹梅图的对联》 2、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燮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题竹石画》 4、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郑板桥 5、难得糊涂,吃亏是福。——郑板桥 6、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郑燮 7、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郑燮《沁园春·恨》 8、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郑燮 9、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10、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郑燮 11、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 12、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燮《竹》

《咏竹》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咏竹》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咏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 “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 “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2)下列诗句与“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一句情感态度最接近的两项是(4分) A.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晋·谢朓《咏竹》)

B.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唐·刘禹锡《潇湘神》) C.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宋·陆游《东湖新竹》) D.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明·朱元璋《雪竹》) E.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清·郑板桥《竹》) (3)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12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耻”是“以……为耻辱”之意。(3分) (2)D、E。(每项2分,共4分) . (3)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

郑板桥诗词精选【20首】

郑板桥诗词精选【20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悬岩小阁碧梧桐,似有人声在半空。 百叩铜环浑不应,松花满地午荫浓。

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後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 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