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部分题和补充题答案

第5章部分题和补充题答案

第5章部分题和补充题答案
第5章部分题和补充题答案

5.6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

1)(1(12

s T s s T s T K s H s G b a +++=

试画出下面两种情况的极坐标图 (1) T a >T 1>0,T b >T 1>0; (2)b

a T T T +>1

解:系统的相频率特性为:

111

1()180a b tg T tg T tg T ?ωωωω---=-++-

两种情况下的极坐标图如图(5-6 a )和图(5-6 b )下所示:

T a >T 1>0,T b >T 1>0 T a >>T 1>0,T b >>T 1>0,

+j

+j

图5-6 a 图5-6 b

(2)

+j

图 5-6 c

/////////////////////////////////////////////////////////////////////////////////////////////////////////////////////////////////////// 5.7 设系数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

02.01)(2.01(2

s s Ks s H s G ++=

(2) ()())

1.01)(1(1.0s s s Ke

s H s G s

++=

-

试绘制上述系统的开环对数坐标图,并确定使开环截止频率为s rad /50=ω时的K 值。 解:(1) 大致画出 其Bode 图如图5-7 a 所示:(若K=1)

5051

52

53

54

50

51

52

53

54

18003006009001200150000

。。

20logK

40dB/dec

50

20dB/dec

φ(ω)

L(ω)

图5-7 a

开环截止频率s rad w /50=。即L(5)=0。对于斜率为40dB/dec 的直线,有:

401

log 5log log 200=--K

解得:K=1/25。

(2) 可得Bode 图如图5-7 b 所示。(若K=1)

-900-2100-1800-1500-1200。。

20logK

- 40dB/dec

-20dB/dec

φ(ω)

L(ω)

0.1110100

1000

0.1

1101001000

-2400-2700

5- 60dB/dec

0dB

5。

图5-7 b

若开环截止频率s rad w /50=。即L(5)=0。对于斜率为 - 40dB/dec 的直线,有:

405

log 1log 0log 20-=--K

解得,K=25

///////////////////////////////////////////////////////////////////////////////////////////////////////////////////////////////////////////

5.8 图5-51所示为最小相位系统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开环对数幅特性,求它的开环传递函数。

图5.51 题5.8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

解:很显然, 系统由三个环节构成:比例环节,微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传递函数的型式为:

1(

1)

2()11

30

K s G s s +=

+ 求解比例环节增益为K,,有:

202

log 30log log 2020=--K

解得:K=2/3=0.667。

此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667(

1)

2()11

30

s G s s +=

+

/////////////////////////////////////////////////////////////////////////////////////////////////////////////////////////////////////////////

5.9 图5.52为几个系统的开环极坐标图,设()()s H s G 不含有右半S 平面的极点,试

用奈魁斯特稳定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a)

(b)

(c)

图5.52 题5.9 几个系统的开环极坐标图

解:对于(a ),Nyquist 曲线包围(-1,oj )的圈数N= -2,而开环系统的位于右半S 平面的极点个数为P=0。故闭环系统位于右半S 平面的极点个数为:Z=P-N=2。系统不稳定。

对于(b ),Nyquist 曲线包围(-1,oj )的圈数N= -1,而开环系统的位于右半S 平面的极点个数为P=0。故闭环系统位于右半S 平面的极点个数为:Z=P-N=1。系统不稳定。

对于(c ),Nyquist 曲线包围(-1,oj )的圈数N=0,而开环系统的位于右半S 平面的极点个数为P=0。故闭环系统位于右半S 平面的极点个数为:Z=P-N=0。系统稳定。 ///////////////////////////////////////////////////////////////////////////////////////////////////////////////////////////////////// 5.10 设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0,,0,)

1)(1()(21210>>++=

T T k s T s T s k

s G

(1) 画出其奈氏图及Bode 图; (2) 用奈氏判据分析稳定性;

(3) 5.0,5.0,121===k T T 时,求系统的相角余量(近似)和幅值余量。 解:(1)奈氏图的画法如下:

令s=jw ,求得开环传递函数的频率特性: )

1)(1()1()

1)(1()()

1)(1()(2

2

22

2

12

2122222121210w T w T w w T T k j

w

T w

T T T k jw T jw T jw k

jw G +++-++

+

+-

=++=

令0)](Im[0=jw G ,解得2

11T T w r =。代入可得:12012

R e[()]r kT T G jw T T =-

+。

由于,开环系统含有位于虚轴的极点。因此,构造奈氏路径的时候,需要构造一个绕过

此开环极点的小半圆。反映到Nyquist 图上,此小半圆为一顺时针转过900

的圆弧。

综上,完整的Nyquist 图如图5-10a 所示:

W=0

W=0+

W ∞→+j

2

121T T T kT +-

图5.10 a

Bode 图如图5-10 b 所示:

11/T 11/T 2

-20dB/dec

-40dB/dec

-60dB/dec

L(w)

w

w

)

(w ?-900

-2700

图5-10 b

(2) 由题意可得,开环传递函数没有位于右半s 平面的极点,即P=0; 当1212

1kT T T T -

>-+时,奈氏曲线包含(-1,oj )的圈数为N=0。此时,闭环系统稳定。 12

12

1

2

11T T k T T T T +<

=+时,闭环系统稳定。

(3)将T 1=1,T 2=0.5,k=0.75代入可得开环传递函数:

00.750.75

()(1)(10.5)(1)(0.51)

G s s s s s s s ==

++++ 20log 0.75 2.5dB = 令0)](Im[0=jw G ,可得:2=

g w 。由此得:

25.0)](Re[0-=g jw G

所以,此时25.025.0)(=-=g w A ,幅值裕量为: 4)

(1==

g g w A K 。

参数确定后的Bode 图的幅频特性如图5-10 c 所示:

-2.5

2

-20dB/dec

-40dB/dec

-60dB/dec

L(w) dB

w

10

c

w

图5-10 c

对于斜率为-20 dB/dec 的直线,有:

0( 2.5)20log log 1

o w --=--,解得:0.75o w =

所以,00

()90arctan 0.75arctan(0.50.75)147.43o w ?=---?=-,

由此,相角裕量: 0

00057.323.147180)(180=-=+=c w r ?。

/////////////////////////////////////////////////////////////////////////////////////////////////////////////////////////////////////

5.11 设系统的开环极坐标图如图5-53所示,并设开环增益为K=500,系统在右半平面无开环极点,试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图5.53 题5.11 系统的开环极坐标图

相应于图中a 、b 、c 、d 各点的坐标分别为-50、-20、-0.5、0 解:设开环传递函数为:)()()()(21w jKF w KF s H s G +=。

由题意,得:

5

.0)(20)(50)(111-=-=-=c b a w KF w KF w KF

由于K=500。可分别求得:1.0)(1-=a w F ,04.0)(1-=b w F ,001.0)(1-=c w F 。 由题意知,系统在右半S 平面没有开环极点。要是系统稳定,则必须满足,Nyquist 曲线包围点(-1,oj )的总的圈数,应该也等于零。分析可知,有两种情况满足条件:

情况(1):点(-1,oj )位于a 点的左侧。此时, -1<-0.1K ,解得,0

L(w) dB

w

20

0.2

20dB/dec

0dB/dec

- 20dB/dec

- 40dB/dec

10

30

图5.54 题5.12系统的幅频特性图

解:设第一个转角频率为w 1。由斜率为20dB/dec 的直线可知:

202

.0log log 20

1=-w

解得,w 1=2。

开环传递函数的型式为:

()111(

1)(

1)(

1)

21030K s

G s s s s =

+++

由于,20dB/dec 的直线通过点(1,20logK )。由此得:

202

.0log 1log log 20=-K

由此解得,K=5。

综上,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301)(

1101)(

121(

5)(+++=

s s s s

s G

////////////////////////////////////////////////////////////////////////////////////////////////////////////////////////////////////////

5.13 设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1(10

-=s s s G ,反馈环节传递函数为

()1h

H

s K S =+

,试用奈魁斯特稳定判据求出使系统稳定的h K 值范围。 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1(10)s ()s (-+=s s s K H G h ,开环频率特性为:

23

2

4

10(1)10[(1)()]

(jw )()R e()Im ()(1)

h h h K jw K w j w w K G H jw w j w jw jw w w

+-++-=

=

=+-+

令Im()w =0,解得,h

K w 1

2=

。将其代入实部的表达式,可求得曲线与实轴的交点:

Re()w =h K 10-。

由于系统的开环极点在虚轴上(实际上就是原点),因此,构造奈氏路径的时候,需构造一个小半圆,绕过此开环极点。相应的,此半圆在G 平面上对应着一个半径∞→R 的2

π

圆弧。

因此,考虑到小半圆后的Nyquist 图(一半)如图5.13所示:

+j

-1

-10K h

W=0

W=0+

W->无穷大

图5.13 由于开环系统在右半s 平面的极点个数:P=1。 由Z=P-N 可知,要使系统稳定(即Z=0),必须有N=1。即完整的Nyquist 曲线,要逆时针包围点(-1,oj )1次。

由此,得h K 10-<-1。 解得: 10

1>

h K 。

//////////////////////////////////////////////////////////////////////////////////////////////////////////////////////////////////////// 5.14 设某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20>=

-k s

ke

s G s

试求系统稳定是的k 值范围,并画出奈氏图。

解:令s=jw ,代入开环传递函数,可得开环频率特性: w

w

k j

w

w

k w

w j w jk jw

ke

jw G jw

2cos 2sin )

2sin 2(cos )(20--

=--=

=

-

由于存在一个积分环节,需要补上顺时针方向,半径为无穷大的1/4圆弧。 由此,得到完整的Nyquist 图如图5.14所示。

→w +

→0w +j

→w

图5.14 令

02cos =w

w

k ,解得第一个交点:4w π

=。

将其代入w

w

k 2sin -

得,sin 24

k w

k w

π

-

=-

。 因为开环系统在右半s 平面没有极点,所以,当Nyquist 曲线包围(-1,oj )的圈数为0时,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要使得Nyquist 曲线包围(-1,oj )的圈数为0时,只要满足14

->-k π

即可。

解得:4

<

//////////////////////////////////////////////////////////////////////////////////////////////////////////////////////////////////////// 补充题:

补充题1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2)(4)K s G s H s s s -=

--

(1)当K=7时画出其极坐标图;

(2)求系统稳定时K 的范围(用奈氏判据)。 解:(1)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

16)(4()2()

16)(4()85()

4)(2()1()()(2

2

2

2

2

2

++-++++-

=---=

w w w kw j

w w w k jw jw jw k jw H jw G

令2,0,0)

16)(4()2()]()(Im[2

2

2

=

==++-=

w w w w w kw jw H jw G 或解得,

当w=0时,k w w w k jw H jw G 8

1)

16)(4()85()]()(Re[2

2

2

-

=+++-

=,即,曲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8

1(oj k -

当2=

w 时,k w w w k jw H jw G 6

1)

16)(4()85()]()(Re[2

2

2

-

=+++-

=,即,曲线与实轴的交点

为:),6

1(oj k -。

由以上分析,可画出极坐标图如图补充-1所示:

(图 补充-1

(2)由题意可知,开环系统在右半s 平面具有的开环极点的个数为:P=2。 要是得系统稳定,则完整的奈氏曲线应逆时针包围点(-1,oj )两次,即N=2。 很显然,当k k 8

116

1

-

<-<-

时,奈氏曲线应逆时针包围点(-1,oj )两次。

解得:86<

////////////////////////////////////////////////////////////////////////////////////////////////////////////////////////////////////////

补充题2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0.1()()(1)

s

K e

G s H s s s -=

+

(1)画出其极坐标图( K>0 );

(2)求系统临界稳定时的K 值(用奈氏判据) 。 解:令s=jw ,代入开环传递函数,可得开环频率特性: 0.12

2

sin(0.1)cos(0.1)

cos(0.1)sin(0.1)

()()(1)

(1)

(1)

jw

ke

w w w w w w G jw H jw k

jk

jw jw w w w w -+-=

=--+++令:2

cos(0.1)sin(0.1)

Im[()()]0(1)

w w w G jw H jw k

w w -=-=+,即:w

w 1)1.0tan(=。

运用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可解得最小的解为:w=3.1。代入可求得:

k

k

w w w w w k

jw H jw G 1.0)

1.31(1.3)

1.31.0cos(1.3)1.31.0sin()

1()

1.0cos()1.0sin()]()(Re[2

2

0-=+?+?-=++-=即:奈氏曲线最外围的曲线与实轴的交点,为(-0.1k ,0j )。 由于存在一个积分环节,需要补上顺时针方向,半径为无穷大的1/4圆弧。 由此,得到完整的Nyquist 图如图 补充-2所示。

图 补充-2

(2) 由题意可知,开环系统没有位于右半s 平面的开环极点,即:P=0。 所以,要使得系统稳定,则,奈氏曲线包含(-0.1,0j )的圈数为0。 所以,临界稳定时,-0.1k=-0.1。即:k=1。 k<1时,系统稳定。 k>1时,系统不稳定。

////////////////////////////////////////////////////////////////////////////////////////////////////////////////////////////////////////

补充题3

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画出奈氏图(极坐标图),判定系统的稳定性(用奈氏判据)。

解:由图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

1)(1(111

)(2

0-+=

-+++?

-=

s s s K s s s s K s G 。

另s=jw ,带入上式得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

1(2)

1()1()

1()1()(2

2

2

2

2

2

0+++-=

--+=

w w Kw j

w w w K jw w jw K jw G

由于存在2个积分环节,需要补上顺时针方向,半径为无穷大的1/2圆弧。 由此,得到完整的Nyquist 图如图 补充-3所示:

图 补充-3

由题意可知,系统在右半s 平面具有的开环极点个数P=1,由图可知,奈氏曲线包围点(-1,oj )的圈数为:N=-1。由此可知,系统在右半s 平面的具有的闭环极点的个数为Z=P-N=2。系统不稳定。结构不稳定系统。

////////////////////////////////////////////////////////////////////////////////////////////////////////////////////////////////////////

补充题4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3)(11.0(++=

s s s K

s H s G

(1)试绘制K=5时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2)求开环截止角频率及相角裕量;

(3)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用对数判据); (4)求使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K 值。 解:(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3)(11.0(5

)()(++=

s s s s H s G

Bode 图如图 补充-4所示:

14)

(w ?-90-180-270

图 补充-4

(2) w c =1/3,L(w c )=14+20×(log1-log1/3)=23.6dB 由Bode 图的对数幅频曲线可知:

40(log log 1/3)23.6c w -=, 解得:开环截止频率为:w c =1.29

00

()90arctan(0.1)arctan(3)172.86c c c w w w ?=---=-

所以,相角裕量为:0000180()180172.867.14c r w ?=+=-=

(3)由于,在L(w)>0的区域内,开环对数相频曲线负不穿越-1800

线。又开环系统在右半s 平面没有开环的极点。即P=0。所以,闭环系统稳定。

(4)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2

22

2

2

3.110.3()()(0.11)(31)

(10.01)(19)

(10.01)(19)

K

w K

w

G jw H jw jK

jw jw jw w w w w w w -=

=

+++-++-++令0)

91)(01.01(3.01)]()(Im[2

22

2

=++--=w w w w

K

jw H jw G ,2

10/3w =,解得:w=1.826。有:

2

2

3.13[()()](10.01)(19)

31

e K

R G jw H jw K w w =

=-

-++

临界稳定时,有,

3131

K -

=-

此时,K=31/3=10.3。

////////////////////////////////////////////////////////////////////////////////////////////////////////////////////////////////////////

计算机基础第五章补充练习题(带答案)--校过

Power Point练习题 1.“文件”菜单中的“打印”命令其快捷键是()A)Ctrl+ P B)Ctrl+ S C)Ctrl+ X D)Ctrl+ N 2.PowerPoint 的浏览视图中可以显示多少图片 A)1 B)2 C)多D)无限 3.PowerPoint 2000中用以显示文件名的栏叫()A)常用工具栏B)菜单栏 C)标题栏D) 状态栏4.要修改幻灯片中文本框的容,应该() A)首先删除文本框,然后再重新插人一个文本框 B) 选择该文本框中所要修改的容,然后重新输入文字 C) 重新选择带有文本框的版式,然后再向文本框输入文字 D) 用新插入的文本框覆盖原文本框 5.将鼠标指针指向幻灯片中的文本,()可用于选择文本。 A)单击鼠标左键B)三击鼠标左

键 C) 单击鼠标右键D)双击鼠标右键 6.打开磁盘上已有的演示文稿方法有()种。 A) 1B)2 C)3 D)4 7.在PowerPoint 2003中,对先前做过的有限次操作,以下正确的是() A)不能对已作的操作进行撤消 B)能对已作的操作进行撤消,也能恢复撤消后的操作 C) 能对已作的操作进行撤消,但不能恢复撤消后的操作 D) 不能对已作的操作进行撤消,也不能恢复撤消后的操作 8.PowerPoint 2003窗口中视图切换按钮有()个。 A)4 B)3 C)6 D)7 9.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的默认扩展名是()。 A)PTT B)XLS

C)PPT D)DOC 10.下列()操作,不能退出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窗口。 A)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B)用鼠标左键点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C)按Alt+F4键 D)按Esc键 11.下列()方式不是幻灯片文本框中文本的对齐方式。 A) 左对齐B)分散对齐 C) 居中D) 顶端对齐 12.如果要从第二幻灯片跳转到第八幻灯片,应使用菜单“幻灯片放映”中的()。 A) 动作设置B)幻灯片切换、 C) 预设动画D) 自定义动画 13.在PowerPoint 2000/2003编辑状态下,采用鼠标拖动的方式进行复制操作,需要按下()键。 A)Shift B)Ctrl C)Alt D)Alt+Ctrl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1、蒸馏有何应用?恒沸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 2、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液面上或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在蒸馏头侧管下限的水平线以上或以下,是否正确?为什么? 3、蒸馏前加入沸石有何作用?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1、答:蒸馏过程主要应用如下: (1)分离沸点有显著区别(相差30℃以上)的液体混合物。 (2)常量法测定沸点及判断液体的纯度。 (3)除去液体中所夹杂的不挥发性的物质。 (4)回收溶剂或因浓缩溶液的需要而蒸出部分的溶剂。 恒沸混合物不能用蒸馏法分离。 2、答:都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应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证在蒸馏时水银球完全被蒸气所包围,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才能准确测得沸点。 3、答:蒸馏前加入沸石的作用是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液体过热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决不能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因为这样往往会引起剧烈的暴沸泛液,也容易发生着火等事故。应该待液体冷却至其沸点以下,再加入沸石为妥。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因排出部分气体,冷却后孔隙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失效,不能继续使用,应加入新的沸石。 1、测定熔点时,若遇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不洁净。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5)加热太快。 2、为什么要求熔点的数据要有两个以上的重复?要达到此要求,操作上须注意些什么? 3、两个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熔点和将它们按任何比例混合后测定的熔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 1、答:结果分别如下: (1)熔点管壁太厚,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 (2)熔点管不洁净,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熔程变宽。 (5)加热太快,将导致熔点偏高。 2、答:为了减少误差。要达到此要求,不可将已测样品冷却固化后再作第二次测定。每次应更换新的样品管,重新测定。 3、答:这说明两个样品是同一化合物。 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新编大学语文(第四版)重点篇目课后研习与思考答案及补充简答题

研习与思考 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原文见为“教师备课资料光盘”部分)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2.《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 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再如“礼”、“纪”、“里”、“知”、“起”。再如“让”、“常”、“殃”、“康”。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六、研习与思考 1. 理解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 答:乡土本色是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而“乡土性”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乡下人身上的泥土气。在这里,中国基层社会土地与人的关系被作者准确地揭示出来。 2.“乡土性”是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上规定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 答:土地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和隔膜”以及从时间里的“熟悉”,进而这种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缔结的生态状态,又直接构成中国基层社会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规定性。 3. 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社区,尝试运用“社区分析”的比较研究的方法去提炼出它的特性来。 答:略。 七、练习 3.简答题 (1)作者认为,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有哪些? 答:参见课文第九段。 (2)试讨论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土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离不开土地(土气因不流动而产生);孤立和隔阂;熟悉;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战略管理》课后思考题

《战略管理》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战略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1、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2、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3、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什么是战略 战略是计划(Plan)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制定,是对未来行动的有意识的安排 战略是模式(Pattern)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管理者理性思维模式的反映 战略是定位(Position)在特定环境中企业的环境定位,对企业未来发展愿景的描绘 战略是观念(Perspective)体现管理者独创性和想象力,指导员工价值取向、行为准则 战略是计谋(Ploy)向竞争对手宣布我们的竞争愿景和决心,动员企业员工为之奋斗的召号令 4.企业存在什么样的战略层次 1.公司层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公司最高战略层对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2.事业部战略:又称经营单位战略、竞争战略,是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 3.职能层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事业部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5. 在战略管理中,各级战略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 1.企业高层管理者 制定公司的任务和战略; 确定公司各事业部的任务; 按照任务给各部门分配资源; 批准各事业部的计划、预算和主要投资; 考核各事业部的工作,保证整个公司按照战略规划顺利运作。 2.事业部主要管理者 向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出本事业部单位的发展战略; 制定本事业部的经营计划并获得上级批准; 为取得最佳利润率和业务增长率而经营; 按照公司方针、政策与程序进行管理。 3.职能部门管理者 参与讨论和制定公司战略; 制订公司范围的方针、政策与标准,通过考核与监督,保证执行的一致性; 就各事业部的任务、战略、经营计划与预算问题,向公司高层管理者提出建议; 就各事业部的职能部门工作,向公司高层领导者提出专门性的意见; 制订职能部门系统的战略、目标和职责; 对于关键岗位的任命、工作标准的设置,以及考核评价,提出建议; 在需要的地方提供职能方面的服务。 第二章 1.分析一下能够对企业产生显著影响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趋势有哪些 1.政治与法律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制订战略、实施战略和控制战略的各种政治变量、政策变量和法律制度。例如:反垄断法律;环境保护法;税法;外贸法规;政治稳定性;对外来企业态度等。

补充习题答案

制作人:陆子茜 答案可能有些不正确,希望你们能多多包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 歌谣寂寞咆哮 茂密蹦跳裸露 荒山野岭枝繁叶茂 二、 拥抱果园金色的秋天 撑起大伞茂密的树丛 结束煎熬寂寞的荒山 三、 1.裸露咆哮寂寞树苗 2. 松鼠小鸟

小猴小兔 四、 1.轻抚 柔和的春风轻抚着粉红的杏花。 清澈的河水拥抱着坚实的河岸。 2.踏撒 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 1.太阳在笑,小鸟在叫,柳枝头的绿在闹 捉住枝头的绿色,捉住小鸟的啼叫,捉住整个春天的奇妙2. 捉住枝头的绿色:看到。 捉住小鸟的啼叫:听到。 捉住整个春天的奇妙:感受到。 2.暖流 一、 抑制琼枝玉叶贤惠 瞻仰掠夺展览

二、 兴旺弯曲禁不住 兴致歌曲禁止 三、 情不自禁 抑扬顿挫 悲欢离合。 四、 1.高兴赞赏 2.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五、 1.C 2.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只拣儿童多处行一、 欢畅旺盛舒展四肢解数二、 魔鬼倚靠栏杆

摩托车座椅阻拦 三、 1.只zhǐ 2.嚷道rǎng 大声嚷嚷rāng 3.解开jiě解小宝xia浑身解数xia 四、1. √ 2. ×(指使出所有的本领) 3.×(比喻“海棠花”) 五、 1.成千盈百、挤、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 2.很多孩子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颐和园就像一只大匣子,魔术般的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天真可爱的孩子,喜爱孩子的冰心奶奶见了很欢喜,所以认为这情景十分神奇、有趣。 六、 1.不甘示弱愈飞愈高 2.高空中,一只“老鹰”和“燕子”正在比翼高飞。“燕子”越飞越高,马上就要超过“老鹰”了。这时,“老鹰”的主人也不甘示弱,不停地放着自己手中的线轴。 3. 这时,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风筝,与“老鹰”、“燕子”、“蜈蚣”们一起在蓝天上遨游。 4.早 一、 朴素墨汁花瓣 扑面沉默辩论

思修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思修第5xx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公共生活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xx 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

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丰富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为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黄梯云复习思考题含补充题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黄梯云复习思考题含补充 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管理信息系统》(第六版)黄梯云复习思考题(平时作业做带√的演示软件、复习思考题和全部补充题,复习时除带*的题外,其他都要复习)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本章教学演示软件 【演示F4】图书馆藏书查询演示系统 √【第二版演示】利润计划编制(对应P13,反复试算的支持) 【演示C1】利息计算 【演示C2】最优加工顺序 【演示C4】生成最小生成树 【演示C5】列车时刻表 【演示C7】鱼口模拟 【演示F1】饼干厂成品库存信息演示系统 复习思考题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P1,P2)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关系。(P7) 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P2)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P7,P12) 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P8,P15) √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P15)试述信息系统对人类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P16)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本章教学演示软件 √【第二版演示】账务处理系统(MIS的演示) 【演示C3】最小费用 【演示C6】统计价格小于1000的产品数据 【演示C16】设备停机统计 复习思考题 √你认为应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P20) √从层次上划分,MIS可分为哪几类从系统功能和服务对象划分又如何呢(P32) 简述应用环境对MIS开发的影响(P28~P30) 在MIS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P31) √为何要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试按横向综合和纵向综合举出实例。(P25,P27)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P8~P9,P12~P14) √管理的不同层次所需信息各有什么特点(P23表) 简述MRPⅡ的发展过程。(P33)

(完整版)醛酮补充练习题与答案

醛酮补充练习题与答案 1 写出丙醛与下列各试剂反应的产物。 (1)H 2,Pt (2)LiAlH 4,后水解 (3)NaBH 4,氢氧化钠水溶液中 (4)稀氢氧化钠水溶液 (5)稀氢氧化钠水溶液,后加热 (6)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7)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后加NaCN (8)Br 2/CH 3COOH (9)C 6H 5MgBr ,然后水解 (10)托伦试剂 (11)HOCH 2CH 2OH ,HCl (12)苯肼 答案:(1)CH 3CH 2CH 2OH (2)CH 3CH 2CH 2OH (3) CH 3CH 2CH 2OH (4)CH 3CH 2CH(OH)CH(CH 3)CHO (5)CH 3CH 2CH=C(CH 3)CHO (加成后脱水) (6)CH 3CH 2CH(OH)SO 3H (7)CH 3CH 2CH(OH)CN (8)CH 3CHBrCHO (酸催化下生成一取代产物) (9) CH 3CH 2CH(OH)C 6H 5 (10) CH 3CH 2COONH 4+Ag ↓ (11) (12) 2、指出下列化合物进行亲核反应的活性顺序,并简要说明原因。 (1)R 2C=O , (C 6H 5)2CO , C 6H 5COR 和C 6H 5CH 2COR CH 3CH 2CH=NNH C H 3C H 2C H O O

(2)R 2C=O , HCHO 和RCHO (3)ClCH 2CHO , BrCH 2CHO , CH 2=CHCHO , CH 3CH 2CHO , CH 3CF 2CHO (4)CH 3CHO , CH 3COCH 3 , CF 3CHO , CH 3CH=CHCHO , CH 3COCH=CH 2 (5)HSCH 2CH 2CHO , NCCH 2CHO , CH 3SCH 2CHO , CH 3OCH 2CHO 答案:(1) C 6H 5CH 2COR> R 2C=O> C 6H 5COR>(C 6H 5)2CO (Ar 直接和羰基相连时,因共轭效应使羰基碳的正电荷离域分散到芳环上,使羰基碳的正电性减少,不利于亲核进攻,而在C 6H 5CH 2COR 中的Ar 只有拉电子诱导作用,故可加速反应。) (2)HCHO> RCHO> R 2C=O (从反应物到过渡态,羰基碳原子由sp 2变为sp 3,过渡态越拥挤,稳定性就越小,因而R 积大都会使过渡态的稳定性减小。另外斥电性基团R 也不利于负电荷的分散,使过渡态的稳定性降低。) (3)CH 3CF 2CHO>ClCH 2CHO>BrCH 2CHO>CH 3CH 2CHO>CH 2=CHCHO (羰基上的拉电子基团可以使羰基碳的正电性增强,有利于亲核反应,推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加成反应越容易;羰基上的推电子基团可使羰基碳的正电性减小,不利于亲核反应。推电子效应越强,亲核反应越难。) (4)CF 3CHO>CH 3CHO>CH 3COCH 3>CH 3CH=CHCHO>CH 3COCH=CH 2 (羰基上取代基诱导效应的影响) 多或体 (5)NCCH 2CHO>CH 3OCH 2CHO>CH 3SCH 2CHO>HSCH 2CH 2CHO (羰基上取代基诱导效应的影响) 3、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能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加成?哪些能发生碘彷反应?写出反应产物。 (1)CH 3COCH 2CH 3 (2)CH 3CH 2CH 2CHO (3)CH 3CH 2OH (4)CH 3CH 2COCH 2CH 3 (5)(CH 3)3CCHO (6)CH 3CH(OH)CH 2CH 3 (7)(CH 3)2CHCOCH(CH 3)2 (8)CH 3CH 2CH(CH 3)CHO (9) (10) 答案:能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加成的有:(1)(2)(5)(8)(10) (亚硫酸氢钠可以于大多数醛、脂肪族甲基酮和8个碳原子以下的脂环酮 C H 3C O C HO

【良心出品】第5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MCS-51有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优先级由软件填写特殊功能寄存器 IP 加以选择。 2、外中断请求标志位是 IE0 和 IE1 。 3、 RETI 指令以及任何访问 IE 和 IP 寄存器的指令执行过后,CPU不能马上响应中断。 4、8051单片机响应中断后,产生长调用指令LCALL,执行该指令的过程包括:首先把 PC 的内容压入堆栈,以进行断点保护,然后把长调用指令的16位地址送 PC ,使程序执 行转向程序存储器中的中断地址区。 二、选择题: 1、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至少应有一条( D )。 A、传送指令 B、转移指令 C、加法指令 D、中断返回指令 2、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器IE的内容应是( A )。 A、 98H B、 84H C、 42H D、 22H 3、MCS-51响应中断时,下列哪种操作不会发生( A ) A、保护现场 B、保护PC C、找到中断入口 D、保护PC转入中断入口 4、MCS-51中断源有( A ) A、 5个 B、 2个 C、 3个 D、6个 5、计算机在使用中断方式与外界交换信息时,保护现场的工作应该是( C ) A、由CPU自动完成 B、在中断响应中完成 C、应由中断服务程序完成 D、在主程序中完成 6、MCS-51的中断允许触发器内容为83H,CPU将响应的中断请求是( D )。 A、 INT0,INT1 B、 T0,T1 C、 T1,串行接口 D、 INT0,T0 7、若MCS-51中断源都编程为同级,当它们同时申请中断时,CPU首先响应( B )。 A、 INT1 B、 INT0 C、 T1 D、T0 8、当CPU响应串行接口中断时,程序应转到( C )。 A、 0003H B、 0013H C、 0023H D、 0033H 9、执行MOV IE,#03H后,MCS-51将响应的中断是( D )。 A、 1个 B、 2个 C、 3个 D、0个 10、外部中断1固定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 C )。 A、 0003H B、 000BH C、 0013H D、 001BH 11、MCS-51单片机可分为两个中断优先级别,各中断源的优先级别设定是利用寄存器( B )。 A、 IE B、 IP C、 TCON D、 SCON 12、( C )非单片机系统响应中断的必要条件。 A、 TCON或SCON寄存器内的有关中断标志位为1 B、 IE中断允许寄存器内的有关中断允许位置1 C、 IP中断优先级寄存器内的有关位置1 D、当前一条指令执行完 13、各中断源发出的中断请求信号,都会标记在MCS-51系统中的( B )。 A、 TMOD B、 TCON/SCON C、 IE D、 IP

化工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为什么要使高位水槽的水保持溢流? 答:保持溢流可使流体稳定流动,便于读数,同时伯努利方程只在流体稳定流动时才适用。 2、操作本实验装置应主意什么? 答:1)开启电源之前,向泵中灌水 2)高位水槽水箱的水要保持溢流 3)赶尽玻璃管中气泡 4)读数时多取几组值,取平均值 实验二流体流动形态的观察与测定 1、在实验中测定的雷诺数与流动形态的关系如何?如果出现理论与实际的偏差,请分析理由 答:1)层流时,理论与实际符合 2)过渡流测量值与理论值稍有偏差 偏差分析:(1)孔板流量计的影响 (2)未能连续保持溢流 (3)示踪管未在管中心 (4)示踪剂流速与水的流速不一致 2、本实验中的主意事项有那些? 答:(1)保持溢流 (2)玻璃管不宜过长 (3)示踪管在中心

实验三节流式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1、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流速较大或较小时,流量系数C并不稳定,所以性能并不很好 2、实验中为什么适用倒置U型管? 答:倒置的U形管作压差计,采用空气作指示液,无需重新装入指示液,使用方便 实验四连续流动反应器实验流程图 1、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方法有哪几种?本实验采用的是哪种方法? 答: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示踪法。本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 2、模型参数与实验中反应釜的个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模型参数N的数值可检验理想流动反应器和度量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返混程度。当实验测得模型参数N值与实际反应器的釜数相近时,则该反应器达到了理想的全混流模型。若实际反应器的流动状况偏离了理想流动模型,则可用多级全混流模型来模拟其返混情况,用其模型参数N值来定量表征返混程度。 3、实验中可测得反应器出口示踪剂浓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此曲线下的面积有何意义? 答:一定时间内示踪剂的总浓度。 4、在多釜串联实验中,为什么要在流体流量和转速稳定一段时间后才能开始实验? 答:为使三个反应釜均能达到平衡。 实验五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1、实验误差主要来源那几个方面? 答:1)读数不稳定

原子结构和键补充思考题-2011-答案

补充题答案: 1. (5) 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原子轨道是具有确定量子数的波函数,电子在单一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分子轨道:电子在整个分子中的空间运动状态。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的主要区别: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只受一个原子核的作用,原子轨道是单核系统;在分子中,电子则在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核的势场作用下运动,分子轨道是多核系统。原子轨道用符号s,p,d,f….等表示,而分子轨道用符号(,(,(,等表示。分子轨道有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 1. (2) 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原子轨道角度分布的几何图形,同号部分的波函数代表的波位于同一相位,当具有同号波函数的原子相互靠近结合时,相长相干,相互叠加,核间的电子概率密度增大,使形成的分子轨道的能量比单独的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降低,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成键分子轨道。这种组合称为对称性匹配,有效重叠。以这种方式组成的分子轨道成为成键分子轨道。 当具有异号波函数的原子相互靠近结合时,相消相干,原子核间的电子概率密度降低,使形成的分子轨道的能量比单独的各原子轨道的能量升高,不满足对称性匹配原则。以这种方式组成的分子轨道成为反键分子轨道。 1. (3) (键和(键:原子轨道沿着两个核的轴线方向而发生的“头碰头”重叠形式形成的分子轨道称为(键。按照分子轨道成键原则,两个原子轨道可以组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一个比单独原子轨道的能量低的称为(成键轨道,标记为(,另一个比单独原子轨道的能量高的称为(反键轨道,标记为(*。在(轨道上的电子称为(电子,构成的键称为(键。成键轨道沿着键轴旋转任意角度,图形及符号均保持不变。即( 键的键轴是成键轨道的任意多重轴。原子轨道以垂直于键轴方向的侧面发生平行的“肩并肩”形式的重叠,就形成了(分子轨道。在(轨道上的电子称为(电子,构成的键称为(键,包括(分子成键轨道,(键,和(分子反键轨道,(*反键。(键轨道绕键轴旋转180°时,图形复原,但符号变为相反。或,对通过键轴的节面呈反对称,即图形相同,但符号相反。 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的另一不同之处:(成键,核间无节面;(*反键,核间有一节面; (成键,核间连线处于垂直于成键轨道的节面中;(*反键,核间有两个节面。 1. (4)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当几个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杂化后,新形成的杂化轨道的成分完全相等时,即为等性杂化。相反,当几个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杂化后,新形成的杂化轨道的成分不完全相等时,即为不等性杂化。或者,由于孤电子对的存在而造成不完全等同的杂化,叫不等性杂化。 在CH4分子中,碳原子4个sp3杂化轨道互成109.5度,sp3杂化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分子。H2O分子中的O、NH3分子中的N和CH4分子中的C一样,都采取sp3杂化。但由于H2O 、NH3分子中保留有孤对电子, 四个杂化轨道中只有部分参与成键,为不等性杂化,因此分子的形状是不对称的。孤对电子占有的轨道倾向于占居更大的空间,并且孤对电子之间的斥力较大,所以成键轨道之间的键角较小。同族原子,原子序数大的原子的孤对电子之间具有更大的斥力。 (5)分子的极化和分子变形 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分子受外电场作用而产生诱导偶极的过程,成为分子的极化。分子极化后外形发生改变的性质,成为分子的变形。(电场越强,产生的诱导偶极也越大,分子的变形作用越明显;分子越大,所含电子越多,其变形性也越大)。 (6)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偶极矩为零的共价键叫非极性(共价)键;偶极矩不为零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7)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补充习题答案

1.《老师,您好!》 茁壮衷心 理想幸福 崇高茁壮 二.省略 三 ①“铺设大道”和“架起金桥”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在说明教师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崇高,因为老师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 ①老师,教学成果,教师的心血,学生 ②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但愿人长久》 一、查字典,完成练习。 H HAO 白 7 洁白洁白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上。 二、扩词。(省略) 三、阅读课文片段,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次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 2、安静弟弟你也在赏月吧,我好思念你。 3、兄弟苏轼苏辙 四、请试着填写下列诗句。 1、登高处少一人 2、一杯酒无故人 3、存知己若比邻 4、江南岸照我还 五、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古诗两首》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1、第一个第一个 2、第二个 3、第二个 4、第一个 5、第二个 二、体会句子思想感情 ①互相和谐铜镜湖面 ②宁静和谐 2、 ①半边月影 ②峨眉山上挂着半边月亮,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里,小船也在平羌江里一起流动。

3、 ①出发驶向思念友人前往 ②思念友人 三、补充阅读。 4.《秋天》 三、 1、 苹果,玉米,葡萄,高粱,他们都成熟了。 桂花,菊花都盛开了,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2、 这边是红色的苹果,那边是黄灿灿稻子,远处是紫红的葡萄挂在树上。 农民伯伯在田野上忙碌的身影。 3、 苹果,葡萄,人。苹果,葡萄成熟了。 紫红的葡萄挂在树上,桔树挂起圆圆的小球,苹果露出美丽的笑容。 5.《我给江主席献花》 一、看拼音,写词语 地毯耻辱秩序井然 队伍步伐欣喜若狂 二、填一填,想一想,写一写。 1、微微地爱抚地亲切地 领袖对孩子的一片慈爱之情。 2、失散多年的母亲的怀抱一股情不自禁吻了一下依偎不愿离开 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对祖国母亲的衷心爱戴和依恋之情。 三、熟读全文,完成填空。 献花前→献花无比激动和欣喜 6 天安门广场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2、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广场大花园天安门广场热闹的气氛。 3、鲜花彩灯礼花和歌声热闹 7 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选择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横着数) 二、选字填空。(省略)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他被激怒后。 2、画第一自然段第2句话。把徐悲鸿比作骏马。 3、每逢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4、最后一句话。 5、衬托了徐悲鸿学画的艰难与决心。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1. 是否可以测摆动一次的时间作周期值?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一次测量随机误差较大,多次测量可减少随机误差。 2. 将一半径小于下圆盘半径的圆盘,放在下圆盘上,并使中心一致,讨论此时三线摆的周期和空载时的周期相比是增大、减小还是不一定?说明理由。 答:当两个圆盘的质量为均匀分布时,与空载时比较,摆动周期将会减小。因为此时若把两盘看成为一个半径等于原下盘的圆盘时,其转动惯量I0小于质量与此相等的同直径的圆盘,根据公式(3-1-5),摆动周期T0将会减小。 3. 三线摆在摆动中受空气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它的周期是否会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吗?为什么? 答:周期减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本实验测量的时间比较短。 [实验二] 金属丝弹性模量的测量 1. 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的灵敏度? 答:优点是: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即适当地增大标尺距离D或适当地减小光杠杆前后脚的垂直距离b,可以提高灵敏度,因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2D/b。 2. 何谓视差,怎样判断与消除视差? 答:眼睛对着目镜上、下移动,若望远镜十字叉丝的水平线与标尺的刻度有相对位移,这种现象叫视差,细调调焦手轮可消除视差。 3. 为什么要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答:逐差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减少随机误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因为对有些实验数据,若简单的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中间各测量值将全部消掉,只剩始末两个读数,实际等于单次测量。为了保持多次测量的优越性,一般对这种自变量等间隔变化的情况,常把数据分成两组,两组逐次求差再算这个差的平均值。 [实验三]

马哲思考题补充

5、如何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义: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与唯心论、宗教神学根本对立的,是与二元论对立的,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它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6、如何理解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一旦产生就具有不可战胜性。 (三)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 12、科学的实践观包括哪些内容?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

应用运筹学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应用运筹学》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1、某商店要制定明年第一季度某种商品的进货和销售计划,已知该店的仓库容量最多可储存 该种商品500件,而今年年底有200件存货。该店在每月月初进货一次。已知各个月份进货和销售该种商品的单价如下表所示: 现在要确定每个月进货和销售多少件,才能使总利润最大,把这个问题表达成一个线性规划模型。 解:设X i是第i个月的进货件数,Y i是第i个月的销货件数(i=1, 2, 3),Z是总利润,于是这个问题可表达为: 目标函数: Max Z=9Y1+8Y2+10Y3-8X1-5X2-9X3 约束条件: 200+X1≤500 200+X1-Y1+X2≤500 月初库存约束 200+X1-Y1+X2-Y2+X3≤500 200+X1-Y1≥ 0 200+X1-Y1+X2-Y2≥ 0 月末库存约束 200+X1-Y1+X2-Y2+X3-Y3≥ 0 X1,X2,X3,Y1,Y2,Y3≥0 EXCEL求解最优解结果:X1*=300,X2*=500,X3*=0,Y1*=500,Y2*=0,Y3*=500, Z*=4100 2、一种产品包含三个部件,它们是由四个车间生产的,每个车间的生产小时总数是有限的, 下表中给出三个部件的生产率,目标是要确定每个车间应该把多少工时数分配到各个部件上,才能使完成的产品件数最多。把这个问题表示成一个线性规划问题 解:设X ij是车间i在制造部件j上所花的小时数,Y是完成产品的件数。 最终的目的是Y要满足条件: min{10X11+15X21+20X31+10X41,15X12+10X22+5X32+15X42,5X13+5X23+10X33+20X43} 可将以上非线性条件转化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 Max Z = Y 约束条件: Y≤10X11+15X21+20X31+10X41 Y≤15X12+10X22+5X32+15X42 Y≤5X13+5X23+10X33+20X43 X11+X12+X13≤100 X21+X22+X23≤150 X31+X32+X33≤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