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葵科(Malvaceae)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42
特色蔬菜介绍一、黄秋葵1、品种介绍黄秋葵是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中能形成嫩荚果的栽培种。
学名:Hibiscus esculentus L.。
别名秋葵、羊角豆。
原产非洲,约2000年前在埃及栽培,中国的《本草纲目》(1578)中有记载。
蒴果圆锥形,形如羊角,有5~6条棱,长10~20cm,横茎1~3cm,嫩果绿色或红色(南美红果黄秋葵)。
有“植物伟哥”之美誉。
2、食用价值:黄秋葵以嫩果供食,其肉质柔嫩质黏,多用于炒、煮、渍食或制罐,也可凉拌或油炸。
黄秋葵含有粘性的糖蛋白,能帮助消化,有保护肠胃、肝和皮肤、粘膜的作用,对胃炎、胃溃疡、肝脏等疾病均有功效。
3、药用价值:黄秋葵性味苦,平。
花、种子及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疖有疗效,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其种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脂肪,可作咖啡的添加剂或代用品。
4、栽培情况:现世界各地都有栽培,其中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福建栽培较多。
5、栽培要点:黄秋葵喜温暖,较耐热,不耐霜冻。
种子发芽温度25~30℃为宜。
在12℃以下发芽缓慢,植株生长发育以20~30℃为宜。
属于短日照作物,喜欢强光。
耐旱、耐湿、不耐涝。
对土质要求不严。
在广州地区3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播种,可先浸种12小时,在25~30℃下催芽,24h后有60%~70%种子露出胚根时播种,可直播,也可育苗。
株距30~40cm,行距50~70cm。
每穴播3~4粒种子,两次间苗,每穴留1株。
直播播种量10kg/hm2,育苗用种量约3kg/ hm2。
黄秋葵植株高大,结果多,应重施基肥,追肥依地力高低而行,一般是幼苗期每公颂追复合肥250kg,开花结果期每公颂追复合肥300kg,15天左右追肥一次。
应保持充足的水份,尤其开花结果期不能缺水。
基部的侧枝应及时摘除,生长中后期,可视情况摘除老叶。
病害主要有花叶病毒病。
全株受害,尤其顶部幼嫩叶片十分明显,此病由蚜虫传播,放应及时防治蚜虫。
植株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500~8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5~7天一次,连喷3~4次。
錦葵科(Malvaceae)木槿屬(Hibiscus)Hibiscus rosa-sinensis又稱赤槿、日及、扶桑、佛桑、紅扶桑、紅木槿、桑槿、火紅花、照殿紅、宋槿、照殿紅、二紅花、花上花、土紅花、假牡丹。
外,臺灣閩南語稱朱槿為燈仔花。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可高達6米,栽種於花園庭院中的一般被人修剪至1米多高左右。
朱槿莖直而多分枝,葉祿色,互生,葉形為闊卵形至狹卵形,與桑葉相似,葉緣有粗鋸齒或缺刻。
花體積大,花柄有下垂或直上二種,花單生於上部葉腋間,花的特色為有一長花絲筒於花中心長出,花色有多種顏色呈現,花期全年,夏秋最盛。
木槿适应性强,南北各地都有栽培。
喜阳光也能耐半阴。
耐寒,在华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地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能在粘重或碱性土壤中生长,惟忌干旱,生长期需适时适量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上圖/朱槿植株中圖/朱槿樹葉下圖/朱槿花樟科Cinnamomum camphora本樟、香樟、鳥樟、栳樟、樟仔常綠大喬木呈圓形樹冠,樹皮暗褐色,有縱裂。
葉革質互生,卵形或橢圓形,全緣,表面光滑。
雌雄同花,圓錐花序腋生於枝頂端,黃綠色小花,;漿果球形、成熟時由綠色轉為黑紫色。
繁殖用播種法,春季為播種適期。
全株散發樟樹的特有清香氣息。
故在民間多稱其為香樟。
在某些地區,樟樹甚至和神鬼相聯繫,故在民間一般多不砍伐生長已久的樟樹。
樟樹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水濕,但當移植時要注意保持土壤濕度,水澇容易導致爛根缺氧而死,但不耐乾旱、瘠薄和鹽鹼土。
主根發達,深根性,能抗風。
萌芽力強,耐修剪。
生長速度中等,樹形巨大如傘,能遮陰避涼。
存活期長,可以生長為成百上千年的參天古木,有很強的吸煙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環境的能力。
此外抗海潮風及耐煙塵和抗有毒氣體能力,並能吸收多種有毒氣體,較能適應城市環境。
上圖/樟樹植株中圖/樟樹樹葉下圖/樟樹的花芭蕉科,芭蕉屬Musa basjoo綠天,扇仙,甘蕉,天苴,板蕉常綠大型多年生草木莖高達3~4米,不分枝,叢生。
2023-11-04contents •锦葵malvasinensis的植物学特征•锦葵malvasinensis的分布与用途•锦葵malvasinensis的生物学特性目录contents •锦葵malvasinensis的文化与象征意义•锦葵malvasinensis的种植与养护技巧•锦葵malvasinensis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目录01锦葵malvasinensis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域域植物界界被子植物门门目锦葵目科锦葵科纲双子叶植物纲属锦葵属种锦葵malvasinensis植物分类单叶互生,叶形为心形或肾形,叶缘具钝锯齿。
叶片花序果实花为腋生或顶生,花朵大而美丽,有红色、粉红色、黄色等多种颜色。
果实为蒴果,内含多粒种子。
03植物学特点0201锦葵malvasinensis适应温暖湿润的气候,喜欢充足的阳光。
气候适应各种土壤类型,但最好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土壤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现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
分布生长环境02锦葵malvasinensis的分布与用途锦葵malvasinensis是一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我国也有引种栽培。
它通常生长在路旁、田野、山坡和草地等地方,也可以人工栽培观赏。
分布范围用途与价值锦葵malvasinensis的叶片可以用来制作茶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
它的花朵非常美丽,有淡紫、粉红、白等多种颜色,可以用来观赏和装饰园林。
锦葵malvasinensis还可以用来制作花篮和花环等装饰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锦葵malvasinensis的生态适应性强,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并不需要特别的保护。
不过,为了保持其野生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应当避免在其栖息地进行破坏性的农业活动。
人工栽培方面,锦葵malvasinensis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的方法进行繁育,但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和维护良好的生长环境。
保护与繁育03锦葵malvasinensis的生物学特性开花习性花朵为淡紫色或深紫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被子植物分类要点总结被子植物分类要点总结(一)木兰科 (Magnoliaceae)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托叶大,早落,在节上留有托叶环。
花两性;花被3基数,呈花瓣状;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棒状的花托上,子房上位。
聚合蓇葖果。
(二)毛茛科 (Ranunculaceae)草本。
叶基生或互生,分裂或复叶。
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
聚合瘦果或蓇葖果。
(三)壳斗科(山毛榉科) (Fagaceae)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羽状脉。
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排成柔荑花序;萼4-8裂;雄蕊4-20个;雌花1-3个生于总苞内,总苞由多数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萼4-8,与子房合生;子房下位,3-6室,每室胚珠2个。
坚果,总苞呈杯状或囊状,称为壳斗。
(四)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草本,节膨大。
单叶对生。
花两性,萼片4-5,分离或结合成筒状;花瓣4-5,常有爪;雄蕊2轮8-10枚,子房上位,1室,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胚珠多数至1。
蒴果,少浆果。
胚弯曲包围外胚乳。
(五)锦葵科 (Malvaceae)灌木或草本,皮部富纤维。
单叶互生,常为掌状分裂。
花两性,辐射对称;萼5-3,常基部合生;有副萼;花瓣5,螺旋状排列;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管,为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具刺;雌蕊由3至多数心皮组成3至多室,中轴胎座。
(六)葫芦科 (Cucurbitaceae)草质藤本,有卷须,具双韧维管束。
单叶互生,常深裂,卷须侧生。
花单性;花萼5裂,花瓣5,多合生;雄蕊5,两两合生,另1分离,外形似3雄蕊;雌蕊由3心皮组成,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瓠果。
(七)杨柳科(Salicaceae)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
花单性,雌雄异株;柔荑花序;无花被,具有花盘或蜜腺;雄蕊2至多数;子房由2心皮结合而成,1室,侧膜胎座,花柱2-4。
蒴果,2-4瓣裂。
种子多,极小,基部有丝状白毛。
黄槿
科名:锦葵科Malvaceae
学名:Hinidvud tiliaceus
原产地:中国、印度、日本等地。
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干直立,树冠圆伞形。
主要花期:5~9月
高度×冠幅:4m~7m×2~4m
质感:中至粗
色泽:叶面绿色,叶背灰白色。
光照:阳性植物,需强光。
生育适温:23~32℃
生长特性:多生于海边,生长速度快。
耐热、耐旱、耐瘠、抗风、耐碱、萌芽强、易移植。
景观用途:树性强健粗放,枝叶浓密,绿荫效果佳,为优良行道树、园景树、遮荫树、防风定沙树、防噪音树。
各式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皆理想。
尤适于海岸地带绿化美化。
开花能诱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