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自己编) (1)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自己编) (1)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自己编) (1)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自己编) (1)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1.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 物理性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色、态、味、密度、熔点、沸

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3. 化学性质: 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

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

4. 镁燃烧的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化学方程式:2Mg + O2 点燃2MgO

5. 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 CO、SO2、NO2。

6.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C + O2CO2 。

7.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明亮的蓝

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S + O2SO2 。

集气瓶中少量放水,防止SO2污染空气。

8. 磷燃烧的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4P + 5O2 2P2O5 。

9.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

3Fe + 2O Fe3O4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沙子,防止生成物落下炸裂瓶底。10.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出现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反应式:蜡烛+ 氧气二氧化碳+ 水。

1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1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1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MnO22KCl + 3O2↑

2KMnO4K2MnO4 + MnO2+ O2↑、2H2O2 MnO22H2O + O2↑

15.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16.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也可以用排水法。

原因是:氧气难溶于水。

17.制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破裂。

18.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原因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19.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中,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破裂。

20.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由多种分子组成)

2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由一种分子组成)

2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25.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一端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26.氢气燃烧的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化学方程式:2H2 + O22H2O 。

27.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28.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9.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0.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原子核和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3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的实际质量

32.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质量实际质量╳1/12

33.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4.元素符号的意义有:(1) 表示一种元素。(2) 表示一个原子。(3) 金属、非金属固体、稀有气体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35.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36.常见元素和元素符号(前五句是按质子数的顺序排列的):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

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 Na Mg Al Si P ,

硫氯氩钾钙,锰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

S Cl Ar K Ca , Mn Fe Cu Zn Ag , Ba Pt Au Hg I 。

37.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有8个电子,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大于或等于4个电子,容易得到电子。

38.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时带正电是阳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时带负电是阴离子。

39.化学式的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一个分子。(3)表示物质元素的组成。

(4)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构成。

40.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要记清,铜汞二价最常见。4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方法:一写符号二标价,约简交叉定个数。

43.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44.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原子的种类,原子的质量都不变。但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会改变。

45.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二者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不同。

46.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 O2CO2 ,该反应放热。

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 O2CO ,该反应放热。

碳跟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 CO22CO ,该反应吸热。

47.碳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C + 2CuO 2Cu + CO2↑,该反应吸热。

48.碳与氧化铜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失氧的是氧化剂,的氧的是还原剂。上述反应中CuO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49.CO2可用于灭火的是利用了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50.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 H2O H2CO3

51.H2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H2CO3H2O + CO2↑

52.检验CO2的方法: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CaCO3↓+ H2O

53.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 + CO2↑

54.实验室制CO2的化学方程式:CaCO3+ 2HCl CaCl2+ H2O + CO2↑。CO2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CO2易溶于水。

55.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 + O2CO2,现象:发出蓝色火焰。

5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化学方程式:CuO + CO Cu + CO2 (CuO + H2Cu + H2O)

5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注意事项:CO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气体一会儿再如热。原因是:防止加热混合气体而引起爆炸。实验完毕后应先熄灭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气体。原因是:防止生成的铜又被氧化。由于有毒,所以要进行尾气处理。方法是:点燃。

58.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一、有可燃物;二、可燃物必须氧气接触;三、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9.灭火的方法有:一、移走可燃物;二、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三、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0.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无机物:不含碳的化合物。CO、CO2、以及含CO32-的化合物虽然含碳但属于无机物。

61.甲烷:俗称沼气,化学式: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 + 2O2CO2+ 2H2O。62.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 + 3O22CO2+ 3H2O。

63.醋酸:学名乙酸,化学式:CH3COOH。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64.空气中CO2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排放空气中的SO2、NO2会引起酸雨。65.铁生锈的条件:有水和空气时铁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66.铁与稀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 2HCl FeCl2+ H2↑,

Fe + H2SO4FeSO4+ H2↑

67.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化学方程式:

Fe + CuSO Cu + FeSO4。

68.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2Al + 3CuSO43Cu + Al2(SO4)3,

Cu + 2AgNO32Ag + Cu(NO3)2

Zn + H2SO4ZnSO4+ H2↑

692%—4.3%,钢含碳量为0.03%—2%。

70.炼铁的原理:Fe2O3 + 3CO 2Fe + 3CO2,反应现象:红色粉末变黑,石灰水变浑。

71.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7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73.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74.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75.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76.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液质量

77.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解度+ 100

78.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79.酸的组成为:H + 酸根。酸的代表物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PH < 7,读作:“某酸”

纯净的浓盐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出现白雾)。

工业盐酸为黄色。

浓硫酸为:无色、粘稠、难挥发的液体,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有吸水性,常用做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O2、H2、N2、CO2、CO、CH4、SO2、CO2、HCl,不可干燥NH3

(1)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 金属→盐+ H2。例:Zn + H2SO4ZnSO4+ H2↑80.酸的通性:(3)酸 + 金属氧化物→盐 + H2O。例:H2SO4+ CuO CuSO4+ H2O (4)酸+ 碱→盐 + H2O。例:2HCl + Ca(OH)2CaCl2+ 2H2O

(5)酸+ 盐→新盐 + 新酸。例:HCl + AgNO3AgCl↓+ HNO3 81.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82.PH值:酸碱度的表示法。范围:0→14,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PH < 7:呈酸性。PH > 7:呈碱性。PH = 7:呈中性。

83.碱的组成:金属+ OH。碱的代表物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PH > 7,读作“氢氧化某”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极易溶于水,易潮解,易变质。

变质的原因:2NaOH + CO2Na2CO3 + H2O可作干燥剂。可干燥的气体:O2、H2、N2、NH3、CO、CH4,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SO2、CO2、HCl等。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1)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 非金属氧化物→盐 + H2O。例:2NaOH + CO2Na2CO3 + H2O 84.碱的通性:

(3)碱+ 酸→盐 + H2O。例:NaCl + H2O

(4)碱+ 盐→新盐 + 新盐。例:3NaOH + FeCl33NaCl + Fe(OH)3↓85.盐的组成:含有金属和酸根。代表物有: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硫酸铜(CuSO4)。读作“某酸某”或“某化某”

氯化钠:俗称食盐。碳酸钠:俗称纯碱,水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1)盐+ 酸→新盐 + 新酸。

(2)盐 + 碱→新盐 + 新碱。

85.盐的通性:

(3)盐 + 盐→新盐 + 新盐。例:AgNO3AgCl↓ + NaNO3

(4)盐 + 金属→新盐 + 新金属。例:CuSO4FeSO4 + Cu

86.几种离子的鉴定:

Cl—:加AgNO3、HNO3有不容于硝酸的AgCl白色沉淀生成。

SO42—:加BaCl2、Ba(NO3)2或HNO3有不容于硝酸的BaCl2白色沉淀生成。

CO32—:加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CO2气体生成。

H+(酸):用紫色石蕊、PH试纸、活泼金属、碳酸盐。

OH(碱):紫色石蕊,酚酞试液,PH试纸。

87.有特殊颜色的物质:

蓝色溶液:含有Cu2+。黄色溶液:含有Fe3+。

浅绿色溶液:含有Fe2+红色物质:Cu、Fe2O3。

黑色物质:铁粉、碳粉、二氧化锰、CuO、Fe3O4。

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Baso4

不容于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学习(精)

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学习 一、关于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化学是事物的概括,是反应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特有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着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如“分子”,属于化学学科的一个基本概念,此概念反映了所有分子的共同特性----一种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和其他学科的概念一样,完整的化学概念通常由概念的名称、概念的例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三个部分组成。 (1)概念的名称——用以表达概念的一种符号。如“分子”这一“符号”就是概念的名称; (2)概念的例证——指的是概念所指的同类事物。如水分子(h2o)、氧分子(o 2)等都是分子的一个例证,被称之为“正例”(属于“分子”这一类);而氢原子(h)、氧原子(o)等不属于分子,则被称为“反例”。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指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外延——指该类事物所涉及的范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概念内涵的属性越多越具体,则概念的外延就越小。以“分子”的概念为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如水分子(h2o)、氧分子(o2)。 加粗、下划线部分为概念的名称;加粗部分为概念的内涵,下划线部分为外延,倾斜部分就是分子概念的例证。 化学概念很多。在中学化学基本概念体系中,化学概念是以物质结构知识为主线,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概念,由个别到一般、简单到复杂。化学基本概念分为化学知识方面概念和化学技能方面的概念。知识方面的概念包括物质组成(如化合物烷、羧酸等)、结构(如分子、原子、化学键、同分异构体等)、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以及“化学计量”(摩尔、式量、ph、物质的量等)、化学用语(电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6个方面;而化学技能方面包含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和操作等)和化学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机化学计算等)两个部分。 二、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化学概念习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的形成;另一是概念的同化。 (1)、以自下而上习得概念的方式——概念的形成。这种习得方式是指通过接触概念的例证的过程中获得概念的内容。它又可以分成两种形式:(1)通过接触正、反例证但不对概念的定义性特征进行分析——非分析性的习得方式。如初中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习得。课本通过例举蔗糖、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正、反例证,指出前五者、后三者分别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非必须的物品,指出前者是“有机化合物”;(2)通过接触正反例证并抽取例证的共同特征的方式——分析性习得。如初中“分子”概念的学习,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指出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变化,然后进行揭示,得出分子的具体概念。还有象高一新教材中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教材安排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一、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及考点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基本概念"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基础理论"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用律、周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主要考点有: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共存、离子浓度问题,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含溶液PH的计算、溶液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有关计算),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的计算等。 二、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 1.注重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题的挥毫泼墨 随着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的调整和试卷长度的缩短,高考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基本上为考生所熟知,例如高考常考不懈的“五同”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反应、平衡体系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等都是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的重点、也是基点。 2.突出迁移:概念、理论试题的神来之笔 高考化学概念与理论试题重视基础,但不是就基础考基础,而是注重化学概念与理论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将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例如“氢镍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镍镉可充电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都是课本原电池知识的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一)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距离、空隙)改变,大小改变不了.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Fe2O3、CO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物质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各举两例:纯净物:氧气、水、高锰酸钾混合物:空气、溶液、大理石、煤、石油 4、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元素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各举两例:单质:铁、氧气、氦气、碳化合物水、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 5、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看是否含碳元素,(除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根是无机物).各举两例: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乙酸 (CH3COOH)葡萄糖(C6H12O6)无机物大多数不含碳元素化合物.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二)微粒构成物质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5、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6、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化学反应的实质:宏观:物质生成新物质,微观:分子生成新分子 8、五个原子团的离子符号:(NH4+、NO3-、OH-、SO42-、CO32-) 9、分子的性质:不停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有间隔、有质量和大小 10、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反应之优先原则

初中化学反应之优先原则 一、初中化学优先反应原则之一:当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时,较活泼的金属优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 如: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和销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铁优先置换出银,然 后若铁粉有剩余,才能置换出铜 (1)先:Fe+2AgNO3====2Ag+Fe(NO3)2 (2)后:Fe+Cu(NO3)2====Cu+Fe(NO3)2 金属Fe和Zn同时放入一份CuSO4溶液中。Fe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生成FeSO4溶液),Zn也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但实际反应时,Zn先与CuSO4溶液反应,等Zn被反应完后,Fe才能与CuSO4发生反应。因为Zn会把FeSO4溶液中的Fe元素再置换出来。 Fe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Zn也可以,但实际反应时,由于Zn的活动性强,等Zn全部反应完后,Fe才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小结】: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距离越远越先反应。 原因是:最活泼的金属单质优先失去电子而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离子优先获得电子 二、初中化学优先反应原则之二:酸与碱的反应优先于该酸与盐的反应. 如将稀盐酸逐滴滴加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先无明显现象,之后开始产生气泡 (1)、(先)HCl+NaOH====NaCl+H2O 此反应无明显现象,之后开始产生气泡,因为NaOH已被完全消耗,再发生反应 (2)、(后)2HCl+Na2CO3====2NaCl+H2O+CO2↑ 此反应有气泡产生. 原因是: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Na2CO3会与Ca(OH)2反应生成NaOH。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所以只有当Ca(OH)2先反应完时 2NaOH才会与CO2反应。 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 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等) 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NH3等) 3、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O4溶解。【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Cu(OH)2、Mg(OH)2等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归纳

2013年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归纳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正确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 (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 (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

(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 (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比如水 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 + COOH-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 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正确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 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 . 第10讲 成绩好, 信心足 初三化学科讲义 Qichao Education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优质教育 成就梦想 温 故 知 新 一、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常见现象 本质区别 实质 联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实例 区别 二、物质的组成 三、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2)单质和化合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基本概念 组成宏观微观 元素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四、化学用语???? ???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元素符号 (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 某一种元素。 ②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Na 、S 、P 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 (6)化学反应类型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按反应基本类型分 按氧的得失分 按热量变化分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7)质量守恒定律 基本概念 温 故 知 新

一、物质的变化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例1】“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变式训练一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 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结成冰 B. 纸燃烧 C 玻璃破碎 D 汽油挥发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见P1) 【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用途都能反应出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性质时,要紧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例2】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___性。 变式训练二 1、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归纳总结

天津高考化学复习资料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十八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 5年考情预测热 度 考题示例难度关联考点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 象及其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 2018天津理综,3、 8(1) 2014天津理综,4 中★★★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根据官能团、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等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 构。 2.判断和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 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018天津理 综,8(4) 2017天津理 综,8(2) 2016天津理 综,8(4) 2015天津理 综,8(4) 较难 有机合 成 ★☆☆ 分析解读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主要有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其中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乙烯(CH2 CH2)、苯()、环己烷()都属于脂肪烃

B.苯()、环戊烷()、环己烷()同属于芳香烃 C.乙烯(CH2 CH2)、乙炔()同属于烯烃 D.同属于环烷烃 答案 D 2.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符合“X包含Y、Y包含Z”关系的是( ) 选项X Y Z A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的衍生物(苯酚) B 脂肪族化合物链状烃的衍生物CH3COOH(乙酸) C 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 D 不饱和烃芳香烃(苯甲醇) 答案 D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A 考点二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答案 D 2.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初中化学优先反应原则

初中化学优先反应原则 (1)金属和酸反应时,较活泼的金属优先反应。 例如将锌、铁合金投入稀盐酸中,锌优先与稀盐酸反应。 (2)当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单质优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例: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和销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铁优先置换出银,然后若铁粉有剩余,才能置换出铜。因为先发生反应Fe+2AgNO3=2Ag+Fe(NO3)2,后发生反应Fe+Cu(NO3)2=Cu+Fe(NO3)2。 (3)当酸、碱、盐混合相互反应时,酸碱的中和反应优先于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

例:①将稀盐酸逐滴滴加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先无明显现象,之后开始产生气泡。因为先发生的反应是 HCl+NaOH=NaCl+H2O,此反应无明显现象,当NaOH已被完全消耗,又发生反应2HCl+Na2CO3=2NaCl+H2O+CO2↑,此反应有气泡产生。 ②将NaOH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先无明显现象,之后开始产生蓝色沉淀。因为先发生的反应是 H2SO4+2NaOH=Na2SO4+2H2O,此反应无明显现象,当稀硫酸被完全消耗,又发生反应CuSO4+2NaOH=Na2SO4+Cu(OH)2↓。

(4)当碳酸盐与混合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沉淀时,产生“气体”优于产生“沉淀”。例:向稀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时,先产生气泡,之后产生白色沉淀。因为先发生的反应是2HCl + Na2CO3=2NaCl+H2O+CO2↑,此反应产生气泡,当稀盐酸被完全消耗,又发生反应CaCl2+Na2CO3=2NaCl+CaCO3↓。 (5)当金属、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时,金属氧化物优先于金属与酸反应。 例:将稀硫酸逐滴滴加到氧化铜和铁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优先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当氧化铜被完全消耗时,铁再与硫酸反应,当硫酸铜被完全消耗时,过量的铁才与稀硫酸反应,即可观察到溶液变蓝,后析出红色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 一、知识要点 1、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点拨】 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熟悉初中常见物质的俗称,将其俗称的来源弄懂,并与其学名,化学式及所属类别联系起来记忆。 5、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这个核心。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 二、知识运用典型例题 例1、(2009年·四川)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Fe B、N2 C、CO D、H+ 例2、已知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图)

问: ①x的值为____。 ②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 __(填序号) ③溴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_ __。 ④溴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酸,该酸的名称是______ __。 例3、(2009·北京模拟)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③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④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⑦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⑧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A、①⑤⑦⑧ B、①③⑤⑧ C、①⑥⑦⑧ D、③⑤⑥⑦ 例4、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例5、(2009·山西模拟)由 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种可能得到物质的化学式:(1)碱性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_______________; (3)含氧酸__________________ _;(4)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运用课堂训练 1、(2009·大同)在一小组的报告里使用了如下化学符号,其中错误的是() A、镁离子:Mg2+ B、两个氮原子:2N2 C、五氧化二磷:P2O5 D、氯化钾:KCl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附答案)

高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某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a RO a+3 ,该酸的式量为M,则R 的最 高正价数为 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a的数值可 能是 _______ 。 2、某非金属X的最高化合价为+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酸分子中有b 个氧原子,则这种酸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该酸和碱反应最多生成____ ______种酸式盐。 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 2H 4 )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 当它 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水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 0.4mol 液态肼 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kJ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H 2O(液)=H 2 O(气)-44kJ,则 16 克液态肼与液态双氧 水反应 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____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 很大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A(气)+ B(气)= C(气)+ Q 1(Q 1 >0) D(气)+ B(气)= E(气)+ Q 2(Q 2 >0) 又知Q 1>Q 2 ,若A和D的混合气体1mol完全与B反应,放热Q 3 ,则A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录像用的高性能磁带中的磁粉,主要原料之一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 为 CO x Fe 3-x O 3+x 的化合物。已知氧为-2 价,钴(Co)和铁可能是呈现+2 价或+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都只能有一种化合价,则x值为____, 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 6、硝酸铅[Pb(NO 3) 2 ] 的稀溶液中,滴入几滴稀 Na 2 SO 4 溶液生成白 色 PbSO 4沉淀,再滴入数滴饱和 CH 3 COONa 溶液,微热,并不断搅动,沉淀 慢慢 溶解。发上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写出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推测第二步离子反应反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将0.05mol·L-1Ca(H 2PO 4 )溶液与0.1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 合, 搅拌后静置,充分进行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海水是提取溴的重要资源,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是: (1)在 pH=3.5 的海水中通氯气将Br-转变为Br 2 ; (2)通空气将Br 2从海水中吹出,并用Na 2 CO 3 溶液吸收; (3)用硫酸酸化吸收有足量溴的碳酸钠溶液,使单质Br 2 分离析出。写出上面每个步骤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主要考点: 1. 常识: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团的概念 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第一层(K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L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先排满内层,在排外层;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有可能改变 ②硝酸根离子NO3-;氯酸根离子ClO3-;氢氧根离子OH-;碳酸氢根离子HCO3-;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锰酸根离子MnO42-;高锰酸根离子MnO4-;磷酸根离子PO43-;铵根离子NH4+ ③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之间的区别:判断元素种类,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是离子还是原子,根据核外电子总数与核内质子数 ④地壳中含量前四位:氧(O)硅(Si)铝(Al)铁(Fe);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N);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 ⑤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 2.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区别、联系;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构成的物质:共价化合物(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大部分非金属单 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硫等) 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单晶硅;稀有气体;金属单质 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氢氧化钙等) 注:(1)单一的离子是不能够形成物质的。例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形成的,千万不能说是由氯化钠离子形成的 (2)离子化合物是通过阴阳离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C.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 A. 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B. 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 D. 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g·mol -1的质量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 完全中和10升0.01mol·L -1 H 2SO 4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0.2mol B. 2mol C. 0.5mol D. 0.4mol 与20克SO 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CO 2的质量为( ) A. 33克 B. 44克 C. 16.5克 D. 22克 3.1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 m 和PCl n 混合物,已知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 3 B. 2 C. 0.06 D. 0.04 E. 0.05 一定量的某气体于300K 时装入10升密闭容器中,此时压力为91.2kPa ,若温度升高为360K ,容器压缩为原来的3/4,此时压力将变为( ) A. 68.4kPa B. 121.6kPa C. 146kPa D. 73kPa 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 ,压力为20.26kPa ,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 总, P 2 O 分别为( )kPa A. 10.133 B. 15.199 C. 5.066 D. 0.1 E. 0.05 将100kPa 压力下的氢气150mL 和45kPa 压力的氧气75mL 装入250mL 的真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基本概念和理论

/初三化学(下)总复习测试卷(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 、分子 B 、元素 C 、单质 D 、阴离子 2、下列现象,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有水滴产生的过程 ②浓硫酸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了 ③碳酸氢铵露置空气中质量减轻了 ④爆炸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下列变化中,可以用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氮气和氧气 B 、分解液态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C 、分离KNO 3和NaCl ,得到KNO 3晶体 D 、对天然水加热时有气泡冒出 4、已知用碳还原烘干的铬酸钠可制得氧化铬4Na 2CrO 4+4C+O 2==4Na 2CO 3+2Cr 2O 3,在这反应前后的两种含铬的化合物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 ) A 、7、3 B 、6、3 C 、6、5 D 、5、6 5、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 ) A 、纯净物、混合物 B 、氧化物、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 D 、金属、非金属 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D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7、一个CO 分子的质量为a 千克,其中氧原子的质量为b 千克,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则C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a a -8 B 、b a a -12 C 、b a a -16 D 、b a a -32 8、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或通入到水中,所得溶液pH 小于7的是( ) A 、CuO B 、CaO C 、CO 2 D 、NaCl 9、使25克甲与5克乙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10克甲和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其化学式分别用A 、 B 、 C 、 D 表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B==C+D B 、A+2B==2C+D C 、2A+B==2C+ D D 、2A+B==C+2D 10、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 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 43-),则其化学式正 确的是( ) A 、Ca 2(OH)(PO 4)3 B 、Ca 3(OH)(PO 4)3 C 、Ca 4(OH)(PO 4)3 D 、Ca 5(OH)(PO 4)3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组成

2019年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组 成 一)分子 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性质①体积、质量都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单质(例:氢气、氧气、硫、磷等)共价化合物(例:二氧化碳、氯化氢、甲烷等) 二)原子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 ①原子的质量非常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原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相同 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铁、铜等) 少数非金属单质(例:金刚石、石墨) 三)离子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电性一个原子得失

电子的数目就是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目。得电子带负电荷,失电子带正电荷。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 例:金属氧化物(氧化镁) 盐(食盐) 碱(氢氧化钠) 四)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种类100多种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例:氧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氢的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存在游离态(在单质中例:氢气中的氢元素就是游离态) 化合态(在化合物中例:水中的氢元素就是以化合态存在)要点①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Na和Na+是钠元素,Cl和Cl-是氯元素)。 ②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不能数数目。 ③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最外层电子数是2)是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是非金属元素。 ⑤元素组成物质。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五)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专项练习题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相对原子质量:K-39 I-127 0-16 C-12 H-1 Fe-56 S-32 Al-27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木炭燃烧 C.冰融化成水 D.矿石粉碎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 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干净无污染的空气 B.干冰 C.冰和水的混合物 D.液态氢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水果和花的香虽有一定距离,仍能闻到,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更小的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7.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 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8.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大理石、CaCO3 B.纯碱、NaOH C.熟石灰、CaO D.烧碱、NaCl 9.在空气的成分中,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气体是(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10.在 M + 2O2 == 2CO2 + 2H2O 中,依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M为( ) A.CH3OH B.C2H5OH C.CH3COOH D.CH4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1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说明这三种物

初三化学复习专题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答案)

化学专题辅导一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点剖析: 1、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 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各省市中考题中都有,常常作为中考试题的开篇题,考核率为100%,命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 双原子分子如:O2、H2、、…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4+… 阴离子:–、O2–、–、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2、2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42-、ˉ、3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2、—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和羧酸的羧基(—)。 (2)甲烷(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专项练习题

综合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个原子、一种元素和一种物质的是() A. O2 B. Zn C. N D. Ca2+ 2.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3.氧气由() A. 氧原子构成 B. 1个氧分子构成 C. 氧元素组成 D. 2个氧原于构成 4.在3CO+Fe2O33CO2+2Fe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A. Fe2O3 B. CO C.Fe D. CO2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二氧化锰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合金是一种或几种金属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D.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最重要的矿物能源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带正电 B. 原子核中含有质子 C.原子中电子数不等于质子数 D.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7.在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R中,R的化学式是() A. NO B. N2 C. N2O3 D. NH3 8.下列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改变的是() A. CaO+H2O=Ca(OH)2 B. H2O+CO2=H2CO3 C. CaCO3CaO+CO2↑ D. 2CO+O22CO2 9.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层数 C.核内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0.在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 元素种类 B.原子个数 C. 分子个数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液体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 B.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硫分子和氧分子 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D.物理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13.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 增加水的质量 B.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