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如何诊断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如何诊断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如何诊断

仁爱乳腺病https://www.doczj.com/doc/8b4908758.html, 不孕https://www.doczj.com/doc/8b4908758.html, 发布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如何诊断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大体形态肿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3cm以内,表面光滑、结节状、边界清楚、质韧、有弹性,似乎是有包膜、而其实无真正的包膜,瘤体切面一般呈灰白色,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下面由仁爱医院乳腺科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

乳腺纤维瘤病理有哪些?

1.大体形态肿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3cm以内,表面光滑、结节状、边界清楚、质韧、有弹性,似乎是有包膜、而其实无真正的包膜,瘤体切面一般呈灰白色,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肿瘤中含上皮成分较多时,其切面略呈棕红色.管内型(向管型)及分叶型腺纤维瘤的切面常呈粘液样光泽,并有大小不等的裂隙. 围管型腺纤维瘤的切面呈颗粒状.囊性增生型腺纤维瘤的切面常见小囊肿.

2. 镜下观察根据肿瘤中纤维组织和腺管结构的互相关系,分为五型.

(1)向管型(管内型) ---主要为腺管上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肿瘤.病变初起时先有导管和腺泡上皮下的纤维组织增生变厚,逐渐向乳管突出,而后挤压管腔,并逐渐演变,终至瘤化,此型病变范围广泛,可累及一个或数个乳管系统.累及的组织除乳管和腺管外,上皮下的平滑肌组织亦有增生,但无弹力纤维,间质中常有粘液样变.

(2)围管型(管周型) ----腺纤维瘤病变主要为腺管周围弹力纤维层外的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弹力纤维也参予肿瘤形成,但无平滑肌,亦不呈粘液样变性.乳腺小叶结构部分或全部消失,腺管弥漫散布.增生的纤维组织围绕并挤压腺管,使之呈腺管状.纤维组织致密,常呈胶原样或玻璃样变性,甚至钙化,软骨样或骨化.

(3) 混合型腺纤维瘤一个肿瘤中同时存在向管型和围管型腺纤维瘤两种病变者.

(4) 囊性增生型纤维腺瘤为乳腺内单发肿块,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可有包膜.肿瘤由腺管上皮和上皮下或弹力纤维外结缔组织增生而成.上皮病变包括囊肿、导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及大汗腺样化生等.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无异形.

(5)分叶型纤维腺瘤(巨纤维腺瘤)多见于青春期和40岁以上女性,瘤体较大,基本结构类似向管型纤维腺瘤.由于上皮下结缔组织从多点突入高度扩张的管腔,又未完全充满后者,故在标本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查时皆呈明显分叶状.本型与向管型的区别在于分叶型瘤体大、有明显分叶,与叶状囊肉瘤区别在于,后者常无完整包膜,间质细胞有异形,可见核分裂.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长岭县人民医院王芳慧 乳腺疾病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乳腺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中国仅2015年,新发乳腺癌病历高达26万例,死亡7万例。位居中国女性所有肿瘤发病率之首。2007年美国癌症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对Ⅰ期和Ⅱ期乳腺原位癌患者,她们的5年生存率分别达98%和94%,为此,重视乳腺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系统性、个体化治疗对于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乳头、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构成。其内结构如一棵倒长的树。乳腺小叶是构成乳腺的基本单位,也是乳腺功能的基础。它由腺泡、终末导管和小叶内间质组成。每个乳腺由15-20个腺小叶导管构成,即乳腺叶。一个乳房乳腺叶数目是固定的,而小叶的数目和大小可有很大变化。每个腺叶由20-40个小叶构成,每个小叶具有10-100个腺泡。腺泡为乳腺的分泌部。每个腺叶各有一个导管向乳头引流,称为输乳管,自乳头呈放射状排列,在乳头的基底部,距乳头开口约0.5cm呈壶腹样膨大,称为乳窦。供暂时存储乳汁。乳窦之后为大乳管,再分支为中小乳管,最后为末端导管,并与腺泡相通。乳管开口到壶腹下1cm的一段大导管内衬以多层鳞状上皮细胞。若单个导管内上皮细胞增殖呈乳头样突入管腔,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大导

管常见。癌变率为6%-8%。乳腺癌主要来源于腺管的柱状上皮细胞,发生于腺泡的仅为5%。 乳房常见良性疾病 小叶增生:小叶增生常表现为乳腺组织的增厚,有时伴有疼痛,疼痛可向腋下,肩部放射,一般月经前症状较明显,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光滑,活动度大。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导管内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乳头溢液,溢液性质常为血性,也可为浆液性,以手术治疗为主。 乳腺囊肿:由乳腺导管扩张或乳汁在导管内积聚而成。体检时可扪及球形肿块,边界清楚有包膜感,与皮肤无粘连,亦无腋淋巴结肿大。 急性乳腺炎:绝大部分见于产后哺乳的妇女,其中以初产妇为多,常发生于产后3—4周,表现为乳腺肿大,疼痛、皮肤发红,压痛明显,全身高热不适等,如未经及时处理可形成脓肿,一旦形成脓肿,应行微创穿刺冲洗或置管引流,或切开引流。 乳腺检查最佳时间 应选在月经结束后3—5天,或月经来潮后第9—11天进行,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静止状态。

乳腺癌病理切片

乳腺癌病理切片 发表时间:2019-09-23T09:30:41.3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0期作者:符亚君 [导读] 从医学视角来讲,乳腺是由内分泌系统调节,从汗腺变化而来,尚未生育的女性乳腺是由圆锥盘状的腺性组织构成,包裹在脂肪之中成为乳房的形状。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民医院 638400 从医学视角来讲,乳腺是由内分泌系统调节,从汗腺变化而来,尚未生育的女性乳腺是由圆锥盘状的腺性组织构成,包裹在脂肪之中成为乳房的形状。乳腺由数叶构成,由独立的导管排出液体,导管在乳头会合。怀孕使得叶周围的细胞增加,分娩时释出激素,因而开始泌乳。泌乳结束时,乳腺回复到几乎和怀孕之前一样的状态。更年期后,乳腺萎缩,大部分由结缔组织和脂肪取代。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指乳腺的恶性肿瘤,所谓的“恶性肿瘤”是无法控制的异常细胞增生,恶性肿瘤细胞和组织具有异常的生长速度、形状和大小以及功能。恶性肿瘤可以从一个局部的肿瘤发展到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和癌细胞转移。这种恶性的生长模式把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区分开。恶性肿瘤可以根据期(即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阶段和病的严重程度都会影响到存活的机会。基因因素和免疫状况影响易患疾病性。激素、病毒、吸烟、饮食和辐射都有可能引发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以在几乎任何组织中生长,包括血液。当癌细胞转移时,它仍然是一个具有最初病变组织的细胞。早期诊断和治疗增加了治愈的机会,治疗方式可以包括化学疗法、手术和放射疗法。相比而言,乳腺癌易患者包括有家族病史、机体受雌激素影响的时间过长者、高龄产妇(30岁以后)、肥胖者、酗酒者。而且,乳腺癌多为腺癌,一旦发现乳房有任何肿块都应作详细检查,因为都有可能是癌。癌性肿块的治疗为乳房切除,有时仅为切除肿块,再实施放射疗法,后者对早期乳腺癌的疗效一如乳房切除术,术后有时施以放射疗法、卵巢或者上腺切除或用激素等化疗药物。所谓的放射疗法(radiation therapy)是利用辐射源来治疗或者缓解疾病,通常用于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是用电离辐射来破坏疾病细胞,因为辐射对快速生长的癌细胞作用最大。然而,辐射也会引起癌症或者辐射损伤(暴露在电离辐射中造成的组织损伤,细胞再生力强的组织例如皮肤、胃或者肠的内壁以及骨髓对辐射最敏感,后两种组织受到高剂量的辐射会造成辐射病,几个小时后头晕和恶心会消退。在肠道受辐射的情况下,随之会出现腹痛、发烧和腹泻,导致脱发和致命的类似休克的状态。在骨髓受到辐射后,会出现发烧、虚弱、脱发、感染以及出血。在严重的情况下,由于感染或者不可控制的出血会导致思维。低辐射剂量会造成癌症,诱发白血病,加重乳腺癌的病情,有的疾病几年后才发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控制),所以不适用于良性肿瘤。其他并发症包括头晕、脱发、体重减轻以及虚弱。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有时可以把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外部辐射疗法一般在几个月内作10到20个疗程,可以在手术切除后进行,或者在不可能做手术的情况下使用。外部源比植入的源可以对体内深处的肿瘤提供更大的照射剂量,红外辐射和紫外辐射可用来缓解炎症。 此外,在诊治乳腺癌的过程中,应做好X线检查、超声波现象检查、热图像检查与CT检查工作。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病情,准确分析细胞情况,做好病理会诊报告。如果乳腺癌病理切片呈阴性,则意味着病情比较严重,处理要在医院进行必要诊治,而且要注意保持舒畅的心情与健康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与水果,切忌辛辣、刺激、生冷、油炸食品。其次,要保持个人卫生,确保切口的清洁性与干燥,切忌抓挠切口,在着装方便,适宜穿柔软、棉质和透气的内衣,坚持每天换干净的内衣。做完手术后,应按照医嘱定期拍胸片、腹部B超、同位素扫描、脑电图和CT检查。再次,一侧乳腺癌患者必须注意其侧乳腺癌的危险性存在大幅度提高趋势,因此,在固定期检查过程中,应该在半年内做一次侧乳房华格检查,每年做一次钼靶X摄片,如有异常,必须积极配合治疗,以此将病危指数降低到最低点。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应结合基于U-Net的乳腺癌病理切片做好癌细胞检测工作。相比而言,基于U-Net的乳腺癌病理切片检测率极高,精确度高于99%。某医院曾经对所有乳腺癌患者病理切片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每幅切片图像尺寸是2200×2200的像素,每一张图片的核数大约为1500。对于HE染色乳腺组织病理学玻片,医院在40倍的光学放大率下采用高分辨率全玻片扫描仪对图片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输入计算机内。在数据预处理中,医护人员为癌细胞集中区域做了清晰标注,并将其裁剪出来,同时,运用U-Net网络架构分割乳腺癌细胞病理切片,同时,对乳腺癌细胞予以自动检测。在乳腺癌细胞病理切片分割与研究分析中,CNNs会对各个像素点和其周围像素实施自行分类。原来的滑动窗口方法大多会因为其每次计算相邻像素的同时会出现重叠部分,进而导致多次重复出现同一计算。而且,卷积与内积操作均属于线性算子,因而会将所有连接层重写成卷积层,大幅度提高卷积网络的工作效率。此外,CNNs能够自动接受比其训练过程中更大尺寸的输入图像的,最后自动生成概率谱图。不可忽视的是,因为存在池化层,所以会致使输出的结果低于输入图片的分辨率。目前所运用的“转移和合并”是LONG等于2015年所设计的一种避免图片分辨率下降的有效方法。FCN主要是通过合并输出结果来提高输出结果的分辨率,进而有效降低了卷积操作所带来的像素损失。同一年,RONNEBERGER集成了FCN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U-Net结构,为FCN结构添加了上采样操作,使整个结构被分为两个部门,即图像的收缩与扩张。虽然这并非首次所提出在网络结构中添加上采样操作,但是U-Net结构在收缩与扩张这两个过程之间添加了联结操作,从而使最终的输出结果更加逼近预期结果。2016年,FROMER等将该方法用于三维数据分析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一年,MILLETARI等在U-Net的基础上添加了残差模块与Dice损失函数的V-Net,因为不再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所以最终得出的分割结果和预期结果更为接近。除此之外,U-Net结构能够运用卷积操作提取乳腺癌病理图像中的所有信息,像癌细胞的大小、纹理、形状与色泽等,同时通过上采样操作将所收集的所有信息“翻译”到整幅图片上,进而精确计算出每一像素点处属于癌细胞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做好病理切片分析工作,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最科学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病理分型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 中国抗癌协会1999年 分型原则 全部原发癌切片观察后,综合判断分型。当几种形态并存时,以其中占优势的成分诊断命名,次要成分可在其后注明。 分型标准 (一)非浸润性癌 1 ?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基底膜完整?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低乳头状、管状3管腔中央的癌细胞坏死则成粉刺样,一般不再分亚型。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内,癌细胞充满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完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管、泡腔及肌上皮细胞消失,癌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大小一致,胞浆较丰富、淡染,胞核稍大,染色质细致、分布较均匀,核分裂象少见。 3.乳头佩吉特病乳头表皮内有散在或成巢的咆浆淡染的佩吉特细胞。早期佩吉特细胞位于基底层,尔后可侵至表层,但不侵犯真皮。乳头佩吉特病皆继发于导管内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二)早期浸润性癌 1 ?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间质生芽浸润。 2?小叶癌早期浸润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小叶内间质浸 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已浸出小叶者,归浸润性小叶癌。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1乳头状癌癌实质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脉管束. 若病变局限于导管内者, 归非浸润性癌。 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细胞大,胞浆丰富、淡嗜碱,胞膜不清,常互相融合,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密集,呈片块状,偶见弥漫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少,癌周边界清楚,癌巢周围有厚层淋巴细胞浸润。 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立方或柱状,大小相当一致,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 癌细胞排列成比较规则的单层小腺管,无肌上皮围绕。癌性腺管呈浸润性生长;常引起明显 的纤维组织反应。 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或小梁,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 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 5.黏液腺癌癌实质中,上皮黏液成分占半量以上。黏液在细胞外,形成黏液湖,罕见在细胞内。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小乳头或巢状,漂散于黏液中。 6?鳞状细胞癌癌实质绝大部分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结构,即可见细胞间桥和(或)角化。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癌细胞形态似小叶原位癌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小常识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小常识 全网发布:2011-06-23 20:28 发表者:袁永熙(访问人次:4637) 乳房超声越来越普及,各地医院纷纷开展。现在妇女保健意识增强,对“B”超检查再也不陌生。许多病人就诊或者网上咨询时,常常问到“B”超专用术语是怎么回事,我认为:了解一些“B”超的原理,知道一些常识还是有好处的。 仪器和方法:乳腺超声检查一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高频探头7.5-13Mhz(兆赫),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有乳头溢液者检查前最好不要挤出液体。患者取仰卧位,直接将探头放在乳房表面,对乳头及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四个象限以及腋窝进行全面扫描。 灰阶即灰度等级在屏幕上的显示,是由振幅的高低转变成黑、灰、白色。颜色越深代表振幅越高,表现回声越强,即亮区。颜色越浅代表振幅越低,表现回声越低,即暗区。 回声的种类:1 低回声区在乳腺增生结节,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病灶中都可以表现出。2 等回声区常见于正常乳腺组织。3 强回声主要见于脂肪瘤病灶中。4 无回声区以含液体组织回声为标准,主要见于囊肿或囊性增生中。5 光点、光环主要是高密度介质产生反应如 钙化点,环状钙化片等。 病理图象 1 乳腺囊性增生 声像图表现腺体增厚,结构紊乱,腺体之间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反射区,体积以数毫米至1-2厘米不等,极少数可更大。囊腔形状呈圆形或扁圆形,边界清楚而规则,极小囊腔无明显边界掺杂在增生的腺体中,囊腔可散在多发,也可互相融合呈网状。 2 乳房囊肿 声像图表现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整齐,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呈无回声反射,较大的囊肿内可见稀疏弱光点漂移,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3 乳腺纤维腺瘤 声像图表现肿瘤内呈中、低回声反射,回声光点分布均匀,以纤维组织成分为主时,回声光点增强粗糙,部分囊肿内可有较大或粗斑点状钙化斑。肿瘤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分叶状或扁平状。肿物包膜完整,极少数可见包膜模糊。肿瘤后方回声不衰减或稍有增强, 可见侧方声影。 4 乳腺癌 声像图表现乳腺肿块边缘不光滑,周边走行回声粗糙,仔细观察可见像小锯齿状向周围组织延伸呈镶嵌状,无明显包膜,肿瘤可呈“蟹足”状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的后方回声表现为衰减、不衰减、增强及侧方声影等几种形式,主要由于肿块内的组织结构、声阻抗差和组织 对声波吸收的程度不同所致。

乳腺病的原因 表现 诊断 治疗及预防

乳腺疾病的防治 乳房的内部结构如何?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其内部结构有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 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10~100 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多个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再进一步汇集成一根整个腺叶的乳腺导管,又名输乳管。输乳管共15~20根,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汇集于乳晕,开口于乳头,称为输乳孔。输乳管在乳头处较为狭窄,继之膨大为壶腹,称为输乳管窦,有储存乳汁的作用。 乳腺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浅筋膜伸向乳腺组织内形成条索状的小叶间隔,一端连于胸肌筋膜,另一端连于皮肤,将乳腺腺体固定在胸部的皮下组织之中。这些起支持作用和固定乳房位置的纤维结缔组织称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s韧带。浅筋膜深层位于乳腺的深面,与胸大肌筋膜浅层之间有疏松组织相连,称乳房后间隙。它可使乳房既相对固定,又能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动性。 月经周期对乳房有什么影响? 乳腺是雌性激素的靶器官,因此,在月经周期过程中,乳腺腺体组织随月经周期不同阶段不同激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受卵泡雌激素的影响,卵泡逐渐成熟,雌激素的水平逐渐升高,乳腺出现增殖样的变化,表现为乳腺导管伸展,上皮增生,腺泡变

大,腺管管腔扩大,管周组织水肿,血管增多,组织充血。排卵以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同时,催乳素也增加。到月经来潮前3~4天,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肥大,叶间和末梢导管内分泌物亦增多。因此,月经前可感到乳房部位不适,发胀,乳房变大,紧张而坚实,甚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触痛,且有块物触及。月经来潮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降低,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减弱,乳腺出现了复旧的变化,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减少,细胞萎缩、脱落,水肿消退,乳腺小叶及腺泡的体积缩小。这时,乳房变小变软,疼痛和触痛消失,块物也缩小或消失。数日后,随着下一个月经周期的开始,乳腺又进入了增殖期的变化。月经周期的无数次重复,使乳腺总是处于这种增殖与复旧、再增殖再复旧的周期性变化之中。 绝经前后乳房会有哪些变化? 绝经是卵巢功能衰退的一种表现。女性一般在50岁左右进入绝经期。此时,由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明显减少,乳房缺乏雌性激素的刺激而逐渐萎缩,腺体逐渐退化,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绝经后的老年乳腺则已基本无乳腺小叶或仅残留少许小叶,小乳管及小血管可消失,间质硬化。 基于以上原因及由此而发生的一系列组织学变化,绝经期女性一般会出现乳房体积变小;也有些较肥胖的女性,乳房体积反而增大,但这并不是乳房仍在发育的缘故,而是腺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的结果。有些女性由于导管扩张形成囊肿,或由于残留的乳腺与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夹杂在一起,可表现为不规则的乳房结节。绝经后数年的老年女性,乳

探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探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在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病房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实施术后病房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临床护理;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应用效果 乳腺纤维瘤病症多发于18~26岁的青年女性之中,同时在女性乳腺病症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的肿瘤。不过乳腺纤维瘤病症的发病概率為单次并发,少数患者会多次并发。而在其所有治疗方案种,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本文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研究,具体报道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通过检查显示所选患者均与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都有1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5±2.7)岁;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3±4.7)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相关意义,可以用作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术后病房护理干预,具体为: 1.2.1 术后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向患者介绍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优势以及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提升手术治疗信心,同时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运用鼓励、安慰性话语来和患者展开沟通,密切注意其内心状态,认真倾听真实感受,及时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负面情绪,保持阳光的生活态度,护理人员以此来获取患者信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2]。 1.2.2 术后病床干预术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送至病房,并对患者进行严格护理,注意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等并发症,待患者清醒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深呼吸,告诉患者手术已经获得成功,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并在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检查 在乳腺门诊,医生了解了病史后首先会进行体检,检查双侧乳腺;还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彩超,必要时也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MRI)。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用于40岁以上的妇女,此年龄段妇女乳腺对射线不敏感,受到的放射损伤有限,且乳腺密度相对较低,乳腺X线片容易发现异常征象。乳腺彩超对人体没有损伤,对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均较理想。磁共振(MBI)检查可以发现多灶、多中心的小病灶,也不失为一种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最后确诊还将依据细胞病理学(在有条件的医院)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在临床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进行活检,可用穿刺的方法,也可用外科手

术的方法,一旦发现癌细胞就马上采取治疗。若患者有乳头溢液,还可开展一些针对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如乳管镜、乳腺导管造影、溢液细胞学涂片等。 诊断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是金标准。 乳腺位于人体表面,照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哪些原因延误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呢? 1.女性朋友对医学科普知识了解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 2.早期乳腺癌大多是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 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去医院检查乳腺。 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了个别人的无稽之谈,或过于迷信某个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 5.有些人读过一些肿瘤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害怕自己患乳腺癌而不敢

双侧乳腺纤维瘤手术知情同意书

手术知情同意书 姓名:***住院号:*** 姓名:***性别:女年龄:25岁住院号:*** 尊敬的患者: 您好! 根据您目前的病情,您有此手术适应症,医师特向您详细介绍和说明如下 内容: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目的、术中拟使用高值医用耗材和仪器、术 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及替代医疗方案等。帮助您了解相关知 识,作出选择。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术前诊断】 ____乳腺纤维腺瘤(双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行手术指征及禁忌症】乳腺肿瘤保守治疗无效,并肿瘤性质不明,继续增 大,延期手术,增加手术风险。无手术禁忌症。 【替代医疗方案】根据您的病情,目前我院主要有如下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 1.乳腺良性疾病--乳腺肿物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乳腺肿物切除活检术,前者微 创,美容效果好,但花费较高。 2.乳腺恶性肿瘤--根据临床分期,可选择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癌改 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乳腺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保留乳头乳晕复 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等,保乳可减少身心创伤,恢复快,但术后需加辅助放 疗。 【建议拟行手术名称】 _____乳腺肿物切除活检术()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目的】去除病灶,缓解症状,明确诊断,控制疾病发展或达到根治目 的。 【手术部位】胸部 【拟行手术日期】[日期]2020年02月日

手术知情同意书 姓名:***住院号:*** 【拒绝手术可能发生的后果】肿瘤继续增大,延误治疗,延期手术困难并风险增加。 【患者自身存在高危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值医用耗材】术中可能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费√部分自费√超过千元(详见使用自费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告知同意书)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医生的对策: 1) 局麻药物过敏;2)若活检冰冻病理证实为恶性,则改为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3) 术中损伤胸长、胸背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引起相应肢体运动障碍、出血及周围脏器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4)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出血、血肿、脂肪栓塞等;5)如手术中快速冰冻结果与石蜡切片结果有出入,或冰冻病理难以确诊,以石蜡切片结果为准,可能需要行二次手术;6)术后乳腺外形改变,如缺如、不对称等;7)改良根治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可出现皮瓣坏死、皮下积液、血肿、术后患侧局部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患侧上肢水肿,影响功能、手术区域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8)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相应部位水肿,严重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 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10 %)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 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 W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 (-)、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 6 或AC/EC X4-6 个周期。 2. 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 2cm、 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V 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X6。 3. 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 (+);②腋窝淋巴结转移> 3。可选用的方案有:AC -T,FEC X 3- T X3, TAC X 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 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三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 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 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龄<35岁

B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病理结果分析

B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乳腺肿瘤患者应用B超的临床诊断意义,并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本院B超诊断并进行病理确诊,对2种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水囊法对其进行间接探测,根据病变位置,进行检查。在乳腺正常的时候,对声像图进行由浅到深的比较和分析,将B超诊断结果和病例确诊的符合率进行比较,了解B 超诊断的检出率。结果在本次研究对象中,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之前接受B超的初步诊断,对比于病理诊断结果,其符合率为96.0%。结论对乳腺肿瘤患者应用B超进行初步诊断,有着极高的检出率,不会对患者带来创口,操作简单方便,是临床上实用性极高的辅助检查工具,本身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标签:B超;乳腺肿瘤;病理结果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疾病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在临床上,乳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乳腺肿块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上需要尽早发现、诊断以及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上,常规的超声检查定性效果差。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提高,B超应运而生,该辅助诊断方法本身有着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口以及方便易行的优点,其在乳腺良恶性小肿块的临床鉴别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50例乳腺良恶性小肿块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经手术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良恶性小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3.3±3.8)岁。肿块直径范围为0.6~ 2.0cm,平均直径为1.4cm。所有患者经过手术以及病理检查,均确诊为乳腺良恶性肿块,其中恶性肿块有20例,良性肿块有30例。患者均为单侧病变。 1.2方法[2] 患者仰卧,B超探头频率为7MHz到13MHz,对患者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情况以及外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血流Adler进行观察,检测阻力指数(RI)。其中CDFI血流信号的分级主要结合Adler定量标准进行确定,标准内容如下:①0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不存在血流信号;②I 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存在少量的血流信号,存在1~2处点状血流,血管直径大小在1mm以下;③II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存在中量血流,存在中量血流信号,存在一条长度大于病灶半径的主要血管;或者存在几条小血管;④III级:患者经检测,病灶内部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存在4条以上的血管,血管相互交织成网状。 病理诊断使用双目显微镜然后对切片的染色进行确定。使用水囊法进行探

(企业诊断)乳腺疾病诊断最全版

(企业诊断)乳腺疾病诊断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乳房内各层软组织结构,超声诊断乳腺疾病主要用于(1)确诊乳腺内肿块且正确分辨囊性肿块及实质肿块;(2)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及肿瘤定位;(3)无创确诊乳腺导管扩张;(4)确诊腋窝及胸廓旁淋巴结肿大且提供肿大淋巴结的性质。 第壹节正常乳腺声像图 正常乳腺有乳腺腺叶及乳腺导管,脉叶呈中等强度的光斑,导管呈圆形或椭圆形暗区,排列不整,但大小相似。乳腺的表层为低回声脂肪组织,在该层中,时可见三角形强光带回声,为Cooper韧带。乳腺深部为胸大肌,为层状排列的低回声,低回声间有增强光带。 正常乳腺 第二节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壹.乳腺纤维腺瘤 (壹)声像图特征乳腺组织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包膜完整光滑,内部呈低回声,有时可有钙化强光团,后方伴声影。肿块周边及内部均见少许彩色血流信号。 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内有钙化 乳腺纤维瘤内血流信号 乳腺纤维瘤内血流信号及动脉频谱 (二)临床意义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对位于乳腺组织深部的纤维腺瘤。同时超声检查对肿瘤术前定位、切口位置选择提供了正确信息。

(三)鉴别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主要和乳腺癌鉴别,后者乳腺肿块呈蟹足样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整齐,形态不规则。 二.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 (壹)声像图特征乳腺小叶增生是壹种乳腺弥漫性疾病,在声像图上表现为俩侧乳腺回声增粗、增强,排列稍紊乱。如有囊性扩张,则在乳腺组织内出现无回声区,壁薄,后方回声增强,如有纤维结节形成,乳腺内可见低回声区,形态壹般呈圆形,无包膜,内无血流信号。 (二)临床意义10MHz探头的广泛音乐,超声对乳腺小叶增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为提高。特别是乳腺囊性增生病,但对于乳腺局限性纤维增生病有时难以和乳腺癌鉴别,然而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穿刺活检是术前病理诊断的最佳方法。 三.乳腺癌 (壹)声像图特征患侧乳腺组织内出现异常回声肿块,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呈蟹足样,内部多为低回声,分布不均匀,内部可有强回声钙化斑块。肿块后方衰减大。多普勒探测,肿块周边及内部有较丰富血流,多呈高阻动脉血流,部分患者在同侧内乳动脉旁及同侧腋窝扫查到均匀低回声、圆形的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呈片状,边界欠清 乳腺癌,呈“蟹足状”生长 乳腺癌,后方声衰减明显,压迫乳腺导管 乳腺导管内肿瘤,导致远端腺管扩张 乳腺导管扩张

189例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分析

189例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30T14:37:02.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孙爱国 [导读] 通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乳腺中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孙爱国(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检验科 262500)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060-02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进行分析。结果 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确诊病例185例,占97.88%;延时诊断4例,占2.12%;无1例误诊病例。结论通过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乳腺中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诊断石蜡切片冰冻切片 乳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肿瘤性质不同,加上肿瘤种类较多,诊断及治疗均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主要借助病理诊断对肿瘤性质进行有效的判定,尤其在术中采用快速冰冻石蜡切片进行有效的病理诊断及鉴别,对临床医师在术中及时明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均为女性,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6.3±5.8)岁。其中良性肿瘤102例,恶性肿瘤83例,延时诊断4例。 1.2 方法所有新鲜组织标本均由专业的病理医师根据需要进行取材,在10%中性的福尔马林进行有效固定,取出后采用吸水纸将表面水分吸干,并在丙酮中进行充分脱水,冰冻切片(3-4uM),进行常规HE染色和封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延迟诊断。最后将剩余组织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 1.3 评价标准[2]:确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一致,能较好的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误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切片诊断结果不一致,将乳腺肿瘤的良性错误诊断为恶性或相反;延期诊断: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不能及时有效的诊断组织类型,不能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需待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一步鉴别其良、恶性。 2.结果 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确诊病例185例,占97.88%;延时诊断4例,占2.12%;无1例误诊病例。185例确诊病例中,良性病变102例(包括良性肿瘤及非肿瘤病变),占53.9%,恶性病变83例,占43.92%,良恶性病变比值为1.22:1;延时诊断病理常规石蜡切片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硬化性腺病1例,导管原位癌1例。见表1。 表1 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比较 3.讨论 乳腺肿瘤是妇女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且趋向年轻化发展,一方面肿瘤性质的不同,其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差别较大(如手术切除范围不同),同时肿瘤的种类繁多,增加了诊断及鉴别的难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影响。因此,如何在早期对乳腺肿瘤的性质进行正确及时的鉴别与诊断对患者治疗及康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传统常规石蜡切片由于诊断时间较长,且易导致组织收缩及形态变形等,随着术中快速冰冻石蜡切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在术中就可以迅速明确患者肿瘤的良、恶性,进而有效的开展病理诊断与鉴别,对患者的进一步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3]。 本文是对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89例乳腺肿瘤患者,均在术中进行快速冰冻石蜡切片进行诊断,并将剩余冰冻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切片,结果显示189例乳腺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中,确诊病例185例,占97.88%;延时诊断4例,占2.12%;无1例误诊病例。说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的正确率高,与随后的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一致,能有效的对患者肿瘤性质进行有效鉴别。185例确诊病例中,良恶性病变比值为1.22:1,其中良性病变102例(包括良性肿瘤及非肿瘤病变),占53.9%,均经过充分分析,有效地避免了过度手术,且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一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恶性病变83例,占43.92%,均根据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诊断结果,及时明确肿瘤的性质,有效地避免了患者手术不足或进行二次手术,减轻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由于诊断时间较短,加上受组织标本的取材部位、数量不同以及细胞形态(与常规石蜡切片相比)在冰冻条件下中存在差异性等因素影响,其诊断很难达到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精确性,需要延时做出诊断。本组资料显示,4例(2.12%)乳腺肿瘤患者受上诉因素影响而延时诊断,以进一步精确诊断与鉴别,与文献报道一致[4]。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1.06%),该病易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癌,肿块多在乳晕区,质地较软,肿块较小(小于1cM),需做常规石蜡切片进行确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条件,乳癌的病理变化十分复杂,类型较多,大致上分为非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乳腺癌及罕见乳腺癌。 1.非浸润性癌乳腺癌:又称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 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常伴发各种乳腺病,有时也可在浸润癌的旁边见到。原位癌发展缓慢,变成浸润癌需要几年时间。 1)导管内原位癌是指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 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的乳腺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2.早期浸润乳腺癌:是从原位癌发展到浸润癌的早期阶段,癌细胞突破上皮的基 底膜,但浸润程度尚浅,较少发生癌灶转移。包括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早期浸润。 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 小叶范围内。 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 3.浸润性乳腺癌:是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底膜并侵入间质。 依据癌的原发部位是来源于乳腺上皮组织,还是其他组织,又分为浸润性特殊乳腺癌、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 1)浸润性非特殊乳腺癌:有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 硬癌、腺癌。 (1)浸润性小叶乳腺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

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 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 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 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 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 危、中危和高危。 1.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

探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

探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 (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201)【摘要】目的:分析研 究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 乳腺纤维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6年02月-2019年01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 接受传统切口手术的为参照组,接受经乳晕切口手术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治 疗效果。结果:相比较参照组病人各项情况,研究组病人复发率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不能哺乳、瘀斑、血肿的出现率更 低(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乳腺纤维瘤疾病时,应用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 瘤切除术,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病人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具有推广价值。【关键词】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传统切口;乳腺纤 维瘤【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 06-0382-02 在女性临床诊断过程中,乳腺纤维瘤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其隶属于乳腺良性肿瘤,而且发病部位是比较集中的,通常会出现在乳腺小叶、乳腺上皮的内纤维组 织处。目前,为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医生一般会采用手术,但在获得良好治疗 效果的同时,会留下大切口,还会导致术后瘢痕等。对此,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 基准,细致探究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纳入、排除标准①经由钼靶、乳腺B超、血清学等检 查后,确定病人患有乳腺纤维瘤;②病人在2周内,可接受手术治疗;③病人 不得患有其他乳腺疾病,且乳腺先天发育正常;④病人不得处于哺乳期、妊娠期; ⑤病人不得患有全身感染性疾病,且精神状态正常。 1.1.2一般资料选取本院 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6年02月-2019 年01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所有患者皆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相关意见书,并且本次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 批准支持。在参照组中,病人年龄介于20-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12±2.88)岁;纤维瘤2-7个,平均(3.54±0.27)个;纤维瘤位置:乳腺头内下象限16例、内上象限10例,乳腺头外下象限11例、上象限13例。在研究组中,病人年龄 年龄介于21-2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24.07±2.91)岁;纤维瘤1-6个,平均 (3.54±0.27)个;纤维瘤位置:乳腺头内下象限15例、内上象限10例,乳腺头 外下象限12例、上象限13例。上述两组年龄、纤维瘤个数等一般资料的对比缺 乏异常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参照组病 人接受传统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①病人保持仰卧位;②测定肿瘤位置,并在表面建立弧形切口;③选定肿瘤附近组织,一般而言,半径为5cm ,将其 垂直切除。 1.2.2研究组研究组病人接受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治疗。① 在手术开始之前,采用彩超技术检查人体,进而确定肿瘤位置,同时做好标记。 ②选择病人乳头、乳晕中心,实施局部麻醉,建立乳晕弧形切口。③在皮肤区 切口位置,实施局部麻醉,选好标记位置,切开乳晕处皮肤,并实现最远纤维瘤 的剥离。④一旦病人肿块较浅,在探查过程中,可以使用皮下潜行方式,促使纤维瘤剥离乳腺组织;一旦病人肿块较深,直接分离不能完整取出肿瘤,首先切开 乳腺组织,其次切开乳管,一直延续到乳腺后缝隙,再取出肿瘤。⑤对于在手术中形成的创面,采用电凝方式止血,并逐层缝合。 1.3 疗效判定对比两组患者治 疗情况,并参考《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