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高新一中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

2016-2017高新一中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

2016-2017高新一中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
2016-2017高新一中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

2016-2017高新某中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

(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9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1)nì笑()(2)高miǎo()(3)云xiāo()

(4)脑suǐ()(5)花团锦cù()(6)众目kuíkuí()

【答案】(1)匿(2)邈(3)霄(4)髓(5)簇(6)睽睽

【解析】本题目中的所有的字音字形均来自于七年级上册课本原文,同学们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紧课后的字词和课文中的易错字音字形。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1)棱.镜()(2)拼凑.()(3)盔.甲()

【答案】(1)léng(2)còu(3)kuī

【解析】本题目中的所有的字音字形均来自七年级上册课本原文,同学们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紧课后的字词和课文中的易错字音字形。

3.请从所给的词语中,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2分)

(1)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A.联想 B.幻想 C.梦想)

【答案】A

【解析】

A.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

B.幻想:没有道理的想象;无根据的看法或信念。

C.梦想: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指在现在想未来的事或是可以达到但必须努力才可以达到的境况。

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中对“小鸟、鱼儿、小溪”的生命活动,进行了美好的联想,分别为“说话”“跳舞”“唱歌”.结合语境分析应为“联想”.

(2)一场秋雨一场凉,刚走出家门就不禁打了个寒噤。门口嬉戏的麻雀被开门声惊吓,(A.张皇失措B.不知所措 C.惊慌失措)地逃离。

【答案】A

A.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B.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C.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结合语境,秋雨过后,门口嬉戏的麻雀被开门声应该惊吓.分析词语可以知道,“张皇失措”和“惊慌失措”意思相近,但“惊慌失措”的词义更重一些.结合语境选择“张皇失措”.

4.经典诗文默写(7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答案】

(1)山岛竦峙。(2)思君不见下渝州。(3)岐王宅里寻常见,(4)归雁洛阳边。(5)枯藤老树昏鸦,(6)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7)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书写,积累课本上的古诗词

5.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坚持不懈不是永远守着一件事不放。而是全心全意做好眼前的事,向自己的理想逐步靠近。②先求耕芸,再问收获。③天才不一定能成功,最聪明的人也未必不会就能得到幸福。④生命就像一篇文章,结尾处有些人用的是句号,有些人用的是叹号,也有些人以问号来结束……不管是什么符号,让我们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满怀信心地迎接美好的未来。

(1)第②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改为

(2)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答案】(1)“芸”改成“耘”

(2)“坚持不懈不是永远守着一件事不放。”中的“。”改为“,”

(3)天才不一定能成功,最聪明的人也未必就能得到幸福。

【解析】(1)“芸”的意思:1、即“油菜”,亦称“芸薹”。2、古同“耘”,除草。3、众多,来自成语“芸芸众生”。“耘”的意思为:除草:~田。~锄(除草和松土用的锄头)。耕~。春耕夏~。

(2)句子当中使用了关联词“不是……而是……”为一整句话,前半句句意不完整,所以不能用句号,应该改成逗号。

(3)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否定的意思。

6.名著阅读。(2分)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A了。明天就请A。A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以上文段出自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中的《》(文章篇名),文中提到的A是(人名)

【答案】父亲的病陈莲河

【解析】

《父亲的病》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陈莲河:原名何廉臣,鲁迅先生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把名字颠倒,说明这个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这个反面人物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周伯宜生命垂危之际仍旧泰然,说明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他"

巧妙"地使用连环套诈骗周家,第一套药引,蟋蟀也就罢了,还是什么"原配",岂不是可笑至极?第二套药丸:鲁迅先生小时候也不知道这药丸的"精妙",因为这本身就不能拿来治病。第三套:点在舌尖的"神丹",其实也没有什么神奇,到这里,周伯宜已经开始怀疑陈莲河的医术了,摇头是因为实在太贵。第四套:前世的事。这完全就是瞎扯了,公然的欺骗。周伯宜可以看出已经不再信任陈莲河了,于是摇了摇头。

二、综合性学习(5分)

7.友谊放在心上,是一曲甜蜜的旋律;好朋友记在心头,是一份温馨的美丽。人生路上,因为有友情一路同行,为我护航,为我遮雨,我的旅途才更加精彩。七年级二班要开展欢迎新加坡海星中学的师生们来我校交流学习的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有朋自远方来”。

【活动一:言开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2分)

【答案】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让我们带着真诚与爱心,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一起来欢迎新加坡海星中学的师生朋友们,和我们一起开启友谊的新篇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在做题时应该注意的是首先一定注意审题,题目要求的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并且不少于30字,同时一定要注意结合活动的主题,也要正确运用开场词的常用技巧。【活动二:拟标语】为了欢迎新加坡海星中学的师生们,请你为远道而来的朋友拟写一则标语,以此来表达对他们最真诚的友谊。(1分)

【答案】恩泽润心如雨露,友谊长存似日月。

【解析】标语的作用在于宣传活动,表达内容的主题。所以学生在拟写标语的时候,切记不可话语冗长繁琐,应当做到言简意赅,同时把握活动的目的与主题。

【活动三:话相逢】此次活动中,有一名新加坡海星中学的学生小林,将到七年级二班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你想认识并进一步了解这位新同学,希望和他成为朋友,你该怎么说?(要求:语言连贯,得体)(2分)

【答案】小林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是你的新同学xxx,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够成为互相帮助的朋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解析】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应该注意的是:

1.简明:指语言表达简洁、明白,实际运用中常出现的问题有:(1)表意不明确,产生歧义。(2)用语重复啰嗦。

2.连贯:指前后句子意思连续贯通,没有阻碍。要做到语气顺畅,语意贯通,必须注意:(1)是否围绕统一的话题。(2)是否言之有序。(3)过渡衔接照应是否自然

3.得体:根据说话的目的、对象、场合采用恰当的用语。“得体”最重要的是:(1)注意场合。(2)注意对象。(3)注意文明礼貌。

三、阅读(15小题,46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8-11小题(12分)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撩烟变成缕缕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黯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到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中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毕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

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有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8.“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眼中“秋的况味”?(4分)

【答案】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秋林古气,充满磅礴气象。秋是代表成熟,有古色苍茏之味,不单以葱翠争荣。秋是丰硕、成熟、内敛、温和的味道。

【解析】本题考查是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总结。作者以“秋天的况味”作为题目,是有一个总括全文的作用,先写春冬和夏的特点,再来写秋,从手法上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从而引出秋的基本的优点。

9.文章引用庄子“正得秋而万宝成”一句,有什么用意?(2分)

【答案】正得秋而万宝成的意思是正当秋天时节庄稼成熟果实累累。在这里为的是突出的就是秋天的成熟韵味,纯熟练达,宏毅坚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中引用名句的作用。作者在秋天成熟的时候,想要使得表达的效果更佳明显,说服力更佳强烈,在这里引用庄子的话语。

1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3)段划线的句子(3分)

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答案】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了秋天的古气磅礴,古色苍笼。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之情。

【解析】赏析句子时,可以从三种角度出来。第一种:修辞,常见的修辞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第二种:描写方法,常见的描写方法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第三种是特殊词语,常见的特殊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

11.为什么作者“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3分)

【答案】那时暄气初消,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是一股薰热的温香;正像文人己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解析】本次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阿公的荔枝

祖父在台中潭子祖厝种了一棵棵荔枝树,每年六七月荔枝收成,他总会挑选最大最甜的留下来,装满两箩筐,用扁担挑着,搭乘约三小时火车来到我们所住的小镇,给我们尝尝他辛勤耕种得来的甜美果实。

三十年前荔枝很昂贵,一般人只买来当礼物送人,很少自己吃。我记得那时候的荔枝比现在的小和酸,我们一次可吃掉二三十颗。我和姊妹都爱吃荔枝,因此很期待祖父来探望我们。

父亲在台湾铁路局新竹工务段工作,宿舍就在火车站旁边。我们一知道了祖父坐哪一班火车来,便会到火车站去守候,等到终于看见祖父从火车上吃力地把两箩筐荔枝抬下来,我们就兴奋得尖叫,一拥而上,抢着荔枝吃。祖父看见了,必定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他有时会在我们家住上一个星期,才回台中去。

记忆中,祖父每年都送荔枝来给我们小孩吃,这似乎成了他向远方的孙子表达关爱的唯一方法。

我首次体会到期盼一个人是多么痛苦,对象就是祖父。当时我大概五六岁,那年的荔枝收成之后,祖父像以往一样,带着他认为最珍贵的礼物,来我们家小住一星期。由于父亲出差去了,祖父常常带我们三个小孩去公园溜滑梯、荡秋千、坐跷跷板,甚至到水池里划船……

在那个星期,祖父仍是常常默不作声。

祖父从来没买过玩具来讨好我们,他实在太穷了,穷得甚至把我们吃不完的荔枝都拿到公园,摆个小摊叫卖。

我们三个小孩平常总是给关在家里,很少到外面嬉戏,因此,祖父来的那个星期,对我们来说实在是最

快乐的日子,我们都衷心希望他能一直住在我们家里。

欢乐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一星期后,祖父挑着空箩筐,要坐火车回老家了。母亲和我们三个小孩到火车站送行。

祖父要登上火车的一刹那,我突然心里一酸,紧拉着他的扁担,放声大哭起来,嘴里直嚷:“阿公不要走!阿公不要走!”

祖父于是开解我:“别哭了,别哭了。明年荔枝熟了,我会再来。”

火车汽笛响了,母亲把我从车上拉下来。火车缓缓开动,祖父跑到车尾,向我们微笑,挥手说再见。我哭着追上去,直到火车消失在轨道尽头。

思念祖父之情在我稚嫩的心头萦绕不去,每次看到他睡过的床、坐过的椅子,总让我伤心不已。我真希望他能像变魔术般的出现在我眼前,陪我到公园去玩耍。每晚睡觉前,我总期盼翌晨一张开眼睛就见到祖父在我床前微笑,凝望着我。我一次又一次如此期盼,却一次又一次失望。

可能由于祖父每次来时我都听见火车汽笛声,我产生了心理学所谓的“条件反射”,误以为听到火车汽笛声就等于祖父要来了。祖父离去后的头几天,每次我一听到火车进站的汽笛声,总是立即往火车站跑,在月台上看着一个一个旅客下车,却始终等不到朝思暮想的祖父。

失望了几天之后,我终于明白并不是一听见火车汽笛声,祖父就会出现。幼小的心灵第一次领悟到了痛苦的滋味——我们最热切盼望的事物,往往不会如我们所愿出现。

以后数年,祖父还是以他自己最熟悉的方法表达关爱——送荔枝来。其后台湾荔枝产量大增,即使祖父不送荔枝来,我们也能吃到又大又甜又便宜的荔枝。

我们年纪渐长,越来越没兴趣随祖父到公园去玩,而祖父明白之后,就再也没叫我们去公园。渐渐地,祖孙之间的情感距离越来越大,像新竹台中相距那么遥远了。

我不知道祖父当时曾否因此哀伤,但我想,他是个苦命人,早就习惯了各种情感磨难,应该不会有特别强烈的愁绪吧?

我念大学二年级那一年的六月,祖父哮喘病猝发去世。他是在他最爱坐的那张椅子上过世的,面容安详。

我从高雄赶到台中老家,看见大厅门槛旁堆放了一大提袋荔枝。阿嬷含泪对我说:“这些荔枝,是阿公准备带到竹东给你们吃的,你回高雄时,就带一些回学校吃吧!”

我立即鼻子发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原来祖父直到去世之前还是没放弃对子孙的关爱。他早已知道荔枝不再是珍贵东西,但是对一个不识字、没有钱、不懂如何表达情感的老农人来说,每年挑两箩筐亲手栽种的荔枝来给子孙吃,是他与子孙维系情感的唯一途径了。

12.分析文章以“阿公的荔枝”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答案】“阿公的荔枝”是连接全文的线索,也是连接“我”与阿公之间情感的线索。以“阿公的荔枝”为题,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题含义以及标题的作用。在答此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写出标题所表达的表层和深层含义,同时写出标题的作用:总领全文、文章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表达作者的感情等。

13.通读全文,梳理出我对阿公的情感变化,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不舍→→怀念

【答案】期盼疏远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文章情节的概括。情节概括常包括对于文章情节概括、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概括、作者的情感的变化等。在回答此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区域划分,然后再确定未知区域,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时切记要和已给出的答案格式一样。

14.结合上下文,从词性的角度分析下面的句子。(4分)

我们一知道了祖父坐哪一班火车来,便会到火车站去守候,等到终于看见祖父从火车上吃力地把两箩筐荔枝抬下来,我们就兴奋得尖叫,一拥而上,抢着荔枝吃。

【答案】“尖叫”和“一拥而上”都是动词,这里运用的是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们对阿公带来的荔枝的期盼与喜爱。

【解析】本题目考查的是学生赏析词句的能力。题目要求是从词性角度出发进行赏析,所以一定要注意审题。

1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阿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祖父带着我们三个小孩去公园……默不作声”,可以看出阿公是个沉默寡言的人;②“于是祖父开解我……向我们微笑,挥手说再见。”平时不苟言笑的阿公,在要离开我们的时候,不仅宽慰“我”,还

向我们微笑,可以看出阿公是个善良、温暖的人③“祖父从来没买过玩具来讨好我们……摆个小摊叫卖。”可以看出祖父是个勤劳而耿直的人。④“我们年纪渐长……祖父明白之后,就再也没叫我们去公园。”可以看出阿公是个聪明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概括题。对于人物形象的概括,学生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进行总结:(1)正面描写:外语心动神;(2)侧面描写:作者及他人的评价;(3)事件(4)环境描写

16.文章中两处写到“酸”和“泪”,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5分)

祖父要登上火车的一刹那,我突然心里一酸,紧拉着他的扁担,放声大哭起来,嘴里直嚷:“阿公不要走!阿公不要走!”

我立即鼻子发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答案】第一处表达了“我”对阿公的不舍和依赖,希望阿公能一直陪在自己的身边。第二处表现了“我”的满心后悔,后悔没有好好和祖父去公园玩,没有好好吃祖父带来的荔枝。祖父去世前都想着给我们准备荔枝,而“我”没有好好接纳这份爱,让祖父带着遗憾而去。

【解析】本题考查的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

(1)曾子曰:“我每天都会反省我自己,为每个人做事,我都尽力了吗?我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忠诚?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我自己都温习了吗?”

(2)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

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3)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4)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手肘当做枕头,也乐在其中啊,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

(5)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

(6)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7)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问,并且能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吾日.三省吾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温故.而知新()(4)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1)每天(2)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3)旧的知识(4)改变,换

【解析】第一个“日”在这里名词作状语,翻译成每天;“故”是形容词做名词,翻译成“旧的知识”;“夺”在这里的翻译比较特殊,翻译成“改变”是固定用法。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政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

C.可以.为师矣歌以.咏志

D.不义而.富且贵七十而.从心所欲

【答案】B

【解析】

A项中:第一个“为”是介词,翻译成:给、替;第二个“为”是动词,翻译成“治理”。

B项中两个“于”都是介词,表承接,引出前面动词的对象。

C项中:第一个“以”是凭借;第二个“以”翻译成用法,表目的。

D项中: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修饰。

1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1)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2)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解析】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应当注意句子中关键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以及有无特殊句式,把这些都应该全部注意到位。

第一句中:“博学”:广泛地学习;“笃志”:坚定志向;“切问”:恳切的提问;“近思”: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两个虚词“而”都表示递进。

第二句中:“夫”用在句末,表示舒缓语气,不翻译;“舍”在这里翻译成“停止”。

20.“回也不改其乐”和“乐亦在其中矣”中的“乐”的含义一样吗?表现了孔子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答案】一样。都是表示苦中作乐,表现了孔子安贫乐道,乐以忘忧的精神追求。

【解析】颜回的乐趣和孔子的乐趣是一样的,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并以学习为乐趣。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请你发挥想象具体描绘。(2分)

【答案】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解析】本题属于描绘画面题。对于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句,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去了解诗句所写的内容,根据语境,用艺术的表达方式进行描写。其中,可以运用修辞手法以及细节描写,但切记一点,描写不是翻译,不能将其当做翻译来写,要根据其内容进行想象和拓展,并要与主题结合。多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会使你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2.诗歌的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2分)

【答案】“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解析】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初中生活的第一课”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例文】

初中生活的第一课

有三种东西必须捍卫:祖国、荣誉、尊严;有三种东西必须摒弃:罪恶、无知、贪婪;有三种品质必须尊重:坚忍、仁慈、宽容;有三种习惯必须培养:好学、谦恭、卫生。进入初中在第一课中我就学会了不乱扔乱丢,要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刚进中学的感觉可真好,三五好友一起逛逛陌生的校园,谈谈暑假的趣事,这时我可闲不住,一把拉起刚认识没多久的同学狂奔出了教室,像离弦的箭一样窜下了楼梯。来到一块草坪上,整个身子像棉花糖似的瘫在了草坪上,沐浴着柔和的阳光,那滋味可真是太好了。

可好景不长,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好像生气了,火辣辣的烤着大地,叫人真受不了。我鼻尖上直冒汗,没法子,只好奔向商店买了根冰棒来降温,可是我转了半天都没看见一个垃圾桶,冰棍上的丝丝凉气直沁心脾,我实在禁不住这巨大的诱惑了,把包装袋随手扔在了那碧绿的草坪中央,就像一件绿纱衣染上了一点墨渍,怎么看都不顺眼。我管他呢,边心旷神怡地品尝美味,边无比享受地与同学惬意聊天,没去理会那点墨渍。

猛然,视线里有一位身着粉色,上面绣了一个小姑娘头像的衣服的女生,可能是高年级的学姐吧,朝包

是啊,乱丢乱扔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良好品德。进入初中的第一课就告诉我一

个初中生应随时随地的注重生活中的小事,养成良好的习惯。正所谓“行成于思毁于随”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云阳县2013年下期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目标检测(期中) 命题人:何志章审题人:大勇 班级学号得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 ..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3分) A.恪.尽职守(gé)喑.哑(yīn )妖娆.(ráo ) 诓.骗(kūang ) B.舔.犊之情(shì) 襁褓.(bǎo) 骈.进(pián) 休祲.(qìn) C.强聒.不舍(guō) 扶掖.(yè ) 怫.然(fú) 鸿鹄.(hú) D.孜.孜不倦(zī) 间.令(jiān) 缟.素(gǎo) 征.铎(tuó)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3分) A.润如油膏田圃征引亵渎 B.重踏覆辙旁骛陨落睿智 C.怒不可接忐忑修身诘难 D.根深蒂固滞碍篝火加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 B.动物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求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 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 ....的成就。 D.从风格看,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四书”分别是《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 C.《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编者为西汉的向。 D.培根的随笔具有语言隽永、说理透彻的特点。 5.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项燕。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乃令/符离人婴/将兵/徇蕲以东。 D.发闾左/谪戍渔阳。 6.下面文字中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①中宣部教育部日前印发并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 ②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③帮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④让所有中小学生全部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①句中语序不当,应将制定与印发对调 ②句成分残缺,应在耻辱的后面加上的观念 ③句用词不当,应将改成 ④句词语累赘,应该删去的词是。 7.仿写。(4分) 微笑是和煦的春风,抚慰你失败的感伤;微笑是清纯的水,滋润你干枯的心灵;微笑是一 场雨,给万物补充营养。 8.综合性学习。(8分) 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 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我的座右铭:每天一篇文章,让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 活动二:探寻读书方法——怎样读书 读书还得讲究方法,你有哪些读书方法呢?请介绍一种并说明使用这种读书方法的理 由。(3分) 我的读书方法:多读书多看报 我的理由:让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来 活动三:走进书的世界——名著推荐 向你的同学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初中教材附录中的名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3 分);; 我推荐的名著 [史记] 我的理由:其中有很多的历史故事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9.默写填空(10分,每空l分) ⑴力尽不知热,但。 ⑵,,人比黄花瘦。 ⑶《卜算子?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零落

小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学期的期末测试工作已经结束,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合格率、优秀率等)可以得知: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在积累的量上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习作的总体水平不很高。下面作具体剖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点。积累运用占40点;阅读与感悟占30点;习作占40点。试题突出了五年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具体来说,试题体现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调研室提供的这份试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表;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容,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名言警句、谚语、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溶合。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特别是仿写哲理性句子,谈理想的价值取向)。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如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6~13岁是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一点,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基于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分别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但瑕不掩瑜,此试题是对学生全面检测的一好试题,给老师指引了一盏明灯!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还可,阅读、习作部分失分较多。 一、积累与运用 1、判断拼音对错 此题考查了拼音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刘婷婷 一、命题范围及特点: 1 、命题范围:新外研版七年级英语预备级M1-M4及M1—M3共7个模块的内容,主要包含英语中简单的交际用语如:向别人介绍自己及家人,介绍自己的好爱及了解其他人的爱好,介绍学校等。 2、命题特点: (1)依据考试纲要命题 本次检测试题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英语的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及综合性。 (2)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交际,强调运用 本次英语命题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正确处理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关系。试题的整体设计力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中的大部分内容不再是单纯知识性的,而是将知识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知识难度较小,但灵活性强。在此基础上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言材料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命题材料结合了课本内容与课外知识,尽量挖掘课本的命题价值,但适当高于课本,让学生看到试题既有亲切感又不乏新鲜感。题量设计恰当,考试期间调查,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整体看,各部分结构基本合理。 二、试卷分析 (一)成绩统计如下: 参加考试人数为329人,100分以上的为67人,占总人数的20.4%。90分以上的为151人,占总人数的45.9%。不及格的有105人,占总人数的32%。从分数段来看,各班集中在90-99的学生占的比重要大,其次为100-109的分数段,优秀率为20.4%,及格率仅为68.4%。这份试卷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个人综合能力情况,也暴露出学生平时学习的问题,为今后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听力部分:共20分,试题难度适中,属中等偏易,大部分都在14-15分以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此套听力题略显简单,但得满分的同学并不说是很多,往往是在听力的第一个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质量情况: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难度适中,个别题目略有提高。 参加本次考试一共是47人,分数段和人次如下: 二、具体学生完成情况分析: 1、填空部分: 对于基础的题目有部分的情况,学生完成情况还不是特别扎实。如: (1)32÷4=8读作(),有些学生写出了其对应的乘法算式或口诀; (2)72÷9=8,用到的乘法口诀(),有些学生写乘法算式,为真正的读清题意。 (3)9的3倍是(),8是2的()倍。这类题型学生掌握情况不太理想 第4、题错误率很高,第2、第6题考查的是除法的意义,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得分率较高。第5题难度较大,失误较多。 2、判断选择部分: 有些个别灵活的题目学生错误较多。 (1)把一个直角的两条边拉长,就成一个钝角。() (2)比锐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3、计算部分: 总的来说学生全对的还是大多数,只有个别学生有错。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正确的计算。

4、操作题部分: (1)画角,但其中加入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画三个大小不同的角。部分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没有实在的体会。 (2)画平移后的图形,但题型比较灵活,相较与以前的先向……再向……,改成了分别将一个图形向……向……,学生还停留与以前的题型中。 5、解决问题部分: 解决问题这次总体情况完成情况较好。 (1)失分最多填表格,是写合计树的棵树,学生只是根据题目中的一条信息写出了其中一种树的棵树。 (2)综合类型的题目 白兔有16只,灰兔有4只,白兔是灰兔的几倍? 一个笼子里可以装5只兔子。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想完成第2个小题需要从第1个小题中找到所有兔子的只数,再解决。部分学生都没想到。 (3)关于提问题,学生未看清题目,是提一个除法计算的问题。 三、反思和改进措施: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 1、发挥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准确把握教材,抓教学的重难点落实。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新部编) 【统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妄.想(wàng)恍.若(huǎng)谪.守(dí)惟余莽.莽(mǎng) B.亵.渎(xiè) 林壑.(hè) 旁骛.(wù) 浩浩汤.汤(tāng) C.栖.息(qī) 琉.璃(liú) 投箸.(zhù) 相得益彰.(zhāng) D.惊骇.(hǎi) 瞥.见(piē) 劫.掠(jié) 鸠.占鹊巢(jiū) 【解析】A项,“谪”读“zhé”;B项,“汤”读“shāng”;D项,“骇”读“hài”。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2分) A.羡慕娉婷随心所致一意孤行 B.飘逸摇曳风霜高洁郴郴有理 C.禅师秘决附庸风雅富丽堂皇 D.制裁涵养风功伟绩不二法门 【解析】B项,彬彬有礼;C项,秘诀;D项,丰功伟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2分) 也是没有用的。 A.你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否则你再怎么自吹自擂 .... 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B.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 .... 。 C.在他的英雄事迹面前,我们都自惭形秽 .... 之感。 D.他的歌声嘹亮圆润,丝毫没有矫揉造作 .... 【解析】“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只根据需要截取一部分,是贬义。 4.(邵阳中考)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青春剧应该既要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解析】A项,用词不当,将“发扬”改为“发挥”;B项,语序不当,把“干预”和“发现”的位置互换;D项,有歧义。“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有两种意思:一种是飞虎队一直没赢;另一种是海燕队没赢过飞虎队。 5.(呼伦贝尔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D) (2分)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这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期中考试学校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学校试卷分析 上传: 蒋牛水 2013年4月23、24日我校举行了期中考试工作,本次考试是对教师、学生两个月以来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所进行的一次全面考核。全校教师经过评判圆满完成了试卷的批阅工作。教务处对全校成绩作了整体的统计与分析。 一、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从总体成绩上看,各教学班大部分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这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全体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从学生的整体成绩上看,同年级、同学科有一定差距,每个班都分布着不同程度的学困生,他们的表现是各科成绩均不理想,差距较大,各年级基本上都存在不及格的现象,而且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有近乎满分的,也有二十几分的。纵向比,低段优于中段,中段优于高段。中高段的语、数、外三科科目的及格率、优秀率几乎没有达到上级相关要求。这就给我们所有任课教师一个警示,这部分学生很可能就是掉队的苗头,我们得个别辅导、关爱应该说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要多研究,多分析,找出最佳辅导方案,争取最快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整体成绩。 二、考试所暴露的问题 语文: (一)能力方面: ①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各年级都存在着部分考生对本次考试的作用及目的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不能紧张的投入学习之中,在学习过程中,敷衍行事,不能静心去学习,去研究问题,只是浮

于表面。致使一些常见的应该熟知的知识不能正确解答。如语文的生字、词,诗文、课文等,此外,考试目的不明确、不重视也充分体现在考试中。 ②答卷技能 大部分学生的审题技术有待于完善,如对于作文有的是书上的原文,有的还出现选材方面的错误,半命题变成了自命题,这类问题比较严重。另外,卷面空间的利用不合理,乱涂乱抹现象存在。字迹潦草。基本运算不准确,努力提高运算准确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考试的时候按答卷的要求约束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 ③审题能力 大部分考生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道理,勿忙审题,甚至说匆忙做题,就连基本的思考过程都没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习惯中的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问题有待于提高。 (二)知识方面。 语文: (1)阅读教学方面: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少,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2)习作教学方面:习作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上,阅读积累量少。平时作文指导方式单一,随意性较大,对学生交流借鉴指导力度不足,学生从同学教师中获得的指导帮助不多。 数学:

201411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样表

罗阳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情况分析 学校罗阳小学年级三(3)学科数学任课教师王娟注:1.优分为达到或超过86分,合格分为达到或超过60分,低分为30分以下。 考生数65 平均分优分率合格率低分率分数段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30 人数24 16 7 12 3 3 ----- ----- 比率36.9 24.6 10.7 18.5 4.6 4.6 ----- ----- 最满意试题题号一、二(1、2、4、5、)五最不满意试题题号二(7-10 命题主要特点概述 数学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共五道大题。概括有以下特点:(一)注重基础知识,细化考察体系 本套试题考查面广,涉及知识点多,突出了教学重点,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儿童心理,其中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本次考察的重点。 (二)题型设计新颖,试题结构均衡 试题做到了计算技能考查与思维水平考查相结合。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了数学概念,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检测。而四、五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取得成绩 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可见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仅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 (二)存在问题 1、填空题中的第4题学生答对的正确率很小,学生的知识面很窄,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也与老师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有关。 2、个别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够高,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这与平时的课堂训练及差生转变工作不够也有直接联系 3、大部分学生对于平均数的求法很熟练,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还不太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8分) ⑴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瑞脑消金兽。 ⑶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⑸同样是感叹人生易老,辛弃疾的笔下是“可怜白发生”的叹惋,苏轼则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将自己头发发白,渐进渐衰的现实抛在身后,依然追求悲壮的理想。 ⑹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句用六个意象具体地描绘了一幅旅人早行图。 2、下面字形与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扒.窃(pá)取缔.(tì)迥.乎不同(jiǒnɡ)一言九鼎 B.嗤.笑(chī)呵.责(hē)寻章摘.句(zāi)改弦更张 C.窥伺.(cì)迸.射(bènɡ)顶礼膜.拜(mó)随波逐流 D.瘠.薄(jí)推崇.(chónɡ)风雪载.途(zài)老骥伏枥 3、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3分) 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在路边。 答:盛夏的中午,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7分) “5 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中学生,为表达对灾区师生的支持与关爱,初三某班将举行一次“心连心,手拉手”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内容。 ①【对联励志】请完成下列对联,以激励灾区学子走出困境。(2分) 上联:大地无情,青山绿水幸犹在; 下联:,。 ②【爱心奉献】活动中,“爱心捐款”环节由你来主持,你将如何向同学们发出呼吁?(2分) ③【真情告白】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假如让你电话连线黄玉老师,你想说些什么?(3分) 5月12日下午,平武县南坝小学班主任黄玉在看到楼房坍塌后,不顾一切地爬上废,边流泪边喊着学生和同在楼内上课的七岁女儿的名字。当她用木棍撬着石板扒着废墟救出学生赵雪梅后,再救女儿已来不及了,她连女儿的最后一面也没见上。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一)新柳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六(一)班 一、整体情况 本次测试有54人参加考试,平均分:85分及格率:90% 优生率:60% 二、卷面分析。 本次期中试内容很全面,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这份试题,其内容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内容包括抄写句子,拼音写词语,选择,按要求写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阅读和习作。是一份难度不大,题型灵活的试卷。 三、试题分析 好的方面: 1、掌握生字词较扎实。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正确地书写生字新词,说明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也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相对重视的结果。 2、课内词语积累情况较好。补充成语部分学生出错较少,成语掌握的情况比较好,正确率95%以上。改写错别字正确率较高。 3、学生对课文内容较熟悉。做按课文内容填空题出错少,可见学生和老师平时做到了对重点课文的多读多背多延伸。 4、作文整体情况较好。给材料作文,写一件幸福的事,家都有话可写。大部分学生有生活的具体事例,能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语句通顺流畅,一气呵成;中心突出。学生的审题能力有了一定提高,80%的学生能准确地围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选材都能从各自的生活出发,体现个性,题材丰富,叙事较清楚,但语言较平淡。得到高分的作文不多,一类作文占70%左右。 不足之处:

1、部分知识落实不够。卷面整体看不够美观整洁,字写得不端正的和涂改的较多。答题时书写水平不高。部分学生拼音基础较差,甚至都认不全,胡乱答题,失分较多。填写有关戏曲的成语,由于学生没能懂成语的意思,出错率较高。仿写句子学生出错率较高,没能分清句子结构的特点。修改语段学生找的错误不全面。 2、课外积累不够丰富。对于课内词语学生掌握非常好,但对于课外词语积累及运用很是欠缺。。 3、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阅读(一) 这是考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有少数同学对课文内容和老师讲过的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已有所遗忘,大多数做得还不错。 阅读(二)这则阅读题出得很灵活,都需要学生能用概括、通顺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对题目的解答,有一定难度,这也恰恰是学生的弱项,理解、概括、表达能力相对薄弱。大部分同学做得较好,然而有少数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问题抓不住关键,或是没有深入阅读把文章意思理解透彻。因此扣分较多。4、作文中的不足。①作文套话多,反映出学生思维不开阔,阅读量不足,生活内容不丰富。②语言干巴,不生动,缺乏表现力、条理性。③审题能力偏差,写幸福的一件事,有的同学没能写出幸福④少数学生不能认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写作文就编些不可信的事。⑤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太低,习作不会分段,字数不足300字,出现较多的错别字。语言积累欠缺,表述不清,遣词造句能力不强;习作选材方面还要加强。 从学生的习作所反映出的问题中,我深深感到: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刻不容缓。这就要求我在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要有具体的指导,并提供充分练笔的机会,而且更应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最后达到个性习作,百花争艳的满园春色! 四、整改措施 1、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装弶.(jiàng)妖娆.(náo)襁.褓(qiǎng)重蹈.覆辙(dǎo) B.亵.渎(xiè)喑.哑(ān)阴晦.(huì)强聒.不舍(guā) C.骈.进(pián)恣.睢(zì)忐忑.(tè)恪.尽职守(kè) D.旁骛.(wù)潮汛(xùn)枘.凿(ruì)怒不可遏.(hè) 2.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 ..排列顺序是()(2分)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5)(6)(4)(1)(3)(2) B.(5)(1)(3)(6)(4)(2) C.(1)(3)(2)(5)(4)(6) D.(3)(2)(5)(1)(4)(6)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11月26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我们相信, 通过大家坚持不懈 ....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B.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李锐同学首当其冲 ....,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C.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 义不容辞 ....的光荣使命。 D.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 的美留下一席之地 ....呢? 4.古诗文默写(10分,每一横线1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②,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足蒸暑土气,。(白居易《观刈麦》)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 ⑤,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量分析 于传玲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课文与综实践活动,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与记忆、课外阅读及写作几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同时,此套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基础知识30分,古诗文阅读19分,课外阅读21分,写作50分,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馈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旨在检验老师在教学中是否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综上所述,本次调研考试的命题思路: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内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综合本次考试,我们发现尽管有许多值得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课文的例子作用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

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也许是老师没深钻教材,也许是教师没很好的把握教材的目标性、指向性。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那么,这又从何谈起语文读写听说迁移能力的培养呢?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切忌在教读课文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 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共有40分,能够得到35分以上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5%,大多数学生得分在30分左右。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 3、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玩,马马虎虎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因此对学生语文

期末考试学校整体试卷分析(2019--2020上)

学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9-2020学年上) 在教研室、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期末考试顺利完成。为了促使学校成绩有更大的进步,找出问题,弥补不足,现将本次考试做质量分析如下: 一、数据分析 我校实有507人,参加考试507人,各班成绩如下: 1.语文 时间 科目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19年下72.08(10)80.905(3)87.011(8)86.3(10) 本期板桥 82.58本期板桥86.82 20年上78.70(11)72.32(12)93.36(2)96.48(5)本期周79.92 本期周84.03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校本期的语文成绩和上期相比,一 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平均分都有所增加,二年级的平均分 有些倒退。本期五年级成绩和板桥北相差3分左右,六年级和 板桥相差2分多。其中三四年级较上期进步很大。一二年级后 退不少。 2.数学 时间 科目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19年下78.54(5)81.01(3)77.51(14)79.91(5)板80.34板67.73 20年上80.56(12)79.54(10)86.58(5)69.98(16)78.9747.41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除了三年级数学超过了去年的平均分,名次大大提前,其他各班成绩都有所退步。尤其是二、四年级成绩,差距最大。 3.英语 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时间 科目 19年77.511(14)74.657(12板66.35 板76.84 20年77.45(7)67.68(16)57.17 60.47 三年级英语成绩虽然没有去年同期好,但名次却前进了不少。五六年级成绩明显没有其他两校好。 二、试题难易度分析 本次考试题由县教研室统一出题。内容紧扣教材,知识点全面,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目标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题型进行测试,既注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又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题目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解题方式灵活,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促进了学生拓宽知识面的良好习惯形成,凸显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思想,突出学科知识应用的价值,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38班计算机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38班《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年1月11日,按照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计算机基础进行了期中考试,38班实考人数应为39人。 下面就此次考试从两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为了实现计算机基础的培养目标,既注重平时成绩又注重期中考试对所学全部理论知识的验收。 期末成绩总分=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共30分),平时成绩按个人作业、上机作业计算。 试卷共包括五种题型:总分100分,其中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判断题(每空1分,共10分)、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从试题结构上看,主观试题占60%,客观试题占40%,覆盖知识面100%,试题的难易程度比例分配是容易的占30%,中等的占50%,较难的占20%。这次试题中侧重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考试成绩分析: 从这次考试成绩看,试卷成绩加上平时成绩,,80分以上的8人,60分以下的2人,及格数37人,不及格数2人,及格百分比数为95%。 从试题上看,大多数同学选择题、问答题答得都非常好,从此能看出学生上机掌握比较准确,常识性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填空题失

分较多、判断题学生掌握不准确、易混淆概念、其中部分内容需要用排除法来辨别、涉及一些课外知识面。总体来说还应多加强训练,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要有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学生掌握的都比较好,能够认真对待本次考试,有些同学因为试卷卷面成绩较好,但是平时由于作业不能按时交,上机小测试也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因此平时成绩30分仅仅拿到了10分左右,致使期中考试成绩直线下落。也有部分同学因为平时上课表现非常好,作业按时交,上机测试合格,即使卷面成绩低一些,最终也能及格。这样做既能警戒学生不是考试之前努力就能得到高分,平时表现也很重要,教导学生争取在期末考试之前,各项表现都良好才能拿到很高的期末考试成绩。 试卷分析人:彭练梅 2014-1

2016-2017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期中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 一 、积累与运用( 共26 分) 1.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2分) A .滞留(zh ì) 麾下(hu ī) 诘难(ji é) 重蹈覆辙(zh é) B .旁骛(w ù) 亵渎(xi é) 聒噪(gu ō) 一抔黄土(p éng ) C .睿智(ru ì) 陨落(y ǔn ) 相契(qi è) 廓然无累(gu ó) D .扶掖(y è) 恣睢(z ì) 别墅(y ě) 庶竭驽钝(sh ù) 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2分) A .脑羞成怒 泥民百姓 断章取义 谀词 B .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无与伦比 嗤笑 C .歇斯底里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迅 D .涕泗横流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 3.下边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 .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 .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 .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2分)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 .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D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的气候。 5.用正楷字默写(7分) ①帘卷西风, 。 ○2《山坡羊·骊山怀古》中,表达主旨的诗句是“ ; .” ○ 3力尽不知热, 。 ○ 4 ,只有香如故。 ○ 5鸡声茅店月, 。 ○ 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 7陆游《卜算子。咏梅》)写出“梅”高洁坚贞品质的词句 6.名著阅读(5分) A 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 1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 》,文段中的A 的姓名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 此次期中考试是进入毕业班后的首次综合考试,也是5月20日 全市大模拟考试前的一次演练。学生、家长高度重视,成绩相对比 较稳定。参考人数50人,平均及格人数44人,全科及格人数34人。500分以上20人,前20名等第分界于138——124之间(年级前100 名等第总分为120以上,超出两个等第),未达到全科及格的学生主 要集中于数、理、化单科或双科不及,本班学生再一次反映出数理化 薄弱。成绩优秀的学生依次为:肖璎轩、卢奕洲、陈鹏宇、王可、周煜、苑胜南、张超、刘健乔、梁霄、鞠家旭。界于546——502的学 生成绩较密集,个别分数段出现三人并列现象,反映出一个好的趋势,大家都在努力提高,并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此次考试大幅提高 的学生有:陈鹏宇、张超、刘浩然、张子一、夏宇环、王一羽,望继 续努力,争取下次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平均85分,不及格14人,其中等第d(60——71)6人,等 第d(60分以下)8人,问题非常严重,一方面反映出数学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懒惰,做题少,随堂练习不认真,不会的题不 能深入探究,造成知识点模糊。数学最高分117分,在年级来看并 不是最高分,由此看来,部分自认为学得不错的学生也存在问题, 课堂学习习惯不好,不能专注听课,认为会的不用听,其实知识点 也只掌握了一知半截,而活学活用更谈不上,甚至据老师反映很多 有希望考海二的学生遇到数学卷子最后一道能力题不做,长此以往,能力自然不会有任何提高,反而止步不前。 语文平均85.8分,不及格3人,分别是郑博(64分)、鹏璎(69分)、张思佳(71分)。这三名学生居于d等第,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希望他们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下一次考试相信一定会调整状 态取得好成绩。90分以上18人,普遍较好的部分为基础题和作文 部分,阅读经过几次练笔有所提高,后50天将集中于提高阅读,继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14)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出题情况: 本次检测共有十二道大题,试卷内容涵盖丰富,字词句段都有涉足,试卷出题注重识字、写字、词句积累,很好地体现了学段特点,试卷题型多样,题量和难度较为适中。 二、试卷分析: 本次成绩虽然较为理想,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及时总结这半学期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好下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将本次试卷分析如下: 第一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全班共扣11分; 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全班共扣58.5分,主要是“合唱”写成“合上”或“和唱”,“干净”写成“高兴”,“年级”的“年”有个别写错; 第三题“比一比组词”共扣10.5分,关键是“足”组词失分; 第四题连线题,共扣20分,学困生的认读生字还没掌握好; 第五题多音字的选择,扣23分,主要失分在“只”和“着”; 第六大题“我会照样子,填一填”漏写“的”字扣0.5分,有26个孩子漏写。第七大题“读一读,连一连”共扣16分,有一个孩子漏题; 第八大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共扣21分,基本上是粗心扣分; 第十题:连词成句的第二句,有几个孩子弄错了。 另外就是第十一大题的课外阅读题,共扣83分,是失分最严重的,部分孩子读不懂,抄写也有失分,很遗憾; 最后一题的看图写话扣了39分,有一个孩子没写。 三、问题归因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说到底也就是要处理好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从现状来看,前部分的要求做到了,这从我们的“基础积累”这大块得分率便可以找到答案。可见,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较扎实,训练到位。但是写字规范还需要加强,可是后者还是较薄弱的。如:读短文,回答问题,写话。可见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还没掌

(完整)小学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期中试卷试题难易适度,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完善。而且,测试内容多数是学生见过和练过的题目,只要做题时仔细都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7个孩子,平均分91.5分。5个90分以上,优秀率有100%,及格率是100%。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太粗心是主要的弊病。现在就每题错误进行分析。 一、存在问题 试卷共有十大题,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体现在第一题“听读认字”,第二 题“看图识字”,第三题“根据图片写字母”,第四题“连字组词”和第五题“认一认,写一写”,及第六题“比一比,再组词”。由于上述几种题型难度不高,且是练习册中的常见习题,平时训练得也比较多,因此正确率高。在第七题“照样子,连一连”中,有些学生不懂得运用“种、做、听、看”等动词,造成得分率低。第八题“变字小魔术”,帮“大”加两笔变成新的字,大部分学生都写“天”。第九题“我会背,还会写”: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学生书写的错别字较多,如“因为”字写成“因位”,在第十题“快乐阅读”中,部分学生的答题习惯不好,不会独立思考,随意答题,造成失分率高。 二、整改措施 1、虽然拼音上学期已经学完了,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渗透拼音教学,努力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汉语拼音。 2、书写方面。平时每次作业都应该严格要求,对于不认真书写的作业应当坚决要求学 生重写。平时要交给学生一些练字的方法。平时作业要少而精,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避免学生为了求快而降低质量要求的现象发生。 3、读短文回答问题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 4、教育学生平时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让孩子多见一些练习题型,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仔细审题、独立答题、想好了再下笔、完成所有练习后还要认真检查的习惯. 6、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今后努力方向: 1、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倾听、观察、动手、思考等习惯的培养。 2、加强识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阅读能力及写的能力。 3、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和总结

学校-期中家长考试试卷分析和总结 亲爱的家长 今天我们一起对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本次考试一共15道题,8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3道论述题, 本次期中考试是让家长了解东方实验高中教育,了解本学期期中之前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家校一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快速提高成绩,我们通过考试的形式,达到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试题总述和分析 一、认真对待孩子的家长会和知校的总结 本次试卷,大家感觉试题都很熟悉,甚至感觉答案就在身边,但是都不确认,比如说第一题,“高校长讲话中讲了几个方面的事情”,多选题,4个选项,很多家长答错了,原因:高校长讲话没有认真听! 家长来开家长会,为了什么?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如何配合老师和学校,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绩,健康成长,但是,我们一些家长在这方面做的不合格,不客气的说,有的家长开家长会就是了走个过程,学校的讲话,老师的总结和措施方法,都没有认真听,那么学校的管理和老师措施,你可能就不理解,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你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和解决。 第4题,“孩子请假的次数”,第8题,“孩子作业被点名的次数”第9题“写出3位老师的姓名”,这3道题,考查我们对孩子关注度,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但是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一起帮助他,作业没有写,怎么办?怎样配合老师让孩子认真写作业,老师在知校作业总结中,直接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我们要及时与老师沟通问题的所在,并加以解决,不能得过且过,相信通过这次考试,家长能够关心孩子的上学情况,孩子的作业情况, 第2题“期中考试后我们应该干点啥”,在这里就可以找到孩子期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老师、学生、家长该做点什么,首先要以身作则,但是这次考试很多家长在答题的时候看手机,这个真的不好,班主任在总结的时候,不能把看手机这些情况表现在字面上,但是都记在心里,那么我们在孩子面前是怎么表现的呢?从今天开始,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做一个自信的家长,做一个让孩子感觉到骄傲的家长,相信我们所有家长都能够做到,因为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最大的宝,我们可以为孩子做好一切。 二、关注教育中的细节,关注孩子成长环境 这次考试,高二高三家长答题很顺手,高一家长有点不适应,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