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体运动习题及答案

天体运动习题及答案

天体运动习题及答案
天体运动习题及答案

天体运动习题及答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若知道太阳的某一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

可求得( B

)

A .该行星的质量

B .太阳的质量

C .该行星的平均密度

D .太阳的平均密度

2.有一星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同,但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表面处重力加速

度的4倍,则该星球的质量将是地球质量的(D )

B .4倍

C .16倍

D .64倍

3.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

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公转半径的倍.根据以上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

A .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比地球表面小

B .火星公转的周期比地球的长

C .火星公转的线速度比地球的大

D .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的大

4.若有一艘宇宙飞船在某一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

那么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B )

5.为了对火星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监测,我国预计于2011年10月发射第一颗火星

探测器“萤火一号”.假设探测器在离火星表面高度分别为h 1和h 2的圆轨道上运动时,

周期分别为T 1和T 2.火星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忽略火星的自转影响,引力常

量为G .仅利用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 A )

A .火星的密度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 .火星的质量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

C .火星的半径和“萤火一号”的质量

D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

6.设地球半径为R ,a 为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b 为一颗近地绕地球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 为地球的一颗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a 与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 R

B .a 与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 r

C .b 与c 的周期之比为r R

D .b 与c 的周期之比为R r R r

7.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活动任务,他的第一次太

空行走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全新时代的到来.“神舟七号”绕地球做近似匀速圆周运

动,

其轨道半径为r ,若另有一颗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2r ,则可以确定

( AB )

A .卫星与“神舟七号”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

B .卫星与“神舟七号”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 2

C .翟志刚出舱后不再受地球引力

D .翟志刚出舱任务之一是取回外挂的实验样品,假如不小心实验样品脱手,则它将做

自由落体运动

8.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D )

12 12 12 1

2 9.如图1所示,

图1

a 、

b 是两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它们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是R 和2R(R 为

地球半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

A .a 、b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是2∶1

B .a 、b 的周期之比是1∶2 2

C .a 、b 的角速度大小之比是36∶4

D .a 、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是9∶4

10.一个半径是地球3倍、质量是地球36倍的行星,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重力加速度的(

A ).【】 (A )4倍 (

B )6倍

(C )倍 (D )18倍 11.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它们质量的比m 1:m 2=1:2,它们运行的线速度的比是v 1:v 2=1:2,那么( ABCD ).【】

(A )它们运行的周期比为8:1 (B )它们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为4:1

(C )它们所受向心力的比为1:32 (D )它们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比为1:16

12.土星周围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颗粒,其绕土星的运动可视为圆周运动.其中有两个岩石颗粒A 和B 与土星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 A =×104 km 和r B =×105 km ,忽略所 有岩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1)求岩石颗粒A 和B 的线速度之比.

(2)土星探测器上有一物体,在地球上重为10 N ,推算出它在距土星中心×105 km 处 受到土星的引力为 N .已知地球半径为×103 km ,请估算土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

(1)万有引力提供岩石颗粒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有G Mm r 2=m v 2/r .故v =GM r

所以v A v B =r B r A

=错误!=错误!. (2)设物体在地球上重为G 地,在土星上重为G 土,则由万有引力定律知:

G 地=G M 地m R 2地,G 土=G M 土m R 2土

又F 万=G M 土m r 2,故G 土R 2土=F 万r 2 所以M 土M 地=G 土R 2土G 地R 2地

=F 万r 2G 地R 2地=错误!=95. 13.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

它的自转周期为T =130

s .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体的稳定,不 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万有引力常量G =×10-11m 3/(kg ·s 2))

设中子星的密度为ρ,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角速度为ω,位于赤道处的小块物体质量为m ,则有

GMm R 2=mω2R ,ω=2πT ,M =43

πR 3ρ 由以上各式得ρ=3πGT 2 代入数据解得ρ=×1014 kg/m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