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执业中药师第九节发病与病机章节练习(2014-08-20)

执业中药师第九节发病与病机章节练习(2014-08-20)

执业中药师第九节发病与病机章节练习(2014-08-20)
执业中药师第九节发病与病机章节练习(2014-08-20)

1 实证包括

A.六淫病

B.疫疠病证

C.食积病

D.痰饮病

E.瘀血病证

2 气机失调表现形式有

A.气滞

B.气逆

C.气陷

D.气脱

E.气闭

3 实证多出现在

A.邪盛与正盛之时

B.邪盛与正衰之时

C.邪盛与正气未衰之时

D.邪衰与正盛之时

E.邪衰与正衰之时

4 邪盛正衰则正盛邪退则邪去正虚则正虚邪恋则

A.病势好转或痊愈

B.病去而体虚

C.病势缠绵迁延而难愈

D.病势恶化,甚则死亡

E.以上均不是

5 因脏腑功能衰退而内生湿、痰、瘀血等病理产物的病证,属于

A.实证

B.虚证

C.因虚致实证

D.由实转虚证

E.真虚假实证

6 真热假寒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

B.阳盛格阴

C.阳虚则寒

D.阴盛则寒

E.阴损及阳

7 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决定疾病的

A.虚实

B.表里

C.上下

D.内外

E.寒热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着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着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着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着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着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着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着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师愚

(精)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单元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实的病机:主要是指以邪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邪气和正气都比较强盛。 2.虚的病机:主要是指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 3.虚中夹实 指病理变化以正气虚损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从而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4.实中夹虚 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不足,从而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5.真虚假实 即“至虚有盛候”,指“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实”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至虚之病,反见盛势”。 6.真实假虚 即“大实有羸状”,指“实”为病机的本质,而其“虚”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邪正盛衰总结 证例 实腹中胀痛,大便不通,水肿等 虚神疲乏力、动则气喘、畏寒怕冷

实中夹虚高热伤津 虚中夹实脾虚水肿,气虚血瘀 真虚假实气血不足导致的闭经 真实假虚大便不通导致的热结旁流 要点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疾病好转和痊愈。 2.邪胜正衰:疾病恶化甚至死亡。 3.邪正相持: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 4.正虚邪恋:疾病处于缠绵难愈。 5.邪去正虚:邪气被祛除,正气被耗伤而虚弱,有待恢复的病理过程。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一阴阳偏胜 1.阳偏胜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性病理变化。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2.阴偏胜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性病理变化。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要点二阴阳偏衰 1.阳偏衰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性病理变化。 2.阴偏衰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宁静、滋养作用减退,阴不制阳,阳气相对有余的虚热性病理变化。 要点三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要点四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阴盛格拒又称格阳。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为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 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为真热假寒证。 要点五阴阳亡失 1.亡阳 2.亡阴 阴阳失调总结 阴阳证型 阳偏胜实热

中医基础理论易错点归纳第六章病机

1、【单选】A.由实转虚 B.虚实夹杂 C.真虚假实 D.真实假虚 E.因虚致实 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的病机是:D.真实假虚 2、★【单选】A.脏腑机能虚损,水液内停 B.脏腑气血失调,功能障碍 C.脏腑阴阳失调,功能失常 D.脏腑气血不足,运化无力 真虚假实中假象出现的机理是:D.脏腑气血不足,运化无力 3、【多选】A.精血津液不足 B.滋养、宁静功能减退 C.阳气相对亢盛 D.阳热偏盛而伤阴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B、C 4、【多选】A.过用汗法或汗出过多 B.邪盛正衰,正不敌邪 C.虚阳外越 D.寒湿之邪伤阳 形成亡阳病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是:A、B、C 5、【多选】A.三焦水道不利 B.肺失宣散和肃降 C.肝失疏泄 D.脾运化功能障碍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A、B、C、D 6、【单选】A.体内气机的逆乱 B.体内阴血的不足 C.体内阳气之变动 D.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E.体内筋脉失常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均属于:C.体内阳气之变动 7、【单选】A.气机之逆乱 B.阴血之不足 C.阳气之变动 D.筋脉之失养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是:C.阳气之变动 8、★【选择】A.肝阳化风 B.热极生风 C.阴虚风动 D.血虚生风 症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其病机是:C.阴虚风动 症见肢麻不仁、甚则手足拘挛不伸,其病机是:D.血虚生风 9、★【多选】A.腰膝酸软,耳鸣 B.肢麻不仁,关节屈伸不利 C.眩晕目涩,视物模糊 D.筋挛肉瞤 肝血不足可致:B、C、D (按:阴虚动风常见于热病后期耗伤肝肾真阴,阴精严重亏损,神志昏迷,虚风内动,手足蠕动,它是极虚的证候,抽搐轻微、徐缓无力,最严重者也就轻微抽动,和实风内动那种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急迫有力的证候截然不同。血虚生风则常见于内伤杂病,久病失血,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肢体麻木不仁,筋脉拘挛,肌肉瞤动,手足颤动。前者是极虚,压根动不起来,后者乃不足,还有足够的力量去挛急、瞤动,或颤动,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10、【多选】A.寒邪直中三阴 B.阳气虚衰,温煦功能减退 C.恣食生冷,伤及中阳 D.阳不化阴,水湿痰浊壅盛“寒从中生”是指:B、D 10、【单选】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冲脉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的经脉是:D.足阳明胃经 11、【单选】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冲脉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灵枢?经脉》说何经“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D.足阳明胃经 12、【单选】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灵枢?经脉》所载“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为何经之别的病变:D.足阳明胃经 13、【多选】A.消谷善饥 B.肿首头重 C.溺色黄 D.足不能行 《灵枢.经脉》记载,经气“有余于胃”的临床表现是:A.消谷善饥、C.溺色黄 14、【选择】A.太阳之脉终绝 C.少阳之脉终绝 B.少阴之脉终绝 D.厥阴之脉终绝 面黑齿长而垢,上下不通的病机是:B.少阴之脉终绝 中热隘干,善溺心烦,舌卷卵缩的病机是:D.厥阴之脉终绝 15、【选择】A.太阳之脉终绝 B.太阴之脉终绝 C.少阳之脉终绝 D.少阴之脉终绝 耳聋百节皆纵的病机是:C.少阳之脉终绝 腹胀闭不得息,善噫的病机是:B.太阴之脉终绝 16、【多选】A.脏腑功能太过 B.脏腑功能不及 C.脏腑阴阳失调 D.脏腑气血失调

发病与病机练习.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疾病复发的诱因的是:C A、复感新邪 B、食复 C、逸复 D、劳复 E、药复 2、复发的首要条件是:B A、正气未复 B、邪未尽除 C、新感病邪 D、过度劳累 E、饮食不慎 3、某些疫疠之气致病力强,侵袭机体致病,称为:A A、感邪即发B、徐发 C、合病 D、伏而后发 E、并病 4.、小儿虫积或慢性泄泻,可致疳积,属于:A A、继发 B、徐发 C、合病 D、伏而后发 E、并病 5、胃脘痛患者常在其病理过程中,出现大量呕血、黑便、反胃、或腹部剧痛厥脱等属于:E A、继发B、徐发C、合病D、伏而后发 E、并病 6、强烈的情志,如大恐、大怒等均可立刻引起气血逆乱而发病属于:A A、继发 B、徐发 C、感邪即发 D、伏而后发 E、并病 7、哮喘,常因气候因素,感受风寒而诱发属于:A A、复感新邪 B、食复 C、劳复 D、药复 E、精神因素引起复发 8、(A)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A、正气不足 B、邪气致病 C、精神状态 D、气血状况 E、运动不足 9、正气的概念较为准确的是:E A、体质 B、精神状态 C、人体的生理机能 D、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E、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 10、《灵枢·五变》指出:"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说明()与病邪的易感性有关:B A、精神状态 B、体质 C、肌肉 D、腠理 E、运动 11、《素问·风论》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其病各异,其名不同"。说明体质可影响(B):A、疾病类型 B、证候类型 C、虚实D、表里 E、阴阳 12、吐泻、出血、大汗等造成人体气血津液的亏乏,说明邪气可:A A、直接造成形质的损害 B、扰乱人体的机能活动 C、改变个体的体质特点 D、引起虚证 E、引起实证 13、女性,51岁,近三年来反复出现眩晕耳鸣,头痛耳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经治疗后基本证候消失,两天前自购人参调补,眩晕诸症复作,此属:E A、重感致复 B、合病 C、劳复 D、食复 E、药复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部分习题

第七章病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饮食习惯 D.生活与工作环境 E.体质与精神状态 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 A.正邪相搏 B.阴阳失调 C.饮食失调 D.气血失常 E.脏腑功能失调 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邪胜正负 D.正虚邪不胜 E.正胜邪衰 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邪气 B.正气 C.地域因素 D.饮食习惯 E.生活和工作环境 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除 E.饮食不慎 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 A.正气的盛衰 B.邪气的性质 C.感邪的轻重 D.禀赋的强弱 E.邪正斗争的胜负 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 A.劳复 B.正气 C.食复 D.药复 E.复感新邪 8.并病是指: 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 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 E.气血两燔

9.合病是指: 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 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10.“重感冒”指: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复感邪 E.肺卫同病 1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C.气郁化火 D.瘀热在里 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 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虚阳亢 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 E.阳长阴消 1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阳亡失 15.《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1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 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 C.房劳过度而耗伤 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E.思虑无穷而暗耗 17.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病机 一、A1 1、阳偏盛的病理状态是 A、阳气亢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 B、阴液不足,阳气失制而偏盛 C、阳气亢盛,耗伤机体的阴液 D、阴寒之邪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 E、以上均非 2、阳偏衰常见于 A、肝、心、肾 B、脾、心、肾 C、肺、心、肾 D、肝、脾、肾 E、脾、肺、肝 3、阴损及阳是指 A、阴虚不能制约阳气 B、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C、阴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 D、阴盛伤阳,阳气受损 E、以上均非 4、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特点是

A、阳盛则阴病 B、阴盛则寒 C、阳虚则寒 D、阴损及阳 E、阳盛格阴 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热者寒之 6、阴盛格阳属于 A、阳偏衰 B、阴偏衰 C、阳损及阴 D、真热假寒 E、真寒假热 7、“大实有羸状”的证候性质是 A、真实假虚证 B、实中夹虚证 C、由实转虚证 D、真虚假实证

E、虚实错杂证 8、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 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 B、阴精阳气的盛衰 C、气血的盛衰 D、正邪的盛衰 E、阴阳的盛衰 9、“实”的主要病机是 A、邪气亢盛 B、正气旺盛 C、气血瘀滞 D、水液蓄积 E、痰浊壅滞 10、下列哪项为虚证的临床表现 A、二便不通 B、五心烦热 C、精神亢奋 D、烦躁不宁 E、疼痛剧烈 11、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邪正盛衰变化是 A、邪正相持 B、正虚邪恋

C、邪盛正衰 D、邪去正虚 E、正盛邪退 12、血燥生风的病因是 A、产后恶露,日久不净 B、热病后期,阴津亏损 C、水不涵木,浮阳不潜 D、生血不足或外伤失血 E、血虚津亏,失润化燥 13、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为 A、心、肺、胃 B、肝、脾、肾 C、肝、肾、大肠 D、脾、胃、大肠 E、肺、胃、大肠 14、下列哪项不是阴虚风动的临床表现 A、筋脉拘挛 B、手足蠕动 C、低热起伏 D、脉细如丝 E、神昏谵语 15、导致湿浊内生的病因是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病因习题集

第七章病因 第一节外感病因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六淫”是指() A. 六气 B. 六气的太过和不及 C. 六种毒气 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 风寒暑湿燥火 2.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 季节性 B. 地区性 C. 传染性 D. 转化性 E. 外感性 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 A. 热邪 B. 风邪 C. 寒邪 D. 暑邪 E. 燥邪 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暑邪 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A. 津液 B. 气 C. 血 D.精 E. 神 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A. 手足震颤 B. 四肢抽搐 C. 四肢游走性疼痛 D. 角弓反张 E. 四肢麻木 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 A. 凝滞 B. 粘滞 C. 涩滞 D. 瘀滞 E. 动血 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3.寒性收引可导致() A. 阻滞气机 B. 损伤阳气 C. 耗气伤津 D. 气机收敛 E. 凝滞经脉 14.称为“百病之始”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瘀血 E. 暑邪 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A. 寒 B. 燥 C. 湿 D. 暑 E. 火 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发病与病机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发病与病机 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水液代谢失常属于基本病机。第一节发病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病机 一、邪正盛衰病机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 二、阴阳失调病机 1.阴阳盛衰 2.阴阳互损 3.阴阳格拒 4.阴阳亡失 三、气、血、津液失调病机 1.气失调 2.血失调 3.津液失调

第四章中医诊断基础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 一、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等。 二、基本原则 1.审内察外,整体统一 2.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3.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第二节四诊 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内容,是诊察疾病的方法,又称为"诊法"。 通过望色、闻声、问症、切脉等手段,诊察疾病显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及其内部联系,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一、望诊 望神、望色、望形、望头面、望舌、望皮肤、望排泄物、望小儿食指络脉 二、闻诊

听声音、嗅气味 三、问诊 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问耳目、问经带 四、切诊 脉诊、按诊 第三节辨证 一、八纲辨证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二、脏腑辨证 三、气血津液辨证 第五章治则与治法 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第一节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辨析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临床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治疗法则的时候,必须正确掌握"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种情况。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八章 病机习题集

第七、八章发病病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11.机体感受病邪,病邪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发病者,属()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 2.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称为() 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 3.外感湿邪致病,其发病多为() 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 4.肝病胁痛、黄疸,若久治不愈,渐成“癥积”者,应属于() 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 5.外感六淫邪气致病,其发病多为() 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 6.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 A.气能行血B.气能摄血C.气能生血D.血能载气E.血能化气 7.津伤化燥病机多见于() A.心B.肺C.脾D.肝E.肾 8.与内湿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9.内寒病理的形成,除肾外,密切相关的脏还有() A.心B.肺C.脾D.肝E.肾 10.与风气内动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11.血不足病变多见于() A.心肺B.心脾C.心肾D.心肝E.肝肾 12.与气不足病变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脾肾B.肝脾肺C.心肺肾D.脾肾肺E.肺肝肾 13.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14.气逆病变多见于() A.肝脾肾B.肺脾肾C.脾胃肾D.肺肝胃E.肺肝肾 15.急、重病后期,邪已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恢复的转归称为()A.正胜邪退B.邪胜正复C.正虚邪恋D.邪正相持E.邪去正虚16.“卒发”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 A.中毒B.暴怒C.新感外邪D.思虑过度E.外伤 17.下列哪种因素致病多为徐发() A.疠气致病B.六淫致病C.思虑过度D.暴怒E.大悲 18.阴阳互损病机多与哪一脏虚损有关() A.心B.肺C.脾D.肝E.肾 19.下列动风病变中,属虚实错杂性质的是() A.热极生风B.阴虚风动C.血虚生风D.血燥生风E.肝阳化风 20.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考情分析:发病与病机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考情分析:发病与病机 一、发病 正气VS 邪气 抗邪愈病 vs 致病因素 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辨证关系 1.正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 2.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邪气是发病的条件 病机,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 二、邪正盛衰病机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实-邪气盛; 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 虚-正气不足、正气虚损; 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虚实) 最常见的是:虚实转换(由实转虚、因虚致实)和虚实夹杂 1.虚实转换由实转虚/因虚致实 3.虚实夹杂 (1)实中夹虚 (2)虚中夹实 4.虚实真假 (1)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2)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赢:贝-钱;羸:羊-瘦弱 三、阴阳失调病机 (一)阴阳盛衰 1.阴阳偏盛 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1)阳偏盛“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2)阴偏盛“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2.阴阳偏衰 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1)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功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 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 原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和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一般以脾肾之阳虚为主,阳虚则寒,可见面色晄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还有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象。 (2)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功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 原因,多由于阳邪伤阴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和阴虚阳亢等多种表现。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颧红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络数无力等,即是阴虚则热的表现。 (二)阴阳互损 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相当程度,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机转。 (三)阴阳格拒

发病与病机练习.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疾病复发的诱因的是: C A、复感新邪B 、食复C 、逸复D 、劳复E 、药复 2、复发的首要条件是:B A、正气未复B 、邪未尽除 C 、新感病邪 D过度劳累 E 、饮食不慎 3、某些疫疠之气致病力强,侵袭机体致病,称为:A A、感邪即发B、徐发 C合病D伏而后发E、并病 4、、小儿虫积或慢性泄泻,可致疳积,属于: A A、继发B 、徐 发C 、合病 D伏而后发 E 、并病 5、胃脘痛患者常在其病理过程中,出现大量呕血、黑便、反胃、或腹部剧痛厥脱等属于:E A、继发B、徐发 C、合病 D、伏而后发 E、并病 6、强烈的情志,如大恐、大怒等均可立刻引起气血逆乱而发病属于: A A、继发B 、徐发C 、感邪即发D伏而后发E 、并病 7、哮喘,常因气候因素,感受风寒而诱发属于: A A、复感新邪 B 、食复C 、劳复D、药复E 、精神因素引起复发 8(A)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A、正气不足 B、邪气致病C精神状态D、气血状况E、运动不足 9、正气的概念较为准确的是: E A、体质 B、精神状态C人体的生理机能D、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E、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 10、《灵枢?五变》指出:”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说明()与病邪的易感性有关: B A、精神状 态B、体质C、肌肉D 、腠理E 、运动 11、《素问?风论》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其病各异,其名不同”。说明体质可影响(B):A、疾病类型B、证候类型C、虚实D、表里E、阴阳 12、吐泻、出血、大汗等造成人体气血津液的亏乏,说明邪气可: A A、直接造成形质的损害 B、扰乱人体的机能活动 C、改变个体的体质特点 D、引起虚证 E、引起实证 13、女性,51岁,近三年来反复出现眩晕耳鸣,头痛耳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经治疗后基 本证候消失,两天前自购人参调补,眩晕诸症复作,此属: E A、重感致复 B、合病 C、劳复 D、食复 E、药复

第六章发病与病机

第六章发病与病机 第一节发病 发病的基本原理 【歌诀】 正邪概念要记清,内外失衡疾病生; 正气存内邪不犯,邪胜正衰疾病成; 正胜邪退不发病,即便发病病亦轻; 一般气虚邪易犯,正盛亦难防枪弹; 此即邪气占主导,高温灼烧虫兽咬。 1.正邪的基本概念 (1)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其对疾病的防御、斗争以及修复(新生)能力。 (2)邪气是与正气相对而言,即是泛指对人体有害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气、痰饮、瘀血及食积等。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 中医发病学特别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或病邪毒力较弱,则邪气不易侵犯机体,或虽有侵袭,亦不至于发生疾病。 3.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中医学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但是亦应指出,中医发病学并不否认或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邪气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甚至可以起主导作用,如高温灼伤、枪弹杀伤及虫兽咬伤等,即使是正气强盛,也难免被伤害。

所以,中医学的发病学说,既强调人体正气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又不排除致病因素的重要作用,这种具有辩证观点的发病理论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第二节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歌诀】 邪正双方相抗争,盛衰虚实要分清;正气不足病为虚,邪气强盛实证成; 虚实只是相对言,错杂真假要辨明;实证邪盛正未衰,拒按壮热狂躁满; 痰食水饮体内恋,六淫初中期外感;正气不足病为虚,气血不足功能低; 虚弱衰退不足候,素虚慢性病后期;虚实错杂病机异,由虚转实实转虚; 大实或见羸弱状,至虚偶有盛候现;正胜邪退病好转,正邪相持病迁延; 正虚邪恋病缠绵,邪去正虚或转慢;邪盛正衰病情重,阴阳离决命告终。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正邪相争,即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能力奋起与致病邪气进行斗争所发生的或盛或衰的病理变化。 (1)虚实病机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1)实的病机 ①概念: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 ②机理: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毒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脏腑机能亢进,或是邪气虽盛而机体正气未衰,尚能积极与邪气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