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 83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 83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 83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 83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试卷83分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正确错误

18、工业经济阶段,文化是由一小部分人生产,同时提供一小部分人消费的这么一种生产活动

正确错误

19、法兰克福学派提倡生产线化的、大规模的标准化复制的文化生产模式

正确错误

20、创意产业阶段,传播资源从稀缺走向了过剩

正确错误

21、201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领域公有资本的比重大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错误

22、专家认为今后十年,中国文化产业有可能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周期

正确错误

23、文化产业作为数字内容产业,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将会有重大的发展机会

正确错误

24、2008年,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大幅下降

正确错误

25、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发展原则

正确错误

26、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后,政府开始正确看待民营出版工作室,把它看成是先进的出版生产力的一部分

正确错误

27、我国具有良好的文化消费传统

正确错误

28、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产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它向相关产业提供中间品的发展机会,在今后十年中可能会比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消费品的发展机会更大

正确错误

29、根据研究,目前我国年人均品牌授权商品的销售额高于日本和印度

正确错误

30、文化和产业,在历史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正确错误

31、文化产业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央决议文件中是在党的()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届五中全会十五届五中全会十七届二中全会

32、文化产业发端于()

英国日本印度美国

33、讲座中提到当前我国出版行业中正式的出版机构是()家

300 500 700 900

34、当前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战术性战略性领导性带动性

35、“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及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这一表述是()的定义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英国创意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美国文化产业

36、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是从()开始的

2000年 2002年 2003年 2005年

37、当前我国居主导地位的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是()

体制性释放政策推动市场内生推动国外产业影响

38、本讲座分析介绍了近()年以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些重要事件

三十十五三十

39、研究证明,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达到()元以上

40亿 400亿 4000亿 40000亿

40、2000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

十五届二中全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十五届四中全会十五届五中全会

41、文化产业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央决议这种最高形式的政策文件中是在()年

1978 1992 2000 2005

42、()初期,文化部领导的讲话中最早提到过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

43、()年3月,中共中央的建议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所采纳,发展文化产业正式被纳入全国十五规划纲要。

2001 2002 2003 2004

44、我国出台的第一个文化产业规划是()

“九五”文化产业发鏖战规划

“十五”文化产业发鏖战规划

“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45、传统上文化被认为是涉及人类( )的一种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 生活 精神 商业交换

46、( )是传统服务业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一次重大分化

文化产业 知识经济 信息产业 商业经济

47、知识经济的一项基础性的因素是( )

智力开发技术 印刷技术 广电技术 数字化信息技术

48、数字内容中( )以上的内容实际上是文化艺术内容 30% 50% 70% 90%

49、传统文化具有突出的( )的标志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商业文化 产业文化

50、商业文化是与( )相适应的文化发展形态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服务业经济 知识经济

51、工业经济阶段,文化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刺激了各种( )的创新

艺术机构 文化教育机构 文化形式 传播媒介

52、文化产业是相应于( )为主导的文化发展阶段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服务经济 知识经济

53、世界范围看,文化产业发展阶段是从( )开始的

19世纪中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20世纪中叶以后

54、世界范围看,文化产业在( )发展到了顶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20世纪二十年代 20世纪中叶 20世纪八十年代

55、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网络中最典型的一种生产活动,或者生产现象,叫做( )

互动 发邮件 浏览 制作

56、创意产业的定义突出了( )性质

大规模生产 批量化生产 拷贝复制 个人原创

57、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结合和集合”。这是( )对文化产业的定义。

日本 英国 联合国 中国

58、中国的文化产业从2003年以后,一直是保持了( )的发展速度

8%-10% 15%-17% 19%-25% 30%-35%

59、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我国文化消费总支出达到了同样发展水平国家的

五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

60、联合国《2008创意经济》报告确认()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美国日本印度中国

61、专家提到的以不同产业部类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形态分别包括以()为基础的经济

农业工业服务业知识性服务业艺术和文化知识服务业

62、过去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的变化

观念发展环境发展主体发展资源发展动力

63、讲座中提到,经济危机将会加速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中国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的时期

意识形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导向创新

64、专家认为要更好、更快地发展文化产业要进行几个方面的调整,包括()

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区域结构65、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一次将()有机结合起来

虚拟化多元化标准化信息化个性化

66、文化发展的经济阶段包括()

精英文化阶段商业文化阶段文化产业阶段创意产业阶段创意经济阶段

67、根据2010年统计,转制为文化企业的单位包括()

文艺院团出版社电影制片厂电影院党报党刊

68、专家认为未来十年文化产业将开始新一轮的增长的原因包括()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使之具有更大发展空间经济发展阶段的文化需求巨大

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创新氛围城市化进程

69、讲座专家提到的国外文化产业的概念包括()

法兰克福学派的概念联合国的概念英国创意产业的概念新加坡的概念日本的概念70、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组提出的知识经济的概念叫做()和的联姻

高资本高科技高智力高文化高资源

71、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

服务业占国家GDP总量的70%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口也占到了劳动人口的大多数

服务业企业数量多于工农业企业数量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绝大多数的人口居住在乡镇

72、农业经济具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特点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社会分工程度比较高社会分工程度比较低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化水平比较低

73、以播放式媒介为主调特征的现代传媒技术,居于()出现前的传播发展阶段的主流

数字化技术电视技术网络技术印刷技术广播技术

74、在知识经济的阶段,现代社会三大传媒汇流在一起,这三大传媒包括()

书籍杂志电讯电话广播电视信息网络

75、我国当前的文化产业借助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增长的态势。

爆发式突发式平稳式持续性波浪式

76、参与《2008创意经济》报告的组织包括()

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77、英国对创意产业的定义突出了文化产业的()特点

创意知识产权个人创造性批量化生产大规模生产

78、2000年以来,我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面貌的特点包括()

从自发到自觉从市场封闭到市场开放

从外延式增长到市场内升性动力居主导的增长从高速发展到平缓增长

从不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

79、我国最近的两次经济普查发生在()年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80、专家提高,每年做文化产业蓝皮书报告时非常关注()数据

电信业 GDP互联网络 CPI PPI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法,以吉庆街为切入点,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展开探讨。调查研究表明,城市的草根文化传承和经济价值开掘之间存在矛盾,商业化发展模式的不合理规划不断冲击传统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但这些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如果施以正确决策,加之多方调和努力,吉庆街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吉庆街文化传承城市建设 “吉云照影觥筹尽显生活秀,庆语映灯弦歌舒展岁月稠”。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与江汉路之间的吉庆街,是一条集聚排档美食文化和汉味民俗文化的历史名街。其开放的经营方式和平民化的表演方式受到了市民的追捧,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吉庆街缺乏公共配套措施、建筑老化等等问题逐渐暴露。2009年3月,江岸区政府对吉庆街进行了全面整改。改造采用“异地重建”的方案,以保护修复为主,拆除违章建筑,力争还原街区历史风貌,打造民俗创意区和文化馆藏区。然而,整改后的吉庆街反现萧条,商家惨淡经营,人气每况愈下。2016年12月,重新竣工的吉庆街焕然一新,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促进文化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团队以

吉庆街为对象,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调查。 一、吉庆街文化产业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查前后经过设计问卷、实地考察、分发问卷、采访经营者、阅读相关文献、分析数据的工作,于2016年6月启动,前后开展3次集体调研,共收集线上线下调查问卷255份,对经营者、管理者进行了2次采访。本文采用问卷数据分析、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一)调查样本分析 1.受访对象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吉庆街商圈的人群总体呈现出年龄层低、省内出身、教育水平高、文化消费水平较高这四大特点。 其主要年龄层在25岁以下(44.31%),超过半数年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下(53.33%)。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在义务教育程度以上(83.13%,其中大专学历及以上占44.31%)。常住于大中型城市(74.12%,其中大城市占49.41%。来自于本省、本市的人员占83.53%,其中省内非武汉市出身者更是占到47.84%),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年度文化娱乐休闲消费额度在1000―5000元之间(51.37%)。如此看来,吉庆街的潜在消费者为年轻人群。 2.受访者获得信息的渠道 在受访者得到信息的渠道中,通过各类传媒和亲友介绍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机遇挑战应对措施 引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然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不得不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如十七大六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 一、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是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是指历史上形成并流行至今的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4]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世界性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的发展趋势,它必然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构成破坏和冲击,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及如何做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及如何做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6月起开始试点,2006年起由试点转向全面推开,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并不断取得成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这是党中央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之后作出的又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党中央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以及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深刻分析,其战略意义极为深远。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更加突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国际上看,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我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同时要看到,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目前,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我国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与我国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丰厚文化资源不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加快文化发展步伐,使我国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发展强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从国内来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营性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繁荣文化市场的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全社会精神力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没有充分发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方面的功能。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文化建设自身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同时要看到,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活力还不强,与全社会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与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的新形势不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综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适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 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 从神本走向人本 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景下应运而生的。 四、秦汉: 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公元前221年,经过多年兼并战争,秦王赢政终于完成“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建立。秦始皇统一文化的措施固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政治为目的,同时也有力地增进了秦帝国版图内各区域人们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统,还包括思想学术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对中国文化其后的历程影响至深至巨。 五、魏晋南北朝: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崛兴、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这一时期因匈奴、鲜卑、羯、氐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引发的胡汉文化的大规模冲突,更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在文化的多重碰撞与融合中,中国文化得到多向度的发展和深化,强健而清新的文化精神大放异彩。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文化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时事分析

文化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内容摘要: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然而文化全球化更让中国有了无限的发展潜能。 关键词;世博文化经济机遇挑战 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间的2万场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中,将有许多是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活动。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世博会拥有着比奥运会还要漫长的历史,从早在150余年前的1851年伦敦世博会到即将到来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会早已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世博会是不同于奥运会的体育盛事,而更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的盛事。这个空前的全方位的盛事自然会带来更全面的影响。 一、对经济的影响 (一)为该地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扭转经济危机的形势 任何一个盛会都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金钱,包括奥运会、广交会等等,当然也包括世博会。世博会作为一个经济和经济碰撞的盛会,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世博会的带动下,多少城市和国家步入了一次又一次的腾飞阶段。尤其是在经济危机肆虐人类的那些年代,我们看到的是世博会如何带领我们走出危机的阴霾,步向经济中兴。总所周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就在全世界都在上演因失业导致的惨剧时,芝加哥人迎来了他们的又一次世博会。在这种背景下,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1933年世博会就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就业压力。据事后统计,此次世博会由于在举办期间吸引了200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给芝加哥市带来近4亿美元的商业利润,结果直接和间接地向社会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当看到博览会上展出的各种新产品、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文化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时更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须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将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种巨大的精神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无比广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之魂,而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基地和传播途径,是它的血肉之躯,二者相互依存,息息相关。面对国际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民族、国家也纷纷依据新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文化发展策略。由于我们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人为地把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的倾向,成为了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当前的特点,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一到社会效益的原则下。文化事业与产业分立,通过提高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雄厚文化事业基础,重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又成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这种改变,是根据意识形态新的特点和规律做出的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也为文化产业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提供了以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变革世界、开拓世界的崭新手段和无穷力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也为文化的开发、传播、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积累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文化资源难以估价。但由于地域、交通、传播等多方局限,价值大多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甚至有的濒于消亡。而以数字技术革命为代表的高科技进步,为激活文化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了条件。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在完成了通信、传媒、信息产业的第一次制度创新后,正在进行第二次革命,文化内容的填充,发展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国汇入世界潮流也正当其时。我国在“十五”期间拟投入40亿元开发软件产业,传媒业正在成为我国第四大产业,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对接更有了现实可能性。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文化市场消费可达4800亿元,而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市场实际份额只有1800亿元,国际文化资本看好我国的广阔市场。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500亿美元,成为世界引资第一大国。这些资本虽然大多投在加工制造、金融、电信和农业,但随着资本形式在新时期发生的重大变化,有的已从单一的货币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今年我国将在市场经济和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允许美日德三国投资旅游业,上海将和美国某公司合作,共同设计兴建和经营国内首家世界级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这些当然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

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试卷83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试卷83分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正确错误 18、工业经济阶段,文化是由一小部分人生产,同时提供一小部分人消费的这么一种生产活动 正确错误 19、法兰克福学派提倡生产线化的、大规模的标准化复制的文化生产模式 正确错误 20、创意产业阶段,传播资源从稀缺走向了过剩 正确错误 21、201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领域公有资本的比重大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错误 22、专家认为今后十年,中国文化产业有可能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周期 正确错误 23、文化产业作为数字内容产业,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将会有重大的发展机会 正确错误 24、2008年,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大幅下降 正确错误 25、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发展原则 正确错误 26、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后,政府开始正确看待民营出版工作室,把它看成是先进的出版生产力的一部分 正确错误 27、我国具有良好的文化消费传统 正确错误 28、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产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它向相关产业提供中间品的发展机会,在今后十年中可能会比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消费品的发展机会更大 正确错误 29、根据研究,目前我国年人均品牌授权商品的销售额高于日本和印度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精)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 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发性增长期,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由量变到生产方式出现质变;第二个阶段是协调期,慢慢形成适应新技术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目前,“互联网+”这一轮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仍然处于爆发性增长期,这个时期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不仅仅体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包括了产业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文化产品内容多样化、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一、“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迭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决策关注的重心转向非物质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客户价值、私人订制、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概念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既是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也描摹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图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大都跻身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2004年,我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增加值是51.05亿元,2008年增加到192.66亿元,截止2013年末已经达到1941.12亿元,增长超过10倍。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明显,贡献也逐渐增加,同时也揭示了新兴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限于将传统产业的内容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更多的作用在于将从业者的思维引入互联网世界,以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文化产品是精神和物质生产高度融合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载体和工具,可以在不改变文化资源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整甚至更优化的呈现,将资源转化为更加多样的产品形态。比如,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经过高新技术动态化处理的《清明上河图》,将原本静态的古画生动并完整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另外,需要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使文化遗产获得一种现代发展方式,能够巧妙的融入现代人的意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这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名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机遇挑战应对措施全球化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厚实博大,多元而又多彩的文化整体,从那土陶青铜的熔铸到21世纪的儒学新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这一漫长的文化历程中建筑起来的。本文不是对历史做多余的论调,更不敢对历史妄加菲薄,厚重的历史给今天的人们遗留了太多的遗产,这个遗产来自民族的千年积淀和名族精神,它奠定出中国人的民族形象和气韵,傲骨挺拔乃又有气壮山河之势。同样的遗产和财富又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一个今天必须发问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机遇”,是机遇也是挑战,文艺工作者更是严峻的课题,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出,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这个价值,从中找出一个自强和崛起的文化复兴之路,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犹如过去千年般那样辉煌和醒目,以独立自信的气场站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20世纪以后的文化变的异常波动,不仅以大碰撞,大分裂,大融合为特征载入史册,更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等多种冲突形式,在这种文化冲击下有人便开始了用“反传统”,“批判传统”的目光来重释中国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基本否定的评价。自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至中国近代,随着现代化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世界逐步进入一个传统的地理和空间界限,民族和国家差异正慢慢淡化,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洲与洲之间的联系得到近一步的拉进,现代社会的人们犹如生活在一个“地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