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九下圆锥的侧面积说课案华东师大版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九下圆锥的侧面积说课案华东师大版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九下圆锥的侧面积说课案华东师大版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九下圆锥的侧面积说课案华东师大版

设计理念:

教学的实质是以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或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探究互动过程,达到学生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冶、意识的创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圆锥的侧面积(二)”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第三章第八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在学生已获得一定的关于圆锥侧面积的有关计算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圆锥的侧面积的一些问题。本节内容又是圆的最后部分,我们常常运用它和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另外,本节课通过“活动探究”、“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等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并且这一部分内容又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经历探索,发现圆锥母线、底面半径和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实例,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动手操作、概括的能力,“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应用数学和创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自主探究的认识过程:即从观察、比较、

分析、归纳中,体会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情感目标:

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2、激发学生对圆锥知识的好奇心及兴趣,逐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现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知识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

4.在活动中,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

旨在让学生体会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享受征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品质优化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深刻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旨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由于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已有的圆锥侧面积知识的提高和完善,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要求,确定本课重点为:

1、理解圆锥侧面积的公式、算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圆锥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像烟囱帽、冰激凌蛋卷等,学生很容易识别,但要将这些实物图形抽象成圆锥,并根据要求进行计算,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将本课难点确定为:

1、利用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圆锥侧面积展开图(扇形)中各元素与圆锥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我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

知能力水平,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并作了精心的安排,充分体现数学是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效率。本节以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为中心,让学生亲自尝试,接受问题的挑战,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采用探索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

学生都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精

神力量,增强集体意识,所以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从活动中去观察、探索、归纳知识,沿着知识发生,发展的脉络,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产生对结论的感知,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圆规、带刻度的直尺、剪刀、胶带、半径为6cm的圆形纸

片、腰长为4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片。

2.圆锥的侧面积公式是。

学生回答:S侧=πr l

3.圆锥的全面积公式是。

学生回答:S全=S侧+S底=πr l+πr2

4.“云南十八怪”诗中恰有一“怪”反映的实物图就是圆锥,同学们能答出这指的是哪一句吗?

学生回答:“草帽当锅盖”课所学的圆锥侧面积的有关计算公式,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运用圆锥的有关知识来进行本节课的探究活动;问题4的创设,联系云南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云南的丰富文化资源,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并能自然地过渡到情境一。

探索新发现情境一:

如图,有一个圆锥形的草

帽锅盖的底面直径是40cm,

母线长25cm。

(1)画出它的展开图;

(2)计算这个展开图的圆

心角及面积(结果保留π)。

指导学生自己完成:

(1)

(2)288度;100πcm2。

情境一:

1.创设此情景,

目的是既能将

所学知识与实

际联系,又能唤

起他们的好奇

心与求知欲。第

(1)问着重发

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第(2)

问是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通过(1)、

(2)两个问题

突出教学重点。

2.在解决这个

问题的同时,达

到促进学生热

爱家乡,努力学

习,建设祖国的

教育目的。

P

A B

40cm

25cm

θ 30° 60° 90° 120° 150° 180° r 0.5cm

1cm 1.5cm

2cm 2.5cm

3cm

l

r 121

65.0= 6

1 4

1

65.1= 3

162= 12

565.2=

2163=

θ 330°

300° 270° 240° 210° r 5.5cm

5cm

4.5cm

4cm

3.5cm

l

r

1211

65.5= 65

4

365.4=

3264= 127

65.3=

先引导学生得到

?=

3606θ

r ,再让学生猜想圆锥底面半径(r )与圆锥的母线(l )的比值和圆锥的展开图的圆心角(θ)、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

=

360θ

l r ) (4)你能用说理的方法来说明你发现的结论是正确的吗? 引导学生作简要推理:

方法一:利用圆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展开后扇形的弧长:

?

=

?

?

=

3601802θ

πθ

πl r l r

方法二:利用圆锥的侧面积等于展开后扇形的面积:

?

=

?

??

=

3603602θ

πθ

πl r l rl 说明:记住这个结论,能给我们在解一些与圆锥有关的问题时带来很大的方便。

次实验,合成较大数次实验,有效利用时间。经历探究、猜想、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5、通过四个问题的设置,能将前面所学的一些知识(如确定圆的条件,变量之间的关系,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及其展开图等)进行了巧妙的应用,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探索 新发 现

情境二: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布娃娃玩具的图片。

引入:工厂做这些漂亮的玩具布娃娃是用整块的布来做的吗?……

情境二: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布娃娃玩具的图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抓住时机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使得教育的效果更具有实

r2=2r

=42-4

2

设计意图:简洁、有条理的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一目了然,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多谢指教!

教学设计简要说明:

教材选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八节第二课时。

“圆锥的侧面积”一共有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公式、算法的意义,熟练运用圆锥的性质及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问题的解决都涉及到圆锥侧面积的相关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我这节课的设计试图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希望能够创造性地应用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导

入情境,通过几个有趣的数学活动及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快乐、轻松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一个成功靠每一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合作实现,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经历探索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准确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公式、算法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圆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设计上,一方面,重视创设问题的语言和分析例题的引导语言的关键作用,既要启发学生又要简练、点到即止。以启发、诱导、激励为主策略,以探究活动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个性培养和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实践,在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中,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不仅使他们学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认知水平,让他们不断地确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尽可能地创设情景提供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好直觉,让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仔细观察、比较、猜想、分析思考和归纳规律,自己发现问题,认识事物,得出答案,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教学过程,从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同学思维,使其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既发展了新知识,又完善认知结构。

在教学程中处理好信息反馈,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做好监控,驾驭课堂。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

A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案(胥) 教学目标:1。了解圆锥母线的概念;知道圆锥侧面展开的扇形的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 2.理解圆锥侧面展开的扇形的弧长就是圆锥的底面周长; 3.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设置情景和复习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公式以及应用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锥侧面展开成的扇形中各个元素与圆锥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通过剪母线把圆锥侧面曲面变成扇形平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 1.什么是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请讲讲它们的异同点。 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S 扇形 2.问题:圣诞节要到了,某商店要制作圣诞节的圆锥形纸帽,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计算纸帽的用料吗这样的圆锥形纸帽与上一节学习的扇形有何关系 今天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二.新授课 1.我们知道,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我们把连接圆锥的顶点和底面圆上任意一点的连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 2.[思考]: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如何计算圆锥的全面积展示课前准备的圆锥形的纸模型,沿着一条母线将圆锥的侧面剪开,并展平,比较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 圆锥的母线――――――――――→扇形的半径 圆锥的底面周长←――――――――扇形的弧长 圆锥的侧面积←―――――――――扇形的面积 3.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底面圆的半径为r 则圆锥的侧面积为:S 侧面积 = 1 2 扇形弧长扇形半径= 1 2 2 r l π ?=rl π 圆锥的全面积为:S 全面积 =rl π+ 4.练习:①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母线长为9㎝,则圆锥的侧面积为; ②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cm,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则圆锥的侧面积为;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0,侧面积是300π,则这个圆锥的母线长是; ④若一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是4cm π,母线长是6cm,则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

华东师大数学分析习题解答1

《数学分析选论》习题解答 第 一 章 实 数 理 论 1.把§1、3例4改为关于下确界的相应命题,并加以证明. 证 设数集S 有下确界,且S S ?=ξinf ,试证: (1)存在数列ξ=?∞ →n n n a S a lim ,}{使; (2)存在严格递减数列ξ=?∞ →n n n a S a lim ,}{使. 证明如下: (1) 据假设,ξ>∈?a S a 有,;且ε+ξ<'<ξ∈'?>ε?a S a 使得,,0.现依 次取,,2,1,1 ==εn n n 相应地S a n ∈?,使得 ,2,1,=ε+ξ<<ξn a n n . 因)(0∞→→εn n ,由迫敛性易知ξ=∞ →n n a lim 、 (2) 为使上面得到的}{n a 就是严格递减的,只要从2=n 起,改取 ,3,2,,1min 1=? ?????+ξ=ε-n a n n n , 就能保证 ,3,2,)(11=>ε+ξ≥ξ-+ξ=--n a a a n n n n . □ 2.证明§1、3例6的(ⅱ). 证 设B A ,为非空有界数集,B A S ?=,试证: {}B A S inf ,inf m in inf =. 现证明如下. 由假设,B A S ?=显然也就是非空有界数集,因而它的下确界存在.故对任何B x A x S x ∈∈∈或有,,由此推知B x A x inf inf ≥≥或,从而又有 {}{}B A S B A x inf ,inf m in inf inf ,inf m in ≥?≥. 另一方面,对任何,A x ∈ 有S x ∈,于就是有

S A S x inf inf inf ≥?≥; 同理又有S B inf inf ≥.由此推得 {}B A S inf ,inf m in inf ≤. 综上,证得结论 {}B A S inf ,inf m in inf =成立. □ 3.设B A ,为有界数集,且?≠?B A .证明: (1){}B A B A sup ,sup m in )sup(≤?; (2){}B A B A inf ,inf m ax )(inf ≥?. 并举出等号不成立的例子. 证 这里只证(2),类似地可证(1). 设B A inf ,inf =β=α.则应满足: β≥α≥∈∈?y x B y A x ,,,有. 于就是,B A z ?∈?,必有 {}βα≥?? ??β≥α≥,max z z z , 这说明{}βα,max 就是B A ?的一个下界.由于B A ?亦为有界数集,故其下确界存在,且因下确界为其最大下界,从而证得结论{}{}B A B A inf ,inf m ax inf ≥?成立. 上式中等号不成立的例子确实就是存在的.例如:设 )4,3(,)5,3()1,0(,)4,2(=??==B A B A 则, 这时3)(inf ,0inf ,2inf =?==B A B A 而,故得 {}{}B A B A inf ,inf m ax inf >?. □ 4.设B A ,为非空有界数集.定义数集 {}B b A a b a c B A ∈∈+==+,, 证明: (1)B A B A sup sup )sup(+=+; (2)B A B A inf inf )(inf +=+.

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24.4.2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 理解圆锥侧面积展开图是扇形,并能够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思维转换思想,理解扇形与圆锥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点】 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难点】 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方法手段】 1.动手实践探究归纳 2. 总结提升准确计算 【课前准备】圆规、三角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1)圆的周长公式 (2)圆的面积公式 (3)弧长的计算公式 (4)扇形面积计算公式 2.观察自己制作的圆锥. 3.出示图片,初步认识圆锥形

图 23.3.6 二.探究新知 1、圆锥的基本概念 (1)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几何体 (2)如图,圆锥中,连结圆锥的顶点S 和底面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SA 、SA 1…… 把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圆锥的母线 问题: 圆锥的母线有几条? (3)连接顶点S 与底面圆的圆心O 的线段叫做 圆锥的高 (4)如图, R 是圆锥的一条母线,而h 就是圆锥的高,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线、母线长 三者之间的关系: 2、填空: 根据下列条件求值(其中r 、h 、ι 分别是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线、母线长) (1) ι = 2, r=1 则 h =_______ (2) h = 3, r=4 则ι=_______ (3) ι= 10, h = 8 则r =_______ 3、圆锥中的各元素与它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思考: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如何计算圆 锥的全面积? 2 22r h R +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 的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 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

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求圆柱侧面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练习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

数学分析教案_(华东师大版)上册全集_1-10章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 导言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2 学时) 一、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简介: 1.背景: 从切线、面积、计算 sin、实数定义等问题引入. 32 2.极限( limit ) ——变量数学的基本运算: 3.数学分析的基本内容:数学分析以极限为基本思想和基本运算研究变实值函数.主要研究微分(differential)和积分(integration)两种特殊的极限运算,利用这两种运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研究函数, 并依据这些运算引进并研究一些非初等函数. 数学分析基本上是连续函数的微积分理论. 微积运算是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 数学分析与微积分(calculus)的区别. 二、数学分析的形成过程: 1.孕育于古希腊时期:在我国,很早就有极限思想. 纪元前三世纪, Archimedes就有了积分思想. 2.十七世纪以前是一个漫长的酝酿时期,是微积分思想的发展、成果的积累时期. 3.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微积分的创建时期. 4.十九世纪上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分析学理论的完善和重建时期:

三、数学分析课的特点: 逻辑性很强, 很细致, 很深刻; 先难后易, 是说开头四章有一定的难度, 倘能努力学懂前四章(或前四章的), 后面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 只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一般是可以听得懂的, 但即便能听懂, 习题还是难以顺利完成. 这是因为数学分析技巧性很强, 只了解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不辅以相应的技巧, 是很难顺利应用理论和方法的. 论证训练是数学分析课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 一般懂得了证明后, 能把证明准确、严密、简练地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书写出来,似乎是更难的一件事. 因此, 理解证明的思维方式, 学习基本的证明方法, 掌握叙述和书写证明的一般语言和格式, 是数学分析教学贯穿始终的一项任务. 有鉴于此, 建议的学习方法是: 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讲, 必须记笔记, 但要注意以听为主, 力争在课堂上能听懂七、八成. 课后不要急于完成作业, 先认真整理笔记, 补充课堂讲授中太简或跳过的推导, 阅读教科书, 学习证明或推导的叙述和书写. 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后, 再去做作业. 在学习中, 要养成多想问题的习惯. 四、课堂讲授方法: 1.关于教材及参考书:这是大学与中学教学不同的地方,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教科书中取材: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玉琏傅沛仁编,数学分析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谢惠民,恽自求等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圆柱的侧面积_说课稿

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大家好! 很荣幸有这样一次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拟定了《圆柱的侧面积》这个课题来进行教学。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7的例2和19页例3及做一做。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简单复习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积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进而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重点: 让学生经历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活动,弄清楚侧面积和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长方体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学习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准备 课件、圆柱及围成圆柱的3个表面、剪刀等。 第二部分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齐读:计算圆的周长公式和计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复习:圆柱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圆。 〖设计意图:复习关于圆的知识和圆柱的特征,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为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做好铺垫。〗 二、新课。 1.自学课本19页的例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希望学生在自学后了解:沿着圆柱的高剪,把圆柱的侧面展开的方法,为下一步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并讨论: ①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后是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和剪出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展开后的图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部份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出示活动要求: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积极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积极发言,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并记录好本组讨论得出的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剪,然后观察、比较,发现圆柱的侧面和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3.小组派代表到讲台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汇报前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课堂教学设计.doc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三年级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二课时 4、课前准备:通过百度搜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知识、试题;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 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是前 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在学生已获得一定的关于扇形面积的有 关计算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圆锥的侧面积及全面积的一 些问题。本节内容又是圆的最后部分,我们常常运用它和圆的相关 知识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 常重要的位置。另外,本节课通过“活动探究”、“动画展示”等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且这 一部分内容又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这节课无论在 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与教学设计: 1、初三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明显提高,比初二时更能自觉而专一地完成学习活动,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初三的学生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思考的环境,使他们获得展现、创造才华的机会。在圆锥侧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折叠、交流去发现圆锥各元素与展开扇形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培养空间观念和转化思想。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亲历圆锥侧面积的推导过程,感受知识的构建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 (三)学习目标: 1、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能够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2、探索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课重难点 1.重点: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探索两个公式的由来. 四、教学活动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surface area of a cylind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1~22页例3例4,第22页“练一练”,练习六第1~3题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例3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相应的“练一练”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例4是引导学生在例3的

基础上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这些方法的来源,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从中学到一些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概括、推理”等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生知识的形成总是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情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

数学分析课本(华师大三版)-习题及答案04

第四章 函数的连续性 习题 §1 连续性概念 1. 按定义证明下列函数在其定义域内连续: (1)()x x f 1 = ; (2) ()x x f = 2. 指出下列函数的间断点并说明其类型: (1)()x x x f 1+ =; (2)()x x x f sin =; (3)()[] x x f cos =; (4)()x x f sgn =; (5)()()x x f cos sgn =; (6)()?? ?-=为无理数; 为有理数, x x x x x f ,, (7)()()?? ? ? ??? +∞<<--≤≤--<<-∞+=x x x x x x x x f 1,11sin 11 7,7,71 3. 延拓下列函数,使其在R 上连续: (1)()2 8 3--=x x x f ; (2)()2cos 1x x x f -=; (3)()x x x f 1cos =. 4. 证明:若f 在点0x 连续,则f 与2f 也在点0x 连续。又问:若f 与2f 在I 上连续, 那么f 在I 上是否必连续? 5. 设当0≠x 时()()x g x f ≡,而()()00g f ≠。证明:f 与g 两者中至多有一个在0 =x 连续 6. 设f 为区间I 上的单调函数。证明:若I x ∈0为f 的间断点,则0x 必是f 的第一类间 断点 7. 设f 只有可去间断点,定义()()y f x g x y →=lim ,证明:g 为连续函数 8. 设f 为R 上的单调函数,定义()()0+=x f x g ,证明:g 在R 上每一点都右连续 9. 举出定义在[]1,0上分别符合下述要求的函数: (1)只在 41,31,21三点不连续的函数; (2)只在4 1 ,31,21三点连续的函数;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朱 静 宇 夏官营小学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朱静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 一、教材分析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内容。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和掌握有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就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学好它,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以后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具有一定的将几何图形与实物形状相互转化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体。而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以及圆面积公式等知识,理解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因此,除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部分内容有些难度外,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时,我打算引导学生继续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学习知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 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 认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 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圆柱体的特征及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公式。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带标签的圆柱形实物剪刀细线尺子等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 例3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的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 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 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初中数学《圆锥的侧面积》教案

初中数学《圆锥的侧面积》教案 3.8圆锥的侧面积 本节课的内容是圆锥的侧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圆锥,认识到它的表面是由一个曲面和一个圆面围成的,然后再思考,圆锥的曲面展开图在平面上是什么样的图形,最后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把圆锥的母线、底面半径和展开图中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找出来,根据上节课的扇形面积公式就可求出圆锥的侧面积,进一步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让学生先观察圆锥,再想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最后经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使他们的手、脑、口并用,帮助他们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活动,教师要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们能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

探索能力. 2.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后,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让学生先观察实物,再想象结果,最后经过实践得出结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成功的体验. 2.通过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懂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克服困难的决心,更好地服务于实际. 教学重点 1. 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观察想象实践总结法 教具准备 一个圆锥模型(纸做)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记作3.8 A)

圆柱体表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基础。而这节课的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中。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的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联系起来。 二、说教法 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

数学《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数学《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数学《圆柱的侧面积》说课稿 《圆柱的侧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本内容是在认识圆柱体及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及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部分教学内容初步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圆柱表面积和体积,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学生处在以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由于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属于直观几何,所以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剪剪画画,拼拼摆摆,折折叠叠等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促进知识的内化。 认知目标: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得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的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

习“圆柱体侧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 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再创造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高)与圆柱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相关课件; 学生学具:“乐事薯片”圆筒包装实物、剪刀、白纸、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百事公司要招聘一名小小采购员,去采购制作十万个“乐事薯片”圆筒包装所需要的硬纸板,假如你是一名小小采购员,你会去买多少硬纸板?(备注:“乐事薯片”包装筒只有侧面用的是硬纸板材料) 2、各自拿出手中的“乐事薯片”包装筒看一看,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 (其实,要想知道总共需要多少材料,必须先要求出一个包装筒侧面所需的硬纸板材料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乐事薯片”的`侧面

数学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华东师范大学版)

习题 1.验证下列等式 (1) C x f dx x f +='?)()( (2)?+=C x f x df )()( 证明 (1)因为)(x f 是)(x f '的一个原函数,所以?+='C x f dx x f )()(. (2)因为C u du +=?, 所以? +=C x f x df )()(. 2.求一曲线)(x f y =, 使得在曲线上每一点),(y x 处的切线斜率为x 2, 且通过点 )5,2(. 解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 知x x f 2)(=', 所以C x xdx dx x f x f +=='= ??22)()(. 于是知曲线为C x y +=2 , 再由条件“曲线通过点)5,2(”知,当2=x 时,5=y , 所以 有 C +=2 25, 解得1=C , 从而所求曲线为12 +=x y 3.验证x x y sgn 2 2 =是||x 在),(∞+-∞上的一个原函数. 证明 当0>x 时, 22x y =, x y ='; 当0

圆锥的侧面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6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圆锥的有关概念。 2、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3、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2、经历对圆锥的观察、思考、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够运用公式计算、把曲面上的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转化思想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模型,发现结论,获得探究的经验,体验学习的乐趣。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觉得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历探究与交流,缩短师生距离,增进友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敢于探索发现和表述结论,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了解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圆锥与其侧面展开图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曲面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思路和方法: 1、教学思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蒙古包”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通过实际问题认识到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通过对圆锥模型的观察、动手操作、交流探讨的过程体验圆锥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应

展 开 用其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探究-总结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 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领略一下优美的风光。(看图片) 师:通过这个图片你发现草原的牧民是居住在什么地方了吗?(蒙古包) 你能否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蒙古包的结构? 有位牧民想在大草原上建20个底面半径为4m 、高为4.5m 外围高1.5m 的蒙古包,那么 装修这样的20个蒙古包要多少平方米的毛毡?按照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它的数学结构,我们要计算哪几部分的面积:就是圆锥的侧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我们在小学里就学过,那么圆锥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圆锥的则面积。(板书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还是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圆锥。 二、观察、操作与探究 1、我们知道,圆锥可以看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绕他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所成的图形,观察模型结合几何画板,简要介绍:斜边叫圆锥的母线,(每条母线都相等)结合图形认识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了母线、高、半径三者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再回到我们今天重点探讨的圆锥的侧面积问题,同学们用手摸一下学具,感知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师:怎么求一个曲面的面积? 2、动手实践,探究新知(小组合作剪开圆锥模型) (1)假如能够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我们发现曲面变成了平面。 请问这个图形我们熟悉吧?它的面积如何计算?扇形的面积就是圆锥的则面积,我们就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圆锥的侧面积了。 把侧面展开图画在黑板上,师进行相应的板书: 侧面(曲面) 扇形(平面) 圆锥母线长=扇形的半径 图23.3.6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本课的课程标准是: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2、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猜想、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二、说教材 《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他们学习立体几何奠定初步基础。 1、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较活跃,我在设计这一课教学时,着重体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2、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主干,而本节课中学生对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要把此处作为重点处理。 3、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

数学分析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

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六个基本定理,能准确地加以表述,并深刻理解其实质意义; 2.明确基本定理是数学分析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基本定理证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和一些有关命题,从而掌握应用基本定理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证明;难点是基本定理的应用。 教学时数:14学时 § 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4学时)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六个基本定理,能准确地加以表述,并深刻理解其实质意义; 2.明确基本定理是数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证明。 一.确界存在定理:回顾确界概念. Th 1 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非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 . 二.单调有界原理: 回顾单调和有界概念 . Th 2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 .

三.Cantor闭区间套定理 : 区间套: 设是一闭区间序列. 若满足条件 1. ⅰ>对 一个闭区间包含在前一个闭区间中 ; . 即当时区间长度趋于零. ⅱ> 则称该闭区间序列为一个递缩闭区间套,简称为区间套 . 简而言之, 所谓区间套是指一个“闭、缩、套”区间列. 区间套还可表达为: . 我们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 这里涉及两个数列 递增, 递减. 例如和都是区间套. 但、 和都不是. 2.Cantor区间套定理: 是一闭区间套. 则存在唯一的点,使对有 Th 3 设 简言之, 区间套必有唯一公共点. 四. Cauchy收敛准则——数列收敛的充要条件 :

1.基本列 : 回顾基本列概念 . 基本列的直观意义 . 基本列亦称为Cauchy列. 例1验证以下两数列为Cauchy列 : ⑴ . ⑵ . 解⑴ ; ,为使,易见只要 . 对 于是取 ⑵ . 当 为偶数时 , 注意到上式绝对值符号内有偶数项和下式每个括号均为正号 , 有 ,

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柱侧面积 一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体纸盒、一个带商标纸的罐头盒、剪刀,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茶叶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四、教法、学法 1 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激趣-操作-发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 学习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法学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说出它的名字和形状。 2. 让学生观察课本中P22中的物品,找出圆柱形的物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引出今天的课题。(板书: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认识圆柱。 1.拿出圆柱体茶叶罐,或者是学生自己准备的露露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特点?并说一说摸圆柱表面的感受。(摸完后汇报结果) 2.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图上标出来。(师: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在圆柱图上标出两个底面。 师: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标出高。) 4. 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5.提出:(以下两个问题后让学生交流、汇报后老师总结) (1)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高) (2)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呢? 二、圆柱侧面积 1.拿出一个带包装纸的罐头盒,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沿着侧面的一条高把包装纸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2.教师照教材的样子,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示并把商标纸贴在黑板上。 师:你们看展开的商标纸是什么形状? 学生会说:展开的商标纸是长方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